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材梳理复习
高三语文复习学习计划模板(10篇)

高三语文复习学习计划模板(10篇)高三语文复习学习计划模板篇1一.课本知识梳理与总结:第六册(11月5日——11月9日):1.1---2课时指导总结文言文基础知识,形成笔记。
2.复习检测2课时,评估及讲评2课时,共计7课时3.11月9日---11月10日月考第五册(11月13日——11月18日):1.课文串讲:重点:第一单元的1---2课.第二单元的第1课;第三单元;一课时2.勾画字词指导分类,两课时;第五单元背诵分解到每日课前;3.第六单元文言文指导总结文言文基础知识,1.5课时,0.5课时机动安排;4.第五六册文言文知识点回顾与检查(以幻灯形式),2课时5.一节作文课,共计8课时第四册(11月20日——12月2日):1.勾画字词,指导归纳,2.5课时;2.课文串讲:方法:每位教师负责整理两个单元,形成幻灯式材料;结合高考考点做好复习指导;时间:现代文比较重要共用6课时;4.复习情况监测与评估:2课时;5.作文1课时;共计16课时第三册(12月4日——12月9日):1.勾画字词,指导归纳,1课时;2.课文串讲:散文的前两课,1课时;3.第1---2单元的复习,1课时(背诵分解到每日课前);4.文言文课文串讲《项脊轩志》和《游褒禅山记》以及基础知识点复习3课时5.复习情况监测与评估:1课时;5.作文1课时;共计8课时;第二册(12月11日——12月16日):1.勾画字词,指导归纳,1课时;2.文言文课文串讲:1课时;3.知识点归纳:2课时;4.背诵与检查:2课时5.作文2课时;共计8课时;第一册(12月18日——12月23日):1.勾画字词(包括文言文):1课时;2.第二至四单元课文串讲:2课时;4.复习与检查:1课时5.机动:2课时;共计8课时;小结:12月26日左右完成书本知识梳理与检测二.专题复习阶段(12月27日-----1月20日)。
专题复习安排:以现代文阅读指导为主,穿插标点符号.病句.语言压缩和语言连贯专题复习。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模板(7篇)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模板(7篇)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模板(7篇)语文复习的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模板篇1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领悟的过程,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我校20__届语文复习备考任务,全面提升我校20__届高考语文成绩,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订以下计划。
高三语文复习打算分为三轮:第一轮(20__.720__.12)重在全面梳理高考知识,夯实基础,兼行写作专项训练;第二轮(20__.120__.4)重在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第三轮(20__.5)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为了使语文复习循序渐进,富有成效,现制订一个具体复习方案。
一、一轮复习策略(20__.720__.12)(一)、7月8日8月31日:1、复习教材必修1-5文言文回归教材,系统梳理,重视归纳。
突出四个重点:(1)实词:重视积累(重点是大纲上规定的120个实词),巧妙推断具体语境中的词义。
以习题形式分类梳理教材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名词用如动词、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和意动)。
(2)虚词:梳理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常见用法。
(3)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固定句式、省略句。
(4)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文言文训练文本,筛选整理200条古代文化常识。
2、文言断句专题训练,穿插成语复习,掌握成语运用常见7种类型。
3、文言翻译专题训练,穿插病句复习,学习掌握病句六种类型。
4、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穿插图文转换复习。
5、文言综合训练,穿插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复习。
(二)、9月1日10月31日:1、古代诗歌鉴赏的专题复习。
必修下册之《鸿门宴》(复习课件)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经典篇目梳理(全国通用)

①译文: _______明_天__犒__劳__士_兵__,_给__(我__)_打_败__刘__邦__的_军__队__。__(得__分__点__:_旦__日__、__ _飨__、__为_,__省__略__句_)____________
②译文: 我叫人观察他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_,__这__是_天__子__的__运_气__啊__。__(得__分__点__:_气__、__为__,_判__断__句__) ______________
【教材梳理】
文言实词——相
(1)使子婴为相(《鸿门宴》)
(2)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侍坐》)
(3)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
(4)吉人自有天相(成语)
(5)伯乐相马(《马说》) 悔相道之不察兮(《离骚》)
(6)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①相见常日稀 ②久久 莫相忘 ③六合正相应 ④叶叶相交通 ⑤枝枝相覆盖 ⑥仰头相向鸣 ⑦黄泉下相见)
②译文: 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现在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__紧_急__情__况__,__所_以__幸__亏__(他__)来__告__诉__我_。__(_得__分_点__:__游__、_活__、__幸__) _______
(7)杂然相许(《愚公移山》)眈眈相向(《狼》)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
(1)名词,丞相; (2)名词,主持赞礼的司仪官;(3)名词,面相,相貌;(4)动词,辅 佐,帮助;(5)动词,观察,鉴别;(6)副词,相互,指双方; (7)副词,偏指一方, 表示动作行为趋向一方。
高三教材梳理语文部编版《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名词作动词,用瓮做/用草绳系
③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 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
括四海之意
