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10老王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精品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材,剪材的特点。

2、通过品味作者平淡质朴的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3、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3、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三、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点拨法、启发评价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活动1:查阅字典,一扫障碍(1)给加点字注音伛()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攥着()愧怍()滞笨()眼翳()(2)积累自读课文中新发现的字词,展示出自查的音义补充释义:惶恐:惊慌害怕荒僻:荒凉偏僻滞笨:呆滞笨拙,也就是迟钝,不活动,不聪明,不灵巧的意思取缔:明令取消并禁止失群落伍:形容失去队伍、组织,孤单降格:降低标准、身份等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愧怍:惭愧活动2:查找并了解作者相关资料(一)情境导入,激发共鸣活动1:观看图片(Ppt出示:播放相关图片)同学们,看了老师刚才播放的这一组图片,你心里会有哪些感想呢?(生答)是的,这些生活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也许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非凡的成就,但他们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的《老王》(Ppt出示课题),去感受这个普通人身上的善心和善行。

(二)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师:老王是一个普通人,而写《老王》的作家却不是一个普通人,那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Ppt出示: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

《老王》精品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老王》精品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03
网络资源
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视频等,可以为教学
提供有力支持。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整合这些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和形式。
开发适合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结合学校文化
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传统等 与课程资源开发相结合,形成具
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利用地域优势
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和资 源优势,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资 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
明确分工与责任
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和优 势,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和 角色,确保教学工作的顺 利进行。
鼓励团队创新
鼓励教师团队进行教学研 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尝试 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 高教学效果。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分享教学经验
校内培训
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学者或优秀教师来校进行讲座、研讨或示范教 学,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学生利用资源学习
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如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利 用图书馆资源进行课外阅读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06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Chapter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01
02
03
建立协作机制
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集 体备课等活动,促进教师 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 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Chapter
设计合理的评价策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包括书面测试、口头提问、课堂 观察等,全面了解学生在知识、 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学习情况。
制定明确评价标准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明确的 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 正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5篇《老王》教案篇一品读课。

本文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看似平淡之中含有作者深深的感慨。

本设计试图从“品”的角度来领会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及其厚重的人文内涵。

一、阅读课文,漫谈感受二、介绍背景,加深体验1、介绍如下背景资料:⑴解放初期相关资料;⑵文革期间相关资料。

2、结合背景资料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苦”与“善”。

三、教师引导,品读课文1、思考:文章除了所叙之事本身而外,哪些词句能表现出老王的“苦”与“善”?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⑴有直接表现的,如“此外没有什么亲人”、“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⑵有含蓄其中的,如“荒僻”、“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2、思考:哪些词句能表现出“我”对老王的关切、感激?⑴有直接表现的,如“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⑵有含蓄其中的,如“强笑”、“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3、完成“研讨与练习”题二。

四、朗读回味,归纳主题《老王》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形象。

2、体会人间真情,以善良对待善良。

3、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最令我感动的是哪件事?赏析。

送鸡蛋香油。

读读这一段,体味一下感人的情节、精彩的描写、生动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悟说给大家听。

静静地想一想,这段文字为什么会如此打动我们?然后按我们平时的作法,这样进行:就是读问说写。

就是读出认为有价值的片断然后提出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问,再说感受、最后默写字词。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地镶嵌在门框里。

”谁来问?你自己问。

“镶嵌”换成“站立”怎么样?打门的打,换成敲,好吗?“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的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他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只说:“我不吃。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老王》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老王》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老王》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老王》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通过讲述老王的一生,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篇文章适合七年级学生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感受文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人物描写、情感表达等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人物心理、感受文学情感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文章人物描写手法,体会文章情感。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分析人物心理,感受文学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内容、人物描写手法等。

2.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具体的人物描写,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老王》文本。

2.参考资料:关于《老王》的背景介绍、人物分析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老王》的作者杨绛以及文章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读全文,学生跟随阅读,感受文章情感。

3.操练(20分钟)教师提问:“老王”这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如动作、语言、神态等,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4.巩固(15分钟)教师选取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情感。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现实生活中,你身边是否有类似老王这样的人?他们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手法以及文章情感。

初中语文老王教案第一课时

初中语文老王教案第一课时

初中语文老王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老王》的文本。

2.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解释。

3. 相关的教学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课文《老王》的作者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对生活中的底层人物有何了解?他们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是否被我们关注和理解?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理解课文(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 老王是谁?他有什么特点?b. 课文中发生了哪些主要事件?c. 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分析课文(10分钟)1.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运用课文(5分钟)1.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教师对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分析、运用等环节,使学生对课文《老王》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老王》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老王》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1) 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与价值观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重点、难点】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的疾苦。

【教法、学法】1.品读法。

品味语言,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2.探究法。

体会了解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关注他们的疾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导入,话题: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生:明星、家人、自己。

师:明星是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关注他们;伟人作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他们;因为血浓于水我们关注家人……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作出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金子般的心。

