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与通风作业

人居环境与通风作业
人居环境与通风作业

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

摘要:室内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室内环境质量的改善就成了眼前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室内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因子及材料特和相应的处理措施,以达到减小污染的目的。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1.室内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冲突

据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目前中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数已经达到11.1万人.超额急诊数达430万人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107亿美元。目前我国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建筑、装饰和家具,甲醛、苯、氨气和放射性污染超标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因此专家建议,应从装修设计、装修工艺和建材的选择上加以注意,而且入住前应通过室内空气检测、净化处理等措旋来减少污染。

室内环境质量的恶化可以产生很多后果。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人们感觉不适等,同时影响工作效率,使整个社会经济受到损失,据美国职业安全及健康管理局估计因室内环境质量恶劣而导致每个员工每天损失l4~l5分钟的工作时间,除了个别商业因损失生产力使成本上升外,恶劣室内环境质量也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多,使得广大社群的成本上升。正是由于室内环境污染对员工和整个社会经济均会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

2.几种典型的室内污染物危害及防治

2.1 甲醛

2.1.1 甲醛的性质及对人的危害

甲醛为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略大,常温下易溶于水,容易被氧化,光照时很容易催化分解。甲醛是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BS)明确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影响健康最为突出。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人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甲醛又是一种环境致

敏原。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以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和坏死。室内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建筑材料(各种人造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室内装饰材料(脲醛树脂隔热材料)、装饰涂料(含醛类消毒防腐剂的水溶性涂料)和生活用品。室内甲醛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8毫克/立方米,在最近一项办公区室内环境调查中发现,在使用旧家具或装饰、建筑材料已使用数年以及在其他检测条件都比较好的情况下,甲醛浓度的合格率为75%。接触甲醛后的中毒症状,轻者有鼻、咽、喉部不适和烧灼感,流涕,咽痛,咳嗽等;重者有胸部紧束感、呼吸困难、头痛、心悸等;更甚者可发生口腔、鼻腔粘膜糜烂,喉头水肿、痉挛等。室内甲醛的释放期一般为3-15年。

2.1.2防治措施

(1)高温烘赶:装修材料和家具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释放会随着建筑物内部的温度增加而增加。为了减少新装修建筑物中甲醛水平,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应用被称为“烘赶”的工艺。该工艺是在新装修、末入住的建筑物中维持一段时间较高的温度,即将建筑物加温高到32℃以上,并保持通风,如果在足够的时间内保持这样的条件,残留室内甲醛释放速率除了与材料中所在建材中的甲醛会较快地蒸发,入住后的释放量也会相应减少。也正因为如此,室内甲醛的浓度在夏季时通常较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装修后经过一个夏季再入住,利用夏季的高温加速室内建材甲醛的释放,避开甲醛的最高释放期。如下表为部分新装修的同一套居室在2002年夏季和冬季不同两个季节所检测的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经过一个夏季的通风,居室空气中甲醛浓度平均降低72 %。

(2)植物吸收: 某些植物对甲醛气体有吸收一代谢作用。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现消除空气污染除了要经常开启门窗加强通风外,在室内栽种绿色植物是去除化学污染简便而有效的途径。德国科学家曾用碳-14标记甲醛气体并用吊兰进行吸收实验,在吊兰的细胞组织内发现有碳-14踪迹,证明吊兰将甲醛通过自身的代谢反应将其转化为有机酸、糖和氨基酸等人通过实验发现1盆吊兰暴露在甲醛浓度为8.5 mg/3

m的环境中可在24 h内吸收掉88%的甲醛。还有报道1盆鸭跖草,能在6h内吸收一半

的甲醛气体。在24h照明的条件下,芦荟可以吸收13

m空气中所含的90%的甲醛。龟背竹、虎尾兰、一叶兰等叶片硕大的观叶植物,都对甲醛有一定的吸收和积累能力。不过,利用植物对甲醛的吸收作用净化室内空气需要在较低污染物浓度下,且作用时间较慢,其作用的时效和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这就决定了此方法只能作为降解甲醛的辅助手段。

(3)通风换气法:通风换气法利用新鲜空气的流通去除居室内积累的甲醛。研究表明,当门窗关闭8h后,甲醛浓度可高达关窗前的4-7倍。由此可见,定时通风换气对去除刚装修完的屋子内的甲醛有必要作用。另外,室内不同的风速对甲醛的浓度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风速下室内空气甲醛含量

