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36例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小儿腹泻病

4 , J L 腹泻病是 由多种病原 、 多 种因素引起 的 , 以腹泻为 主要 调的 . 则进行静脉补液。观察组 在对 照组 的基础上 接受 中医方法
使 用我院 自拟药方 , 主要如 下 : 白术 、 公丁香还有茱萸各 3 0 症状 的一组疾病 。急性腹泻可导致脱水 , 而持续 腹泻 可引起消化 治疗 , 吸收 障碍 , 营养不 良, 生长发育落 后及 免疫 功能低 下 , 反 复感 染 g 、 肉桂还有 车前子 2 0 g 、 木香 1 0 g 。 将上述药物 以研粉处理 , 每天 g 左右 , 密封在瓶子里面备用 。另外加上 山莨菪碱 , 等, 他们相继 出现 , 形成 恶性循环 。 因此腹泻病是 5 岁 以下儿童发 取出药粉共 3
性. 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0 . o s ) 。结论 z l  ̄ J L 腹泻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采取西医和中医结合的综合治疗4 , J L 腹泻病
是非常可行 的方法。
【 关键词】中西 医结合; 小儿腹 泻病
[ 中图分类号】 R 7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6 5 4 ( 2 0 1 4 ) 0 1 ( a ) - 0 1 8 4 — 0 2
机 分成 观察组和对照组 , 每组 5 0例。 其 中观察组男性患儿 2 8 例, 女性患儿 2 2例 ; 年龄最大 的为 5岁 , 年龄 最小 的为 1 个月, 其中 小于 1 个月患儿有 1 例, 年龄 在( 1 ~ 6 ) 个月 的患儿 6例 , ( 7 ~ 1 2 ) 个
月的患儿 2 2例 , ( 2 — 5 ) 岁 的患儿共 2 1 例; 对 照组男性患儿 2 7 例,
然后 在患儿 的神 厥穴处外敷 , 每天换 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 院住 院和门诊 患者 中 , 小儿腹泻 通过醋 将其调制成 为糊状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心得体会

4 3 例小 儿腹泻病例进行 中医辨证施 治 ,采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思路 , 收到较好 的疗 效 , 现介绍如下 。
1 临床资料
用藿香正气散方加减治之 。结 合腹部按摩 , 按揉神阕 、 气海 、 关
元等穴 3 a r i n 5 a r i n , 并点按两侧 阴陵泉 l a r i n 。 具体方药 : 藿香 、
泻, 用 白头翁汤或葛根岑连汤加减治之。结合腹部按摩 , 按顺时针 按揉脐部 3 ai r n 一 5 mi n加点揉两侧足三里 、 阴陵泉各 1 ai r n 。具体
方药 : 白 头翁、 黄连、 黄芩、 葛根 、 茯苓、 白术、 山药 、 扁豆 。 恶心者加
竹茹 、 半夏 , 厌食 者加三仙 , 口渴者加 生地 、 花粉 , 腹痛 、 里 急后
苏 叶、 白芷 、 白茯苓 、 白术 、 陈皮 、 厚朴 、 炙甘草、 生姜 、 大枣 。 腹痛
1 . 1 一 般资料 选择 2 0 1 1 年 7月一 2 O 1 2年 8月在我 院
中医门诊 及儿科病房就诊的腹泻患儿 4 3 例, 男2 1 例, 女2 2 例,
病程最短 1 d , 最长 1 个月 。 伤食 型 1 3例 , 寒湿 型 1 2例 , 湿热型 8例 , 脾 胃虚弱型 1 O例 。将 4 3例 患儿 分为试验组 2 3例 , 对照 组2 0 例, 2组患儿 证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0 . 0 5 o见表 1 。
1 . 2 诊 断标 准
西 医诊 断标准参 照《 儿科 学》 第 七版 中关
重者加 白芍 、 厚朴 , 兼夹食滞者加焦山楂 、 焦神曲。 2 . 3 . 2 试验组治疗方案
2 . 4 脾 胃虚弱型
于, b J L 腹泻 的诊断标 准Ⅲ 。 中医辨证 分型参 照《 新编 中医儿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体会

芦根 1 、 5g黄芩 1 、 2 鱼腥草 2 , g 0g 地龙 9g X线 诊断为肺 下部 .
