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2例临床探讨
探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

( 收稿 日期 :0 0— 6—0 ) 21 0 7
( 文 编辑 : 本 郎威 )
[ ]杨 秀 珍 ,赵 和 平 , 娟 , .罗 格 列 酮 合 用 磺 脲 类 药 物 治 疗 2型 2 李 等 糖尿病 4 9例 .第 四军 医大 学 学 报 ,04,5 8 6 7 20 2 ( ):9 .
脉介入术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可迅速改善 心肌灌 注 , 良好的心肌灌注可 限制梗死 范围 , 减轻心 室功能 障碍并 改善心功 能, 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 , 值得推广 。
【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 ; 介入治疗 ; 静脉注射溶栓治疗
随着人 口日趋 老 龄化 , 年人罹 患急 性 心肌 梗死 ( c t 老 aue m oad lnac o , MI 的比例不 断增加 , 且有 年轻化 趋 ycri f t n A ) a ir i 并
参 考 文 献
[ ]K rihio 1 i e nkuD,Mcaln I o es R.Me o n Anu dt. p F r eS,Sw r J a fr : p ae mi
An I tm d, 0 2, 3 n n e Me 2 0 1 7:2 —3 5 3.
cnrlade h cd isl e s v yi ye2 daei sbet ot n n a e nui sni i n t i t ujcs o n n i tt p b c
内科 对老年急性 心肌梗 死 患者施 行早 期经 皮 冠状 动脉 介 入
治疗 ( ect eu ocayit yeo ,P I 辅 以 药 物 静 脉 prua o scrnr e vf n C ) n nr i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论文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
方法对35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宣教指导。
结果352例患者经急诊pci 后血管再通与心肌再灌注均获成功。
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变化,认真落实护理措施,是提高抢救成效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心肌梗死为一类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疾病,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有恢复快、成效显著等特点。
我院自2006年7月以来,共收治3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冠脉内介入治疗,降低了该疾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1],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及肌钙蛋白t、心肌酶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
其中男236例,女116例;年龄41-72岁(52±6.7岁)。
其中前壁212例,下壁95例,下壁合并右室25例,前壁合并下壁16例,广泛前壁合并下壁并发心源休克4例。
均在发病后90分钟之内行冠脉内介入治疗。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作时多有濒死感、焦虑、恐惧心理非常严重[2],这种不良因素可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在抢救生命的同时要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效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术前急查肌钙蛋白t、心肌酶、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传染四项、肝肾功能、心电图,询问过敏史,做碘过敏试验;遵医嘱给予口服阿司匹林300毫克,氯吡格雷300毫克;双侧腹股沟备皮,术前排空膀胱。
2.2术中护理2.2.1常规护理给予吸氧、心电监护,于左侧肢体开通两条静脉通路,备好抢救药品、抢救仪器如除颤仪等。
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胸痛、恶心等不适,及时配合医生做相应的处理[3]。
2.2.2心电示波的监测医生术中导管、导丝的操作亦可诱发心律失常,如室早、短阵室速,甚至室颤。
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8例临床分析

温均高 于体部核 心体温 , 用冰帽 、 冰毯降至轻度低温后能够控制
严重 占位性脑卒 中急剧升高的颅内压 , 改善这些病人 的预后 j 5。 本 研究 通过早期应用冰 帽 、 冰毯对重 症脑卒 中病人 进行 低 湍 2 2 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比较 ( . 见表 2 )
表 2 两组神经 功能缺损评分 比较 ( j±S ) 分
5 %-5 %, O 5 脑脊液压力较降温前低 5 %, 6 减少能量代谢及磷酸腺苷
的降解 ; ②抑制颅脑损伤或 缺血后急性高血压反应 , 保护血脑屏 障的功 能. 减轻脑 水肿 , 改善 缺血后 低灌 注 及 防止过 度灌 注损 伤; ③抑制顷脑损伤或缺 咀后 内源性有害 因子 的生成 和释放 , 如 自由基 、 兴奋性氨基酸 、 氧化 氮 、 一 白三烯 B 、 4 乙酰胆碱 、 甲肾 去 上腺素 等 ; ④调 节脑损伤后 , 钙蛋 白激 酶 Ⅱ活力 和蛋 白激酶 c 调 活 力; ⑤增 加神经元内泛素 的合成 ; @促进 即早 基 因 l G E s的表 达; ⑦抑制神经元的凋 亡; 改变 脑缺血 区 D A 与转 录因子 的 ⑧ N 结 合活性 , 制核 D A裂 解, 抑 N 促进 再灌 注 后蛋 白质 的恢 复 h 。 4 j
5
S h b S S h r S As pfA, la . d rt yxtemi c wa , c waz , e f j e 1 Mo eae h i h r aⅢ d  ̄ )
ba) tmp rt r n p t nswihs v r d l ee rlacr B r m e e aue i ai t t e eemidec rba lev】— e "
2 3 不 良反 应 两组 未 明 显 不 良反 应 及 严 重 并 发 症 。 .
