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成果表印刷本

合集下载

附件4: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评估工作指南

附件4: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评估工作指南

附件4: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评估工作指南附件4: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评估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2014年3月i目次第一章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1.3 编制依据 (1)1.4 术语与定义 (2)1.5 指导原则 (3)1.6 组织编制单位 .......................................................... 3 第二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的工作任务、流程和成果要求 ..........................42.1 工作任务 (4)2.2 工作流程 (4)2.3 成果要求 .............................................................. 6 第三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评估方法 (9)3.1 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估 (9)3.2 地下水脆弱性评估 (17)3.3 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估 (20)3.4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 (25)3.5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25)3.6 权重和参数敏感度分析 ................................................. 35 第四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专题报告的编写 . (37)4.1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专题工作方案 (37)4.2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专题报告 ........................................... 38 附录A 地下水保护区、防控区及治理区评估结果分析表(参考式样) . (39)附录B 岩溶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估指标说明 ...................................... 42 附录C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说明 (47)ii第一章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规范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

附件4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2014年10月目次第一章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1.3 编制依据 (1)1.4 术语与定义 (2)1.5 指导原则 (3)1.6 组织编制单位 (3)第二章工作内容与流程 (4)2.1 工作内容 (4)2.2 工作流程 (4)第三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方法 (7)3.1 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估 (7)3.2 地下水脆弱性评估 (14)3.3 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估 (19)3.4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 (23)3.5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 (24)第四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技术报告及成果图表 (29)4.1 报告编制大纲 (29)4.2 成果图 (29)4.3 成果表 (31)附录 A地下水保护区、防控区及治理区评估结果分析表(参考式样) (32)附录 B岩溶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估指标说明 (35)附录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说明 (40)附录 D权重和参数敏感度分析 (45)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规范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1.2适用范围1.2.1 本指南适用于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评估区面积一般不小于0.4万km2,精度一般不小于1:25万。

1.2.2本指南主要包括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技术方法、报告图集编制要求等方面。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GB/T 14175 水文地质术语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GB/T 853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5218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610 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T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地下水资源论证报告

地下水资源论证报告

△△△△△△△☆☆☆实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地下取水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报批稿)□□□□□□□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二○○七年七月批准:审定:审查:校核:编写:杨云证书编号[0405155]胡钢证书编号[0006389]主要参加工作人员: 杨世武欧亚赫张义辉单位名称:□□□□□□□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单位地址:●●●韶山南路11号目录1 总论 (1)1.1 项目来源 (1)1.2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2)1.3 编制依据 (2)1.4 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2)1.5工作等级 (3)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3)1.7水平年 (4)1.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4)2建设项目概况 (5)2.1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5)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5)2.3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5)2.4主要产品及用水工艺 (6)2.5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7)2.6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7)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8)3.1基本概况 (8)3.2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10)3.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2)4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4)4.2用水合理性分析 (14)4.3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15)4.4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16)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17)5.1水源论证方案 (17)5.2依据的资料与方法 (17)5.3地下取水水源论证 (21)6 取水的影响分析 (35)6.1对周边用水影响分析 (35)6.2对环境地质影响分析 (36)6.3结论(综合评价) (36)7退水的影响分析 (37)7.1退水系统及组成 (37)7.2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37)7.3退水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39)7.4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39)8水源地水资源保护 (40)8.1取水水源地卫生防护区的建立 (40)8.2取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措施 (40)9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建议 (41)10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42)10.2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42)10.3取用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他取用水户的影响 (42)10.4退水影响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43)10.5取水方案 (43)10.6退水方案 (43)10.7建议 (44)附件:1、△△△△△△△☆☆☆实业有限公司地下取水水资源论证委托书2、△△△△△△△☆☆☆实业有限公司地下取水口水质检测报告3、凯开计函【2006】21号《关于同意新建年产18000吨饮用水、金银花含片及冲剂项目的立项批复》。

