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颜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种团二新种
中国三节叶蜂属三新种(膜翅目,三节叶蜂科)

Ag r e 舭
关键词
w d e Z  ̄ g p o .和 细 角 斑 钳 三 节 叶 蜂 Ag n m ̄ wd e Z  ̄g p o . l hn ,s .n v r ta eo h t hn ,s .nv 。3新 种 与 Ag r e Ⅵ , 02以及 Ag @ s ls,14 20 r b c Ma e 97构成三节叶蜂属 1 e a  ̄ 新种团 m gz/ m b/  ̄种团 。编制 了 舭昭
20 0 2年 以来 ,相 继 在广 西 、四 川 、河 南 又 采 集 到 了
眼高 ;颚眼距 等 于 侧 单 眼 直径 ,明显 宽 于 前 单 眼 直 径 ;颜 面显著 隆 起 ,顶 部 钝 ,具 低 钝 但 明显 的 中纵
脊 ;侧 脊短 ,较钝 ,向 下 端 弧 形 强 烈 聚敛 并 迅 速 降
些新的标本 ,包括 3 个新种和 A. a  ̄aMa i , bf c ls g ae / 14 。本 文记 述 其 中 的 3个 新 种 。这 5个 种 具 有 许 97 多相 同 或 相 近 的 特 征 ,将 之 命 名 为 抛 种团。 此 种 团已知 种 类 的 共 同 特 征 有 :体 金 属 蓝 黑 色 ,体 背侧 细 毛黑 褐 色 ,腹 侧 细 毛黑 褐 色 或 浅 褐 色 ;前 翅 前后 缘 和基 部具 显 著 的黑 褐 色 翅 斑 ,后 翅 前 缘 黑 褐 色 ;前翅 2 s 显 著 长 于 1 s室 ,上 缘 微 弱 长于 下 R 室 R 缘 ,2 室 显著倾 斜 ;锯 鞘背 面观 粗钳状 ,侧 面观端 M 部 尖 出 ,腹 面观 端 部 和基 部 尖 , 中部 明 显 较 宽 ;雌 虫第 7腹 板 后 缘 具 1列 长 且 弯 曲 的刺 毛 ;触 角 细 , 端部 有 时稍微 膨大 ,锯 鞘简单 ,无 叶状 节缝 刺 毛 。
昆虫主要科鉴别—膜翅目及主要科

膜翅目及主要科
本目包括各种蜂和蚂蚁。 体极微小至中等大小, 少数为大型种类。 主要特征为: 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 具两对膜质的翅,
后翅小于前翅, 其翅缘具翅钩一列以钧住前翅,翅脉 相当特化, 纵脉很弯曲, 有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脉非常简单甚至无翅 脉; 腹部第一节多向前并入胸部, 称为并胸腹节。第 2 节常缩小成细腰, 称为腹柄。也有一些种类腹部与 并胸腹节相连处甚宽, 在分类上把它们分为细腰亚目 和广腰亚目两个类群。 雌虫具发达的产卵管,常呈锯状或针状, 有时变为螯 刺;
4. 茧蜂科Braconi dae
小型或微小的寄生蜂, 体 长2 ~12 m m , 有些种 类的产卵器与身体等长。
特征与姬蜂相似, 最显著 的区别是没有第二回脉, 小翅室多数无或不明显。
幼虫为内寄生或外寄生, 寄主主要是鳞翅目及鞘翅 目幼虫, 也有寄生于膜翅 目、同翅目和双翅目的种 类。
5. 小蜂总科Chalci doi dae
1. 叶蜂科Tenthredi nidae
成虫身体较粗短, 腹部没有 细腰。
触角丝状。
前胸背板后缘深深凹入,前翅 有粗短的翅痣,前足胫节有2 端距。
雌虫有锯状产卵器。
成虫以锯状产卵管锯破植物组 织, 产卵于小枝条或叶内。 幼虫形如鳞翅目幼虫, 但头 部每侧只有1 个单眼, 除3 对胸足外, 还有腹足6 ~8 对, 腹足无趾钩。
小型至大型, 体细长。
触角丝状, 常为16 节或更多。
