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乙己到祥林嫂——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鲁编修人物形象分析

鲁编修人物形象分析

鲁编修人物形象分析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文化革命的旗手”、“文学革命的先驱”。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他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往往深刻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鲁迅笔下的几个经典人物形象。

一、祥林嫂祥林嫂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一个寡妇,靠卖药维持生计。

祥林嫂的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她生活贫困,需要依靠销售药品来赚钱,但是她的药品却有一定的欺骗性。

她的悲惨命运引起了读者的同情,但鲁迅并未给予她太多的同情,反而对她进行了较为冷静的分析,探讨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祥林嫂的形象深刻地描述出了当时商人的欺骗手段和众人的愚昧无知,她的出现让人们认识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让我们了解到早年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同时,她的形象也启示着我们应该追求真实和信任,不要再被欺骗所蒙蔽。

二、顾颉刚顾颉刚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之一,他是一个在上海留学的年轻人,他深受外国文化的熏陶,具有强烈的西方文化自豪感。

但是,这个在外受到文化熏陶的年轻人,在与父亲和故乡的冲突中,逐渐现出他的自私、不谦让和自大等弱点。

本来是被人们看作有前途的、带有进步面貌的青年一旦回到故乡,就逐渐逐渐迷失了心灵,逐渐偏离了正确的道路,最终沦为了一个败类。

通过顾颉刚这个人物形象,鲁迅反映了那个时代上海留学青年的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其深层次的心理状态。

也预告了中国文化在面临西方文化流淌的冲击下,青年人的命运和老百姓的痛苦。

三、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贫苦的酒客,经常在旅馆的茶馆里卖弄他的文艺才华,但这一切都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孔乙己本身是一个文学人,但由于社会的压力和困苦的生存环境,他只能流落到旅馆茶馆里,借着酒后吟诵来为自己找寻快乐和自尊,体现了中国传统小人物的波澜壮阔。

鲁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了他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制度的批判。

同时,孔乙己也象征着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局限和无奈,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矛盾的发展,令人深思。

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分析:
1、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

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

2、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出于自发的,而且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

为了反对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反抗,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贞节”;为了赎“罪”,她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

她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进行挣扎进行反抗的。

这决定了她不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剧的苦海,而且最终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渊。

3、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

她临终时对“灵魂”的怀疑,包含着反抗命运的意义,她希望死后能见到儿子,这是对命运的反抗;她又希望没有地狱,死后不被锯成两半,这也是对命运的反抗。

不过,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她当然也更不懂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只能推翻这造成人们人生悲剧的万恶的封建制度。

祝福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祝福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祝福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1. 祝福的课文分析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

这一课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

我们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才能懂得《祝福》的主题。

而作为人物形象又是通过故事情节——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表现出来的。

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由此来把握祥林嫂的形象,领会《祝福》的主题。

1.开端部分:①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小说的一开始,祥林嫂就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牺牲品。

因为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她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而丈夫又过早地丧了命。

祥林嫂因此陷入了"嫁而守寡"的悲惨的命运之中。

按理说,"年纪大约二十六七"的祥林嫂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在农村生活下去的,可是"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于是祥林嫂才被迫逃到鲁四老爷家里。

②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作者通过祥林嫂在鲁家生活的情况,写出了她的争扎与反抗。

③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足"?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

这就鲜明地揭示出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争扎。

然而,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想通过加倍的劳动来摆脱悲惨的命运的愿望,很快破灭了。

她在鲁家做工只三个半月,由于鲁四老爷的支持(P:"既然她的婆婆要她回去……可说呢"),被她婆婆像捆牲口一样?捆了躺在船板上",被抢了回去,封建的族权再次向她伸出了魔掌。

2.发展部分:祥林嫂被迫改嫁到深山野是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封建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而显示出了这种迫害是很残酷的呢?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捆住了妇女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要把劳动妇女置于死地而后快。

