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甜菜糖产业问题与建议

黑龙江省甜菜糖产业问题与建议
黑龙江省甜菜糖产业问题与建议

doi :10.13570/https://www.360docs.net/doc/0315074648.html,ki.scc.2015.03.026黑龙江省甜菜糖产业问题与建议

王云龙

(黑龙江省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哈尔滨150090)

摘要: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极端气象条件多发频发等影响,全省甜菜糖产业发展陷入低谷。透过对黑龙江省当前甜菜糖产业主要问题的分析,就稳定发展黑龙江省甜菜糖产业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甜菜糖;产业;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56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24(2015)03-0070-03黑龙江省甜菜制糖业起步于20世纪初,是我国甜菜糖产业的发祥地和重要的食糖生产基地。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甜菜糖产业迅猛发展,1991/1992榨季全省生产食糖83.9万t ,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9.5%,占甜菜糖总产50.4%,一度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快速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受到市场价格频繁波动,极端气象条件多发频发等影响,甜菜种植户、食糖加工企业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全省甜菜面积、产量、加工量连续两年大幅下滑。根据农情数据,2013年全省甜菜种植面积4.32万hm 2、总产量114.7万t ,比2011年分别减少4.3万hm 2、209.1万t ;企业实际加工甜菜30.3万t ,生产食糖2.99万t ,分别比2011年减少245.7万t 、25.7万t ,甜菜糖产业发展陷入困境。找准问题、对症施策成为破解黑龙江省甜菜糖产业发展瓶颈的现实课题。

1

制约黑龙江甜菜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1.1国外食糖超量进口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食糖配额内进口关税15%,配额外进口关税50%,远低于其它国家97%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目前,国外进口食糖配额内到岸完税价格在4400~5000元/t ,配额外到岸完税价格在5500~6300元/t ,进口食糖价格远低于国内企业生产食糖价格,导致近年来我国食糖超量进口,2013年我国各种渠道进口食糖454万t ,超过国内需求300万t ,严重冲击国内食糖加工企业。

1.2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黑龙江省加工企业甜菜糖生产成本每吨6500多元,而市场食糖价格每吨在4600元左右,生产成本远高于市场糖价,导致企业没有竞争优势。一是原料成本高,原料收购费用约占食糖生产成本的70%。以2013年为例,每吨甜菜收购价550元,按10t 甜菜出1t 糖,仅原料费用就达5500元,超过市场糖价900元。二是加工成本高,目前黑龙江省制糖企业加工每百吨甜菜消耗煤、水、电、石灰石数量均超过国际标准,制糖过程糖分丢失率超过规定指标,再次推高食糖生产成本。另外,目前生产甘蔗糖的成本在5500~6000元/t ,就比较效益看,黑龙江省甜菜糖生产处于劣势。

1.3缺少稳固种植基地

由于面临原料不足等问题,黑龙江省制糖企业连续3次提高甜菜收购价格,2011年达到每吨575元。但此期间粮食价格不断上涨,3次提价没能从根本上刺激黑龙江省农户甜菜种植的积极性,讷河、依安、拜泉等生产基地面积逐年萎缩,甜菜产量最高年份也仅能满足企业加工需求的50%,基地的萎缩、原料的不足严重影响企业的加工和效益。一方面是种植投入高。甜菜属于高投入作物,化肥、机械和人工等费用均高于粮食生产,公顷生产成本比粮食作物高3000元左右,过高的生产投入限制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另一方面是比较效益低。就目前生产看,甜菜与玉米相比每667m 2增收50元左右,但是由于作业环节多,劳动强度大等原因,农户择优择易调整种植结构,导致甜菜种植面积大幅下滑。

2

稳定黑龙江甜菜糖产业发展的建议2.1明确产业优势潜力

稳定黑龙江省甜菜糖产业发展,挖掘潜力是先行。下步,黑龙江省要以“稳定面积、提糖增产、精深加工”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挖掘用好潜力优势,促进甜菜糖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2.1.1资源优势甜菜是喜温凉、耐瘠薄、适应性广的糖料作物,在轻度盐碱地上可实现单产2.5t/667m 2和含糖16%的产能,这使得甜菜成为不与粮食争地、改造利用中低产田的重要作物。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土收稿日期:2015-01-07

作者简介:王云龙(1977-),男,高级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研究工作。E-mail :zgk7777@https://www.360docs.net/doc/0315074648.html,