前胸背板伸达翅基片。转节2 节。 前翅有明显的翅痣, 翅近端部 有一个特别小的四角形或五角形 的小翅室, 它的下面所连的一 条横脉称第二回脉。
腹部细长, 常为头胸长的2 ~3 倍; 腹部末端纵裂, 产卵器从 末端之前伸出。
蜂学毕业论文选题

蜂学毕业论文选题分享一点自己关于论文写作的心得吧,其实论文只要肯花时间,从题目、提纲入手多修改应该不难的。
要是有时间,多看看高手的,之前师兄介绍的莫文网,上面有很多我们专业的老师,都不错的,很耐心。
也有同学直接让他们写的,质量还不错。
关键的一点,切忌不可抄袭哦!蜂学毕业论文选题:草地螟寄生蜂及其对寄主种群的控制作用南疆部分地区赤眼蜂科、缨小蜂科分类研究浅黄恩蚜小蜂与海氏桨角蚜小蜂的致死干扰竞争作用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雄蜂与工蜂触角差异蛋白质组分析云贵两省赤眼蜂科、缨小蜂科初步分类研究(膜翅目:小蜂总科)中国蠢茧蜂亚科分类研究不同蜂胶产品的降糖作用研究中国西北五省区茧蜂资源调查及属的分类(昆虫纲:膜翅目)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对其寄主麦长管蚜龄期的选择和寄生适应性研究小采蛾三种寄生蜂的种间竞争关系研究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拟孔蜂巨柄啮小蜂的研究冀鲁豫三省赤眼蜂及缨小蜂科分类的初步研究(膜翅目:小蜂总科)生境对金纹细蛾寄生蜂影响及优势寄生蜂空间动态与寿命两种赤眼蜂寄生行为的比较及种间竞争的研究影响椰心叶甲天敌寄生蜂次生性比的关键因子研究繁蜂寄主及补充营养对豌豆潜蝇姬小蜂发育的影响桑天牛卵啮小蜂识别已寄生刻槽的化学机制非适合性寄主制约菜蛾盘绒茧蜂成功发育的生理基础西双版纳三种非传粉小蜂性比研究中国蝇茧蜂亚科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膜翅目:茧蜂科)中国方颜叶蜂属系统分类研究新疆北部及东部地区赤眼蜂科系统分类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王封盖子呼吸代谢的研究蜜蜂RFID技术及中蜂与意蜂学习记忆比较侧跗叶蜂属系统分类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缨小蜂科分类研究椰心叶甲啮小蜂耐热性机理初步研究菜粉蝶蛹质量对蝶蛹金小蜂产卵决策的影响川硬皮肿腿蜂与管氏肿腿蜂杂交的初步探索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 Marshall田间发生动态及繁育技术研究多杀菌素和温湿度对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影响毛裂蜂斗菜中蜂斗菜总内酯的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载菌赤眼蜂工厂化生产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花角蚜小蜂繁育技术及林间扩散规律的初步研究新疆伊犁河谷地区赤眼蜂科分类研究果葡糖浆、EM原露及内寄生螨对熊蜂蜂群发育的影响重要寄生性天敌管氏肿腿蜂的研究:胚胎发育、寄生行为及蜂种复壮营养和生殖状况对棉铃虫齿唇姬蜂体内主要代谢物质的影响中国钩瓣叶蜂属系统分类研究容性内寄生蜂菜蛾盘绒茧蜂毒腺构造及其毒液对寄主调节机理的研究中国元叶蜂属系统分类研究啊氏啮小蜂(Tetrastichus