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灵鸡汤进化论

合集下载

【初二作文】我对心灵鸡汤 议论文800字

【初二作文】我对心灵鸡汤 议论文800字

【初二作文】我对心灵鸡汤议论文800字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心灵鸡汤,这些鸡汤就像一种能
够治愈我们内心创伤的药剂,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但是,在我看来,心灵鸡汤并非
完全是好事,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负面影响。

首先,心灵鸡汤往往能够提升我们的士气,鼓励我们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能够给予我们希望,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

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历挫折或遇到困难
的人来说,心灵鸡汤能够帮助他们重拾信心,给他们提供超越当前困难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心灵鸡汤也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对于那些追求快速成长的人,他们会被这些
鸡汤所迷惑,认为只要听几句朗朗上口的话语,就能够一步登天,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而,生活并不是如此简单,这种过程充满坎坷和挫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最终获得成
功。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不负责任的鸡汤充斥了社交网络的市场,这些鸡汤往往动用极端
情绪的词语来激情唤起读者的情感,从而让人们对生活产生片面的理解。

这时候,大家需
要保持心理平衡,不要被鸡汤所误导,要正确理解鸡汤背后所传递的真正意义。

在追求成
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理性的思考和行动,不能一味地听从心灵鸡汤的瞎吹捧。

总的来说,心灵鸡汤有着正面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积极面对生活挑战,提高我们
的自信心和勇气。

然而,在接受心灵鸡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认真思考,不要
被那些虚无缥缈的口号所迷惑。

真正的成功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而不是依靠某些简
短的鸡汤来获得。

浅谈心灵鸡汤作文800字

浅谈心灵鸡汤作文800字

浅谈心灵鸡汤作文800字心灵鸡汤是指一份温暖的内心,寄托着希望和力量,能够治愈心灵的一种文字。

在生活中,一份简短的心灵鸡汤可以瞬间温暖人心,迸发出人生的动力与思考。

作文将从清晰明了的中心思想、适当引用的例证或事实、流畅的语言表达、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合理的篇章结构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六个方面来浅谈心灵鸡汤。

作为一篇心灵鸡汤的文章,最重要的当然是中心思想。

每一份心灵鸡汤,都应该有一个清晰明了的中心思想,可以是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也可以是深度反思的人生哲理。

无论选择何种主题,中心思想要简洁明了,突出主旨,使读者在一瞬间领悟到感动。

除了中心思想之外,适当引用例证或事实也是一篇心灵鸡汤不能缺少的部分。

以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来展现作者的情感,给读者以感同身受的体验,让人对文章产生共鸣。

流畅的语言表达是一篇好文章的必要条件。

对于心灵鸡汤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这样的文章通常注重的是情感和共鸣,而不是文字技法和修辞手法。

好的语言表达应该让读者感到舒适,如同一杯暖暖的茶水,给予读者身心的慰藉。

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也是一篇心灵鸡汤的特点之一。

这样的文章通常需要准确地抓住读者的心理需求,从不同的侧面去探究一个问题,深度挖掘出主题中的思考与感悟,让读者领悟到文章的内核。

整篇文章的顺序与步骤也很重要,因此,合理的篇章结构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好的文章结构应该紧扣主题,有一个浅、中、深的铺陈步骤,由浅入深引导读者进入主题,带领读者有所感悟。

最后,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是一篇心灵鸡汤必须拥有的特质。

一段好的文章应该让读者有所感悟,也应该让读者收获一份温暖。

文章应该充满人生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文中情感的力量。

总之,一篇好的心灵鸡汤必须具备清晰明了的中心思想,适当引用的例证或事实,流畅的语言表达,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合理的篇章结构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

只有在这些方面成就的平衡发展,一篇好的心灵鸡汤才能够真正荟萃出人生的思考和智慧,温暖和治愈人心,让人在征途中更加勇敢和坚韧。

自我成长与心灵鸡汤

自我成长与心灵鸡汤

自我成长与心灵鸡汤:点燃内心的小火苗自我成长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和追求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实质性的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滋养和鼓舞。