《祝福》主人公祥林嫂人物形象浅析

《祝福》主人公祥林嫂人物形象浅析

《祝福》主人公祥林嫂人物形象浅析在古代,女孩子讲究“三从四德”,既要“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更要“德、容、言、工”,也就是说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如果夫君不幸先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扶养小孩,并尊重子女的生活理念。

而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然后是相貌、端庄稳重地持礼、言语、自知之明和治家之道而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呢,还要具备琴棋书画等才艺,可以说是不亚于现在的艺考呀!在当时,劳动妇女是很拘谨的,不光不可能出现“野蛮女友”,更不可随便行事。

了解了这些,再读《祝福》也就容易了。

祥林嫂,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是鲁迅先生《祝福》里面的悲情的主人公,若不是经了亡夫改嫁、再亡夫又失子的人生大不幸,也是个终生碌碌无为的小女人。

即使丈夫死了,她又得再嫁、背上罪名的同时,也不受人理解,受尽别人的嘲笑和冷言冷语,她一遍遍地通过倾诉来自我安慰,然而得到的却是更痛的消逝——冷漠和规矩不断地折磨她,如鬼魂般与之形影不离,把她逼到精神崩溃,然后把她一点一点地吃掉。

我们从头来看: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文章开头就渲染了一种喜庆而忙碌的气氛,但是真正享受这一大典的人是谁呢? 是所有的居民吗?下文又说:“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

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

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篇1祥林嫂是生活在封建主义残酷统治的社会里,她的一生经历过亡夫改嫁、再亡夫又失子的大不幸,正面地描写它,是可以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不少反映被压迫妇女苦难的作品,都通过这种描写来换取读者的同情。

但试翻《祝福》,我们却发现:对于这类大不幸事件,作者竟出人意料地把它放到幕后去,并未写祥林嫂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场面,也未写她当时的深悲大恸。

为什么这样处理呢?因为在鲁迅看来,改嫁、亡夫、失子,是许多文艺作品一再表现过的,而中国劳动妇女的深刻痛苦,却并非这些众所共识的生活变故所能包括,因此必须剖析旧社会的本质,去寻找更内在的东西来表现。

当祥林嫂在鲁镇再次出现时,是在夫亡子丧之后,鲁迅写她只是平静地叙说儿子阿毛被狼叼走的情节。

鲁迅是最讲究语言的精炼的,但为什么这里却两次一字不易地写祥林嫂的叙说呢?因为鲁迅深切地了解,象祥林嫂这样连遭不幸、孑然一身的妇女,是多么需要别人在精神上的支持啊!她逢人就述说,甚至对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已经反复过无数遍了,才达到那么背诵如流的程度。

要知道,这不是一般的诉说,而是在咀嚼自己的痛苦,在一次又一次的咀嚼。

而且,这种背诵如流,一字不差的诉说,还表现一种毫无感情变化、麻木迟钝的神态。

——这正是深重的苦难所留下的巨大精神创伤。

就表现悲剧的深刻性,表现人物内心痛苦的程度来说,这比描写夫亡子丧时人物的嚎啕大哭,难道不是更强烈,更深刻?因为亲人的变故,虽属不幸;但还不是最难忍受的,失去任何精神支柱而又求取不得,还要接受种种鄙视和冷笑,才是最难忍受的;而悲哀恸哭,有时也不是最痛苦的内心表现,象祥林嫂这样欲哭而泪干,又无感情变化的诉说,难道不是包藏着更深沉的痛苦,更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思索吗?由于封建伦理和迷信观念的统治,中国劳动人民的痛苦,并不限于生前,更可怕的还是被威胁于死后。

小说阅读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以“祥林嫂”为例

小说阅读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以“祥林嫂”为例

教材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小说的中心是人物,而小说教学的重点往往也是从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开始的,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需注意诸多问题,要知道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有多种方法。

我们在教学时,应结合教学目标,与教材实际相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力求做到面面俱到。