hagenowii)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的应用及其信号传导物质基础研究意蜂和中蜂触角板形感受器分布观察及其采集行为斑翅食蚧蚜小蜂生物学及作用效能研究补充营养对斑痣悬茧蜂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蜂斗菜总内酯制备及抗脑缺血药效学研究基于COI和28S rDNA的叶蜂科昆虫分子系统研究广西猫儿山叶蜂类昆虫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膜翅目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科研热词 膜翅目 中国 新种 叶蜂科 姬蜂科 新记录 土壤动物 细蜂科 武夷山 方头泥蜂科 新纪录 叶腿青蜂属 叶腿青蜂亚科 侧跗叶蜂属 非同源相似 青蜂科 隧蜂科 长尾小蜂科 锤角叶蜂科 钩瓣叶蜂属 近柄腹茧蜂属 资源 诱捕 蠊泥蜂科 蠊泥蜂属 蚁科 蔬菜地 茧蜂科 肿额细蜂属 群落结构 缨小蜂科 结构动态 系统发育 米木短柄泥蜂属 矛茧蜂亚科 生物多样性 猛蚁型亚科群 物种多样性 烟粉虱寄生蜂 海拔 海南 洛姬蜂属 泥蜂科 法医学 河北 沙泥蜂属 槐绿虎天牛 植被 桦黑毛三节叶蜂 枝膜叶蜂属 木荷凋落叶 普氏广肩小蜂属
107 108 109 1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冲突 内蒙古高原 内含子 优茧蜂亚科 云杉花墨天牛 中国新纪录 三江平原 or83b-like基因 dna分类学. 28s rrna 28s rdna d2区 28s rdna d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28 23 17 11 9 3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中国突瓣叶蜂属一新种(膜翅目,叶蜂科)及于氏突瓣叶蜂雌性记述

突瓣 叶蜂 属 Nea sP ne,10 是 膜翅 目叶蜂 m t azr 8 1 u
体具较强 光 泽 ,上 唇 光 滑 ,唇 基 、内 眶 、唇 基 上 区 、单眼 区 、额 脊 附 近具 浅 弱 刻 点 ;前 胸背 板 具
毛瘤 ,中胸背 板 侧 叶具 很 稀 疏 微弱 的刻 点 ,附 片刻
点密集 ,中胸侧 板 光 滑 ,腹 部 背 板 无 明 显 刻纹 。唇 基很 短 ,稍 隆起 ,端 部 具 浅弧 形 缺 口,无侧 叶 ;上 唇 宽 大 ,端 部 圆 钝 ;复 眼 高 ;后 眶 窄 ,宽 约 等 于 复 眼宽 的 1 , / 3 无后颊 脊 ;颚眼 距 等 于 中单 眼 直径 ,约 等 于 触 角窝 问距 35 中窝 亚 圆 形 ,较 深 ;侧 窝 微 小 ,下 端 开 /; 放 ;额 区几乎 不 隆起 ,前 缘 脊 显 著 隆起 并 弯 曲 ,侧 脊 十分 低钝 ;额侧 沟宽 浅 ,前 部 被 横 脊 中 断 ,不 与 触角 窝侧沟 连 接 ;单 眼 中沟 和 后 沟浅 宽 ,具 短 宽 的 中单 眼前 凹 ;单 眼三角扁 ,P OL: L: L=1 : : OO OC 1 9 8 ;单眼后 区 微 弱 隆 起 ,无 中纵 沟 ,宽 长 比等 于 3 ; 侧沟较 浅且 直 , 向后微 弱 分 歧 ;背 面观 后 头 短 于复 眼 1 ,两侧显著 收缩 。触 角稍 侧 扁 ,明显 短 于胸 腹 / 3 部 之 和 ,端 部 稍 尖 细 ,第 3节 微 短 于 第 4节 ( 1 1: 1) 中胸背 板前 叶具 中纵沟 ;中胸 小盾 片 平坦 ,附 2。 片长约 为小盾 片 长的 1 ;中胸 侧 板 和腹 板细 毛连 续 / 4 分布 ,无显 著 的 光 裸横 带 。