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作业课件:期中达标测试题(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共51张PPT)

范进中举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科 举 的 故 事
有一部叫《南部新书》的书中记载: 一个姓杜的读书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 正想回家,却收到妻子寄来的诗:
良人的的有奇才,
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 民,晚年自称“文木老人”,清朝最伟大的小 说家之一。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儒林外史】 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
说。“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全书正是 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 活和精神状态。
找出范进中举后的变化,分析其形象。
中举前
每日小菜饭、猪油 吃 两三回、饿了两三
天、没有早饭米
住
茅草棚
用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胡屠户骂得狗血 地位 淋头、无人帮助
中举后 众乡邻拿蛋 送 酒 背米 捉鸡 胡屠户送肉
张乡绅送三进三 间房屋
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送四五千钱 张乡绅送纹银50两
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忙办事 张乡绅拜访拉拢
范进的形象: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 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 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 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 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 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 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 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科 举 的 故 事
有一部叫《南部新书》的书中记载: 一个姓杜的读书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 正想回家,却收到妻子寄来的诗:
良人的的有奇才,
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 民,晚年自称“文木老人”,清朝最伟大的小 说家之一。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儒林外史】 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
说。“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全书正是 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 活和精神状态。
找出范进中举后的变化,分析其形象。
中举前
每日小菜饭、猪油 吃 两三回、饿了两三
天、没有早饭米
住
茅草棚
用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胡屠户骂得狗血 地位 淋头、无人帮助
中举后 众乡邻拿蛋 送 酒 背米 捉鸡 胡屠户送肉
张乡绅送三进三 间房屋
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送四五千钱 张乡绅送纹银50两
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忙办事 张乡绅拜访拉拢
范进的形象: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 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 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 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 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 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 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 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第7课《敬业与乐业》课件(共36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阐述人生
在于主观的心, 正面说
为 什
苦乐缘由
不在客观的事 理论证
么 要 乐 业
两种人生表现
无业游民, 日子难过
反面举 例论证
厌恶本业,
逃脱不得
境才的强 界是原调 和人因要 价生:“ 值更“乐
高乐业 的业”
”
23
根据课文,说说怎样才能做到“乐业”。
怎样 “乐业”
第一:身体力行得快乐 第二:刻苦奋斗有快乐 第三:竞争取胜找快乐 第四:远离无聊就快乐
27
如何看待这个标准,语境不同,人生 观不同,看法也不同。如果说,那个时代 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 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理的 话,那么这一标准是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 因为现代社会更提倡主动进取、勇于挑战 的人生观。
28
讨论:本文是如何体现口语和演讲特色的?
引用古籍名言时, 用通俗的口语进 行解释。
述
论据)
“群居终日,言不及
“ 有
义,好行小惠”之人
举 例 论 证
业
”
的
举百丈禅师的故事(事例
正面举例论证
必 要
论据)
讲道理,得出“百行业为先,万 恶懒为首”的结论(道理论据)
正反(有业、无业)道 理对比论证、
20
什么是“乐业”?
➢ 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 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 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 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12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 看法的语句。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 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第3课《我爱这土地》课件(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0
背景材料:南京大屠杀(1937年13 公元1937月年1133月日1)3日,南京,这座已经“无抵抗的
都市”沉没于血海之中。 13日晨,日军谷寿夫师团首先从中华门进入南京,血洗
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由此,一场惨绝人寰的 大屠杀拉开了帷幕。次日,其他三个师团相继进入南京南北各 市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这座历史名都陷入了历史上 最黑暗的日子里。
《朝日新闻》从军记者今井正刚说:“我于十二月十五日 夜间,在大方巷《朝日新闻》办事处前面马路上,看到数千人 头攒动,一望无际的中国人群,被赶赴下关屠场。在天色微明 的扬子江畔,一片黑黝黝的尸体堆垒如山,在尸山里蠕动着人 影,总有五十人乃至一百人以上,
14
我爱这土地
“爱”,“爱” 字鲜明地表达了 作者对土地的热 爱。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 的祖国
(意象)
15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我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爱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这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地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艾青
1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美丽
2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富饶
3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繁荣昌盛
4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强大无比
5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文化灿烂
6
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 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 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 193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3年 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 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 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 族而13 月13日)
背景材料:南京大屠杀(1937年13 公元1937月年1133月日1)3日,南京,这座已经“无抵抗的
都市”沉没于血海之中。 13日晨,日军谷寿夫师团首先从中华门进入南京,血洗
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由此,一场惨绝人寰的 大屠杀拉开了帷幕。次日,其他三个师团相继进入南京南北各 市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这座历史名都陷入了历史上 最黑暗的日子里。
《朝日新闻》从军记者今井正刚说:“我于十二月十五日 夜间,在大方巷《朝日新闻》办事处前面马路上,看到数千人 头攒动,一望无际的中国人群,被赶赴下关屠场。在天色微明 的扬子江畔,一片黑黝黝的尸体堆垒如山,在尸山里蠕动着人 影,总有五十人乃至一百人以上,
14
我爱这土地
“爱”,“爱” 字鲜明地表达了 作者对土地的热 爱。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 的祖国
(意象)
15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我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爱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这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地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艾青
1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美丽
