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期望最大化算法的分布式视频编码
分布式视频编解码的理论和算法研究

分布式视频编解码的理论和算法研究
分布式信源编解码技术是一种新的信源压缩技术,这项技术是基于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的Slepian-Wolf和Wyner-Ziv理论。
虽然Slepian-Wolf和Wyner-Ziv理论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始有分布式信源编解码的具体实施方案的提出。
利用分布式信源编解码的特征,研究人员对分布式视频编解码进行研究,并且设计了一系列实际的分布式视频编解码器。
分布式视频编解码代表了和传统视频编解码截然相反的思路。
传统的视频编解码由一个高复杂度的编码器和一个低复杂度的解码器构成。
而分布式视频编解码把计算复杂度从编码端移到了解码端,从理论上限而言这种转换不是以牺牲压缩性能为代价,同时还拥有了从本质上抗传输错误的能力。
但是就实际系统而言,分布式视频编解码的率失真性能虽然比传统的帧内编码优越,和基于运动补偿的帧间编码有较大性能差距。
分布式视频编解码技术非常适合于移动多媒体应用(例如802.11,移动电话或者视频传感器网络)。
在这些场合的应用存在着如下的要求:(1)由于电池供电能力的限制,需要较低的计算复杂度;(2)由于无线带宽的限制,需要较高压缩效率的编码策略;
(3)由无线接入决定了需要对信道传输错误的鲁棒性。
本文介绍了分布式信源编解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同时介绍和研究了分布式信源编解码技术的实现与信道编码的密切关系。
笔者归纳了分布式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基本思路和最新研究成果,并总结了前人从信息论的角度对分布式视频编解码技术和传统的预测编码技术的比较。
基于上述研究基础,笔者设计了一套分布式视频编解码系统,并对其中每个模块的设
计原理和性能表现做了深入分析。
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信道建模及边信息改进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信道建模及边信息改进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在视觉传感领域中,由于视频数据实时性要求高、容易受到环境干扰,单个节点容易数据丢失等问题,使分布式视频编码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
分布式视频编码的优点在于具有强大的编码和解码性能,并能通过多节点的协调和通信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在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中,信道建模和边信息改进算法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针对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信道建模及边信息改进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现有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更有效的算法,从而提高分布式视频编码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三、研究内容(1)分析现有的关于分布式视频编码中信道建模的方法,研究其优缺点,提出新的改进算法;(2)研究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边信息问题,提出提高边信息传输效率和准确性的算法;(3)在实验室平台上对研究提出的新的算法进行测试和验证。
四、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验研究和仿真分析等。
通过对现有的分布式视频编码算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实验室中的平台测试结果,最终提出更优秀的算法。
同时在仿真平台上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五、研究进度安排1. 文献综述阶段:对分布式视频编码中信道建模和边信息改进算法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思路,预计需要1个月的时间;2. 理论设计阶段:提出信道模型和边信息的改进算法,预计需要2个月的时间;3. 算法实现和测试阶段:对算法进行实现和测试,预计需要3个月时间;4. 结果分析和总结阶段: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撰写论文,预计需要1个月时间。
六、预期成果1. 提出分布式视频编码中信道建模的新算法,优化分布式视频编码的性能;2. 提出分布式视频编码中边信息的改进算法,提高边信息的传输效率和准确性;3. 实验室平台上的测试结果和仿真实验结果;4. 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七、参考文献[1] 陈琳琳, 贺承发, 王嘉超, 等. 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综述[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3, 34(1): 1-8.[2] Khatoonabadi, S. H., & Ghanbari, M. (2020). Distributed video coding: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Signal 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 82, 115780.[3] Chen, L., Zhang, C., Sun, H., & Qin, Z. (2016). A distributed video coding scheme based on estimation of distribution algorithm. 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 35, 223-230.。
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视频传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高清视频和4K视频的广泛应用,视频编码技术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视频编码技术主要基于单个设备或者单个节点进行编码,但是随着大规模视频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单个节点的处理能力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主要是基于多个设备或者多个节点进行视频编码和解码的技术。
