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的隐喻研究
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研究

类 推 我 们 已经 熟 悉 和 掌 握 的知 识 。我 们 可 以 很 好 地 掌握 新 知 识 。换 句 话 说 , 我们 学 习 新 事 物 的 过程 , 一 般 都 是 通 过对 相 通 事 物 的联 想 来 进 行 , 学习的隐喻本质 , 就 是 两 种 不 同 范 畴 的事 物感 知 交 融 来 完 成 对 未 知 的认 识 。我 国英 语 习 得 者 对英 语 的 学习 , 其 实 都 是 建 立 在 汉 语 的基 础 上 的 , 在这一过程中 , 隐 喻 发 挥 了极 大 的作 用 。 从 认 知语 言 学 的 角度 来 说 。 二 语 习 得 的过 程 本 质 上就 是 隐喻 化 的 。四
2 0 1 4年 1 1 月 第 l 1 卷 第l 1 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o u ma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c o n o mi c s (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立 足 隐 喻 认 知 的 本 质 来 看 。我 们 可 以 由 此 及彼 通 过 已经 认 识 的概 念 对 其 他 陌 生 的抽 象 的概 念 进 行 认 识 和 理 解 。通 过
喻题 、 喻体 、 喻底 。从某种层面上说 。 隐喻不仅是产生词义 的 主要理据 、 表达的机制 , 同时 也 是 同 义 和 多 义 的 来 源 , 是 一 定
是因为他们在思维层次上就 已经具备 了单词拼写、 语法结构、
认知隐喻能力与二语习得

认知隐喻能力与二语习得人一生中,不断地从自己的语言中学习,不断积累认知能力。
将语言作为想象力的载体,可以做出更好的解释和沟通,从而深入探索和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
隐喻理论提出,认知发展和语言学习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一理论也可以应用到二语习得领域,解释一种语言如何通过隐喻句式来传递认知技能。
隐喻在每种语言中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概念,它通常指代表现在、未来或不存在的事物,以及非实际的概念。
隐喻句则是带有隐喻特征的句子,它可以在文学作品、歌曲、诗歌等文学形式中找到,并且这些隐喻句的形式也会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而不同。
隐喻的认知能力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从一种语言中理解另一种语言中的知识。
隐喻大大增强了语言能力,使的学习者可以用一种特定的语言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加强他们的二语习得。
隐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另一种语言中不常被使用的词汇,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
在学习二语时,隐喻能力的发挥也可以帮助学习者以较小的成本获得最佳效果。
当学习者对于另一种语言的一些特定概念有所理解时,这样的认知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快速地理解另一种语言中隐含及隐喻的意义,从而更完整地掌握本地语言。
二语习得中认知隐喻能力的重要性也可以用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趣味化的比喻,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比喻来解释复杂的词汇,比如用“当鱼儿在水中游动,就像孩子在学校学习,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来演示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此外,隐喻也是提升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
在学习二语时,教师可以运用隐喻故事、比喻言语和模型来展示某一事物的具体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掌握知识。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隐喻在语言习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获得最优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强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通过有效运用趣味化的隐喻,也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学习新语言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二语。
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迁移研究

一
、
研 究 背景
二 、 喻 迁 移 模 式 隐
2 世纪 8 O 0年代随着 隐喻研究进入认 知范畴 以来 , 作为
隐喻迁移是个复 杂的现象 。其 复杂性 主要 来 自于隐喻 概念层 面和语言形式 层面在 迁移 中的经常不 同步现象 。因 此隐喻迁移存在着概念与语 言形式 的对应问题。 Dia e nn等人提出用对比分析法来探讨 学习者的隐喻迁 g
王 鲁男 、 保 华 借 鉴 C at e —Bak的 模 式 , 四 川 外 董 hr is l e c 对
理解为我们开展对 比研究 提供 了可能 , 提高 了利用 L 也 l的 概念知识来理解 L 2隐喻语言的可能性 , 正如 D ns指 出 : aei 未
来 一 个 重 要 研 究 问题 将 是 ( 自 C a e s l k2 0 ) 在 引 h ̄ f —Ba ,0 2 , i c
认知语 言学 的发展促进 了我们对隐喻 的认识 , 使我们更
好 地 理 解 许 多 隐 喻 语 言 形 式 之 间 的关 系 。 隐 喻 性 语 言 的 认 识 和 理 解 有 助 于 我们 对 二 语 中 的隐 喻 性 语 言 的认 识 和 理 解 。 同时 , 英 语 以外 的 其 他 语 言 的 隐 喻 系 统 越 来 越 多 的 认 识 和 对
不同。
[ 基金项 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与浙江省教育厅 ( 2 0 07 5 资金资助。 Y 0 8 54 )
多大程度上母语 和 目的语 的概 念域或 重叠或相 反?学生 的
母语概念系统会 发生 怎样 的概 念干涉 ?多少 的概念 干涉是
由 目的 语 本 身 产 生 的 ?
