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内蒙古赤峰红山中学白泳鑫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九节现代京剧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九节现代京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材第九节现代京剧。
详细内容包括:现代京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代表剧目及演唱技巧。
重点学习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的经典唱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京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代表剧目。
2. 学会欣赏现代京剧,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 掌握现代京剧的演唱技巧,能够独立演唱经典唱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现代京剧的演唱技巧及表演风格。
重点:现代京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代表剧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钢琴。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现代京剧《红灯记》的经典唱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现代京剧的艺术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① 历史背景:介绍现代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② 艺术特点:分析现代京剧在唱腔、表演、舞台美术等方面的特点。
③ 代表剧目:列举并简要介绍现代京剧的经典剧目。
3. 案例分析:① 播放《沙家浜》经典唱段,让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
② 播放《智取威虎山》经典唱段,让学生感受其演唱技巧。
4. 互动环节:①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现代京剧经典唱段进行学唱。
② 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现代京剧2. 内容:① 历史背景② 艺术特点③ 代表剧目④ 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② 学唱现代京剧经典唱段,录制视频。
2. 答案:② 视频:选择一个现代京剧经典唱段进行学唱,录制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① 带领学生参观京剧团,近距离感受现代京剧的魅力。
② 组织学生参加京剧演唱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③ 邀请京剧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京剧艺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环节。
初中历史七年级 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案 京剧常识-全国一等奖

京剧打击乐金水区艺术学校杨君磊教材:湘文艺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京剧常识课时:一课时教具:道具马鞭道袍多媒体设备教学目标:1、学习京剧锣鼓经,初步了解“紧急风”和“四击头”的节奏特点和演奏方法;2、能够随着锣鼓经表演京剧上场动作;3、在欣赏、表现等艺术活动中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对京剧锣鼓经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1、学生准确模仿出紧急风和四击头的节奏;2、掌握四击头表演特征;3、配合打击乐伴奏表演戏曲动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伴随京剧锣鼓经进入教室【学生谈感受——教师评价2、教师示范表演【学生猜出老师表演的内容师:老师表演的是一段京剧中骑马奔驰的动作。
这段音乐在京剧中有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叫叫什么呢3、出示幻灯片:“紧急风”。
二、学习、表演“紧急风”1、认识“紧急风”“四击头”的主要伴奏乐器师:那么,给“紧急风”伴奏的主要乐器有哪些呢我们听一遍。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评价师:老师今天把这些乐器带到了课堂上,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展示京剧伴奏乐器】2、认识乐器音色【出示幻灯片3、学习“紧急风”节奏【教师示范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才︱仓0‖【学生模仿4、学生上台演奏乐器三、学习、表演“四击头”1、聆听对比“四击头”与“紧急风”师:接下来,请再听一遍音乐节奏,看这次他又有了哪些新的变化(放音乐,紧急风加四击头)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另一个节奏【出示幻灯片“四击头”师:下面让我们学习一下“四击头”的节奏特点。
打台︱仓—︱仓打台︱仓台︱仓‖师:一起来读一下吧!(师生共同读节奏)师: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读节奏)师:下面听老师读一遍,看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2、学习上场亮相动作师: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最简单一组表演动作(教授动作)略四、“四击头”“紧急风”衔接表演1、节奏连贯学习师:下面我们将这两种节奏连在一起看看会有怎样的效果。
第四课锣鼓经打击乐最全PPT

