《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合集下载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导致了下列哪种现象?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化C. 地球形状的变化D. 海洋潮汐的变化2、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地貌D. 人类活动3、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区域特征,通常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案例分析法B. 演示教学法C. 比较分析法D. 实地考察法4、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A. 让学生阅读地图B.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C. 让学生进行地理实验D. 让学生分析地理数据5、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哪项不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A、人地协调观B、综合思维C、地理技能D、区域认知6、在人类地理学中,以下哪项理论认为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A、马尔萨斯人口理论B、扩散理论C、兰恰诺理论D、麦金德心脏理论7、在教育教学中,关于地理学科知识的传授,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地理学科知识仅限于地图和空间信息的传授B. 地理学科知识应以地名、人名和事件为主要内容C. 地理学科知识应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多个方面D. 地理学科知识的教学应以学生兴趣为中心,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8、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课堂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B. 课堂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C. 课堂讨论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技巧D. 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9、关于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壳运动是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内力作用之一B. 流水侵蚀可以形成峡谷和瀑布等地貌特征C. 冰川侵蚀只能在极地地区发生D. 风化作用能够改变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10、在研究一个区域的气候类型时,以下哪个因素通常不会被考虑?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起伏D. 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11、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以下哪种分析方法是错误的?A. 分析该地区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B. 分析该地区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C. 分析该地区历史、文化、政策等人文条件D. 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12、在讲授“中国地理”课程时,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传统的讲授法B. 创设情境教学法C. 案例分析法D. 课堂讨论法13、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列哪一项不是必修课程应包括的内容?A、自然地理B、区域可持续发展C、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世界地理14、在地理教学中,下列哪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达到学习目的?A、案例教学法B、讨论法C、情景模拟法D、讲授法15、在我国的地理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下哪种教育活动最能体现这一观念?()A、地理知识竞赛B、实地考察实践C、课本知识讲解D、单元测试16、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形成原因时,以下哪种方法最能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A、采用图表展示法B、组织课堂讨论法C、直接给出结论法D、单纯案例分析法17、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最慢B. 地球两极点上的自转角速度最快C.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最快D. 地球各纬度上的自转线速度相同18、关于地球的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哪个陈述是错误的?A.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并撞入欧亚板块,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B. 板块漂移是由地球内部的热对流所驱动的C. 海底扩张是在大洋中脊处新地壳形成的过程D. 太平洋板块是一个完全由大陆地壳组成的板块19、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A. 创新能力B. 研究能力C. 实践能力D. 分析能力 20、以下哪项不属于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A. 以学生发展为本B. 注重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C. 强调人文关怀D.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1、下列我国遗产中属于文化景观的是()。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现象B、人地关系C、地表形态D、人类活动2、下列关于地理教师知识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理专业基础知识是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B、教育教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C、地理教育教师不需要掌握地理学以外的知识。

D、地理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地理学研究方法知识。

3、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观察与分析?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D. 观察法4、在地理教学设计中,以下哪个环节不属于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A. 教学目标的确立B. 教学内容的安排C. 教学方法的选用D. 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5、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功能的是:A. 数据采集与处理B. 空间分析和模拟C. 地理编码与地址匹配D. 地理制图与输出6、关于“世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B. 地理环境整体性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C.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对稳定性D. 地理环境整体性强调地理环境的整体演变规律7、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GPS、GIS和RS。

