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球的伙伴---月球-重要知识点
太空月球知识点总结图文

太空月球知识点总结图文一、月球的基本信息1.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太阳系中第五大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
2.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4公里,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大小。
3. 月球表面积约为3.8亿平方公里,是地球表面积的1/13。
4. 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81,密度约为地球的3/5。
二、月球的表面特征1. 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由宇宙飞来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形成的。
2. 月球表面还有很多月海,月海是一种火山口形成的平坦区域,表面覆盖着火山岩石。
3. 月球表面有很多陨石坑,这些陨石坑是由宇宙中的陨石撞击形成的,是月球表面的典型特征。
4. 月球表面有很多月壳,月壳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岩浆流动产生的地形。
三、月球的天体运动1. 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约为27.3天,公转轨道呈椭圆形。
2. 月球自转周期约为27.3天,自转轴倾斜度约为6.7度,导致月球表面日夜温差大。
3. 月球的轨道倾角约为5度,导致月球在天空中看起来有不同的位置。
4. 月球的轨道离心率约为0.055,使得月球在公转过程中近地点和远地点位置有差异。
四、月球的物质组成1. 月球主要由月壳、月幔和月核组成,月壳是月球表面覆盖的岩石层,月幔是月壳下部的固体岩石层,月核是月球内部的金属矿物层。
2. 月球表面的主要物质是硅酸盐岩石和玻璃岩,主要成分是硅、氧、铁、镁等元素。
3. 月幔的主要物质是铁镁硅质岩浆,主要成分是氧、镁、铝、钙等元素。
4. 月核的主要物质是铁镍合金,主要成分是铁、镍、硫、氧等元素。
五、月球的起源和演化1. 月球起源于地球与一个名为“大撞击体”的天体碰撞后产生的碎片,这些碎片经过凝聚形成了月球。
2. 月球的演化主要分为初生月球、古老月球和现代月球三个阶段,初生月球为形成后的最初几百万年,古老月球为形成后的几亿年,现代月球为形成后的几亿年至今。
3. 月球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撞击形成、火山活动、地质运动和风化作用四个阶段。
4. 月球的演化过程主要受地球引力、太阳光照、宇宙辐射和行星空间环境影响。
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知识梳理

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知识梳理一、基本概况1、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即使穿着沉重的宇航服在月球上行走时也是轻飘飘的。
2、①只在两极有固态水,基本没有大气,只有少量氮、氖、氩气体;②月球上空一片漆黑,星星格外明亮;③声音无法传播,万籁俱寂;④温差大:中午127℃,晚上-183℃,无生命;⑤明亮的地方是高原,阴暗的地方是平原;⑥月面上山岭起伏,月岩裸露;⑦环形山密布,最大的是贝利环形山,还有牛顿环形山、哥白尼环形山、达尔文环形山。
3、公转周期:27.32日,称为恒星月,是月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4、自转和公转周期一致,均自西向东,因此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我们称之为月球正面。
二、月相: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
1、朔(新月):初一或月末,关系为:地→月―――日;望(满月):十五、十六,关系为:月←地―――日;上弦月:初七、初八,关系为:月↑地―――日下弦月:廿三、廿四,关系为:地―――日↓月蛾眉月(上半月):初三、初四,关系为:月↗地―――日蛾眉月(下半月):廿六、廿七,关系为:地―――日↘月凸月(上半月):十一、十二,关系为:月↖地―――日凸月(下半月):十八、十九,关系为:地―――日↙月2、朔望月:月相由缺-圆-缺,循环一个周期,平均时间29.53日。
三、日食与月食: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
1、日食:地-月―――日,月球遮挡太阳。
种类: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2、月食:月-地―――日,月球被地球的影子时。
种类:月全食、月偏食。
四、月球与潮汐1、潮汐:海水周期性涨落的现象,白天出现海水升降称为潮、晚上则称为汐。
2、潮汐成因:天体引潮力。
月球引潮力是太阳引潮力的2.18倍,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主要是由月球的引潮力造成的。
3、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的海水有月球引潮力作用下发生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其中连续两次涨潮(或两次落潮)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25分。
4、大潮:(月球引潮力+太阳引潮力)月-地―――日地-月―――日小潮:上弦月时:月↑地―――日下弦月时:地―――日↓月5、潮汐能源:①潮汐发电:在潮差较大的河流入海口和海湾处筑坝形成水库,利用涨潮和落潮时潮水进出水库推动水轮发电机发电。
月球知识点总结文案高中