中国糖料,2015,37(3):70-71,74问题探讨70

质肥沃,气候冷凉,雨热同季,十分适宜甜菜生长和糖分积累,特别是1333万hm 2以上的耕地、66.7万hm 2的盐碱地和6.7万hm 2的宜农荒地为扩大甜菜种植提供了广阔空间。

2.1.2科技优势黑龙江省甜菜科研力量雄厚,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农垦总局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等单位拥有国内一流的科研创新团队和设施设备条件,是支撑甜菜糖产业适时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201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牵头组建了“黑龙江省甜菜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加快黑龙江省甜菜产业化经营步伐,提高甜菜科技保障能力,推动甜菜糖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1.3增产潜力目前黑龙江省甜菜平均单产只有30t/hm 2,仅为欧美等国的50%左右,块根含糖率平均不到16%,比欧美等国低1~2度。就地域条件看,黑龙江省与乌克兰大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平原同为世界三大黑土带,因此,黑龙江省甜菜无论在单产还是含糖上,都有较大的提高潜力。

2.1.4技改潜力甜菜加工环节糖分损失和能源损耗过高,同样是限制甜菜糖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我省企业加工甜菜菜丝含糖1

3.0%~15.7%,甜菜糖产出率9.5%~12.7%,工艺损失3.0%~3.6%,吨糖耗甜菜8.0~10.7t ,与发达国家相比,加工成本相对较高,通过制糖企业的技术改造,实现压缩成本、提高效益的空间很大。

2.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稳定黑龙江省甜菜糖产业发展,政策扶持是关键。

2.2.1试行生产补贴政策要切实保障甜菜种植户利益,防范市场风险,调动生产积极性,建立政策性补贴制度。参考粮食补贴标准对省内甜菜种植户进行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甜菜生产成本,制定动态最低收购价机制,一旦市场价格低于生产成本,省里和企业共同出资弥补差价;建立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将甜菜列入参保范畴,降低因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种植风险。

2.2.2实施企业扶持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制定信贷、金融等优惠政策,鼓励扶持企业技改升级,扩大生产规模,增设收购站点,建立专用生产基地。探索甜菜糖产业合作社机制,密切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实行按质论价,降低加工和运输成本,增加农企双方效益,以捆绑方式打市场、树品牌,提升黑龙江省甜菜糖产业整体竞争力。

2.2.3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围绕“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鼓励发展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扶持建立甜菜新型经营主体。对农民购买甜菜专用农机具在国家统一的农机补贴基础上提供配套的购机补贴;对甜菜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县、万亩的乡镇、千亩的自然村给予适当奖励(1亩=667m 2),并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优先扶持。

2.2.4强化科技创新应用增加甜菜育种科研经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抗病、高含糖、高单产甜菜新品种,创新集种子研发、区域试验、原种繁育和生产推广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支持甜菜专用机械配套和研发工作,加快实用高产、节本增效技术的普及应用。

2.3

建立规模种植基地稳定黑龙江省甜菜糖产业发展,规模种植是保障。2.3.1优化区域布局,扩大种植规模重点规划两大种植区:⑴松嫩平原种植区,包括嫩江、五大连池、海伦、望奎、肇州、肇源、安达、青冈、林甸、拜泉、依安、讷河、克山、克东、富裕等县(市);⑵东部三江平原和丘陵种植区,包括宁安、富锦、宝清、集贤、桦川、虎林、密山等县(市),形成黑龙江省甜菜优势产业带。引导农户通过联营联合、土地入股、经营权承租等方式,加快土地向有实力的种植公司、生产企业和种田大户流转,创新生产组织方式,推进甜菜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2.3.2推广配套技术,提高产量品质大力推广甜菜纸筒育苗移栽、小垄密植直播等高产高效栽培模式,配套优良品种,提高技术到位率,增加保苗株数,实现合理密植,靠群体优势提高单产。加强对立枯病、根腐病、褐斑病、地老虎、甘蓝夜盗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普及应用绿色植保技术,大力开展统防统治,减少灾害损失,保证生产安全。全面实施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学施用微肥和化控剂,增加总产和含糖率。

2.3.3增加农机装备,降低生产成本根据现有耕作水平和种植方式,筛选引进甜菜生产专用农机具,利用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增加大型农机数量,特别是收获机、喷灌、施药和抛肥机具等。发挥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垦大机械作用,推进机械化收获,减少破碎率,扩大深松整地规模,提高整地标准,创造甜菜生长适宜的土壤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

(下转第74页)

