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固态相变_实践研究型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
《合金固态相变》专业课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相关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 类 号 : G 6 4 2 . 0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0 3 — 0 0 4 3 — 0 2
材料领域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 , 对担负材料科学与工 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双重任务的高等学校提 出了严峻 的挑战l 1 】 。 为了迎接这一挑战 , 高等学校要担负起培养适应 材料领域高速发展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的责任【 2 】 。培 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 , 是我 们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研究 内容。 如果
沿
随着科 技 的不 断 进 步 , 新 材 料 不 断 出现 , 这 对材 料 专 业的教学工作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为了顺应时代要求必须
国 图 圈 圈 匿
术
学
交
流
图1 合金 固态 相变 课 程教 学模 式
借鉴别人先进经验 , 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 改革 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 ,并结合 自身学校的定位和培养 目 标, 才能形成 自己的特色 , 培养 出满足社会需求 的创新型 人才 。 《 合金固态相变》 课程 的前身是金属热处理原理。 在 当时该课程作为金属材料专业非常重要 的一门专业课 , 与 工程实际结合较为紧密 , 同时各大高校对这 门课的教研也 较为充分 , 培养了一大批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人才 , 教学效 果非常好。但在新 的形势下随着培养计划的调整 , 人才培
说 大学 是培 养 创新 型人 才 的摇 篮 , 那 么 专业 课就 是 培 养创 新型人才的最佳场所。 专业课是将多年所学理论知识应用 于 实践 的 主战 场 , 也是 连 接学 校 和社 会 的桥 梁嘲 。《 合金 固
“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文档资料

“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以固体物理的能带理论为基础,固体物理学得到了飞速发展。
科学家在磁学半导体、超导、激光等现代科学研究领域获得了重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迅速转变为实际生产力,并带动了相关信息科学技术群的高速发展。
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固体物理” 被采纳为我国物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在物理专业课程设置上最为显著的一项改革。
[1]固体物理学通过研究固体的结构,及组成固体的粒子之间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来阐明其性能和用途。
固体物理学涉及的内容包括固体中的原子结构、晶体结合规律、固体电子运动方程及能带结构、金属导体的导电机制、半导体的基本原理、超导性的基本规律等,因此,“固体物理” 已成为物理学科和材料学科的专业主干课之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教育部直属的行业特色鲜明的工科重点大学,目前“固体物理”课程已在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开设,并拟在应用物理学专业开设。
本文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下简称“我校”)目前的固体物理本科教学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专业对固体物理知识需求的不同,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出合理改革措施并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了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一个平台,三个知识模块”教学模式的建立“固体物理” 课程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涉及到“普通物理”“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等多门课程,而目前国内各个高校“固体物理”课程的授课学时受到了总学时的限制。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把固体物理的精髓讲授给学生,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和对固体物理的要求来精选授课内容。
我校有三个专业开设“固体物理”课程,分别为材料物理专业(64学时专业必修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32 学时专业限选课)、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32 学时专业限选课)。
由于各个专业的特点及对固体物理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授课内容必定有所差异。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_ T作的中心环节 , 是实现人才培养 目标 的主渠道 , 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课堂教学 中, 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的改革 , 摈弃过去满堂 灌 的教 学 思想 , 采 用 启 发式 、 提 问式 、 讨论式 、 研 究 式 的 教 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 使学生作为教学丁作 的主体 , 使其 对专业知识感兴趣 , 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讲授新内容之前 ,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 问题 、 解决新问题 、 创造新事 物的能力… 。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 国家需要大量 的
般是 在 铁 中加 入一 定 量 的碳 形 成一 学 习铁 碳 合 金一 章 是
创新人才。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 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 , 是时代赋予 高等教育的重任。 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在高等教育教学的 各个环节。 《 材料科学基础》 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 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 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 习中起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在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占有重要 地位 。 如何在《 材料科学基础》 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
