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防御管理体系在急诊科护理安全事件防范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论文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摘要】目的对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其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开展急诊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前后的两年内医疗投诉情况,并将分析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我院开展急诊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后医疗投诉事件明显减少,p<0.05。
结论目前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加,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降低医疗纠纷事件数量,对于保护护理工作人员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诊;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实施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高,随之而来医院的医疗纠纷事件在全国各地也屡见不鲜。
因此医疗护理已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如何在日常护理中有效的保护护理人员的权益及患者的疗效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鉴于此,本人进行了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的相关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9年开始在急诊科开展了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的临床实践活动,选取该活动开展前后2年内急诊科医疗纠纷的案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临床资料。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比较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前后2年内我院急诊科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
以人员构成因素、护士因素及患者因素作为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对所有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比较活动开展前后医疗纠纷案例的总数及发生原因的构成比,并将比较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2 安全隐患分析1.2.2.1 人员因素医院往往由于编制的调整等原因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且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的护理队伍多为地方院校毕业的护理毕业生所组成,学历较低、工作经验缺乏等均为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2]1.2.2.2 护士因素护士因素为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
探析急诊科分层护理管理模式的运用和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级的培训措施要认 真制定各层级 的核心能力 培训计划 ,主要包
含基础知识 和技 能与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还包 括护理 临床思 维判断能力和组织协调应急能力等多项内容 [ 5 1 。通常采取逐级培
理工作< 3 年。 但入科时间在 I - 2 年, 同时又具备有 c 1 级的核心
能力 ; C 3 级是从事 临床 护理工作在 3 年 以上 , 且人科 时间为 2 — 3 年 ,同时应具备 C 2 级的核心能力 ; c 4 级是 入科时 间为 3  ̄ 4年 , 且从 事临床护 理工作 在 5 年 以上 。同时应具 备 C 3 级 的核 心能 力; C 5 级 要求 人科时间在 5年 以上 , 从事 临床 护理工作在 8年 以
【 关键 词】 分层级 管理 ; 护理管理 ; 急诊护理
【 中图分类号】R 4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1 O ( c ) 一 0 1 5 1 — 0 2
急诊科属 于医院抢救危重和急症 患者 的重要科 室 ,由于其
护理服务质量水平 。
1 . 4 统 计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该 院急诊科 护理服务工作进行 研究 。该 院急诊科 的护
理人员 共 3 5 名, 年龄 2 1 ~ 4 _ 4 岁, 平均年 龄为 ( 2 8 . 1 5  ̄ 6 . 5 3 ) 岁 。其 中, 副主任 护师 职称 的共 2 名, 护 师职称共 8 名, 主管 护师职 称 共 4名 , 助理护 士职称共 3名 , 护士职称共 3 6 名。 工龄< 2年的共
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风险防范论文

浅谈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急诊急救;护理工作;风险防范急诊急救医学是一门研究和治疗急危重病的学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急诊急救工作的对象是急危重病人,他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承担急诊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具有思维敏捷性,快节奏性、高技术含量性、高风险性,因此:在此项工作中如何做好风险防范,降低风险系数,保证病人安全,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是每个从事急救护理工作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
所以我们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要不断的探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防止风险的发生。
1 增强急诊急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1.1 护理工作与法律密切相关,尤其在急诊科这个特殊的岗位中护理人员实施的每项护理活动都与法律密不可分如:对急危重病人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如果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漏记、随意涂改、字迹潦草、病情描述不确切,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医学术语不当、反应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果观察不及时、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都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1.2 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急诊急救工作与生命息息相关,稍有不慎便可引起纠纷。