2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富饶
3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繁荣昌盛
4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强大无比
5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文化灿烂
6
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 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 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 193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3年 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 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 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 族而13 月13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共29张PPT)

羡慕 掠夺
huǎng 赞誉 恍若
zāng 赃物 制裁
绸缎
qiè 箱箧
hài dū 琉璃 惊骇 督见 剪影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音字形
mào
kè
jí
zhēn
贸然 涵养 恪守 自持 汲取 遵循 箴言 遗憾
bīn
tíng yōng
难堪 慎重 彬彬有礼 大发雷霆 附庸风雅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重点概括
《精神的三间小屋》 文章开篇通过引用名言和类比的方式,引出话题。 接着作者对精神的三间小屋一一进行了论证,最后,作 者由建筑精神小屋,扩大到“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 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论证思路
提出问题 中心论点:敬业乐业
4.请从内容及结构两个方面,具体谈谈文章最后一段 的作用。(4分)
4.内容上:本段从“善用语言”讲到要重视行动、 “言行并举”,这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是论点的升华。
结构上: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使文章结构完整。
感谢一路有你
关注自我心灵 提升精神境界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与乐业》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进行的是强盗行为,应该被强烈批判。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可以得之 于自我修行和养成。只有把培养优雅风度、追求高尚人格作 为人生目标,自觉践行得体文明的处世方式,才能拥有教养。
《敬业与乐业》 通俗平实,恳切感人
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 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开头
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向我乞讨钱,我的 同伴若瑟夫•达佛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 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 说:
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我一 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 是这样的......
少年若瑟夫:是一个 纯真善良、富有正义 感、同情心的孩子。
成年若瑟夫
还原被删去的开头和结尾,品析若瑟夫的形象?
形象:充满罪恶的人、坏蛋、流氓、无赖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 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 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 年轻的先生!”
“满是皱纹”“又老又穷苦”体现他自食 其力;“赶紧谢我”体现他珍惜钱、感恩、 懂礼貌。
主持人
少年若瑟夫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 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 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 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 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 “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纯真善良、富有正义感、同情心
成年若瑟夫
还原被删去的开头和结尾,品析若瑟夫的形象?
结尾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 的弟弟。
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 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 其缘故就在此。
成年若瑟夫:用爱的 眼光去对待穷人,并且 由亲人扩大到所有的穷 人,由亲情之爱上升到 对所有不幸者的爱,是 真正的人道主义者。
课堂小结
在若瑟夫身上寄寓着莫泊桑的情感和希望,冷中 还有热,还有光,还有希望。《我的叔叔于勒》是灰 在叔色若叔瑟于的夫勒,身》上是但寄灰是寓 色着的作莫,者泊但桑是寄的作寓情者感寄在和寓希在若望若瑟,瑟冷夫夫中身身还上有的上热对的,亲还情对有的亲光呼,唤情还,有对的希人呼望性。的唤《召,我唤的, 犹对如黑人夜性中的的灯召塔,唤穿过,悲犹凉之如雾黑,照夜亮中人的的灵灯魂!塔愿我,们穿的同过学悲也能凉同之若瑟雾夫,一般, 照有亮着人一颗的晶灵莹善魂良!的心愿,我在生们活中的能同够明学辨也是非能善同恶,若成瑟为爱夫善一憎恶般之人,!有 着一颗晶莹善良的心,在生活中能够明辨是非善恶, 成为爱善憎恶之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共52张PPT)

wú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 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 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 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 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 青春,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 苦与无奈。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运用“蓬 山”“青鸟” 的神话传说, 寄托对爱人 的抚慰和深 长情意。
尾联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伤感。
课堂小结
诗人用云、日、风、 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 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 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 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 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 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历代传诵不衰, 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诗 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 。因牛李党争, 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 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 这类诗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婉转 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 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 “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 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
诗文赏析 听读诗歌·感受诗情
相见时难,离别更难,东风衰弱无力, 百花纷纷凋残。 春蚕到死时,才把丝儿吐完;蜡烛直 至烧成灰烬时,蜡泪才会流干。 早起照镜,愁思难遣,连如云的鬓发 也变了颜色;夜来吟诗,心情愁苦,连月 光也变得冰冷凄寒。 好在此处离海上仙山蓬莱不算太远, (可以)烦请青鸟使者为我捎信,时常问 候探望你。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 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 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 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 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 青春,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 苦与无奈。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运用“蓬 山”“青鸟” 的神话传说, 寄托对爱人 的抚慰和深 长情意。
尾联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伤感。
课堂小结
诗人用云、日、风、 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 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 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 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 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 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历代传诵不衰, 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诗 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 。因牛李党争, 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 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 这类诗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婉转 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 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 “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 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