像口袋一样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 影子一样
⑤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
⑥尊贤而重士
形容词作名词,贤人
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②爱人 宽厚而爱人
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古义:_爱__护__别__人___ 今义: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古义:_平__常__的__人___
③中人 才能不及中人 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
的人
④人事 岂非人事哉
⑤意气 其意气之盛 盛以锦囊,负
⑥前驱 而前驱
古义:_人__的__作__为___ 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关于工 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古义:_气__势___ 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 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古义:_向__前__奔__驰___ 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
(5)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 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后泛指__帝__王__的__宗__庙__。 (6)五代:五代不是某一个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间的特殊历史时期。唐 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 十个政权,合称__五__代__十__国___。
(7)太牢、少牢: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 一头叫“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 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_太__牢___,诸侯祭祀用_少__牢___。 (8)忽微:比喻__极__小__的__事___。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 分之一。
高三教材梳理语文部编版《谏逐客书》《与妻书》《促织》

(5)书:《谏逐客书》中的“书”是_奏__章____的意思,为古代臣子向君主 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 表性质类似。《与妻书》中的“书”是__信___的意思。信又有许多别名、 美称。因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尺素”“尺翰”“尺 简”“尺纸”“尺书”;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信又有了“鸿雁”“雁 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 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 代称;函原指信的封套,后来就称信件为“函”;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 筒,“书简”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 多刻成鱼形,故又有“双鱼”“双鲤”“鱼书”等名称。
⑫辄倾数家之产 ⑬成述其异
使动用法,使……倾尽 形容词作名词,非凡本领
5.特殊句式
例句 ①并国二十/举地千里 ②江南金锡不为用 ③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④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⑤钟情如我辈者
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 定语后置句,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被动句,标志词:为 判断句,标志词:是 判断句,标志词:为 定语后置句,标志词:者
⑥汝幸而偶我
名词作动词,婚配、嫁给
⑦瓜分之日可以死 ⑧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⑨得佳者笼养之 ⑩昂其直/而高其直
名词作状语,像瓜一样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名词作状语,用笼子 均为使动用法,使……高
意动用法,然,认为……对/奇,认 ⑪成然之/益奇之/成以其小,劣之 为……奇特/劣,认为……劣
奇特的、不平常的
②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 适宜、适合
(3)奇 ③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失街亭》)
使人不测的
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模板(7篇)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模板(7篇)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模板篇1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领悟的过程,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我校2023届语文复习备考任务,全面提升我校2023届高考语文成绩,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订以下计划。
高三语文复习打算分为三轮:第一轮(2023.72023.12)重在全面梳理高考知识,夯实基础,兼行写作专项训练;第二轮(2023.12023.4)重在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第三轮(2023.5)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为了使语文复习循序渐进,富有成效,现制订一个具体复习方案。
一一轮复习策略 (2023.72023.12)(一)7月8日 8月31日:1复习教材必修1-5文言文回归教材,系统梳理,重视归纳。
突出四个重点: (1)实词:重视积累(重点是大纲上规定的120个实词),巧妙推断具体语境中的词义。
以习题形式分类梳理教材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名词用如动词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和意动)。