心灵鸡汤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营养剂,它能够让我们在困境中重新找到前进的动力,让我们在失落时重新找回自信和勇气。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自我成长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长过程,它更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和超越自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然而,自我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可能会遇到失败和挫折。

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更加坚强和勇敢。

我们需要学会面对困难,学会从中汲取教训,学会从失败中找寻成功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坚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因为只有战胜了这些困难,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心灵鸡汤的力量。

心灵鸡汤并不是一个实际的事物,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

它可以是亲朋好友的一句话、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也可以是一本书、一首歌、一部电影所带来的感动和启发。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却能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力量和勇气,让我们在困境中重新找到前进的动力。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心灵鸡汤就像是为我们点燃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它会让我们感到不再孤单和无助,而是充满希望和信心。

当我们失落时,心灵鸡汤就像是为我们抚平伤痕的良药,让我们重新找回自信和勇气。

它会让我们明白,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落,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它,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法,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此外,心灵鸡汤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

通过阅读一些励志的故事、观看一些感人的电影、聆听一些动人的音乐等等方式,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鸡汤”进化论:消费、媒介与时代症候

“鸡汤”进化论:消费、媒介与时代症候
畴。

、事流 变
相 对于1 9 9 0 年代 兴起 的刘墉、周 国平 等人 的 “ 鸡
汤 ”,新 “ 鸡 汤”最直接 的变化是 书名更加直 白、浅 显 ,基本上都取 自大众流行语 ,而且极易提炼成 口号 。 例如张嘉佳 的 《 从你 的全世界路过 》i大冰 的 《 乖, 摸摸 头 》 《 阿弥 陀佛 么么哒 》;刘同的 《 谁 的青春不
冰 、刘同 等人 的新 “ 鸡 汤 ”也承认 人世 艰难 , 望 》是在努 力以 “ 成功学叙事”来重建一种吃苦 但更强调 “ 人艰不 拆” ( 出 自林 宥嘉2 0 0 9 年的歌 坚韧 的宏大叙事。最后给出 了 “ 好人一 生平安 ”
曲 《 说谎 》: “ 别说 我说 谎 ,人 生已 经如 此 的
“ 生活 化叙 事 ”。这 里 的 “ 生活化 ”并不排 斥 化 ,各种矛盾更加复杂 ,这个承诺逐渐失去 了效 “ 成功学 ” ,也不是好逸恶劳 ,而是一种 内在化 力。新 “ 鸡汤 ”的读者 ,除 了学生 ,多数是 刚参 的享受 生活 的态度 ,是一种远离现实生活 的 “ 生 加工作不久的都市小 白领 ,他们 要面临的正是美 活化 ”。当然 ,在 周国平 、刘墉 的一些文章 中也 好承诺失效后 的现实。他们身在城市 ,其中的很 存在着 “ 生活化叙事 ” ,这里所突 出的只是被大
迷茫 》 《 你 的孤独 ,虽败犹荣 》;卢思浩的 《 你要去相 信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 《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苑
子文、苑子豪的 《 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 》 《 我们 都一样 ,年轻 又彷徨 》。相对于刘墉 的 《 萤窗小语 》 《 点一 盏心灯 》 ,周国平的 《 安静 》 《 守望 的距离 》
性表达一些 “ 小智 慧”。作者也不再 以 “ 人生导 要经历 “ 交换 ”的运作 ,有时是货币 ,有 时是 身 师” 自居 ,去教 导年轻人如何进步 向上 ,而是扮 份 ( 比如辞职 ) 。

【初二作文】我对心灵鸡汤 议论文800字

【初二作文】我对心灵鸡汤 议论文800字

【初二作文】我对心灵鸡汤议论文800字心灵鸡汤,顾名思义就是给人心灵上带来滋补的汤。

如今,心灵鸡汤这个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情感类的文章、书籍和鼓励人心的语录。

一些人认为心灵鸡汤能够激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而我却对此持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心灵鸡汤过于简单和理想化。

心灵鸡汤往往以一些震撼人心的语言来鼓励人们,但这只是停留在言辞上的鼓励,没有实质性的行动支持。

我们知道,成功是需要实际行动和努力的,仅仅靠听几句鼓励的话语是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的。