语学院的 6 0名学生做 了实验调查… 。他 们也 提出 了5种汉 英隐喻对应情 况。前 四种相 同 , 5种是 : 第 形式相 似而概念
隐喻机制下二语词汇习得路径探究

初始阶段【 9 ] 这一过程中,隐喻机制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 【 l … 。学 习者 的二语隐喻能力经历 了从逐步形成到不断强化
及相 关理论研 究有着 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隐喻;二语;词 汇习得;路径
中图分 类号:H 3 1 9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1 0 0 9 — 8 1 3 5( 2 0 1 5 )0 2 — 0 1 0 9 — 0 4
一
、
引 言
词汇能力是语言交 际的核心 能力,是二语 习得 的重点研究 内容 , “ 没有语法还可 以表达一 点, 没有 词汇 则什么也无法表达 ”【 1 】 。但 是 ,对于许多 的二语 习得 者而言 ,词汇不足成为 了制约其总体学 习能力发展 的 瓶颈 。认知语言学领域 的隐喻理 论为二语词汇 习得提 供 了新的理论视角与策略方 法,为二语学 习者认识语 言的本质 ,改变思维方式 ,开启 了一扇 二语 知识学习的大 门。 隐喻理论是 Ge o r g e L a k o f和 Ma r k J o h n s o n于 2 0世纪 8 O年代所提 出的一种认知语 言学理论,该理论 以英语 中大量 出现 的隐喻表达 为依据 ,指出应 该从认 知视角来研 究隐喻。随着语 言学理 论的深入发展 ,人 们对隐喻本质 的认识也逐渐深入 ,隐喻 从最初 的一种 语言现 象和修 辞手段 逐渐过渡 为人类 的思维方式和认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1 — 0 4
作者简介 :方丽 霞 ( 1 9 7 5 一 ) ,女 ,安徽桐城人 ,阜 阳师范学院讲 师 ,硕士 ,主要研 究语 言学及应用语 言学。 基金项 目:安徽省哲 学社科规 划项 目 “ 中国高校 英语 专业学生复合 介词 习 得研 究” ( A H S K Q 2 0 1 4 D I 2 5 ) ; 阜 阳师范 学 院科研项 目 “ 英语 复合介词概念 结构与 习得机 制研 究”( 2 0 1 4 F S S K 0 7)阶段性成 果
基于概念隐喻对二语词汇习得的认知研究

提高”[4 ,J追根溯 源, 3J - 这种现状 的出现 主要有 以下几 方面原 因: , 首先 传统词汇记忆形式单一枯燥 , 习者把 大量 的精力 学 投入到了英语词 汇的语音 、 拼写和对应 的中文释义的机械记
忆上, 忽视了 语境的影响, 因此易遗忘 ; 其次, 词汇中大量出现
的一词多义 和一词 多用 现象 使学 生 的词 汇 习得 更加 困难 。
摘 要: 二语词汇 习 一直是二语 习得者 学习过程 中的难点 ,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思维方式 , 得 概念 在二语 词汇 习 中可发 得
挥重要作 用。从认知角度分析对词汇的隐喻 解读 可使词汇 习 更加生动, 得 有利于学习者的二语词汇习得。
关键词 : 隐喻 ; 概念 二语词汇 ; 知 认 中图分类号 : I - 6 D一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4 姗 ) 一04 一 1 13 7 08 ( 05 ( 2
定义一 :h 8 l w m hrsLd Tee ee o e po i Ⅱ 呦 8 / ef 】 1 adepf d n e . i xi
W i y e v B 一书前 Le
三、 基于概念隐喻的二语词汇习得
大部分英语词汇的深层含义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获得的, 隐喻是词义演变的重要方式, 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一词 多义现象。传统观念认为 , 词汇的各个义项是任意、 无序、 混 乱的, 但是, 认知语言学家从概念隐喻的角度找到了规律。他
ecg n k d fh gntm oe.J ( nn e i i rs a t r5 隐喻的精髓在 i o n o tn i e o nh _ f (
第 2 卷第 2 6 期
21 6月 3 0年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 r l C咖 o n a ua Ta e Clg e hm’ oe c le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

s l o wl y f r o m a seed t o a s l e n de rt ru n k a n d ina f l l y i n t o
. .. .. .. ..— . ... .. .. ... .. .— —
i t ssh e1 t eri ng
. . . . . . . .. . . . . . . .
