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级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浅议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浅议
大 的数据 库 储 存 , 而 现 在 大 部 分 图书 馆 都 面 临着 存 储空 间受 限 , 且很 多 图书馆 保 护 的方 式 过 于单 一 , 数 字化 程度 不 高 。 、 其 次 是缺 乏完 善 的管 理体 系 。图 书
馆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的数 字化 保 护 是一 个 相 对 新颖 的
第3 3卷 第 6期
河南 图书馆 学刊
2 0 1 3年 6月
图书 馆 与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数 字 化 保 护 研 究 浅 议
周 明 杰
( 平顶 山市 图书馆 ,河南 平顶 山 4 6 7 0 0 2 )
关键 词 : 图书馆 ; 文化 遗产 ; 数 字化 ; 保 护

要: 文章将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 前所处的社会环境 , 明确 图书馆应 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 进一
率低 及经 常 出现 纰漏 的状况 。 2 保 护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是 图书 馆的 责任
2 . 2 图书馆有着保存和传播文化的使命
图 书馆不 仅是 一个 可 以 吸收 知识 、 拓宽视野、 增 加见 识 的地 方 , 而 且 每 一 个 地 域 的图 书 馆 都 肩 负 着
保护和传播 当地文化 的使命 。很多有价值 的、 属于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3—1 5 8 8 ( 2 0 1 3 ) 0 6— 0 0 0 7— 0 3
步探 讨 图 书馆 应 当从哪 几 个方 面来参 与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 的保护 。
中 图分类 号 : G 2 5 0
1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的社 会环 境分 析
工作 , 且工作量大 , 要求工作 细致 到位 , 实 际管理过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业化浪潮下 ,一些单位 、民间团体或个
人 ,甚 至非 物 质文 化 遗产 传 承人 对非 物 质 文化 遗产 的 展示 存 在 内容 与形 式上 的 严 重 失 真现 象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的原 始
的 活动 区域 , 鲜 族 、 族 、 古族 等 许 朝 满 蒙 多少 数 民族 自古 即在 此 繁衍 生息 ,生产
已取得 了一些成果 , 但研究深度 、 广度仍 有待加强 , 且研究并未对保护 、 传承与利
用 起 到指 导作 用 。在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产

我 省 非物 质 文 化 遗产 概 况及 保
护 现状
我省 地 处 中国 东北 腹 地 , 山黑 水 自 滋 养着 这片 古 老 的 土地 。与古 代 关 内华 夏 文 明 中 心 区生 产 方 。
我 省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保 护 工 作 已取 得 了一 些成 绩 。 迄今 为 止共 有 2 个 6
状 况 不 能满 足 保护 的 需要 ,且 研究 与 保 护 、 承、 传 利用 严重 断链 。 省 高校 、 我 科研 院所林 立 ,关 于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的研究
遗 产 联 合会 ,并 选 任非 物 质 文 化遗 产 领
建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博物馆 , 这
与 我 省 作 为 文 化 大 省 的地 位 极 不 相 称 ; 我 省亦 缺 少专 门保 存 与 查 阅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的文 献机 构 ,极 大地 阻 碍 了研 究 与 保 护工 作 的 深入 开 展 ;我 省 虽 存有 完 整 的活态 民俗文 化 村 落 ,却 未 得 到应 有 的 重 视 和保护 , 于 无序 发 展状 态 。 处
广度 小 、 力度差 、 强度 弱 的局 面 。 第 二 , 省 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的研 究 我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各种形式流传下来的具有代表性和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了我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中,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当务之急,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需要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现状分析1.意识不足目前,我国社会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还不够强烈,很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并不重视。

2.传承困难受现代化的冲击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年龄较大,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才队伍日益减少。

3.商业化倾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商业化的挑战。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开始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这样一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本内涵和价值就会受到损害。

4.保护体系不完善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还不够完善,缺乏完备的保护机制和监督体系。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仍面临种种困难。

二、对策分析1.加强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和文化机构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社会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建立保护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的保护监督体系。

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营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环境。

4.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俱进,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摘要】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方式。

