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GPS-RTK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2.1中心桩、方向桩、基站的校核与设定
中心桩(塔位)、方向桩、基站桩的校核与钉立:如J3、J5是转角塔位中心桩,Z4是直线塔位中心桩,J3XF是J3塔位小号侧方向桩,J3DF是J3塔位大号侧方向桩,相同Z4XF是Z4塔位小号侧方向桩,Z4DF是Z4塔位大号侧方向桩。
2.1.1直线塔位中心桩Z4的钉立
1.1.1具体测量方法
1)参数核算。经过在手簿中设定坐标系及中央子午线,输入同名点的大地经纬度坐标、大地直角坐标系坐标进行参数核算,以便将卫星接纳机接纳到的坐标信息变换为工程定位测量时的坐标系,并与之重合,以到达测量准确之意图。2)依据基站点坐标数据与实地相对应的基站点方位进行校对并查看差错情况。3)查看差错在答应范围内,才能够开始输电线路的放样测量作业。
1.2坐标数据部分缺失
工程坐标数据效果不彻底,没有供给用于变换参数的操控点效果数据资料。例如:只供给了塔基中心桩坐标、所运用的自在坐标系及中央子午线(此种情况实际施工中较多)。详细测量方法:1)在手簿中设定给定的自在坐标系(如: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及中央子午线。2)依据中心桩点规划坐标数据与实地相对应的中心桩点方位进行校对并查看差错情况。3)再经过复核其他的桩位(2个以上),查看差错及相关数据,无误后才能够开始输电线路的测量作业。
2)GPS-RTK质量操控
以往的输电线路测量均选用经纬仪及全站仪等光学设备。在测量过程中,经过点与点之间的直接观测获取测量数据,所以能够经过视觉以及作业经验提前发现质量危险或问题。现在运用的RTK卫星定位测量体系,经过卫星传送和接纳信息,获取所有相关现场的测量信息及数据。GPS测量效果累计误差减小,测量精度更高,可是测量直观感没有了,尤其是在彻底不通视的状态下一些质量危险或问题是不容易被发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具有高度的作业责任心,在实践操作中养成谨慎仔细的操作习惯,在平常的运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测量质量,发挥RTK的最大效应。

RTK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RTK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RTK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1 、定线测量定线测量,就是各线段(在两点之间就可以写出一系列的直线桩)的工作线路中心线的终点、转角点和起点间精确测定。

由于不需要点与点之间通视采用GPS定线的情况下,而且RTK能动态实时显示当前的位置,所以施测过程中非常容易控制其他构筑物的几何关系以及线路的走向 (见图1)。

图1 RTK 定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线路的两转角桩为J2、J3,欲定出一系列直线桩Z1、Z2、……在J2、J3之间(见图2)图2 RTK 验桩示意图在J2、J3之间架设基准站,分别用移动站测出转角点J3 、J2点的坐标(则不必测量,已知的转角点坐标,可即时调用)。

J2、J3坐标信息设置为直线,在转点的坐标信息获取后,以该直线然后作为参考线,根据现场情况,输入测设直线桩的间隔在电子手簿中后,各直线包含桩点坐标的折线文件就会生成。

根据直线桩的坐标在折线文件中,RTK实时导航指示,就对直线桩Z1、Z2、……可测设出。

2、断面测量测出沿线路线路垂直方向或两边线及中心线方向的地形起伏特征变化点的距离和高度,称为断面测量;施测各点地形沿线路中心的垂直方向变化状态,称为横断面测量;施测各点地形沿线路中心线变化状态,称为纵断面测量。

输电线路的断面测量中,主要测定地貌、地物特征点的高程和里程,要求高程精度不是很高,而且主要测定输电线路导线与各特征点间的相对距离,因此,用RTK可以快速测定断面。

一般定线测量与断面测量同时进行,故基准站不需要另外设置。

断面测量时,RTK进行有两种测量方式:(1)有可直接采集特征点的坐标,利用数据采集功能,然后输出断面图,在内业数据处理中。

(2)可以中断面测量功能模块利用RTK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断面测量。

在性能及使用上不同品牌的RTK有所不同,大同小异的功能。

一般调入设计纵断面文件和所依附的断面线路及所依附的断面线路文件在文件设置中,在断面进行测量时,调入断面文件的设计在纵断面文件名中,进入测量断面界面当设置完毕文件名后。