诗文赏析 听读诗歌·感受诗情
相见时难,离别更难,东风衰弱无力, 百花纷纷凋残。 春蚕到死时,才把丝儿吐完;蜡烛直 至烧成灰烬时,蜡泪才会流干。 早起照镜,愁思难遣,连如云的鬓发 也变了颜色;夜来吟诗,心情愁苦,连月 光也变得冰冷凄寒。 好在此处离海上仙山蓬莱不算太远, (可以)烦请青鸟使者为我捎信,时常问 候探望你。
创造宣言(共17张PPT)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1)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3)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5)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作者以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以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来进行反驳。
(2)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4)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探究二:写法探究再读课文,总结写法。(可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第1~4段):提出中心论题。第二部分(第5~11段):驳斥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第三部分(第12~16段):呼唤创造,表达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
1.跳读课文,理清结构。
2.精读课文,思考:文中作者对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在批驳这些错误论点时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21课 创造宣言 陶行知
1.理清结构,理解反驳论点的驳论方式
2.能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课文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填空。 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歙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和实践家。他在实践中创立了以“____________”“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著作有《_______________》《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斋夫自由谈》《古庙敲钟录》等,并有合编《陶行知全集》(六卷)。
教育家
思想家
生活即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
3.文体常识你记准了吗?(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的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主要方法:驳对方的论点,驳对方的论据,驳对方的论证。本文是一篇_______。
(2)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4)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探究二:写法探究再读课文,总结写法。(可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第1~4段):提出中心论题。第二部分(第5~11段):驳斥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第三部分(第12~16段):呼唤创造,表达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
1.跳读课文,理清结构。
2.精读课文,思考:文中作者对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在批驳这些错误论点时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21课 创造宣言 陶行知
1.理清结构,理解反驳论点的驳论方式
2.能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课文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填空。 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歙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和实践家。他在实践中创立了以“____________”“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著作有《_______________》《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斋夫自由谈》《古庙敲钟录》等,并有合编《陶行知全集》(六卷)。
教育家
思想家
生活即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
3.文体常识你记准了吗?(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的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主要方法:驳对方的论点,驳对方的论据,驳对方的论证。本文是一篇_______。
第23课《范进中举》课件(2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5
张乡绅
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可以看出 当时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
众邻居
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漠无情, 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16
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 即能吐尽心中苦水,身价百倍,富贵荣华,而 这些正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即令他喜 极而疯。
17
活动任务四: “喜极而疯”我推敲
19
作者运用妙笔把这个人物丧魂落魄的丑态、 狂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范进长期遭 白眼,一旦考中,如发生天旋地转的变化,感 情上承受不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听任封建统 治者摆布,背后隐藏的是悲剧,既可怜又可悲。
夸张
讽刺
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0
活动任务五: “该出场的未出场”费思量
21
相关内容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小说描写 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 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 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 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 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 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 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 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 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对才学的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不是你的文章 好,舍与你的
中举后 品貌又高 才学又好
能否考中
癞蛤蟆就想 毕 竟 要 嫁 与
天鹅屁吃
个老爷
对亲家母称呼 你那老不死 的老娘
张乡绅
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可以看出 当时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
众邻居
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漠无情, 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16
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 即能吐尽心中苦水,身价百倍,富贵荣华,而 这些正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即令他喜 极而疯。
17
活动任务四: “喜极而疯”我推敲
19
作者运用妙笔把这个人物丧魂落魄的丑态、 狂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范进长期遭 白眼,一旦考中,如发生天旋地转的变化,感 情上承受不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听任封建统 治者摆布,背后隐藏的是悲剧,既可怜又可悲。
夸张
讽刺
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0
活动任务五: “该出场的未出场”费思量
21
相关内容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小说描写 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 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 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 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 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 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 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 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 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对才学的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不是你的文章 好,舍与你的
中举后 品貌又高 才学又好
能否考中
癞蛤蟆就想 毕 竟 要 嫁 与
天鹅屁吃
个老爷
对亲家母称呼 你那老不死 的老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