广东某铁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矿坑涌水量预测

广东某铁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矿坑涌水量预测

第44卷第2期2022年4月甘肃冶金GANSU METALLURGYVol.44No.2Apr.,2022文章编号:1672-4461(2022)02-0004-05广东某铁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矿坑涌水量预测温嘉铭(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广东广州510062)摘要:以广东某生产铁矿为例,矿山经过多年的开采,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变化,为保障矿山的正常采掘,通过评价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含水层及涌水量的变化情况,对矿坑的涌水量进行预测,为以后的采掘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铁矿;水文地质;涌水量;分析;预测中图分类号:TD742.1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An Iron Deposit in Guangdong and Prediction of Water Inflow in the MineWEN Jia-ming(Guangdong Nonferr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Guangzhou510062,China)Abstract:Take an iron ore producer in guangdong as an example,after years of mining,ore deposit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changed,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normal mining of the mine,by evaluating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mining area,analyzed the aquifer and the change of water inflow,the mine water inflow forecast,provided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future mining work.Key Words:iron mine;hydrogeology;water inflow;analysis;forecast1引言矿区地处山间小盆地,四周环山,属侵蚀剥蚀丘陵地形,地势总体东西高,中间低,地势起伏较大,最咼点位于矿区东南角,标咼+380m,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矿区西部的小溪出口处,标高+150m,高差为230m。

广州市地下水保护和修复行动方案

广州市地下水保护和修复行动方案

广州市地下水保护和修复行动方案一、总体思路坚持保护优先的总体方针,加大对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监管力度,边调查边治理,综合防治,着力解决地下水污染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地下水这一后备水源的环境安全。

健全法规标准,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建成以防为主的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通过实施地下水保护和修复行动方案,到2020年底,确保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防范,污染趋势基本遏制。

三、主要任务(一)制定完善地下水保护政策和规划1、制定完善地下水法律法规。

依据国家和广东省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广州市地下水管理条例。

依据划定的广州市禁采区和限采区,制定广州市禁采区、限采区管理办法。

研究相关配套措施,制定实施办法。

2020年底前完成相关任务。

2、编制地下水相关规划。

依据《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和《广东省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结合本市实际,2020年底前编制实施广州市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

3、抓紧建立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制度。

按照本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有关规划,明确各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指标和水位控制目标,制定年度地下水开采计划。

2020年底前,编制广州市地下水取水总量与水位控制方案。

4、严控地下水超采。

在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地热水、矿泉水开发应严格实行取水额许可和采矿许可。

编制地面沉降区、海水入侵区等区域地下水压采方案,对全市地下水利用现状开展评估。

2020年底前关闭未经批准的生产或商用水井。

2020年底前,编制实施广州市地下水取水许可管理方案。

2020年底前,编制实施广州市地面沉降区综合防治方案。

5、加大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力度。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关于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29号),完成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调整工作。

广东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特点

广东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特点

广东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特点刘画眉;黄武平;黄东;张政;岑栋浩【摘要】Based on the special census about groundwater wells in the First Census for Water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approaching from obtaining the quantity and exploitation and purpose of groundwater wells by sweeping survey one by one, the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 quantity of wells and exploitation has been drawn, and the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uses of groundwater wells in Guangdong can be analyzed.At las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of Guangdong can be briefly evaluated, and some suggestions is proposed for protecting and rational exploitation the resources.%在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的基础上,通过地毯式逐井调查获取地下水取水井数量、开采量和取水用途,绘制取水井数量和开采量分布图,进而分析广东省地下水取水井区域分布特点及取水主要用途等,对广东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进行概要评价,对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开采提出建议。

【期刊名称】《广东水利水电》【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水利普查;地下水;取水井数量;开采量;取水用途【作者】刘画眉;黄武平;黄东;张政;岑栋浩【作者单位】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35;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35;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35;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35;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1+1.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之一。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

附件4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2014年10月目次第一章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1.3 编制依据 (1)1.4 术语与定义 (2)1.5 指导原则 (3)1.6 组织编制单位 (3)第二章工作内容与流程 (4)2.1 工作内容 (4)2.2 工作流程 (4)第三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方法 (7)3.1 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估 (7)3.2 地下水脆弱性评估 (14)3.3 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估 (19)3.4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 (23)3.5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 (24)第四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技术报告及成果图表 (29)4.1 报告编制大纲 (29)4.2 成果图 (29)4.3 成果表 (31)附录 A地下水保护区、防控区及治理区评估结果分析表(参考式样) (32)附录 B岩溶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估指标说明 (35)附录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说明 (40)附录 D权重和参数敏感度分析 (45)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规范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1.2适用范围1.2.1 本指南适用于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评估区面积一般不小于0.4万km2,精度一般不小于1:25万。

