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行为主义心理学ppt 课件目录•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行为主义心理学基本原理•行为塑造与矫正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比较•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01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定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派别,也称为行为学派或行为科学。
它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被客观观察并对所有人都清楚的东西,即人的行为。
新行为主义托尔曼、赫尔等人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修正和发展,引入中介变量等概念,使行为主义更加完善。
新的新行为主义班杜拉等人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行为中的作用。
早期行为主义以华生为代表,主张心理学应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定义与发展历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 ):提出刺激-反应(S-R)理论,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被客观观察并对所有人都清楚的东西,即人的行为。
他主张通过控制环境来研究行为,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行为之后出现的后果(强化或惩罚)会影响该行为在将来的发生频率。
他主张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行为。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行为中的作用。
他认为人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派别比较与构造主义比较构造主义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和元素,而行为主义则主张研究可被客观观察的行为。
两者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与机能主义比较机能主义强调心理的功能和目的,关注心理与行为的适应性和有用性。
而行为主义则更加关注行为的客观性和可观察性。
与人本主义比较人本主义关注人的内在体验和主观感受,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性。
什么是行为心理学?

什么是行为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人类行为的科学,它是研究人类行为、思维和情感的交互及其背后的神经机制。
那么具体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行为心理学的概念、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行为心理学的概念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以及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改变及其原因。
行为心理学强调了人类行为的自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决策行为、社会互动等。
二、行为心理学的内容1. 行为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认知心理学,它主要研究人类思维的过程及其调节机制,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认知操作等。
2. 决策心理学是行为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类决策的过程及其机制。
其中包括风险偏好、决策失误等内容。
3. 社会心理学也是行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互动的过程及其机制,包括领导、集体行为、群体动力学、社会认知等。
三、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法:行为心理学的实验法大多数是图像法、分析法、实验法等。
它们主要通过观察参与者的实际行为来研究人类行为规律。
2. 记录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描述某些行为和事件的特征,记录法的使用需要许多先前的收集和处理过的数据来进行。
3. 调查法:调查法主要用于获得数据集,研究人员通过张贴问卷、发布广告或组织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以此探究人类行为及其变化的规律。
四、行为心理学的应用行为心理学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行为改变、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创意设计、运动心理学等领域。
五、行为心理学的未来随着科技和人类的发展,行为心理学必然会发生一些改变。
例如,脑成像技术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人类思维及其背后的神经变化,这将有助于解开人类行为的奥秘,使行为心理学更加完善。
总之,行为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人类行为的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研究方法也十分多样。
未来,我们肯定会看到行为心理学的更多新发现和应用。
行为的概念心理学

行为的概念心理学行为的概念在心理学中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下所表现出的动作或行动。
它涉及个体的意识、动机、情绪等内在因素以及外在刺激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行为是人类行为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研究,可以揭示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动等方面的特征。
行为是个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响应。
在心理学中,行为可以分为自主行为和反应行为两类。
自主行为是主动的、有目的性的行为,通常是个体对内外环境进行思考、计划和决策后进行的行动。
例如,一个人主动学习、工作、交往等都属于自主行为。
反应行为是对刺激的无意识或自动的反应,与自主行为相比,反应行为更多受到外界刺激的控制。
例如,当一个人突然听到巨响时,会自动地产生害怕或逃跑的反应。
行为是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和外部环境之间的桥梁。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行为被认为是个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其目的是通过对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来揭示行为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例如,通过对实验室小白鼠在迷宫中找食物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学习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行为是可观察的和可量化的,心理学家通过测量行为反应和刺激之间的关系来描述和解释行为。