(2)虚词:梳理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常见用法。
(3)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固定句式省略句。
(4)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文言文训练文本,筛选整理200条古代文化常识。
2文言断句专题训练,穿插成语复习,掌握成语运用常见7种类型。
3文言翻译专题训练,穿插病句复习,学习掌握病句六种类型。
4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穿插图文转换复习。
5文言综合训练,穿插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复习。
(二)9月1日10月31日:1古代诗歌鉴赏的专题复习。
(1)古诗中常见意象的分类积累复习:①送别类,②.思乡类,③.愁苦类,④.节操类,⑤.闲适类,⑥.战事类。
(2)古诗中常见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积累复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借古讽今),渲染,烘托,白描,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对比,象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通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拈连移就互文顶真引用叠词倒装省略等。
高三语文复习学习方法

高三语文复习学习方法高三语文复习学习方法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需要每天学习,吸收有用的知识。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想要更高效的学习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复习学习方法,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语文复习学习方法1高三语文复习方法一、端正态度尽管谁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就现实来看,真正努力学语文的同学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缘于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二种错误认识。
1、认为语文拉分不大。
这些同学似乎很精明,常拿语文和数理化比较,认为语文的拉分远比不上理科。
他们看到语文成绩最落后的也能考七八十分,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许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悬殊。
这种比较从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经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
因为真正称得上拉分的应该是总体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之间的比较,看他们是否因为某一门功课的缘故而使总成绩受到了影响,这两位学生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
如果两位学生总体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也就不具备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说,我们看拉分,不应局限于个别与特殊,应着眼于整体与普遍,就全体看,在高考中,因为某一门理科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并不比因为语文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多。
每年高考,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语文只考八十来分,也会有一批学生语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之间的较为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
而一门理科的较为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这点大家可以通过去看前几届的毕业生的高考成绩而得到证明。
2、认为语文提高不快。
语文的“广”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
语文的学习好比在一湖水里放盐,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尝不到咸;不像有的功课的学习,好比在一碗菜里放味精,放一点点就感觉很鲜。
然而,盐放几天也许感觉不到,放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是一定可以感觉到的。
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确立一个怎样的时间范围。
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课的;如果确定为一个月或者一学期,那就绝对不比其他功课慢。
最新高三语文复习计划(通用5篇)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通用5篇)为迎接xx年高考,实现高考既定目标,结合本届学生的具体情况,力求做到复习有针对性,有实效,打整体战,特拟订以下计划一、复习时间安排【整个复习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00xx年8月、200xx年10月下旬,必修1—5的文言文复习训练。
期间,逐册梳理,精选高考文言文试题训练学生,并做到分析和讲解到位。
第二阶段:xx年10月下旬、xx年1月中旬,基础专题全面复习,抓实语文素养。
⑴按照教材板块全面复习。
补充语言素材和作文素材。
⑵穿插语音、字型、词语、病句、文学常识、语言表达等专题的练习讲评。
第三阶段:xx年2月上旬、xx年4月下旬,第一轮考点阅读板块全面复习,逐项夯实。
以古诗鉴赏、社科类文章阅读、散文(短小说)阅读鉴赏、实用文阅读四个专题为主。
第四阶段:xx年5月上旬、xx年5月下旬,考点第二轮重点复习。
以综合练习为主,专题复习为辅,重点抓住“查漏补缺”。
⑴强化综合训练。
⑵查漏补缺,强化薄弱环节。
第五阶段:xx年6月上旬,考前指导及状态调整阶段。
注:作文训练穿插在各个复习时间段内,拟进行每周一练。
【在复习的时间安排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第一轮全面复习(一般称纵的复习),要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
第二轮重点复习,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
