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勇诉北京科技大学
行政法热门案例

行政法热门案例那我给你讲个行政法里挺热门的“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吧。
田永呢,是北京科技大学的一个学生。
这事儿啊,就像是一场校园里的“权利大作战”。
学校因为田永某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儿,就决定不给他发毕业证和学位证了。
这田永可就不干了啊,他觉得学校这么做不合理。
从行政法的角度看呢,这里面就涉及到学校到底是个啥性质的主体。
学校虽然是教育机构,但在管理学生的时候,行使的很多权力其实有着类似行政权力的性质。
就好比学校像个小小的“行政王国”,对学生有着各种管理权力。
田永觉得学校在处理他这个事儿的时候,没有遵循正当的程序。
比如说,可能没有给他足够的申诉机会,就像一场比赛,还没等他好好为自己辩解呢,就直接判他输了。
这就不符合行政法里要求的正当程序原则。
而且啊,毕业证和学位证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那可太重要了,这关系到他以后的工作、生活等好多方面。
就像战士的勋章一样,要是莫名其妙被剥夺了,谁能乐意啊?这个案子在行政法领域很热门,因为它让大家开始思考学校的管理权力边界到底在哪,在行使这些权力的时候,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怎么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这就像在模糊的地带划了一条线,让大家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行的。
还有个“汇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诉哈尔滨市规划局案”也很有趣。
汇丰公司按照规定盖楼,楼都快盖好了,这哈尔滨市规划局突然说不行,你这楼不符合规定,得改。
这就好比你按照菜谱做菜,菜都快出锅了,有人跑过来说你这个菜的做法不符合标准,得重新做。
汇丰公司肯定不服啊,就开始和规划局打官司。
这里面就涉及到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的依据和程序的问题。
规划局说楼不符合规定,那你当初审核的时候咋没发现呢?这就涉及到行政机关的公信力。
而且规划局让汇丰公司改楼,那给汇丰公司造成的损失咋算呢?这就像是一场行政机关和企业之间的“掰手腕”,看谁的道理更硬。
在行政法里,这个案子就引起了大家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的重视。
行政机关不能想一出是一出,今天说行,明天说不行,得有个准儿,还得按照法定的程序办事,要不然企业的权益就会受到很大的损害。
课堂笔记: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的法律思考-参考模板

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的法律思考一、案情简介。
1998年,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受理了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
该案的受理和最终判决在理论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
案件原告田永是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94级学生。
1996 年 2 月参加电磁学的课程补考时,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厕所,纸条掉了出来,被跟随的监考老师发现,虽然没抓到正在抄袭的直接证据,但监考老师还是按考场纪律,将其考卷以零分计算。
北京科技大学根据该校“068号”文件《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第3条第5项的规定,决定对田永按退学处理,并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
但是,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直接向田永宣布处分决定和送达变更学籍通知,也未给田永办理退学手续。
田永继续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修完了四年的本科课程,学习成绩和毕业论文已经达到高等学校毕业生水平。
临近毕业时,北京科技大学有关部门以原告田永不具有学籍为由,拒绝为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
原告田永认为被告行为违法,侵犯了其基本权利,请求法院撤销被告北京科技大学的决定。
一审受理案件的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判决: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应向原告田永颁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并召集本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原告田永的学士学位资格进行审核;与此同时,被告北京科技大学还应履行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上报原告田永毕业派遣的有关手续的职责。
二审法院驳回了被告北京科技大学的上诉,维持了一审判决。
二、本案涉及的主要问题。
1.行政诉讼是指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领域发生纠纷后,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审查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判断相对人的主张是否妥当,以作出裁判的一种活动。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田勇诉北京科技大学

田勇诉北京科技大学拒发毕业证、学位证案案情经过:1994年9月,田永考入北京科技大学下属的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取得本科生学籍。
1996年2月29日,田永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
监考教师虽未发现田永有偷看纸条的行为,但还是按照考场纪律,当即停止了田永的考试。
北京科技大学于同年3月5日按照该校《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068号通知)第3条第五项关于“夹带者,包括写在手上等作弊行为者”的规定,认定田永的行为是考试作弊,根据第一条“凡考试作弊者,一律按退学处理”的规定,决定对田永按退学处理,4月10日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
但是,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直接向田永宣布处分决定和送达变更学籍通知,也未给田永办理退学手续。
田永继续在该校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校组织的活动。
1996年3月,田永的学生证丢失,未进行1995至1996学年第二学期的注册。
同年9月,北京科技大学为田永补办了学生证。
其后,北京科技大学每学年均收取田永交纳的教育费,并为田永进行注册、发放大学生补助津贴,还安排田永参加了大学生毕业实习设计,并由论文指导教师领取了学校发放的毕业设计结业费。
田永还以该校大学生的名义参加考试,先后取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BASIC语言成绩合格证书。