这一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视频编码的效率和质量,并且可以实现多节点协同工作,进一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因此,对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次研究主要涉及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的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介绍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分布式视频编码的框架、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基本流程及相关算法。
2、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的实现和优化:基于实际应用场景,将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进行实现,并对其进行优化,提高视频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具体包括分布式视频编码的优化算法研究、编码器和解码器的设计和实现等。
3、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的应用:将研究结果应用于现实场景中,对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进行性能验证,进一步分析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具体应用可以包括实验性应用、仿真实验、实际应用场景等。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相关资料,对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分析,了解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流程和算法。
2、算法设计和仿真实验:基于理论研究的基础,对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进行算法设计,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
3、系统实现和应用场景验证:对设计的算法进行系统实现,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进行性能验证。
四、预期成果通过研究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预期得出以下成果:1、掌握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设计和实现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编码器和解码器等关键技术;3、确定和实现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的优化算法;4、评估和分析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的性能和特点;5、撰写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的论文,并发布相关研究成果。
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关键帧编码方式的改进

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关键帧编码方式的改进LIU Xiao-wen;YUAN Sha-sha;ZHONG Ya-li【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研究》【年(卷),期】2014(31)2【摘要】在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关键帧间的时间相关性没有被利用,据此提出一种基于频带划分的关键帧编码模式的选择方法。
关键帧经过DCT后得到的系数带划分为低频带和高频带,低频带部分采用Wyner-Ziv编解码,然后对高频带进一步进行编码模式的选择,分别进行Wyner-Ziv编解码和传统的帧内编解码,且在解码端完成编码模式的选择,通过反馈信道向编码端传送编码模式的选择。
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增加编码端复杂度的情况下,所提出的方法改善了解码后视频的质量,使系统的峰值信噪比(PSNR)提高约1~5 dB。
%In most distributed video coding approaches, the temporal correlation of the key frames is not exploited. This paper proposed a key frames coding mode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band allocation. Firstly, it divided coefficient tape obtained from DCT of the【总页数】4页(P619-621,624)【作者】LIU Xiao-wen;YUAN Sha-sha;ZHONG Ya-li【作者单位】IoT Perception Mine Research Center,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008,Chin;IoT Perception Mine Research Center,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XuzhouJiangsu 221008,Chin;IoT Perception Mine Research Center,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008,Chin【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相关文献】1.分布式视频编码中自适应图像组结构算法的改进 [J], 李志平;曹雪虹;陈瑞;张健2.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边信息改进算法 [J], 张晓星;刘冀伟;胡广大;崔朝辉3.分布式视频编码中边信息生成技术改进 [J], 顾发云4.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关键帧提取算法 [J], 宋晓丽;刘冀伟;张晓星5.分布式视频编码中边信息生成技术改进 [J], 顾发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布式视频编解码算法研究

