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的MRI及MRCP诊断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核磁共振胆道成像(MRCP)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胆道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
它基于核磁共振的原理,通过利用静磁场、高频脉冲和梯度磁场,使人体内的氢原子产生共振信号,并通过信号的处理和成像技术获得图像。
MRCP成像原理是基于氢原子核子的自旋角动量和磁矩。
在一个静磁场中,氢原子核子的自旋角动量会在磁场方向上进行进动,进动的频率称为拉莫尔进动频率。
当外加一个高频脉冲的旋转磁场,并且与拉莫尔进动频率相同时,会使部分氢原子核子发生共振,从而产生信号。
这些信号在梯度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被定位于空间坐标系内的特定位置,每一次扫描可以得到一个二维平面的图像,多次扫描可以组成三维图像。
MRCP成像技术主要分为三种:脉冲序列、影像重新构建、影像后期处理。
脉冲序列:脉冲序列是MRCP成像技术的核心。
它是靠高频脉冲和梯度磁场来产生共振信号的。
常用的脉冲序列主要有T2w和T2 FSE序列。
T2WI序列通过长时间回转时间(TTR)和短时间回转时间(TTE)的交替以及空间梯度磁场的改变,使胆管密度与周围组织对比度明显,同时避免了水肿的影响。
T2 FSE序列则是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改进,采用重复次数更高的回波,可以更好地显示胆总管内粘液、结石等局部病灶,同时也提高了成像的分辨率。
影像再构建:影像再构建是将采集到的平面图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的手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3D组合成为整个胆管和胆囊的三维图像。
常用的有最大强度投影(MIP)、体绘制法(VR)和曼荣之时(MinIP)。
MIP根据MRCP画面上每一像素RGB值按照各向同性质点的最强信号进行渲染,生成三维图像。
VR生成的是普通的3D透视图,但颜色有层次,区分不同的病灶。
MinIP则是把MRCP的画面拉成黑白图,灰度调整后进行3D重建,呈现的是较为真实的解剖形态,不与病灶结构有任何关系。
影像后期处理:影像后期处理是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重建后的三维图像进一步处理,加强图像质量、强化胆总管等部位的特征和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常用的有虚拟内镜技术、自适应直方图均衡技术和立体分组技术等。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核磁共振磁共振胆道成像(MRCP,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是指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成像人体内胆管和胰管的影像检查方法。
MRCP成像原理:MRCP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取胆道和胰管内的影像。
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的角动量和自旋以及周围磁场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影像的一种方法。
成像过程中,当人体被置于磁场中时,人体内的原子核会受到磁场的影响,原子核沿着磁场方向自旋。
同时,加入梯度磁场可以使某一平面内的原子核改变自旋状态,发生能级跃迁,产生一个信号,计算机可以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影像。
MRCP成像是利用这种原理,对胆管和胰管进行成像。
MRCP成像技术: MRCP成像技术主要有单次成像和多次成像两种。
1.单次成像:单次成像往往采用的是立体成像技术,通过一次成像即可获得胆管和胰管三维图像。
单次成像技术可在扫描过程中采集数据,由计算机进行处理,获得需要的图像。
与CT和X线成像相比,MRCP成像技术无需注射造影剂,减少了对人体的损害,同时也可以避免造影剂过敏等问题。
2.多次成像:也叫动态成像。
多次成像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扫描,即多次采集数据,从而获得更加精细的影像。
多次成像可采用连续成像技术,即连续不断地采集数据,获得动态图像。
通过多次扫描,可以获得更加精细和详细的影像,因此多次成像更适合一些需要更加精细的检查,如肝胆胰疾病的诊断。
总之,MRCP是一种无创性、不需要注射造影剂的胆道成像检查方法,可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人体内胆管和胰管的精准影像。
通过MRCP,医生可以了解患者胆管和胰管内部的结构,诊断疾病,并协助进行治疗。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核磁共振胆总管成像(MRCP)是一种无创的医学成像技术,用于评估胆系的解剖结构和病变。
它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胆管图像,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减少了对患者的不适和对肾脏的负担。
本文将详细介绍MRCP的成像原理和成像技术。