急性心肌梗死的案例讨论和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案例讨论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闭塞引发,导致局部供血不足,心肌组织缺血、坏死。
本文将通过一位患者的案例,展开讨论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案例描述:患者为男性,65岁,平时习惯性吸烟,家族中有类似疾病的遗传史。
某天早上,患者突然出现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家人立即将其送至医院急诊科。
讨论和分析:1. 发病机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冠状动脉的阻塞。
在这位患者的情况中,习惯性吸烟可能导致动脉内的血栓形成,最终引发了冠状动脉的阻塞,导致局部心肌缺血、坏死。
2. 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胸痛,通常呈剧烈、持续性压迫样疼痛,向左肩、左臂等部位放射。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闷、气促、出冷汗,以及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以上症状也在这位患者的病情中得到了体现。
3. 诊断:针对患者的症状,医生通常会进行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多方面的评估。
例如,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一种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可以观察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如ST段抬高、T波倒置等。
血清生化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心肌酶谱等的检测也能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4. 治疗:一旦诊断确定为急性心肌梗死,应尽早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损伤和改善预后。
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对于血栓形成引起的冠状动脉阻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置入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段进行扩张和支架植入,恢复血流。
此外,药物治疗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抗凝药物等也是常规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一位患者的案例,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比较

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比较杨保军;张丽平;杨晓刚;刘燕君;陈欣欣;殷洪山【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6(025)011【摘要】目的:观察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治疗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65例和股动脉组65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桡动脉组术后局部出血、肢体水肿、患者不适情况发生率显著高于股动脉组( P均<0.05)。
结论与经股动脉路径相比,经桡动脉路径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临床应用中还需选择恰当的器械,掌握熟练的手术技术。
【总页数】3页(P1213-1215)【作者】杨保军;张丽平;杨晓刚;刘燕君;陈欣欣;殷洪山【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河北邯郸056002;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河北邯郸056002;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河北邯郸056002;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河北邯郸056002;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河北邯郸056002;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相关文献】1.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紫杉醇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J], 宁尚秋;刘文娴;杨鲲;陈立颖;康铁朵;李江;朱佳佳;马长生;吕树铮2.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J], 张智亮;王梦洪;彭景添;吴友平;黄俊;路军3.静脉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比较 [J], 李同平;陈亚奇4.不同途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J], 周浩;黄伟剑;计光;张怀勤5.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 [J], 李志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和临床探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35例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的接入治疗,而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溶栓治疗,最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做出统计、总结。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心血管功能、住院时长、血管通畅情况以及术后恢复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mg,在患者进入导管室之前采取硝酸甘油静滴,若患者伴有心源性休克或低血压,那么应静滴多巴胺用以保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