针对一篇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最好选择两种适当的方法,这样才能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

一、通过典型环境关照人物性格环境除了囊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与背景之外,人物的生活环境、风俗环境以及人际环境等也包含其中,而生活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发展来说也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在教学中,我先向学生提问:“文章开头写鲁镇的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而‘改变之大’的无过于祥林嫂。

鲁镇‘不变’的是哪些?鲁镇的‘不变’与祥林嫂的‘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

比如,祥林嫂在第二个丈夫贺老六死后重回鲁镇,但大家对她的称呼仍然是“祥林嫂”,由此可见这些人具有很强的贞洁观念;鲁四老爷认为祥林嫂伤风败俗,不允许她在祭祀时沽手,在祥林嫂死后,还骂她是“谬种”;而四婶对于祥林嫂捐门槛的举动持不承认的态度,可以看出当地妇女深受封建迷信与封建礼教的毒害。

整个鲁镇,就仿佛一个牢笼,只是没有门而已,代表当时病态的社会,鲁镇的“不变”与祥林嫂的“变”之间就是“吃”和“被吃”。

又比如,《祝福》里那“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年终祝福和鲁四老爷阴冷、破旧的书房,对地狱的迷信、对寡妇的鄙视以及当时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构成了当时的社会风俗画,在这一风俗画里,关于封建礼教的浓重阴影不无充斥其中,而这也是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

也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落后、愚昧的环境中,像祥林嫂这样性格的人物才会不计其数,才会受到迫害,最终被摧残致死。

二、通过情节探索挖掘人物内涵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常在情节中展现出来,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做到心中有数。

祥林嫂人物分析

祥林嫂人物分析

《祝福》之人物描写教案复习检测根据小说结构特点,简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通过故事,能发现什么?导入新课故事情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命运,而我们要想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形象特点,还要依靠各种人物描写。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通过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呈现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最基本的描写方法。

2、把握文中主要的人物形象。

二、方法目标:学习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能力目标:1、能通过各种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2、能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自学检测问:最基本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答: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知识为例寻找工具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1、外貌描写:人物的外貌,不光指五官、面容,还包括身材、体型、衣着、姿态、精神状态、风度等较明显的外部特征。

提问:课文中对祥林嫂肖像描写主要有三处,同学们读后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比较三处外貌的异同,思考其用意。

直观地表达出来。

2、神态描写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的?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描写眼睛,可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地控诉。

3、语言描写: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祥林嫂语言描写较多,根据不同场景的不同语言,我们来分析一下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小结:语言描写能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小结:动作描写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得知,祥林嫂……答: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最基本的几种人物描写的方法,而在这些描写当中,我们一定要写出他个性化的东西,这样,人物形象才够鲜明。

《祥林嫂》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祥林嫂》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祥林嫂》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在鲁迅小说中,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劳动妇女的命运给予了巨大的关注,作家深刻地表现了劳动妇女在旧时代的悲剧。

她们不仅在生活上要承受极大的痛苦,而且精神上还要受到残酷的折磨和戕害。

一九二四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祝福》所推出的祥林嫂,就是一个典型。

小说以“我”回鲁镇的见闻和回忆为线索,展示了祥林嫂一生的遭遇。

这里的“鲁镇”,已具有《孔乙己》等其它作品所无的深广内容。

“鲁镇”是由讲理学的鲁四老爷们所统治的世界,是受多种神祗所主宰的世界,是男人居上妇女居下的世界。

祥林嫂身居鲁镇,或者说她的主要故事发生在鲁镇。

在这样的处所里,“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每每归咎女子,胡胡涂涂的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三千多年了”。

而祥林嫂的一生只不过为它平添了新的一页罢了。

祥林嫂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丈夫比她小十岁,大概在二十六、七岁她就成了寡妇。

她勇敢地逃出来在鲁四老爷家做佣了。

这时,她虽然由于精神的苦痛,“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力气简直抵得过一个男人”。