GPSRTK技术及其在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精

GPSRTK技术及其在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精

确度分析GPSRTK技术及其在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精确度分析一、GPSRTK技术概述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由美国政府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

利用GPS系统,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位置的精确三维坐标和时间信息。

但是,普通的GPS接收器只能提供米级别的精度,而高精度的GPS定位则需要差分GPS或者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是一种高精度的GPS定位技术,它通过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传输基准数据来计算出移动站的精确位置,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

二、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在电力线路的定线测量中,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测量方法通常使用全站仪和测量车进行测量,精度较高,但是工作量大、耗时长、费用高。

而采用GPSRTK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提高测量精度。

在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GPSRTK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测量基础点在测量电力线路时,需要首先在地面上确定好一些基础点。

这些基础点需要精确测量,以便后续测量的可靠性。

传统的全站仪测量方法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而采用GPSRTK技术,在地面上放置一些基站,设置一些参考点,可以快速地测量出基础点的位置,且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

2. 线路测量采用GPSRTK技术对电力线路进行测量可以大大提高测量速度和精度。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在电力线路的起点和终点设置移动站,通过GPS信号得到移动站的位置坐标。

同时,在测量车上安装基站,用于接收GPS信号以实时测量线路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坐标。

通过两个移动站和一个基站的实时动态定位,可以得到电力线路在地面上的精确位置信息,并记录下来。

3. 数据处理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此过程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

通过对三个位置坐标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电力线路的精确位置和坐标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作为更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的基础。

三、精确度分析虽然GPSRTK技术的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其精度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RTK技术在电力线路测绘中的应用浅析

RTK技术在电力线路测绘中的应用浅析

RTK技术在电力线路测绘中的应用浅析1 RTK技术概况实时动态(RTK)测量系统,是GPS 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是GPS 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新突破。

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 测量技术,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设置1 台GPS 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 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

在用户站上,GPS 接收机在接收GP S 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地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数并计算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用户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从而减少冗余观测量,缩短观测时间。

RTK测量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GPS 接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软件系统。

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的发射电台与流动站的接收电台组成,它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软件系统具有能够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的功能。

RTK 测量技术除具有GPS 测量的优点外,同时具有观测时间短,能实现坐标实时解算的优点,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RTK测量系统的开发成功,为GPS 测量工作的可靠性和高效率提供了保障,这对GPS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RTK测量特点分析在GPS静态测量中,不同坐标系的转换是在数据后处理进行的。

而对于RTK 测量,要求实时得到测量点的平面坐标合正常高,则需要预先建立WGS-84坐标系与地方平面坐标系合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

对于平面坐标转换关系的建立,可以通过联测测区及周边的国家平面控制点,求取三参数或七参数。

对于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由于大地水准面的差异,各点高程异常不同,需要联测一定数量的水准点,选用适当的函数拟合手法进行测量区域的似大地水准面拟合。

为获得可靠的高程值,一般要联测三个以上水准点,而且分布均匀。

略谈GPS-RTK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略谈GPS-RTK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略谈GPS-RTK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摘要:电力传输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为了使电力传输有效开展,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有效的建设,因此,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有效的测量,为了使输电线路测量工作顺利的完成,需要将GPS-RTK技术引入其中,本文对GPS-RTK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GPS-RTK技术;输电线路;应用前言:电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使电力传输得到保证,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测量和研究,因此,需要将GPS-RTK技术引入其中,本文对GPS-RTK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GPS-RTK技术简述GPS指的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其对飞行的卫星进行有效的利用,将某种频率以及加载特定信息的无线电信号不间断的传送到地面广播之中,从而使定位测量得以有效实现。

GPS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地面控制部分、空间部分、用户。

其特点主要有精度和效率较高、功能较多、操作相对简便、应用广泛、对坐标间距离和角度进行精准测量等。

网络RTK指的是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其为一种全新的技术,主要在常规RTK和差分GPS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是载波相位观测量作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从而能够对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实时获取。

网络RTK的优点为成本费用显著的下降、可靠性显著的提升、作业条件要求明显降低、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二、GPS-RTK实施的作业流程(一)测量区内控制点资料的收集在对输电线路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对线路的起点和终点位置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卫星图片、小比例航测图、GIS数据库资料等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结合,从而能够对坐标进行有效统一。

