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气细粒子及其成分的浓度变化特征

合集下载

北京市东北城区冬季大气细粒子与相关气体污染特征

北京市东北城区冬季大气细粒子与相关气体污染特征

p sdb . h olt n l e o emao ae- l l iog i i si P .dce e o ae t ep s s a e y T ep l i v l f h jrw tr ou e n ra c o n M2 era dcmp dwi t at uo e t s b n n 5 s r hh
北京 1 0 8 :2中国环境科学研 究院, 003 . 北京 1 0 1) 0 0 2
摘要: 利用V P 通用型大气污染物采样仪与DX 60 AS 一 0 型离子色谱仪于20 年 1月及 20 年 1 08 1 0 9 月进行 了北京市东北城区大气细粒子( 5 P )
可溶性 离子 组分和 相关气 体 组分 的同 时监测 与分析 . 结果表 明, 样期 间, 在采 北京 P 量浓度 随时 问呈“ M2 质 5 3峰” 的变化 , 3 峰段” 随采 在“ 个 期,
Poluton c ra t rs iso hea m os l i ha c e itc ft t phe i nepar il sand r l t d ga eo lut t n t r he s e n ur n rc f i tc e e a e s uspo l an si he no t a t r ba
E v o metl cec, 0 03 () 5~ 6 n i n n ine2 1,O7:9 4 9 1 r aS
Ab t a t s r c : i l e u me s r me t f wae -o u l io g i o s i M 2 a d r ltd g s o s p l t n s i S mu t o s n a a u e n s o trs l b e n r a c i n n P n 5 n e ae a e u o l a t n u

北京典型污染过程PM2.5的特性和来源

北京典型污染过程PM2.5的特性和来源

北京典型污染过程PM2.5的特性和来源北京典型污染过程PM2.5的特性和来源近年来,北京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特别是PM2.5这一细颗粒物的浓度屡屡超标,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北京典型污染过程PM2.5的特性和来源,以期加深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并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一定的参考。

PM2.5,即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相对于其他颗粒物来说更具有危害性。

因为其粒径小,可以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被人体吸入后会直接进入肺部,从而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此外,PM2.5还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够吸附和携带大量的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在北京地区,PM2.5的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冬季是PM2.5浓度高峰期,而夏季则较为清新。

这与大气稳定度、温度、降雨等因素有关。

冬季北京地区受到了严重的“冬季霾”天气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此时温度低、大气层稳定,污染物的扩散条件差,并且使用煤炭取暖的人口增多,排放量也随之增加。

夏季北京地区的气象条件相对较好,加上夏天季风的影响,空气中PM2.5的浓度相对较低。

PM2.5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以及沙尘等。

首先,工业排放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活动相对集中,产生了大量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

特别是重工业的存在,更是使得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次,机动车尾气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北京市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尤其是私家车数量的暴增,使得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者,燃煤也是导致PM2.5浓度升高的关键因素。

尽管北京地区已经实施了许多燃煤减排措施,但仍有不少居民依赖煤炭取暖,也有不少企事业单位在用煤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

此外,沙尘天气也会对北京地区的PM2.5浓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沙尘天气不仅本身携带了大量的颗粒物,而且还会进一步促使粉尘等污染物的扩散。

2007和2008年夏季北京奥运馆大气PM10与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2007和2008年夏季北京奥运馆大气PM10与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Abs r c :n o d r t n s g t h a ito h r ce s c famos e c p ril ol to n t e O— t a t I r e o i ve f ae te v rai n c a a tr t s o t i i i ph r a tce p l i n i i u h
( .ntueo t shr h s sC ieeA ae fSine , in 0 0 9 C ia 1Istt fAmop ei P yi , hn s cdmyo c csBeig10 2 , hn i c c e j 2 B in nc a E v o metl rtcinBu u B in 00 7 C ia . e igMu ii l ni n na Poet ma , e ig10 3 , hn ) j p r o j
L eLuZ— , nX —a ,t 12 1 . h rc rt so P 0adP d r gsmme t f 0 7a d20 t e igNao a Sa im[ ] i Xu ,i i Re i n e a.0 2 C aat i i f M1 n M2 ui u mi y e sc 5 n ri o 2 0 me n 0 8a B in t nl t u J j i d
摘要 : 了监 测 北京奥 运主 场馆 附近 大 气颗粒 物 的 污染状 况 以及 评 估 奥 运 污 染 源减排 措 施 对 北 京 为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的影响 , 用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器 T O 于 2 0 利 EM 07年和 20 0 8年夏季, 在 奥运主场馆附近的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 究所办公楼楼顶对大气颗粒物 P 。 P M M 进行 了连续 和 同步观测。结果表明 , 0 2 7年夏季监测点附近 大气 P 。 P . 0 M, 与 M 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 139 5 5. 和 7 . g・ 3而 20 年夏季 P 0 P 5质 量 浓度 的平 均值 分 别为 8 . 12 m-, 0 8 M1 与 M2 5 2和 5 . g・ 2 8I m一。 x