分布式视频编解码算法研究分布式视频编码DVC(Distributed Video Coding)是建立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Slepian-Wolf和Wyner-Ziv多信源信息编码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的视频压缩编码框架。
和传统的视频压缩编码方法相比,DVC具有可将计算复杂度在编解码端灵活分配、容错性能好的优点,同时还可以方便的实现可分级视频编码以及多视角视频编码等。
这些优点使其在无线低功耗视频监控、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等众多飞速发展的无线视频应用领域中具有重要价值。
本论文的工作围绕分布式视频编码展开,在对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原理及框架的研究基础上,对其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对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基础分布式信源编码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进制LDPC码的分布式信源编码方法,并继续将其改进为基于累积多进制LDPC码的分布式信源编码方法。
该方法可以直接对相关的多进制信源进行分布式编码,避免了传统方法在将多进制转为二进制时造成的相关性减弱。
同时,该方法可对相关性非平稳的相关信源提供灵活可变的编码速率。
实验结果表明在对非平稳相关多进制信源进行分布式编码时本方法优于传统的基于二进制LDPC码的方法。
2、提出了一种联合比特面译码(JBPD)算法用于分布式视频解码。
该方法利用已解码比特平面的结果作为先验信息,对其它比特平面进行解码,避免了独立比特面解码时存在的信源间相关性弱化,更充分利用了Wyner-Ziv帧与关键帧之间的相关性,可在不增加解码复杂度的情况下提升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率失真性能。
仿真结果表明,在其它环节相同时采用联合比特面译码算法的分布式视频编码系统比采用独立比特面译码的系统相比可大幅节省比特率,并且随着量化级数的增多,性能提升更为明显。
3、对分布式视频编码的虚拟相关信道模型及帧重建算法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分布式视频编码帧重建算法。
该方法基于分布式视频编码中辅助边信息帧与Wyner-Ziv帧之间的相关模型,可根据相关模型的参数、量化间隔大小及辅助边信息帧样点的取值,自适应的调整Wyner-Ziv帧每个样点的重建值。
分布式视频编码研究的开题报告

分布式视频编码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分布式视频编码研究1. 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应用需求不断增长,但是视频的传输和存储依然是面临挑战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传输带宽、存储容量、实时性等方面的要求。
虽然现有的视频编码技术能够有效地压缩视频数据,但是在大规模视频传输和存储时,传统的视频编码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实时传输和高质量视频的需求。
因此,分布式视频编码(Distributed Video Coding,DVC)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DVC利用多个编码器和一个解码器进行视频编解码,相比于传统的视频编码方法,它具有更好的容错性、更高的压缩比、更低的传输要求、更快的编码速度等优势。
因此,DVC成为了研究分布式视频传输和存储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未来的视频通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在视频通信和存储方面的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DVC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DVC的应用奠定基础;(2)针对DVC在视频通信方面的应用进行实验研究,评估其在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方面的表现;(3)针对DVC在视频存储方面的应用进行实验研究,评估其在存储效率和视频质量方面的表现;(4)对DVC的性能进行分析,探索优化方法和算法,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3. 研究方法和技术: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实验研究将采用常见的视频编解码器实现DVC编码器和解码器,以H.264为基础,通过修改编码器以及优化算法来实现DVC编解码。
研究重点为DVC的性能特点、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方面的表现、存储效率和视频质量方面的表现等。
(2)理论分析将从理论模型、算法原理和性能分析等方面入手,分析DVC的优点、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
4. 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研究计划包括:(1)阅读相关研究论文和文献,深入了解DVC的相关理论和实现方法。
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关键帧编码方式的改进

基于多描述标量量化的分布式视频编码

基于多描述标量量化的分布式视频编码
随着无线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演化、创新及改进,多描述分布式视频编码设计理念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分布式视频编解码技术方案,从而成为一种前沿性强的研究理论。
作为一种效率高、容错性能强的编码技术,多描述分布式视频编码适用于解决因网络拥塞、网络异构而带来的多媒体数据流的非实时不可靠传输问题。