田永在该校学习的4年中,成绩全部合格,通过了毕业实习、设计及论文答辩,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及毕业总成绩全班第九名。
然而1998年田永在临近毕业时,被告知不具备学籍,学校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和办理毕业派遣手续。
学生和学校双方引起争议。
田勇将北京科技大学告上法院。
争议问题:1、学校处分是否有效?2、田永应该不应该拿到毕业证书?处理结果:原告:田永,男,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94级学生。
被告:北京科技大学。
原告田永认为自己符合大学毕业生的法定条件,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拒绝给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是违法的,遂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6.田永案

基本案情
l 北京科技大学于同年3月5日按照(校发94)第068号 通知《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第3条第5项 关于“夹带,包括写在手上等行为”为作弊的规定,认 定田永的行为是考试作弊,根据第一条“凡考试作弊 者,一律按退学处理”的规定,决定对田永按退学处理 ,4月10日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
l 但是,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直接向田永宣布处分决定和 送达变更学籍通知,也未给田永办理退学手续。田永 继续在该校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 校组织的活动。
12
被告提供证据
l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关于田永等三人考试过程中作弊按退学 处理的请示、期末考试工作简报、学生学籍变动通知单,以 上书证能够证明北京科技大学于1996年4月10日作出过对田永 按退学处理的决定,但不能证明该决定已经直接送达给田永, 也不能证明该决定已经实际执行;
l 原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函、北京科技大学对田永考试作弊一 事复查结果的报告,这些书证能够证明北京科技大学部分教师 、原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对田永被处分一事的意见,以及北京 科技大学在得知这两方面意见后的态度。
一、行政主体资格问题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主体
行政相对人
行政行为
19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我国行政主体的种类
第二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 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 关是被告。
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 该组织是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 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号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原国家教委有关领导的讲话这三份材料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可以参照的规章范畴13被告提供证据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关于田永等三人考试过程中作弊按退学处理的请示期末考试工作简报学生学籍变动通知单以上书证能够证明北京科技大学于1日作出过对田永按退学处理的决定但不能证明该决定已经直接送达给田永也不能证明该决定已经实际执行
行政法参考案例 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第四条 高等学校本科毕 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 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 学位: (一)较好地掌握本门 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 识和基本技能;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 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 作的初步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 实施办法: 第三条 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 权的高等学校授予。 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 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 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 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 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 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 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 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 学士学位。
原告的诉讼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的规定,被告应当履行颁发毕业证书、学位证等法定职 责。因此,要求法院判令被告: 一、为其颁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二、及时有效地为其办理毕业派遣手续; 三、赔偿经济损失三千元; 四、在校报上公开向原告赔礼道歉并为其恢复名誉; 五、承担本案诉讼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第二十二条 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 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第四十二条 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 备、图书资料;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 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 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科技大学生田永北大学生刘燕文把母校告上了行政法庭

科技大学生田永北大学生刘燕文把母校告上了行政法庭原告田永是北科大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94级学生。
1996年2月29日,田永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
