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的实验室检测
肺结核实验室检测方法金标准

肺结核实验室检测方法金标准
肺结核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是基于培养和鉴定结核分枝杆菌。
以下是具体步骤:
1.痰液样本收集:患者需要提供早晨醒来时的深咳痰液样本,
以获得有效的细菌数量。
2.痰液预处理:痰液样本经过预处理,包括离心和去除杂质。
这一步通常包括液体化和浓缩痰液。
3.痰液培养:将预处理后的痰液接种到培养基上,通常是液体
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将逐渐增殖形成菌落。
4.鉴定:通过常规培养、染色和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定已培养
的菌落是否为结核分枝杆菌。
5.药敏试验:对已鉴定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
哪些药物对其具有抗菌作用,从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此方法被认为是金标准,因为它能够准确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并且可以确定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结果。
但是,该方法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几周)来进行培养和鉴定,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可能需要其他更快速的检测方法来尽早确诊结核病。
三种肺结核实验室诊断方法评估

三种肺结核实验室诊断方法评估发布时间:2023-02-24T03:39:06.79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2期作者:赵静2 田敏敏1 邓淑文1 李金方3 赵蓉芬1*[导读] 目的阐明LAMP技术联合痰涂片和培养检测在肺结核确诊诊断的价值,为制定和完善本区肺结核的防控指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送检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563份,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固体培养和环介导恒温扩增检测(LAMP)检测。
赵静2 田敏敏1 邓淑文1 李金方3 赵蓉芬1*1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 2151292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江苏苏州2151313苏州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江苏苏州215011【摘要】:目的阐明LAMP技术联合痰涂片和培养检测在肺结核确诊诊断的价值,为制定和完善本区肺结核的防控指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送检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563份,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固体培养和环介导恒温扩增检测(LAMP)检测。
结果检测563份结核门诊送检痰标本中,257份来自临床诊断肺结核病例痰标本,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分子检测LAMP阳性率最高(53.7%),培养阳性率次之(47.5%),直接涂片阳性率最低(15.2%);35例临床诊断肺结核患者三种方法检测同时阳性,占13.6%,培养和LAMP检测同时阳性率64例,最高(24.9%);306份临床诊断非肺结核病例痰标本,272例三种检测方法检测未检到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查阴性率占88.9%,假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LAMP检测5%,培养4.2%,涂片1%。
结论 LAMP(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可以作为培养方法的替代技术,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确诊肺结核,并进行抗结核治疗。
【关键词】肺结核;涂片;固体培养;lamp2020 年苏州高新区发病率为 49.13/10 万,肺结核仍居苏州市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首位,防控形势仍旧严峻。
急需快速、准确、简便的诊断技术和预防结核病感染新疫苗、新药品的出现[1]。
最新:综合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共识最全版

最新:综合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共识(最全版)综合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病)的病原学诊断一直是业界焦点。
编写组专家对综合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病)的微生物学检查进行了讨论,撰写了专家共识,并对一些关键问题给出了推荐。
本文包括涂片、培养、药敏试验等技术内容,希望能为临床处置、实验室工作提供合理、实用的帮助。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是经典致;, 引起肺结核和肺外感染。
结核病是目前全球感染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结核病大国〃,初诊患者很多在综合医院就诊,但结核病在综合医院的病原学诊断、药敏试验等却不尽如人意。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组织专家撰写本共识, 供综合医院结核病病原学检查参考。
一、术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 MTBC) 该菌是细长、直或稍弯曲、两端圆钝的杆菌,长约1-4 μm ,宽约0.3~0.6 μm ,抗酸染色阳性,可致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MTB s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卡内蒂分枝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等。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 NTM )是指分枝杆菌属中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菌种。
(二)活动性结核病MTBC感染人体后,处于活动期,患者有结核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MTB 感染的病原学、病理学、影像学等检查证据。
(三)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 LTBI)机体感染MTBC后出现持久免疫应答但未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的一种临床状态,临床上既无活动性结核病的症状、体征和明显的实验室检查异常,也无活动性结核病的影像学证据等。
结核实验室检查项目

结核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痰涂片、痰培养、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X线检查等。
1. 痰涂片:通过显微镜观察痰液中的结核杆菌是否存在,是诊断结核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2. 痰培养:将痰液置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检测结核杆菌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
3. 结核菌素试验:注射结核菌素后观察皮肤反应,判断是否感染了结核杆菌。
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为活动性结核病。
4. 胸部X线检查:通过X光照射胸部,观察肺部是否有结核病变,如结节、空洞等。
对于早期病变或隐匿性病变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结核病,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同时,这些检查也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和预防结核病的传播。
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流程标准