期3第,卷73第议建与题问业产糖菜甜省江龙黑:龙云王71

a

n i h C f o s p o r C r a g u S 5102(上接第71页)

2.3.4实施高产创建,带动产业发展整合资金、集中力量,继续做好农业部和全省甜菜高产创建工作,加强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路线,积极探索甜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形式,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步伐,示范高产高糖品种,集成高产高效技术,推进全程机械化试点,带动甜菜大面积均衡增产,提升全省甜菜综合生产能力。

2.3.5强化全程服务,实现多方共赢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在生产关键时期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开展不同层次、多样形式的技术培训。建立包片、包点指导制度,搞好甜菜示范园区建设,及时进行现场观摩,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技术交流,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加强服务、协调和组织工作,为甜菜种植户和各类主体联营联合搭建平台,及时为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提供信息、科技等方面的全程服务,帮助解决土地价格议定、农民权益保护等问题,推广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为进一步促进甜菜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本鹏.甘蔗种植效率提高是蔗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Z].中国糖业,2013,25(6):34-40.

[2]钟金传.市场静待糖料收购政策出台[Z].中国糖业,2013,25(6):51-56.

[3]马占平,钟金传.2013/2014年制糖期国内食糖市场展望及政策建议[Z].中国糖业,2013,25(6):11-17.

[4]胡朝晖.世界食糖市场供求形势分析[Z].中国糖业,2014,29(4):20-28.

[5]潘智,杨枝煌.中国甜菜糖业现状及其应对[J].中国糖料,2014,36(1):68-73.

[6]吴则东,张文彬.世界主要甜菜育种公司的演变历程及对我国甜菜产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糖料,2014,36(3):82-84.3.2

加强产业化体系建设要建立“科研单位+农户+民办企业+大型企业”的产业化运行模式,以大型企业为龙头,农业行政部门要积极整合高效农田节水、土地整理、牛羊大县、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秸秆养畜等项目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组织农民签约订单生产;农业科研部门提供新品种、技术一体化服务;让民办小型企业参与收购原料,就地加工粗乙醇(60度以上白酒),再由大型企业集中收购后通过蒸馏精加工成燃料乙醇,网络状、多层次结合,逐步实现产业化格局。

3.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推广普及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农业科研部门不断培育、引进、筛选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高产高糖新品种,积极开展甜高粱耕作条件、栽培密度、施肥水平、有机专用肥和种植区域的试验研究,探究实用的高产高糖规范化栽培技术。同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编发图文并茂的甜高粱技术宣传资料,在重点地区建立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达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认真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广普及甜高粱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3.4加强甜高粱秸秆生产乙醇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改进和完善生产加工设备和工艺,提高乙醇产出率,开展对提取乙醇后占秸秆总重量60%的秸秆残渣研究,降低成本,并将其作为牛羊饲料、造纸原料、纤维板原料、热源燃料、有机复混肥原料,带动其它关联产业的发展,延长其产业链,增加其附加值。

3.5推广生态、环保、清洁、安全生产技术

甜高粱规模化种植后,生长过程中需消耗大量养分,又不能长期重茬。因此,应采取合理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有效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保持甜高粱连年稳高产。甜高粱加工过程中,要加强对酒糟、废液等废弃物的科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防止对周边农田与水体造成点源污染。

参考文献:

[1]邹剑秋,宋仁本,卢庆善,等.新型绿色可再生能源作物—甜高粱及其育种策略[J].杂粮作物,2003(3):134-135.

[2]卢庆善,朱翠云,宋仁本,等.甜高粱及其产业化问题和方略[J].辽宁农业科学,1998(5):24-28.

[3]黎大爵.甜高粱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8):1021-1024.

[4]卢庆善.甜高粱研究进展[J].世界农业,1998(5):21-23.74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基于创意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Hawkins,2001)和产业聚集区的叠加效应(Porter, 1990),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些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意企业间的资源共享,能够形成产业规模效益、技术溢出效应等,推动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点 通过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也逐步提升。 表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功能和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文化创意网的资料整理。 1. 集聚区空间分布逐渐合理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继2006年12月,北京市确认了第一批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会议于2008年3月28日认定了第二批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至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累计达到21个。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地域、核心功能和影响行业具体参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确认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城八区及通州、大兴、怀柔等三个郊区,存在数量有限,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2008年北京市确认的第二批分布区域基本上覆