北京市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市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市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北京市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的增加,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PM2.5污染。

PM2.5颗粒物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而作为我国首都的北京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口众多的特点,PM2.5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令人头疼的难题。

因此,深入研究北京市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探讨北京市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根据数据统计,北京市PM2.5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冬季是PM2.5浓度最高的季节,而夏季是最低的季节。

主要原因是冬季温度低、空气稳定,大气扩散条件较差,PM2.5难以迅速分散;而夏季高温、较好的扩散条件则使得PM2.5浓度相对较低。

另外,通过对不同区域的观测数据分析发现,北京市中心城区的PM2.5浓度普遍高于郊区,远离工业区的地区浓度较低。

这与城市内交通流量大、工业废气排放等因素有关。

其次,我们来分析北京市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

环境还原模型指出,PM2.5浓度受到源排放、扩散、化学转化、沉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在源排放方面,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污染等是主要的污染源。

根据数据统计,汽车排放是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特别是柴油车排放对PM2.5贡献度较高。

其次,在扩散方面,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建筑物布局等因素会影响PM2.5的传播和扩散。

此外,化学转化和沉降也对PM2.5浓度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会导致二次颗粒物生成,而气象条件则会影响颗粒物的沉降速度。

最后,我们来探讨减少北京市PM2.5浓度的措施。

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是有效降低PM2.5浓度的关键。

在源排放方面,应加强对工业企业、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限制柴油车等高污染车辆的进入。

《2024年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范文

《2024年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范文

《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细颗粒物(PM)的污染成为关注的焦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空气质量备受关注。

PM2.5、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作为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对于了解北京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PM10、TSP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选取近五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主要关注PM2.5、PM10和TSP的浓度变化。

数据来源为官方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三、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1. 时间变化特征北京地区PM2.5浓度在全年内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和春季由于供暖和生活排放的增加,PM2.5浓度较高;夏季和秋季则相对较低。

此外,工作日和节假日的PM2.5浓度也存在差异,工作日由于交通排放的增加,PM2.5浓度相对较高。

2. 空间分布特征北京地区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中心区域浓度较高,郊区及外围区域浓度相对较低。

此外,不同区域的污染源和气象条件也会对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四、PM2.5与PM10、TSP的关系1. 相关性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PM2.5与PM10和TSP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即当PM10和TSP浓度升高时,PM2.5的浓度也会相应升高。

这表明这三种颗粒物在来源和成因上存在一定的共性。

2. 影响因素分析PM2.5、PM10和TSP的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气象条件等。

其中,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

在风速较低、湿度较大的气象条件下,颗粒物的浓度往往较高。

此外,不同区域的污染源和气象条件也会对这三种颗粒物的浓度产生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PM2.5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与PM10和TSP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024年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范文

《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细颗粒物(PM2.5)污染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其大气环境质量关系到国计民生。

因此,本文将对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为后续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1. 主要成分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碳(OC)、元素碳(EC)、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

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硫酸盐和硝酸盐则主要来源于气态污染物的氧化转化。

2. 区域特征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由于受到周边地区工业排放、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北京地区PM2.5中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较高。

此外,北京地区的交通拥堵和建筑工地等人类活动也会对PM2.5的成分产生影响。

三、北京地区PM2.5的来源分析1. 工业排放工业排放是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包括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的排放,都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这些排放物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氮化物等在空气中氧化转化,形成PM2.5。

2. 交通排放交通排放是北京地区PM2.5的另一重要来源。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黑碳等物质对PM2.5的贡献越来越大。

此外,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也会对PM2.5的浓度产生影响。

3. 气象因素气象因素也是影响北京地区PM2.5浓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静稳天气条件下,空气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容易导致PM2.5的浓度升高。