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
第四阶段综合复习,除套题训练外,要引导学生关注历次考试中丢分的题,分析失误原因,及时查漏补缺。
高三复习阶段总的时间安排是前紧后松,到临考前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体味、消化、加深理解的过程。
科学高效的复习就是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做到“想得到、拿得准、做得快”。
“想得到”就是要基础扎实,提取迅速,“拿得准”就是要规范准确、表达清楚;“做得快”就是要熟,就是要让知识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只有熟才能生巧,巧才能生精。
要着重做好迎考复习的“序”、“度”、“效”三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
高三语文教材梳理复习
19.鞭贾
文题解读
鞭贾,“鞭”是“鞭子”,“贾”是“商人”的意思。柳宗元借寓言故
事塑造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以此来阐明深刻的道理。文章以“鞭贾”
为题,其实“鞭贾”只是文章主旨的一个引子,即用卖鞭人的话来影
射当时的官员,体现出了作者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行文技巧。
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生于长
安(现在陕西西安),长于长安。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世称柳
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
家。有《柳宗元集》45卷,附外集两卷及补遗,搜辑比较完备。
背景纵览
《鞭贾》写漫天要价的奸商,最后技穷而为罴所撕裂。“结合当时背
景看,则可能是对唐王朝‘以藩制藩’的错误政策发出警告、劝戒”(《中
国古代寓言史》)。8XX年,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
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
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
湖南零陵)司马。在永州XX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
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
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
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
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
害之重,而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
字词梳理
1.字音
鞭贾(gǔ) 鬻(yù) 拳蹙(cù) 蹇仄(jiǎn zè) 翲然(piào)
爚汤(yuè) 长乐坂(bǎn) 踶(dì) 粪壤(rǎng) 一误而过其分
(fèn)
遬然枯(sù) 濯之(zhuó) 栀(zhī) 掐之灭爪(qiā mò)
2.多音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3
3.形近字
4.词义
鬻:卖。 贾:价。
复:回复,这里指还价。 适市:去市场。适,到。
伏:弯腰。 夸余:向我夸耀。
拳蹙:卷曲,收缩。 遂:顺,这里指舒展的意思。
蹇仄:歪斜。 行水:鞭子的缨。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朽墨:朽败晦暗。 翲然:轻飘飘的样子。
爚汤:汤热水。爚,烧。 遬然枯:很快就干枯了。
栀:栀子树的果实可以做黄色染料。 踶:踢,踏。
赖:凭借,依靠。 至焉者:指得到了前面说的公卿职位。
陈力:效力,施展才能。 御乎物:驾驭事务,指处理国家大事。
粪壤:泥土。 至于:升级,升官。
无所赖者:指鞭子质地空疏。
5.通假字
遬然枯 “遬”同“速”,极短时间,极快速。
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 “僮”通“童”,童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4
6.一词多义
7.词类活用
爚汤以濯之 “爚”名词作动词,烧
视其握 “握”动词作名词,把柄
8.古今异义
余曷不至于公卿 古义:升级,升官。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
示另提一事。
则伏而笑 古义:弯腰。 今义: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
20.兴贤
文题解读
本文通篇是议论。兴,举用也;兴贤,谈进用人才。有人才不用,
则如同无人才。盛世、衰世皆有人才,区别只在于上位者愿不愿举用
人才而已。文章起笔就提出“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这
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分析,并举例论证,最后指出如何任用贤者。
走近作者
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
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诗文颇有揭露时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5
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其散文雄健峭
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其词虽不多而
风格高峻,其中《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今存《王临川集》《临
川集拾遗》等。
背景纵览
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早在庆历
三年(1043),他就抨击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以其文词染
当世,学者迷其端原”,批判他们的文风“无文章黼黻之序”(《张刑
部诗序》)。后来他的文学观随着变法思想的形成而明显地表现出功利
主义的倾向。他的文学主张的核心是:“文章合用世”(《送董传》),
“务为有补于世”(《上人书》)。但不否定修辞技巧的作用:“容(形
式美)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同前)他的文学创作正是这
种主张的具体实践。他的散文创作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有直接
向皇帝陈述政见的奏议,有针砭现实的杂文。像《兴贤》《委任》,从
正反两面反复论证,逻辑性很强。《兴贤》一文关心的是国事,为政
论名篇。共3页,当前第2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