归纳起来可以简化为四个方面:
• 1. 冲头型:音响特点为“仓七”。\ -• 2. 长锤型:音响特点为“仓七台七”。\ -- / --
• 3. 闪锤型:音响特点为“仓台七台”。\ / -- / • 4. 抽头型:音响特点为“仓 台台 七台乙台”。\ // -- /
/
1. 冲头型:音响特点为“仓七”。\ -
• 《苏武牧羊》 “贤弟提起望家乡” • 【二黄散板】贤弟提起望家乡, • 不由子卿我两泪汪。贤弟迈步头前往, • 不知家乡在何方。
开【二黄摇板】的京胡过门
• 各行当的【二黄摇板】,过门相同,唱腔 有别。
• 《遇皇后 打龙袍》李后唱 • 【二黄摇板】 • 含悲泪我且把阳关路找, • 见了包卿诉根苗。
开【西皮摇板】的京胡过门
• 【摇板】是紧拉慢唱; • 《空城计》“我用兵数十年从来谨慎” • 【西皮摇板】 • 我用兵数十年从来谨慎, • 错用了小马谡无用之人哪。 • 无奈何定空城计,我的心神不哇定, • 望空中求先帝大显威呀灵。
开【二黄散板】的京胡过门
• 是用拆散手法将原板的旋律变化成自由节 奏的唱腔;
• 京剧音乐用京剧语言说叫“场 面”
• 场面=文场+武场 • 文场=弦乐=唱腔音乐+曲牌
• 武场=打击乐=锣鼓经
二 对锣鼓经打击乐重要性的认知
• 对京剧锣鼓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 • 一种认为,京剧锣鼓乱打一气,不堪入耳,
震耳欲聋,吵杂得很,简直就是噪音。
• 一种认为,京剧锣鼓就是中国的打击交响 乐。京剧锣鼓是京剧的神采,是演员演技 的烘托,是看客赏戏的导航标。
• 闪(拗)锤型是把长锤型的基本音反过来 “仓台七台”,所以又叫反长锤。变成 “仓啷七台”就是“纽丝”了。
《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

京剧锣鼓经——小学四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是需要一代代传承,但京剧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在一节课中要把它讲得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且知识讲多了,学生也会觉得乏味,课堂也很难能生动活泼起来。
因此,本课选取了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锣鼓经作为教学内容,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走进京剧的世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二)理论依据以《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理念为理论依据2011版《音乐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3—6年级课程目标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本课根据京剧锣鼓经的特点及学情,通过聆听,欣赏,试奏,合作等多种方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京剧锣鼓经。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内容分析1.作品分析《京剧锣鼓经》是小学四年级欣赏课,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方面,本课主要介绍两大方面:(1)京剧背景知识。
(2)京剧锣鼓经(慢长锤,急急风)(1)京剧背景知识京剧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又被称为“皮黄”。
京剧表现手法为虚实结合,其舞台艺术涉及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
唱、念、做、打,是京剧四大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其传统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滑车》《打金枝》《拾玉镯》《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
王卉《京剧之魂——锣鼓经》教学设计

王卉《京剧之魂——锣鼓经》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应用“参与-体验-模仿-合作”理论,结合学情分析,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体悟国粹京剧的程式化特点、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
这一理论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同时还应该“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这正是本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京剧之魂——锣鼓经》是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京剧是我国的艺术瑰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被誉为“国剧”、“国粹”。
在传统戏曲中,京剧最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和国际性,代表着中华戏曲文化主流。
本单元涉及的京剧唱段有《定军山》、《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及运用京剧唱腔元素创作的戏歌《唱脸谱》。
在唱段的选择上,以经典性、思想性、艺术性为原则,京剧的三个唱段以及戏歌包括了生、旦、净三个以唱功为主的行当。
六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第四课