盖了北京市的城八区及所有远郊区县。在崇文、宣武、顺义、丰台、房山等区分别设立了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琉璃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会展创意产业将集聚区、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等。 2. 集聚区产业功能配置逐步优化 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2006年所确认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区仅覆盖了九个大类中的七个大类。而且,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原有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不能完整地反映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在2006年确认的10个文化产业集聚区中,没有专门的广告、会展产业集聚区、没有专门的旅游、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区。 2008年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解决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的产业功能配臵不尽科学的问题。至此,北京确认的21个文化产业集聚区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门类,而且更加重视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引导。主要表现在:一是北京新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加大了对工业设计、软件等行业的资源配臵力度,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软件服务行业,通过产业的软实力,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新确认的清华科技园与中关村科技园、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共同构成北京工业设计、软件服务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北京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通过北京欢乐谷生态文化园、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和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在对齐齐哈尔市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所处的工业阶段、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两个方面对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行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标签:产业结构;产业升级;高度化 “十二五”时期,是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五年,与此同时,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齐齐哈尔市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研究齐齐哈尔市产业升级对策,有利于加快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和产品层次,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3齐齐哈尔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280.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51.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498.8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为22.8:36.7:40.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4.4%、44.5%和4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396元,增长9.5%。 二、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分析 (一)所处的工业阶段分析 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重要阶段,工业化程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程度〔1〕〔2〕。为了分析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的现状,根据我市人均GDP相关数据,运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三阶段模型〔3〕,判断当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所处的阶段。 根据《1996-2012齐齐哈尔市经济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和《2013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汇率均价,把2000-2012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折算为美元,并把折算后的人均GDP与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模型进行对比,以1996年为标准进行判断,2011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为3081.53美元,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11年以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不但落后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而且落后于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距实现成熟的工业经济阶段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 (二)高度化分析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动态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产业结构所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贵州省要加大金融业改革力度,把金融资源重点投资投入到烟草业、旅游业、白酒制造业、中医药苗药制造业、能源电力业和特色旅游食品产业的开发上。一、贵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变动趋势经过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调整,贵州产业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再向“二、三、一”型的转变,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的方向转化。第一产业。牧业发展较快,林业、渔业均有小幅上升,初步扭转了过分偏重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单一传统生产格局,初步实现了农业经济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但一产内部结构调整变化不大,种植业比重仍然较大。第二产业。在工业内部结构中,轻工业比重不断上升,重工业有所下降,非公有经济发展加快,非国有经济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大幅提高,贵州省加快了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在加强建设能源原材料工业、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了以卷烟和饮料酒为主的轻工业的发展。在巩固“两烟一酒”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电力、铝和铝加工、冶金、汽车零部件工业等新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贵州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仍以传统商业、服务业为主。近年来,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尤其是房地产业稳步增长,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上升势头强劲,同时,商业、饮食业快速增长,持续保持了第三产业中主导部门的地位,运输、邮电行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近几年,我省旅游业、房地产业迅速倔起,高科技信息产业发展很快,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贵州省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最大、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时期,表现在:一

是农业基础进一步牢固,粮食生产实现了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畜牧养殖业比重有所提高,非农产业发展加快;二是第二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三次产业中最高,是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两烟一酒”、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旅游业、生物药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和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但工业产品中的主流产品仍集中在初级产品加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等基础工业,而机械、电子类产品所占比重还很小,产品结构层次仍然很低;三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有加速增长之势,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迅速倔起,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证券、技术、信息产业等已具一定规模,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房地产业增长势头强劲,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扩大就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四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总趋势是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和制造业比重仍然较大,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转变;五是资源有效配置呈合理化趋势,生产资源逐渐向优势企业汇集,产业发展已进入以数量扩张为主转为以素质提高为主的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结构调整的重点由解决比例失调转为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六是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瓶颈”对优势产业的制约得到缓解;七是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功能进一步发挥,以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双百镇”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取得成效,城镇化水平达到23%左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产业的发展和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二、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特征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相对优势)理论认为,不论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

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附件 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2021—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数字经济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培育壮大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数字经济新动能,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 (一)发展现状。数字创意产业是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主要包括数字创意技术和装备、内容制作、创意设计服务、融合发展四大业态。我省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游戏、动漫、电竞居全国首位,直播、短视频、数字音乐等新业态发展迅猛,数字技术加速渗透,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省数字创意产业营业收入达**亿元以上,其中,游戏约**亿元,占全国的**%;动漫约**亿元,占全国的**%;电竞约**亿元,占全国的**%;工业设计服务约**亿元,占全国的**。拥有腾讯游戏、网易游戏两大全球游戏巨头和腾讯动漫、奥飞娱乐等动漫领军企业,孵化培育了虎牙、YY、斗鱼三大知名直播平台,酷狗音乐等6家数字音乐平台入选全国前十。