(意在营造亲切平和的教学气氛,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二、作者介绍三、课前检测塌败( )取缔( )伛( )翳( )骷髅( )滞笨( )绷( )愧怍( )四、设问导读1.画说老王: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

他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生: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生: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生: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2.问询老王师:这样一个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

生:老王,你是做什么的?老王,你生活得怎么样?老王,你为人怎样?为什么作家会如此关注你?……(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1)文章写了老王哪几个生活片段?他是怎样的一个人?(2)作者一家是怎样关心老王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篇文章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3.走近老王(1)师: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老王》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杨绛所写,通过讲述作者与老王之间的交往,展现了老王忠诚、善良、淳朴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感人至深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相互关爱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的把握可能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体会课文中所传递的真挚情感,激发他们的同理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老王之间的真挚情感,培养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美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领悟课文中所传递的人文情怀,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传递的情感。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我国社会历史变迁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

3.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杨绛以及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情感把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老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老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老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咬文嚼字、留意反复、关注典型事件的文本细读方法,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体会其苦与善。

【教学过程】一、导入杨绛,一位被称为“先生”的卓越女性,老王,一位有姓无名的穷苦老人,相遇了。

多年后,杨绛写下了这篇文字,字句中,一个词特别醒目,“一再追忆”,老王是何人?为何会让杨绛先生一再追忆?让我们走近老王,通过其人其事,去遇见那些暖心的苦涩,流泪的幸与不幸。

二、认识一个人请同学们阅读1~4段,并完成老王个人简历表(1)姓名:老王思考:老王和王老有何区别?(2)年龄:不详(3)职业:三轮车夫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思考:他蹬,我坐。

体现出作者与老王有什么不同?(4)家庭情况:没有亲人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思考:能否换为“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

”(5)家庭住址:塌败小屋思考:为何杨绛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却说“住那儿多年了”而不是“是”或“不是”?(6)身体状况:一只眼睛是瞎的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思考:文中共有两处表明老王的眼疾,“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与“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什么不同?知识卡片(一)咬文嚼字是散文阅读的一种常见阅读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替换字词、调换顺序、探究细节等方式,透过文字细细体会作者意味。

三、了解一个人(一)生活不幸者有一个副词“只”在形容老王时反复出现,请同学们在原文中寻找。

并体会“只”带给我们的感受。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老王只有一只眼。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孤苦无依”知识卡片(二)留意重复,不仅是句子的重复,还可以是字词的重复,品析重复的字词往往能帮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0 老王
1.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联起来的写法,把握文章结构与内容。

2.关注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提升文本细读的能力。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温婉简淡、气度从容而意味深长的平实行文风格。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平实朴素语言中的真实情感,感受平凡人生的人性之美以及作者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平凡人物,有时候也会带来大感动,就像《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不过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甚至名字都不为人知的小保姆,但是,她却带给鲁迅最真挚的怀念与感动。

其实,平凡人物往往也最容易带来感动,因为他们平凡而真实,朴素而高贵,善良而坚强。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就讲述了这样一位平凡的人物——老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全文,了解其人其事
1.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明确本文文体,并结合《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学习经验,谈谈该如何把握本篇文章内容。

明确:本文是一篇叙事写人散文,亦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阿长与〈山海经〉》也是叙事
写人散文,结合文本特点,尤其是记叙多件琐事的文章,大致有这样一个规律,先简述其人,再叙其事,事分详略,由事见人,由人见情。

这样的文章,往往初读便见感染力。

不过要进一步把握内容,还需进一步概括事件,寻找事件详略之间的联系及作用;更进一步,则要从诸多细节分析入手,从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叙事的逻辑性也不能缺席,揣摩语言,联系背景诸此工作都做足了,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2.请同学们说说关于老王的基本情况,完成老王的基本情况调查表。

3.由调查表的结果看,同学们觉得老王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明确:弯腰曲背,瞎眼残年,饱受身体病痛之苦;住房塌败,以蹬三轮为生,饱受生活贫困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饱受精神孤郁之苦。

目标导学二:梳理情节,把握品质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叙事线索是“我”与老王的交往。

2.文中有几个片段回忆,记录着“我”与老王的交往,请简单说说是哪几件事。

片段回忆所表现的老王的品质
老王送冰的往事老实厚道
热心送钱锺书先生看病善良仁义
“文革”中生计愈加困难孤独贫穷
3.除了简述的几个片段回忆外,文中还记叙了一个重点回忆,请说说重点回忆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中重点回忆了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谊,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4.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文中写到了哪些事情?体现了作者一家的什么品质?
明确:①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富有同情心
②“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便送他大瓶的鱼肝油“我”女儿关心他
③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老王送来香油、大鸡蛋,不能让他白给,也给了他钱“我”关心老王
作者一家的性格特征:富有爱心,具有同情心,尊重别人。

5.请你以简单的语言概述本文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回忆老王的窘迫生活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三、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