除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也对行为进行了研究。
认知心理学更关注个体思维和信息加工的过程,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认知过程所决定的。
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体在面对同样的刺激时,由于个体的认知、态度、信念等因素的不同,其行为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一个人在购物时,对于同一件商品,有的人会认为它是必需品,会决定购买;而有的人会认为它是奢侈品,会放弃购买。
认知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思维过程,可以揭示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此外,行为还可以受到情绪和动机的影响。
情绪是个体对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不同的情绪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反应。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愉快时,他可能会表现出更积极的行为;而当他感到悲伤时,他可能会表现出消极的行为。
动机是行为的内部动力,它影响个体选择行为的方向和力度。
行为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1. 引言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建构,帮助我们理解人们为什么会采取特定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介绍行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 行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1 古典条件反射古典条件反射是行为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最早由俄国生理学家帕夫洛夫提出。
古典条件反射指的是一个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的关联,当刺激重复出现时,相应的反应也会产生。
例如,当听到钟声时,我们会联想到吃饭的时间,这个联想就是古典条件反射的一种体现。
2.2 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是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古典条件反射有所不同。
操作条件反射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试错和学习过程来建立某种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联。
例如,当我们按下按钮后,电视机会打开,这种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联就是操作条件反射。
2.3 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模型是用来描述人类思考过程的理论框架。
这个模型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环节。
输入阶段指的是接收外界的刺激,处理阶段是对刺激进行加工和分析,输出阶段则是产生相应的反应。
通过信息加工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认知和反应。
3.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行为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精确控制条件和变量,从而得出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假设、获得具体的数据和收集证据。
3.2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另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向受试者提问来了解他们的态度、意见和行为。
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帮助研究者进行大规模的分析和比较。
然而,问卷调查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如受试者可能不诚实或回答方式可能受到主观影响。
3.3 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观察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们在真实环境下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观察研究可以是自然观察或者实验室观察,每种观察方式都有其优缺点。
心理学的行为

心理学的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手段,试图解释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的行为领域,从行为的定义、类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
一、行为的定义行为是指个体通过动作、语言、思考等方式对外界环境作出的反应。
行为反映出个体的内部想法、情感和需求,并且表达出个体与他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相互作用的基础,通过行为人们可以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
二、行为的类型1.自发行为:自发行为是指个体在没有外部影响的情况下产生的行为。
这类行为通常是个体的自主选择和决策,反映出其个性特征和意愿。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个体在前因后果的关联性下,形成某种特定的行为模式。
例如,当一只狗听到铃声时就开始流口水,这是因为它习惯性地将铃声与进食联系起来。
3.习得行为:习得行为是个体在经验积累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行为模式。
这类行为通常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等方式获得,可以是正向的、负向的、放大的或压抑的。
4.心理反应行为:心理反应行为是指个体对刺激和情感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
例如,面对恐惧的刺激,个体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手汗等身体反应。
三、行为的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基因对行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行为特征,如性格倾向、智力水平等,可以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