的要 求 , 又 强化 了我 校 的行业 特 色 , 已被 两 届学 生使 用 , 效 果 良好 。 二、 教 学 内容 的组 织形 式
根据所讲内容列举相关的生产实例 , 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
问题 , 然 后指 出解 决 问题 所需 要 的 理论 知 识 , 进 而道 出要
讲课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又可 以启 发学 生理 论联 系 实际 的思 维方 式 , 还 可 以培养 学 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如在讲授回复和再结晶这一章之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孙虎,傅小明,杨在志(宿迁学院材料工程系,江苏宿迁223800)Thoughts and Explora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Principle of Metal Solid Phase TransformationSun Hu,Fu Xiaoming,Yang Zaizhi(Materi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Suqian College,Suqian223800,China)Abstract: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For engineering majors,the them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engineering ethics.Through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Principle of Metal Solid Phase Transformation",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aching was constructed.In view of the cultivation of several important consciousness of responsibility such as public safe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integrity,the practice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courses were explored.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teaching reform;principle of metal solid phase transformation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依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
结合“新工科”创新理念的固体物理教学改革探索

结合“新工科”创新理念的固体物理教学改革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领域,新的知识和理论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创新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固体物理这门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和做实验来进行。
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为了适应“新工科”的要求,固体物理教学需要进行改革探索。
要引入项目式学习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
项目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承担一个项目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实际案例来教授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固体物理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项目和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注重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结合。
固体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在固体物理教学中应该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
通过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固体物理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不仅包括物理学的知识,还涉及到化学、材料学、电子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固体物理教学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
要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固体物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理论和应用不断涌现。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固体物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结合“新工科”创新理念的固体物理教学改革探索

结合“新工科”创新理念的固体物理教学改革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工科教育理念也逐渐受到关注。
在固体物理教学方面,如何结合新工科创新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新工科创新理念,进行固体物理教学改革的具体探索。
一、新工科创新理念的内涵新工科教育理念,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新工科教育要求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二、固体物理教学改革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固体物理教学普遍存在内容枯燥、理论知识偏多、实践操作不足等问题。
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对工程技术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在固体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新工科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改革。