感 冒后 咳嗽与外感风邪 、 饮食寒凉有关 , 寒痰水饮 是其重
加地龙 、 僵蚕 、 衣各 9 ; 口苦加 柴胡 1 、 蝉 ⑨ g 2 黄芩 1 ; g 0 ⑩食 要 的病机 , 用基础方 随证加减 , 活应用祛 风散寒 , g 应 灵 活血化 痰, 清热润肺 , 止咳解痉等法 , 但使用温肺化饮 法必 须贯穿 于病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 避免并发症发生 。 中医学认为 , 引起, 泄 ' J V6 泻 的原因 , 以感受外 邪、 内伤饮食 和脾 胃虚弱等为多见 , 主要 其 的病 变在 于脾 胃, 胃主腐 熟水 谷 , 主运 化精 微 , 因 脾 如脾 胃受
病 , 饮食入 胃, 则 水谷不化 , 精微不布 , 合污而下 , 遂成泄泻 。小
1 资料与方法
吐者加半夏、 生姜 , 腹痛甚者加 白芍 、 木香 , 高热 、 烦渴欲饮者加
石膏 、 寒水石 。饮料方”绿茶 3 、 “ : 白糖 2 食盐 0 ~ 生姜 g 0、 g . 1、 5 g
1 , 片 煎成 2 0m 0 L以作饮料。 口渴 即饮用。
1 疗 效判 定标 准 . 3
本组 4 例 中, 5 显效 4 例 , 9 .1 有效 3 , 66 %; 1 占 11%; 例 占 . %, 2 7 %. 7
3 典型病案
次; 轻度脱水 1 例 , 5 中度脱水 9 , 例 重度脱水 3 , 例 均伴有不 同 程度的酸 中毒 。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数 < 0 d 3 例 ,1 × 1 ×l礼 2 >0 1札 l 例 ; 0 3 大便常规 白细胞(~ + )脂肪球(~+ ) O ++ , 0 ++ 。
感 冒后 咳嗽与外感风邪 、 饮食寒凉有关 , 寒痰水饮 是其重
加地龙 、 僵蚕 、 衣各 9 ; 口苦加 柴胡 1 、 蝉 ⑨ g 2 黄芩 1 ; g 0 ⑩食 要 的病机 , 用基础方 随证加减 , 活应用祛 风散寒 , g 应 灵 活血化 痰, 清热润肺 , 止咳解痉等法 , 但使用温肺化饮 法必 须贯穿 于病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 避免并发症发生 。 中医学认为 , 引起, 泄 ' J V6 泻 的原因 , 以感受外 邪、 内伤饮食 和脾 胃虚弱等为多见 , 主要 其 的病 变在 于脾 胃, 胃主腐 熟水 谷 , 主运 化精 微 , 因 脾 如脾 胃受
病 , 饮食入 胃, 则 水谷不化 , 精微不布 , 合污而下 , 遂成泄泻 。小
1 资料与方法
吐者加半夏、 生姜 , 腹痛甚者加 白芍 、 木香 , 高热 、 烦渴欲饮者加
石膏 、 寒水石 。饮料方”绿茶 3 、 “ : 白糖 2 食盐 0 ~ 生姜 g 0、 g . 1、 5 g
1 , 片 煎成 2 0m 0 L以作饮料。 口渴 即饮用。
1 疗 效判 定标 准 . 3
本组 4 例 中, 5 显效 4 例 , 9 .1 有效 3 , 66 %; 1 占 11%; 例 占 . %, 2 7 %. 7
3 典型病案
次; 轻度脱水 1 例 , 5 中度脱水 9 , 例 重度脱水 3 , 例 均伴有不 同 程度的酸 中毒 。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数 < 0 d 3 例 ,1 × 1 ×l礼 2 >0 1札 l 例 ; 0 3 大便常规 白细胞(~ + )脂肪球(~+ ) O ++ , 0 ++ 。
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

• 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 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
的主要原因之一。
概述
范围 中医“泄泻”
西医病因
1.感染因素: • (1) 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
寄生虫引起。 • (2) 肠道外感染: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
的毒素、抗生素治疗、滥用抗生素也可引起 肠道菌群紊乱、直肠局部激惹(膀胱感染)作 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 同时感染肠道。
小儿腹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儿科教研室
教学要求
• 掌握:小儿腹泻的诊断要点,中医辨证治 疗,西医治疗原则;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和液体疗法。
• 熟悉:小儿腹泻临床表现、西医病因病理 及中医病因病机。
• 了解:小儿腹泻鉴别诊断,预后转归及预 防调护。
概述
定义
•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 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 消化道综合征。
b某些婴儿和儿童的双眼平时就有点凹陷。向母亲询问儿童的双眼与平常相比是正常的还是凹 陷的,有助于正确回答此问题。
c皮肤弹性对腹泻伴有消瘦或重度营养不良的婴儿或儿童或肥胖儿童意义不大。
图为11个月男婴,因水样便、
呕吐、发热3天造成脱水和
体重下降,患儿精神萎靡,
表情淡漠,眼窝凹陷,口唇
图1
粘膜干燥(图1),皮肤弹 性差(图2和图3)。
酶及血清胰蛋白酶原以判断蛋白质的消化吸 收能力,测定十二指肠液的脂酶、胆盐浓度 以了解脂肪的消化吸收状况。
实验室与其他检查
四、小肠粘膜活检 了解慢性腹泻病理生理变化的最可靠方法
诊断
• 1.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流行病学资料)。 • 2.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较该儿平时明显增多。粪呈