是微末的靠劳动生存的希望支持着她,她在鲁家“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

……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如此的辛苦繁劳,她竟不以为意,却反而“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她是牛马,而她的全部希望似乎正安于做牛马。

然而,命运对祥林嫂是过于悭吝了。

大约三个月以后,婆家就把她抢回去卖到深山里做贺老六的妻子,而她被卖所得的身价,却成了小叔的聘礼。

“出嫁”那天,祥林嫂被捆着塞进花轿。

她一路嚎啕大骂,抬到贺家,两三个男人使劲擒住她也拜不成天地。

她拚命反抗、挣扎,“一头撞在香案上”,额头碰了一个大窟窿,人们只得七手八脚地把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

诚然,她是为着命运对她的不公而反抗着,同时更多的却是为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理学教条而拚命的。

她表现出了我国劳动妇女不屈的精神,但她的不屈是取着一种被扭曲的方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5 - 1 r  ̄ - g 6 1  ̄考 试 周 刊
从 孑 L 乙 己 到 祥 林 嫂
初 高 中语 文教 学衔 接 之 小说 人 物 形 象分 析
黄 辉
( 钦 州 市 第 一 中学 , 广 西 钦 州 5 3 5 0 0 0 ) 摘 要: 对 于 刚进 入 高一 的学 生 而 言 , 高 中是 新 的 学 习 阶段 , 新 的知 识 学 习更 需 要 新 的 学 习 方 法。 如何 顺利 地 从 初 中过 渡 到 高中, 掌握 好 的 学 习 方法 是 关 键 。本 文 以初 中语 文教 材 中的 《 孔 乙 己》 和 高 中语 文 教 材 中的 《 祝福》 为例 , 分析 初 高 中语 文教 学衔 接 中小说 人 物 形 象分 析 的 方 法 。 关键 词 : 初 高 中语 文教 学衔 接 人 物 形 象 性 格 分 析 方 法 许多刚进入高一 的学生会发现 , 初 中 的 学 习方 法 突 然 间 都 失 去作 用 。 其 实 如果 高 中语 文 老 师有 过 初 中的 教 学 经 历 , 就 会 发 现 中考 的侧 重 点 是 教 材 的 内容 , 而 高 中 阶段 的考 查 , 尤 其 是高考 。 考 查 的 侧 重 点 是 由课 内 到课 外 的知 识 的 迁移 , 甚 至 可 以 说 考查 学 生 学 习 的方 法 。 如何顺利过渡, 就 成 了 高 中语 文 教 师 尤 其是 高一 教 师 重 点 考 虑 的 问题 。接 下 来 笔 者 将 从 小 说 人
写 出祥林 嫂 的失 望 , 甚 至是 绝 望 , 这 为祥 林 嫂 的 死 作 了铺 垫 。
3 . 肖像 描 写
物形 象 的分 析 这 一 角 度 分 析 初 高 中语 文 教 学 的 衔 接 。
本文将 以《 孑 L 乙己》 和《 祝福》 为例 , 在教学上寻找共同点。
先 通 过 回顾 分 析 《 孔乙己》 , 掌握学习方法 , 进 而 以这 些 方 法 学 习《 祝福》 。
描 写 人 物 的 方式 对 人 物 的描 写 , 可分 为两种 : 一为直接描 写 , 一 为 间 接 描 写。 直 接 描 写 就 是 直 接描 绘 人 物 的 肖像 、 心理 、 语言和行动 , 又 叫正 面 描 写 。 间 接 描 写 就是 通 过 对 其 他 人 物 的描 写 映 衬 、 烘 托 出所 写 人 物 . 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描写人物 , 即以“ 烘云托月” 的 手法达到以“ 虚” 写“ 实” 的 目的 , 又称为侧面描写。 因 这 两种 描 写 手 法 以直 接 即 正 面描 写 为 主 。 基于此 , 本 文重 点 分 析直 接 描 写 中的 语 言 、 动作 、 肖像 描 写 这 三 种 方式 。
的描阿毛之 后 , 再 三 向 人 诉 说 阿
毛被狼 吃掉的情景时 , 开头总是“ 我真傻 , 真 的” , 这 两 句 话 虽 仅仅五个字 , 而 有 其 深 刻 而 丰 富 的 内涵 , 真 实地 反 映 了祥 林 嫂 的性 格 。 这 两 例 中 的语 言描 写 。 都是专属于主人公的个性化语言 , 通 过 这 些 个 性 化 的语 言 可 以直 接 感 受 主人 公 的 内心 世 界 。


