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怀古伤今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带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带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带答案)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名师精讲解题思路与技巧,值得下载练习)古诗词鉴赏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很高的创造性活动。

诗歌赏析题已成为中考语文试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考点分析诗是以具有乐感的语言借助意象抒写情思和美的艺术。

诗歌赏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文学趣味。

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理解、感悟、欣赏等方面。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中考考试说明》:“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

同时,古诗词鉴赏也是中考语文复习耗时多,见效少的薄弱环节。

二、考点要求古诗词鉴赏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成为中考必备的一类题型。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励志类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画面描述、内容品读,常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分值上主客观兼顾,思维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成为常态。

除了复习时加强有效训练外,一些鉴赏的思路也有必要帮助学生厘清,解题的技巧更需要合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一、鉴赏思路点拨(一)鉴赏字词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湖南省2020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三 名篇名句默写(二)课标古诗词曲常考名句 语文版

湖南省2020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三 名篇名句默写(二)课标古诗词曲常考名句 语文版

(二)课标古诗词曲常考名句七班级(上册)1.《木兰诗》《乐府诗集》 6年未考(1)万里赴戎机,__关山度若飞_____。

朔气传金柝,__寒光照铁衣_____。

(2)____将军百战死_____,壮士十年归。

(3)____雄兔脚扑朔__,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__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4)《木兰诗》中概述战斗旷日长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将军百战死___,__壮士十年归____。

2.《夜雨寄北》李商隐 6年3考(1)君问归期未有期,__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_。

(2)(2021衡阳,2012张家界,2011衡阳)__何当共剪西窗烛___,却话巴山夜雨时?(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设想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的诗句是“_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__?”(4)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

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孤独,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冀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____?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6年4考(1)___城阙辅三秦__,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_同是宦游人_____。

(2)(2020邵阳,2012衡阳、邵阳)___海内存知己____,天际若比邻。

(3)(2013娄底)__海内存知己____,____天际若比邻_____。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海内存知己_____,__天际若比邻____”,表明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伴侣之间的真挚情意。

(5)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示友情不受时空阻隔的诗句是:__海内存知己___,___天际若比邻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6年5考(1)___巴山楚水凄凉地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__到乡翻似烂柯人_____。

(2)(2012衡阳)____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3)(2014娄底)___沉舟侧畔千帆过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湖南咏史怀古诗词赏析总复习(含老师详解)

湖南咏史怀古诗词赏析总复习(含老师详解)

咏史怀古诗复习(学生版)(一)水调歌头定王台①南宋·袁去华②雄跨洞庭野,楚望③古湘州。

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

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④云歌吹,屈指几经秋。

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

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

一夜寒生关塞⑤,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

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释]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望其母唐姬墓而筑,故名。

②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约宋高宗(南宋开国皇帝)绍兴未前后在世。

③楚望:楚地的望郡。

唐、宋时,州、郡、县按地势、人口及经济状况划分为畿、赤、望、紧、上、中、下若干等级,形胜富庶的地区称“望”。

④依约: 连绵不断。

⑤一夜寒生关塞:比喻金人猝然南侵,攻破关寒。

10.下面对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开头时空综览,为全词奠定昂扬豪迈的基调。

“雄跨”一词,表现了定王台的雄奇地形:“危基百尺”则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定王台的壮丽。

B.“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以想象的手法接入历史画面,想当年西汉国力强盛,定王台阁周围遍布如云铁骑,祭祀的音乐响彻云霄。

C.词的下阕“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三句点题,叙说登临之事:作者用白描的笔法来绘眼前所见:乔木老,大江流。

D.“关塞”是征战的偏远地段,“陵阙”是家乡祖坟所在,从前都是作者心底事,但现在离他越来越远了,“万里”一词,写出了这种虚无辽远的感觉。

E.词的下阙情与景交融,慷慨生悲,淡有余韵。

末句“霜风”“落日”两个意象组合,以一副独立寒秋、天涯孤影的悲凉画面结束。

11.结合具体的诗句,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本词所蕴含的情感。

(4 分)(二)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湖南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曲鉴赏常考相关知识归纳