(二)存在问题。一是原创生态有待完善,内容原创能力不足,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原创品牌和精品IP(知识财产)。二是数字建模、交互引擎、后期特效系统等开发工具、基础软件对外依赖程度高,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三是原创人才、复合人才短缺,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人才流失压力大。 (三)优势与挑战。我省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一是初步形成覆盖创作生产、传播运营、消费服务、衍生品制造等各环节的产业链,在不少细分领域建立起领先优势,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东莞、佛山、中山等产业集聚地各具特色;二是数字技术基础扎实,迭代升级快,具有快速渗透和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较强能力;三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达,在快消品、教育、旅游等领域融合应用场景丰富,有利于培育形成新增长点。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一是受兄弟省市强有力扶持政策虹吸效应影响,优质资源汇聚能力弱化,竞争优势日益缩小;二是游戏、动漫、电竞发展的舆论引导和行业自律有待加强,缺乏明确稳定的发展预期和有序竞争的发展环境;三是数字创意产业出海是发展新趋势,但由于各地文化、政策差异,存在流量渠道竞争激烈、产品研发运营风险高等挑战。 二、工作目标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25年,数字创意产业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其中游戏**亿元;动漫**亿元;工业设计服务超过**亿元。电竞、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蓬勃发

云南百年蔗糖产业概况

云南百年蔗糖产业概况 一、民国时期云南糖业 云南种蔗历史悠久,虽然道光、咸丰年间大量种植鸦片挤占甘蔗种植,以及滇越铁路开通后外国糖业冲击云南市场,云南蔗糖生产一度萎靡,但辛亥革命后,云南蔗糖产量又逐渐增加,到抗战时期云南产糖量已位居全国第二。 民国时期云南全省有32个县是甘蔗种植的主要地区,种植面积约14.7万亩,蔗区主要有:迤东的金沙江下游沿岸一带,迤南的泸江、巴盘江、河底江一带,迤西的金沙江上游沿岸及潞江、澜沧江一带。 民国时期云南榨糖主要由蔗农在甘蔗地边设立糖房进行土法加工,糖房主要是半农性质,纯粹由商人经营的糖房极少,半农性质的糖房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半斤左右的红糖(又称合子糖、碗儿糖)和白糖。冰糖由商家收购白糖制造。电力机器制糖厂只有昆明市志友和孔信记两家,使用红糖为原料,出品砂糖和白方糖,含糖量在97%左右。到建国前,全省有9家初具规模制糖厂,年产红糖16000吨,白糖880吨,冰糖200吨,还有3000余个糖房小规模制糖。 民国时期云南糖以省内销售为主,约占全年产糖的四分之三,内销糖主要集散于迤南的婆兮(今华宁盘溪)、开远、蒙自及呈贡、宜良等分销地;迤西有下关、祥云、鹤庆、云县、腾冲;迤东有昭通、会泽。外销糖在迤南蔗区以弥勒竹园白糖为主,主要销往贵州,远至湖南长沙,每年约200万斤,广南、富宁有少数糖运往贵州、桂林、河口、越南;迤西蔗区主要经腾冲输入缅甸,每年约300万斤。 二、建国后云南蔗糖发展的几个转折点 1.从“吃不饱”到“吃不了” 建国后的30余年间,云南每年需要从外省调入食糖。1952年,在政府的引导下,一部分有经验的蔗农成为专职制糖师傅或制糖工人。1956年,甘蔗种植面积19万亩,人均消费食糖1.66公斤。糖坊工人实行工分制,国家还给增产的糖坊主给予奖金,并统一红糖的制作规格,由国家实行等级定价收购。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蔗农成为社员,集体劳作,集体压榨蔗糖。1960年云南实行“粮食上山、甘蔗下坝”,粮食生产供应紧张,许多蔗农改蔗田为粮田,国家收购粮、油、盐、糖,奖售棉布、针织品。1961年,我省规定城市、工矿区每人每月凭票供应红白糖2市斤,节日、产妇、小孩、病人和少数民族地区酌量供应红白糖,昆明每人每月供应普通糕点1市斤,县城节日酌量供应,农村不供应。到1978年,云南有白糖厂31个,但一半以上均为闲置,全省蔗糖产量多年一直徘徊在10万吨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制定“粮糖挂钩、吨糖吨粮、差价补贴、超交加价”的蔗糖发展政策。1980年,云南在农村中贯彻“稻谷包产到组,甘蔗包产到劳,联产计酬,超产奖励”的劳动生产责任制的经济政策,同时实行奖售粮食政策,超产部分奖励50%,甘蔗生产大幅度增长。八十年代初,我省加大投入,新建糖厂19个,改建糖厂20个。1983年全省有42个糖厂,其中日处理500吨的糖厂有12个,甘蔗种植面积达到87万亩,甘蔗产量278万吨,食糖28万吨, 编者按:糖是日常生活的消费品,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蔗糖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我省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甘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位居全国第二,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当前,全省糖业经历多年连续性盈利后,再次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困局。本文根据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对百年来云南糖业发展历史简要概述,以供参考。 选编者—— —云南省档案馆社会利用服务处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集群等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数目众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 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文化创意产业及产业集群 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理念的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集合了文化创意和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基本等同,都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产业区理论,他在1890年开始关注产业地理集聚现象。马歇尔之后,产业集群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流派。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第2期)首先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可以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利益,一是通过批量购买原料和集中制造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通过共享基础设计降低了单个企业的一般经济性成本开支,三是通过集中和批量销售降低了交易成本,四是通过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交流也降低了组织内部的组织成本和协调成本。[1]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表现和途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它通过提供一系列创意企业所需要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