一味追求听心灵鸡汤,只会让自己陷入一种虚幻的心境中,而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或取得进步。

心灵鸡汤常常忽略了人们面对的现实困难。

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而心灵鸡汤给人的却是一种偏离现实的美好幻想。

一些心灵鸡汤常常告诉人们“事情会好起来的”、“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但这些都是缺乏实证的美好愿景。

事实上,人生并非尽如人意,成功并不只是努力就能达到的。

人们应该正视现实,通过实际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沉浸在那些美好却虚无的心灵鸡汤中。

心灵鸡汤对人的思维能力产生了依赖。

过多地追求心灵鸡汤,会让人变得依赖这些句句鼓励的话语,而无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心灵鸡汤给人们的是情感上的安慰,而不是在思维上的启发。

当人们习惯于沉浸在这些心灵鸡汤中时,思维能力会逐渐退化,对于复杂的问题或困境将无法作出理性判断和决策。

虽然心灵鸡汤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其积极作用的,但过度追求心灵鸡汤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人们迷失方向。

我们应该注重实际行动,勇敢面对困难,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过度依赖那些美好但虚无的心灵鸡汤。

只有在实际行动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和幸福。

《心灵鸡汤》励志与心灵成长

《心灵鸡汤》励志与心灵成长

《心灵鸡汤》励志与心灵成长心灵鸡汤这个词汇源于西方,喻指滋养人心的鼓舞精神的文字或者故事。

这类文章多以积极向上的角度出发,通过一些励志的故事、人生经验或者哲理,给予人们思考、启示以及积极的心灵指引。

本文将探讨心灵鸡汤对励志与心灵成长的影响。

心灵成长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是个人在不同经历和时间段中的内在成熟与发展。

心灵鸡汤以其积极乐观的氛围和启发性的内容,对励志和心灵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心灵鸡汤以其积极的力量激发人们的自信心。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许多挑战和压力,容易感到沮丧和失落。

然而,当我们阅读一篇充满鼓励和勇气的鸡汤文章时,它会给我们以深深的触动和激励。

这些故事或者经验告诉我们,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可以勇敢面对,战胜它们,并达到我们的目标。

这样的励志信息鼓舞人的自信心,让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从而更加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其次,心灵鸡汤引导人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正能量的文字和信息对于塑造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

当我们读到那些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之类的励志语句时,我们的思维方式也会随之发生转变。

对于任何一项事业或目标,都需要长期的付出和坚持,而这些励志鸡汤的内容让我们明白坚持的重要性并引导我们不断取得进步。

积极的心态使我们更加勇敢地迎接挑战,相信付出会有回报,并帮助我们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最后,心灵鸡汤以其富有情感和智慧的文字激发人们内在的思考与反思。

它们通过给出一些人生经历和深刻的感悟,激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使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与他人的连接。

当我们读到一篇深情而体验式的鸡汤文章时,我们会情感共鸣,体会到生活的深度和意义。

这样的文章能够引导我们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人生目标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从而促使我们在心灵层面上的成长与进步。

综上所述,心灵鸡汤在励志和心灵成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激发人们的自信、引导积极的心态和促使内在思考,它们帮助我们发掘和实现潜能,从而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心灵鸡汤有用的辩论稿

心灵鸡汤有用的辩论稿

心灵鸡汤有用的辩论稿
心灵鸡汤有用的辩论稿
心灵鸡汤是一种放松心情和提高精神的方式。

许多人喜欢读心灵鸡汤,因为它能让人们保持正能量,振奋精神,充满希望。

但也有人认为心灵鸡汤没有实际作用,只是一种心理安慰手段,没有改变现实的能力。

首先,心灵鸡汤真的有用。

它能让人们从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中解脱出来,获得清新的思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它分享的话语,使人们不断深入思考,激发思想,从而为解决现实问题奠定基础。

