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体况的评定
简述母猪膘情评分及经产母猪各阶段标准膘情得分

简述母猪膘情评分及经产母猪各阶段标准膘情得分母猪膘情评分是对母猪体内脂肪的积累程度进行评估,可以判断母猪的健康状况以及生产能力。
常用的母猪膘情评分方法包括了5级或9级评分法。
常用的5级评分法:
1. 1级:骨架明显,母猪身体纤瘦,无脂肪积累。
2. 2级:骨架轮廓仍然明显,但已经出现一些脂肪积累。
3. 3级:母猪背部和侧面有一定的脂肪积累,但脊柱仍然明显。
4. 4级:母猪背部和侧面都有较多的脂肪积累,但仍然能够感觉到脊柱。
5. 5级:母猪背部和侧面有大量的脂肪积累,脊柱已经难以感觉到了。
常用的9级评分法:
1. 1级:非常瘦,骨架极其明显。
2. 2级:瘦,骨架明显。
3. 3级:稍显瘦,但肋骨已经被脂肪覆盖。
4. 4级:中等,脊柱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但没有明显的凹陷。
5. 5级:大约中等,但脊柱已经有一定的凹陷。
6. 6级:稍胖,脊柱很难感觉到。
7. 7级:胖,但脊柱和肋骨依然可见。
8. 8级:非常胖,但肋骨已经被脂肪完全覆盖。
9. 9级:非常胖,身体近似梨形。
对于经产母猪各阶段的膘情评分标准如下:
1. 妊娠期初:
2.5-
3.0级。
2. 妊娠期中:2.5-
3.5级。
3. 妊娠期末:3.0-
4.0级。
4. 分娩后1周内:3.0-4.0级。
5. 断奶后至配种前:3.0-4.0级。
维持适当的膘情得分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保证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健康。
二元母猪国家鉴定标准

关于二元母猪的国家鉴定标准,我国尚未明确规定。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养猪从业者通常会根据母猪的生理表现和行为特征来鉴定其是否处于发情期。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参考:
1. 观察母猪的外阴变化:发情母猪的外阴部会红肿、皱褶减少,阴门中有
水样乳白色粘液流出。
2. 观察母猪的行为变化:发情母猪会变得精神兴奋、食欲减退、时常发出特异的哼声,爬跨物体或同类。
3. 观察母猪的采食情况:发情母猪的采食量可能会减少。
4. 听母猪的叫声:发情母猪的叫声会变得特殊,有时会发出尖叫声。
5. 计算母猪的发情周期、发情持续期和断奶隔离期。
6. 按母猪背测试输精时间:当公猪爬跨或人压背时,发情母猪会表现得安静、呆立。
7. 综合分析,找出规律:观察二元母猪的发情症状,并记录其变化,以便
更好地了解和预测母猪的发情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二元杂交母猪的发情症状可能没有本地母猪明显,但只要细心观察,还是可以发现的。
在实际生产中,养猪从业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来判断母猪是否处于发情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配种。
猪的体况测定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猪的体况测定方法,了解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学生对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等课程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今后从事动物生产、养殖管理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1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四、实训对象本次实训选用品种为杜洛克猪,年龄为6个月。
五、实训内容1. 猪的体况测定方法(1)体重测定:采用电子秤进行体重测定,要求猪空腹、安静,精确到0.1kg。
(2)体长测定:使用卷尺,从耳根后缘至尾根部的距离,精确到0.1cm。
(3)胸围测定:使用卷尺,在肩胛后缘最宽处进行测量,精确到0.1cm。
(4)体高测定:使用卷尺,从肩胛后缘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精确到0.1cm。
(5)体宽测定:使用卷尺,在猪背中线两侧最宽处进行测量,精确到0.1cm。
(6)背膘厚度测定:使用电子皮褶厚度计,测量肩胛后缘3cm处、胸椎前缘3cm 处、腰椎前缘3cm处的背膘厚度,精确到0.1mm。
2. 猪的体况评分根据猪的体重、体长、胸围、体高、体宽和背膘厚度等指标,对猪的体况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1)优秀:体重、体长、胸围、体高、体宽和背膘厚度均达到标准值的95%以上。
(2)良好:体重、体长、胸围、体高、体宽和背膘厚度达到标准值的80%以上。
(3)一般:体重、体长、胸围、体高、体宽和背膘厚度达到标准值的60%以上。
(4)较差:体重、体长、胸围、体高、体宽和背膘厚度达到标准值的40%以下。
六、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提前了解猪的体况测定方法,熟悉评分标准。
(2)准备好电子秤、卷尺、电子皮褶厚度计等测量工具。
(3)将猪引入指定区域,确保猪空腹、安静。
2. 实训实施(1)首先对猪进行称重,记录体重。
(2)测量猪的体长、胸围、体高、体宽。
(3)使用电子皮褶厚度计测量猪的背膘厚度。
(4)根据测量结果,对猪的体况进行评分。
3. 实训总结(1)将猪的体重、体长、胸围、体高、体宽和背膘厚度等指标记录在实训报告表中。
母猪的体况的评定