熟 悉 的生 活 经验 中 的概念 语 义特 征 映射 到 不熟 悉 的 抽 象认 知 域 上 ,从 而 达 到理 解 抽象 概 念 的 目的 。例 如 ,在 《 新 视野 大 学 英语 》( 第 二 版 )中 ,( 以下 简
称 《 新 》二 版 )我 们看 到这 样两 句关 于 l o v e的描 写 :
焦 云侠
(郑州轻工业学院 外 国语 学院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2)
摘 要 :基 于认 知视 角下的概 念 隐喻理 论 ,对 1 1 6名 非英 语 专业 大二 学生 的词 汇认知 进 行 了
实验,探讨在大学英语课 堂中融入概念 隐喻对词汇习得 的作用及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概念 隐喻意识 的培养,有助于提 高学习者词 汇记忆以及词 义拓展能力。
基金项 目:本 文系 2 0 1 2年郑 州轻工业 学院教学 改革与研 究项 目 “ 认知语 言学视 角下大学英语词 汇教 学改革研 究与 实践” 、2 0 1 3 年河南省教 育厅人丈社会科学青年项 目 “ 英语专业 学生思辨 能力培养 的研 究与 实践”( 2 0 1 3 . Q N. 5 8 7 )成果。 作者 简介 :焦云侠 ( 1 9 8 0 - ) ,女 ,陕西渭 南人 ,郑 州轻工业学 院外 国语 学院讲 师,主要从 事认知语 言学,文学翻译研 究 。
二语习得过程中暗喻句隐含意义预测初探

二语习得过程中暗喻句隐含意义预测初探摘要暗喻包含本体和喻体,如何准确有效预测暗喻句的隐含意义,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文章指出通过潜伏语义理论研究本体和喻体的特征,可预测暗喻句的隐含意义。
关键词暗喻;预测;潜伏语义理论;隐含意义一、引言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常面临的问题是:非常熟悉比喻句中每个单词或和短语的意思,但不能够推断出连词成句后的整体意思,无法解释没有学习过或者经验中没有的知识。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指出: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是有差别的。
学习者可能拥有系统的语言知识,却不会运用,原因在于学习者缺乏一定的“刺激——反应”能力。
学习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但主要是后天开发内化而成的。
除了必要的经验,学习者头脑中必须形成一定的语言机制,即一套语言规则或原则来支配其语言运用。
找出这套语言机制,了解其工作原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暗喻就为此语言机制提供了良好的理想案例。
二、暗喻句隐含意义预测实例暗喻是不借用比喻词,用喻体来阐述本体特征的一种修辞手段。
其形式为:甲是乙。
如:My lawyer is a shark.(我的律师是鲨鱼,)此句中仅有本体“律师”和喻体“鲨鱼”两个关键词。
知道了“律师”和“鲨鱼”两个单词的字面意思,二语习得者可以推测出这句话的隐含意思吗?如果可以,又是怎么推测出来的呢?两个疑团有待开启。
整个句子看起来有些不知所云。
如果学习者头脑中具有“律师”和“鲨鱼”两个概念,就有可能推测出句子的隐含意义;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学习者头脑中有这两个概念也不一定能推测出句子的隐含意义。
语言学理论指出概念是一系列语言特征或者属性的组合。
学习者可以通过鲨鱼的特征来了解“鲨鱼”的概念:Shark is a fish鲨鱼是一种鱼;Shark can swim鲨鱼会游泳,Shark has sharp teeth鲨鱼有尖牙;Shark has gills鲨鱼有腮;Shark has leathery skin鲨鱼有坚韧的皮肤;Shark is vicious鲨鱼是邪恶的;Shark is predatory鲨鱼食肉;Shark is aggressive鲨鱼具有攻击性;Shark is tenacious鲨鱼有顽强的毅力等。