情感态度价值观
4、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并学习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
学
情
分
析
《校园小戏迷》虽然只有短短5句歌词,但要唱好却并非易事,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京剧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歌唱技能(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情感处理等),表演技能(手势、台步、表情等)。
教学资源
1、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六年级第四课
2、钢琴、多媒体。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1、了解京剧;
2、聆听京剧唱段;
第二、三课时
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第四课时
聆听《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聆听《你待同志亲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媒体使用
一、组织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媒体使用
一、组织教学
3、师生问好。
2、弹琴伴奏歌曲《校园小戏迷》
1、师生问好。
2、弹琴伴奏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
1、师生问好。
2、演唱歌曲。
复习上节课歌曲;
二、了解京剧
京剧行当: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高中音乐《中国戏曲——京剧》优秀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中国戏曲——京剧。
教学⽬标:
通过欣赏和学唱,使学⽣进⼀步了解和喜欢京剧。
难点、重点:
通过观看京剧⽚段、京剧常识的介绍,激发学⽣学习京剧的兴趣。
重点要唱会《唱脸谱》。
教学准备:
收录机、教学⾳带、京剧⽚段(VCD)、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京剧是我国流⾏最⼴、影响的戏曲剧种,有两百多年历史。
它在继承宋元戏曲传统的基础上,完善了⾏当与表演程式。
⾳乐上保存和吸收了徽剧、汉剧、昆曲、梆⼦戏的特点,声腔主要由西⽪、⼆黄两⼤系统组成,板式极为丰富。
2、观看京剧⽚段(VCD)。
1、京剧常识:
(1)京剧的⾏当:⽣、旦、净、筹。
(脸谱展⽰)
(2)京剧的伴奏:⽂场、武场。
(乐器展⽰并变听乐器声⾳)。
2、欣赏京剧唱段:
(1)都有⼀棵洪亮的⼼。
(红灯记)
(2)智⽃。
(沙家浜)。
(3)唱脸谱。
3、学唱京剧《唱脸谱》。
(1)反复听唱。
(2)跟伴奏视唱。
⼩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希望通过今天的欣赏和学唱,同学们能进⼀步喜爱我国的京剧。
课后记:通过京剧⽚段的观看,同学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表现出⼀定的兴趣。
(初中音乐教案)京剧.doc

京剧初中音乐教案京剧课例课时:二课时课型:欣赏课年级:初中二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合、听合。
教学程:一、教学:学生听《京》音走教室。
二、入:京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 200 多年的史。
它是一个大种,在全国 300 多个地方曲种中,京无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
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舞台的,代表中民族的表演。
有个美国人:“如果中国没有京了,我也就不承中国了。
”有一位老,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出京胡的声音,老欣喜得泪盈眶⋯⋯所以有人,一位无者可以凭借着《国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中国人凭借着京的曲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
真是相逢何必曾相,同商唱皮黄。
作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
甚至妄自菲薄,就不了。
所以我作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的京。
三、介京的行当:京的行当分生、旦、、丑四大。
但在初期,京的行当仍分生、旦、、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
(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
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
(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锣鼓经》
教
学
设
计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红山中学
白泳鑫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京剧锣鼓经》是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中的拓展延伸内容设计的一节课。
本课在内容的选择上,以京剧的经典性、艺术性为原则,围绕戏曲蕴含的文化、艺术综合性展开。
京剧“锣鼓经”作为京剧场面戏中常见的伴奏形式,运用了较多京剧中的节奏元素,结合对位技术,采用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的声音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节奏,以烘托舞台上肃穆、悠闲、抒情、紧张、激烈、惊惶的不同的情绪及气氛。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借助拓展延伸出内容,选择不同的“锣鼓经”节奏,带领学生进行节奏互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素养,也具备了初步的音乐表现力、鉴赏力及对音乐归纳总结的能力。
这一学段学生对课堂的“准确性”、“可推敲性”要求较高。
考虑到京剧艺术的难度问题,以及京剧的某些特殊性,学生不易从综合欣赏的角度去理解,这样就需要结合学生认知程度,抓住选材中的亮点,从不同角度扩大到课堂教学中,将京剧知识选择性的以点带面,展开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体验京剧锣鼓经,初步了解京剧锣鼓经的知识,充分感受京剧锣鼓经的艺术魅力,并愿意探索与京剧有关的文化知识;
(二)通过让学生参与体验京剧锣鼓经“冲头”、“四击头”、“急急风”的节奏变化特点,感受锣鼓经在武场戏中的重要作用;
(三)在师生的交流体验活动中,增进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和喜爱。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京剧锣鼓经“冲头”、“四击头”、“急急风”节奏、动作体验
及创编活动。
(二)教学难点:“四击头”合奏配合、打出锣鼓经的节奏。
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