田永中途去厕所,纸条掉出,被监考老师发现。
监考老师虽末发现田永有偷看纸条的行为,但还是按照考场纪律,当即停止了田永的考试。
北科大以田永违反该校制定的(94)第068号文件——《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为由,决定对田永作出勒令退学的处理。
但是该退学处理决定并未得到实际执行,即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直接向田永宣布处分决定和送达变更学籍通知,也末给田永办理退学手续。
在此后约二年中,原告田永继续在该校以一名正常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的学期注册,交纳学费。
继续享受学校补助金和使用学校各项设施,包括校医院、图书馆、教室。
田永还以该校大学生的名义参加各科的考试,修完了所有学分并参加大学生毕业实习设计,先后领取了英语、计算机毕业设计等成绩的合格证书。
1998年6月临近毕业,北京科技大学以原告田永已作退学处理,不具有学籍为由,拒绝为其颁发毕业证和派遣证等,也没有将田永授予学士学位资格名单交本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
于是田永把母校告上了行政法庭,要求母校为他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派遣证,要求母校向他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赔偿经济损失等,最终田永胜诉。
该案曾引起法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北大学生刘燕文为学位状告母校为行政诉讼被告案。
2000年,几百名北大学生在海淀区法院鼓掌欢呼,庆祝刘燕文为学位状告母校一审胜诉,两位原告的诉讼代理人在北大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1996年初,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刘燕文的博士论文通过答辩和系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批后,报请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
学位评定委员会共有委员21人,表决时到会16人,表决结果是7票反对,6票赞成,3票弃权。
北大认为赞成票未过半数,决定不授予刘燕文博士学位,只发给其博士结业证书。
刘燕文得知后,曾经向北京大学多次询问,北京大学给予的答复是无可奉告。
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

裁判要点1.高等学校对受教育者因违反校规、校纪而拒绝颁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受教育者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2.高等学校依据违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的校规、校纪,对受教育者作出退学处理等决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高等学校对因违反校规、校纪的受教育者作出影响其根本权利的决定时,应当允许其申辩并在决定作出后及时送达,否那么视为违反法定程序。
相关法条"中华人民XX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中华人民XX国教育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XX国学位条例"第八条根本案情原告田永于1994年9月考取科技大学,取得本科生的学籍。
1996年2月29日,田永在电磁学课程的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
考试中,去上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
监考教师虽未发现其有偷看纸条的行为,但还是按照考场纪律,当即停顿了田永的考试。
被告科技大学根据原国家教委关于严肃考场纪律的指示精神,于1994年制定了校发〔94〕第068号"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简称第068号通知〕。
该通知规定,凡考试作弊的学生一律按退学处理,取消学籍。
被告据此于1996年3月5日认定田永的行为属作弊行为,并作出退学处理决定。
同年4月10日,被告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但退学处理决定和变更学籍的通知未直接向田永宣布、送达,也未给田永办理退学手续,田永继续以该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校组织的活动。
1996年9月,被告为田永补办了学生证,之后每学年均收取田永交纳的教育费,并为田永进展注册、发放大学生补助津贴,安排田永参加了大学生毕业实习设计,由其论文指导教师领取了学校发放的毕业设计结业费。
田永还以该校大学生的名义参加考试,先后取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BASIC语言成绩合格证书。
被告对原告在该校的四年学习中成绩全部合格,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论文辩论,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及毕业总成绩为全班第九名的事实无争议。
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案例

第一审宣判后,北京科技大学提出上诉。北京市第 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 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应当维 持。
本案作为中国行政法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引发了学界 多少学人的关注和探讨。某种意义上,它取得了行政法 学上的许多“革命成果”:它突破了行政法主体理论和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限制,将司法审查的阳光洒进了冰 冷[1]的中国大学里,为高校的管理者敲响了法治的警 钟;它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学子维护自身权益的勇 气,它挣开了形式法治的束缚,将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和 信赖保护原则运用到了判决的分析之中,为中国行政法 学贡献了一个活生生的实质法治案例。当然,此时,我 们也不能不感慨法官及其背后的整个法院曾在本案中所 体现的理论创新精神——尽管有学者指责法院的能动主 义对民主的僭越,但正是这一“僭越”实现了法治的进 步;在法治与分权之间我将义无反顾地选择法治