湖南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曲鉴赏常考相关知识归纳

湖南古诗词曲鉴赏常考相关知识归纳(一)诗歌句子赏析的角度及赏析示例赏析句子,一般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具体如下:1.修辞手法角度:修辞例句赏析示例拟人【14长沙、14岳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使花、鸟人格化,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溅泪”“鸟惊心”表现出来。

比喻【15株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作者用梨花来比喻雪后的美景,将边塞下雪后的奇特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双关【15长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

对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人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大漠孤烟”对“长河落日”,“直”对“圆”,描绘出了一幅苍凉雄浑的塞外风光。

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将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与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照起来写,极大地增强了古诗的感染力。

设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巧用设问起句,自问自答。

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作者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夸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用黑云欲将城压垮成功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反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运用叠字,不见一个“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2.表现手法角度:表现手法含义/种类举例具体分析虚实相生【14岳阳、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前两句写早春的新柳黄黄的叶子冲寒而出,是眼前的实景,是实写。

13岳阳】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后两句写想象中长安百花似锦,看花人络绎不绝的场面是虚景,虚景与实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

烘托以乐景写哀情【15岳阳】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但由于词人此刻已是阶下囚,良辰美景,恰恰反衬出词人心中的家国之痛。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名师精选全国真题+解析答案,值得下载)专题一重点篇目一、XXXXX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XXX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大海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相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1XXX会在一同。

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XXX,经过碣石山时所作。

他跃马扬鞭。

登山观海,面临XXX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墨客把登高望海所见的自然风景,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XXX地刻画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墨客坦荡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坦荡,气魄雄壮,通篇以写实的伎俩展现了一个大志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XXX/入旧年。

乡书/那边达?归雁/洛阳边。

1.(2017·南充)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曲折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2绿水前面去了。

B.“XXX生残夜,XXX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XXX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梳理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梳理

2020 年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梳理一、文体知识1.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唐。

可分为两类:一是古体诗——楚辞(《离骚》)、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二是近体诗(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绝句、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统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偶数句需押韵。

简称“五律”或“七律”。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2. 词2019 怀化:按照乐曲节拍创作的歌词,后逐渐与音乐脱离,成为一种有固定格式的诗歌体裁。

词牌是曲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渔家傲·秋思》中“渔家傲”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流派主要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代表有李煜、李清照、柳永等,豪放派代表有苏轼、辛弃疾等。

3. 曲:是元代盛行的新诗体,有散曲和剧曲的分别。

散曲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形式。

这是元朝突出的文学形式。

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4.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其中明清小说是明清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有白话小说(长篇、短篇)和文言小说(长篇、短篇)。

如我们学过的《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分别节选自小说《水浒传》《儒林外史》《三国演义》《红楼梦》。

5.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

短小优美,生动有趣。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主要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附练习与答案)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附练习与答案)

2020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词句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1:把握中心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句子理解与欣赏【方法指导】(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

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把握情感。

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

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把握语言风格。

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突破训练:古诗词曲鉴赏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突破训练:古诗词曲鉴赏

古诗词曲鉴赏三轮拓展课外古诗词曲分类阅读训练写景抒情类1.[2020·绍兴改编]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5分)月下演东坡语①(其一)[清]汪琬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②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注释]①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

②筇(qióng):竹制的手杖。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2)古人常以“秋”入诗,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诗同样以“秋”入诗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3分)2.[2020·德阳]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5分)终南山[唐]王维太乙①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太乙:终南山的别称。

(1)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

B.颔联写近景。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茫茫“青霭”,“青霭”的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尾联叙事。

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D.这首诗游踪清晰可见。

诗人远望终南山,人在山外,然后诗人已身在山中,接着登顶,然后准备投宿,人还在山中。

(2)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

(2分)3.[2020·凉山州]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6分)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