同时采用seldenger技术在患者右桡、右股动脉进行穿刺,同时注入3000u 肝素,进行冠状脉造影,如遇患者右冠脉完全堵塞,可在侧行股穿刺,安放6f鞘管为临时心内膜起搏做准备。
[2]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rt-pa(标准重组质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皮下低分子肝素给予,疗程约为5-7天。
患者于手术后口服氯吡格雷以及拜肠溶阿司匹林,前者每天1次,每次75mg,后者每日1次,每次0.1g,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经过一段时期治疗之后,将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可知,观察组在患者心功能检测、住院时间长短和血管贯通效果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数据,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见表1。
2.2 在70例患者中,进行动脉造影之前伴有低血压的患者、心脑血管功能不全等症状共5例。
70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手术顺利,占到了总数的92.9%,对33例血管梗死患者植入了40枚血管支架,其中4例患者在术后伴有严重的心血管功能不健全甚至心源性休克且心律失常严重,2例患者在抢救后存活,最终痊愈出院,剩下2例患者死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单纯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照研究

临床研究血流,减少心肌缺血,最终改善UAP症状,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3]。
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四周后显示,无论是患者症状的改善还是在防止心血管病事件方面都较单纯使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有效[4]。
从本研究还可以看出,不仅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并且在副作用方面,两组在治疗期间出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变化,无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与文献[5]报告一致,说明联合用药是安全的。
本组资料提示,氯吡格雷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安全有效,当然我们的结果还有待于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支持。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
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0,28(6):409-412.[2] 任宏生.氯吡格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3):274-280.[3] 张辉,赵旭兰,王凤飞等.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临床荟萃,2004,19(11): 609-611.[4] 高润霖,吴宁,胡大一.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建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5.[5] Y usulf S,Mehta s R,Zhao F,et al.Ea rly and lateeffects of clopidogre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 ry syn2 drome s[J].Circulation,2003,107(7):966-972.作者单位:301500 天津市宁河县医院心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单纯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照研究钟 诚【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7-0054-02【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以积累经验,指导治疗工作。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观察 4 4例 A 合并低血压 患者分别在 MI 优 化应用升压 药及 I B A P支持下
优化应用升压药及 I B A P支持下急诊行 P I 2例 ( C 3 手术组 ) 和非手术 1 2例 的疗效 。 结果 间和出现恶心 、 呕吐者减 少。 结论
急诊 P I C 明显较非手术患者降低 了院内病死率 (5 6 v 5 .% , 00 ) 1 .% s 0 0 P< .5 。手 术组优化应用 升压药患者 , 稳定 血压所需 时 A 合并低血压早期行优化应用升压药或 I B MI A P支持下急 诊 P I C 可明显 降低 其院 内病 死率 , 应用优化 升压 药方 案配合急诊 P I C 治疗 A 合并低血压具有方便 、 MI 快捷 、 高效的特点。
关 键 词 : 急性 心肌 梗 死 ; 低 血 压 ; 经 皮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 升 压 药 物 ; 主 动 脉 内球 囊 反 搏
中 图 分 类 号 : R 4 .2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0 6 1 (0 1 1 0 7 522 0 7— 6 1 2 1 )2— 9 5—0 D I1 .99 JIS 10 4 O :0 3 6 /.S N.0 7—6 1 .0 1 1 . 1 6 12 1 .2 O 1