某种意义上,它取得了行政法学上的许多“革命成果”:它突破了行政法主体理论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限制,将司法审查的阳光洒 进了冰冷[1]的中国大学里,为高校的管理者敲响了法治的警钟;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于1999年2月14日判决: 1996年2月29日,田永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应当维持。 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案例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应当维持。 本案作为中国行政法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引发了学界多少学人的关注和探讨。 1996年2月29日,田永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 1994年9月,原告田永考入被告北京科技大学下属的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取得本科生学籍。 田永继续在该校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校组织的活动。 1996年2月29日,田永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勇诉北京科技大学拒发毕业证、学位证案案情经过:1994年9月,田永考入北京科技大学下属的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取得本科生学籍。
1996年2月29日,田永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
监考教师虽未发现田永有偷看纸条的行为,但还是按照考场纪律,当即停止了田永的考试。
北京科技大学于同年3月5日按照该校《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068号通知)第3条第五项关于“夹带者,包括写在手上等作弊行为者”的规定,认定田永的行为是考试作弊,根据第一条“凡考试作弊者,一律按退学处理”的规定,决定对田永按退学处理,4月10日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
但是,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直接向田永宣布处分决定和送达变更学籍通知,也未给田永办理退学手续。
田永继续在该校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校组织的活动。
1996年3月,田永的学生证丢失,未进行1995至1996学年第二学期的注册。
同年9月,北京科技大学为田永补办了学生证。
其后,北京科技大学每学年均收取田永交纳的教育费,并为田永进行注册、发放大学生补助津贴,还安排田永参加了大学生毕业实习设计,并由论文指导教师领取了学校发放的毕业设计结业费。
田永还以该校大学生的名义参加考试,先后取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BASIC语言成绩合格证书。
田永在该校学习的4年中,成绩全部合格,通过了毕业实习、设计及论文答辩,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及毕业总成绩全班第九名。
然而1998年田永在临近毕业时,被告知不具备学籍,学校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和办理毕业派遣手续。
学生和学校双方引起争议。
田勇将北京科技大学告上法院。
争议问题:1、学校处分是否有效?2、田永应该不应该拿到毕业证书?处理结果:原告:田永,男,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94级学生。
被告:北京科技大学。
原告田永认为自己符合大学毕业生的法定条件,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拒绝给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是违法的,遂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原告诉称:我一直以在校生身份在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参加学习和学校组织的一切活动,完成了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并且学习成绩和毕业论文已经达到高等学校毕业生水平。
然而在临近毕业时,被告才通知我所在的系,以我不具备学籍为由,拒绝给我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和办理毕业派遣手续。
被告的这种作法违背了法律规定。
请求判令被告:1.为我颁发毕业证、学位证;2.及时有效地为我办理毕业派遣手续;3.赔偿我经济损失3000元;4.在校报上公开向我赔礼道歉,为我恢复名誉;5.承担本案诉讼费。
被告辩称:原告田永违反本校《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068号通知)中的规定,在补考过程中夹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被监考教师发现,本校决定对田永按退学处理,通知校内有关部门给田永办理退学手续。
给田永本人的通知,也已经通过校内信箱送达到田永所在的学院。
至此,田永的学籍已被取消。
由于田永不配合办理有关手续,校内的一些部门工作不到位,再加上部分教职工不了解情况等原因,造成田永在退学后仍能继续留在学校学习的事实。
但是,校内某些部门及部分教师默许田永继续留在校内学习的行为,不能代表本校意志,也不证明田永的学籍已经恢复。
没有学籍就不具备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毕业条件,本校不给田永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和不办理毕业派遣手续,是正确的。
法院应当依法驳回田永的诉讼请求。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于1999年2月14日判决:1.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原告田永颁发大学本科毕业证2.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60日内召集本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原告田永的学士学位资格进行审核;3.被告北京科技大学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履行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上报原告田永毕业派遣的有关手续的职责;4.驳回原告田永的其他诉讼请求。
第一审宣判后,北京科技大学提出上诉。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第61条第(一)项的规定,于1999年4月26日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问题:1.本案中北京科技大学是不是行政主体?为什么?2.本案中北京科技大学被判败诉最主要原因何在? 3.北京科技大学作出的退学处分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4.法院判令被告在特定期限内履行一系列特定内容的义务是否侵犯了行政权? 5.原告田某的赔偿请求与赔礼道歉请求为何被驳回?解答:本案中的北京科技大学是行政主体。
在本案中,相对人田永控告的是学校有关(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的行为,北京科技大学在这一法律关系中是否属于行政主体,关键取决于学校颁发毕业证、学位证的行为是否属于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1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第22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作为本案被告的北京科技大学是依法有权颁发学业证书与学位证书的学校,它行使颁发学业证书与学位证书的行为属于由法律所授予的行使行政职权(教育行政权)的行政行为。
所以北京科技大学是行政主体。
