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教学案例_opt(1)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优秀教学案例

4.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司马光的聪明和勇敢,培养自己在遇到问题时能冷静思考、勇敢面对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司马光救人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司马光,面对小孩子掉进水缸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
2.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引出司马光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和写作。
4.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语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朗读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我还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模拟司马光的情景,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2.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问题导向: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司马光的聪明和勇敢是如何体现在他的行动中的。这种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反思课文内容。
《司马光》教学案例和反思(通用16篇)

《司马光》教学案例和反思(通用16篇)《司马光》和反思篇1教学目的:1、看懂图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字词。
1、a类学生上讲台听写。
b类学生上讲台找出a类学生听写的生字卡片。
c类学生读出b类学生找出的卡片。
二、新授。
1、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3.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并在图中找出司马光。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想想,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比较: a、他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b、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借助大字课文,朗读第2句。
比较:a、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b、有个小朋友掉到大水缸里去了。
(3)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3.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3)出示课文: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叫着喊着,有的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4、第四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慌。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5、第五自然段。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司马光砸缸》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司马光砸缸》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司马光砸缸》,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幼儿从故事中学会勇敢、聪明、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学会演唱歌曲《司马光砸缸》。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
三、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2.故事中人物性格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司马光砸缸》。
2.歌曲音频《司马光砸缸》。
3.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司马光的故事。
2.播放歌曲《司马光砸缸》音频,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二)歌曲教学1.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司马光砸缸》。
2.分句教唱,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3.鼓励幼儿大胆演唱,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故事讲解1.讲述故事《司马光砸缸》,引导幼儿关注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
2.提问幼儿,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
3.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引导幼儿学会勇敢、聪明、善良的品质。
(四)创作活动1.邀请幼儿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与《司马光砸缸》相关的作品。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3.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并交流创作心得。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反思1.在歌曲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帮助他们更好地演唱歌曲。
2.在故事讲解环节,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在创作活动环节,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本次教学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歌曲和故事的兴趣不高,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次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大班语言活动司马光砸缸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司马光砸缸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教学活动是在大班(4-5岁)语言活动课上进行的。
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活动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奥秘和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光砸缸”这一传统文化活动;2.通过动手体验,加深对传统文化活动的认识;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4.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准备3.1 资源准备•砂锅或缸(大小适合孩子们手拿),需要够坚硬,不易碎;•饺子皮或其他软质面食皮(数量足够,可不同形状、颜色);•长绳子;•讲解PPT。
3.2 现场布置•教室清洁整齐,方便活动开展;•底部铺上垫子或其他软垫;•活动区域中间放置缸,四周铺上饺子皮;•准备好绳子和其他动手工具。
四、教学过程1.给学生简要介绍“司马光砸缸”这一传统文化活动,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并自由表达对该活动的畅想和设想。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共同探究“司马光砸缸”活动的由来和相关传统仪式,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习和收获。
3.认真观察缸内的饺子皮,并探究与普通饺子皮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方法。
4.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砸缸活动,采用队列或轮流的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在实践中动手体验传统文化。
5.在活动之后,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对活动的感受和特别体验,并引导学生开展类似活动的可能性,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
五、教学反思此次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奥秘,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文化自信心。
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活动的创新设计力度还不够,缺乏一些新的内容和方法,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以改正和完善。
司马光砸缸教案

司马光砸缸教案.docx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及其砸缸救友的故事。
(2)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3)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分辨轻重缓急、冷静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述、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历史故事,提炼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果断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领悟故事中的人生哲理。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司马光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冷静与果断。
(2)培养学生分辨轻重缓急、冷静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
(2)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2)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
(2)引导学生关注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
2. 讲述故事(1)教师详细讲述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性格特点。
3. 讨论分析(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司马光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冷静与果断。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
4. 案例分享(1)教师分享一些现代社会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分辨轻重缓急、冷静应对突发事件。
(2)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经验教训。
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中的人生哲理。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队精神。
五、课后作业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学生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和反思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和反思-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和反思刘静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地品质。
2、学习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育孩子遇事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4、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1、符合故事内容的动画2、《司马光砸缸》歌曲活动过程:一、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师:前几天,老师听到一个新闻,据说一个小朋友在池塘边玩耍时,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幸好有一个大人路过把他给救起来了。
真的是好险哪!(教育小朋友不到河边、池塘边玩耍)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水缸里装满了水,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各抒己见)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部动画片,这个动画里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师:请小朋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二、欣赏动画,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师: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吗?幼:《司马光砸缸》师:你从这个动画中看到了什么?幼:司马光砸缸救人过渡语:在这个动画中你们最喜欢哪一段?三、分段欣赏动画,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1)播放开头至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师:他们在什么地方玩什么游戏幼:他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师:这个孩子是怎么掉进水缸里的呢幼:……(2)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后至司马光砸缸前师:这个孩子掉进水缸里了,其他小朋友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幼:幼:有的小朋友哭了,有的小朋友去叫大人了……(3)播放司马缸砸缸至最后师:司马光用什么方法救了他呢?幼:他用石头砸破了缸。
师:他是砸在缸的什么地方的?幼:缸的下面部分。
师:在当时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师:你喜欢司马光吗?幼:喜欢。
师:为什么?幼:因为他聪明勇敢……师小结:司马光遇到事情沉着勇敢不慌张,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别人。
司马光从小就聪明勇敢,长大后就成了一位古代的历史学家。
《司马光砸缸》教学教案

《司马光砸缸》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经过和意义。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冷静面对突发事件的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经过和意义。
3.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冷静面对突发事件的品质。
3.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PPT或黑板。
4. 学生分组合作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情节的发展。
3. 合作探究a. 司马光为什么决定砸缸?b. 砸缸的过程中,司马光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c. 砸缸后,司马光的行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练习(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课文。
5. 巩固拓展(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个关于勇敢、机智、冷静的小故事。
(2)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6. 总结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经过和意义。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教案《司马光砸缸》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教案《司马光砸缸》一、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司马光砸缸》,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2.通过歌曲,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敢精神。
3.引导幼儿了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歌曲教学:《司马光砸缸》2.故事讲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3.情景体验:模拟司马光砸缸场景三、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伸展、扭动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
2.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的歌曲教学做好铺垫。
(二)歌曲教学1.教师播放《司马光砸缸》歌曲,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和节奏。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3.教师与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4.教师邀请幼儿上台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大胆展示自己。
(三)故事讲解1.教师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意义。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勇敢精神,教育幼儿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
3.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司马光砸缸的原因和结果,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情景体验1.教师布置一个简单的场景,模拟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情节。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情景体验,感受勇敢精神的力量。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歌曲教学、故事讲解和情景体验的内容。
2.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教育幼儿要勇敢、自信地面对生活。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歌曲教学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音准、节奏和合作意识。
2.观察幼儿在故事讲解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观察幼儿在情景体验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勇敢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2.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关注幼儿的成长,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六、教学拓展1.引导幼儿学习其他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歌曲,如《满江红》、《春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