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流程标准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及时发现和诊断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判读三个方面,介绍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流程标准。
一、标本采集结核病的标本采集是实验室检测的第一步,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采集应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采集的标本应包括痰液、胸腔积液、尿液、脑脊液等。
在采集痰液时,应让患者深呼吸数次,然后咳出痰液,避免口腔分泌物的污染。
采集胸腔积液时,应在穿刺前进行消毒,并在穿刺后立即将标本送至实验室。
采集尿液时,应让患者在清晨第一次排尿时采集,避免尿液的稀释。
采集脑脊液时,应在穿刺前进行消毒,并在穿刺后立即将标本送至实验室。
二、实验室检测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涂片法、培养法、PCR法等。
涂片法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其操作简单、快速,但灵敏度较低。
培养法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金标准”,其灵敏度高,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
PCR法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支持。
实验室检测应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标本污染和交叉感染。
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和报告,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治疗。
三、结果判读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应根据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读。
涂片法和PCR法的阳性结果可以初步诊断结核病,但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培养法的阳性结果可以确诊结核病,但需要排除其他细菌感染。
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及时通知临床医生,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流程标准包括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判读三个方面。
标本采集应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室检测应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结果判读应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才能确保结核病的及时发现和诊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结核病实验室要求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安全:根据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结核分枝杆菌大量活菌操作须在符合生物安全三级(Laboratory Biosafety Level 3)的环境中进行;样本检测(包括涂片、显微镜观察、样本的病原菌分离纯化、药物敏感性试验、生化鉴定、免疫学实验、PCR核酸提取等初步检测活动),可以在符合生物安全二级(Laboratory Biosafety Level 2)的环境中进行。
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含防护屏障)均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实验室操作安全: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进行实验室操作,实验人员应该认真负责,格按照标准化、规化的操作程序进行各项实验室操作。
菌种或样本运输安全:为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在运输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时,须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包装、运输、操作、保藏和管理。
废弃物处理安全:为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应格按照《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一)痰涂片镜检实验室基本要求1.实验室应分区(痰涂片染色区域和读片镜检区域),布局应符合生物安全二级防护的要求。
2.准入规定,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未经批准任人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的门应随时关闭。
3.个人防护,在实验室工作时,应穿防护服、隔离衣,并佩戴口罩(面具)和手套等。
4.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易清洁、不渗液,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
5.实验操作台面应耐热、防水,耐消毒剂、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腐蚀。
6.实验室应保证操作时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简述结核菌素实验方法

结核菌素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结核病筛查和辅助诊断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检测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反应。
下面是结核菌素实验的方法步骤:
1. 注射部位选择:选择前臂屈侧或内侧皮肤进行注射,避开皮肤破损处和瘢痕处。
2. 注射剂量:通常使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作为抗原,注射剂量为0.1毫升或0.1毫升/公斤体重(一般为2-5毫克),注射至皮下。
3. 观察时间:注射后48-72小时观察结果。
4. 结果判断:测量注射部位的皮肤硬结直径,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为阴性,大于等于5毫米为阳性。
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但出现红晕、瘙痒等症状时也视为阳性。
需要注意的是,结核菌素实验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结核病,它可能是曾经接触过结核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等原因导致的免疫反应。
因此,结核菌素实验结果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判断,最终确定是否患有结核病。
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1. 引言
本报告旨在评估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2. 实验活动描述
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的相关研究,包括肺结核病菌的培养、检测和分析等操作。
3. 风险评估
3.1 潜在风险
在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中,存在以下潜在风险:
- 接触肺结核病菌可能导致感染;
-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实验室中的肺结核病菌扩散;
- 实验室设备缺陷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3.2 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是通过综合考虑潜在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来进行的。
本评估采用了以下方法:
- 文献调研,了解肺结核病菌的传播途径和感染风险;
- 实地考察,评估实验室环境和设备的安全性;
- 与实验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其操作过程和经验。
3.3 风险评估结果
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的风险程度为中
等级别。
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和安全事故风险,但可以通过合适的
控制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4. 控制措施
为降低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风险,以下控制措施应被采取:
- 实验室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肺结核病菌的传播途径和感染防护知识;
- 实验室应建立适当的实验操作规范,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消毒程序等;
- 实验室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 实验室应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和事故。
5. 结论
本报告对肺结核病菌实验活动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并提供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实验室应严格遵守这些措施,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菌的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结核病、选择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发现传染源,控制结核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目前,结核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痰涂片检查、痰结核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
1.痰涂片检查
痰标本采集:
一般应采集3种痰标本:
即时痰:就诊即时咳出的痰
清晨痰:清晨深咳出的痰
夜间痰:就诊前夜间咳出的痰。
痰标本的要求:
痰标本采集的时间、痰标本质量好坏和是否在使用抗结核药等均直接影响结核菌的检出。
痰标本应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粘液样性质的痰液为合格标本。
痰量为3ml~5ml。
晨痰涂片阳性率比较高。
当患者痰少时,可采用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导痰。
痰涂片结果:包括:阳性、阴性
结果的意义:
涂片染色阳性只能说明抗酸杆菌存在,不能区分是结核菌还是非结核分枝杆菌。
由于我国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较少,故检出抗酸杆菌对
诊断结核病有极重要的意义。
直接涂片方法简单、快速,应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涂片阴性不能排除肺结核,连续检查3次以上,可提高其检出率。
2痰结核菌培养
确定诊断:
临床怀疑肺结核,但直接痰涂片结果为阴性,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行痰培养。
确定诊断的培养检查应采集2个合格的痰标本,即夜间痰和晨痰。
耐药监测:
以耐药监测为目的的培养,主要是为了获得分枝杆菌的纯培养物用于药敏试验,所以一般选用涂片阳性的标本进行培养。
药敏试验:这是了解抗结核药物是否对结核菌敏感、诊断耐药结核以及指导结核病治疗的有效手段。
痰培养结果:包括:阳性、阴性
痰结核菌培养的灵敏度高于痰涂片检查,可直接获得菌落,便于与非结核分枝杆菌鉴别。
未进行抗结核治疗或停药48-72小时的肺结核患者可获得比较高的检出率。
痰结核菌培养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培养4-8周。
3、分子生物学检测
目前,国内结核病的检测,绝大部分还是采用的是痰涂片镜检。
由于它敏感性差,漏检率可达40%-80%。
而结核菌培养通常需要1-2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出结果,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有时,结果还没有出来,病人却已经不在了;或病人虽然在,但早已离开医院,这就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追踪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