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8.《光的传播》教案 北京课改版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新)第八章第1节《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5)结合光的传播原理,设计一个光学应用产品或解决方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说明设计原理、功能及优势。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逻辑性强。
2.必做题要求所有学生完成,选做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题完成。
3.创新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倡团队合作。
2.实验探究,理解规律: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光的传播特点,如直线传播、光速等。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加深对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理解。
3.方法指导,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新)第八章第1节《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特点。
2.学习光的传播速度,了解光在真空和不同介质中的速度差异。
3.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学会运用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与光传播相关的问题。
4.讲解实例: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光的传播规律在现实中的应用,如平面镜成像、水中物体看起来变浅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光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等展开讨论。
2.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形成对光的传播规律的整体认识。
3.问题引导:针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1.必做题: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解释生活中一个光传播现象,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
京改版物理初中八年级全册教案-8.1光的传播9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1、光源2、光的传播(二)教材的地位:光的直线传播是学生学习光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
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
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食和月食等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重要现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
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设计理念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创设线性探究模块,努力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物理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
构建“人文·物理·社会”三维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
释放学生心灵,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2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
②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海波水溶液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②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
2021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光的传播》教案

第一节光的传播一、指导思想与理论根据:根据课程标准及本节内容,本节课重难点确定为“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由于光线比拟抽象,本节又是光学知识的第一节,假如处理不好,可能造成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很难真正理解,不利于后续教学。
因此,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入的印象,本节课在教学中首先设置了三个学生小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光在透明的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径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本节课在教学中设置了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进步学生的动手才能、实验探究才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通过亲历探究过程,使学生知道射击瞄准、整队看齐、激光测距、激光准直、日晷、手影游戏、皮影戏、日食月食、无影灯、小孔成像等的原理,从而可以判断日食、月食等的成因,加深了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从本节开场,学生进入光学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与我们的生活联络亲密,研究对象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整队看齐、射击瞄准、日晷、手影、皮影戏、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无影灯等。
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知道光线,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2.学生情况分析首先,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不长,对物理知识有兴趣,学习物理有积极性。
光在学生的认知中是一个详细而又模糊的存在,学生知道光但不知道光所具有的特性,所以学生很有兴趣去理解有关光的知识。
第三,本节课都是生活中的实例,更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第四,本节课的实例根本上是学生平时接触过、看到过、听说过的现象,对于这些知识,学生有的理解、有的理解不深,所以学生更加急于解惑。
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及知识的掌握是水到渠成的。
3.教学方式探究式、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
4.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分组实验器材〔半透明水盆、激光发射器、玻璃砖、油、手电筒;带薄膜的纸杯、蜡烛、火柴等〕。
8.1光的传播教案京改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形成;
3 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 通过生活中的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
5 过了解小孔成像现象、日食月食现象,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教学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2、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我们要看见东西,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一、光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
分为:自然光人造光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2.光线
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
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
世界上最早用实验方法测定光速的是伽利略。
他在1607年做了一个实验。
当时,他叫甲乙两个人在夜间各带一只灯,分立在两个山顶上甲先迅速取去灯罩对乙发出信号,乙在看到信号后,立即取去灯罩,对甲发出信号。
两山的距离和光往返的时间来计算光速,测得的光速很不精确。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光速
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米/秒。
2.光年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约为9.46×1015 米)
四、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
1.小孔成像
2.日食、月食
3.影的形成
二、巩固练习
同学们做练习题
三、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8.1《光的传播》教案北京课改版

结合光的传播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光的传播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光的传播内容,强调光速和光的折射现象等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光的传播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评价方式:
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光的传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2.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3.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光的传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4.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8.1《光的传播》教案北京课改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八年级物理下册8.1《光的传播》教案,北京课改版。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定义、光速、光的传播路径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例如七年级学习的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以及日常生活中对光速的感知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的传播特性。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光在真空及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光的折射现象。同时,结合课本中的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在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方面,教师可以利用PPT展示光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现象,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光的传播。同时,借助视频和在线工具展示一些有趣的光的传播现象,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八年级《光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科学课程中学习了光的反射、折射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光学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光的传播这一章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光的传播涉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3.探究性问题作业:
-探究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情况,例如光通过棱镜时的折射现象,并思考其原因。
-调查光污染对生活的影响,提出减少光污染的措施,并撰写调查报告。
4.创新设计作业:
-设计一个利用光的传播原理的小制作,如简易的光通信装置、光学游戏等,要求能够演示光的传播特性。
-尝试运用光的传播原理,为学校或社区设计一个节能照明方案,提高光照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
-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通过闭卷考试、实验报告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光的传播知识的掌握。
4.教学拓展:
-邀请光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光学实验室、天文馆等,让学生感受光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光学现象图片,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现象都与什么有关?”