因此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所做的每一项抢救措施必须准确无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升对医疗不当因素后果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从而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急救工作质量。
2 实施细节及风险管理2.1 细节是认真的态度,细节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时间前的积极预防,护理工作者必须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特别是护理工作的平凡使人产生厌倦和麻痹,造成人命关天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做到大事着眼,小事者手,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2.2 医院急救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实施风险管理能不断识别急救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不仅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投诉和纠纷,同时能提高急诊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急诊风险管理应完全渗透到每位护理人员的意识中,体现到各项急救流程中,克服工作中漫不经心和随意行为,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系数提高急救工作安全性。
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急诊急救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急诊急救中应用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分层级管理于急诊急救总的应用价值,总结管理方法。
方法对比行护理分层级管理改进前后急诊科护理相关指标。
结果改进后患者满意率、医生满意率、护士认可度分别为93.67%、93.67%、97.50%优于改进前84.95%、89.19%、87.50%,护理差错率、基础护理落实率、危重护理工作落实率分别为0.18%、96.02%、86.98%优于改进前1.83%、83.74%、64.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于急诊急救中运用护士分层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工作落实效率,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标签:护士分层级管理;急诊急救;应用价值急诊科是医疗机构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广、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患者病情突发性、变化性强,要求配备一支高综合护理水平的队伍,护理能力直接关系急诊急救效果[1]。
分层级护理管理通过据护理人员不同能力级别,设立不同层级岗位,履行不同的职责与任务,赋予不同权限,针对性的满足患者需要,以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用。
分成级护理管理应用于急诊科急诊急救可有效满足不同危险、不同患者、不同病情护理需要,提高护理质量。
我院自2013年起进一步改善分层级护理管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急诊科共有护理人员40名,均为女性,常设35名,轮休5名;年龄19~41岁,平均(29.3±3.4)岁;学历:大专25名,本科及以上15名;职称:护士28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4名,副主任护师1名;职位:护士33名,护士长7名;工龄:1~24年,平均(7.3±2.0)年;入科时间:1~20年,平均(6.3±1.0)年。
1.2方法1.2.1改进前据临床护士的工龄、工龄、职称、学科,设立急诊科专科负责人1名、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于助理护士,给予专科负责人专业指导、护理干预、教学、紧急处置等权利,成立危急重症急诊抢救小组,对危重患者配置高级责任护士。
护士层级管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护士层级管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目的分析层级管理应用到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后,护理工作是否有提高,患者满意度是否有提升。
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建立一个层级的急诊科护理等级体系,并定期进行护理工作的调查和分析。
结果急诊科护理的效果大大提升,护理过失和不满意情况大大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
结论层级管理的制度应用到急诊科护士中,能够有效的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工作的水平。
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信心,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标签:层级管理;急诊科;护理应用我院为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2011年就诊74271人次,2012年急诊就诊量81245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
同时,急诊科就诊的时间较为集中,尤其是在每天的12∶00~14∶30和19∶00~24∶00这两个时间段增加明显。
为了保证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于2012年4月份试行了分层级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根据科室岗位要求调整队伍结构,提高护理技能,科学的发挥护理团队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现有床位500个,临床科室20个,护理人员350人。
急诊科床位10张,床位处于满负荷状态,有护士25人,年龄23~45岁。
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15人,护士5人。
学历:大专14名,本科11名。
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除负责急诊急救工作外,还要负责成人输液,清创缝合等治疗工作。
共配备护理人员25名,其年龄20~44岁,平均(28.15±6.53)岁。
职称:主管护师5名,占20%;护师15名,占60%;护士5名,占20%。
工龄:>8年6名,占24%;5~8年8名,占32%;2~4年8名,占32%;5年13名,占52%;3~5年5名,占20%;1~2年5名,占20%;5年、入科时间>3年、综合能力较强,通过民主推荐、理论技术考核后择优录用,共评出主班5名,后备主班2名,任期1年。
层级管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 刘兵 , 5 1 王嘉、 导尿引起尿路感染 的预 防对策及研究进展【 _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
志 ,99,()1 1 1 3 19 93:9 — 9 .
