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5.1.2ppt课件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逐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从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一些非轴对称图形的案例,用于区分和判断。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实物,如剪刀、飞机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如,展示一个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找出它的对称轴,并观察对称轴两侧的图形是否完全重合。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并判断其他组的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2垂线第2课时垂线段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2垂线第2课时垂线段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图5-1-33
解:如答图所示, (1)沿 AB 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沿 AC 走,垂线段最短; (3)沿 BD 走,垂线段最短.
7.如图 5-1-34,为了解决 A,B,C,D 四个小区的缺水问题,市政府准备 投资修建一个水厂.
(1)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图确定水厂 H 的位置,使之与四个小区的距离 之和最小;
知识管理
1.垂线段的概念及性质 定 义:从直线外一点引一条直线的 垂 线,这点和 垂足 之间的线
段叫做垂线段. 性 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 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2.点到直线的距离 定 义: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垂线段 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 意:垂线、垂线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垂 线是直线;垂线段是一条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 量,不能说垂线段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七年级数学下册《5.1.2 垂线》课件

七年级数学下册《5.1.2 垂线》课件

是( C )
A. 有两个角相等
B.有两对角相等
C. 有三个角相等
D.有四对邻补角
2.如图, AB⊥CD, ∠ACB=90° ,线段AC、BC、CD中最短的是 ( C)
A. AC
B. BC
C
C. CD
D. 不能确定
A
D
B
3.过点P 向线段AB 所在直线引垂线,正确的是( C )
A
B
C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2.垂线的画法 一、放;二、靠;三、移 ;四、画.
3.垂线的性质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m 1n O
图1
BC A
O
图2
二 垂线的画法及基本事实 问题: (1)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能画几条?
(2)过直线l上的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3)过直线l外的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B .l
A
如图,已知直线 l,作l的垂线.
A
O
1.放 2.靠 3.画
l
问题:这样画l的垂线可以画几条? 无数条
都为直角,此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
C
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垂直用符号 “⊥”来表示,读作“垂直于”. 如“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就记作“AB⊥CD”.
3.交点O叫做垂足. AB与CD垂直于 4.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点. O
A
OD B
二、垂线的符号语言
如图,当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AOD=90°时,AB⊥CD,垂足
(1)“过一点”中的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 (2)“有且只有”中,“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性.

七下5.1.2垂线ppt课件

七下5.1.2垂线ppt课件

2 E D
练习: 练习: 如图,直线AB CD相交于点 AB、 相交于点O 1.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OE⊥AB, 1=125° COE的度数 的度数. OE⊥AB,∠1=125°,求∠COE的度数.
C A E 1 O D B
2、如图,∠ABC=90° ,∠1=60° ,过B作 、如图 ∠ ° ∠ ° 过 作 AC的垂线 的垂线BO,垂足是 过O作BC的垂线 垂足是O,过 作 的垂线 的垂线, 的垂线 垂足是 垂足是D,若 垂足是 若∠1= ∠2,求∠ABO, ∠BOD. 求
l
0
1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2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孝感市文昌中学学生专用尺 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 3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 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 4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
垂线的画法: 垂线的画法: 工具:直尺、 工具:直尺、三角板 如图, 的垂线。 如图,已知直线 l,作l的垂线。 问题: 问题: 这样画l 这样画l的 垂线可以 画几条? 画几条? 无数条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O
l
1放、 2靠、 3画线、 画线、
孝感市文昌中学学生专用尺
3.下面四种判断两条直线垂直的方法正确的 . 有( A )个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则这两条直 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 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线互相垂直. 线互相垂直. (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这两条直线 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 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互相垂直. 互相垂直. (4)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对顶角互补,则这两条直 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 有一组对顶角互补, 线互相垂直. 线互相垂直. A.4 B.3 C.2 D.1 . . . .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5.1.2垂线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5.1.2垂线
A
其中正确的有( C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B
D
C
2.如图,直线 AB,CD相交于点O,OE⊥CD,
OF⊥AB,∠DOF=65°,求∠BOE和∠AOC
的度数.
F
D
A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
C
E
∠BOE =65 °,∠AOC =25°
3.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的公路AB上由A 向B行驶,M、 N分别是位于公路两侧的村庄, 设汽车行驶到点P位置时,距离村庄M最近, 行驶到点Q位置时,距离村庄N最近,请在图 中公路AB上分别画出P、Q两点的位置.
做点 P到直线l 的距离. A B O
C
1.如图,BAC 90, AD BC,垂足为D,则下列结论:
(1)AB与AC互相垂直; (2)AD与AC互相垂直; (3)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B; (4)点A到BC的距离是线段AD的长度 ; (5)线段AB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 (6)线段AB是点B到AC的距离.
M
A
P
Q B
N
4.学校运动会上,一名运动员第五跳打破了年 级跳远记录.如图A、B为这一跳的脚印落点, 起跳线为CD.请画图说明如何测量他的成绩.
C