目前数字化保护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技术和资金不足、保护标准和规范缺失、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人才短缺和保护意识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加大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建立合理的保护标准和规范、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加强人才培养和社会意识提升等措施。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在数字化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后人留下更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困境、出路、重要性、问题、技术、资金、标准、规范、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人才短缺、保护意识、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社会意识。

1. 引言1.1 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独特文化表达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非遗档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保存的载体,是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保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字化保护成为非遗档案保存的新途径。

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字化可以实现非遗档案的永久保存和传承。

传统的非遗档案保存存在易损坏、难以保管等问题,数字化可以将非遗档案转化为电子形式,通过互联网等平台进行存储和传播,确保非遗文化传承不断。

数字化保护可以帮助非遗档案更好地与时俱进。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非遗档案与当今社会进行互联互通,使非遗文化更广泛地为人们所了解和接受。

数字化保护能够促进非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数字化不仅可以使非遗档案更容易被利用和参考,还可以为文化研究和传承提供更多便利和可能。

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对于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数字化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使其持续绽放光芒,为我们的文化传统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1.2 当前数字化保护存在的问题技术和资金不足是当前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现状及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现状及对策
对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思 想 上 认 识 不 够 .没 有 意 识 到 其
民族 精神 的凝 聚 和延续 、对 于实现 中华 民族 的统 一 和伟 大复兴 ,都 具有不 可估量 的重大作用 。 网站 的建设 ,能够 突破 时 问和 空 间的 制约 .以
重要 性 ,没有 采 取措 施保 护 ,没 有 建立 专 门 网站进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网站建 设现 状 及对 丁程 学 院 图 书馆 ,徐州 徐
摘 要 :通 过 网络 调 查 ,深 入 分 析和 研 究 我 国各 机 构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网 站及 主 页 建设 的 现 状 ,指 出其 存在 的一 系列
问题 ,并探 讨相 应 的发 展 策 略 。 关 键 词 :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网 站 建 设
第 2 3卷 第 O 2期 21 0 1年 0 2月
农、
书情 报 学 刊
VO 3 N O0 l , 2 .2 Fb 0 1 e 2 1
J u nl f irr n noma o c n e i n utr o r a o b a a d Ifr t n S i c s nAg c l e L y i e u
中 图 分类 号 :G2 0 5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2 8 (01 )0 — 0 20 0 214 2 I 20 6 —3
Cu rn i ai n a d Co n e me s r sfrI t n i l u t r l rtg e s e C n t c in re t t t n u t r a u e S u o o n a gb eC l a i eW b i o sr t u He a t u o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doc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doc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一、基本情况1、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保存着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保存较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州级民族村寨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0个。

**县从2006年开始“非遗”普查工作至今,已普查到资源总量120项,其中:民间文学27项,以苗族《刻道》歌、苗族《古歌》、苗族十二路《大歌》和苗族十二酒歌等高坡苗、河边苗等传统的叙事民歌为主,忠实记录了古代苗族的历史风貌、风俗和进化过程;民间音乐19项,最有代表性的是苗族的“飞歌”、“情歌”和“游方歌”,其价值主要表现为以歌动人、以歌传情,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民间舞蹈8项,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的芦笙舞、板凳舞、踩鼓舞和捞虾舞,是集祭祀性、欢乐性、参与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舞蹈,是苗族群众精神上的释放和凝聚力的具体表现;民间美术5项,分别是苗族服饰、银饰、挑花、刺绣和剪纸;民间手工艺15项,以苗族服饰制作、苗族银饰制作和苗族织锦制作为代表,代表苗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民间曲艺2项,分别是苗族便哦和苗族嘎百福;传统戏剧1项,是当地汉族群众在春节前后表演的一种传统剧花灯;民间竞技5项,目前保存较好的端午节龙舟竞赛和苗族斗鸡、斗牛、斗鸟;民俗29项,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二月二架桥和祭桥、丧葬、****地区玩水龙等5项,展现了**祭祀文化和民间崇尚;传统知识11项,主要是***境内民族医药,多数具在自己的特色。

2、传承与保护现状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实社会,**非物质文化也承受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

首先在民文学方面,除苗族《刻道》歌已得到专项保护外,其余的都面临失传的危险。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与档案信息化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

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数字化,以数据库和档案的形式保存,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同时也可以优化社会人文环境,促进文化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与档案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首先,这项工作是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