固体物理教学要注重实践操作环节,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固体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固体物理教学要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1. 引入实验教学固体物理实验是固体物理理论的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固体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开展团队项目在固体物理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团队项目,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固体物理理论运用的项目。
通过团队项目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创新思维培养在固体物理教学中,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固体化学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 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 学过程 中加 强课程建设 , 改革教 学 方法 ,更新 教 学手段 以及 完善 考 核制 度 ,在 近几年 的 教 学 实践 中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关键 词 : 固体化 学 ;课 程 改革 ; 实践 能 力 中图分 类 号 :0 6: G 6 4 2 . 0 文献 标识 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2 8
Re f o r i l l a n d p r a c t i c e f o r t h e c o u r s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o l i d c h e mi s t r y
YAN Er - y u n ,J I ANG J i n — y u ,L I ANG F a — k u ,L I Yu — f e n g ,F AN L i n — l i n ’
第 3 7卷 第 2 期
2 01 7矩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J o u r n a l o f S c i e n c e o f T e a c h e r s Co l l e g e a n d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37 No. 2 Fe b. 2 O1 7
能之 间关 系 的认识 不 断走 向深 人 ,对 固体 的体相 结 构 和表 面性质 的关 系也有 了更 深层 次 地 了解 .这种 认识 和 了解 ,对进 一步 推 动 固体 化 学 的发展 有着 重要 意 义 .因此 ,在 当今高 校材 料学 相关 专 业 中 ,固体化 学 这
门课程越来越受重视.高等院校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中心和未来人才的培养基地 , 要及时将当今科学研究 的最新成果呈现在教学中,并能够不断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完善人才的知识结构.本文在固体化学课 程建设 方 面进 行改 革 与实践 ,旨在 提 高我校 材料 化 学专 业 学生 的认 知水 平 、创新 能 力 .通过 同体 化 学课 程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教学改革初探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教学改革初探【关键词】金属固态相变原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课程简介鉴于该课程的以上特点,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验证,选用西北工业大学胡光立教授主编的《钢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作为主要参考教材,该教材内容全面,既有A转变、P转变、M转变等理论性的知识,也有与实际相结合的热处理工艺制定。
在授课过程中还补充了很多教科书以外的相关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教学内容目前,《金属固态相变原理》课程的学时数在75学时左右,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金属固态相变的原理及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是十分关键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2.1建立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金属固态相变原理》整体教学内容可分为金属材料的相变、几种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及特种热处理等。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金属相变的过程和热处理方法,及各种新型金属材料以及最新发展方向,从而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金属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并为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建立完整的内容体系,授课过程中改变了教科书上的目录顺序。
热处理就是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来改变金属内部组织,从而达到改变金属性能的目的。
因此授课过程中在介绍完金属固态相变概论,金属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奥氏体转变后再介绍原课本第六章即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图的内容,这样就使得内容能够连贯。
学习过冷奥氏体在冷却时的转变图(IT、CT图)为随后各类转变内容的介绍奠定了基础,这样学生学起来更系统。
在各类转变后进行具体的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这样学生便能运用前面的内容来进行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组织转变从而来判断热处理后材料的性能。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除讲授课本内容外,还应适当的给学生补充一些其他的知识,尤其是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
把生产上遇到的一些工程问题引入到教学内容中,通过举例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来分析这些问题以及怎样来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为什么经过冷拔处理的钢绳在吊着钢件进行固溶处理时钢丝绳断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2-28作者简介:王晓虹(1980-),女,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在读博士;沈承金(1964-),男,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冯培忠(1976-),男,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孙智(1963-),男,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博导。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卓越教师培训计划”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固态相变”实践研究型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王晓虹,沈承金,冯培忠,孙 智(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摘要:“固态相变”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集原理、工艺和实践三位为一体,与材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紧密相关。
