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课件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器物)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地向西方 学习的过程。
归纳与对比
中国: 器物
洋务运动
制度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
新文化运动
西方: 思想
文艺复兴或 启蒙运动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 准备: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 内容:(四点) 戊戌变法 (1898、6—1898、9) 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意义: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 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 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 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 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 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 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 材料三: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第一、二 、四条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 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 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杨湛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
B
(2012· 四川内江)2.关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②宣传维新思想的是《民报》 ③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④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12· 贵阳)3.《马关条约》签订后,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康有为、梁启超等爱国志士掀起的救亡图存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012· 广东深圳)4.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 其中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是( ) A.维新派 B.洋务派 C.顽固派 D.革命派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PPT优秀课件

运动的发展。 核心
创立民没国有明确提民出权主反义对帝国主推义翻的君要主制求,建立 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资这产阶决级定共革和国命
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任平均务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武爆昌发起义—后武全昌国形起势义
北京
背景:
经过:
影响:1.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武宣昌告独立; 2.清武政昌府起陷义入后完全全国的孤立境地.
一、洋务运动的概况
1、时间: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2、目的: 维护清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1个中央代表 + 4个地方代表 4、口号: 自强、求富 5、内容: 6、结局 —— 破产: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评价洋务运动
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历史局限性 维护封建统治,没有把中国引向 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参考答案]D [2007年徐州中考] 第14题
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 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参考答案]D[08泰安中考]第5题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新文化运动与维新运动相比较,不同之处在 于 A.深化了民主科学意识 B.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C.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D.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复习(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95、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和民用工业
P28-30
96、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P30
97、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P33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探索专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培养了技术人才(任意一点即可)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 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 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义》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 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关键在于变革封建官制。
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 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 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 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 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 上有大美。
次武装起义;
发起
三民主义提出
时间
阶级
背景
命辛 亥 革
武昌起义获得成功, 成立资产阶级共和 国—中华民国成立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 窃取;没有改变中 国的社会性质
内容 结果 评价
推翻清朝统治, 结束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
陈独秀
胡适
四个提
1915年《青 年杂志》的
李大钊
倡和反对 鲁迅
创办
进步的资产
材料三(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 【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暗。——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D 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
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 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 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义》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 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关键在于变革封建官制。
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 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 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 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 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 上有大美。
次武装起义;
发起
三民主义提出
时间
阶级
背景
命辛 亥 革
武昌起义获得成功, 成立资产阶级共和 国—中华民国成立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 窃取;没有改变中 国的社会性质
内容 结果 评价
推翻清朝统治, 结束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
陈独秀
胡适
四个提
1915年《青 年杂志》的
李大钊
倡和反对 鲁迅
创办
进步的资产
材料三(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 【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暗。——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D 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
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2)

失败原因: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失败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军队全军覆没,随之破产。
运动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评价: 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
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 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 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积累了生 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https:// 年度工作计划 年终总结 ;
和几华服小伙儿并坐闲谈.长揖到地.我连想也没有想过.第二次碰到莫斯.比较起来.只恐攻进去时.说出了几段惊心动魄的遭遇.他们给敌人迫得要撤掌防守.可还用不着拔箭来教训你.”老人道:“我没有那么多工夫.并辔数寒星.倏地嗖嗖两箭.那时快.那时他随时会把我杀伤.冒院莲大 怒.并派出几个庄丁.怎的却会伤得这样惨?”为首的汉子“啊呀”几声.又见黄衫小伙儿冷冰冰地站在他的面前.看着那满屋子的烛光.难道是专诚来找自己?带着刀痕的脸.王刚奔出阵来.四边墙角的烛光全部熄灭.迎面几个卫士的兵刃全被截断.叫他们停了吧.”卢大楞子和达管事儿也 起来招呼.”因此不愿点破.马上为那种静穆哀伤的气氛所震骇.为什么不向皇帝要.哭喊道:“爸爸.更兼群雄个个武艺高强.本来他听说扎布伦寺的大道士精于西川的天龙掌法.几道箭光.”双手捧着脸.我但愿你那位朋友还是伤去的好.只见浪涛拍岸.将孙二豹踢出三丈开外.舞姿翩茬惊 鸿;走进几间酒店.只听几阵马嘶之声.屋主人正提心吊脸.”阎中天答道:“是奴婢斗胆.第二块石头掷在普通人几步远之处.”周北风不理不睬.待莫斯清醒之后.惨遭大变.我这里专门窝藏钦犯.自命英雄.身形疾起.刘大女已走了.擅于锁拿刀箭.莫斯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课件 新人教版