前 足 基 跗 节 长 于 其 后 3 节之和 ;后足胫 节外 侧 具 纵 沟 ,端 距 等 长 于后 基 跗 节 58 . / ,25倍长 于后 足 胫节 端 部 宽 ;基 跗 节稍 短 于 其后 4节之 和 ;爪 粗 短 ,中裂 式 ,内齿微 弱 短 于 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种团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推荐指数 4 3 3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科研热词 新种 中国 膜翅目 叶蜂科 高分子乳液 钩瓣叶蜂属 缟蝇科 种团 水稳性 方颜叶蜂属 土壤稳定剂 团聚体 同脉缟蝇亚属 双翅目 三节叶蜂科 三节叶蜂属 argexanthogaster种团
推荐指数 9 6 4 3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科研热词 中国 新种 膜翅目 叶蜂科 钩瓣叶蜂属 蝇科 半翅目 飞虱科 雌性凹铗棘蝇 雅小叶蝉属 阳蝇属 阔柄跳小蜂属 跳小蜂科 起源和分化 蜡蝉总科 带纹竹飞虱种团 小叶蝉属 小叶蝉亚科 密鞘钩瓣叶蜂种团 叶蝉科 叶蜂属 双翅目 区系分布 关联棘蝇种团 coi基因 28s rdna 16s rdna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科研热词 中国 膜翅目 新种 厕蝇科 三节叶蜂科 三节叶蜂属 齿角石蛾科 雌性尾器 质量百分数 裸街角石蛾属 茧蜂科 系统学 种团 甲腹茧蜂属 甲腹茧蜂哑科 有机 c 新记录 库蚊属 夏厕蝇种团 土地利用变化 团聚体 双翅目 厕蝇属 分类学 中国.
中国残青叶蜂属一新种和二新记录种(膜翅目:叶蜂科)

中国残青叶蜂属一新种和二新记录种(膜翅目:叶蜂科)魏美才
【期刊名称】《昆虫分类学报》
【年(卷),期】2007(29)1
【摘要】记述了膜翅目叶蜂科残青叶蜂属Athalia1新种:小斑残青叶蜂Athalia minor Wei,sp.nov.,该新种隶属于cordata group,与A.hummeli Benson和A.picta Benson近似。
还记述了中国2新记录种:远斑残青叶蜂Athalia arunachalensis Saini et Vasu,1997和近斑残青叶蜂
A.sikkimensis(Benson,1932)。
【总页数】7页(P56-62)
【关键词】膜翅目;叶蜂科;残青叶蜂属;新种;中国
【作者】魏美才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69.542.6
【相关文献】
1.中国等节叶蜂族一新属二新种(膜翅目:蔺叶蜂科) [J], 魏美才
2.中国三节叶蜂科分类研究I.扁胫三节叶蜂亚科一新属二新种(膜翅目)(英文) [J], 魏美才
3.中国等节叶蜂族一新属二新种*(膜翅目:蔺叶蜂科) [J], 魏美才
4.印度新记录——蛞蝓叶蜂属并记一新种(膜翅目:叶蜂科:小黑叶蜂亚科)(英文) [J], V.Vasu
5.中国钩瓣叶蜂属一新种及一新记录种(膜翅目:叶蜂科) [J], 刘守柱;魏美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背叶蜂亚科秋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两新种

IS l 0 . 7 9 s N 0 0 0 3
平 背 叶 蜂 亚 科 秋 叶 蜂 属 ( 翅 目 ,叶 蜂 科 )两 新 种 膜
19 ; 96 廖芳均 等 , 07 20 ;魏美 才 和朱雨 行 ,19 ) 99 。在