的主要原因之一。
概述
范围 中医“泄泻”
西医病因
1.感染因素: • (1) 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
寄生虫引起。 • (2) 肠道外感染: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
的毒素、抗生素治疗、滥用抗生素也可引起 肠道菌群紊乱、直肠局部激惹(膀胱感染)作 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 同时感染肠道。
小儿腹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儿科教研室
教学要求
• 掌握:小儿腹泻的诊断要点,中医辨证治 疗,西医治疗原则;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和液体疗法。
• 熟悉:小儿腹泻临床表现、西医病因病理 及中医病因病机。
• 了解:小儿腹泻鉴别诊断,预后转归及预 防调护。
概述
定义
•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 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 消化道综合征。
b某些婴儿和儿童的双眼平时就有点凹陷。向母亲询问儿童的双眼与平常相比是正常的还是凹 陷的,有助于正确回答此问题。
c皮肤弹性对腹泻伴有消瘦或重度营养不良的婴儿或儿童或肥胖儿童意义不大。
图为11个月男婴,因水样便、
呕吐、发热3天造成脱水和
体重下降,患儿精神萎靡,
表情淡漠,眼窝凹陷,口唇
图1
粘膜干燥(图1),皮肤弹 性差(图2和图3)。
酶及血清胰蛋白酶原以判断蛋白质的消化吸 收能力,测定十二指肠液的脂酶、胆盐浓度 以了解脂肪的消化吸收状况。
实验室与其他检查
四、小肠粘膜活检 了解慢性腹泻病理生理变化的最可靠方法
诊断
• 1.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流行病学资料)。 • 2.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较该儿平时明显增多。粪呈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4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愈: 治疗 7 、 , 时 粪便性 状 及次数 恢复正 常 , 全身症 状 消失 。 显效 : 治疗 7小 2 时, 粪便 性状 好转 , 数 比原来 减少 2 3 次 / 以上 , 全身症 状基 本 消失 。 效 : 有 治 疗7小 时 , 便性状 好转 , 数 比原 来减少 l 3 2 粪 次 / 以上 , 身症 状 明显改善 。 全 无
1 . 两组病例配穴 .3 2
1 疗 效标准 . 3
疼痛甚者, 走窜不定的加血海 ; 肌肤麻木肿胀者加
邪留络脉而不去 , 血泣不流, 死血形成 , 则新血不生 , 肌肤失荣而致皮肤麻 木不仁”景岳全书・ 《 风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 , 以气血受湿则濡滞, 濡滞则肢 体沉重而疼痛顽木 , 着而不移 , 是为着痹。治疗上宜舒经活络, ” 祛风除湿 ,
官针》 指出:扬刺者, “ 正内一 , 傍内( 四而浮之 , 纳) 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 ” 是指在穴位正中先刺一针, 然后在上下左右各浅刺一针, 刺的部位较为分 散, 故称为扬刺。 本法适宜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证, 选用阿是穴是应 用其 以痛为 输的原理 。 加之用 灸法 温 阳起 陷 , 气活血 的作 用 , 用于 阳气 行 多 衰弱 , 沉寒痼冷等疾患。灵枢・ 《 官能》 指出:针所不为 , “ 灸之所宜。三者结 ” 合, 促进了局部行气散瘀、 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 。 对照组的疗法也具有疏通 经脉之效 , 但经观察可见 , 针刺灸组比对照组的疗效更为显著 。
( 州省 黔南州 中医院儿 科 贵 贵州 都匀 5 80 ) 5 0 0
【 摘要 】 目的 观察用参苓 白术散加穴位贴敷配合西药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 方法 对4 刨小儿腹泻患儿采用参苓 白 2 术散加穴位贴敷配合西药 治疗. 天后观察疗效。 3 结果 治愈率约为9%. 0 总有效率约为1 0 。 % 结论 采用参苓 白术散加穴位贴敷配合西药治疗小儿腹 泻有较好的治疗 作用。 0
1 . 两组病例配穴 .3 2
1 疗 效标准 . 3
疼痛甚者, 走窜不定的加血海 ; 肌肤麻木肿胀者加
邪留络脉而不去 , 血泣不流, 死血形成 , 则新血不生 , 肌肤失荣而致皮肤麻 木不仁”景岳全书・ 《 风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 , 以气血受湿则濡滞, 濡滞则肢 体沉重而疼痛顽木 , 着而不移 , 是为着痹。治疗上宜舒经活络, ” 祛风除湿 ,
官针》 指出:扬刺者, “ 正内一 , 傍内( 四而浮之 , 纳) 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 ” 是指在穴位正中先刺一针, 然后在上下左右各浅刺一针, 刺的部位较为分 散, 故称为扬刺。 本法适宜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证, 选用阿是穴是应 用其 以痛为 输的原理 。 加之用 灸法 温 阳起 陷 , 气活血 的作 用 , 用于 阳气 行 多 衰弱 , 沉寒痼冷等疾患。灵枢・ 《 官能》 指出:针所不为 , “ 灸之所宜。三者结 ” 合, 促进了局部行气散瘀、 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 。 对照组的疗法也具有疏通 经脉之效 , 但经观察可见 , 针刺灸组比对照组的疗效更为显著 。
