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5.《亲爱的爸爸妈妈》 导学案

八年级上5.《亲爱的爸爸妈妈》  导学案

八年级上5《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读、会写、会解释本课的生字词2、理解多种表达方式及其作用3、能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认识战争危害,热爱和平预习提纲:一、基础知识1、查资料,简单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查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或解释。

3、读课文,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二、能力提升4、找出文中描写、议论性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5、文章开头引文中为何引用萨特的话?萨特的话里为什么说记忆是“沉重”又是“美丽”的呢?三、拓展延伸6(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理解。

(提示:可从文中的老师及西德作家入手)(2)“亲爱的爸爸妈妈!”300个孩子的最后呼唤令所有生者为之动容,也使我们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请提起你手中的笔畅所欲言吧。

教学过程:1、师由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温馨的称呼引入,与文中惨绝人寰的屠杀对比导入新课。

2、小组检测基础知识,师点拨、评价3、师提示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能力提升4与54、师借助历史人物或故事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拓展延伸6 课堂检测:1、注音并解释词义聂华苓.( ) 呵.( )护屹.( )立执著.( ) 憧憬..( ) ( ) 稚.( )嫩恍惚.( ) 纳粹.( ) 杀戮.( ) 荒谬.( ) 响彻云霄.( )1、根据原文填空(1)____风。

____雨。

___天。

_____地。

(2)历史,_____,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_____、真实而_____的画调。

(3)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_____;只有____,只有_____,只有_____——世间永远也不能再有战争和______了。

3、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收获与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优秀教案【7篇】

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优秀教案【7篇】

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优秀教案【7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如恶魔一样吞噬了无数的生灵。

法西斯如泯灭人性的怪兽,如一部开动着的杀人机器,中国南京30万不眠的英灵,南斯拉夫7000个善良的灵魂,仍在无声地控诉着法西斯的罪恶。

历史为之颤栗,然而历史不能遗忘,罪恶不能遗忘。

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优秀教案【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篇一5《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马街中学彩云生歌●教学目标1、领会“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个主题;2、学习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3、学习本文是如何精心选材的;4、联系现实,树立自强意识,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难点重点:本文是如何精心选材的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教学方法情境描绘法、矛盾分析法、合作研讨法。

●教学内容及流程:第一课时一、广告设计导入:如果我是导演,我想摄制这样一个公益广告:慢镜头播放。

第一个画面:一群孩子郊游归来,快乐地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挥舞着衣服、帽子奔向父母,父母们扔下东西,张开手臂,高兴地将孩子抱起,转圈,天地响彻一片欢笑声,笑声久久回荡。

第二个画面:一群悲哀无助的孩子恐惧地面对一排黑压压的枪口,发出最后的深情呼喊“亲爱的爸爸妈妈”,而回应他们的却是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枪声,枪声也久久地回荡、回荡。

你们知道这样的广告,要表达什么吗?我的灵感来自聂华苓的这篇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

(板书课题)二、学生介绍交流作家和背景情况。

1、作家: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

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

2、背景: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

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

三、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引导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心声(主题),请你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5《亲爱的爸爸妈妈》课上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5《亲爱的爸爸妈妈》课上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5《亲爱的爸爸妈妈》【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主题。

2. 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 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从六·一儿童节的来历,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1)作者简介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

(2)创作背景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

2. 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抓住记叙要素复述课文。

提示:抓住文中记叙的要素梳理情节。

3. 除了与纪念活动有关的文字,作者还写了些什么?有什么用意?4. 理出课文结构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 齐读引文,筛选关键词句。

关键句:关键词:2. 沉重的记忆“指什么?“美丽的记忆”又指什么?3. 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4.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好不好,为什么?五、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 凄风。

苦雨。

天昏。

地暗。

(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2. “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4. 他们坐在书桌前……(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为什么给“人”字加引号?)6. 人,是健忘的。