[ 李海燕 , 6 ] 李建萍 , 王筱慧 重症急性腺炎监护病房感 染预防 的管理 [. J 解放军 】
护理杂志 ,o 4 2 ( 1 5 4 . 2 o ,1 2 : ~ 6 1 4
编辑/ 杨倩
层级管理在 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 究
李 磊
( 西责 港 市人 民 医院 , 西 贵 港 5 7 0 ) 广 广 3 1 0
摘要: 目的 提 高急 诊 、 急救 的效 率 和 护 理服 务 水 平 , 建 和谐 的 医患 关 系。 法 构 建 与 实 施 医 院急 诊 科 护 理工 作 层 级 管 理 体 系 。 果 差错 事 构 方 结 故 和 纰 漏现 象减 少 , 者 满意 度 提 高 。 论 层 级 管理 的制 定 和 实施 , 提 高 急诊 科 的整 体 工 作 效 率 和 业务 素 质 , 患 结 可 对提 高 急诊 科 护 理 管理 水平 和 整 体 急救 效 率 , 推进 护理 质 量 持 续 改进 以及 改 善 护 理服 务 具 有 重要 的 作 用和 意 义 , 得 广泛 推 广 与 运 用 。 值
护理急救人 员的业务技术 , 避免 差错事故 的发 生 , 是护理管理 者应 深入思考的问题… 。急诊科的护理 管理工作是 I 临床护理 工作极为重 要的组成部分 , 如果缺乏强有 力的管理 , 就容易发生忙乱现象 . 向 影Ⅱ 护理 、 治疗的顺利进行 , 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 的安危 , 也影 响到急 诊科 的护理质量 。因此 , 应通过建 立切实可行 的管理程序 , 加强 管 理, 以提高急诊急救效率 和护理服务水平 、 构建和谐 的医患关 系, 促 进社会和谐发展 , 为此 , 2 o ~ 0 9年 , 在 0820 我们尝试在急诊科护理工
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危重急诊抢救中的作用

全科护理2017年3月第15卷第7期• 849 •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 在危重急诊抢救中的作用赵小彩,李敏玲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风险防御机制在危重急诊抢救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5年1月一2016年1月急诊科接诊的危重病人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75例危重抢救期间进行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护理,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 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护理期间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为5.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C 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危重 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危重抢救;风险事件;满意度;急诊中图分类号:R 197.323文献标识码:A d 〇i : 10.3969/j .issn . 1674-4748.2017.07.033 文章编号:1674-4748(2017)07-0849-02急诊科在现代医疗系统中有重要的地位,是医院 中重症病人最为集中、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其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1]。
危重急诊抢救常需要医生和护士密切配合才能 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造成 不良的后果。
近年来,急诊医疗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推 行护理安全防御机制显得十分重要,适当运用护理安 全防御机制,对病人生命安全具有一定的意义2。
本研究探讨医院急诊科实施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 的效果,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比较,效果满意。
现报告 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将2015年1月一 2016年1月在西安交 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危重急诊抢救的病人15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68.26 岁±23.65岁;人院时表现:意识模糊80例,意识不清 65例,其他5例。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及效果分析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及效果分析在急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时刻不能放松警惕,做好提前防范,让患者享受到高水平的优良护理服务,以保证护理的安全。
引发急诊科护理安全问题的因素,主要包括医疗案例数量的上升、及法制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使患者有了较强的法制观念,加之许多媒介的关注与炒作,使护患之间难以融洽,护患之间彼此不能做到有效的交流,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差、不熟悉业务、法制意识不强、护理管控松散,不按照急诊患者护理流程操作,未采取适合的手段、以及相关制度不够齐全、缺乏职业素养等,均可能导致急诊科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急诊科护理安全的有效应对防范措施是重视安全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严格护理管理,执行责任制度,还要加强护患交流,显现人文关怀。
标签:急诊科护理;护理安全;安全隐患;护理方法[Abstract] In the emergency nursing course,the nursing staff can’t relax their vigilance and they should do a good in the prevention in advance and make patients enjoy the high-level excellent and good nursing servic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nursing safety,the causes of nursing safety issues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ainly include the increase of medical case number,ever-increasing legal publicity force,which makes patients with strong legal sense,and the attention of many media leads to the bad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s,and both sides