MRCP成像原理:MRCP利用核磁共振(NMR)现象对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子进行成像。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组成的,而氢原子含有自旋,它可以被外部磁场影响从而产生共振信号。
利用外加磁场和射频激励信号,可通过观察氢原子的共振信号得到图像。
MRCP利用脂肪组织中含有的大量水分子进行成像,因此对于肝胆系统中的胆汁,可以通过MRCP来得到清晰的图像。
MRCP成像技术:MRCP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Rapid spin echo sequence)进行成像。
该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得图像,减少了对患者的不适和运动伪影。
具体的成像步骤如下:1. 患者躺在核磁共振仪的扫描床上,将被检查的部位置于磁场的中心。
2. 在扫描之前,患者需要静息呼吸,以减少呼吸运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3. 核磁共振仪通过向患者身体施加强大的静态磁场,使得体内的氢原子自发产生共振信号。
4. 核磁共振仪释放射频激励脉冲,使得部分氢原子翻转并产生共振信号。
5. 核磁共振仪根据患者身体的共振信号,生成具有空间分辨率的图像。
6. 图像显示了胆总管及其分支的解剖结构,包括扩张、狭窄或阻塞等病变。
MRCP成像技术的优点:1. 无创:MRCP不需要注射造影剂,避免了对患者的不适和对肾脏的负担。
2. 高分辨率:MRCP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胆管图像,清晰显示胆管的解剖结构和病变。
3. 非放射性:MRCP不使用放射性物质,相比于传统的胆道造影技术,更安全。
4. 可重复性:MRCP可以反复进行,对于长期跟踪观察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非常有价值。
总结:核磁共振胆总管成像是一种无创高分辨率的医学成像技术,能够提供清晰的胆管图像,对于评估胆系疾病非常有价值。
胆道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别名】胆道蛔虫病【概述】胆道蛔虫症(ascariasis of biliary tract)是寄生于肠道的蛔虫逆行进入胆道而引发的疾病,在我国农村及边远地区多见,发病率占胆道疾病的8%~12%。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概述患者有典型的蛔虫引起的胆绞痛症状,有肠道蛔虫史,高度怀疑胆道蛔虫,经B超或ERCP、MRCP检查可确立诊断。
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突发剑突下钻顶样剧痛,向右肩背部放散,出大汗,可突然缓解,此时患者无任何症状。
症状可反复发作。
并发胆管炎症时,则表现发热、黄疸、右上腹痛的三联征,蛔虫死于胆道后则裂解分段,蛔虫体成为结石的核心,形成胆管结石,而表现胆系结石的症状。
2.体征蛔虫初进入胆道时,表现右上腹深压痛,并发胆系感染时,有皮肤、巩膜黄染,体温升高,墨菲征阳性,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嗜酸细胞升高,并发细菌感染的病例,中性粒细胞升高。
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于胆管或胆囊内可见双管征象,活虫可见其蠕动。
2.逆行胰胆管造影可于乳头处见到下段虫体,于胆管或胆囊内存在条索状边缘光滑的负影,虫体死后可见条状结石。
3.磁共振胆管成像与ERCP表现一致。
【治疗概述】药物治疗确诊为胆道蛔虫后,可用山莨菪碱、阿托口、度冷丁、吗啡等止痛药;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治疗;补充水、电解质,纠正患者因呕吐导致的水电解质失衡;促进胆道排虫,如口服50%硫酸镁30ml,3~4/d,同时使用肠道内驱虫药物。
手术治疗对驱虫、取虫无效的患者或并发严重胆道感染、胆囊化脓性炎症、肝脓肿,胆囊、胆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者,可行手术治疗。
治疗技术内镜下取蛔虫在十二指肠镜下,将取石网篮插入胆管,套取蛔虫,简便易行;对并发胆道感染的患者,可在内镜下行乳头切开,放置鼻胆引流管,但此法对胆囊内蛔虫效果不佳。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核磁共振(MR)胆道成像(MRCP)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技术,用于评估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
MRCP是在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通过利用磁共振信号采集和处理技术,可以获取清晰的胆道系统图像。
MRCP成像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核磁共振原理:核磁共振利用氢核(即水分子的质子)的自旋性质,通过给予外部磁场和脉冲磁场,使质子自旋翻转和恢复,产生磁共振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被电脑处理后转化为图像。
2.水分子的流动速度:MRCP成像利用了胆道内液体(主要是胆管内的胆汁和胰管内的液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流动速度。
胆管内的胆汁流动较慢,而胰管内的液体流动较快。
根据水分子在胆道内的运动速度,可以获得不同的成像。