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职工 医院心 内科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优 化 应 用 升 压 药 物 ( 脉 注 射 多 巴胺 配 合 动 脉 注 射 生 理 盐 水 ) 主 动 脉 内球 囊 反 搏 (A P 支 持 下 急 诊 经 静 和 IB )
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C ) P 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M ) A I 合并低血压的临床疗效 。 方法
b y o n i eedv e t ogo p y w e e rn t a e t u d r ete eg n y P I P Igo p n=3 )a d n nP I yh p t s n w r ii d i o w ru sb h t ro o p t ns n ew n m re c C : C u ( e o d n h i r 2 n 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艳芬 , 刘学源 , 罗洁夏 . 新生肌膏在糖 尿病患者足部慢性 溃
疡的治疗 及护理 . 1 临床医学工程 , 2 0 1 2 , 1 9 ( 1 2 ) : 2 2 1 8 - 2 2 1 9 .
刘 建平 , 王 文己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输氧治疗糖尿病患 者
目前 , 随着 医疗 技术 的不 断发展 , 创伤负压疗 法作为~
治疗前 , 本组 患者
的I L 一 6水 平 为 ( 6 8 . 3 ±1 1 . 2 ) p g / m o l , 治 疗 的第 1 天为 f 6 3 . 5± 1 0 . 8 ) p g / m o l , 治疗的第 4天为 ( 3 3 . 4±7 . 5 ) p g / m o l , 治疗 的第 7天 为( 1 3 . 8 ±5 . O ) p g / m o l , 治疗 的第 1 4天为 ( 1 1 . 4±3 . 3 ) p g / mo l ;治 疗 前和治疗后相 比 , 差异 均具有统计学 意义 f P < O . 0 5 ) 。
管和创 面进行直接接触而造成引流时不充分进 而引起堵管等 缺陷 J 。 I L 一 6 水平是反应机体组织受损程度较为敏感 的指标 , 其为多功能 的炎性 细胞类 因子 , 而同时结果还显示 : 治疗后
的I L 一 6水平 均显著 低于治疗 前 , 由此 进一 步证 明负 压疗法
rf r;
・
7 8・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5 年1 0 月第9 卷第2 O 期
C h i n J M o d D r u g A p p l , O c t 2 0 1 5 , V o 1 . 9 , N o . 2 0
和创面进 行完全接 触 , 而深创 面需多块 重叠且覆盖 , 不能 留 空隙 , 把生物透性 类贴膜对 整个 创面进行 封闭 , 把 引流管经
1 . 4 统计 学方法
计量资料 以均数 ±标准差 ( ±s )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 计 数资 料 以率 ( %) 表示 , 采 用 。 检验 。P < O . 0 5表示 差异具 有统计
学意义 。 2 结果
1
]
2
3
4
Hale Waihona Puke ]j5 6 的效果好 , 可有效减少炎性反应 , 促进创面愈合 。究其原因 , 可能与与负压可使血流 量得 以加速 , 进而使 局部处微循环得 治疗 后 , 本组 8 0例患者 痊愈 、显效 、 以改 善 , 避免炎性细胞 的入侵及释放密切相关 ’ 。 综上 所述 , 创 伤负压 疗法 治疗 糖尿 病皮 肤慢 性溃 疡患 者的效果显著 , 可有效 减少感染及炎 性反应等 , 促进创面 的 愈合 。
著。原因分析 : 创伤负压疗 法主要指利用负压泵 , 对皮肤创
面释 放间断且可 以控 制的较 低量负压 , 并通过 敷料 及引流管 把 负压有效作用在各类 皮肤的急慢性类溃疡创 面 , 进而起到 促进 创面愈合 之效 果 。负压疗法的优势主要 是其在治疗过 程 中利用 的负压封 闭式 引流通常可具 3 ~ 7 d引流效果 , 无需 反复清创及换 药 , 不仅 可减轻患者痛 苦 , 而且 可避 免影响创 面局部处血液循环 , 进而促进局部 的肉芽组织进行增生 ;同 时, 创 面是用 生物 的透性 膜予 以封 闭 , 隔 离创 面和外 界 , 从
由连接管 、过 滤器及引流瓶再 与智能 的负压泵 相连 , 调节 负
压值 8 0 ~ 1 2 0 m m H g ( 1 m m H g = 0 . 1 3 3 k P a ) , 而工作模式需设 定 是周期性 的间断负压 , 启动 5 mi n , 且 间歇 2 m i n , 将 负压 的吸 引器处 开关打 开 , 检查海绵 与外层贴 膜是否塌 陷 , 观察封 闭
估疗效 : 痊愈 : 治疗 1 2周内 , 创 面可 1 0 0 % 的愈合 ; 显效 :
治疗 l 2周后 , 溃 疡的愈合面积 > 8 0 %; 有效 : 治疗 1 2周后 , 溃疡 的愈 合面 积 > 4 0 %; 无效 : 治疗 1 2周 后 , 溃疡 的愈合
愈合 , 减少并发症 】 。此外海绵 的使用可和整个创面进行充
慢 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 甘肃医药 , 2 0 1 5 , 3 4 ( 1 ) : 1 9 — 2 1 .
李勇 . 封闭式负压 吸引技 术在糖 尿病溃疡 中的应用 . 中国社 区 医师 f 医学专业 ) , 2 0 1 2 , 1 4 ( 2 2 ) : 6 7 — 6 8 . 蔡丽萍 , 徐 惠云 . 5例糖尿病溃疡患者应用 V S D负压 引流术的
分接触 , 而引流管又可 完全地被海绵所包 埋 , 且 引流物是被 海绵微孔进行分割 之后 再吸人至引流管 中 , 因此可避免引流
面积 < 4 0 %。观 察创 面 的渗 出液 中含 I L 一 6 水 平 。总有 效率
=
( 痊愈 +显效 +有 效 ) / 总例数 ×1 0 0 %。
采用 S P S S 2 0 . 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
装置 是否漏气 , 确保 负压 的吸引效果 , 若具 多处伤 口 , 需取
二 三 通接头与引流管接连到负压 的吸引仪 。 1 . 3 疗 效判断标 准与观察 指标 参照 患者症状改 善情况评
而组 成一道有 效阻止细 菌侵人 的屏障 , 降低感染 的几 率 , 尤
其 是以防常规换药及 引流时引发 的感染或污染 , 加快创面 的
参 考 文 献
2 . 1 本 组疗 效情况
有效 及无 效 的例 数分 别 为 3 5例 ( 4 3 . 8 %) 、3 0例 f 3 7 . 5 %) 、1 2
例( 1 5 . 0 %) 、3例 ( 3 . 7 %) , 总有效率为 9 6 _ 3 %。
2 . 2 本 组创面 的渗 出液 中含 I L 一 6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