月球知识点总结文案高中一、月球的结构月球的结构主要包括表面、地壳、地幔和核心。
1. 表面:月球表面呈现出明显的高地和低地地形。
高地主要集中在月球的背面,而低地则分布在月球的正面。
月球的表面由各种形态的撞击坑、裂谷、陨石坑、山脉、火山和月海等地貌特征构成。
2. 地壳:月球的地壳主要由月地幔的边界构成,厚度约为40-60千米,远比地球的地壳薄。
地壳的外表面被月球上形成的撞击坑和月海所覆盖。
3. 地幔:月球的地幔是由岩石和金属构成的,厚度约为1300千米。
地幔的温度变化对月球的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是有重要影响的。
4. 核心:月球的核心由熔融的铁、镍和硫等金属成分构成,直径约为1800千米。
月球磁场的产生和消失与这个核心的变化有关,目前月球的磁场已经消失。
二、月球的形成关于月球的形成有几种流行的假说。
目前最普遍的假说是“大撞击假说”,即早期地球与另一颗行星大小的天体发生了碰撞,产生了月球。
这是目前最广为接受的月球形成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地球在诞生初期被一个大约与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这次撞击产生的碎片从地球上飞散出去,其中一部分最后聚集成为月球。
三、月球的表面特征月球的表面呈现出明显的高地和低地地形。
由于没有大气层和风蚀的作用,月球上保存了大量古老的撞击坑和地貌特征。
月球表面的主要地貌特征有:1. 撞击坑:月球表面由于历经了漫长的撞击而形成数以百万计的撞击坑。
其中有很多已经被火山活动和月海所掩埋,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清晰的撞击坑。
2. 月海:月海是指在月球上表现为平坦、暗色的区域,一共有大约30多块,分布在月球的正面。
它们是由火山活动喷发出来的玄武岩形成的。
3. 裂谷:月球上分布着许多被称为裂谷的峡谷,这些峡谷是由于地质构造活动而形成的,一些裂谷的长度甚至超过1000公里。
4. 峡谷和山脉:月球上也有一些山脉和峡谷,其中最著名的是莫尔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四、月球的探测自十七世纪开始,人类就对月球展开了探测研究。
地理月球知识点总结

地理月球知识点总结1. 位置和运动月球位于地球的近地点,距离地球约38.44万公里,是地球的唯一卫星。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27.32天,这一周期称为月球的轨道周期。
同时,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因此月球总是以相同的面向地球。
这就导致了月球的背面在地球上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
2. 大小和形状月球的直径大约为3474公里,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
其表面积为约38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地球陆地表面积的约14倍。
月球的形状呈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其表面相对平坦,但也存在一些高山和深谷。
3. 地表特征月球的地表特征是月球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月球表面有许多独特的地质特征,其中最显著的是月海和月球高地。
月海是月球表面的一些相对平坦的地区,呈现出较深的灰色,由于它们在地球上看起来像海洋而得名。
月球高地则是一些较为崎岖不平的地区,被认为是月球上的火山平原。
4. 地质结构月球的地质结构也是地理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月球的地质构造主要包括陨石坑、环形山、月溪、月壳和月核等。
陨石坑是由宇宙中的小行星或流星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凹陷地形。
环形山则是由于大型陨石坠落形成的环状山脉。
月溪是一些看起来像河流的地质特征,但其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月壳和月核分别构成了月球的外部和内部结构。
5. 地球与月球的关系月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地质和地理联系。
月球上的地质特征和地质构造,不仅对地球的地质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而且还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空间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此外,月球的引力对地球的潮汐现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起来,月球作为地球的唯一卫星,其地理知识非常丰富。
通过对月球的地表特征和地质结构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质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
同时,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系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视野和思考。
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月球的认识,也为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了解月球地理知识,进一步激发对地理学、天文学以及宇宙学的兴趣。
地理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一、月球(一)概况1、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体积是地球的1/49,质量是地球的1/81,引力是地球的1/6。
引力小,无大气和液态水,只有两极有固态水。
月球表面上大气压力较小。
由于月球表面上没有大气,所以气温日较差大,太阳光笔直照射,无法传播声音,易受陨石撞击而留下环形山。
2、月球地貌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
最大的环形山是贝利环形山。
月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绕地球公转,公转的周期为27.32日,称为恒星月。
恒星日指月球在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要的时间,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以恒星为参照点,月球中心由西向东连续两次通过某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叫恒星月。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即为月球公转的周期。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和方向是一致的,均为自西向东。
所以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
二、月相(一)月相变化的原因1、月相: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即为月相。
2、月相成因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月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球是暗的。
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
在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月球朝向地球并被照亮的部分的形状也随之变化。
这种变化视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而定。
它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①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②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二)月相变化的规律1、月相变化规律(1)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背着阳光,我们看不到它,这是新月,俗称朔。
新月发生在农历初一。
(2)月球转动,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照到阳光,且被照的部分越来越多。
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成直角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被太阳照到一半,我们就能看到半边月亮,这是上弦月,它发生在农历初七、八。
(3)当月球转到太阳相对的另一边,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且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全部被太阳照亮,我们能看到整个月半球,这叫满月,俗称望。
高一地理关于月亮的知识点