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900 (计划范本系列) 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详细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详细版 提示语:本计划文件适合使用于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市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一、产业结构现状 ****市是一个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新型工业城市,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包括能源重化工、新材料、煤炭深加工、矿山机械和高载能工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其产业构成表现为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和出口依赖型特征。近年来,全市按照巩固和稳定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提升第三产业的要求,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XX预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亿元,第二产业40亿元,第三产业23亿元。人均gdp达到9836元,人均财政收入6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61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2元。“xx”期间全市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6.3:56.8:26.9调整为13:59:28,到XX年调整为10:57:33。 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得益于黄河灌区的有利条件,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种植结构、养殖结构,以及整个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XX年农林牧渔业产值构成为 63.4:2.6:31.1:2.9,特别是畜牧业比重比1995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比XX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6.5万亩,其中:脱水菜种植面积6.4万亩,饲草种植面积12万亩,粮经饲种植比例由XX年的73.0:24.5:2.5调整为 67.2:24.7:8.1。 第二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市

中国蔗糖业生产与发展策略

2005年中国蔗糖业生产与发展策略 一、蔗糖业在农村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01年,我国糖料播种面积165.4万公顷,糖料总产8656万吨,面积比1991年减少了29万公顷,而总产却增加了238万吨;2001/02榨季食糖总产820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其中蔗糖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9%增加到90%左右。食糖总产居巴西、印度之后位列世界第三大生产国。 蔗糖业已成为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2001年全国制糖行业总产值约250多亿元,其中糖料产值约170亿元。广西近年来蔗糖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以上(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2.09%、占轻工业产值的28.49%,年上缴税收12亿元,农民甘蔗收入近60亿元,涉及农村人口2600万人,有2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50万人通过种蔗脱贫。云南每年蔗糖产值40多亿元,农民甘蔗收入25亿元,涉及600余万蔗农,“八五”以来,全省73个贫困县中有24个县的200万贫困人口靠发展蔗糖生产脱贫致富。甘蔗主产县(市)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中,有30%-70%来源于蔗糖业。因此,甘蔗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稳定地方政权、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疆、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蔗糖业生产现状 (一)产区布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生产布局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2001年广西、云南、雷州半岛等西部蔗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的糖料面积比重由1991年的34.6%增加到53.8%;其蔗糖产量1991年占全国的47.3%,1996年上升至62.2%,2001年达到79.3%。我国最大的蔗糖基地广西甘蔗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公顷以上,蔗糖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 (二)品种生产水平 建国以来,我国甘蔗生产经历了三次品种更新,国家和各省共审定了百余个甘蔗品种。“六五”以来审定了约60个品种,其中桂糖11、粤糖63-237、粤糖57-423、赣蔗8、川蔗8、闽糖70-611等20多个品种先后成为我国的主栽品种,累计推广5000多万亩,取得了上百亿的经济效益。但自育品种在综合性状方面始终未能取代引进品种,六、七十年代的F134、Nco310、Co740、CP49-50,八、九十年代的ROC10、F172、ROC 16等都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年种植面积有的达到百万亩甚至几百万亩,已逐渐成为各地主栽品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 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 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创意产业集群的理论体系现状与发展