F
A E• B
D 解析:过脚印B的后跟E作EF⊥CD,垂足为点F. 那么垂线段EF的长度就是这名运动员跳远的成绩.
一般情况
对顶角:相等


邻补角:互补
点击页面即可演示
(一)垂直的定义及写法
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 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 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1.1轴对称图形(共20张PPT)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1.1轴对称图形(共20张PPT)

20
我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 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用辛勤的汗水实现人生的梦想。 如果为了安全而不和大海在一起,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如果你很聪明,为什么不富有呢?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将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千万人的失败,都有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只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平时没有跑过千米,比赛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当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时,她最喜欢听他说谎言;当一个女人厌恶一个男人时,她最希望听他讲真话。 心若有阳光,你便会看见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美好值得期待和向往。 意志力是人的一条救生索,它可以帮助我们脱离困境,引导我们走向胜利。 在经过岁月的磨砺之后,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对闪闪发光的翅膀,在自己的岁月里化茧成蝶。 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树立必信的信念,不要轻易说“我不行”。志在成功,你才能成功。 我在奋斗在坚持在拼搏在努力你要等。 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ABCDEHIKMO TUVWXY
15
6、从0到9的数字有哪些轴对称 图形
0、1、3、8
16
小结:这一节课你收获了 什么?
17
四、练习
1.如图,是由三个阴影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 在三个网格图中,各补画出一个有阴影的小正方形, 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18
2.想一想:一辆汽车的车牌在水中的 倒影如图所示,你能确定该车车牌的 号码吗?
学生实验
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 出一个图形,想一想,展开后会 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位于痕两 侧图案有什么关系?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2轴对称变换》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2轴对称变换》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2轴对称变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2轴对称变换》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轴对称变换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变换的定义,掌握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变换是否为轴对称变换,并能够运用轴对称变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轴对称变换的概念。

但是,学生对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和判断方法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变换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变换是否为轴对称变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运用几何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变换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变换是否为轴对称变换,以及如何运用轴对称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式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和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折纸等,引发学生对对称的兴趣,进而引入轴对称变换的概念。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轴对称变换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表达和总结。

3.巩固新知: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例子来判断一个变换是否为轴对称变换,并总结判断方法。

4.拓展应用:学生运用轴对称变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面积等。

5.小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概念:如果一个图形可以通过某条直线作为对称轴,使得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经历了轴对称变换。

【数学课件】5.1.2《垂线》ppt课件

【数学课件】5.1.2《垂线》ppt课件

3 4 5 6 7 8 9 10
折一折
根据图示能折出互相垂直的直线,您不妨试 试看!
结论
垂直的表示
图中,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 记作:AB⊥CD;
n A O
C
B m 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直线 m 与直线 n 垂直,
记作:m⊥n ;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注意:“⊥”是“垂直”的记号, 而“
” 是图形中“垂直(直角)” 的标记.
A.36° B.54° C.64°
)
D.72°
【解析】选B.因为OC⊥OD,所以 ∠COD=90°,又因为∠AOB=180°, 所以∠DOB=∠AOB-∠COD- ∠COA=180°-90°-36°=54°.
3.如图所示,直线AB⊥CD,垂足为O,射线OP在∠AOD的内
部,且∠POA=4∠POD,则∠COP︰∠BOP的值为( C A B )
∠BOP=∠BOD+∠POD=90°+18°=108°.
所以∠COP︰∠BOP=162°︰108°= 3︰2.
4.点P是直线l外一点,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点,且 PA=10,PB=8,PC=6,那么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 A.6 C.大于6的数 B.8 D.不大于6的数 )
【解析】选D.根据“垂线段最短”,垂线段的长度一定小
角时,其他三个角也都成为直角,此时,直线AB,CD互
相垂直.
做一做 (1)你能用三角尺在白纸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2)你能用量角器在白纸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3)如果只有直尺,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 直线吗?
用三角尺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0 1 2
0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