1 . 语 言 描 写
“ 言为 心 声 ” , 语 言 是 人 物 内心 世 界 的 外 露 , 因此 人 物 语 言 是 小 说 中体 现人 物 性 格 的一 个 重 要方 面 。 教师 在指 导学 生分 析人物语言时, 要 善 于抓 住 那 些 个 性 化 的 语 言 进行 分 析 。 例 如《 孔 乙已》 中“ 多乎 哉 , 不 多也 ” 、 “ 君 子 固穷 ” 和“ 者 乎” . 把孑 L 乙 己那 副 穷 愁 潦 倒 但 又 满 口斯 文 的 迂 腐 相 , 写 得 栩 栩如生 . 跃然纸上 . 可说 人 木 三 分 。
肖像 描 写 即描 绘 人 物 的面 貌 特 征 . 它包括人物的身材 、 容 貌、 服饰 、 打扮 及 表 情 、 仪 态、 风度 、 习 惯 性 特 点等 。肖像 描 写 的 目的 是 以 “ 形” 传“ 神” . 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 反 映 人 物 的 内心 世 界 。 成 功 的 肖像 描 写 。 可说 是 以形 传 神 , 形神兼备。 例如孑 L 乙己的“ 长衫 ” 表 明他 的 身 份 , 而 身 穿 长 衫 却 混 迹 于短衣帮 , 更 体 现 其 潦倒 不 堪 。 又如《 祝福 》 中描 写 祥林 嫂 的 肖 像。 特别是描写她的眼睛 , 鲜 明地 表 现 人 物 的遭 遇 和 内心 世 界 的变 化 。 祥林 嫂 初 到 鲁 家 : “ 只是 顺 着 眼 ( 垂着眼 , 显 出顺 从 的 样子 ) . 不 开 一句 口。 ” 再到鲁家 : “ 顺着 眼, 眼角 上 带 着 泪 痕 , 眼 光 也 没 有 先 前那 样 精 神 了 。 ” 她精神上的最后的希望破灭后 : “ 眼 睛 窈 陷下 去 . 精神也更不济了。 ” 沦 为乞 丐 后 : “ 只有 那 眼 睛 间或 一 轮 , 还 可 以表 示 她 是一 个 活 物 。 ” 这 几处 的描 写 , 都 抓 住 人物的关键 , 体现祥林嫂的人生遭遇 。 从 而深 刻 地 揭 示 人 物 的 内心 世 界 。 二、 人物 形 象 与 环 境 的 关 系 人在一定环境 中生存 、 活动 , 事 件 总在 一 定 环 境 时 发 生 、 发 展 。 所 以 小 说 通 常 通 过 典 型 环 境 的具 体 描 写 刻 画 人 物 形 象 。环 境 描 写 是 指 对 人 物 活 动 的 环 境 和 事情 发 生 的 背 景 作 描 写. 分为两类 : 社 会 环 境 和 自然 环 境 。社 会 环 境 描 写 是 指对 人 物 活 动 的 具 体 背景 、 处所、 氛围及人际关系等作 描写 ; 自然 环 境 描 写 是 指 对 人 物 活 动 的时 间 、 地点、 季节 、 气 候 及 花 草 鸟 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