另外,对相关的软件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卫星或航测图能够向数字化成图进行有效的转变,在图中对线路方案进行选取,在线路通过的区域之中,对GPS静态相对定位法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得控制点能够设置在合理的位置,并将标志设立在此处。

除此之外,已知控制坐标可以从当地规划部门或测绘部门中获取,在此基础上,对GPS-RTK技术进行合理运用,使控制点能够布设在所选线路之中。

RTK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RTK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接开 机 , 在动 态环境 下完 成周模 糊度 的搜 索求 解 。 并
在整 周末知 数解 固定 后 , 即可 进 行 每 个 历元 的实 时 处理 , 只要 能保 持 5颗 以上 卫 星 相 位 观测 值 的跟 踪
和必要 的几 何 图形 , 流 动站 可 随 时 给 出厘பைடு நூலகம்米 级定 则 位结 果 。
结 果 或 精 度 , 时 动 态 测 量 R K( elTm ie 实 T R a i eK n—
mt ) a c 技术 可 以很好 的解决 这类 问题 。 i
行初 始化后 再 进入 动 态作 业 , 可 在 动 态条 件 下 直 也
2 R K简 介 T
G S的基 本 定位 原 理是 : 用 空 间被 动式 测 量 P 采 原理 , 即在测 站 上 安 置 G S用 户 接 收 系 统 , P 以各 种
p a n d t e p o l m n t r c s fme s rn t K. l i e h r b e i he p o e so a u g wi RT i h
[ e od ]G S K yw r s P ;R K;m aue e t frn m s o n s ar go t T esrm n o a s i inl e :cr n u t s i i 室 内统 一进 行数 据 处 理 。实 时 动态 测 量 R K( el T Ra Tm ie a c 技 术 就 是 采 用 的 实 时 处 理 测 量 技 i eKn m t ) i
术。
1 概 述
架 空输 电线路 测 量 工 作包 括 选 线 测量 、 线 测 定 量、 平断 面测量 、 交叉 跨越 测量 和定 位测量 。这些 测
量工 作 随 着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G S( lblP s i ig P Go a oio n tn Ss m) yt 民用技 术 和 产 品 的普 及 , 在 , 借 助 G S e 现 可 P

电力线路勘测中网络RTK技术应用

电力线路勘测中网络RTK技术应用

电力线路勘测中网络RTK技术应用【摘要】网络RTK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已在电力线路勘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RTK技术的原理,然后详细探讨了该技术在电力线路勘测中的应用,包括其优势和技术挑战。

在技术发展趋势方面,本文指出了网络RTK技术在电力线路勘测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部分总结了网络RTK技术在电力线路勘测中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网络RTK技术对电力线路勘测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电力线路勘测、网络RTK技术、应用、优势、挑战、发展趋势、价值、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电力线路的勘测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电力线路勘测工作常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人力投入,且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

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网络RTK技术逐渐成为电力线路勘测中的一种重要工具。

网络RTK技术是一种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通过同时使用多个基准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实现高精度的实时定位。

在电力线路勘测中,网络RTK技术可以实现对线路的实时监测和定位,提高勘测的精度和效率。

网络RTK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勘测过程中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勘测的精度和稳定性,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探索网络RTK技术在电力线路勘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网络RTK技术在电力线路勘测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优势、挑战和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电力线路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和维护对于城市的电力供应至关重要。

而电力线路的勘测是电力线路建设和维护的基础,准确的勘测数据能够确保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和高效供电。

研究电力线路勘测中网络RTK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RTK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线路勘测的精度和效率。

传统的勘测方法往往需要人工测量或使用单点RTK技术,受限于基准站的遮挡和信号传输的距离限制,精度和效率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GPS-RTK技术在电力工程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电力工程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电力工程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摘要:电力工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关系着电能传输供应的效率,影响了企业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

线路是传输电能的主要媒介,线路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整个电力系统的操控状态。

新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GPS及RTK技术的发展为线路测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GPS-RTK;电力工程;送电线路;选线测量;高差测量GPS-RTK技术概述(一)GPS-RTK的原理GPS(G1obal p0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1973年美国国防部为军事目的而研制的导航测试系统,它能够在任何时刻为全球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和时问信息。