2.2.1 苯的性质及对人的危害

苯是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苯后可发生亚急性苯中毒,出现头昏、头痛、乏力、失眠、月经紊乱等症状,并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表现为迅速发展的贫血、出血、感染等。苯中毒对身体的危害归结为3种:致癌、致残、致畸胎。苯化合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它主要来源于合成纤维、油漆、各种油漆涂料的添加剂和稀释剂、各种胶粘剂、防水材料等。

2.2.2 防治措施

(1)装饰材料的选择

装修中尽量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和污染少的装修材料,这是家庭室内空气中苯含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比如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油漆、胶和涂料。选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水性材料等。

(2)装饰公司的选择

要选择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的装饰公司,并在签订装修合同时注明室内环境要求,特别是有老人、孩子和有过敏性体质的家庭,一定要注意。现在一些绿色装饰公司采用无油漆工艺,可以使室内有害气体大大降低。

(3)良好的室内通风

室内通风是清除苯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可选用空气置换装置或自然通风,这样有利

于室内材料中苯的散发和排放。室内通风要注意根据季节、天气的差异和室内人数的多少来确定换气频度,通常在春、夏、秋季都应留适当的通风口,冬季每天至少开窗换气30min以上,但其只用于污染较轻的场合。

(4)利用天然植物

经研究发现最原生态的办法就是植物吸收。在室内盆栽一些能净化空气的植物,如吊兰、虎皮兰、绿萝、鸭脚木、散尾葵、发财树、元宝树、红掌、孔雀竹、非洲茉莉等,对去除苯污染物的效果也比较好。

(5)吸收剂去除苯

用两脸盆热水泡300g红茶,放入居室中,并开窗透气,48h内室内刺激性气味基本消除。也可以购买800g颗粒状活性炭去除苯,将活性炭分成8份,放入碟中,每个居室放2~3碟,72h可基本去除室内异味。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选用光触媒和空气净化器等方法去除有害物质。

2.3 氨

2.3.1 氨的性质及对人危害

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比重为0.5),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ppm。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财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老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硝,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叉神经未梢的反射作用引起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呼吸排出体外。

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2.3.2 防治措施

(1)污染源控制:污染源控制是指从源头着手避免或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或利用屏障设施隔离污染物,不让其进入室内环境。装修时尽量选用环保型建材。目前,市场出售装修材料仍以木制品和竹制品为主,这些装修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材料的强度,添加了大量的尿醛树脂,如遇到热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就会释放出甲醛和氨。另由于氨气是从墙体中释放出来的,室内主体墙面的面积会影响室内氨的释放浓度。为此,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开发装修材料应使用天然实木材料,尽量减少使用含各种有害物质

的材料;对加工工艺进行改造,在生产过程中添加有害物质捕捉剂。二是居住者应该了解房间的结构,合理安排房屋用途。

(2)装修时间:实验表明,装修时间越久氨的污染浓度就越低,所以,装修俊工时间越长,其所带来的污染就越小,新买的房子要放置一段时间再住,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挥发,以减少其浓度,降低对人们的影响。

(3)通风状况:由于氨的释放时间有限,因此,对于刚装修完毕的房子应加强通风,或者可以采用良好的通风方式加强通风强度。据调查,最佳通风时间为上午9:00到11:00。

(4)种植绿色植物:种植对危害气体有吸收作用的花卉植物。如芦荟、吊兰、仙人掌、月季等。

3.结语

由于建筑材料越来越多的使用化学建材,使得挥发甲醛、氨、苯等污染物的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控制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要。应当指出的是,建筑室内污染的控制必须从根本上入手,即在严格控制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本身的有害物质成分的基础上,进而严格控制工程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的每一个环节,而不应将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材料的选择上,造成本末倒置。创建绿色家园,成就健康人生,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为了家人的幸福生活,保护一片健康的空气,对室内空气污染要早日治理,免除后患。为家人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家,让我们的亲人可以自由的在室内呼吸空气。

参考文献

[1]. 张玲, 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安徽建筑, 2012(04): 第190-191页.

[2]. 徐晖, 浅谈室内甲醛和苯的危害和治理.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30): 第295-296页.

[3]. 陈红新, 室内空气环境污染物种类及监测方法. 广东化工, 2013(09): 第125-126页.

[4]. 张胜军, 姚晓青与蒋欣, 室内装修后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污染调查. 中国环境监测, 2004(04): 第23-24页.

[5]. 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 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 2002(06): 第49-50页.

[6]. 景作亮等, 室内空气中氨污染的测定及预防. 职业与健康, 2004(04): 第13-15页.

[7]. 莫秀娟, 室内甲醛污染控制效果的探讨. 福建分析测试, 2004(02): 第1979-1981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