3.等时线成像技术:MRCP成像采用等时线成像技术,即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图像处理算法下,选取具有一定信号特征的磁共振信号进行图像重建。
这样可以减少其他组织对图像造成的干扰,提高胆道成像的准确性。
MRCP成像技术主要有两种:单相位成像和多相位成像。
1.单相位成像:单相位成像是根据特定的时机从所有的磁共振信号中选择并成像。
主要用于显示胆管、胆囊和肝内胆管、胆囊的结构,以及主胆管结构是否正常。
2.多相位成像:多相位成像通过在不同时间点选择磁共振信号成像,可获得胆道内液体在不同时间点的运动情况。
它主要用于评估胆道疾病的程度和类型,如胆管结石、胆管狭窄、胆道肿瘤等。
无论是单相位成像还是多相位成像,都依赖于电脑软件对磁共振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些软件可以通过对信号进行滤波、增强、重建等操作,得到清晰的胆道成像。
MRCP成像技术通过核磁共振原理和等时线成像技术,利用胆道内液体的流动速度来获得胆道系统的图像。
它是一种无创、无放射线的成像技术,对于评估胆管、胆囊和肝内胆管结构及胆道疾病的诊断非常有价值。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MRCP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核磁共振胆道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简称MRCP)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胆道和胰腺的病变。
MRCP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通过对体内水分子的不同运动状态进行探测和分析,得到胆道和胰腺的高分辨率影像。
MRCP的成像原理主要包括核磁共振信号产生和成像过程两个部分。
首先是核磁共振信号产生过程。
在MRCP成像中,使用的主要核磁共振频率是质子(H)核的频率,即1.5T或3.0T。
在强磁场的作用下,体内的水分子会沿磁场方向排列并自旋进动。
接下来,用一种高频的无线电脉冲短时间作用于患者体内,使水分子的自旋方向改变。
当脉冲停止时,水分子会释放出电磁能量,形成核磁共振信号。
然后是成像过程。
MRCP采用了一种称为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脉冲序列,该序列可以通过梯度磁场改变和控制自旋回波的时间。
在梯度回波序列中,通过改变脉冲序列的参数,可以获得不同的重建图像。
通过采集多个平面的图像,可以对胆道和胰腺进行三维重建,并在不同平面上进行观察和分析。
MRCP的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无放射线的检查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高分辨率成像:MRCP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胆道和胰腺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结构和解剖信息,有助于准确诊断。
2.无创、无痛苦:相比其他检查方法,MRCP不需要穿刺或注射造影剂,对患者来说更加舒适和安全。
3.多平面重建:MRCP可以采集多个不同平面的图像,可以在不同方向上进行观察和分析,提供全面的信息。
4.可重复性好:MRCP可以在同一患者身上进行多次检查,观察病变的发展和变化,对疾病的监测和评估非常有帮助。
尽管MRCP在胆道和胰腺的影像学检查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如成像时间较长、不能评估胆囊结石、对金属植入物的影响等。
MRCP是一种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胆道和胰腺成像技术,对于胆道和胰腺的疾病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mrcp成像原理

mrcp成像原理MRCAN(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又称MRCP(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是一种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胆道和胰腺的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内镜逆行性胆胰造影(ERCP),MRCP无需侵入性操作,具有非侵入性、无辐射、不易引起感染等优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MRCP的成像原理。
MRCP成像原理是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技术。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进行图像重建的技术。
首先,被检查的患者被放置在强磁场中,通常是1.5或3特斯拉的磁场。
磁场可以使患者体内的氢原子聚集在同一方向上,然后通过无线电波的刺激,使氢原子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会被检测器接收,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图像重建。
在MRCP成像中,主要使用T2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是通过测量组织中的自旋回波衰减时间(T2时间)来得到图像对比,从而获得胆道和胰腺的详细结构。