( 州省 黔南州 中医院儿 科 贵 贵州 都匀 5 80 ) 5 0 0
【 摘要 】 目的 观察用参苓 白术散加穴位贴敷配合西药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 方法 对4 刨小儿腹泻患儿采用参苓 白 2 术散加穴位贴敷配合西药 治疗. 天后观察疗效。 3 结果 治愈率约为9%. 0 总有效率约为1 0 。 % 结论 采用参苓 白术散加穴位贴敷配合西药治疗小儿腹 泻有较好的治疗 作用。 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病72例临床观察

腹 泻病 是小 儿秋 冬 季节 常见 病 、 多 发病 , 尤 其 婴 幼 儿 多
见, 占肠 道 感 染 病 因 的 5 0 % 以 上 。腹 泻 是 指 大 便 性 状 发 生 改 变, 形成稀糊样便 、 稀水样便 、 蛋 花 汤 样 便 或 大便 带 黏 液 脓 血 , 大 便 次 数 比平 时 增 多 , 3次 以上 , 或 大便 的含水量 超 过 8 0 %, 其 中 大 便 性 状 改 变 比次 数 增 多 更 重 要 。腹 泻 病 是 造 成 d , J L 营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 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3 J u 1 . 2 2 ( 2 0 )
个月 1 7例 , 7个 月 ~1岁 2 9例 , 2~ 3岁 2 6例 ; 病 程 7~1 0 d ; 轻 度脱水 3 2例 , 中度脱水 3 1例 , 重 度 脱 水 9例 。2组 一 般 资 料 比较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P>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3 治 疗 方 法 2组 均 予 常 规 补 液 及 支 持 疗 法 。 轻 型 腹
. 2 2 0 9.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小 儿 腹 泻病 7 2例 临 床 观 察
张 艾 琴
( 山西 省 河曲县 妇 幼保 健 院 , 山西 河 曲 0 3 6 5 0 0 )
[ 摘要 ] 目的 观 察 参 苓 白 术 散 随 证 加 减 治 疗 小 儿 腹 泻病 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选择 1 4 4例 腹 泻 病 患 儿 . 按 照 随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选 择 11 19 4 例 97年 3月 ~2 0 0 2年 1 住 月
22 统计 学处理 -
采用 检验 。
23 两 组治 疗 后 有 效 率 比 较 .
院及 门诊 的腹 泻患 儿 , 年龄 8个月 ~3岁 , 程最 短 2个 病 月, 最长 l 3个月 , 日大便次数 3 0余次 不等 , 每 ~1 其粪便性
明显优于对照组 , 且未发现不 良反应 , 疗效安全可靠 , 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小儿慢性腹泻 中西医结合 针灸疗法 捏脊疗法
小儿慢性 腹泻多 以急 性感 染性腹 泻 未彻底 治疗 , 迁延
不愈 , 程 连续 二个 月 以上 , 引起 营养 不 良 、 偻病 、 病 易 佝 致 生长发 育迟缓 、 重危害患 儿 的身心 健康 。我 们在 西药 治 严
一
迟缓 2 例 。将人选 患儿随机分 为两组 , 7 治疗组 7 例 , 中 2 其
男 4 例 , 3 例; l 女 l 对照组 6 9例 , 4 男 0例 , 2 例 。两组 一 女 9
般 资料经统 计学处理 无显著差异 。
12 治 疗 方 法 .
直是儿科 临床 中较 为棘 手 的病 种 之一 本 组采 用止 泻
且无任何不 良反应 , 法简便易行 , 方 适合于临床 推广 。
慢性腹 泻多见于营养 不 良儿 , 因较 复 杂。营养 不 良 病
配合点刺 四缝 穴 ( 作方法 : 肤局部 消 毒后 , 操 皮 用粗 毫针 针
刺, 1 约 分深 , 刺后挤 出黄 白色粘 液 , 日刺 1 , 每 次 直到针刺 后不再 有黄 白色液 体挤 出为止 。 和捏 脊 疗 法 ( 作 方法 : ) 操 患 儿府卧 , 医者两手半握拳 , 食指 低于 背脊之 上 , 以两 两 再 手拇指伸 向食 指前方 , 合力 夹住 肌 肉提 起 , 而后 食指 向前 , 拇指 向后 退 , 翻卷 动 作 , 手 同 时 向前 移 动 , 作 两 自长 强穴 起, 一直捏到 大椎 穴即可 , 如此反复 5次 , 但捏 第 3次时 , 每 捏3 , 把 将皮肤捏起 1 。每 日 1 。脾 虚甚者增加每 日 1 次 次 ) 次针刺 中脘穴 , 肾阳虚者增加 针刺 足三里 、 脾 长强穴 。 123 对照组 治疗 方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5例

个 月 ~2岁 , 均 1 5 ; 程 6h ( . ±1 1 d 腹 泻 次 数 平 .岁 病 -4 2 5 . ) ;
对照组显效 1 7例 , 有效 2例 , 效 6例 , 无 总有 效 率 7 %。治 愈 6
时 间 : 疗 组 ( . 2 . 3 d 对 照 组 ( . 7±1 1 ) 。2组 显 治 2 3 ±0 7 ) , 48 .3 d
维普资讯
・