2.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对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学校、社交关系等环境因素可以塑造个体的价值观、社交能力和道德观念。
3.心理因素: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和特征也会影响其行为表现。
心理因素包括自我意识、情绪、认知和动机等,它们构成了个体面对环境时的心理准备和反应机制。
4.社会文化因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文化价值观、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等塑造了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形式。
四、行为心理学的应用1.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通过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模式,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问题。
行为心理学内容

行为心理学内容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它关注的是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背后原因。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它涉及到各个领域,如教育、医学、社会学等。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和问卷调查等。
行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探索人们是如何收集、处理和储存信息的。
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来了解人类的注意力、记忆、学习和决策等认知过程。
他们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分析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心理活动,从而揭示人类思维的奥秘。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儿到成人的发展过程。
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他们研究儿童的成长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也是行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研究者关注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社会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他们研究人类的态度、归属感、社交认知和群体行为等,以及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对这些行为的影响。
行为心理学也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
临床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和评估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诊断和治疗心理问题。
他们研究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发展,探索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解释个体行为的原因,还能够提供对人类行为的改变和干预的指导。
通过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个体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行为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将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做出贡献。
什么是行为心理学(一)2024

什么是行为心理学(一)引言概述: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它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认知、社会和发展心理学等。
本文将介绍行为心理学的定义、历史背景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行为心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正文:1. 行为心理学的定义- 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 它关注人类如何感知、思考、情绪化和行动,并探索这些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行为心理学的历史背景- 行为主义的兴起: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行为主义起到了促进行为心理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行为主义者关注外部可观察行为,并认为行为是学习和环境所致。
- 认知革命: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推动了行为心理学的发展,认知心理学家关注人类思考、学习和记忆等内在心理过程。
3. 行为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临床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有助于理解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问题,以便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支持。
- 教育心理学:通过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教育者可以了解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模式,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 营销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洞察力,帮助营销人员理解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和购买行为。
4.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来观察行为和心理过程,以获得科学的结论。
- 观察研究:观察和记录自然环境中的行为,以便了解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现实表现。
-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和分发问卷来收集意见、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数据。
5. 行为心理学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 社会和文化因素:行为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文化中,对其他社会和文化背景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 脑神经科学的整合:行为心理学可以与脑神经科学相结合,从神经层面解释行为和心理过程。
