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森林”的10项标准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一、种子与苗木(一)种子(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1988);(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1988)。
(二)苗木(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2010);(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2009代替DB/450000B6101—1993)(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2009)(9)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45/T 625—2009);(10)香樟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LY/T 1729-2008 );(11)扁桃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DB45/T 624—2009);(12)《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001年);(13)《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 2004)。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一、引言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名胜,其中森林公园是独具特色的一种自然景观。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森林公园资源,评定其风景资源质量等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以期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了解该主题。
二、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概况在我国,各地区的森林公园数量众多,地域广阔,风景各异。
从神农架、九寨沟到张家界,每个森林公园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
这些风景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优势,也为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三、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标准在评定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1. 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保护程度:包括地貌、水系、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等因素。
在自然景观的评定中,保护程度是关键指标,保护得越好,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越高。
2. 人文景观的丰富程度和历史文化价值:我国的森林公园不仅以自然景观著称,还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
这些景观的传承和价值也是评定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公园管理和服务水平:包括公园设施、管理规范、服务质量等方面。
一个优秀的森林公园不仅需要美丽的风景,还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以保障游客的安全和舒适度。
四、关于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的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应该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森林公园可能面临着环境破坏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评定标准应该督促公园管理部门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游客的游览行为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评定标准也应该更加重视人文景观的保护和传承。
我国的森林公园不仅是自然的乐园,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在评定风景资源质量等级时,应该充分考虑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动保护传承优秀的人文景观。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20161223】

一、种子与苗木(一)种子(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T8822.2—1988);(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T8822.6—1988)。
(二)苗木(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2010);(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628.1—2009代替DB/450000B6101—1993)(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2—2009)(9)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45/T 625—2009);(10)香樟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LY/T 1729-2008 );(11)扁桃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DB45/T 624—2009);(12)《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001年);(13)《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 2004)。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一、种子与苗木(一)种子(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 (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T8822.2-1988);(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T8822.6—1988)。
(二)苗木(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2010);(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628。
1—2009代替DB/450000B6101—1993)(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
2-2009)(9)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45/T 625—2009);(10)香樟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LY/T 1729—2008 );(11)扁桃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DB45/T 624—2009);(12)《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001年);(13)《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2004)。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the technology standard of forest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LYJ127-91编制部门:黑龙江省林业工程勘察设计标准化研究所批准部门:林业部施行日期:1992年7月1日主要起草人:崔安忠孙振昆何悟非第一章总则第条森林防火工程是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重要物质条件。
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工程质量,加快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特制定本标准。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主要包括:了望、阻隔、预测预报、通信、道路、检查站(哨)、防火机场、防火站等工程。
第条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森林防火工程建设。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适合我国国情,工程项目的选定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技术措施科学、经济、适用。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为依据;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改善森林环境,发展林业为目的。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应以国家森林火险区划为依据,在工程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第条防火机场工程,按国家林业部颁发的《护林防火机场工程技术标准》(LYJ116-87)执行。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除按本“标准”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其它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即编制林区的森林防火工程整体建设方案。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是实施林区防火工程建设的依据,一切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均应在森林防火工程整体建设方案的基础上止进行。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的对象为县、林业局、国营林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
区划单元为林班、施业区、或经营区、自然沟系等。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的内容包括:1.布设了望塔(台)(位置、结构),.2.规划林火阻隔网络;3.选定林火气象预测预报站(点);4.选定防火通信类型与通信网(站);5.规划防火道路;6.选定防火机场和直升飞机加油站、机降点;7.选定防火站和防火检查站(哨)位置;8.规划防火用各类建筑工程〔包括办公室.、宿舍、站房、车库、仓(油)库等〕的建设规模、结构和工程数量等。
林地类型分类技术标准

林地类型分类技术标准第十三条地类一、分类系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土地类型分为林地和非林地两大地类。
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地类,表(略)。
二、技术标准(一)林地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第十四条森林(林地)类别按照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森林资源分为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二个类别。
?????一、生态公益林(地):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生态公益林(地)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公益林(地)和地方公益林(地)。
(一)国家公益林(地):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划定,并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的公益林(地),包括森林、林木、林地。
(二)地方公益林(地):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划定,并经同级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的公益林(地),包括森林、林木、林地。
二、商品林(地):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
第十五条林种一、分类系统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分为五个林种、二十三个亚林种,林种分类系统见表(略)。
二、技术标准(一)防护林: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1、水源涵养林: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1)江河源头:湘江、沅江源头及一级支流源头20公里以内汇水区、二级支流(流程50公里以上,下同)源头10公里以内汇水区;资水、澧水源头20公里以内汇水区及其一、二级支流(流程50公里以上,下同)源头10公里以内汇水区;汨罗江、新墙河、武水(珠江一级支流北江上游)源头20公里以内及其一级支流(流程50公里以上,下同)源头10公里以内汇水区;益水(赣江一级支流)、恭城河(珠江二级支流)、寻江(珠江二级支流)源头10公里以内汇水区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1-26 阅读:1183次[关闭]一、种子与苗木(一)种子(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T8822.2—1988);(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T8822.6—1988)。
(二)苗木(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2010);(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628.1—2009代替DB/450000B6101—1993)(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2—2009)(9)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规则(GB/T 23231—2009);(10)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GB/T 23233—2009);(11)退耕还林工程质量评估指标与方法(GB/T 23235—2009);(1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评价技术规程(LY/T 1818—2009);(13)人工造林质量评价与指标(LY/T 1844—2009);(14)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06—2003);(15)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 1626—2005);(16)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数据管理规范(LY/T 1872—2010);(17)森林生态站数字化建设技术规范(LY/T 1873—2010);(18)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T/Y 1687—2007);(19)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 ─2008);(20)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1690-2007)。
森林经理学——精选推荐

1、填空1.一类清查技术标准中,森林群落结构可分为完整结构、较完整结构、简单结构。
2.树种结构类型包括针叶纯林、阔叶纯林、针叶相对纯林、阔叶相对纯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
3.小班调查方法包括样地实测法、目测法、航片估测法、卫片估测法。
4.总体抽样控制精度根据单位性质决定,公益林85%、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80%、商品林90%。
5.森林经营方案规划期为一个经理期,一般为10年;以工业原料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可以为5年。
2、名词解释1.二类调查:以国有林业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也称为森林经理调查。
2.林相图:以林场或乡、村为单位,用基本图为底图进行绘制,比例尺与基本图一致。
林相图中的小班注记采用分数式结构,分子为小班号和龄级,分母为地位级和郁闭度,也常用树种、龄组、郁闭度表示。
3.森林分布图:以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用林相图缩小绘制。
比例尺一般为1:50000或1:100000.其绘制方法是将林相图上的小班进行适当综合,图内只反映林班及以上单位的资源状况。
4.森林资源资产:在现有认知和科学水平条件下,进行经营利用能给其产权主体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森林资源。
5.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指评估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在评估基准日,对待定目的和条件下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6.法证林:具备能实现严格永续利用条件的森林。
法正林条件有法正龄级分配、法正林分排列、法正生长量、法正蓄积量。
7.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主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及国家林业方针政策编制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
8.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定期对同一地域上的森林资源进行重复性的调查。
9.经营周期:一次收获到另一次收获之间的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