50 ・ 0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 u nl f ne rt rd i a C iee n se d i 0 8 F b 1 ( ) d r J r a o t ae T a io l hns dWet n Me i n 2 0 e . 7 4 n o I g d tn a r ce
志 ,9 8 1 ( ) 3 1 8 1 9 , 3 6 : 8 —3 4
[ 稿 日期 ] 2 0 —0 收 0 7 6—2 0
[] 全 国d J 心肌 炎 、 肌 病 学术 会 议 .d J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诊 断标 2 ,C 心 ,C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d,L ' J 秋季 腹 泻 3 5例
学者 认 为腹 泻 程 度 、 无 脱 水 等 因 素 与 心 肌 酶 谱 升 高 无 显 著 有 相 关 性 _ ; 有 学 者报 道 轮 状 病 毒 肠 炎 所 致 的 心 肌 损 害 与 患 6另 儿 年 龄 、 别 、 泻 程 度 、 水 、 中毒 、 热 程 度 及 有 无 呼 吸 性 吐 脱 酸 发 道 感 染 均无 明量 关 系 【 。本 组 结 果 显 示 , 状 病 毒 感 染 并 心 5 】 轮 肌 损 害 的发 生 率 , 诸 多 因 素 均 无 明显 关 系 , 文 献 [ ] 道 与 与 5报 相 似 。推 测 轮 状 病 毒感 染 引 起 心肌 损 害 的机 制 可 能是 病 毒 血 症所 致 , 与病 情 轻 重 无 关 。 国外 采 用 逆 转 录 一聚合 酶链 反 故 应技 术 在 轮状 病毒 肠 炎 患儿 血 液 中检 到 轮 状 病 毒 , 实 了 病 证 毒血 症 的存 在 【 , 毒 和 其 产生 的毒 素 可 直接 损 伤 心 肌 细 胞 。 7病 J [ 参 考 文 献 ]
对照组显效 1 7例 , 有效 2例 , 效 6例 , 无 总有 效 率 7 %。治 愈 6
时 间 : 疗 组 ( . 2 . 3 d 对 照 组 ( . 7±1 1 ) 。2组 显 治 2 3 ±0 7 ) , 48 .3 d
维普资讯
・
50 ・ 0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 u nl f ne rt rd i a C iee n se d i 0 8 F b 1 ( ) d r J r a o t ae T a io l hns dWet n Me i n 2 0 e . 7 4 n o I g d tn a r ce
志 ,9 8 1 ( ) 3 1 8 1 9 , 3 6 : 8 —3 4
[ 稿 日期 ] 2 0 —0 收 0 7 6—2 0
[] 全 国d J 心肌 炎 、 肌 病 学术 会 议 .d J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诊 断标 2 ,C 心 ,C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d,L ' J 秋季 腹 泻 3 5例
学者 认 为腹 泻 程 度 、 无 脱 水 等 因 素 与 心 肌 酶 谱 升 高 无 显 著 有 相 关 性 _ ; 有 学 者报 道 轮 状 病 毒 肠 炎 所 致 的 心 肌 损 害 与 患 6另 儿 年 龄 、 别 、 泻 程 度 、 水 、 中毒 、 热 程 度 及 有 无 呼 吸 性 吐 脱 酸 发 道 感 染 均无 明量 关 系 【 。本 组 结 果 显 示 , 状 病 毒 感 染 并 心 5 】 轮 肌 损 害 的发 生 率 , 诸 多 因 素 均 无 明显 关 系 , 文 献 [ ] 道 与 与 5报 相 似 。推 测 轮 状 病 毒感 染 引 起 心肌 损 害 的机 制 可 能是 病 毒 血 症所 致 , 与病 情 轻 重 无 关 。 国外 采 用 逆 转 录 一聚合 酶链 反 故 应技 术 在 轮状 病毒 肠 炎 患儿 血 液 中检 到 轮 状 病 毒 , 实 了 病 证 毒血 症 的存 在 【 , 毒 和 其 产生 的毒 素 可 直接 损 伤 心 肌 细 胞 。 7病 J [ 参 考 文 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疗法联合应用 , 既保 留了西药见效 快 的特点 , 同时也发挥 了中药治疗着 眼于整体 , 副作用小 , 疗效
持 久 等 优势 , 得深 入 研 究 。 值
参 考 文 献
进行评定 1。显效 : 2 J 用药 4 h内腹泻次数≤3次/ , 8 d 大便性状恢
浅 J 09 9 [O 吴 相文 . 析 张 锡 纯 应 用 山 药 的经 验 【1 河北中医,20 ,2 1】
( ) 1 0~ 1 . 1 :3 31
药 ,0 8 2 ( )10 2 0 , 14 :0 7~10 , 08 [】 吴曦 .张锡 纯治疗血枯经闭特色探析 [].河南 中医,20 , 2 7 J 0 6 2
复正 常 , 患儿 症 状 和 体 征 消失 。有 效 : 用药 7 h内腹 泻 次数 ≤3 2
次/ , d 大便性状及恢复正常 , 其他症状和体征消失。无效 : 药 用
7 h以后 , 便 性状 及 患 儿 症 状 和 体 征变 化 不 明显 , 至 病 情加 2 大 甚
[ 】 胡 亚 美 ,江 载 芳 .诸 福 棠 实 用 儿科 学 【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 版 1 M1
浙江省 台州市路桥 区中医院( 台州 385 ) 100
( 稿 日期 2 1 0 收 0 0— 2—1 ) 2
失 调 是 小 儿 腹 泻 的根 本 病 机 。 以清 肠 解 热 、化 湿 止 泻 为 治疗 原
者应 用 抗 生 素抗 感 染 , 口服 或 静 脉 输 液 , 整 水 电解 质 紊 乱 及 对 调 症 治疗 。观 察 组 在此 基 础 上 予 以 中药 葛根 5 , 芩 3 , 连 2 , g黄 g黄 g
【 关键词】 d J腹 泻 ,D
中西医结合
14 统计 学处 理 .