通过建立数据库和档案,可以更好地保存和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这样就可以避免遗失和流失,促进保护。

其次,信息化建设也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技艺,也可以培养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爱好者,从而传承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

首先,需要完善数据库和档案的建设。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需要收集本地区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特征、传承历史和文化价值等。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泛征集各类相关信息,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搜集。

同时,也需要加强档案管理,完善散文档案的资源整合、加工和维护。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技术也需要不断提升。

数字化技术是整个信息化过程的基础,只有完善的数字化技术才能达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效果。

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应用。

比如,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打印出来,达到真实展示的效果,真正的呈现出我们的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的宣传工作,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的重要性向更多的人群展示。

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如报纸、电视、互联网、手机APP等宣传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

总的来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的建设

地方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的建设

地方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的建设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各个国家的交流也在增强,西方的文化、思想也对我们国家的人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越来也多的青少年开始崇尚西方的文化,认为我们国家的文化过于保守和封建,对于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了解的少之又少。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和它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也没有受到学生们的重视。

本文基于这样一种背景,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的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着我们国家一些重要的文化,具有比较浓郁的地方特色。

而地方性的高校主要是为了当地的发展培养优秀的经济和相关的社会人文方面的人才,而地方高校的图书馆对收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任责无旁贷,对于我们国家各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地方高校的图书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工作并没有做到位,而且有的地方还相差甚远。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建设的优势在当前的阶段,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以及整理工作还是比较重视,在各个地方都有专门的文化馆或者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来进行。

但是,由于我们国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进行具体和详细的要求,所以这些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部门并没有全面、具体、完整的将收集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转换成载体的形式,这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导致有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更够及时的进行保护和利用,浪费资源。