fail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and the bad operation ability of nursing staff,unfamiliar with business,weak legal sense,loos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control,operation without being consistent with the nursing course,failing to adopt the suitable means,imperfect related system and lack of occupational quality may lead to the nursing safety issues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and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of nursing safety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education,enhancing the legal sense,enhancing the skill training,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level,strictly conducting the nursing management,implementing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enhancing the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reflecting the humanistic care.[Key words] Nurs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Nursing safety;Safety hidden danger;Nursing method護理安全不但是患者就诊最为主要的需求,也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㊃管理㊃教育㊃多层防御管理体系在急诊科护理安全事件防范中的应用效果颜雷雷㊀廖德珺㊀周玲玲㊀卢阳阳3258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通信作者:颜雷雷,Email:lianjianpingg@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29.031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多层防御管理体系在急诊科护理安全事件机会弹道阻断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㊀2015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急诊科护理安全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对活动前(2015年6 9月)和活动后(2016年1 4月)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㊂结果㊀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后,急诊科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态度评分从(106.13ʃ3.95)提高至(118.83ʃ3.93)分(t=-16.753,P<0.05);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从11.82%下降至3.82%(χ2=46.309,P<0.05);抢救物品完好备用率100%,无菌技术达标率93.8%,导管护理合格率87.5%,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26,4.571,3.865;P<0.05)㊂结论㊀在急诊科护理实践中构建护理安全多层防御管理体系,能够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态度和安全护理项目合格率,降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急诊科护理安全事件机会弹道的形成具备积极有效的阻断效应㊂ʌ关键词ɔ㊀急诊科;㊀安全事件;㊀防御管理;㊀机会;㊀阻断Effect analysis of multi-layered defense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nursing security incidents ofemergency department㊀Yan Leilei,Liao Dejun,Zhou Lingling,Lu YangyangEmergency Department,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Wenzhou3258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Yan Leilei,Email:lianjianpingg@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ulti-layered defense management system inthe nursing security incident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Methods㊀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launched a three-month activity of multi-layered defense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nursing security incident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October2015,and related obvervational index before the activity(from June to September2015)and after activity(from January to April2016)were compared.Results㊀After the multi-layered defense syste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the score of security nursing attitude of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was(118.83ʃ3.93),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core before construction(106.13ʃ3.95)(t=-16.753,P<0.05);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security events decreased from11.82%to3.82%(χ2=46.309,P<0.05);the standby rate of save items was100%;the target rate of aseptic technique was93.8%;the qualified rate of catheter care was87.5%,and they were all higher than the data before construction(χ2=5.926,4.571,3.865;P<0.05).Conclusions㊀Construction of multi-layered defense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nursing practice of emergency department,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ecurity nursing attitudes and the qualified rate of nursing projects,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security events,and have effective blocking effect on forming a security incident opportunity ballistic.