不记仇,很对。

但是,不能忘记。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涵义。

)六、探究反思、拓展延伸1.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称他为“日本人”为什么不说“作家”?)2.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

5《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

5《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

5《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1课时)课型:自读课主备:审核:【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2、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3、学习本文,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理清文章脉络。

2、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理解本文主题。

【教师寄语】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课前自学一、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

1949年去台湾,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赴美定居。

著有《失去的金铃子》《台湾轶事》等小说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聂华苓的作品以深邃的历史感表现现代中国的沧桑变化,抒写台湾中下层人们的乡愁和海外浪子的悲歌。

创作坚持“溶传统于现代,溶西方于中国”的艺术追求。

2、写作背景:1988年10月21日,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悼念活动。

47年前,纳粹在这座小城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

鲜血染红三百五十多亩土地,被残杀者临死前的哀号仿佛就在我们耳畔回响。

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

作者在当年纳粹大屠杀的地点,感受到历史的残酷与沉痛,感受到人民的悲哀和愿望,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自学检测1、字音字形肃穆.荒谬.杀戮.悼.念屹.立蜿蜒..赤裸.裸纳粹.憧.憬恍.惚聂华苓.2、根据下列语句的意思判断相应词语:①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

()②形容非常凶暴残忍,没有一点儿人情味。

()③形容天气恶劣。

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④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⑤严肃而庄严。

()3、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是,女,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导教案人教版【学习目标】. 掌握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2.推测文中语重心长的语句,领悟语言的深层含义,加强语感,提升理解力。

3.学习本文,铭刻历史,正视现实,呼喊和平,培育热爱和平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要点】掌握引文与正文,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学习难点】精读课文,推测含义丰富的语句,领悟语句的深层含义。

【学习过程】一、累积运用。

.给加点的字注音。

杀戮( l ù)哀悼( dào)矗立( yì)庄严(sù)(mù)恍( huǎng)惚( hū)荒唐( mi ù)憧( chōng)憬( j ǐng)蜿( wān)蜒( yán)2.解说以下词语。

杀戮:杀戮。

荒唐:极其错误,特别不合理。

神往:神往。

缭绕不停:这里指声音回环旋转不断。

响彻云霄:响声直抵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3.作者简介。

聂华苓,女,美国华侨作家。

小说集《失掉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逸闻》;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

二、自主研究。

. 课文正文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哪四个片断,请你用简短的语言分别给各部分加个小标题。

纪念地见闻;看纪念演出;参加会谈会;观光纪念馆。

2.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要旨呢?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谈论沟通,合作释疑。

(一)听读,析一析“深重”与“漂亮”一天以内 , 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匪徒的屠戮, 这个记忆是“深重”的 , 可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 南斯拉夫人民绝不恐惧, 正气凛然 , 这又是“漂亮”的。

(二)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神往, 对生命的愉悦”。

他们还年幼 , 还在小学读书, 他们的生命才起步, 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

他们正努力学习, 神往未来“在阳光下奔跑”, 创建人生的业绩。

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 丝毫没存心识到近在咫尺的死亡威迫。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5.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预习案预习目标:1.领会文章“世间永久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戮了”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戒,避免悲剧重演。

预习要点:1.明白得文章中心。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资料助读1.走近作家: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

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

2.背景: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那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小孩。

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繁重的历史,每一年10月21日都要在那个地址举行吊唁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

本文作者聂华苓,1988年初冬时节作者受邀参加在南斯拉夫举行的一次世界范围内的文学讨论大会。

大会期间的10月21日,作家们在克拉库耶伐次参加了南斯拉夫人民为吊唁被纳粹残害的300个小孩而举行的吊唁活动,有感而作。

达标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荒谬.()纳粹.()蜿.蜒()恍.惚()屹.立()憧.憬()杀戮.()盟.誓()悼.念()缭.绕()2.说明以下词语。

