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推选】2020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考试要点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3、翻译句子。

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5、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6、领会文言文作者的思想感情。

7、领悟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解题技巧一、解题步骤:1、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同学们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题目可以帮助自己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正确答题。

例:《游褒禅山记》、《曹刿论战》、《捕蛇者说》等2、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提醒同学们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提醒同学们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3、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4、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二、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理解等等。

而这些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A、观察近几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之、而、亵、停、备、其、奇、谢、蔽、间、等,这几个词我们都曾经在课内学到过,而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因此答出这几题的关键在于同学们对课内知识的掌握。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语文是高中学习的一个重要科目,无论你是文科还是理科,都需要认真备考语文。

而文言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点,掌握文言文对于语文考试中的高分非常重要。

以下是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

一、文言文语法在答题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文言文语法知识。

文言文语法比较固定,需要多加练习,掌握语法结构。

例如,文言文中的主谓宾结构要注意。

此外,还需要注意否定词的使用和语序等。

做到熟练掌握,不失分就容易得高分。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高考语文考试中的文言文阅读比较复杂,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技巧。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认真分析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逻辑顺序。

需要注意三段论、演绎推理、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

同时,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理解生僻词汇和典故,这需要考生平常多读书,积累词汇和知识。

三、古文翻译技巧翻译是文言文考试中的一个重点,考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翻译。

在翻译中,需要考生掌握古汉语的基本语法,尤其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例如虚词和反复句。

此外,还需要认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思,将其准确地翻译出来。

四、古文鉴赏技巧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古文鉴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认真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思想、文化内涵等方面。

需要考虑语言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结构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等。

此外,需要考生了解阅读的背景和作者的背景,把握文章的意义和情感。

五、常见文言文题型高考语文考试中的文言文题型比较多,其中包括句子填空、翻译、阅读理解和作文等。

在做文言文题时,需要注意不同的题型,根据不同的题目要求设置不同的策略。

总之,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点之一,考生需要认真备考。

需要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知识,阅读技巧和鉴赏技巧。

同时,需要多做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只有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题一直都非常稳定,历年的考试都没有太大的意外发生。

一般也是从实词、虚词、性格表现和内容归纳四个方向设置题目。

所占分值为12分,一般设置3-4个题目。

一般来说,最后一道题目是从全文的角度上进行考核,所以首先应该阅读最后一道题目,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然后要仔细的阅读原文,凭借自己的语感进行初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加点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题目进行理解。

第三步就进入到了实际的解题环节:1、文言实词题。

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

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

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

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

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4、内容归纳题。

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

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第二: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掌握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2020高考文言文做题拿分宝典

2020高考文言文做题拿分宝典

2020高考文言文做题拿分宝典
高考全国卷的文言文一般是选自“二十四史”等正史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一般按照姓名→籍贯→官职→经历→死亡讲述的。

我们做高考文言文题目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一、抓住关键节点,理清文章脉络。

①关注开头和结尾,掌握传主信息。

文章在开头会介绍传主的基本情况,在结尾部分通常会对传主的事迹、品行等进行概括,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对传主有大致的了解。

②抓关键节点,把握传主经历。

传记类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记述人物在某地任某官职,做了什么事情。

我们在做题时就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节点注重官职变动和时间的变化,通过这些内容,能够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理清人物关系,把握文本内容。

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要理清文章中有几个人,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尤其需注意以三种:
①传主与底层民众的关系,了解传主的业绩;
②传主与同僚之间的关系,了解传主在政治活动中的风格;
③传主与君主的关系,了解传主官场生涯是否稳健。

通过这些我们能对传主的品质、形象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三、借助选项内容,扫清阅读障碍。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选项包括两个部分,先是概括传主品格,然后具体解说。

选项的先后顺序是按照行文顺序设置的,其中有三个选项是正确的,错误的选项也只是其中一个细节出现问题。

所以在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把选项内容和文章内容做对比。

这样既可以帮助我们翻译一些难懂的字词,又可以判断选项的正误,同时还能帮助我们翻译语句。

2020年语文的文言文答题技巧(整理稿)

2020年语文的文言文答题技巧(整理稿)

高考语文的文言文答题技巧(整理稿)一、预备知识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预备知识三:其他高频词汇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二、如何答好每一道题1.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

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②词的引申义。

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③词的比喻义。

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

2020年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2020年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默写时要注意:(1)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

(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3)要求“一字不差”。

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2.诗歌鉴赏题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高分技巧和满分答题秘诀汇总