请问下列哪一项是地理信息系统?A、RS(遥感技术)B、GIS(地理信息系统)C、GPS(全球定位系统)D、海洋学8、在地理学科中,通过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这一主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哪些知识点?A、气候系统的组成B、碳循环C、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D、温室效应的原理9、关于地理信息的获取,以下哪种方法最适合用于获取某地区不同高度空气温度的分布数据?A. 实地考察B. 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C. 卫星遥感D. 历史统计资料 10、以下哪个概念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A. 地形坡度B. 地域发展不平衡C. 气候带D. 水资源分布11、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地图的运用应遵循以下哪种原则?A. 地图内容复杂,便于学生理解B. 地图内容简洁,便于学生记忆C. 地图内容全面,便于学生掌握D. 地图内容新颖,便于学生创新12、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A. 讲授法B. 问题发现法C. 案例分析法D. 实验法13、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地方时是:A、东六区区时B、东七区区时C、东八区区时D、东九区区时14、下列哪种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地层的新老关系呈倒转状态?A、背斜B、向斜C、断层D、地堑15、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A. 传统的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提问引导法D. 直接演示实验法16、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师应该采取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图片展示法B. 角色扮演法C. 探究式学习D. 讲授法17、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时,以下哪种方法最符合学生认知特点?A. 直接给出地图,让学生自己观察B. 逐个讲解地图上的各个要素C.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地图D. 让学生先描述地图,教师再进行纠正18、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内容不属于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A. 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B. 地理环境的演变规律C. 地理环境的分布特征D. 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19、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地理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考试目标(一)地理科学知识与使用水平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使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使用水平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使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水平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实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地理科学知识与使用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使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使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使用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020教师资格证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2020教师资格证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2020教师资格证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项不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基本内容?A、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B、地球与宇宙的关系C、地质学基础D、区域地理2、在地理教学中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主要是指学生能够:A、独立获取地理知识B、独自完成地理实践C、自主设计地理实验D、自我反思与调整学习策略3、题干: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曾提出“瑷珲—腾冲线”,该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分界线,以下关于该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B、该线反映了我国地形南北差异C、该线以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D、该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4、题干:教师在对《长江与黄河》这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的航运价值,以下教学活动设计不合理的是:A、展示长江与黄河的卫星图像,让学生观察两河的航运状况B、播放长江与黄河的航拍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河流的流速、水深等信息C、邀请航运公司负责人来校进行讲座,分享航运经验和知识D、布置学生自行查找资料,研究两河在不同季节的航运情况5、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属于以下哪种类型?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演示法D. 探究法6、题干: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探究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符合这一要求?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探究法D. 演示法7、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低洼地区受淹B、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C、冰川融化对全球海平面和淡水供给产生影响D、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8、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空间聚类分析等B、提供实时导航建议,帮助司机找到最佳路线C、数据存储与管理,如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和查询D、土地利用和规划的辅助工具,如城市扩张模拟和可持续发展评估9、【题目】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地图、图表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地理信息,这种方式属于哪种教学方式?A. 讲授法B. 问题法C. 调查研究法D. 直观教学法 10、【题目】在教授“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一课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背景,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较为适宜?A. 案例分析法B. 野外考察法C. 比较分析法D. 小组合作探究法11、以下哪个地理概念指的是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A. 地形地貌B. 地域文化C. 地理环境D. 地理现象12、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A. 实验法B. 案例分析法C. 讨论法D. 地图教学法1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不包括()。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地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B、地球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

C、地球自转周期为一个月。

D、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2、岩石圈是指:A、地壳和软流层组成的圈层。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圈层。

C、仅指地壳部分。

D、地壳和地核组成的圈层。

3、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这一概念,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演示法B. 案例分析法C. 讨论法D. 虚拟现实技术4、题干:在地理课程设计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认识,决定实施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知识传授型B. 技能培养型C. 情感陶冶型D. 问题解决型5、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D. 城市化水平6、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矢量数据主要用来表示什么类型的地理现象?A. 连续变化的现象B. 面积广阔的自然景观C. 具有明确边界的地物D. 气候模式的变化7、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地图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哪种能力?A. 空间想象力B. 分析问题能力C. 观察力D. 记忆力8、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于教授“地球自转”这一地理概念?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实验法9、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地形坡度大,有利于排水,但可能不利于耕作B. 地形平坦,有利于耕作,但可能排水不畅C. 地形陡峭,不利于耕作,但有利于保持水土D. 地形起伏小,有利于保持水源 10、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以下哪种地图最适合展示城市功能分区?A. 行政区划图B. 气象图C. 经济图D. 地形图11、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呈现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地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A、实地考察法B、文献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社会调查法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现象,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讲授法B、演示法C、案例分析法D、小组合作学习法3、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地理特征。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这种教学方式?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探究式教学法4、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城市”规划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以下哪种教学理念最符合这种教学活动?A. 知识本位B. 学生中心C. 教师中心D. 课程中心5、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A. 课堂讲解为主,增加案例分析B. 课堂讨论为主,鼓励学生提出观点C.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环境D. 课堂练习为主,提高学生解题能力6、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处理教学与学生的关系?A. 以教师为中心,严格要求学生B.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C.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促进D. 以课程目标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7、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合适?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角色扮演法8、以下哪种地理现象体现了“区域地理特征”?A. 夏季风影响下的雨季B. 高山地区的冰川C. 城市交通拥堵D. 沙漠地区的风蚀地貌9、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快,两极处最慢B、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慢,两极处最快C、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和两极处相同D、地球自转速度在除赤道和两极外的其他地方相同 10、下列关于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B、云贵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C、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广阔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貌11、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时,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宜?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游戏法12、地理教学评价中,以下哪种评价方式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A. 课堂提问B. 课后作业C. 期中考试D. 学生自评13、【题目】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A. 经验分享法B. 案例分析法C. 地图分析法D. 实地考察法14、【题目】在地理教学中,关于“地球公转”这一主题,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理解?A. 通过PPT讲解地球公转的原理和影响B. 引导学生绘制地球公转的轨迹图,并标注关键信息C.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地球公转的现象D. 让学生观看地球公转的动画视频,并提问相关知识点1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 自东向西B. 自西向东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16、在地球上,能够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月球绕地球转动D. 地球形状为球体17、【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 案例分析法B. 讨论法C. 观察法D. 比较法18、【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述地理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教学方法属于:A. 案例分析法B. 讨论法C. 观察法D. 情境教学法19、以下哪种自然灾害对地理教育的影响最为直接且显著?A. 地震B. 干旱C. 台风D. 洪水 20、在“人口迁移”的教学中,以下哪个选项最能体现人口迁移的“永久性”特征?A. 周末去郊外野餐的家庭B. 大学生毕业后返回家乡工作C. 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间调派员工D. 非洲难民因战乱迁往欧洲避难21、在我国,以下哪个地理现象属于季风气候区?A. 黄河的凌汛现象B. 西藏高原的冰川融化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D. 河南省的沙尘暴2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公转的周期是一年C.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D.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南向北23、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感知和认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