针对课时减少而课程相关理论技术不断发展等矛盾,课程建设从实践研究角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改革展开了探讨。
将教学与科研实践联系,将课堂与网络联系,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也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固态相变;实践研究型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11)06-0097-03 一、前言“固态相变”是在原“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程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结合中国矿业大学2008版培养方案发展起来的新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国内众多高校材料专业研究生入学的必考课,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历来受到重视。
“固态相变”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课程,既讲授金属及其合金的相变理论,又密切联系实际。
注重热处理工艺路线的合理制定,同时还辅助有专门的实验课。
因此,“固态相变”是材料的原理、工艺和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材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紧密相关[1]。
但“固态相变”课程内容枯燥、抽象,经常使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金属及合金的科学理论,金属材料及相关技术的应用等问题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教学课时却有所减少。
如何与时俱进,解决好金属材料固态相变经典理论和技术进步的问题,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为本课程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提出将“固态相变”建设成为实践研究型课程,同时创建精品课程。
二、课程建设内容与思路1.教学内容改革探索以理论(金属固态相变原理)为基础,以方法(金属热处理工艺)为手段,以实践(材料改性实验)为目的的教学内容改革。
其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同步提高,具体包括:(1)增加前沿内容,反映最新科研方向。
例如在表面热处理方面,增加激光束、电子束和离子束等高能束处理方法。
(2)结合产业形势,反映当前市场需求。
例如在芯片的加工制造过程中,为了减少微缺陷,需要对硅片进行一种快速热处理的工艺,在中芯国际等著名芯片企业存在大量快速热处理设备,但是所有设备都从日本进口,我国还不能生产,由此借以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认真学习的兴趣。
(3)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实行产学结合。
例如,讲到热处理工艺的时候,我们把最近分析的T 91钢、吊具失效等的结果结合起来,把实际科研成果转变成生动的教学案例。
(4)注重共性的同时,强调个性。
既要注重理论的共性,又要强调不同钢材热处理工艺的个性;既要有一个基本知识的共性要求,又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个性的要求。
2.教学方法改革对传统的重分析、演绎、推理,轻综合、归纳、渗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其主要针对工艺方面,进行创新性教学方法改革,让学生主动参与—97— 2011年11月 第29卷 第6期 煤炭高等教育 M EIT A N HIG HER EDU CA T IO N No v.,2011 V o l.29 No.6教学过程,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入主动的思考过程。
针对讲授的原理和工艺,在每一部分专门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再提出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为此完善了热处理案例库。
3.实践环节改革“材料改性实验”是在原“材料实验技术II”的基础上,根据2008版培养方案新设置实验,其主题内容是固态相变课程的配套实验,安排了32学时, 1个学分。
在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和方法的同时,进行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更独立的参与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锻炼基本实验技能,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理论和工艺的的创新能力。
4.考核方式改革(1)建立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的试题库,避免试题份量轻重、难易程度、内容分布等不易掌握的弊病。
(2)增加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试题,让学生能够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和对性能的要求,正确的选择材料并制定出合理的工艺路线。
(3)尝试采取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既可以闭卷,也可以开卷;既可以统一考试,也可以把原理与工艺分开考试,对原理部分进行理论考试,而工艺部分进行实践考试。
这样可以综合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掌握程度。
5.课程CAI课件建设CAI课件主要侧重于用动态画面直观地演示课程涉及的原理与工艺,使材料学中的抽象问题具体化,微观问题宏观化,动态过程直观化,为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辅助,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课后进行复习或自学。
课件设计针对教与学分别开发了“助教版”和“助学版”。
“助教版”以Pow erpoint为开发平台,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和进行二次开发,不同教师可添加个性化教学内容;“助学版”是以网络版呈现给学生,以方便学生在远程浏览和师生之间进行课后交流。
(1)课件的总体结构设计。
根据“固态相变”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特点,课件从内容上分成“原理篇”、“应用篇”和“案例库”三个主要部分,课件集成了习题库、各章重难点、动画视频库等学习资料。
整个课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不同功能以不同的模块形式组合成系统,不仅结构清晰,便于编辑、调试,也便于二次开发时的调整、变更和扩充、删减。