创意产业集群的理论体系现状与发展探究摘要: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正在世界产业经济转型、国民经济 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理论研究正在逐渐完善。本文通过对近年国内外创意产业集群理论的体系现状探究,以期为创意产业集群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对其实践应用提供指导依据,文中指出已有研究亟待解答的整合与深化的阶段性发展问题。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意集群;创意集聚区 abstract: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s the world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la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ts theory research is gradually improv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theori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he system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the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practice application provides guidance bas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ing research to be solution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deepening the phases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creative industry; creative clusters; creative gathering area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摘要】甘蔗产业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本文通过研究查阅资料, 了解到了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现在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和蔗糖业市场的状况,以及关注了甘蔗产业现在面临 的危机。 【关键词】甘蔗产业、种植情况、产量、市场、广西 一、广西甘蔗产业的生产现状 广西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全区大部分土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及降雨量丰富,且糖料蔗生长与雨热同季。因此广西的甘蔗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优势。 甘蔗是广西的第一大战略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涉及农民经济的发展。2013~2014年广西全区甘蔗种植面积约为111.52万公顷,总产值7896.93万吨。广西蔗糖业从业人数占全区人口近40%,约2000万人。 (1)甘蔗种植区分布概况 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崇宁、南宁、柳州、来宾、百色、河池、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地。其中崇左、南宁、来宾、柳州为优势产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61.7%:其次为百色、河池,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15.24%:钦州、北海、防城港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13.51%。广西制糖业集中于具有原料蔗资源优势的中南部地区,产业聚集度较

高。“十一五”末期形成了,”重点发展崇左、南宁、来宾、柳州糖料蔗生产优势区域;巩固发展贵港、北海、钦州、防城港等仍具生产优势的老蔗区;因地制宜发展河池!百色蔗区”的产业基本布局。 (2)近年的产量情况 从1992/1993年榨季至今,广西甘蔗的种植面积、总产,以及蔗糖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十一五”期间,广西甘蔗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广西甘蔗产业在总规模上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糖都”,为确保国家食糖供给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下表显示,除2006/2007榨季外,广西蔗糖产量均占全国总产的60%以上,占据了全国食糖总产的半壁江山。其中,2006/2007榨季,广西产糖708.6万吨,由于制糖工艺流程的进步,全区的整体日榨生产能力由2005/2006榨季的45.5万吨/日提高到50万吨/日。2007/2008榨季,广西产糖937.2万吨,占全国食糖总产的63.15%,2008/2009至2010/2012榨季,广西甘蔗总产量!进厂入榨量及产糖量连续三年缩减,部分原因是连年遭遇不同形式的自然灾害2011/2012、2012/2013榨季,广西产糖量较上个榨季均有增长.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