(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

(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

(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

4.设计教学过程
(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

(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

(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

5.形成完整的教案
(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

(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
(1)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反映反气旋过境时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一般来说,表示城市规模的指标是
A.人口比重
B.人口数量
C.城市占地规模
D.城市国民生产总值
2.简答题
1.题型特点及答题要求
(1)以人口增长曲线为例,说明如何利用曲线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有人说“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以讲授法为主”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为什么?
3.材料分析题
(1)阅读图甲、图乙和文字资料,回答问题。

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

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托港口,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的产值很高,污染也很厉害。

问题:
问题:
甲乙
①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②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③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阅读下面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对地球自转运动的学习,知道了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围绕地轴旋转,那么,地球除了自转外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呢?
学生:(集体回答)还有公转运动。

教师:那么地球的公转是怎样进行的呢?我们大家能不能通过合作,演示一下地球的公转呢?现在全班分组开展这项活动,每个小组4-6名同学分工协作,由每组组长负责,先查询有关资料,如课本、地图册、参考图书、电脑上网等,(教师指着为学生准备的电脑和参考图书)大家可以各取所需,通过仔细学习充分了解之后,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老师不提供用具,你们自己想办法演示地球公转是如何进行的,然后表演给大家看,看哪组合作得最好,演示表演最正确!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找合适的资料学习了解地球是怎样公转的,有几个组的同学代表在电脑里找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上学校局域网,找地理学科栏目内的自然地理部分“地球运动”中公转的一段模拟动态片。

教师:现在小组演示开始!请其他同学在观看时要仔细,看演示是否正确?应该怎样纠正?
学生开始分组进行演示。

有的使用文具;有的使用课桌椅;有的则采用人体进行相互配合;还有小组的学生自己画了一个圆盘表示地球进行地球公转的演示。

教师鼓励方式上有创意的小组。

引导其他学生对演示中的正确和错误进行评价,手把手地纠正,直到正确为止。

教师:(针对学生在演示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地球没有在一个平面上公转;公转同时地球没有自转;公转的时候没有倾斜;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没有形成66.5°的夹角;公转时地轴没有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都属于同学们在演示地球公转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

教师用地球仪再正确地演示一遍。

打开电脑资料展示,引导学生归纳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公转特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约66.5°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问题: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②选择该教师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就其使用是否得当进行简要评述。

4.教学设计题
阅读关于“工业的影响因素”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材料二: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进行。

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材料制成产品。

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将设工业区和工业城市,需要企业和政府进行思考和决策。

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例如,要考虑从哪里获得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市场在哪里,交通是否方便。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该选择在具有
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

因此,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可以分为不同的导向型。

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例如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等,应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例如啤酒、家具制造业等,应接近市场。

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例如电解铝工业,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厂。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例如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等,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例如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材料三:“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
图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写出“工业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主要教学环节。

(2)说明设计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