检 验 和 Rdt i 分析 。 i
2 结 果
d J, 泻是 儿 科 临 床 上较 为常 见 的 疾 病 , 由多 病原 、 因 ,/ 腹 是 多
应用 SS 2 0统 计 软 件 。采 用 x 检 验 、 P SI. t
甘草 2 , g 自术 3 , g茯苓 3 , g 焦三仙各 5 , g车前子 3 , g苍术 3 。 日 g每
1 , 煎取 汁分 3次 温 服 ,d为 1 疗程 。 两组 可 根据 病 情 轻 剂 水 3 个 重 适 当 调整 疗 程 , 疗程 后 比较 两 组 疗 效 。 3个
1 3 疗 效标 准 全 部 患 者 均根 据t J 腹 泻 病 的疗 效 评 定 标 准 . ]b ,
社 .0 3 19 2 0 : 2 0~2 9 9
重需更换药物 。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
[ ] 方 鹤松 , 承毓 , 2 魏 段怒 诚 .中 国腹 泻 防 治 学术 研 究 会补 充 建议 [】 J.
中 国实 用 儿 科 杂 志 ,9 8 1 (6 : 8 19 ,3 2 )3 0—3 4 8.
据 / J 腹 泻 诊断 标 准 诊 断 】 中 医 辨证 属 湿 热 腹 泻 4 JL , 。 2例 , 寒 风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 <0 0 .5
腹泻 3 0例 ; 稀水 便 或 奶瓣 样 便 3 4例 , 呕 吐 、 胀 、 发 性 哭 闹 伴 腹 阵 者 1 , 有少量粘液 1 9例 伴 O例 , 轻 度 脱 水者 6 。治 疗 前全 部 伴 例
3 体
会
小 儿 腹 泻 是 儿科 的 常见 病 和 多 发 病 之一 。 由于 婴 幼 儿 消化 系统 发 育 不 良 , 种 消 化酶 的分 泌 较 少 , 各 活力 较 低 , 食 物 的耐 对 受 力 差 不 能 适应 食 物 质 、 的较 大 变 化 , 量 因生 长 发 育 快 , 需 营 所 养物质相对较多 , 消化 道 负 担 较 重 , 常处 于紧 张 状 态 , 于发 经 易
J .甘 肃 中 医 , 0 8 2 ( ) 2 0 , 6 2 [2 王 风 仪 .张 锡 纯 配伍 用 药特 点 探 微 [】 1】
1 一l . 7 8
( 收稿 日期 2 0 0 9—1 2—0 ) 9
・
临 床 报 道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 3 例 6
刘 祖 强
中 图分 类 号 : 75 7 文 献标 志码 : 文 章 编 号 :0 4— 4 X(0 0 0 R 2 . B 10 7 5 2 1)7—1 7 0 10— 1
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 在我 国, 小儿腹泻是仅
次 于呼 吸 道感 染 的第 2位 常 见病 和多 发 病 。 笔者 近年 x d J 腹  ̄ , ,L 泻进 行 中 西 医结 合 治 疗 , 与 单 纯 西 药治 疗 对 比疗效 。 将 结果 并 现
报告如下。
见表 1 。结 果示 观察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组 ( <0 0 ) P .5 。
生 消化 功 能 紊 乱 , 医 治 疗 主 张小 儿 腹 泻 多 以 口服 补 液 为 主 , 西 以
患者均经病史调查 、 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 排除 胃肠道及 消化
系 统 恶性 肿 瘤 及 其他 全 身 性 疾 病 , 无 应 用 相关 药 物 过 敏 史 。 且 随
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 6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0 0 ) P .5。
12 治疗 方 法 .