1.2.2本指南主要包括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技术方法、报告图集编制要求等方面。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GB/T 14175 水文地质术语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GB/T 853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5218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610 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T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讲解学习

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讲解学习

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本区划适用于我市辖区内河流、水库和湖泊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体。

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类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使用现状和城市发展要求,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主要有三种类型:饮用水源保护区、一般景观用水区和景观农业用水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水体。

一般景观用水区是指具有排洪防涝功能和一般景观用水功能的水体。

景观农业用水区是指兼具有一般景观用水功能和农业用水功能的水体。

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一)主要河流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1、茅洲河景观农业用水区从石岩水库以下至入海口,共长30.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燕川断面以上水质目标为Ⅳ类,燕川断面以下水质目标为Ⅴ类。

2、观澜河饮用水源保护区从民治到与东莞市交接处企坪断面,共长16.3公里,主要功能为饮用水,水质目标为Ⅲ类。

3、龙岗河景观农业用水区从梧桐山发源地到与惠州市交接处吓陂断面,共长36.7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Ⅴ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Ⅲ类。

4、坪山河景观农业用水区从三洲田水库以下到与惠州市交接处上洋断面,共长21.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Ⅴ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Ⅲ类。

5、一般景观用水区除上述河流和《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规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其他主要河流,划为一般景观用水区。

(二)主要水库、湖泊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1、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以下水库划分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深圳水库-东深供水渠、铁岗水库、石岩水库、西丽水库、长岭皮水库、梅林水库、茜坑水库、松子坑水库、赤坳水库、清林径水库、黄龙湖水库、径心水库、三洲田水库、铜锣径水库、甘坑水库、枫木浪水库、龙口水库、打马坜水库、红花岭水库、大山陂水库、矿山水库、黄竹坑水库、岗头水库、炳坑水库、罗屋田水库、白石塘水库、罗田水库、长流陂水库、鹅颈水库,水质目标及具体范围见深府[2006]227号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江及粤东诸 孔隙水 山丘与平原区 河 裂隙水 韩江及粤东诸 裂隙水 山丘与平原区 河 孔隙水 韩江及粤东诸 孔隙水 山丘与平原区 河 裂隙水 韩江及粤东诸 裂隙水 山丘与平原区 河 孔隙水 韩江及粤东诸 山丘区 河 韩江及粤东诸 一般平原区 河 裂隙水 孔隙水
佛山
保护区
H074406002S01
珠江三角洲
+
佛山 佛山 佛山 佛山 佛山 佛山 佛山
保护区 保护区 保护区 保护区 保留区 保留区 保留区
H054406002T01 H074406002T01 H074406002T02 H074406002T03 H074406003U01 H074406003U02 H074406003V01
北江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H074401001Q01 H074401001Q02 H074401001Q03 H074401001Q04 H054401001Q01 H074401002S01 H074401002S02 H054401002T01 H054401002T02 H074401002T01 H074401002T02 H074401002T03 H074401003U01 H074401003W01
广东省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成果表(按地级行政区统计 ) 广东省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成果表 ( 按地级行政区统计)
地下水二级功能区 地级行 政区 地下水一级 功能区 名称 代码 所在水资源 二级分区 地貌类型 地下水 类型
2 面积(km )
矿化度 (g/L)
现状 水质 类别
年均总补给 量模数(万 m3/a.km2)
+ 维持较高水位,沿海地下水位始终 个别地段Mn、F、NH4 、Fe、 不低于海平面 NO2-、矿化度超标
维持较高的地下水水位 维持较高的地下水水位 维持现状 开采水位降深控制在5-8m以内
局部Fe、Mn、pH超标 局部Fe、Mn、pH超标 Fe、NH4+、矿化度超标
19.59
8.33
250