助教版课件分成原理篇和应用篇两大模块,原理篇包含八个章节,应用篇包括六个章节,每个章节中都包括课件、案例库、习题库和动画视频库四个子模块。
在每章课件中都可通过链接打开,便于教师操作。
助学版课件(网络)结构见图1所示,包括了课程介绍、课程负责人、课程特色、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立体化资源、互动教学和教学档案等模块。
学生可以从网上全面了解“固态相变”课程信息。
图1 助学版课件模块结构并可通过互动教学模块进行答疑和讨论。
我们重点建设的是教学课件和立体化资源模块,教学课件模块分成原理篇和应用篇两个子模块;立体化资源包括案例库和习题库,其中案例库又按课件章节分成子模块,便于学生调用查看,并与相应章节建立联系,网络版实际效果可见http://w ww. /boo k-sho w/flex/book.html? courseNum ber=72956619。
(2)课件教学设计。
本课件通过各种按钮、热区、条件等方式,保证课件具有高度的交互性,为用户进行内容浏览、章节切换、功能选择上带来便捷与灵活,可实现丰富的教学设计。
课件教学设计的主要思想是,实现相变原理——应用工艺——实际案例三者的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的超链接功能,将上述三者结合成系统整体,充分体现本课程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特点,同时各部分内容又独立成章、层次分明,便于教师按内容特点组织教学和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
例如,马氏体相变(原理)——淬火(工艺)——齿轮和轴的淬火(实际案例)三者密切相关,但是在教学内容中又是相互分开的独立部分,通过设计,在讲解任何一个内容的过程中都可以通过链接分别查看另外两部分内容,同时在“学习指南”页面中,还可以链接到习题库和动画视频库,每章都进行了相同的设计。
课件教学设计的另一个要点,是界面主题内容的讲解过程尽量模拟教师讲课的逻辑性和循序渐—98— 煤炭高等教育 第29卷进性。
通过有序地显示文字、曲线、图片等主题要点,随之同步地进行讲解,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例如,图形要逐条逐线地“画”,文字要逐行逐字地“写”,显示一点讲解一点,随时擦除不必要保留的信息,对于“大块”的内容,或设置适当的热字按钮,或采用多层显示再逐层“揭开”的手段。
并减少文字数量,而且不是一次性满屏显示主题内容,不让学生感觉信息量太大,无从下手,产生疲倦甚至厌烦的感觉,干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在每章的开始有章目录,可超链接到每一小节;在每章的末尾设有学习指南超链接,可链接各章的学习资料库;在每一页的下方设有“上一页”,“下一页”,“本章首页”,“返回”“学习指南”;等,方便用户在不同内容间进行切换。
(3)课件画面框架设计。
合理安排好课件的画面框架是课件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相同章节的画面前后设计相同标识,学生一目了然。
多页显示时,每页加标题以表明其相互关系。
2)不同级别文字选用不同颜色和字体,重点概念用加重背景色彩来突出。
3)颜色的使用简洁明快,文字和图表与背景对比鲜明,放映效果非常清晰。
(4)课件中动画的设计与制作。
固态相变课程中,奥氏体、马氏体等合金相的晶体结构,显微组织转变的动态过程等许多重要的内容都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因为课本或挂图和教师的抽象讲解难以反映三维空间的情况,使学生想象和理解发生在微观世界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变化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采用功能强大的M acrom edia flash、Pow erPoint和AutoCAD等软件,实现了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功能,将难以讲清的教学内容生动、立体地表现出来,达到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5)图形、图片和视频的制作。
“固态相变”涉及大量宏观、微观结构,需要用大量的照片、图片、录像来说明这些概念。
对于图片,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经过挑选扫描了大量显微组织照片,使用Pho to shop进行诸如颜色、亮度、对比度、清晰度、幅面大小等方面的调整,以弥补扫描时留下的缺陷,经图像调整、修饰后,课件中展示的金相组织照片、图像都具有很高的清晰度。
对于各种图形、曲线,为了保证其清晰和精确,如奥氏体相变碳浓度变化曲线等,采用了专业制图软件AutoCAD和数据处理软件Orig in来进行绘制,然后导入Pow er Point中,再拆分成线条,进行动画设置。
对于视频,利用Adobe Premiere将教学录像片和现场视频中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画面剪辑成独立短片,内容短小精练,重点突出。
参考文献:[1] 吴志方.在“金属热处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冶金教育,2010,(4):42-44.Practice Research-bas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 hinking of“Solid-state Phase T ransition”WANG Xiao-hong,SHEN Chen-jin,FENG Pei-zhong,SUN Zhi(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 ngineering,China Univer sityof Mining&Technology,X uz hou221116,China)Abstract:“so lid-st ate phase t ransition”is the main cour se of the major of the mater 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 ing that set t he thr ee o f the theor y,cr aft a nd pr act ice to o ne,and are clo sely r elated to the inno vative talent tr ainingof mat eria ls majo r.A iming a t the co nflicts o f the reduced hours and t he co nt inuo us development o f the theor etical and t echnical courses,t he ar ticle discussed t he r efor m o f the teaching content a nd teaching methodsof the cur riculum constr uction fro m a practical resear ch per spective.Co nt act ing the teaching and resear ch practice,the classro om and netwo rking,w e can cult ivat e the student's active lear ning capacity,a lso impr ov 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 f teachers.Key words:so lid-state phase t ransition;pr actice resear ch-based curr iculum;co nst ructio n and refo rm(责任编辑 周 红)—99—第6期 王晓虹,沈承金,冯培忠,等/“固态相变”实践研究型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