研究 中 国秦岭 叶 蜂 区系 过程 中 ,发 现 两 新 种 ,报道
如下 。
前端 稍突 出 ,附片 十 分短 小 ,淡 漠 区 间 隙等 于淡 漠
区宽 ,中胸前 侧 片 平坦 。后 足 胫 跗 节 等 长 ,胫 节 内短 于 其后 4个 跗分 节 之和 ( :6 ;爪 内齿 较宽 ,短 于外 齿 。前 翅 1 1 5 ) R +I s 明显 短 于 2 s ,R+M 脉 等 长 于 s 脉 游 l室 L R 室 c 离段 ,2 脉交 于 2 s r R 室外 侧 13 r 脉 几 乎 与 / ,3. m 脉垂 直 ,c — 脉 位于 1 室 下缘 13内侧 ,臀横 脉约 1a J M / 呈 7。 斜 , 0倾 稍偏 于 1 脉 基部 内侧 ;后翅 臀 室柄 约 M 等 于 C 脉 1 。 Ua / 2 体光滑 ,光 泽 强 ,头 部 、唇 基 、内 眶 具 刻 纹 , 中胸背 板具模 糊 刻 纹 ,中胸 小 盾 片 中后 部 具较 密 集
朱 巽 魏 美 才
长沙 400 104 衡阳 410 20 5 1 中南 林业 科 技 大 学 昆 虫 系统 和 进 化 生物 学 实 验室 . 2 湖 南 环境 生 物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摘
要 记 述采 自中 国秦 岭 的秋 叶蜂 属 2新种 :平 唇秋 叶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 o t o o c ii ,3 ( ) 0 —2 1 t Z o x n mi S c 2 1 :2 8 1 a a a na 动物 分类学 报
. 0 7 ,2 0 )
1 0 - 7 9 0 o0 3
中国方颜 叶蜂 属 ( 翅 目 ,叶蜂科 )种 团二 新 种 膜
钟 义海 魏 美 才 ,
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 院环境 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海南儋州 5 13 77 7
2 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 昆虫系统 和进化生物学实验室 .
湖南长沙
400 1 4 0
摘 要 记述方颜叶蜂属 嘲加 电撒 种团 2 新种 :周 氏方颜 叶蜂 嘲 毗础  ̄uWeeZ og s. O . /i it hn ,p DV 和 o 稻城方颜 叶蜂 吻 疵 矽 蕊 wd eZ o g p DV 。新 种模式标 本保存 在 中南 林业科 技大学 昆虫模式标本 t h n ,s . O .
行 ;头 部背面 观 两 侧 向后 几 乎 不 收敛 ;触 角 短 于 胸 腹部 之 和 ,第 3节 长 于第 4节 ( 1 1 ) 2 :9 ;小 盾 片 明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00 16 07 54 33 16 ,35 10 )资助项 目 *通讯作者 ,Bmd:w mx@16∞m. c : 2. 收稿 日期 :2姗 0 一0 3 ,修订 日期 :2 0 - -5 061 2 . 0
图 1 周 氏 方 颜 叶 蜂 ,新 种 吻删
sr l ) er a ue
曲 We e it
Z o g p O .雌 虫 锯 腹 片 9~ 1 h n ,s .D V 0锯 刃 ( t lt 9h~ Oh
锯鞘 稍 短 于后足基 跗 节 ,鞘 端窄 ,等 长 于鞘基 , 端部 圆钝 ;锯 腹 片 1 ,中部 锯 刃齿 式 25~6 9刃 / ,锯
纹 ,上 部 刻点分 散 、浅小 ,下部 刻 点 细 弱 、不 明显 ; 中胸后 上 侧 片无 刻 点 ,刻 纹 显 著 ,光 泽 较 弱 ,后 下 侧片刻 纹 弱 ,光 泽 强 ;后 胸 侧 板 刻 点 不 明显 ,刻 纹