母猪的体况的评定
如果采用典型的1至5分体况评分系统,那么总的来说,分娩时体况评分的目标是3分,断奶时体况评分会降到2.5分,在接下来的妊娠期根据母猪个体的体况对日粮进行调整,让所有的母猪下次分娩时仍然处于3分。
繁殖障碍和腿病造成很多年轻母猪过早淘汰,是影响母猪生命期繁殖性能的一大障碍。
随着瘦肉型品系的选育,当前后备母猪营养管理所强调的重点应该从脂肪沉积转向保持健康体型以及肢蹄健壮度。
提高母猪生命期繁殖性能,核心是通过管理避免年轻母猪体况的大幅波动,以及这种波对繁殖和运动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将来,我们必须站在养猪生产和猪肉产品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将更新后备母猪看作宝贵的资源,以全局的眼光加以管理。
实现后备母猪最佳体型的建议。
种猪的体型外貌评定方案.概要

种猪的体型外貌评定方案种猪必须体型结实、结构适当才能维持正常繁殖功能。
因此,体型外貌鉴定势所必需。
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尚未制定统一的体型外貌鉴定方法。
为此,我们参照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研究成果(参见:Replacement Gilt Selection Guidelines; A National System for Recording Conformation Traits),制定下列鉴定办法,作为实际工作中的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仅给出了品种要求以及结构与结实度、肢蹄、乳腺、外生殖器等的鉴定方法,因为大量研究证明这些方面对于猪的繁殖性能是最为重要的。
1 品种要求1.1 杜洛克⏹颜色棕红,两耳下垂、大小中等;⏹不得有白毛或黑毛;⏹皮肤黑斑不得超过3块,每块直径不得超过5cm;⏹不得存在条型斑纹;⏹具备父本品种特征。
1.2 长白猪⏹颜色全白,两耳前罩;⏹不得存在杂毛;⏹皮肤色素沉着不得超过3块,每块不得超过硬币大小;⏹具备母本品种特征。
1.3 大白猪⏹颜色全白,两耳直立;⏹不得存在杂毛;⏹皮肤色素沉着不得超过硬币大小;⏹眼睛上方的异常皮毛不得超过硬币大小;⏹具备母本品种特征。
2 结构与结实度图3 和图8 中的骨骼结构,部分是根据活体猪的透视结构所绘制的。
其中特别强调了猪的前肢角度(M)和后肢角度(N)。
图3 显示了理想的前后肢结构,而图8 则显示了不理想的骨架结构。
图3 所示的小母猪背平、臀平直、尾附着高。
侧视,观察肩胛骨与前肢的角度(M),这个角度使肩关节在B点对受力有很好的缓冲作用。
图3 所示的后肢关节,角度(N)良好,有利于髋关节(E)、膝关节(F)和跗关节(G)同时有效地减缓压力。
系部(D)倾斜、长直,利于减震,并使脚趾较好地接触地面。
图8 所示母猪后肢结构显示斜尻、尾附着过低、角度(N)比图1 所示的大。
髋关节(E)、膝关节(F)和跗关节(G)在行走时将处于一条直线。
系部(D)短而直,使猪以趾尖站立。
猪的健康状态