广东省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成果表(按地级行政区统计 ) 广东省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成果表 ( 按地级行政区统计)
珠江三角洲广州从化分散式开发 利用区 珠江三角洲广州增城派潭分散式 开发利用区 珠江三角洲广州三江分散式开发 利用区 珠江三角洲广州白云分散式开发 利用区 北江广州从化分散式开发利用区 珠江三角洲广州芳村至新塘地质 灾害易发区 珠江三角洲广州钟村石楼地质灾 害易发区 北江广州从化地下水水源涵养区 北江广州花都地下水水源涵养区 珠江三角洲广州从化地下水水源 涵养区 珠江三角洲广州增城地下水水源 涵养区 珠江三角洲广州花都地下水水源 涵养区 珠江三角洲广州海珠至南沙不宜 开采区 珠江三角洲广州广花盆地应急水 源区 14
20.88 20.88 22.58 24.29 24.29 22.48 20.88
19.59 19.59 21.19 22.78 22.78
8.26 1.81 0.69 2.14
712 1339
Ⅲ Ⅲ Ⅲ Ⅲ Ⅲ Ⅴ
开采水位降深控制在5-8m以内 开采水位降深控制在5-8m以内
个别地段Fe、NH4+超标
一般平原区
孔隙水
408.71
0.3-0.85
Ⅰ-Ⅴ
18.99
14.05