杀戮:向往:荒唐:屹立:3.请别离用简练的语句归纳课文各部份的要紧内容。

哪一部份给你的印象深刻,什么缘故?第一部分:第二部份:第三部份:第四部份:我印象最深刻的部份是:二、探讨案1.要点回忆(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答:(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答:(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答:二、问题展现(1)别离寻觅文中写“历史”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

答:(2)什么缘故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伤而漂亮、真实而荒唐的画面”?答:⑶提问:第一层的第一句话“凄风。

苦雨。

天昏。

地暗。

”那个地址什么缘故一个词确实是一句话,起到了什么表达到效?答:⑷提问:第三层,分析对照西德与日本两位作家的发言,试探:面对昔时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有何不同?答:3、方式总结小组间讨论预习的收成,选一名同窗课上做总结汇报。

《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学习目标】: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并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重点难点】:1、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2、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学法指导】:1.朗读法。

文章语言精美,含蓄蕴藉,只有在不断的朗读中,才能领会文章的深层内涵。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以学生独立探究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知识链接】:1.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

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2.六一儿童节的来历1942年6月 ,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焚毁了这个村庄。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从这两段资料里,我们知道了这个令当今儿童欢欣鼓舞的一个节日,居然是来源于二战期间,成千上万无辜儿童的被毒害这么一个悲惨的事实。

在我了解了“六一”儿童节的来历之后,今后再遇到这一节日时,应该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个节日来看待,还应把它当做一个纪念日来对待,悼念那些在二战中死难的无辜儿童。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积蓄情感。

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听了这首歌曲之后的心情或感受。

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感受着爱的阳光。

可是,64年前,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

语文导学案亲爱的爸爸妈妈Microsoft Word 文档

语文导学案亲爱的爸爸妈妈Microsoft Word 文档

《亲爱的爸爸妈妈》【学习目标】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体会人们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

2、揣摩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揣摩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知识链接】“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

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课前检测(注音):杀戮()悼念()屹立()肃穆()恍惚()()荒谬()憧憬()()响彻云霄()学习过程1、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怎样的心声(主题)?请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本文以参加纪念活动为线索,按参加纪念活动的先后,记述了不同的活动见闻和感受,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课文四个部分加个小标题?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萨特的话中“沉重的记忆”和“美丽的记忆”的含义。

4、精读第一部分,分别找出一处景物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场面描写,并揣摩分析其作用。

5、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义(1).凄风。

苦雨。

天昏。

地暗。

(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4).他们坐在书桌前……(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马红丽审核人: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
批注栏
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学习目 Nhomakorabea: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中心事件。体悟本文饱含深情的语言。
2.感悟作品中人物对悲惨的历史悲剧的感悟与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认识战争到战争的残酷,激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学习过程:
预习案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
探究案
一.寻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1、参观完这个遗址,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写出其中的两句。
2、从这段文学中你能发现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为什么?
3、找一找,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合作探讨)
二.圈读,析一析"西德"与"日本"。
1、圈出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发言。(学生概括归纳。)
检测案
结合课文情境,展开联想与想象将“凄风,苦雨,天昏,地暗”的情景扩写成一段景物描写。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背景介绍:
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
本文作者聂华苓,1988年初冬时节作者受邀参加在南斯拉夫举行的一次世界范围内的文学讨论大会。大会期间的10月21日,作家们在克拉库耶伐次参加了南斯拉夫人民为悼念被纳粹残害的300个孩子而举行的悼念活动,有感而作。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谬()纳粹()蜿蜒()恍惚()屹立()
憧憬()杀戮()盟誓()悼念()缭绕()
2.解释下列词语。
杀戮:憧憬:
荒谬:屹立:
3.请分别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课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哪一部分给你的印象深刻,为什么?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
4..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2、具体说说面对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有何不同?
3、在座谈会上,人们为什么都和西德作家明赫白握手呢?
4、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一种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拓展延伸(任选一题完成。)
1、查询"南京大屠杀"资料,写出你最想说的话。
2、如果要你对文中提到的那个"日本人"写一封信,你会写些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