同其他各种差分GPS定位技术一样,RT—SKI(Rea1 Time Static Kinematic Post Processing Software)依靠来自两个GPS传感器(sensor)即参考站和流动站(Reference And Rover)的同步观测信息。

参考站的传感器必须设置在精确的已知坐标的点位上,因此,参考站能够将自己的已知坐标及接收到的原始数据一起发送到流动站,用于计算流动站的位置,这就意味着参考站的数据传输必须借助于一个无线电调制解调器。

同时,流动站接收到的数据也要通过一个无线电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

流动站坐标的现场显示及记录均将建立在参考站的已知坐标之上。

这种测量方法所获得的基线精度为1cm+2ppm左右。

(二)技术优势1、通视要求低常规仪器(经纬仪/全站仪)作业,测站和镜站之间必须通视,如果不通视必须砍去庄稼和树木,赔偿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现在所有勘测设计时都不允许砍树,这样常规仪器作业根本做不到。

而采用GPS-RTK技术,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移动站和移动站之间则不需要通视,避免了砍伐林木,保护环境的同时降低了经济损失。

2、作业距离长常规仪器作业半径为3km,超出作业范围必须搬站,超出1.5km会因成像不清而使作业精度降低;采用GPSRTK技术作业半径为15km,如果覆盖了VRS(虚拟参考站)网络地区和移动和联通的通讯信号也良好的地区,可以采用VRS进行架空输电线路测量,将不受距离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RTK 在架空线路测量中的实施方法 1 . 定线测量 定线测量, 就是精确测定线路中心线的起点、 转角点和终点间各线段 ( 即在两点之间写出一系 列的直线桩 ) 的工作。由于采用 GPS 定线不需要 点与点之间通视 , 而且 RTK 能实时动态显示当前 的位置, 所以施测过程中非常容易控制线路的走向 以及其他构筑物的几何关系。 如图 4 所示, J2 、J3 为线路的两转 角桩, 欲在 J2 、 J3 之间定出一系列直线桩 Z1、 Z2、 &&。3- ) , 男 , 大 学 ,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系工程师 。
∀ 27∀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载波相位测量 ∃ 多普勒测量 %卫星射电干涉测量 我们普通使用的家用级 GPS 接收机 , 一般都 是采用最基本的伪距测量方法。而精密定位的专 业型接收机 ( 如测绘领域使用的 GPS 接收机 ), 往 往不是单纯采用一种测量方式 , 而是以某种方式为 主 , 并辅以其他方法。 目前, 全球定位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 等众多领域中。 GPS 技术按待定点的状态分为静 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大类。静态定位是指待定点 的位置在观测过程中固定不变。动态定位是指待 定点在 运动载 体上 , 在观 测过程 中是 变化的 , 如 GPS 在船舶导航中的应用。静态相对定位的精度 一般在几毫米或几厘米范围内 , 动态相对定位的精 度一般在几厘米到几米范围内。对 GPS 信号的处 理从时间上划分为实时处理及后处理。实时处理 就是一边接收卫星信号一边进行计算 , 获得目前所 处的位置、 速度及时间等信息; 后处理是指把卫星 信号记录在一定的介质上 , 回到室内统一进行数据 处理。一般来说 , 静态定位用户多采用后处理 , 动 态定位用户采用实时处理。实时动态测量 RTK 技 术就是采用的实时处理测量技术。 RTK 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 动态定位技术, 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 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 RTK 作业模式下, 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 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 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 还要采集 GPS 观测数据, 并 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同时给出厘 米级定位结果, 历时不到 1 s钟。