MRCP成像分为斜矢面成像和轴位成像两种。
斜矢面成像是指将切片平面平行于胆道和胰管的轴线进行成像。
初始成像时,使用“快速飞行水平线”(Fast Spin Echo,FSE)脉冲序列来获取高分辨率的胆道和胰管图像。
这种序列可以通过较少的扫描时间获得多次回波。
在斜矢面成像中,胆总管、胰管和其他分支结构的形态、位置和梗阻情况都可以很清晰地显示出来。
轴向成像是指将切面垂直于体轴线进行成像,以更全面地显示胆道和胰腺的结构。
轴向成像通常使用3D脉冲序列,在较短的扫描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数据,以生成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进而提供更全面的胆道和胰腺的信息。
在MRCP成像中,常用的脉冲序列还包括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 Shot Fast Spin Echo,SSFSE),以及脂肪抑制饱和(Fat Suppression Saturation)等技术,用于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mrcp成像原理

mrcp成像原理MRCP成像原理引言:MRCP(磁共振胆道成像)是一种无创的胆道成像技术,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胆道系统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
本文将介绍MRCP的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一、MRCP成像原理1.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MRCP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来获取图像。
在磁场中,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会对外施加的磁场做出反应,并产生共振信号。
通过检测这些共振信号,可以获取人体各个部位的图像。
2. 胆道成像原理MRCP是利用胆道中含有的胆红素和胆汁中的溶解物质对磁场的影响进行成像。
胆红素是一种具有磁性的物质,能够在磁场中产生明显的信号。
胆汁中的溶解物质则可以通过磁共振技术对其运动进行观察。
二、MRCP的应用1. 诊断胆道疾病MRCP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管狭窄等。
通过对胆道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胆道的结构和异常情况,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2. 指导胆道手术MRCP还可以用于指导胆道手术。
在手术前,医生可以通过MRCP对患者的胆道进行全面评估,了解胆道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合理的手术方案。
手术过程中,医生还可以利用MRCP的成像结果进行实时引导,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评估胆道治疗效果MRCP可以用于评估胆道治疗的效果。
例如,对于经过胆道扩张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MRCP观察扩张后的胆管情况,判断治疗效果是否良好。
这对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提高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4. 监测胆道病变进展MRCP还可以用于监测胆道病变的进展情况。
通过定期进行MRCP检查,可以观察胆道病变的变化,及早发现并治疗异常情况,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结论:MRCP是一种无创的胆道成像技术,通过磁共振成像原理对胆道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
它具有诊断准确、手术指导、治疗效果评估和病变监测等多种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MRCP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胆道检查手段,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准确、安全和有效的诊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道蛔 虫是I 临床常见 的急腹症 之一 , 其起病较 急 ,
胆道 蛔虫 ,3例提 示胆管结 石 , 1 提示 结石性 胆囊 1 3例 炎, 8例提示 正常 。人 院后 WB > 1 ×1 i 3 。 C 0 0/ 2例
1 2 MRI检 查 方 法 采 用 西 门 子 公 司 生 产 的 .
院药 学 杂 志 ,0 6 2 (0 :3 2 2 0 ,6 1 ) 10 .
制度 , 避免假劣药 品混人药房 , 保障患者用药安 全。应 明 确以下药物严禁退药 : 生物制品及血液制 品; 需冷藏而未 冷藏 的药品 ; 避光 而未避光 的药品 ; 需 外包装 破损 的药 品; 批号与售出药品不符的; 被污染的药品 ; 的药 品; 过期
零散 的片剂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 规定》 5《 规定
[] 丁文清. 2 患者害怕药物 不 良反应要求退药 怎么 办[] 中 J.