心灵鸡汤也能带动人们的心情,让人们重拾信心,把握机遇,克服困难,坚持梦想,从而改变现实生活。

其次,心灵鸡汤也能帮助人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更加宽容和热情。

它能让人们从社会的压力中解放出来,理解别人,尊重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灵鸡汤也能促进人们保持健康的心态,从而改善现实生活。

总之,心灵鸡汤有实实在在的作用,它能让人们获得正能量,激发智慧,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念,从而改变现实生活。

辩论当今社会需要不需要心灵鸡汤-辩论赛

辩论当今社会需要不需要心灵鸡汤-辩论赛

辩论当今社会需要不需要心灵鸡汤-辩论赛正方:社会需要心灵鸡汤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我们把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话语称为心灵鸡汤,它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

我方将根据现今社会现状与心灵鸡汤的作用来向您论证为什么当今社会需要心灵鸡汤。

如今我们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人都生活在快节奏之下,为了各自的目标不停地奔波。

高考、就业、购房,种种压力让我们感到疲惫,难以喘息,也让我们感到迷茫。

而在这样繁重的社会压力之下,更是不断有人经历高考失利、失业等挫折,处于痛苦之中。

此外,这个社会也在逐渐变得冷漠。

当我们看到好心扶老人却遭敲诈,小孩身受重伤无人搭救,贪污官员层出不穷时,难免会对这个社会产生怀疑。

我们会怀疑这个世界的善良是否存在,最终化为鄙视嘲讽,和对现实的同化和妥协。

走在路上,不再向摔倒的老人伸出援助之手。

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下,心灵鸡汤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面对压力和挫折,感到痛苦迷茫的时候,也许有的人能够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去面对一切,但总有很多人需要外界的一些帮助和提示。

心灵鸡汤就有这样的作用,它给我们以安慰和鼓励。

譬如当我们在为自己考试失利倍感压力,忧心忡忡闷闷不乐时,我们读到了“打开窗帘,看窗外那一片平凡而现实的风景,心想,在平凡和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它让我们明白要面对不如意时,不妨暂时从紧张中抽离,欣赏一下身边的美好,再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相信大家也都有被心灵鸡汤这样安慰、激励过的时刻。

而对于社会中感情冷漠的状况,心灵鸡汤更是必不可少。

当我们因为工作繁忙而很少和家里人联系时,读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它给我们以提醒,让我们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也许就因为这一个心灵鸡汤,我们会给父母打一个电话。

当我们在路上看到摔倒老人冷漠以对的时候,读到“两位环卫工人将我们学校一名老年痴呆的教授送回家并拒绝了其家人施与的两万块钱”时,也没有人不会感到心头一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心灵鸡汤进化论
“一个拥有音乐梦想的人,应该同时拥有一个高贵的灵魂。

即使贫穷,即使落魄,即使是一个衣不遮体的流浪者,他照样可以对着高高在上的国王,竖起中指。

梦想是钻石,哪怕破碎也要碎得光芒四射掷地有声。


“男人干家务不需要太多理由,更不是弥补自己某种短板的形式。

他干,只是因为这是他的家,是需要他经营一生的事业。


没错,这就是所谓的“心灵鸡汤”,来自刚刚去世的“最牛小伙”程浩。

在知乎上,程浩写下了大量类似的文字,引起广泛共鸣。

心灵鸡汤的流行,已经颇有些年头了,早的不说,70后、80后、90后,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喝过不少。

《读者》、《青年文摘》的小段子摘抄下来,用到作文里,那可是得分的亮点。

80年代,在长期精神生活极度匮乏之后,中国迎来了一个类似“文艺复兴”的时期,大众阅读兴起,群众对一些通俗易懂、温暖人心、能够励志,又不乏哲理智慧的读物求之若渴,于是《读者》应运而生,并长盛不衰,屈指算来,已有三十余年。

三十年“鸡汤”史
称文字为“鸡汤”,是指其有“营养”,富有“哲理”、“智慧”,可以滋补心灵,帮你看清人生本质,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所以,热衷于“心灵鸡汤”的,往往并不是真心喜欢这些文字的美,而是抱着一种功利的心态去读,学了要拿来用,要在实际生活中见效果的。