本文在介绍了分布式视频编码(DVC)的基础上,针对无线传输中不可靠所引起的丢包问题,设计了一种多描述分布式视频编码器。
在DVC中,解码端估计的边信息质量对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而边信息是从相邻关键(K)帧估计得到,所以减少K帧传输中的丢包率以提高K帧质量有利于解码端图像的恢复,本文通过分析多描述的率失真性能,根据各描述间的互补增强对K帧解码质量的影响,将经典的多描述标量量化(MDSQ)方法加入到传统分布式视频编码器的K帧传输中;在设计的解码端判决机制中引入了图像评价的新标准结构相似度(SSIM)。
编程实现了基于多描述标量量化的分布式视频编码(MDC-DVC)系统,在不同丢包率下进行了仿真,并与传统的分布式视频编码系统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新的算法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独立编码联合解码” 的方式 , 即编码端对各个帧不
利 用 时域相关 性进 行独 立 编码 ( WZ帧仅 利 用 一 对
用 hs 辅助运动估计 , 而提高运动估计可靠性 , a h 从
个量化器和信道编码 , 编码端仅传输信道编码产生
的伴 随式 s , )而解码端利用相邻帧的时间相关性进 行解码( 首先利用 已解码的相邻帧产生边信息 , 然 后用边信息进行信道解码 和量化重构) 从 而将运 ,
插 ( t pl i ) I e o tn 或者外插( x ao tn 产生的信 n r ao E t pli ) r ao 息 。一般而言 , 边信息越精确 , 则整个 D C系统的 V 性能越好。为 了提高边信息 的性 能, 现有 D C方 V 案利用解码端恢复的相邻帧进行运动估计 内插 以
收 稿 日期 :0 11 . 2 1-21 9
并最终得到高性能的边信息。然而, 由于编码端需 要传送 hs 信息 , a h 会增加 系统的码率 , 而影 响整 从
体系统性能。在上述两种边信息基础之上 , . a D Vr — oaa 等提 出一种无监督学 习运动矢量L dyn 4 刮的边信
D C 中 , 信 息 性 能 对 系统 性 能 影 响很 大 , V 边 一般 而 言 , 信 息 性 能 越 好 , 边 则整 个 系统 压 缩 性 能 越 好 。 本 文
研 究 了一种基 于贝叶斯 准则的期望最 大化 ( xet i ai i t n E 边信 息产生方 法, E pc t nM xmz i , M) ao ao 并从运 动搜 索模 板和初 始概 率模型 两方 面对 E 算法提 出了改进 。实验表 明, 几乎相 同的率失真性能 下, M 在 两种 改 进算法的学 习时间分别缩短 了 3 %和 1 %。 O 6
关键词 : 期望最 大化算法 ; 解码端边信息 ; 分布式视频编码 ; 始概 率模 型; 初 菱形搜索模 型
中 图 分 类 号 :信 技 术 的飞 速 发 展 , 能 耗 视 频摄 低
动估计等计算量较大 的去时域相关算法从编码端
文 章编 号 :6 3— 07 2 1 )2—08 0 17 25 (0 2 0 0 8- 5
基 于改进 期 望 最大 化 算 法 的分布 式 视 频 编 码
李 志宏 , 海 芳 王
( 太原科 技 大 学数 字媒体 与通 信研 究所 , 太原 00 2 ) 304
摘 要: 目前 , 分布式视 频编码( V 由于具有低 复杂编码特性 而成 为视 频编 码领域 的研 究热 点。 D C)
8 9
息生 成方 法 , 用 Wye—i 流 来 学 习前 向运 动 利 nr v码 Z 矢 量 , 之 为期 望最 大 化算 法 ( xettnMaii 称 E pcao xm— i ztn E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 M 是 目前 性 能 最 好 ai ,M) o E 的边信 息生 成 方法 , 同 时也 是 计 算 复杂 度 最 高 的 但 方 法 。对此 , 进一 步提 高 E 为 M算 法 的实 用性 , 需要 在 保持 其性 能 的前 提 下 , 减低 其 算 法 的 复杂 度 。在
第3 3卷 第 2 期
21 0 2年 4月
太
原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V 1 3 N . o 3 o2 .
A r2 1 p.0 2
J U N LO A Y A NV R IY O C E C N E HN L G O R A FT I U N U I E ST FS I N E A D T C O O Y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17 12 ; 60 3 4 ) 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 项 目( 0 18 05 2 10 15 )
作者简介 : 志宏 (90 , , 李 17 一)男 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数字媒体编码与加密技术 。
第3 3卷第 2 期
李志宏 , 基于改进期望最大化算法的分布式视频编码 等:
码的“ 高复杂度编码低复杂度解码” 特点形成对 比 ( H 24 由于其 编码端使用 了复杂 的运动估计 如 .6 ,
算法 , 编码算 法大致 是解 码算 法 的 5l ) 对传 其 一 0倍 ,
统算 法 提 出了挑战 。 分 布 式 视 频 编 码 ( ir ue ie o ig D s i td Vd o C dn , tb
复杂 度较 高 的 解 码 算 法 。这 种 要 求 和 传 统 视 频 编
些特点使 其 非常适 用 于上 述 的低 能耗 视频 摄 取
设备。
D C中, V 边信息( i fm tn S) S e n r ao ,I是一个很 d io i
重要 的 因素 , 是 由相邻 帧 根 据 时域 相 关性 采 用 内 它
产 生边 信息 _ , l 然而 , 引 因为恢 复 帧不 准 确 引起 了不
D C 是 适应 低复杂 度编 码 而 出现 的一 种 新 型视 V ) 频 编码 方法 , 框架 如 图 1所示 。视频 帧分 为关 键 其
帧( e a e 和 Wy e-i ( rm ) 对关 键 K yf m ) r nr v帧 WZ f e , Z a
准确的运动估计 , 最终造成边信息性能的下降。为
进一步 提高 边信 息性 能 , ao A rn提 出一 种 hs 信 ah边 息算法 J编 码 器将 当前 WZ帧 的某 些 特 征 ( 小 , 如 波高 频系数 ) 表示 为 hs 传 到 解 码 器 , ah并 解码 端 利
帧采用 传统 的帧 内编解 码 方 法 , WZ帧 采 用 一种 对
转移 到解码 端 , 现 了 复杂 度 较 低 的编码 算 法 ( 实 虽 然其解 码 端造成 了较 高 的计 算复 杂度 ) V 。D C的这
取设备大量涌现 , 如移动摄像机、 无线传感器 网等。
由于 这些设 备 的电池 能 量 和 内存 非 常 有 限 , 它们 要
求复杂度低的编码算法 , 而其解码端由于连接强计 算能力的中心计算机( 比如移动基站等) 可以容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