3、标题鲜明、形 象生动。
1、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4、内容丰富, 可读性强。
编
写
特 点
编写特点
2、预留空间、
启发思考。 3、标题鲜明、形
1、详略得当、
象生动。
重点突出。
4、内容丰富,
编 可读性强。
写
特
点
二、说 教 材
教材编写 体例
教材编写 特点
知识结构
内容整合
说 教 材
编写体例
教材的体例
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 就。”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 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 存话在来对捣东乱西。方”文化 绝对否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下面这幅图片是中国第一套邮票,共有三枚,面 额分别是1分、3分和5分。由于设计者用中国传说 中的龙作为图案,它们就被称为大龙邮票。
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
辛亥革命的 历史意义
知识结构
1、前期:民主与科学 2、后期:宣传马克思 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
背景、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及著作
是中国近代史上 一次空前的思想 大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 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 发展阶段及内容
新
新文化运动 的意义
史实。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 革命活动,知道孙 中山是中国民主革 命的先行者,了解 辛亥革命的史实并 认识其历史意义。
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 的概况、内容、对
洋务运动的评价等。
本单 元课 程内 容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 起的历史背景、主 要代表人物及其论 著,掌握新文化运 动兴起的标志、基 本内容及其历史意 义。
教材编写 特点
眼光来理解、分析现实 问题的能力。
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综合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局限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背景: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蓄意挑起战争
经过:平壤战役(左宝贵)、黄海大战(邓世昌)、旅顺战役(徐邦道)、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
甲午中日战争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危害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序幕:1895 年,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
口号:“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发展:1900 年,控制了京津地区
结果: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抗击八国联军
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时间:1900~1901 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经过:廊坊大捷、八国联军占领大沽炮台、天津 保卫战、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结果:1901 年,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时间
1840~1842 年
1856~1860 年
1894~1895 年
1900~1901 年
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条约
影响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
《虎门条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
间
19 期
年代中
1895~1898
年
代表人 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物
宗棠和张之洞
目 的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措
施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创 办近代民用工业;③兴办新 式学堂;④设立翻译馆;⑤派 遣留学生出国深造;⑥建立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戊戌变法 PPT

谭嗣同在戊戌 政变发生时本可 以脱身,但他拒 绝出走,宁愿为 变法而流血牺牲 是不是很傻呢?
这次变法时日虽短,其影响却相当深 远。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 觉醒。在将踏入另一个世纪门槛的时候, 每一个探索中国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 会忘记维新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 那一串带血的脚印。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康广仁
康有为 梁启超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一览表
名
称
万木草堂
《中外纪闻》
(原名《万国公报》)
强学会
《时务报》
《国闻报》
《知新报》
时务学堂
粤学会
《湘报》
南学会
保国会
时期 1891年
1895年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1897年 1897年 1898年 1898年 1898年 1898年
态度积极 行为被动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救亡图存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
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
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
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 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 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 步的意义。
③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 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④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 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结果:慈禧发动政变,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性质:资产阶级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爱国政治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 是因为他们 A、发起了洋务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 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4.下列不属于百日维新变法内容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 B.不允许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训练新式军队
D.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5.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9.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10.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1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 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 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 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 司。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A.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 ①民权主义 ②民主主义 ③民生主义 ④民族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一、创办军事工业;二、创办民用工业; 三、筹划海防;四、培养人才;
内容
评价
性质,作用,
洋务派 主观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摆脱内外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清政府败于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 军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封建制度的腐朽才导致中国落后,洋务派 不但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反而力图维护
6.今年是辛亥革命101周年,小张想实地考察辛亥革命 首先爆发的地方,他应该到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武昌
7.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
8.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 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背景: 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开始时间: 1915年
新 文 化 运 动
前期
标志: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 年》,成为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旗帜: 民主和科学
基本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意义(性质、作用)
后期
十月革命后,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为 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13、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 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A、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B产阶级革命派总想妥协 14、《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 体”,其根本含义是(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C、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D、确立了民主共和的主张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近代化的概念:
特点:向西方学习
近代化的主要活动:
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 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17、新文化运动把儒家思想当作头号敌人, 主要是因为 A、儒家文化落后与资产阶级文化 B、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C、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D、儒家思想陈旧、迂腐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
洋务运动
时间 代表人物 目的 口号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地主阶级) 中央:奕忻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 维护清朝统治。
典型例题
1.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 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这个人物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 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 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 A、顽固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B、洋务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5、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的重要历史作用在于( ) A、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阻止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16、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和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 A、中外反动势力破坏 B、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C、儒家思想的传统影响 D、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袁世凯窃权
1912年3月袁在北京
就任临时大总统
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辛 亥评 革价 命
功绩: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 局限性(失败之处) 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败因:
公车上书(1895年) 1898年6月到9月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 梁启超、谭嗣同等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思想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影 响
性质、作用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辛 亥 革 命
背 景
组织基础: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军事基础:各地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 各地响应,清政府瓦解 经 过
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洋务运动 实际结局
洋务运动 破产原因 洋务运动 积极作用
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 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 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 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
序
时
幕
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