读心灵鸡汤要解答人生困惑,而人在青少年时期,初尝大千世界,生活经验又严重不足,生存的意义、死亡、爱情、友谊、性等等永恒的难题,摆在未经世事的少年面前,不免茫然失措,躁动不安。

所以,人在这个阶段最热衷于心灵鸡汤,最需要“青年导师”。

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心智不成熟的时候,也特别需要心灵鸡汤的温暖与鼓励。

80年代,陕北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风靡一时,这部作品形式上虽然与后来的鸡汤文字不同,但在当时却发挥了鸡汤的作用。

它叙事宏大,试图阐述一个时代的变迁,其高度的理想主义现在看来更是达到了离奇的程度。

一个贫苦的陕北农家,长子成为腰缠万贯的老板,次子跳出农门被高官女儿倒追,女儿考入名校欲实现科技兴国梦。

这本书正契合了80年代改革伊始、万象更新、勤劳致富、改变命运的乐观主义的时代精神,虽然其文学价值经常被诟病,却不妨碍人们对它的喜爱,因为它更是鸡汤,而不是文学。

80年代末,高亢的理想主义遭受重挫,宏大叙事使人身心俱疲,知识分子走向犬儒,于是“鸡汤诗人”汪国真横空出世,1990年成为出版界的“汪国真年”。

人们厌倦了80年代浓重的胡椒味,愿意听听汪国真的无比清淡又无比正确的“废话”: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很快,人们又对这白开水般的汪氏鸡汤失去了兴趣,港台出品味道淳厚的鸡汤如席慕容、刘墉等等一拥而入,国内又崛起了受过哲学科班训练的周国平,他们更适合此时文化品位上已不那么粗鄙的大陆青年们。

进入新世纪,大陆鸡汤界已是群雄蜂起,于丹、傅佩荣、李开复、唐骏等等各有山头,国学鸡汤、职场鸡汤、创业鸡汤、风水鸡汤满汉全席。

尤其是微博兴起后,140字每条简直就是为鸡汤文字量身定做,打开微博,让人腻歪的鸡汤味道不时飘过。

经不起推敲的“心灵鸡汤”
心灵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的青少年急欲解答人生困惑,特别需要鸡汤,可是人生的问题毕竟不是读几条现成的“箴言”、“哲理”能解决的。

当年龄渐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就会发现鸡汤箴言相当空洞无聊。

如一网友说的:“上了大学之后,心灵鸡汤这个词就渐渐变质了。

人人、微博上哪儿都是所谓的心灵鸡汤小段子,起初见了还觉得不错,发人深省,可见得多了就开始恶心。

更恶心的是,那些段子要么将名人轶事断章取义,要么是烂俗恶搞,要么是些老掉牙的早看过好多遍的故事……于是再也不看所谓的心灵鸡汤了。

甚至一看到正能量、励志的帖子,都会觉得有点反感。


鸡汤的问题,首先在于它为了迎合大众心理,激发人们一时的情感共鸣,往往会犯许多逻辑上的错误,经不起推敲。

比如,“一套房子消灭一个巴菲特”这样的段子,就滥用因果联系,把可能性引申为必然性。

再比如,“所有的催泪故事,都只能催那些想借机流泪的人的眼泪”,“懂生活的人,会认为手中在握的每一段时光都正值风华”,这是一些充满独断的全称判断。

鸡汤文字还擅用排比等修辞句式,有气势有激情,但也仅此而已。

鸡汤文字表面振振有词,实则肤浅草率,这显然很难满足那些力图独立思考,探讨真问题的心灵,当他们思想稍有深度,自然就会鄙弃这些煽情、滥情的鸡汤。

其次,鸡汤读者一般带有很强的功利目的,把它当成人生指南,所以这样的文字难免混杂进大量的成功学甚至厚黑学的东西,心灵鸡汤成为心灵鸡血,心灵毒药。

心灵鸡汤往往有一个通行的模式,就是“正面的过程”必然会导向一个“正面的结果”。

比如一个典型的例子:
“所有的坏东西,都是为了让你认识到何为坏。

如果你和它走的够近够深入,还能掌握到如何避开它戒掉它的能力,留下了疤痕却种上了免疫力。

人靠无畏的心去认识了解这个世界,又靠过往经验教训去保护自己。

所有走过的或不堪或泥泞的一切,你知道都是值得的。


事实上,“成功”是由先天、后天的多种因素决定的,具有偶然性,成功与努力、真诚、善良这些后天主观因素之间并不具有线性的决定关系,正面的过程并不必然导向一个正面的结果,你付出唐骏那样的努力,并不一定能“复制”他
的成功。