5.拓展阅读作业:
-阅读与光学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了解光的传播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
-观看与光学相关的科普视频,如《光学的故事》、《光的世界》等,拓宽知识视野。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光学知识水平。
京改版物理初中八年级全册教案-8.1光的传播3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精选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篇1
教学目标:
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教具:
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玻璃砖
教学过程:
一、光的神奇
学生阅读课本图4-1,4-2,4-3,4-4,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二、光的传播
1、光源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光源的概念,并举例。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将刚才学生的举例分类)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简单讲述人造光源的发展史: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电灯
分析:月亮不是光源。
(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
2、光的传播
与声音的传播相比较,先让学生回顾声音的传播:在真空中不传声,在介质中传播时V固>V液>V气。
提问: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讨论)
演示实验:
(1)利用点燃的香烟产生的烟雾,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2)在水槽中放一些奶粉之类的物质,使水呈浑浊状态,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3)观察光在玻璃砖(一面为磨毛面)中的传播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光的传播》教案北京课改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能识别什么是光源。
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使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间接显示法、模型法。
(2)经历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解释自然和生活现象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实验探究,使学生归纳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能够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解释生活或自然现象中的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保证实验现象的清晰、明显。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
激光笔、喷雾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盛有肥皂水的大烧杯、透明玻璃、一面又磨砂的玻璃砖、果冻、等。
(多媒体展示五彩缤纷的图片)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如果没有光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呢?如果你闭上眼睛,还能看见东西吗?我们要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光是从哪里来?又是怎样传播的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光的初步知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节《光的传播》。
下面我们根据导学案学习什么是光源?
2、学生自学“光源”,交流后,小组展示。
教师强调:自身发光、正在发光
3、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光源,光是怎样传播的呢?你看见过光的传播路径吗?(学生举例)
(1)探究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教师用激光灯照射墙壁,让学生想办法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
(方法不止一种)
学生借助喷雾器喷雾显示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得出结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教师点拨:这种显示光的路径的方法叫间接显示法,也叫转化法
(2)学生根据学案选择实验器材完成探究二、探究三。
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得出结论: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是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是
归纳得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光从不均匀的肥皂水中传播路线是曲线。
多媒体展示:太阳穿过大气层被折射的过程。
4、光线和光束
阅读课本P52“加油站”栏目,了解什么是光线,什么是光束。
【思考讨论】光线实际存在吗?
【点拨】光线是一种物理模型,模型法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科学方法。
5、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
学生根据学案阅读课本,交流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
小组展示:
(1)影子的形成
【动手活动】
你会表演手影游戏吗?勇敢的试一试。
评比一下,哪位同学表演的手影最生动、逼真。
展示:影子形成的原因。
(2)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
在黑板上画出发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关系
(3)你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还有哪些?
、、、。
(4)小孔成像(实验、分析成因)
(5)排棋子游戏
学生根据学案自学,完成学案上的问题。
展示。
五、总结: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到了那些方法?还有那些困惑?
六、学习检测: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
光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数值是m/s。
2、灯下的人影是由于形成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发出的光,射向大地时是沿直线传播的。
C.小孔成像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在水中的速度比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
4、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
A、月亮
B、萤火虫
C、镜子
D、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的抛光金属"27245 6A6D 橭38576 96B0 隰23311 5B0F 嬏0Fh35282 89D2 角38407 9607 阇24735 609F 悟;26352 66F0 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