ʌKey wordsɔ㊀Emergency department;㊀Security incidents;㊀Defense management;㊀Opportunities;Blocking㊀㊀护理安全是护理服务态度㊁专业知识层次㊁人文素养㊁操作技术水平和护理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与综合反映[1],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窗口科室[2],其护理安全工作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㊂急诊科担负着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的最前沿任务,其护理对象病情变化受多种不可预见性因素影响,而护理服务行为又是一类高于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组合活动[3],是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佳技能挽救护理对象生命和减轻护理对象痛苦的艺术[4],其高度随机性㊁紧迫时间性㊁高标准技术要求性㊁人员快速频繁流动性㊁疾病谱广泛性㊁护理对象急危重性等特点[5],使该科室发生护理安全事件的风险性显著高于一般护理单元㊂ 海恩法则 指出[6],每一起事实安全事件的背后,必然存在着数量不等的轻微事件㊁未遂先兆事件和事件隐患㊂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护理安全事件是系统的问题,而并非个体的原因,当系统不够严密完善时,护理风险可能因护理过程中多个环节之间的缝隙性因素而未获得及时阻断,便形成了护理隐患发展为事实安全事件的机会弹道,通过有效安全防御体系的构建,对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层层堵漏,则有可能成功阻断护理安全事件的机万方数据会弹道[7]㊂目前关于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研究较多,如:个案追踪法[8]㊁PDCA循环法[9]㊁品管圈等[10],尚未见研究者从急诊科护理安全事件机会弹道的多层面阻断方面做出专门研究㊂本研究尝试在急诊科护理实践中构建护理安全多层防御管理体系,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㊂一㊁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于2015年10 12月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急诊科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㊂采用整群抽样法,将构建活动前后收治于急诊科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构建活动前(2015年6 9月)收治急诊住院患者1032例,其中内科517例,外科515例,120急救中心送入者106例,自行前往急诊科就诊者926例;男544例,女488例,平均年龄(43.29ʃ13.17)岁㊂构建活动后(2016年1 4月)收治急诊住院患者1047例,其中内科530例,外科517例,120急救中心送入者110例,自行前往急诊科就诊者937例;男552例,女495例,平均年龄(42.95ʃ13.96)岁㊂构建活动前后两组患者在病种㊁急诊入院方式㊁年龄㊁性别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急诊科护理人员54人,本科及以上㊁大专㊁中专教育经历者分别为46人㊁7人㊁1人,高级㊁中级㊁初级职称者分别为3人㊁15人㊁36人㊂构建活动前后护理人员无人数㊁职称和学历的变动,对研究结果不造成影响㊂2.方法:构建活动前(2015年6 9月)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管理,即由护士长按照科室护理安全检查量表进行每月1次的安全检查,对安全问题进行及时的讨论㊁分析与持续改进㊂2015年10月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急诊科护理安全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㊂James Reason于1990年提出的瑞士奶酪模型中指出,以每片奶酪指代一层防御体系,以奶酪片上的孔洞指代存在于防御体系中的漏洞,各层孔洞的大小和位置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当所有奶酪片上的孔洞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就出现了安全事件的机会弹道,最终引发安全事件的事实形成,故而系统缺陷是产生安全事件的主因,成功构建能够对系统漏洞/缺陷起到互相拦截作用的多层防御体系,则可有效避免安全事件㊂安全事件的产生有4个层面的因素,分别为不安全行为之先兆㊁事实性不安全操作行为㊁不安全的监管和组织的影响,可从上述4个层面出发构建多层防御管理体系㊂急诊科护理安全多层防御管理体系的构建包括:(1)不安全行为先兆层面:以非惩罚性㊁非批评式的态度,回顾性分析急诊科既往3年内的护理安全事件和迹近错误事件317件,其中事实性安全事件198件,迹近错误事件181件㊂追溯各类事件发生前的不安全行为类型,由当事人自我剖析不安全行为的先兆,其他人给予补充挖掘,全面确认不安全行为先兆并以条目方式列出,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随时自检自查㊁同班次护理人员彼此互查是否存在上述不安全行为先兆,实现自查与互查的完美结合,通过有效的自省与互相提醒,尽可能将护理安全事件阻断于不安全行为先兆层面㊂(2)事实性不安全操作行为层面:护士长㊁护理组长秉持巡视管理法中的 倾听㊁指导㊁协作 核心理念,每日至少对各岗位护理行为现场巡视2次,对安全事件高危时段㊁高危环节㊁高危操作㊁高危人群等每日巡视,其他类型护理行为随机巡视,但保证1周之内对所有班次㊁岗位的所有护理行为至少执行1次现场巡视㊂在对各类护理情境的现场巡视过程中,将管理重点集中于事实性不安全操作行为的发现㊁制止㊁补救㊁原因分析㊁持续改进上,注意以和谐的非正式沟通方式,倾听巡视对象就事实性不安全操作行为所提出的疑问,从管理者高度做出正确的行为指导,重点解决事实性不安全操作行为向安全行为转变过程中的实际困难㊂详细记录巡视过程与结果,每日小总结,每周大总结,并将总结内容及时发布于科室业务学习微信群和QQ群中,使所有护理人员都能及时了解事实性不安全操作行为的类型㊁补救措施㊁持续改进策略等动态化内容,用于比照自身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实现事实性不安全操作行为的逐步减少这一管理目标㊂(3)不安全的监管层面:营造 人人参与安全管理 的全员监管氛围,形成护士长护理组长护理全员的三级不安全护理行为监管机制,使监管活动全面覆盖急诊科所有护理领域㊂每个普通护理人员均分配有各自的护理安全监管职责与重点监管项目,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对不安全行为监管的内容㊁标准及方式进行深度解读,与每个护理人员就其所负责的重点监管项目进行个别交流,确保监管行为的落实到位和有效性㊂设计各项不安全行为监管的明细表格,便于各监管负责人做出量化评价㊁细节描述㊁总结分析和结果的上传下达,提高对不安全行为监管的实效性㊂(4)组织影响层面:组织丰富多彩的护理安全主题活动,如 安全在我心中 主题演讲㊁护理安全隐患有奖报告㊁护理流程安全优化建议㊁护理安全事件预防及积极应对微剧本展演等,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氛围;提出急诊科护理安全目标,详解各安全目标的达成途径㊁配套监管项目㊁配套风险评估量表以及配套的安全制度㊁护理流程㊁协调机制㊁应急预案等,进行安全知识考核与安全服务模拟演练等㊂3.