两组 均 调 整饮 食 ,大便 常规 提 示 有 细 菌 感 染
避 免 滥 用抗 生素 , 效 果并 不 理 想 。 但 中 医学 认 为 本 病 属 于 “ 泻 ” 畴 。 J 脏 腑 娇 嫩 , 泄 范 t L b 内脏 精 气 未 充 , 而 不 壮 , 感 外 邪 或 内 伤欲 食 , 伤脾 胃 以致脾 胃不 足 , 全 易 损 水谷 精 微 不 化 , 混杂 而 下 , 异走 大 肠 而 致 腹 泻 , 脾 胃受 损 , 能 故 功
・
17 ・ 10
中 国 中医 急 症 2 1 0 0年 7月 第 l 9卷 第 7期 JT M.u.0 0 V 11 N . E C J12 1 , o.9,o 7 2 0 2 ( )6 ~6 . 0 9,7 1: 1 3
京 中医 ,0 7 2 ( )9 9 . 2 0 ,9 2 : 2~ 3 [ ] 张 友 堂 , 晖 .张锡 纯 治 疗 外 感 热 病 经 验探 析 [】.时 珍 国 医 国 6 杨 J
( )2 8 : 3~2 . 5
J 09 4 【 ] 卢 月 .张 锡 纯 对 某 些 药 物 的独 特 理 解 [】 光 明 中 医 ,2 0 ,2 1 1
( : 5 2~1 7 81 1 7 5 3.
[] 李 公 文 .张锡 纯 运 用 山茱 萸 的 学术 经 验 试 析 []. 界 中西 医结 8 J 世 合 杂 志 , 09,( )7 . 20 5 1: 6 [ 】 蒋 伯 勋 ,张 德 仁 .浅 谈 张锡 纯 用 赭 石 [].贵 阳 中 医学 院 学 报 , 9 J
表 1 两 组 疗 效 比较 n % ) (
1 资料 与 方 法 1I 临床 资 料 . 选 择 2 0 年 3月 一 0 9年 6月 我 院 小 儿 腹 08 20
泻 患儿 7 例 , 中男 性 4 2 其 0例 , 性 3 女 2例 ; 龄 3个 月 至 7岁 , 年 平均 (. 7± . 3 岁 ; 2 8 0 4 ) 病程 1 2 , 均 (. 2± .4 d ~1 d 平 3 4 0 6 ) 。均 根
【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 J腹泻 的疗效。方法 患儿 7 lL , 2例随机分为两组 ,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 ,
治疗 组 则 在此 基 础 上 加 用 中药 治 疗 ; 比较 两 组 疗效 。结 果 观 察 组 疗 效 优 于对 照 组 。结 论 中西 医结 合疗 法 治
疗 d J腹 泻 较 好 。 ,L
持 久 等 优势 , 得深 入 研 究 。 值
参 考 文 献
进行评定 1。显效 : 2 J 用药 4 h内腹泻次数≤3次/ , 8 d 大便性状恢
浅 J 09 9 [O 吴 相文 . 析 张 锡 纯 应 用 山 药 的经 验 【1 河北中医,20 ,2 1】
( ) 1 0~ 1 . 1 :3 31
药 ,0 8 2 ( )10 2 0 , 14 :0 7~10 , 08 [】 吴曦 .张锡 纯治疗血枯经闭特色探析 [].河南 中医,20 , 2 7 J 0 6 2
复正 常 , 患儿 症 状 和 体 征 消失 。有 效 : 用药 7 h内腹 泻 次数 ≤3 2
次/ , d 大便性状及恢复正常 , 其他症状和体征消失。无效 : 药 用
7 h以后 , 便 性状 及 患 儿 症 状 和 体 征变 化 不 明显 , 至 病 情加 2 大 甚
[ 】 胡 亚 美 ,江 载 芳 .诸 福 棠 实 用 儿科 学 【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 版 1 M1
浙江省 台州市路桥 区中医院( 台州 385 ) 100
( 稿 日期 2 1 0 收 0 0— 2—1 ) 2
失 调 是 小 儿 腹 泻 的根 本 病 机 。 以清 肠 解 热 、化 湿 止 泻 为 治疗 原
者应 用 抗 生 素抗 感 染 , 口服 或 静 脉 输 液 , 整 水 电解 质 紊 乱 及 对 调 症 治疗 。观 察 组 在此 基 础 上 予 以 中药 葛根 5 , 芩 3 , 连 2 , g黄 g黄 g
【 关键词】 d J腹 泻 ,D
中西医结合
14 统计 学处 理 .
检 验 和 Rdt i 分析 。 i
2 结 果
d J, 泻是 儿 科 临 床 上较 为常 见 的 疾 病 , 由多 病原 、 因 ,/ 腹 是 多
应用 SS 2 0统 计 软 件 。采 用 x 检 验 、 P SI. t
甘草 2 , g 自术 3 , g茯苓 3 , g 焦三仙各 5 , g车前子 3 , g苍术 3 。 日 g每
1 , 煎取 汁分 3次 温 服 ,d为 1 疗程 。 两组 可 根据 病 情 轻 剂 水 3 个 重 适 当 调整 疗 程 , 疗程 后 比较 两 组 疗 效 。 3个
1 3 疗 效标 准 全 部 患 者 均根 据t J 腹 泻 病 的疗 效 评 定 标 准 . ]b ,
社 .0 3 19 2 0 : 2 0~2 9 9
重需更换药物 。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
[ ] 方 鹤松 , 承毓 , 2 魏 段怒 诚 .中 国腹 泻 防 治 学术 研 究 会补 充 建议 [】 J.
中 国实 用 儿 科 杂 志 ,9 8 1 (6 : 8 19 ,3 2 )3 0—3 4 8.