一、检查猪的身体部位
(1)皮肤健康猪的皮肤干净,毛色发亮,具有弹性。
若皮肤表面发生肿胀、溃疡、小结节,多处出现红斑,特别是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指压不褪色时为病态。
(2)鼻镜健康猪的鼻镜湿润清洁;病猪的鼻镜则为干燥开裂式,附有较多的混浊粘液。
(3)耳朵健康猪的耳朵对外界音响反应灵活,手摸耳根有光滑湿润感,病猪耳根发热或有冷感,耳朵不灵活。
(4)肛门病猪的肛门周围不干净,并被许多稀粪污染为病态。
(5)尾巴健康猪的尾巴卷起,左右摆动,凡是尾巴下垂或不动者为病态。
二、检查猪的精神状态
(1)精神每次喂猪前,首先要看猪的精神。
如猪的精神沉郁,两眼无神,有眼屎,或常趴在墙角,行走落伍,摇摆,均为病态。
(2)呼吸健康猪的呼吸均匀,正常呼吸次数范围为10-20次\分,感冒、发烧、中毒、传染病等猪病则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难。
(3)叫声健康猪的叫声清脆;病猪则叫声嘶哑、哀鸣。
三、检查猪的生理消化状态
(1)食欲健康猪的食欲旺盛,吃食多而快,一般喂给正常采食量可在10-15分钟内吃光;若喂料时猪无反应或反应迟钝,即少吃或不吃,均为病态。
(2)饮水健康猪的饮水,一般在采食后有规律的饮水;如出现无规律的饮水或饮水量过大及不饮水为病态。
(3)异食如猪经常啃食泥土、炭块、圈舍地面及栅栏等为病态。
(4)粪便喂猪时要查看猪的粪便,健康猪的粪便松软成团粪便稀或干硬如珠,色泽异常或有异味为病态。
(5)尿液健康猪的尿液透明清亮混浊、不透明则为病态。
(6)体温猪的正常体温范围38-40C,偏高偏低都为异常。
母猪体况

评定在繁殖母猪中的应用1前言母猪在整个繁殖周期内随繁殖阶段的不同,体况也存在差异,依据不同繁殖目的保持适宜的体况是保证其繁殖性能发挥的关键。
根据体况(背膘厚)调控妊娠母猪饲喂量,是实现母猪优质高效养殖的有效途径,因此母猪背膘厚度已成为衡量母猪体况的重要方法。
本文就体况评定技术在繁殖母猪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科学指导母猪养殖提供资料。
2母猪的体况评定2.1母猪体况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背膘厚度可以有效反映母猪体况的变化,是母猪繁殖性能良好的预测指标。
以背膘厚衡量时,配种时经产母猪背膘较薄组(小于l2.5 mm)和较厚组(大于l8.0 mm)的当胎窝产活仔数、当胎仔猪初生窝重均极显著低于背膘适中组,即背膘厚l2.5~18.0mm组(张守全等,2005)。
范振先等(2005)的研究也发现,英系大白猪配种时标准体型的母猪情期受胎率、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等繁殖性能表现最好,显著优于肥胖型母猪与瘦母猪。
据研究,青年母猪首次配种时体重在125~145 kg、P,背膘厚为l8~20 mm时,5胎次的生产性能可达到最佳,连续5个胎次的产仔数差异可达9头,相当于多产1胎(Challinor等,l996),详见表l。
可见,青年母猪拥有足够的瘦肉与脂肪沉积是其实现成功配种的基础,确保其在繁殖周期之初有充足的体储或者首次配种时有良好体况,能有效避免后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其在整个繁殖周期的表现影响十分明显(Gaughan等,1995;Challinor等,l996)。
对泌乳母猪来说,如果因在泌乳期不能采食足够的饲粮以满足需求,导致母猪动用体储,体重降低,对其后续的繁殖性能影响很大。
据报道,泌乳期母猪背膘的下降程度主要与泌乳期长短、仔猪数量和生长情况、泌乳开始时的体重、体成分及环境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Close等,2001)。
研究证实,母猪配种后的妊娠几率、仔猪初生重和窝增重等繁殖性状随断奶到配种后3周内背膘厚增加幅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Kongsted,2006)。
猪场自我评估的主要指标