隐喻理论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中就包括隐喻 。 在西方 , 最早对隐喻进行 系统研究的是亚里 斯 多德。根据亚里斯多德 的定义 ,“ 隐喻是把 属于 别的事物
的字 , 来 用 作 隐 喻 , 借 或借 ‘ ’ ‘ ’ 属 作 种 或借 ‘ ’ ‘ ’ 种 作 属 ,
或借 用类 比字”( 见 诗学 第 2 章 ,罗念 生译 ,中国戏剧 l 出版社 ,18 ) 9 6 。亚里斯多德的定义 阐明了隐喻非常重 要的 特点 ,即 :“ 借用一事物谈论另一事物” 。他还指出隐喻是根 据类 比的原则所做 的隐性比较 ( lic mpr o ) i i t o a sn 。在亚 mp c i 里斯多德 看来 :“ 明喻也是一种隐喻 ,其问差别很少。 不 ”“ 同的仅 是他们的使 用方式。 ”根据这一观点 ,隐喻中本体和
汇 习得 研 究 的需要 。
关键词 :二语 习得;词汇学习;隐喻理论 ;多义词
中 图分 类号 :G 2 . 1 6 33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7 ~2 ( 0 9 0 7— 3 3 2 1 20 )1— 15 0 6 9 2
一
引 言
学 习者 习得课本之外的词 汇 ,造 成词 汇量狭小 。 二语词汇 习得是一种认 知活动, 该遵 循认 知规律 。 应 而 认 知语言学正是探 求语言现象 背后所隐藏 的人类认知规律
的一 门学科因此 , 认知语言学中的许多理 论给 我们 的二语 习
得 或 外 语 教 学 改 革提 供 了重 要 的理 论 基 础 。 喻理 论 是 认 知 隐
语 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利用它来指导二语词 汇习得 , 一定能 提高词汇 习得的速 度和效率 , 决大学 生外语学 习的“ 解 瓶颈” 问题 ,提高二语综合能力。
出正相 关,正如 L v l所言 ,词汇是语言产出的驱 动动力, ee t 是衡量 学习者水平的可比性参数之一 ( eet 9 1。英 国 L vl,19 ) 著名语言学家 D. Wi is 曾指出 “ A. l n 也 k 没有语法 ,人们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 希 腊 语 “ t hri” “ t” 为 “ 一 边 到 另 一 Me p e n , me 意 a e a 从
边”,P ee ” “ hri 的意思是“ n 传达 、 传送 ” 二者合一 意为用一个 ,
事物来表达另一 事物 , 是一 种 “ 由此及 彼 ” 的转 换。 隐喻涉
第l 2卷第 3期
21 0 0年 5月
湖南 医科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u n lo o ilS in e0 ma e ia ie st o r a fS ca ce c fHt n M d c lUn v riy
Vo . 2 N . 11 o 3 Ma 0 0 y2 1
喻和转喻而形成一个关 系 网络 。英语 新 词研究 完全 可 以借
鉴认知语言学的这些新认 识。本文 重点讨 论隐 喻思维 在二 语词汇习得过程 中发挥的作用 , 探讨基于隐喻思 维的二语词 汇学习理论及实践。
一
、
隐喻 及 隐喻 思 维
意, 大脑在加工处理 信息 时 , 受到 内外 因素 的影 响 。一 种形 式越是频 繁地 出现 , 越 可能受 到注 意 , 则 然后 被结 合到 中介
出的隐喻思维一般 要 比该 隐喻创造 者在创 造过程 中的思维
因索是背景 知识 , 一个 人掌 握 的知识 越多 , 能很好 地组 织 越 和吸取新信 息。3可 以将这一 学习过程 引入 到词汇学习具 体 【
思考 。词汇学 习贯 穿语 言学 习的始终 , 主要 内容和 宗 旨包 其 括建立词 汇量 , 综合新 旧知 识 , 造 条件 加深 理解 和提 高应 创