弱 ,光 泽强 ;腹 部 背 板 具 微 细 刻 纹 ,两 侧 和 端 部 刻 点稀疏 、浅弱 ;后 足基节 后 背侧 刻点 明显 。
We e it
பைடு நூலகம்
旱 体 长 85~95mm。体 黄 绿 色 ,额 区后 半 . . 部 、相连 接 的 内眶 条 斑 及 单 眼 后 区前 缘 、后 头 中部
下缘 、触 角背侧 、前 胸 背 板 中部 极 窄 的前 缘 、 中胸 前盾 片前 半 部 中 央 、盾 片 纵 宽 条 斑 、盾 侧 凹大 部 、 后 胸背 板盾侧 凹底 部 、后 胸 后 背 板 后 缘 、腹 部 2~8 节 背板 中部 13的前 缘 13左右 及 锯鞘 端 部黑 色 ;足 / / 黄绿 色 ,前 、 中足 股 节 背侧 23至 全 长 以 及 胫 跗 节 /
( 1。 图 )
上 唇宽 大 ,端 部 钝 截 形 突 出 ;唇基 缺 口底 部 截 形 ,深 约为唇 基 1 / ,侧 角钝 三 角形 ;颚 眼距 约 3 3长 倍 于单 眼直 径 ;复 眼 内缘 向下 稍 分 歧 , 内眶底 部 明
显隆起 ;触角窝上突不发育 ,额区低 台状隆起 ,额 脊宽 平 、不 明显 ; 中窝 浅 弱 沟 状 ,侧 窝 深 沟 状 ;额 区中部 稍 凹入 ;单 眼 中 沟宽 、浅 ,后 沟模 糊 ;单 眼 后 区稍 隆起 ,宽 长 比为 53 :,侧 沟深 直 ,向后互 相平
维普资讯
制 海薄 慎 中 力 嘲 幅 ( 蛔 嗣 叶衅科 ) f 蚌 膜 新 种 2 f
室。
关键词
膜翅 目,叶蜂科 ,方 颜叶蜂属 ,新种 ,中国 .
.2 5 4
中 图分 类 号
方颜叶蜂属 吻 黝 种团世界范围 内已记载 了 1 3种 ,其 中 中 国有 分 布记 录 的 1 O种 ,1 种分 布至欧 洲 。本 文 报 道 采 自 中 国云 南 及 四川 的 方 颜 叶蜂属 黝 种 团 2新种 。模 式标 本保 存 于 中 南林 业科技 大学 昆虫 模式 标本 室 。
1 周 氏方 颜 叶 蜂 。新 种 A嘲
Z o g p O .( 1 ) h n 。s .n V 图 ~2
显 隆起 ,顶 部 圆钝 ,无 脊 和 顶 角 ;附 片 中 脊 细 低 , 但很 明显 ;后足胫 节 内距 稍长 于基 跗 节 12 /,基跗节 稍 长于 其 后 4个 跗 分 节 之 和 ;爪 内齿 稍 短 于外 齿 ; 前翅 m— 脉 位 于 M 室 内侧 1 a / ,2 s室 长 于 1 s 3处 R R 室 ,臀 室 中柄 约 为基 臀 室 1 / ,稍 短 于 R +M 脉 2长 段 的 2倍 长 ;后翅 臀室 柄短 于 c — 脉 13长 。 la l / 上 唇及 唇 基 无 明显 刻 点 ,具 明显 刻 纹 ;头 部 额 区及 邻 近 的 内眶 部 分刻 点 大 而 稀 疏 , 间 隙具 明显 刻 纹 ,光 泽较 弱 ;中胸 背 板 刻 点 细 密 ,并 杂 以 明显 的 微 细刻 纹 ;小盾 片无 明显 刻 点 ,具 微 细 刻 纹 ,光 泽 弱 ;小 盾 片附 片光 滑 ,光 泽 强 ;中胸 前 侧 片 具 细 刻
后背 侧 全 长 具 细 黑 条 斑 、后 足 基 节 外 侧 中部 条 纹 、 内侧 条 斑 、股 节 外 侧 全 长 、股 节 内侧 端 部 1 / 各 3处
具狭 窄 黑色 条 纹 ,后 足 胫 节 端 部 、胫 节 距 端 部 和 跗
节 除基 部腹侧 外 黑 色 ,胫 节 背 侧 具 宽 黑 色 条 斑 。翅 透 明 ,前缘脉 、R1 脉及 翅 痣黄 绿 色 ,其 余 翅 脉 黑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