但是,与这些地方性的文化馆相比,地方性的高校图书馆拥有较大的优势。

我们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来进行分析。

(一)图书馆拥有较好的硬件设施高校图书馆资金投入比较多,而且整个的图书馆的建筑相比文化馆来讲,不管是在占地面积还是在入馆人数方面,都比文化馆先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 页 , 南 、 宁 两 省 图 书 馆 的 网站 经 多 次 尝 试 仍无 法 打 开 , 河 辽 其 余 2 个 能 通 过 主 页 访 问 的 省 图 书 馆 有 1个 自建 了 非 遗 数 6 7 据 库 ( 表 1。建 设 非 遗数 据 库 数 量最 多 的省 份是 山东 省 , 见 ) 其 次是 陕 西 省 和 吉林 省 , 经 济 较 落后 的贵 州 等 省 没 有 建 设 非 而 遗 数 据 库 , 表 明非 遗 数 据 库 的建 设 与所 处 地 区的 历 史 文 化 这 和 当 前经 济 形 势 有关 。 ’
回族 民俗 民风
浙 江省 图 书 馆
宁 夏 省 图 书馆
吉林省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吉林民间美术数据库 ; 民间舞蹈数据库 ; 吉林 吉林曲艺数据库 ; 吉林传统手工技 艺数据库 ; 吉林 民间音乐数据库 ; 吉林传统戏剧数据库 ; 吉林杂技与竞技数据库 ; 吉林民俗数据库 ; 吉林民间文学数据库; 吉林二人转数据库
云南省图书馆
广西 省 图书 馆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论文数据库
民族 艺苑 ; 西 民族 民俗 广
山西 省 图 书馆
数据库 ; 西 民 间 音 乐 数 据 库 ; 西 人 生 山 山 礼 俗 数 据 库 越 剧
甘肃 省 图书 馆
地 方戏 曲; 阳皮影 制作工艺 ; 庆 天水雕漆 工 艺 ; 楼 民歌 ; 和 乞巧节 ; 当号子 ; 铁 西 两 小 麦 杆 玉米皮 编 织 技 术
表 1 省 级 图 书馆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数 据 库 建 设 情况
省级图书馆名称 天津市 图书馆
安徽 省 图 书 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津门曲艺库 ; 天津 民俗 ; 京剧音配像 ; 天滓 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安 徽 戏 曲
省级图书馆名称 湖北省图书馆
湖 南 省 图 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湖北民间美术 ; 湖北谚语 ; 湖北戏剧 ; t 湖j 民间传说 ; 湖北地方戏 ; 三峡文化
湖 南 民俗 民风
江西省图书馆
福 建 省 图 书馆
江西地方戏曲
馆 藏 闽剧 荟 萃 山 西 民 间 手 工技 艺数 据 库 ; 西 岁 时 节 令 山 数据库 ; 山西 民间舞蹈数据库 ; 山西 曲艺
图书馆学刊
2 1 年第 6 00 期
TUSH U G U A NX U EK A N o . , N 6 2O1 O
我 省 图 物 文 遗 数 库 设 状 对 国 级 书官 质 化 产 据 建 觋 与 策米 非
段 运
( 江师范学 院图书 馆 , 湛 广东 湛江 5 4 4 ) 2 0 8
黑龙江杂技 ; 黑龙江少 数民族文化 ; 黑龙江地方人士艺术作品 纳西族东 巴画 ; 云南少数 民族舞蹈 ;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 ; 云南省少数民族 口述语言 陕西民间文学数据库 ; 陕西 民间音乐数据库; 陕西民间舞蹈数据库 ; 陕西传统戏剧数据库 ; 陕西曲艺数据库 ; 陕西 杂技与竞技数据库 ; 陕西民间美术数据库 ; 陕西传统手T技艺数据库 ; 陕西传统医药 ; 民俗数据库 山东 民间彩印花布数据库 【 J 东民间文学数据库 ;l 民间美术数据库 ; t东 』 山东民间音乐数据库; 山东民间舞蹈数据 库; 山东戏曲数据库 ; 山东曲艺数据库 ; 山东 民间杂技数据库 ; 山东民间手。艺数据库 ; T : 山东消费 习俗数据库 ; 山东 岁时节令数据库 ; 山东民间信仰数据库; 山东传统体育与竞技数据库
山东省图书馆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 学“ 十一五” 规划项 目“ 粤西特色知识库的构建. 知识服务研究” b - - 研究成果之一 , 目编号 :8 0 。 项 0 M一 4
借助现代数字技术有序 、 持久 、 存真地保护 和利 用非物质文
化 遗产 , 是一 项 具 有深 远 意 义 的课 题 [] 1。 - 2 省 级 图 书 馆 作 为 省 内文 献 信 息 中心 , 应 在 开 发 和 保 护 理 地方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进 地方 经济 发 展 和 文 化 建 设 等 方 面 促 做 出贡 献 。因此深 层 次 挖 掘 本地 特 色 文化 和根 据本 地 经 济 发 展 需 求 建 设 专题 数据 库 , 开展 多 样 化 的 信 息 服 务 是 其 工 作 的 重 点 之 一 。笔者 通 过 对 全 国省 级 图 书馆 构 建 非 物质 文 化 遗 产
数据库 ( 以下简称非遗数据库 ) 的情况进行 调查 , 针对其存在
的 问题 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 。
1 省 级 图 书馆 非 遗 数 据库 建 设现 状
在对 我 国大 陆 地 区 3 个 省级 图 书馆 进 行 的 网络 调 查 中 , 2
西藏 、 青海 、 内蒙古 、 新疆 等4 ( 省 自治 区) 的图书馆 尚未建立
【 摘 要 】 过 对 我 国 省级 图书馆 自建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数 据 库 的调 查 , 现 这 些 数 据 库 存在 检 索途 径 单 一 、 库 标 通 发 建
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数 据 库 检 索途 径 知 识 产 权
准 缺 乏 问题 等 一 系列 问题 , 对 这 些 问题提 出 了相 应 对 策 。 针 【 键 词】 级 公 共 图 书馆 关 省 【 类号 ] 282 分 G 5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 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 , 是解
决 民族 身 份认 同危 机 的 重要 途 径 。我 国历 史悠 久 、 民族 众 多 , 灿若 群 星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是 我 国 发 展 先 进 文 化 的精 神 资 源 与 民族 根 基 , 护 和 利用 好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是 实 现 中 华 民 保 族 伟 大 复兴 的重 要 文化 手 段 。然 而 , 着 全球 化 的推 进 , 表 随 代 多元 文化 的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正 面临 着 前 所未 有 的 挑 战 。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