高一地理关于月亮的知识点月亮作为地球的卫星,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感兴趣的天体之一。
它不仅给我们带来美丽的月光,还对地球的潮汐、气候和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地理关于月亮的知识点。
1. 月球的形成和基本特征月球形成于约45亿年前,是地球在形成过程中剩下的一部分物质凝聚而成。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4公里,相对于地球来说,它是一个较小的天体。
月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构成,其中包括许多陨石坑、山脉和平原。
2. 月球的运动月球围绕地球运行,它的运动包括绕地球公转和绕自身自转两个方面。
月球的公转周期约为27.3天,与它的自转周期相同,因此我们总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这一现象被称为“同步转动”。
3. 月相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并非一直都是明亮的,它会随着公转的不同阶段而呈现出不同的月相。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我们看到的月亮的阳光照射面不同,通过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决定。
在一个月的周期内,月球会呈现出新月、第一季、满月和第三季等不同的相位。
4. 月食和日食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关系也会导致月食和日食的发生。
当月亮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并且太阳光被地球大气层折射后照射到月亮上时,月亮会出现一次月食。
而日食则是指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挡住了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使得地球上的某些区域看不见太阳。
5.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月球对地球有多种影响,其中最直观的是潮汐现象。
由于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引力作用,海洋中的水会产生周期性的涨落。
此外,月球的引力还对地球的地壳产生影响,导致地球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另外,月亮也对地球的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其中包括季风和气候周期的变化。
6.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人类对月球的探索逐渐展开。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并且在那里留下了人类的脚印。
此后,还有多个航天器和探测器被送往月球,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和科学研究。
通过学习以上关于月亮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月球的形成、运动和对地球的影响。
月球常识知识点总结大全

月球常识知识点总结大全1. 月球的基本信息月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公里,表面积大约有3800万平方公里,约为地球的1/4。
因为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所以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也就是说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由于月球的引力较小,所以它没有大气层,也没有液态水存在。
尽管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但是科学家们发现了痕迹气环,其中包括了稀薄的水汽和氡气。
2. 月球的表面月球表面布满了陨石坑、山脉和熔岩平原等不同的地形。
据科学家估计,月球上有着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个陨石坑。
月球上的一些山脉十分壮观,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月球上最高的山峰——莫斯科维奇山。
而位于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则是月球上最大的撞击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
此外,月球表面还有一些形态各异的熔岩平原,例如莫斯科维奇等。
3. 月球的地质活动尽管月球表面没有活火山,但是它的地质活动并不平静。
月球的地质活动表现为月震和月球地壳的变化。
月震类似地球上的地震,它是由于月球内部产生的能量引起的地壳抖动。
月球地壳的变化表现在一些地质现象上,比如山脉的形成和熔岩平原的形成。
4. 月球的成因关于月球的成因,目前有三种主要的假说:大碰撞说、双星说和共生说。
最被广泛接受的是大碰撞说,它认为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击了地球,撞击产生的碎片最终形成了月球。
另外的两种假说认为月球和地球是共同形成的,它们是在太阳系形成早期同时形成的天体。
5. 月球的探测与研究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那以后,先后有超过100枚探测器探测了月球。
人类自己的探月计划也经历了美苏的竞争,最终美国成功在1969年将阿波罗11号登上了月球。
自那以后,还有5次成功登月,总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此外,国际上也有一些探月计划,如印度的“月船”探测器和中国的嫦娥探测器。
6. 月球上的资源月球上有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金属矿物、稀土元素、氦-3等。
这些资源可能会对未来的太空殖民和探索产生重要的作用。
高一地理有关月球的知识点