据 / J 腹 泻 诊断 标 准 诊 断 】 中 医 辨证 属 湿 热 腹 泻 4 JL , 。 2例 , 寒 风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 <0 0 .5
腹泻 3 0例 ; 稀水 便 或 奶瓣 样 便 3 4例 , 呕 吐 、 胀 、 发 性 哭 闹 伴 腹 阵 者 1 , 有少量粘液 1 9例 伴 O例 , 轻 度 脱 水者 6 。治 疗 前全 部 伴 例
3 体
会
小 儿 腹 泻 是 儿科 的 常见 病 和 多 发 病 之一 。 由于 婴 幼 儿 消化 系统 发 育 不 良 , 种 消 化酶 的分 泌 较 少 , 各 活力 较 低 , 食 物 的耐 对 受 力 差 不 能 适应 食 物 质 、 的较 大 变 化 , 量 因生 长 发 育 快 , 需 营 所 养物质相对较多 , 消化 道 负 担 较 重 , 常处 于紧 张 状 态 , 于发 经 易
J .甘 肃 中 医 , 0 8 2 ( ) 2 0 , 6 2 [2 王 风 仪 .张 锡 纯 配伍 用 药特 点 探 微 [】 1】
1 一l . 7 8
( 收稿 日期 2 0 0 9—1 2—0 ) 9
・
临 床 报 道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 3 例 6
刘 祖 强
中 图分 类 号 : 75 7 文 献标 志码 : 文 章 编 号 :0 4— 4 X(0 0 0 R 2 . B 10 7 5 2 1)7—1 7 0 10— 1
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 在我 国, 小儿腹泻是仅
次 于呼 吸 道感 染 的第 2位 常 见病 和多 发 病 。 笔者 近年 x d J 腹  ̄ , ,L 泻进 行 中 西 医结 合 治 疗 , 与 单 纯 西 药治 疗 对 比疗效 。 将 结果 并 现
报告如下。
见表 1 。结 果示 观察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组 ( <0 0 ) P .5 。
生 消化 功 能 紊 乱 , 医 治 疗 主 张小 儿 腹 泻 多 以 口服 补 液 为 主 , 西 以
患者均经病史调查 、 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 排除 胃肠道及 消化
系 统 恶性 肿 瘤 及 其他 全 身 性 疾 病 , 无 应 用 相关 药 物 过 敏 史 。 且 随
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 6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0 0 ) P .5。
12 治疗 方 法 .
两组 均 调 整饮 食 ,大便 常规 提 示 有 细 菌 感 染
避 免 滥 用抗 生素 , 效 果并 不 理 想 。 但 中 医学 认 为 本 病 属 于 “ 泻 ” 畴 。 J 脏 腑 娇 嫩 , 泄 范 t L b 内脏 精 气 未 充 , 而 不 壮 , 感 外 邪 或 内 伤欲 食 , 伤脾 胃 以致脾 胃不 足 , 全 易 损 水谷 精 微 不 化 , 混杂 而 下 , 异走 大 肠 而 致 腹 泻 , 脾 胃受 损 , 能 故 功
・
17 ・ 10
中 国 中医 急 症 2 1 0 0年 7月 第 l 9卷 第 7期 JT M.u.0 0 V 11 N . E C J12 1 , o.9,o 7 2 0 2 ( )6 ~6 . 0 9,7 1: 1 3
京 中医 ,0 7 2 ( )9 9 . 2 0 ,9 2 : 2~ 3 [ ] 张 友 堂 , 晖 .张锡 纯 治 疗 外 感 热 病 经 验探 析 [】.时 珍 国 医 国 6 杨 J
( )2 8 : 3~2 . 5
J 09 4 【 ] 卢 月 .张 锡 纯 对 某 些 药 物 的独 特 理 解 [】 光 明 中 医 ,2 0 ,2 1 1
( : 5 2~1 7 81 1 7 5 3.
[] 李 公 文 .张锡 纯 运 用 山茱 萸 的 学术 经 验 试 析 []. 界 中西 医结 8 J 世 合 杂 志 , 09,( )7 . 20 5 1: 6 [ 】 蒋 伯 勋 ,张 德 仁 .浅 谈 张锡 纯 用 赭 石 [].贵 阳 中 医学 院 学 报 , 9 J
表 1 两 组 疗 效 比较 n % ) (
1 资料 与 方 法 1I 临床 资 料 . 选 择 2 0 年 3月 一 0 9年 6月 我 院 小 儿 腹 08 20
泻 患儿 7 例 , 中男 性 4 2 其 0例 , 性 3 女 2例 ; 龄 3个 月 至 7岁 , 年 平均 (. 7± . 3 岁 ; 2 8 0 4 ) 病程 1 2 , 均 (. 2± .4 d ~1 d 平 3 4 0 6 ) 。均 根
【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 J腹泻 的疗效。方法 患儿 7 lL , 2例随机分为两组 ,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 ,
治疗 组 则 在此 基 础 上 加 用 中药 治 疗 ; 比较 两 组 疗效 。结 果 观 察 组 疗 效 优 于对 照 组 。结 论 中西 医结 合疗 法 治
疗 d J腹 泻 较 好 。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