此外,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也会对PM2.5的传输和转化产生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碳、元素碳、硫酸盐、硝酸盐等,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 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是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其中交通排放对PM2.5的贡献越来越大。

北京东北部城区大气细粒子与相关气体污染特征研究

北京东北部城区大气细粒子与相关气体污染特征研究

Th o l t n c a a t r si so h t s h r c f e pa tce n e a e a e u o l t n s i h o t e se n e p l i h r c e itc ft e a mo p e i n r i ls a d r l t d g s o s p l a t n t e n r h a t r u o i u
Ab t a t sr c : i l e u a u e n so wae -o u l o g i n M 2 n l td g s o sp l t t e f u S mu t o sme s r me t f t rs l b ei r a c i si P a d r ae a e u o l a si t o r n a n n o n 5 e un nh
R nxa g 1 t eK y L b rtr fE vrn na C tr n i ssmet C ieeR sac ae f u -i (. a e a oaoy o n i metl rei ad R s Ases n, hn s eerhAcdmy o n St o i a k
u b nae f e ig D N i u L n C I ah L N a —i2C E Y-h n, NG F n — i NI r a rao in . E G L— n, I g , HA -e, U Xi x1, H N i e WA egwe , B j q Ho F o . 1 z
和 环 境空 气 中相关 气体 进行 了 同时采 集, 利用 I 并 c离 子色谱 仪 (X一0 D 60型 ) 析 了 P 中水溶 性无 机 离子成 分和 环境 空气 中相 关气 体 的 分 M2 s

《2024年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范文

《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关注的焦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空气质量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为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PM2.5的成分特征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物质:1. 有机碳(OC):PM2.5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等。

2. 元素碳(EC):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等。

3. 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主要来源于气态前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

4. 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

三、PM2.5的来源分析北京地区PM2.5的来源主要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主要包括风沙、土壤扬尘等,而人为源则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源等。

具体分析如下:1. 工业排放:包括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的排放,是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