猪场自我评估的主要指标我们在拜访猪场老板的交谈中,感觉现在的猪场老板很容易满足,只要猪群不发病,每头母猪年上市15 ~17头商品猪就万事大吉了。
猪场老板也知道生产中出了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以及严重程度。
有没有一套参考的评估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增重成本的标准?现推荐一个,建议规模化猪场实现数据管理。
猪场的主要问题是母猪群繁殖能力普遍低下、生长猪死淘率高和育肥时间长。
母猪群的繁殖率,常常以每头母猪年上市商品猪的数量来衡量。
影响每头母猪年上市商品猪数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即NPDS(NPDS越多,母猪的年产胎次就越少);其次是窝产活数和生长猪的全程死淘率。
目前猪场的普遍问题反映在:(1)窝产活仔数少。
窝产活仔数少于10头,普遍在9.2 ~9.7,初产就更低,与欧美国家相差甚远(见表1)。
(2)分娩率低。
分娩率低于85%,普遍在75%~82%。
母猪的年产胎次在1.90 ~2.10。
丹麦2005年5个好的猪场分娩率在86.5%~92.5%之间,分别为86.5%、90.7%、91.1%、92.2%、92.5%。
《猪与禽》杂志2007年第5期报道有550头的种猪场2001~2005年的分娩率分别为83.7%、80.6%、85.9%、90.8%、94.0%。
我国猪场母猪的分娩率、年产胎次有待提高。
(3)初生重偏小,普遍在1.2 ~1.3kg之间。
(4)母猪哺乳期采食量饲喂不足。
母猪泌乳不充分、断奶体况差、仔猪断奶窝重小。
(5)生长猪的死淘率高,大于12%~15%,甚至高达25%以上。
(6)生长猪100kg的上市日龄延长,上市日龄大于175~185d。
生产数据可分为三个水平:优秀、一般、差。
可与自定目标、纵向与以往的数据、横向与邻居场数据相比,反映不足或良好。
生产数据虽然反映了已发生的事件,但最终体现了猪场的生产水平、健康水平和盈利能力!自我评估的繁殖性能指标有:后备母猪初配日龄;母猪群体况、胎次、分胎次产活仔数、窝死胎木乃伊胎率;母猪群断奶后7d内的发情比例;返情率、流产率、空怀率、分娩率;母猪群的非生产天数;初生重、断奶重;产房内仔猪死亡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商品猪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猪的体况的评定
如果采用典型的1至5分体况评分系统,那么总的来说,分娩时体况评分的目标是3分,断奶时体况评分会降到2.5分,在接下来的妊娠期根据母猪个体的体况对日粮进行调整,让所有的母猪下次分娩时仍然处于3分。
繁殖障碍和腿病造成很多年轻母猪过早淘汰,是影响母猪生命期繁殖性能的一大障碍。
随着瘦肉型品系的选育,当前后备母猪营养管理所强调的重点应该从脂肪沉积转向保持健康体型以及肢蹄健壮度。
提高母猪生命期繁殖性能,核心是通过管理避免年轻母猪体况的大幅波动,以及这种波对繁殖和运动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将来,我们必须站在养猪生产和猪肉产品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将更新后备母猪看作宝贵的资源,以全局的眼光加以管理。
实现后备母猪最佳体型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