评价方法:比较构建活动前(2015年6 9月)和构建活动后(2016年1 4月)的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㊂(1)安全护理态度:由本项目主要研究者在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前后选择安全态度调查问卷(C-SAQ,中文版)对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态度实施评价㊂该量表由美国Hellnreich等开发研制,郭霞[11]研究修订为中文版本㊂该量表包含6个评价维度,分别是团队合作㊁安全氛围㊁管理感知㊁工作满意度㊁工作条件以及压力感知,共31个条目㊂该量表的Cronbachᶄsα系数为0.549~0.880;各维度与总体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为0.543~0.817,内在一致性较好㊂各条目均以Likert5级评分(1~5分),分值与评价对象安全护理态度积极性呈正比㊂(2)安全护理项目合格率:参考相关文献[12],设计急诊科安全护理项目合格率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包括对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前后抢救物品完好备用率(100%完好备用)㊁无菌技术达标率(100%按照无菌技术要求操作)㊁护理三基考核合格率(考核成绩在90分以上为合格)㊁导管护理合格率(评价分值在95分以上为合格)㊁护理文书合格率(评分达95分以上为合格),每周评价1次,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前后各评价16次㊂(3)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参考相关万方数据文献[13-14],将护理安全事件细分为投诉类㊁差错类㊁意外类㊁文书类4大类别㊂投诉类包括医院层次和科室层次收到的对我科护理人员的书面投诉和口头投诉;差错类为经科室讨论确认为护理差错且上报至医院护理部的安全事件;意外类包括网报至护理部的护理意外事件;文书类指在因护理文书书写问题所导致的安全事件㊂分别统计记录构建活动前后两组入选病例发生上述护理安全事件的例次,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以上述4类事件的总和占总入选病例数的比例计算㊂4.统计学方法: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ʏxʃs)表示,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前后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态度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安全护理合格率和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均采用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二㊁结果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后,急诊科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态度评分高于构建活动前,安全护理项目合格率高于构建活动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构建活动前,构建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3㊂讨论㊀急诊护理单元的典型职业特征是快节奏㊁高风险[15-16],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远高于医院其他护理单元,对护患双方的权益均造成巨大威胁㊂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17],如何降低急诊护理单元安全事件发生率,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急诊护理管理者们的重大难题㊂本研究尝试在急诊科护理实践中构建护理安全多层防御管理体系,结果显示,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后,急诊科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态度评分和安全护理项目合格率均高于构建活动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则低于构建活动前(P< 0.05),安全管理效果积极有效㊂在急诊科护理实践中构建护理安全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者的安全护理态度㊂安全态度是安全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石[18]㊂急诊科医疗护理行为的干预对象多为生命垂危㊁病情危重复杂多变㊁年龄段分布不一㊁病种类型各异的人群,面对纷繁复杂㊁快速变化㊁风险无处不在的急诊护理情境㊂本研究在急诊科护理实践中构建的护理安全多层防御管理体系,从可能形成安全事件机会弹道的多个层面进行防御性管理,通过对既往安全事件的深刻剖析,分析㊁确认㊁罗列出各类不安全行为先兆,以自查㊁互查方式及时消灭不安全先兆;充分运用巡视管理法理念,对事实性不安全操作行为进行现场发现㊁制止㊁补救㊁原因分析㊁困难解决和规范性行为引导;以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为出发点,让所有工作人员均投入到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实践之中,实现对安全缝隙性因素的全面覆盖性监管与堵漏;从组织影响层面着手,营造起浓厚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并提供全面㊁规范㊁行之有效的制度化㊁流程化管理支持㊂这种将防御目光聚焦于不安全先兆㊁事实性不安全行为㊁不安全监管及组织影响4个层面的多层防御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帮助护理人员充分实施安全自省,使其逐步获得脱离事实性不安全行为的能力,主动参与不安全监管,在群体性安全文化氛围中,自觉自愿地遵从安全制度约束,执行安全流程操作,从思想㊁意识㊁行为㊁氛围以及团队支持等多个方面获得安全护理态度的提升㊂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后,急诊科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态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㊂在急诊科护理实践中构建护理安全事件多层防御管理体系,可提高急诊科安全护理项目合格率,降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㊂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后,急诊科安全护理项目的合格率均较构建活动前获得了显著的提升,护理表1㊀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前后急诊科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态度评分的比较(分,ʏxʃs)组别人数团队合作安全氛围管理感知工作满意度工作条件压力感知总体安全态度构建活动前5420.52ʃ1.3423.40ʃ2.2413.44ʃ1.6018.13ʃ1.4317.20ʃ1.7113.44ʃ1.06106.13ʃ3.95构建活动后5422.57ʃ1.6127.31ʃ1.9615.81ʃ1.6819.87ʃ1.3318.20ʃ2.0815.06ʃ1.28118.83ʃ3.93 