物 、 经验 , 新 两类事 物间 的联系是 通过 类 比和联 想来 发现 他 们的感性现象 之间的某 种相似 性建 立起 来 的sp yi t ls h ooh eFeh一书 中,a o &Jh sn否定 l nh Lkf ono 了 N a h m k om C o sy的心灵主义哲学观 , 出了体验哲学观 , 提 其 中提 出三个根本发现 : 认知无意识 、 体验心 智 、 隐喻思维 。这
大得多 , 主要 因为隐 喻要表 达 的是 “ 说话 者 的意思 ” 。隐喻
思维是隐喻形成和理解 过程中相 关的大脑 思维过程 ; 具体地
息 以便储存 或遗弃 , 以前 的信息 和其 他信 息及个体 的情感 把
体验联 系起来 。有研究 显示影 响工 作记 忆 内容 的一个 主要
隐喻与隐喻思维是外部表 现形 式和 内在思 维过程 的关 系 。隐喻表达在形成 和理解 过程 中都依赖 于隐喻思维 , 而且 研究表明 : 对某个新颖 的隐喻 而言 , 受众 理解过 程 中所付 其
经验和现象能够凭 借偶 然 的契机 相互 联系 。这 种通 过类 比 和联想进行 的相 似性 替换 过 程 就是 隐 喻思 维 的基 本 过程 。
些发现对英语词 汇学 研究 有 了新 的启 示 。 体 验哲 学关 于 … “ 意义 是基 于身体 的经验 ” 的观点将 意义置 于身体和无 意识
语 的系统 中去 。在学习新知识过 程中 , 大脑 寻求 以前 知识的 相似 点 , 当出现相 同或相 似 的输入 时 , 络神经 对其进 行 每 网 调整 , 迅速加工 , 产生预定 的输 出 , 建立语言形 式和 意义的对
隐喻的基本特征可从英 语 的等 同词 M tpo 的构 成 中 eahr
隐喻理论应用 于实践的新途径 , 理吸收隐喻思维的启发拓展学 习者 的词 汇。 合 [ 关键词 ] 隐喻思维 ;二语 词汇习得 ;词义
[ 中图分类号 ] H O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82 ( 0 0 0 2 9 2 1 )3—0 0 — 3 2 1 0
语言 和认 知密不可分 。 自然语 言是人的智 能活动结果 ,
又是人类认知 的一个组成部分 。认 知是思维 , 知是信 息加 认
工, 认知是对客观世 界的感 知和 经验 的结 果 , 使人 与外部 世 界相互作用 的产物 。认 知不是机械 地反映客观世 界 , 对经验 具有组织作用 。认 知心理学派认 为 , 习是指 认知结 构的改 学 变 。语言学 习中 , 必须接 触语 料 , 言 的输入 引起 大脑 的注 语
及两种事物 , 一个 是 出发点 , 另一个 为 目的地 。隐喻 的这种
涉及两种事物( 有时可能是看 似毫不相关 的两 种事物 ) 的特 点, 使得 隐喻思维在 隐喻运用者 的表达 和隐喻受众 的意义理 解过程 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应关 系。V nPtr 19 ) 认 为输入 的原理 之一 是 : a ae (96 则 t 学生 首先处理输入 中有实在 内容 的词 , 再处理其 他词 。其 中短期 记忆 , 又名工作记忆提供 了这样一个场所 : 加工信 息 , 组织信
的概念系统 中, 对语言符 号 的任意性 提出 了质疑 , 时又解 同
隐喻思维 的这 种特点至少对外语 习得有很大 的利用价值 。
二 、隐喻与词汇学 习
1 学 习 的 实 质 .
释 了词 义发 展的不定性 ( 意义不 是直接反 映外 部世界 , 而是
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 。思维的隐喻性为词 的多义性 和 抽象概念的形成提供了解释方法 , 的不 同意义之 问通过 隐 词
二 语 词 汇 习得 过 程 中的 隐喻 研 究
李运 河
( 菏泽 学 院外 国语 系 , 山东 菏泽 ,70 5 24 1 )
[ 摘要 ] 隐喻思维对词汇学研究产生新的启示 , 意义重 大。认 知语 言学认为 , 义结构反 映了人们 在与 现实接触 的 语 经验中形成的心理 范畴,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 知思维。利用认知研究下 的隐喻理论 , 二语 词汇 习得过 程 中探索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