高考文言文阅读高分技巧和满分答题秘诀汇总

高考文言文阅读高分技巧和满分答题秘诀汇总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答题高分技巧1文言文翻译方法“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2文言文归纳要点概括中心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

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

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高考是每位学生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也是他们前进道路中最艰险的一段路程。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即使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它依然承载着人们对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对语言表达的理解。

文言文作为一部分语文学科中的内容,是高考语文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将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的知识整理出来,考生在备考时可以进行参考。

一、读懂原文,了解文章大意高考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大不相同,文言文的阅读需要考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阅读原文,并深刻理解原文的内容,从而把握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

因此,考生首先需要建立对文言文的语言基础,再通过对原文的阅读来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

二、注重翻译,强化语法基础文言文的语种结构和现代汉语不同,经常使用深奥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考生需要深入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以此建立自己的语言基础。

同时,考生需要把握文言文的意思,并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理解文言文的文化背景文言文主要是在十七世纪和十九世纪之间流传的,许多作品(比如《旧约》和《道德经》)取材自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经典。

因此,阅读文言文的时候,考生需要了解文化的背景,这对于理解文章的含义非常重要。

如果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剖析作者写作的历史地位和以前的文化传统,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文言文题目。

四、把握作者的意图,重点掌握文章中的核心内容文言文是一种优秀而优美的语言,其独特的语言结构和各种丰富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的高超技艺。

阅读文言文需要高度重视并把握作者的意图,尤其是作者所在时代和特定文化中的地位与角色等因素。

同时,要注意重点掌握文章中的核心内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答文言文题目。

五、提高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在真实的考生中,由于阅读时间的紧迫和阅读材料的深刻,升高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十分必要。

在阅读文言文时,考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慢慢提高自己对这种语言的敏感度和接受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考试大纲》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知识点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浅易既是对考生的要求,也是命题者选材的原则。

指文言材料不出现艰涩、古奥的字词,不选择冷僻的题材。

考生利用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基本能读懂文段。

据高考实情,我们将《考试大纲》规定的上述7个考点编列为9个专题: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意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即《考试大纲》具体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意义”,即特定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唯一含义;“用法”,主要指其词性及所表示的词语之间或句子之间的关系等。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主要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

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不同的用法”,特指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5.筛选文中的信息。

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从文中选取与试题具体指向吻合的信息,排除似是而非和错误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内容要点”,涉及阅读材料的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如人物的言行举止、功德事迹,事件的发展过程,文章的论点论据等;“归纳”,就是对具体的、零散的、琐碎的材料分门别类。

“中心意思”,可以指整体的思想内容,更多是指局部的思想内容;“概括”,就是把能体现中心意思的方方面面的特殊性排除,而将其共同性提取出来。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观点态度”,指作者在文中显示的(记叙类文本)或者揭示的(论述类文本)观点、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

“分析”,就是把整体分成一些“零部件”来考察,找出其相互关系和本质属性。

“概括”,就是把分散在文中的观点、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的共同点提取出来。

8.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把文言文置换成现代汉语的规范语言。

9.给文言文语段断句。

把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语段切分成一个个句子,或者判断命题者对一个语段给出的四种切分哪一个正确。

1.选材稳定。

近5年所选材料都是人物传记,且都出自正史。

2.赋分固定。

近5年都设4道小题,其中3道选择题各3分,1道翻译题10分,共19分。

3.一大变化。

20PP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卷Ⅱ,延续了多年的信息筛选题
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文言文断句题,命题者从阅读材料中抽出一段话,给出对这一段话断句的4种答案,要求判断其正误。

在题量受限的情况下,对《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和题型轮流覆盖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须要指出的是,虽然只有4道小题,但是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点的覆盖仍然是全方位的。

不单独设虚词题、筛选信息题等,似乎遗漏了某些考点,实际上,对这些考点的考查,都在概括分析题、断句题、翻译题考查中有所体现。

20PP年《考试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中,文言文阅读列入了20PP全国大
纲卷,选文及试题。

一:如何读懂选文
选文多数是人物传记,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注意总结文章涉及到几个人,他们之间什么关系,每个人都做了什么事。

如果人物多且关系复杂时,可以单列一个人物关系表。

叙事性的文章要顺着原文事件的发展脉络理解。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不受其干扰。

参看最后一个文言选择题,对文章进行翻译。

有的时候可以跳出文章,按常理推断文章的发展或所讲的道理。

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
(1)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
(2)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
(3)直接间接评论,表明作者观点
二、答题技巧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3.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20PP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20PP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
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
D.颜无子,不克葬克:能够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12广东)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