而且,生活中的挫折(坏东西)也不必然都能转化成好东西,有时候它能毁掉一切,不可挽回。

显然,鸡汤的“哲理”、“智慧”往往并不可靠。

沉湎于鸡汤,会使人肤浅,丧失深度,年轻人倒不如扎扎实实地读几本经典著作,吃些“鸡肉”,使自己的思想见识真正强壮起来。

“王林”式的张牙舞爪,还是“白龙王”式的温良恭俭
微博时代,鸡汤泛滥,反感鸡汤者也大有人在。

有人调侃“鸡汤穷三代,励志毁一生”。

还有这样的段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当你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辨别方向的时候,请停下来,好好想一想,你是什么星座。

”这是所谓“反心灵鸡汤”,以相同的笔法来嘲讽经常逻辑跳跃的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难道完全无意义了吗?也并非如此。

实际上,鸡汤的流行,既是人在某个年龄阶段的特殊需要,是一个社会共同体在文化生活粗鄙化时代的特殊需要,也是任何社会中通俗文化的普遍需要。

在中国,像李燕杰、汪国真时代那样全民如痴如醉喝鸡汤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的文化修养已经大大提升了,心智越来越成熟了,但鸡汤文字不会消失。

因为大众并不像专业知识分子那样,要那么多的“独立思想”、“批判精神”。

大众需要轻松容易、快餐化、鸡汤化、娱乐化的精神食粮,这是普世性的“刚需”。

民主化、市民社会的发展意味着通俗文化的兴起,鸡汤文化就是通俗文化的重要部分。

港台市民文化发达,就向我们贡献了刘墉等鸡汤大师。

而像美国这样成熟的现代社会,鸡汤文化之流行,比我们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印刷量超过一亿册的《心灵鸡汤》系列书籍,就是由美国人搞出来的。

所以,对中国老百姓来说,问题并不在于要不要鸡汤,而在于要什么样的鸡汤。

鸡汤有优劣之分,我们要喝味道纯正有营养的鸡汤,而拒绝假冒伪劣有三聚的氰胺的鸡汤。

像于丹,虽然知识分子不喜欢她,但她的作品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通俗文化做出了贡献,给老百姓提供了必要的精神甜点。

她如果更严谨一些,少一些“穿越”、“乱炖”,当然更好。

李开复也是如此,青年需要这样的“导师”,至少比唐骏这样的“西大制造”质量更有保证。

再比如刚刚去世的“白龙王”,有人把他归类于王林一样的神棍,但白龙王的素质、修养显然同王林大不一样。

白龙王不变魔术,不发功治病,不修豪华府邸,只是通过“预言”为人答疑解惑。

在信徒心里,他是个德高望重、值得信赖的和蔼长者。

他告诉刘德华“你要懂得谦虚,必定会红很久”,劝告为感情所困的舒淇“顺其自然就好了”,让喜欢飙车的谢霆锋“小心车”,让饮食不注意的黄秋生“小心胃”,更有参拜他的游客吐槽,他跟每个人说的都差不多,来来回回就是“你脾气不好,要改”。

白龙王其实就是个“鸡汤大师”、“普世价值搬运工”。

而这些“鸡汤”经他审时度势地端出来,为听者点破,确实指点了迷津,是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这样的“心灵鸡汤”是普世性的需求,所以,白龙王去世了,很快就会有其他“龙王”来代替他的位置。

我们要的鸡汤,就是要少一些王林式的张牙舞爪,多一些白龙王式的温良恭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