蔗糖产业发展变化

蔗糖产业发展变化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甜蜜之歌]浅析我县蔗糖产业发展变化 2006-12-25 8:42:00 | 【】【】【字体:】 蔗糖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做强做大蔗糖产业,实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是当前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根据《武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我县甘蔗种植面积要稳定在35万亩以上,原料蔗产量达到180万吨以上,制糖工业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因此,准确分析和把握我县蔗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变动趋势,审视当前蔗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蔗糖产业今后发展的对策,对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近几年我县蔗糖产业发展状况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蔗糖产业在最近几年曾经得到较快的发展,有过辉煌的时期。2001/2002年榨季全县进厂原料蔗达到万吨,蔗糖产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2/2003年榨季蔗糖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县进厂原料蔗万吨,生产混合糖万吨,甘蔗平均单产吨/亩,农民种蔗收入亿元,制糖企业创利税达到亿元,县财政收入达万元。今年我县甘蔗种植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甘蔗种植面积28万亩,其中“吨糖田”6万亩,水田改种5万亩,总进厂原料蔗预计可达150万吨。香山糖厂蔗区今年甘蔗种植面积翻了一番,增加了将近10万亩,总面积达到万亩,预计甘蔗总量达85万吨左右。目前,香山糖厂又提出今冬明春甘蔗发展的奋斗目标:新扩种4万亩,使总面积达到万亩,2007/2008榨季的甘蔗总量将达到100万吨!蔗糖事业发展形势喜人。 二、目前我县蔗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如何,在新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政策作用的空间有多大,其未来走向是什么,都是急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在对中国过去产业结构政策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WTO背景下未来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的走向。 一、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中国基本上遵循了苏联模式,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政府利用严格的价格管制、强制命令等行政手段优先将稀缺资源配置到重工业部门,使得重工业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这在当时严酷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是符合历史和逻辑的必然选择,也为我国在短期内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经济技术基础。但是,重工业的超前发展也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时,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为了矫正畸形的产业结构,协调各产业部分的发展,政府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先后出台了轻纺工业优先发展政策、促进“短线”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限制“长线”的加工工业发展的政策。从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看,促进农业和轻纺工业发展的政策效果显著。到1982年,我国粮食和工业消费品长期供应紧张的状况已有根本改变;促进“短线”产业和抑制“长线”发展的政策效果就十分有限了。在整个80年代,尽管国家鼓励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并在资金、物资、能源、交通等方面进行扶植,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却始终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其“瓶颈”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相反,国家限制发展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加工工业却不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在产业结构失衡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之后,国家在继续坚持执行“促短限长”的结构调整政策的同时,开始重视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政府明确提出了“有重点地开发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产品,努力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有计划地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及“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七五”计划执行的结果看,结构失衡问题依然严重,新兴产业的建立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的进展十分缓慢,产业政策目标基本没有达到,以至于“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与“七五”极为相似。90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加工工业因其经济技术特性成为主要的投资领域,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加工企业迅速大量涌现,“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不仅没有得到执行,而且加重了业已存在的产业结构失衡、产业低度化和分散化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被迫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以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 “九五”期间,我国在成功实现国家经济“软着陆”的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突出表现为一般加工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技术相对密集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尤其是技术密集度高和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征的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比重明显上升。1999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在制造业的比重已高达8%。2000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了33.7%。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和交通运输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家用电器已经成长

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分析_曲伟

2002年第1期(总第138期) 学 习 与 探 索Study &Exploration No .1,2002 General .No .138 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分析 曲 伟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摘 要:分析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总体概况,明确研究分析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意义,认识黑龙江省 几大支柱产业升级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黑龙江省产业结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利于理解对黑龙江省加 快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决策的理解和实施。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 (2002)01-0077-06 一、分析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分析全国的产业结构以及世界的、国际的产业结构。因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调整和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世界各国,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整个世界都有规律可寻。黑龙江省就是处于工业化的起步向中级阶段过渡。比较发达的国家已经率先进入信息化社会,那么像这些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70%,这就是一个规律。开始时是第一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在工业化社会,中等发达国家第二产业占比重大。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在2000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7.4%,第三产业占32%,这个比重要放在规律的、世界的和全国的格局上看,这样就能看出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生产力的水平,它是什么样的发展规律,实质上就是第三产业化。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占比重非常低,在进入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后,缓慢地有所提高。研究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虽然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但是包括黑龙江省的人口、面积和经济实力,在世界上基本可以算是个中等国家水平。就它的国内生产总值来看是处在中等以下,因为国内生产总值并不考虑人口、面积等因素,像新加坡、香港、以色列、台湾等小国和地区就是例子。以色列面积是黑龙江省的1 20,人口是黑龙江省人口的1 6,但以色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000多亿美元,相当于黑龙江的3倍多。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节能技术先进,海水淡化技术世界一流。世界海水每吨淡化成本约为0.4美元,以色列可以达到每吨0.2美元。农业灌溉全部电脑控制。以色列农业资源贫乏,但却是农产品出口大国,号称欧洲的“菜篮子”,农业高水平产业化。以色列在淡水缺乏、气候干旱的情况下,森林覆被面积还在不断增加。透过一个省产业结构的分析,加上与周边地区、国家的产业结构对比,就可以很好地分析世界的产业结构。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一致的,产业结构越高级,第三产业越发达,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就越高。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说像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石油输出国,不是均衡的发展,而是靠单一的石油资源富起来,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并不能代表国民生产总值,同样它的国内生产总值也不能代表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有助于正确认识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什么程度,固然有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至于结构的优化与否、经济实力增长的速度,透过产业结构的分析就可以了解。比如说美国的第三产业,就是以高度发达的信息产业为主体,依靠通讯产业、旅游业、外贸流通业支撑,而且美国的第三产业渗透了其他领域,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它的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接近9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的8倍。分析它的产业结构,结合我们自身产业结构,可以看清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世界 收稿日期:2001-10-12 作者简介:曲伟(195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从事国企政策、国际经济问题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