2. 交通尾气: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对PM2.5贡献较大。

3. 生活源:包括居民生活燃煤、餐饮业油烟等,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4. 自然源:风沙、土壤扬尘等对PM2.5的贡献在特定气象条件下也会显著增加。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北京地区PM2.5成分复杂,以有机碳、元素碳为主,还有硫酸盐、硝酸盐等无机物质和重金属元素等,这些都给空气质量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其次,工业排放、交通尾气以及生活源等人为活动是PM2.5的主要来源,这些需要得到我们更加重视的关注和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动力 学直 径 小 于 2 5 指 . m 的颗 粒 物 ,用 P .表 M
和发 展趋 势 ,在 大 气 流 动 和华 北 地 区特 殊 的地 形
条件作用下 ,使北京在一定 的气 象条件下成为整 个 区域 的汇 积 中心 。
本 文 通过 利 用 大 气 细 粒 子 研 究 的相 关 技 术 方 法 分 析 了北 京 大 气 细 粒 子 在 特 定 观 测 时段 的
E- i: r n ia mal e xy n@ 1 6.c r 2 o n
通 讯作者 :王跃思 (9 1一) 16 ,男 ,博士 ,研究员 ,研究方 向为大气 化学 ,研究 领域涉及大 气微量 气体化学 ,温室气 体观测技术与方法学 、污染气象学等 。E m i w s q sr. sc - a : y@d .e a.n l e
和油气型污染综合作用的阶段 ,其污染机理复杂 ,
影 响 因素 众 多 ;而北 京 周 边 地 区 :天 津 市 以 煤 烟 型 污染 为 主 ,油 气 型 污 染 为 辅 的 阶段 ,但 是 由于 大 型石 油 、 石 化 基 地 位 于 天 津 , 因此 ,天 津在 一 定 区域油 气 型 污染 明 显 于 煤 烟 型 污 染 。 河 北 有 大 量 的火 电厂 和 工 业 企 业 ,机 动 车 和 石 化 行 业 发 展 水 平不 高 , 因 此 ,处 于 煤 烟 型 污 染 为 主 的 阶 段 。 华 北 区域呈 现 出 的 时 间 和 空 间不 均 衡 的产 业 结 构
维普资讯
4期
任希岩 等 :北京 大气 细粒子及其成分 的浓度变化特征
47 2
离子色谱 (C I )相 联构成 R F C P—I 的系统 , C 美 国 R p rc t P tsnk公 司生产 的颗 粒 物质 量 u pe h & a h i a 浓 度在线 分 析仪 器 rl0 a p 4 0 ,美 国 热 电子 公 司 生 产
任希岩 ,吉东生 ,王跃思 ,胡 波 ,孙 扬
( 1中国科学研究 院大气 物理 研究所 ,北京 10 2 ;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院,北京 00 9 103 ) 0 0 7
摘要 :硫酸盐 、硝酸盐是城市 的大气细粒子重要组成部 分之一 。本文利用 R F C P仪 器针对 北京市 2 0 20 0 4— 0 7年 北京 大气细粒子的成分进行 了连续 的观测 与分析发 现 ,硝酸盐年平均 下降率 为 7 ,约 合 0 7微克/ 方米 ;而 % . 立 硫酸盐浓度从 2 0 的2 0 6年 8微克/ 方米 下降到了 1 立 8微克/ 方米。同时特别分析 了 20 立 0 7年 8 1 月 7日至 2 0日机 动车限行期间 ,北京及周边地 区区域气象特征 、细颗粒 污染 物浓度特征 ,及其 主要 化学成 分的特征 ,并参 照反 向轨迹演算发 现以硫酸盐为表征 的北京周边地 区污染物 随弱南 向气 团 向北京 输移 ,以湿气 团和氯离子为共 同表
收稿 日期 :2 0 0 0 ;修 回 日期 :20 0 —0 . 08— 6— 1 0 8— 7 1
适合中国城 市大气 污染特征的大气颗 粒物快速搜 集及化学成分 自动在线分 析方法 ( C P ,并 与 RF)
基金 项 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0 7 I 70 ) 2 0 CM0 3 3 ;国家高技术研究 发展计划 (0 6 A 6 3 1 ;北京 及周 边地 20 A 0 A 0 ) 区奥运 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联合行动计划 一20 ( G X Y 一1 9—1 。 0 8 K C 2一 w 1 ) 作者简介 :任希岩 (9 8一) 17 ,河北石家庄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 事大气化学与大气环境方 面的研究 。
2 主要 观测 方 法 与分 析技 术
北 京及 周边 省市 共 有 1 观 测 点 ,北 京 观 测 2个 地 点位 于 中 国 科 学 院 大 气 物 理 研 究 所 铁 塔 分 部 (99N,164E) 3 。 1。 ,其 位 于北 京 市 北 三 环 路 与北 四环 路之 间 ,距 三环 路约 1m,其 东 面 20 k 0 m处 为 南 北走 向的八 达 岭 高 速 公 路 ,北 边 5 m 处 为东 西 0 走 向的北 土 城 西 路 ,采 样 点 设 在 大 气 化 学 试 验 楼 楼顶 ( 相对 地 面高 度 1m) 5 。利 用本 实 验 室研 制 的
征 的东南海 陆特性 气团随东南气流 向北京输移 ,从而证 明偏 南气流将 北京周边 地 区的细颗粒物 污染物输移 向北
京 的 特征 。
关键词 :大气 观测 ;大 气细颗粒 物 ;北京及周边地区 ;大气 污染
1 引 言
随着近 些 年 对 城 市 大 气 颗 粒 物 中 细 粒 子 部 分
维普资讯
第1 0卷 第 4期
20 0 8年 8月
地 球 信 息 科 学
GE I OR O.NF MA1 ON S E E 7 CI NC
Vo.1 1 0, No 4 . Aug .,2 8 00
北 京 大 气 细 粒 子 及 成 分 的浓 度 变 化 特 征
输 的表 征 物 之 一 。研 究 同 时 发 现 我 国 目前 城 市 大 气 中细粒 子污染 比较严 重 ’ 。华 北地 区 由于 产业 布局 的不 均 衡 和 大 气 的流 动 性 ,不 同 区域 的 大气
污 染相 互 影 响 问题 日趋 呈 现 。北 京 市 处 于 煤 烟 型
物传输规律和今后的相关深人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
示 ) 的研 究 ,发现 其 由于 细 粒子 体 积 小 、重 量 轻 , 不容 易通 过 干沉 降 去 除 ,一 般 只 能 由湿 沉 降 方 式
变化特征 ,说 明华 北区域夏季存在 大气污染 的相
互 作用 ,对 揭 示 大气 相 互 作 用 一 定 区 域 内的 污 染
去除而且去 除效 率不高H ,导致其在 大气 中停 ] 留的时间长 ,输送距离远 ,成为污染物远距 离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