- 跨学科合作:行为心理学可以与其他领域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合作,探索更多新的研究方向。
总结:行为心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通过研究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和心理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个体和社会的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29页
•
B=fx(S,P,H,T,A)
• 他假定:有一系列猜测、不能观察到因 子——中间变量,它们是行为实际决定因子。 中间变量就是在O内正在进行东西,从而它就 引发一定反应去回答一定刺激:S—O—R。如 饥饿就是一个经典中间变量。
• 起初,他提出两种中间变量:
• (1)需要变量:本质上是动机,包含性、饥 饿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要求。
• 情绪能用“客观刺激情境”、“外显身体 反应”和“内部内脏改变”来解释。
• 关于“ALBERT”条件性恐怖著名研究发觉, 有三种基础情绪: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22页
• (1)恐怖:是由高声和突然失去支持引发。 • (2)愤恨:由身体运动受阻引发。 • (3)爱:由抚摩皮肤、摇动和轻拍引发。 • 成人恐怖、厌恶和焦虑都是童年早期那种
• 华生改变了试验室中人类被试者性质和作 用:刺激反应机器。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19页
• (3)理论观点:
• A、本能理论:
• 1925年否定本能存在。拒绝认可人类有任 何种类遗传能力、气质或才能。“那些看起 来像遗传东西,大抵都依赖于在摇篮中就进 行训练。”
• B、学习理论:
• 成年人完全是儿童时期“条件作用”产物。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27页
第3节 新行为主义者
一、托尔曼
• 1、生平与著作:
• Edward Chace Tolman (1886—1959),新行 为主义主要代表,“目 标行为主义”创始人, 认知心理学先驱,“认 知地图”理论建构者。
• 著作:《目标行为》 (1932),《动物和人 目标行为》(1932), 《趋向战争驱力》 (1942)。
行为主义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查尔蒂尼实验
查尔蒂尼做了一个伟大的实验:他拿了三桶水,一桶热水,一桶冷水, 一桶常温水。他让一个学生把左手放入热水中,右手放入冷水中,然后 再把两只手同时放入常温的水中。当然,一只手感觉很热,另一只感觉 很冷。这是因为人的感觉器官在强烈的反差之下被过度影响了。没有绝 对温标,只有相对温度,而且还有量子效应在其中。 就如你把一只青蛙放进滚烫的开水中,它会立刻跳出来。但是如果 你把它放在温水中,然后给水慢慢加热,最终,它将会被开水煮死。 实验表明:当变化一点点靠近你时,你很可能无法查觉。所以,如果你 要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判断力的人,你必须对于这些因为对比在你脑中所
长期以来人们把风水地理当作封建迷信,予以批判、抛 弃。其实,中国风水地理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的一部分, 是关于中国的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 建筑、景观等研究综合环境的一门科学,也是中国人趋吉避 凶、避祸纳福的一种价值取向。
47
北京金融街中国建设银行总部
48
2)环境因素
③组织环境对个体行为情绪
处理人际关系
39
40
1)个性因素
④能力品质三要素
AQ (逆商):表征个体抗挫折的能力。 低逆商:这类人一遇事情,就觉得天要塌
了,惊慌失措,或是逃避,做事
没劲头,没信心,没有持之以恒 的毅力。
高逆商:这类人看问题深刻,能分清问题
的前因后果和自己所处得位置, 找出尽可能有利或减少负面影响 的方案来。
所有这些心理倾向,绝大部分或者全部是在下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
12
名人效应
人类天生就有服从倾向,即使这服从是错误的。有两个飞机驾驶员,一 正一副,正驾驶员是一个权威人 物。他们没有在飞机里,而是在模拟 状态下完成了这个实验。副驾驶员在 模拟状态下被训练了很长一段时 间,他知道他的职责就是防止坠机。实验过程中,那个正驾驶员做了一 些连傻瓜都能看出来足以导致坠机的操作。但副驾驶员只是安 静地坐 在那儿,因为正驾驶是权威角色。25%的情况下,飞机都会坠毁。
45
2)环境因素
①自然环境生理与心理的影响
对心理的影响 对空间知觉: 对重量知觉: 暖色 距离近些 轻(快)些 冷色 距离远些 (沉)重些
对情绪影响:
红色---热烈 橙色---警觉
兴奋
安静
蓝色---天空,大海
绿色---生机勃勃的大地原野 紫色---神秘感,不确定感
46
2)环境因素
②地理空间影响(风水论)
44
2)环境因素
①自然环境生理与心理的影响 色彩的影响 红 700
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620 580 510 490 460 420 nm
对生理的影响
490-580 nm(中性):对眼较舒适
600-700 nm(暖色):使人兴奋,加快脉搏,增进食欲 460-500 nm(冷色):使人体机理安定
引发的行为准则:
对外界刺激作出有利自身发展的理性行为。
22
精神性需要(认知平衡、心灵和谐) 自我实现需要(理想、信念、宗教等) 对真、善、美的追求
引发的行为准则:
理想、责任、良知、价值观等。
23
2)弗洛伊德的“行为心理”理论
②弗洛伊德认为
人的个性是这三个心理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个体的主导子系统与个体的成熟度及后天习得强相关。 成长过程中的经验,会存留在未来的潜意识中。 无压抑的本我心理,反映了人性潜意识中存在的天然弱点。 追求认知平衡和心灵和谐的需要是心理活动及其行为的主要 动力,是人们幸福快乐感觉的基础。 注:长期和高强度的心理认知失衡会损坏人体精神和生理 系统,尤易引发各类精神类疾病。
①气质
气质是一种与个体先天神经过程特征相关的行
为特征。
巴甫洛夫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描述个体
的神经过程特征:
强度-----大脑细胞工作的忍耐力 平衡性---兴奋与抑制间的比例性、
灵活性---兴奋与抑制间的转换速度
指向性---外向或内向
IVAN PAVLOV (1849-1936)
32
由此他归纳出四种基本的气质类型:
20
本能性需要 生理需要(维持有机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需要)
安全需要(人对无威胁的、能预测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的
需要) 好奇探究需要(偷窥他人隐私的冲动)
引发的行为准则: 生本能(快乐原则)
外向:竞争、攻击 死本能(破坏原则) 内向:自孽、自毁
21
社会性需要 情感、归属需要 尊重、发展需要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内容心理学派 冯特
构造主义学派 铁钦纳
日内瓦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斯金纳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格式塔学派 考夫卡
9
5.心理学实验
琴巴多实验
心理学家琴巴多(zimbardo)曾在斯坦福做了一个试验,他把参与实
41
1)个性因素
④能力品质三要素
孔夫子所曰“仁者不忧,智者不 惑,勇者不惧”,不正是 IQ 、 EQ 和 AQ 的作用与价值的真实写照吗?