流动站可处于静止 状态, 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 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 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 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 未知数解固定后, 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 只 要能保持 5 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 几何图形, 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RTK 系统由基准站和移动站组成 , 考虑在野 外的作业方便, 移动站的体积和重量尽量减小到最 大限度 , 以达到轻便实用的目的。系统的基本组成 为 2 台及 2 台以上的 GPS 接收机和 天线, 相应个 数的数据通讯电台 ( 其中 1 台用于发射 ), 与移动 站相同的测量控制器或便携机 , 电源设备 , 以及动 态测量软件 , 水道测量需配备相应的设备和水道测 ∀ 28∀
图 4 RTK 定线 示意图 图 3 移动站配置示意 图 2 RTK 基准站 配置示意
2008年 3月
量软件。 基准站由 GPS 接收机 ( 包括 GPS 卫星接收天 线 )、 数据传输电台、 通 信天线及电源设备等组成 ( 见图 2) 。
便携移动站由 GPS 接收机 ( 包括 GPS 卫星接 收天线 )、 数据链和通信天线、 控制器以及便携工 具组成 (见图 3)。
图 1 G PS 空间卫星系统示意图
GPS 的基本定位原理是 : 采用空间被动式测量 原理, 即在测站上安置 GPS 用户接收系统, 以各种 可能的方式接收 GPS 卫星系统发送的各类信号 , 由计算机求解站星关系和测站的三维坐标。 对 GPS 信号观测量的不同 , GPS 定位的基本 方法有以下几种形式 : ! 伪距测量
图 6 RTK 验桩 示意图
定位方法是 : ! 用移动站分别测定 1 、 2 号桩的位置, 并自动 记录在移动站 电子手簿 测量软件中。 # 根据线路平断面定位图或杆塔明细表, 可查出 3号桩相对于 2号桩 (或 1 号桩 )的相对位置值, 将这 些数值输入到测量软件中, 即可得到 3号桩的位置。 ∃ 通过移动站将自己的当前位置实时传送给 测量软件, 软件即可得出移动站当前实际位置偏离 3号桩正确位置的偏差 , 实时引导移动站定位人员 到达 3 号桩的正确位置, 从而实现定位目的。 % 如果要校验 3 号桩位, 直接将移动站放在 3 号桩上 , 软件就会给出这个位置与 3 号桩理论位置 的偏差。 ( 2)在直线段内快速校验或定位各直线塔桩位 如果某个直线段两头转角塔的桩位已确定, 只 要用移动站得到两头转角塔桩位的位置 , 就可在电 子手簿中新建一条线。然后移动站到段内任一直 线塔桩位, 就可直观得出该桩位偏离直线的偏差和 与已确定桩位的距离。测得的这个距离即可与图 纸相比较以校验桩位的正确与否。反过来, 从图纸 上查到的距离输入手簿中 , 也可方便地在这条线上 定出待定的桩位点。 ( 3)校验转角塔的转角偏差 只要用移动站测定转角塔及其前后两基塔的桩 位, 用手簿中的软件即可计算出实际转角角度, 与图 纸相比即可校验转角偏差。值得说明的是: 目前 , 在 购买 RTK 产品时, 一般附带了专门针对架空输电线 路测量而开发的软件包, 如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 公司的 ∋工程之星 2 . 0(中的 电力线路测量 模块, 以及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的 ∋Dolphin 9500 手 簿 (中的 电力勘测 模块等。使用这些专门的测量 模块, 将会使 RTK 测量的操作更加方便。 ∀ 29∀
收稿日期 : 2007- 10- 27
这个系统终于建成了。 GPS 由三大子系统构成: 空间卫星系统、 地面 监控系统、 用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由均匀分 布在 6 个轨道平面上的 24 颗高轨 道工作卫星构 成, 各轨道平面相对于赤道平面的倾角为 55度 , 轨 道平面间距 60 度。在每一轨道平面内, 各卫星升 交角距差 90 度, 任一轨道上的卫星比西边相邻轨 道上的相应卫星超前 30 度。事实上, 空间卫星系 统的卫星数量要超过 24 颗 , 以便及时更换老化或 损坏的卫星 , 保障系统正常工作。如图 1 所示。
摘 要 : 简要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 ( GPS) 及实时动态 测量 RTK, 对 RTK 在架空 输电线 路测量 中的实 施方法 、