(1)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2分)(2)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例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怀古伤今
十四、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考情搜索及教材链接】郴州、永州、怀化、岳阳近9年未考;七年级下册第20课全国视野2019云南曲靖单首考查
原文译文赏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往前望,望不
见古代的贤
君,往后看,
看不到后世的
英主。

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

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
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却无缘相见。

情感: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哲理:通过“前”“后”“古”“今”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
不返。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想到时间的久
远和天地空间
的广大,我不
禁黯然神伤,
眼泪纵横!
炼字: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纵横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
界;“悠悠”意指辽阔深远,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一个“独”字,
是全诗的诗眼,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情感、哲理:通过“天地悠悠”与“独”的对比,感受到天地的广阔
和宇宙的永恒,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

诗人融理入情,表达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
事理悲情。

整体感知:诗人登楼远眺,俯仰古今,感慨无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唐·杜牧
【考情搜索及教材链接】郴州、永州、怀化、岳阳近9年未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原文译文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
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
辉洒在白色沙滩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停泊在
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修辞、炼字: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将两个“笼”字联
系起来,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
种景物融为一体,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迷蒙的夜景,
渲染了冷清愁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情感
基调。

“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
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夜泊秦淮”揭示时间、地点,并
巧妙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引出下文“商
女”的出场。

画线句画面描述:轻轻的雾霭、朦胧的月光,笼罩着透
着寒气的河水和两岸沉寂的沙滩。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
为亡国之恨、黍离之
悲,竟依然在秦淮河对
岸吟唱着亡国之音《玉
树后庭花》。

炼字:“犹”字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
暗示晚唐统治者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表现出诗人对
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凸显出诗人的忧愤之情。

用典、情感:运用“后庭花”的典故,借古讽今,这两
句诗看似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其实是对那些只知
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

整体感知:全诗寓情于景,将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唐·杜牧
【考情搜索及教材链接】2011怀化单首考查;八年级上册第24课
全国视野2019山东淄博单首考查
原文译文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
沉没在水底的沙中,
还没有被销蚀掉,自
己拿起它又磨又洗,
辨认出这是当年赤
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写兴感之由:由在沙中发现一支断戟写起,诗人“自将磨洗”
和“认”的动作,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旧物的兴趣和对历史
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表现手法:借物起兴。

以古战场上的遗物兴起对前朝英雄人
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暗寓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叹,引出
对古人和古事的感慨,为后两句的论史抒怀做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
方便,结局恐怕是曹
操取胜,二乔被关进
铜雀台了。

发议论,抒感慨,深刻警策。

化用典故,以“二乔”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
与“运”,以小见大(表现手法),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从反面落笔,假设周瑜失败的后果,表露出历史上英雄的成
功都需要机遇,借史事以吐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含蓄蕴藉。

情感:感慨自己缺少像周瑜那样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机
遇,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整体感知: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借一件古物而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二乔”可能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南宋·辛弃疾
【考情搜索及教材链接】郴州、永州、怀化、岳阳近9年未考;九年级下册第23课
全国视野2019福建单首考查;2019湖北孝感与课内古诗《贾生》对比考查;2019四川宜宾与课内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对比考查;2019山东潍坊与课外诗词《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对比考查原文译文赏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
中原?眼前却只见北
固楼一带的壮丽江
山。

上片借景抒情,落笔眼前引遐思。

词人登楼远望,想到中
原沦陷的故土,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
整体情感沉郁悲怆。

通过一问一答,自然地引出下文。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千百年的盛衰兴亡,
不知经历了多少变
幻?往事连绵不断,
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
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问句纵观千古成败,表达了自己望不见中原的惆怅之情。

炼字:“悠悠”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
人思绪之无穷。

情感:末句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出词人的无奈、伤感、抑郁。

将词人的愁思和感慨比作长流不息的江水,表达了词人对
兴亡之事的感慨,其中有对故国的留恋,也有对南宋岌岌
可危局势的忧虑。

元·张养浩
【考情搜索及教材链接】郴州、永州、怀化、岳阳近9年未考;九年级下册第23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