t值-7.209-9.704-7.505-6.549-2.732-7.129-16.753 P值<0.01<0.01<0.01<0.01<0.01<0.01<0.01表2㊀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前后安全护理项目合格率的比较(%)组别检查次数抢救物品完好备用率无菌技术达标率护理三基考核合格率导管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构建活动前16100.093.8100.087.593.8构建活动后1668.862.562.556.362.5χ2值 5.926 4.5717.385 3.865 4.571 P值<0.05<0.05<0.01<0.05<0.01表3㊀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前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比较组别例数投诉类例数百分率(%)差错类例数百分率(%)意外类例数百分率(%)文书类例数百分率(%)合计例数百分率(%)构建活动前103247 4.5525 2.4219 1.8431 3.0012211.82构建活动后104712 1.1598.6087.6411 1.0540 3.82㊀㊀注: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比较,χ2=46.309,P<0.05万方数据安全事件发生率则较构建活动前表现出显著的下降,提示护理安全多层防御管理体系的构建在提高安全护理质量㊁降低护理安全风险方面积极有效㊂抢救物品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无菌技术得以全面落实,护理人员基本知识㊁基本能力㊁基本技术的扎实可靠,各类导管处于安全有效状态,护理文书记录准确㊁及时㊁全面,这些项目构成了急诊科安全护理的实现基础㊂多层防御管理体系构建活动后,护理人员自不安全行为先兆防御性管理层面中获得了对不安全护理行为先兆的识别与阻断能力的提高,从事实性不安全行为防御性管理中得到了及时终止不安全行为㊁有效施以补救措施㊁推动不安全行为向安全行为转变等方面的指导,在对不安全监管层面的深度参与过程中提高了不安全监管的力度㊁深度与广度,同时受益于组织影响层面在安全文化氛围营造与安全制度流程设置等方面的组织支持,使护理工作者有能力在急诊护理实践的全过程中,通过个人自省自查㊁同级互查互补㊁上级现场观察补救与持续改进㊁全员监管活动㊁文化与制度性组织支持等多层次的防御管理体系构建过程,层层堵漏以中断安全缝隙性因素的连接进程,成功阻断护理安全事件机会弹道的形成途径,圆满完成各项安全护理项目,并最终降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可能性㊂利益冲突㊀文章所有作者共同认可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作者贡献声明㊀试验设计为颜雷雷,研究实施㊁资料收集为颜雷雷,寥德珺,周玲玲,卢阳阳,论文撰写和论文修订为颜雷雷,寥德珺,周玲玲,卢阳阳,审校为颜雷雷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谢盼盼,张阳,王思谦.瑞士奶酪模型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全科护理,2015,13(35):3604-3606.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5.35.036.Xie PP,Zhang Y,Wang SQ.The practice of Swiss cheese model innursing risk management[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2015,13(35):3604-3606.[2]㊀邢翠萍,张爱莲,朱冬梅,等.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74-75.DOI:10.3969/j.issn.1671-8933.2011.01.040.Xing CP,Zhang AL,Zhu DM,et al.The role of safety quality teamin the management of nursing safe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1,10(1):74-75.[3]㊀昌子艳,刘红,符美芳,等.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2):65-67.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5.12.019.Chang ZY,Liu H,Fu MF,et al.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to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mergency nursing adverse events[J].Nurs J Chin PLA,2015,32(12):65-67.[4]㊀马勇波.急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6):91-93.DOI:10.3969/j.issn.1672-2353.2011.06.038.Ma YB.Analysis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risk relatedfactors in emergency nursing[J].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Medicine,2011,15(6):91-93.[5]㊀李君.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天津护理,2014,22(3):280-281.DOI:10.3969/j.issn.1006-9143.2014.03.061.Li J.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J].Tianjin Journal of Nursing,2014,22(3):280-281. [6]㊀王红梅,张英平.国内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护理,2013,5(5):453-456.DOI:10.3969/j.issn.1674-3768.2013.05.044.Wang HM,Zhang YP.Research progress of emergency nursing riskmanagement in China[J].Chin Clin Nurs,2013,5(5):453-456.[7]㊀安秀琴,徐建萍.