步骤进行了阐述 , 并对 RTK 测量实施过程中 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 关键词 : GPS; RTK; 架空输电线路测量 ; 实施 中图分类号 : TM 9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076 /ZY ( 2008) 01- 0027- 04
图 5 RTK 测设直线指示图
2 . 断面测量 测出沿线路中心线及两边线方向或线路垂直 方向的地形起伏特征变化点的高度和距离 , 称为断 面测量 ; 沿线路中心线施测各点地形变化状态, 称 为纵断面测量; 沿线路中心的垂直方向施测各点地 形变化状态 , 称为横断面测量。架空输电线路的断 面测量中, 主要测定地物、 地貌特征点的里程和高 程 , 对高程精度要求不很高, 而且主要测定各特征 点与输 电线路 导线 间的相 对距离 , 因 此, 可 以用 RTK 快速测定断面。断面测量一般与定线测量同 时进行 , 故不需要另 外设置基准站。 RTK 进行断 面测量时, 有两种测量方式 : ( 1) 有可直接利用数据采集功能, 采集特征点 的坐标 , 然后在内业数据处理中 , 输出断面图。 ( 2)可以利用 RTK 数据处理软件中断面测量功 能模块进行断面测量。不同品牌的 RTK 在性能及使 用上有所不同, 功能大同小异。在进行断面测量时, 一般在文件设置中调入断面所依附的线路和纵断面 设计文件和断面所依附的线路文件, 在纵断面文件名 中调入设计的断面文件, 文件名设置完毕后进入断面 测量界面。断面测量界面的状态显示与线路放样显 示方式相同。移动仪器, 若当前点的偏离距在设计的 偏离阀值范围内时, 可以根据线路的起伏进行纵断面 数据采集工作。采集完毕后,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 求把数据格式转换, 生成断面数据格式。 3 . 杆塔定位测量 杆塔定位测量是根据线路设计人员在线路平断 面图上设计线路杆塔位置, 测设到已经选定的线路 中心线上, 并钉立杆塔位中心桩, 作为标志的工作。 用 RTK 测设杆塔位的方法与定线测量类似, 一 般在相邻两耐张杆塔之间架设基准站, 用移动站分 别测出直线段两端点的坐标 ( 如果已经有坐标则可 直接调用 )。在获取转点的坐标信息后, 将两端点的 坐标信息设置为直线的两点, 然后以该直线作为参 考线 , 在电子手簿中输入测设的杆塔位置与端点之 间的间隔后, 即会生成包含各杆塔位桩点坐标的折 线文件。根据折线文件中杆塔位桩的坐标, 按 RTK
测设的方法是: 在 J2 、 J3 之间架设基准站 , 用移动站分别测出 转角点 J2 、 J3 点的坐标 (如果转角点的坐标已知 , 则不必测量 , 可直接调用 ) 。在获取转点的坐标信 息后 , 将 J2 、J3 坐标信息设置为直线的两点 , 然后 以该直线作为参考线 , 根据现场情况, 在电子手簿 中输入测设直线桩的间隔后, 即会生成包含各直线 桩点坐标的折线文件。根据折线文件中直线桩的 坐标 , RTK 实时导航指示 , 就可测设出直线桩 Z1、 Z2、 &&如图 5 所示。
一、 概述 架空输电线路测量工作包括选线测量、 定线测 量、 平断面测量、 交叉跨越测量和定位测量。这些 测量工作常使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采集必要的观测 数据, 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得到所需结果。随着全球 定位系统 GPS( G lobal Posit io ning System ) 民用技术 和产品的普及 , 现在, 借助 GPS 技术可更方便、 快 速、 准确地进行这些测量工作。与传统的测量技术 相比, GPS 测量具有显著优点 , 不受通视的限制 , 测 量的距离远、 速度快、 精度高、 操作简便, 因此, 可以 显著地提高测量速度、 测量精度和生产效率。对于 架空输电线路测量需言, 测量人员需当场知道测量 结果或精度 , 实时动态测量 RTK ( Rea l T i m e K in e m at ic) 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二、 RTK 简介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是美军上世 纪 70 年 代初在 子午仪卫星导航定位 技术上发展而起的 具有全球性、 全能性 ( 陆地、 海洋、 航空与航天 ) 、 全 天候性的导航定位、 定时、 测速系统。它是由美国 国防部耗资 120亿美元建成的军事系统, 在其设计 和诞生之初 , 主要用于军事目的。整套系统 由 24 颗 N avstar 卫 星 构成 , 它 们 一直 处 于 11000 英 里 ( 22000 km ) 高 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围绕地 球旋转。 系统是由洛克威尔公司制 造并由美国空 军操纵, 1993年也就是五角大楼构思 GPS 系统的 20 年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