第2题北京科技大学被判败诉最主要原因是其处分行为存在严重瑕疵,实质上没有生效,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直接向田某宣布处分决定和送达变更学籍通知,也未给田某办理退学手续,处罚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并且每年收取田某教育费等一系列行为,说明田某仍是在校大学生,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受教育关系依然存在。
当学生满足毕业条件时候,学校理所当然应当按照常规程序办理有关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八条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
本案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是从事高等教育事业的法人,原告田永诉请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正是由于其代表国家行使对受教育者颁发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行政权力时引起的行政争议,可以适用行政诉讼法予以解决。
原告田永没有得到被告北京科技大学颁发的毕业证、学位证,起因是北京科技大学认为田永已被按退学处理,没有了学籍。
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的权利中,第(四)项明文规定:“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由此可见学籍管理也是学校依法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项特殊的行政管理。
因而,审查田永是否具有学籍,是本案的关键。
原告田永经考试合格,由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录取后,即享有该校的学籍,取得了在该校学习的资格,同时也应当接受该校的管理。
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实施管理中,虽然有相应的教育自主权,但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田永在补考时虽然携带写有与考试有关内容的纸条,但是没有证据证明其偷看过纸条,其行为尚未达到考试作弊的程度,应属于违反考场纪律。
北京科技大学可以根据本校的规定对田永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精神,至少不得重于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国家教育委员会1990年1月20日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凡擅自缺考或考试作弊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不准正常补考,如确实有悔改表现的,经教务部门批准,在毕业前可给一次补考机会。
考试作弊的,应予以纪律处分。
”第二十九条规定应予退学的十种情形中,没有不遵守考场纪律或者考试作弊应予退学的规定。
北京科技大学的“068号通知”,不仅扩大了认定“考试作弊”的范围,而且对“考试作弊”的处理方法明显重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也与第二十九条规定的退学条件相抵触,应属无效。
另一方面,按退学处理,涉及到被处理者的受教育权利,从充分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原则出发,作出处理决定的单位应当将该处理决定直接向被处理者本人宣布、送达,允许被处理者本人提出申辩意见。
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照此原则办理,忽视当事人的申辩权利,这样的行政管理行为不具有合法性。
北京科技大学实际上从未给田永办理过注销学籍,迁移户籍、档案等手续。
特别是田永丢失学生证以后,该校又在1996年9月为其补办了学生证并注册,这一事实应视为该校自动撤销了原对田永作出的按退学处理的决定。
此后发生的田永在该校修满四年学业,还参加了该校安排的考核、实习、毕业设计,其论文答辩也获得通过等事实,均证明按退学处理的决定在法律上从未发生过应有的效力,田永仍具有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籍。
北京科技大学辩称,田永能够继续在校学习,是校内某些部门及部分教师的行为,不能代表本校意志。
鉴于这些部门及部分教师的行为,都是北京科技大学的职务行为,北京科技大学应当对该职务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原告田永既然具有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籍,在田永接受正规教育、学习结束并达到一定学历水平和要求时,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国家批准设立的高等学校,应当依照教育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五项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给田永颁发相应的学业证明,以承认其具有的相当学历。
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原告田永是大学本科生,在其毕业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可以授予学士学位。
被告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国家授权的学士学位授予机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程序,组织有关人员对田永的毕业成绩、毕业鉴定等材料进行审核,以决定是否授予其学士学位。
关于高等院校毕业生派遣问题。
《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毕业生调配的部门按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就业计划签发的。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应当履行将毕业生的有关资料上报所在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以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和颁发毕业派遣证。
原告田永取得大学毕业资格后,被告北京科技大学理应履行上述职责第3题北京科技大学依据国家教委1990年1月20日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12条的规定,可以对考试违纪的学生作出处理,但没有规定可以退学处理,这个退学处分的处理决定是无效的。
因为它的处理决定重于《管理规定》。
同时这个行为应该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为在作出退学决定这件事上,北京科技大学不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第4题法院判令被告在特定期限内履行一系列特定内容的义务没有侵犯行政权。
法院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第5题要求获得行政赔偿,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行政赔偿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行政赔偿范围,只包括违法行政行为对受害人人身权或者财产权造成的实际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