42
1)个性因素
⑤价值观
价值观是决定个性倾向的基础。
阿尔波特分类法:
理性型: 科学性、规律性
经济型: 功利性、务实性
政治型: 权利和影响力的获取 唯美型: 心灵的和谐和美感
34
1)个性因素
②性格
性格是一个在先天气质基础上,
反映后天习得烙印的行为方式
取向。 性格 = 气质 + 后天习得 性格的特征结构包括态度、意 志、情绪和理智四方面。
35
1)个性因素
③能力
完成预期任务的本领及相关的
心理特征。
制约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生理机能素质
兴趣倾向 受教育程度
社会实践经验
6
2.心理学研究内容
生理 现象 心理过程 心理 现象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情感过程(喜、怒、哀、恶、惧等) 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 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 个性心理 社会 现象
7
个性心 理特征
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
人格(气质、认知风格、自我 概念等)
人因失误事件
运行经验反馈也显示人因
失误事件在运行中占有很 大的比重(运行事件(LOE)
其它事件
中75%)
16
通过对现场大量人因事件的分析发现,诱发核电站人因事件
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部分:
操作人员的原因(心理因素和生理 因素) 组织管理原因 信息沟通方面的原因 教育培训上的原因 规程上的原因 作业上的原因 设计上的原因
17
行为与心理的关系是什么?
18
1.行为动力及心理
1)行为心理模式
行为的动力:需要 行为的目的:满足需要以消除紧张
19
2)弗洛伊德的“行为心理”理论
①行为需要理论 人的行为受三大需要满足目的的支
配,并由此组成人的心理系统。 本能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 精神性需要
SIGMUND FREUD (1856-1939)
安全提示
我们现处在公司培训楼302培训教室。今日
无消防等应急演练,如听到火灾警报或遇到其他
紧急情况,请有序从会场经走廊从大楼两侧楼梯
撤离至楼外安全区域。撤离过程中请不要使用电
梯,并注意保护好自己和他人。
1
行为心理学
培训部 2013-12-05
2
心理咨询
n
变态
梦的分析
3
目 录
(一)何为心理学。 (二)为何开设心理学课程。 (三)行为与心理的关系。
24
3)行为动力总结
①心理活动及其行为的主要动力源
追求心理平衡和心灵和谐。(这是人们幸福快乐感受的基础) 对某种需要满足的欲望。(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
心理暗示。(是指由潜意识对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
生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
25
3)行为动力总结
②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分自我暗示与他人暗示两种。
验者分为两组,一组扮演警察,一组扮演囚犯。两组人都以人们期待
的方式把自己的角色付诸行动。五天后,琴巴多不得不停止实验,因 为看守们成了虐待狂,而囚犯们变得非常压抑。而在刚开始,实验者都
是普通而友好的大学生。这项试验变成了所谓的情境恶魔的经典教程
,即使一个好人被放入到糟糕的环境,也可能变成野兽。
实验表明:自我意思下扮演的角色可能改变你的行为,但更为重要的
30
2.影响行为因素
影响行为的因素可用如下LEWIN的“场论” 公式表示:行为 B=F(P,E)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P—个性因素: 个性意识倾向:价值观、兴趣、需要 KURT LEWIN
(1890-1947)
自然环境:声、光、色、形等
E—环境因素:
组织环境:群体、人际关系等
31
1)个性因素
能完成散体无法完成的任务。(社会目标)
13
为什么开设心理学?
14
1.核事故教训
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人们已深刻认识到人的因素 对核反应堆(包括核电厂、核动力装置和各种研究堆)这一大规模 现代化人 -机系统运行安全的重要性。作为反应堆人 -机系统重要的
一方“人”,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特点,使之既存在一些内在弱点,
又有极大的可塑性和难以控制性;另一方面,尽管系统的自动化程 度提高了,但归根到底还要由人来控制操作,由人来设计、制造及
3.心理学领域
——理论研究
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