维持较高水位,沿海边界地下水位 局部Fe、NH4+超标,个别地段 始终不低于邻近咸水区地下水位 承压水为咸水 维持较高的地下水水位 维持较高的地下水水位 维持较高的地下水水位 维持较高的地下水水位 维持现状 维持现状 维持现状 Fe、NH4+、矿化度超标 主要为Fe超标,局部NH4 、矿 化度超标 局部Fe、Mn、NH4+超标
+ Fe、NH4 、矿化度超标
局部pH值偏酸
局部pH值偏酸
山丘区与山间 孔隙水 平原区 裂隙水 山丘区 山丘区 山丘区 山丘区 山丘区 山丘区 一般平原区 一般平原区 裂隙水 裂隙水 裂隙水 裂隙水 裂隙水 裂隙水 孔隙水 孔隙水 岩溶水
1.65 1.37
Ⅲ Ⅲ Ⅲ Ⅲ Ⅲ Ⅴ
局部Mn、F超标 局部Fe、NH4+超标
17.57 6.70 13.54 13.54 17.57 14.52 15.49 19.63 15.49 19.63 17.23 15.49
3.90 4.12 3.87 3.62 5.78 1.91
4163 205 3169 3108 899
Ⅲ Ⅲ Ⅲ Ⅲ Ⅲ Ⅲ Ⅲ
开采水位降深控制在5-8m以内 开采水位降深控制在5-8m以内 开采水位降深控制在5-8m以内 开采水位降深控制在5-8m以内 开采水位降深控制在5-8m以内 维持较高水位,边界地下水位始终 局部Fe、pH超标 不低于邻近咸水区地下水位 维持较高水位,边界地下水位始终 局部NO3-、Hg、pH、挥发酚超 不低于邻近咸水区地下水位 标 维持较高的地下水水位 维持较高的地下水水位 维持较高的地下水水位 维持较高的地下水水位 维持较高的地下水水位 维持现状 一般情况下维持现状水位
0.06-0.23 0.07-0.15 0.13-0.43 0.02-0.23 0.12-0.32 <0.1 0.02-0.08 <0.1 0.02-0.08 0.02-0.08
Ⅰ-Ⅲ Ⅰ-Ⅲ Ⅰ-Ⅲ Ⅰ-Ⅲ Ⅰ-Ⅲ Ⅰ-Ⅲ Ⅰ-Ⅴ Ⅰ-Ⅲ Ⅰ-Ⅲ Ⅰ-Ⅳ
27.07 10.32 20.86 20.86 27.07 22.36 23.86 30.24 23.86 30.24 26.55 23.86
孔隙水 岩溶水 孔隙水 孔隙水 裂隙水 裂隙水 裂隙水 孔隙水 孔隙水 岩溶水
36.34 68.35 841.00 583.63 250.17 54.48 30.03
0.1-0.3 0.12 0.02-0.5 0.03-0.14 0.03-0.14 >1 0.1-0.3
Ⅰ-Ⅳ Ⅰ-Ⅲ Ⅰ-Ⅴ Ⅰ-Ⅳ Ⅰ-Ⅳ Ⅴ Ⅰ-Ⅲ
1864.00 356.33 288.39 720.28 1365.00 256.35 162.14 44.16 755.97 106.20 242.63 543.56 2111.00 940.49 0.4-0.78 Ⅰ-Ⅳ 20.57 15.23 0.49 14324 Ⅲ 开采水位降深控制在5-8m以内 南部Fe、NH4+超标 0.11-0.26 0.02-0.39 0.03-0.24 0.03-0.31 0.02-0.45 0.02-0.45 1-5.6 Ⅰ-Ⅲ Ⅰ-Ⅴ Ⅰ-Ⅴ Ⅰ-Ⅴ Ⅰ-Ⅲ Ⅰ-Ⅳ Ⅴ 19.47 24.90 40.15 31.61 13.11 43.74 12.60 16.11 25.98 20.45 8.48 28.30 2.32 0.87 1.28 0.81 595 Ⅲ Ⅲ Ⅲ Ⅲ Ⅲ Ⅲ Ⅴ 开采水位降深控制在5-8m以内 维持较高水位,沿海地下水位始终 局部Fe、Mn、NH4+、Cl-、F超 不低于海平面 标 维持较高水位,沿海地下水位始终 + 局部Fe、Mn、NH4 、Cl 超标 不低于海平面 维持较高水位,沿海地下水位始终 个别地段pH、NH4+、Fe、NO2不低于海平面 、总硬度、矿化度超标 维持较高水位,沿海地下水位始终 不低于海平面 维持较高的地下水水位 维持现状 个别地段Fe、Mn、NH4+超标 矿化度、Fe超标 0.03-0.14 0.12 1->10 Ⅰ-Ⅳ Ⅰ-Ⅲ Ⅴ 24.97 44.59 15.66 27.96 0.42 0.53 Ⅲ Ⅲ Ⅴ 维持较高水位,沿海地下水位始终 个别地段pH、NH4+、Fe、Mn超 不低于海平面 标 维持较高水位,边界地下水位始终 个别地段pH、F、NH4+、Fe超 不低于邻近咸水区地下水位 标 维持现状 NO2-、NH4+、矿化度超标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北江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北江 北江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山间平原区 山间平原区 一般平原区 一般平原区 山间平原区
孔隙水 孔隙水 孔隙水 孔隙水 孔隙水
237.96 30.77 235.01 230.52 51.91 275.74 170.65 91.15 255.94 1167.16 2119.93 418.38 1185.28 751.61 7222.00
地下水功能区保护目标 年均可开采 现状年实际 量模数(万 开采量模数 m3/a.km2) (万m3/a.km2) 水量(万 水质 水位 3 类别 m)
备注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合计 深圳 深圳 深圳 深圳 深圳 深圳 深圳
开发区 开发区 开发区 开发区 开发区 保护区 保护区 保护区 保护区 保护区 保护区 保护区 保留区 保留区
0.025-0.11 Ⅰ-Ⅳ <0.1 1->10 0.1-0.5 Ⅰ-Ⅲ Ⅴ Ⅰ-Ⅳ
20.86
13.54
4.35

局部Fe、Mn、NH4+、pH超标
开发区 开发区 保护区 保护区 保护区 保留区 保留区
东江深圳龙岗分散式开发利用区 珠江三角洲深圳分散式开发利用 区 珠江三角洲深圳沿海地质灾害易 发区 东江深圳地下水水源涵养区 珠江三角洲深圳地下水水源涵养 区 珠江三角洲深圳沙井福永沿海不 宜开采区 东江深圳储备区
Ⅰ-Ⅲ Ⅰ-Ⅳ Ⅰ-Ⅴ Ⅰ-Ⅲ Ⅴ Ⅲ-Ⅴ Ⅰ-Ⅴ
山丘区 山丘区 山丘区 山丘区 一般平原区 山间平原区 山间平原区
裂隙水 裂隙水 裂隙水 裂隙水 孔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孔隙水 孔隙水 岩溶水
204.83 167.82 403.78 875.92 441.52 86.79 65.20
<0.1 0.02-0.74 0.1-0.5 0.03-0.26 1->10 0.05-0.62 0.2-0.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