国执业药师,0 7 8 4 )4 . 20 , (4 :0 (3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卫生部. 3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医疗 机构
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2 0 :. S .0 2 1
症状较重 , 可引起多种全身或局部并发症 , 及时诊治较 为
重要 。随 着 磁 共 振 成 像 ( g e crsnnei g g mant eo ac i mai , n M ) 检查在腹部的应用 日益普及 , 尤其是磁共振胰胆 管 成 像 ( ant rsnne h lgo acctgah , m g e c eoa c i co n i nr o r y a p a p
楚显示胰 胆管树 形 态 , 内外 胆 管部 分 扩 张 , 胆 管 肝 在 内见长 条状低信 号影 , 分进人 肝 内胆管 。胆囊 内可 部 见弯 曲条状或 斑 点状 低 信号 影 。MR P显 示病 变 更 C
1 资料与方 法
由两位及以上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共 同阅片并确定。
2 1 MR1 本征象 . 基 轴位 表现 : 内外 胆管 部分 扩 肝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病 例为 20 0 3年 1  ̄20 2月 07年
张, 胆管 内见斑 点 状 或 细 条 状低 信 号 影 , 界 清 楚 。 边
维普资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南 国防 医药 20 年 第 1 卷 第 5期 08 8 原因 , 致使药房无法 追踪药 品质量 以及药品 不 良反应 。 因此 , 退药处方应 认真填写原 因。对于“ 未用” 的具体原
因, 也应详细说明。() 2急诊处方不超过 3d量 , 最好开 1 d , 量 可避免因病情变化产生多次退药 。() 区退药建 3病 议采用非实物退药 , 即将病 区每 日待退 药品与欲发药 品 经电脑相加减 , 不必将所退药品从病房送 到药房 , 这样可 以节省药师及护士的工作时间 , 减少不必要 的工作量 , 避 免过期 、 变质药品混人药房口 。() 4 医院应严格执行退药
6月 经 外 科 确 诊 的 胆 道 蛔 虫 病 例 , 部 行 MR 全 I及 MRC P检查 。本组病例 中 , 男性 2 例 , 4 女性 2 6例 , 年
龄 1  ̄8 5 4岁 , 均年龄 5 . 平 5 1岁 。临床上 均 以急性 发
胆囊内可见弯曲条状或斑点状低信号影 。MR P 清 C:
胆道系统及胰腺和脾脏 的情况 。结论 : 检查诊断胆道蛔虫直观、 M融 准确 、 无创 , 可为临床提供真实而客观的依据。
关键 词 胆 道蛔 虫 ; RIMR P M ; C R 67 4 5 .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 0 8 (0 80 0 4— 18 2 0 )5—0 1 0 7 7— 3 中 图分 类 号
Sm hn 5 d仪扫描 , y poy1 T MP . 检查前 6h内禁食禁水, 扫 描时取头先进仰卧位 , 选用体部表 面线 圈和脊 柱线圈用 多层屏气序列 做常规 M T、 轴位 和冠状扫 描、T 2Ⅵ 1 及 T 脂肪抑制轴位扫描 , 1 后用单次屏气 T 快速 自 回 2 旋 波冠状序列 沿胆管长轴冠状 和倾斜 冠状位做 MR P扫 C
目的 : 探讨胆道蛔虫的 MR 及 MR P表现, I C 了解其影像学特征 , 为临床提供直接的诊断依据。方法 : 回顾性分析 5 0
例胆道蛔虫的 MR 及 MR P表现, I C 重点观察肝 内外 胆管 和胆囊 的常规 MR 轴位和冠状位图像及 MR P图像 。结果 :0 I C 5
例中 MR 及 MR P确诊胆系蛔虫 3 I C 9例, 1 1 例怀疑胆系蛔虫或结石 , 清楚地显示 了胆系蛔虫的直接征象 , 并清楚显示肝脏、
描, 范围从膈顶至双肾下极平面或至盆底 。
2 结 果
MR P 的运用越来越广 , C) 其在显示胆系结构上具有较好 的t ̄, 可清楚显示胰胆管系统及其周 围的情 况。对 gg眭,
本病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 , 可对临床及时采取 治 疗措施提供较好 的帮助 。现将我院 20 年 1  ̄20 03 2月 07 年 6月经外科证实的 5 例胆道蛔虫的 MR 及临床资料 0 I 进行回顾性分析 , 以了解 MR 在本病诊断中的作用。 I
・7 7 ・ 1 “ 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药品一经发出 , 除医方责任外 , 不
得退换 。 。 ” 但是 , 对确属患者无法耐受的不 良反应 , 可考 虑给予退药 ; 若属医师不合理用药 , 由医师承担病人相 应 应 的经济损失 。 参考文献
[] 高玲 , 1 曹梅 , 胡克勤.我院退药综 合调查分析[3 中 国医 3.
收 稿 日期 :0 8— 7— 8 20 0 2
胆 道 蛔 虫 的 MRI MRC 及 P诊 断
刘 中银 张羲娥 刘 杨 , ,
(. 1 成都军 区机关医院放射科 , I成都 四J I 摘要 60 1 ; 2 成都 市第二人 民医院 MRI , 10 1 . 室 四川 成都 60 0 ) 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