基于瑞士奶酪模型对我国护理安全管理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0,24(8):1975-1976.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0.22.001.An XQ,Xu JP.Thinking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Chinabased on Swiss cheese model[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10,24(8):1975-1976.[8]㊀黄丽英.个案追踪法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440.DOI:10.3969/j.issn.1008-6455.2012.16.430.Huang LY.Application of case tracking method in nursing safetymanagemen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J].Chinese CosmeticMedicine,2012,21(11):440.[9]㊀李妍,崔凤英.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5,37(19):3017-3019.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19.049.Li Y,Cui FY.Application of PDCA circulation method in nursingsafety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J].Hebei Med J,2015,37(19):3017-3019.[10]㊀洪小英,朱晓菁,张丹桃,等.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科未按需使用护理安全标识的实践[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8):62-65.DOI:10.3969/j.issn.1671-8283.2015.08.017.Hong XY,Zhu XJ,Zhang DT,et al.The practice of reducing the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out the use of nursing safetyidentifica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Mod Clin Nurs,2015,14(8):62-65.[11]㊀郭霞.中文修订版安全态度调查问卷的初步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Guo X.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hinese revised version of thesafety attitude questionnaire[D].Taiyuan:Shanxi MedicalUniversity,2009.[12]㊀戚妙芬,周颖.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23-224.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64.240.Qi MF,Zhou Y.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nursing riskmanagement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patients[J].Journal of Nurses Training,2014,29(3):223-224. [13]㊀赖伟兰,黄秋萍,胡佳俊,等.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7):730-732.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6.07.038Lai WL,Huang QP,Hu JJ,et al.Effect of emergency triage andrisk management on nursing quality of emergency department[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2016,14(7):730-732. [14]㊀陈绮坚,孟金凤,赵华宇.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08-109.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1.048.Chen YJ,Meng JF,Zhao HY.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standard in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J].Nurs Prac Res,2016,13(1):108-109.[15]㊀李金平,刘晓颖,栾亚坤.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6):3174-3176.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1.048.Li JP,Liu XY,Luan YK.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J].Chin J Mod Nurs,2012,18(26):3174-3176.[16]㊀余新颖,马琳.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89-90.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2.12.163.Yu XY,Ma L.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management[J].Chin J Prac Nurs,2012,28(12):89-90.[17]㊀王晓云,张立力.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1):3076-3079.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21.031.Wang XY,Zhang LL.Application of ability quality iceberg modelin pediatric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J].Chin J Mod Nurs,2016,22(21):3076-3079.[18]㊀肖晶晶,张青,杜丽.急诊科护理人员病人安全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50-53.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2.04.017.Xiao JJ,Zhang Q,Du L.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afetyattitude of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J].Chin NursManag,2012,12(4):50-53.(收稿日期:2016-06-20)(本文编辑:何成伟)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