高一地理有关月球的知识点月球是地球上最接近的天体之一,它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好奇心所关注的对象。
作为高一生活中的一部分,学习地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将简要介绍一些与月球有关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说说月球的基本特征。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一个具有自己的重力和表面的天体。
它的直径约为3476公里,相对于地球来说是相当小的。
月球的表面有许多撞击坑,这是由于过去数十亿年来大量的陨石撞击形成的。
著名的“月海”实际上是巨大的熔岩平原,当年形成于月球表面的火山爆发。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其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这一现象被称为“背对背静止”,即月球的一面永远面向地球,另一面则始终背向地球。
因此,我们常说的“看到月球的一面”实际上只是看到了月球的一部分。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虽然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6左右,但它对地球的引力对于地球的运动轨迹产生了影响。
月球的引力使得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引起了四季的变化。
此外,月球的引力也对地球的水体产生了潮汐的影响。
想象一下,当月球在地球的另一侧时,它的引力拉扯地球上的水,导致了潮汐的出现。
这种潮汐现象在沿海地区非常明显。
除了对地球的影响,月球本身也是地球外太空的研究对象。
数十年来,人类航天活动在月球上进行了多次探测任务,最著名的是“阿波罗登月任务”。
阿波罗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并完成了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索。
这些任务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
最后,我们来说说关于月球的探索与未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月球的探索兴趣依然存在。
例如,一些国家和组织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人类再次送上月球,并建立永久性的月球基地。
这样的计划将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机会来研究月球,深入探索月球的资源潜力以及未来可能的居住地。
总之,月球是地球最接近的天体之一,它对于地球的运行和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地球的伙伴---月球 重要知识点
1、因为月球引力 小 ,所以月球表面 基本没有大气和水、无声、全天漆黑,昼夜温差大 。
2、 环形山 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这可能是 陨星撞击 或 火山爆发 形成的。
3、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这是因为月球的 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一致,自转和公转方向也一致 。
4、 恒星月 是月球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的时间,其公转周期为27.32日。
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这样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 朔望月 ,平均时间29.53日。
5、在下列方框内填入月相的名称(思考:各月相月出月落的时间..........)
月相变化规律:
视觉形状
是每次新月/满月都会发生日食/月食)
7、连续两次涨潮(或两次落潮)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25分。
8、当日、地、月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即新月和满月时(填月相名称),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
9、当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相垂直,即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填月相名称),太阳的引潮力
会削弱月球的引潮力,形成小潮。
10、人类可以利用潮汐的规律进行捕鱼和晒盐,利用潮起潮落发展滩涂水产养殖,还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思考:①钱塘江大潮是如何形成的?②潮汐对污染物排放有什么作用?)
会考真题
1.中国探月工程目标实现后,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观测到的地理事象是()
A.五星红旗迎风飘扬B.大量环形山C.蔚蓝色的天空D.电闪雷鸣2.月球是人类探测宇宙和星际航行的第一站。
按天体类型划分,月球属于()
A.恒星B.行星C.卫星D.彗星
3.地球上见到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日、月、地三者()
A.大小不同B.发光亮度不同
C.相对位置不同 D.平均密度不同
4.报刊所示日期这一天晚上出现的月相是()
A.新月 B.满月 C.上弦月D.下弦月
5.“嫦娥一号”传回第一幅三维月面图像,图像显示月面布满了山,这种地形的成因是。
6.从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考虑,我国正在研制的“月球车”应具备的基本性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