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新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4例

合集下载

针刺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

针刺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
周治疗 5次,4周后观察疗效 。 2 结 果
本报 道 以针 刺为 主治疗 强直 性脊 柱 炎 ,确立补 ’ 肾 通 阳 ,祛寒 除湿 ,舒 筋活 络止痛 为 基本 治法 原则 。取 穴 命 门、 肾俞 ,善补 肾 中真 阳、强腰 脊 , 除寒湿 :大 椎 乃手 足三 阳及 督脉 之所会 ,针 之 可散寒 疏通 诸 阳 ; 后 溪乃 八脉 交会 穴 ,可通 督脉之 阳; 昆仑 穴 属足 太 阳 膀 胱经 , 由上 向下夹脊 循 背 ,针 之可 疏通 散 寒邪 。配
察疗 效 。
之 处 。
1 中药熏蒸治疗 以补 肾强督 ,祛寒除湿 ,舒筋活络 . 4 止痛立法 。 采用 中国大连腾达科 贸公司生产 的 S .8I Z 8 ID I 熏蒸治疗仪。熏蒸 中药 以透骨草、伸筋草、川 乌 、草乌 、 I 熟地黄、淫羊藿 、金毛狗脊 、地龙 、元 胡等为主药 。每
会 18 9 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 ,其 中男 3 例 ,女 2 ;年 0 例 龄最小 l 4岁,最大 4 5岁 ,平均 2 . ;病程最短 6个 6 7岁 月,最长 3 0年 ,平均 78 。主要症状 、体征及骶髂关 .年 节 x线:骨痛和 ( )骶髂关节痛和 ( )腹 股沟痛 3 或 或 2 例, 伴外周 关节痛 2 例 。 6 腰部活动受 限 2 5例 。 双侧 “ ” 4 字试验 阳性 2 5例 ,单侧 “ ”字试验阳性 7例 。双侧骶 4 髂关节 X线 :1 期改变者 8例 ,2期改变者 2 0例 ,3期
合 中药熏 蒸立 法亦 同此 ,以熟地 补 肾填精 ,淫羊藿 温 肾壮 阳、除冷 风 劳气 ,狗脊 坚 肾益血 、强督 脉利俯 仰
共 为主药 。辅 以透 骨草 、伸 筋草 、地 龙疏 风活 血 ,通 络止 痛 。上述 诸 穴共用 辅 以 中药 熏蒸 二者 共奏 补 肾强 督 ,祛寒 除湿 ,活血通 络止痛 之 效 ,故用 治 强直性 脊 柱炎疗 效满 意。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摘要】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中医外治在其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中药外治、针灸外治、拔罐外治和艾灸外治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及疗效。

研究表明,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还探讨了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治疗前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医外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具有巨大潜力,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些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外治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外治、中药、针灸、拔罐、艾灸、疗效、前景、发展方向1. 引言1.1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外治的重要性中医外治通过刺激皮肤、经络,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消除病灶,达到舒筋活络,调和阴阳,平衡人体阴阳气血,改善机体微循环,增强组织供血供氧等效果,从而缓解患部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调整免疫功能,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与传统治疗不同,中医外治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能起到预防、调节全身气血、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对病人的整体健康有益。

探索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外治的方式和效果,对于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外治的现状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椎间盘和椎体的关节炎症为主要特征的脊椎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引起药物依赖和耐药性,物理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复发。

虽然中医外治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地方。

对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外治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疗效和机制,对于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系统总结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针罐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针罐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 乔继海 . 6 中药熏洗治疗2 6 5 例肛肠病术后疼痛疗效观 察【】世界 中 J. 西 医结合杂 志. 0 10) 2 1 (8.
针罐结合治疗 强直性 脊柱炎 的 临床 观察
李佶庆
( 大连市 中心 医院


大连 l63 ) 0 3 1
辽宁
【 摘要 l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 柱炎的有效疗法。 方法 : 针罐 组 3 例 ) ( 2 采用针刺和 拔罐结合 治疗 , 针刺组( 0 ) 3 例 采用单纯针刺治疗 , 观察
肛 门疼 痛 和 治疗 肛 门坠 胀 的方 法 之一 。 临 床资料 证 明 , 经 中药坐 浴 对 这
() 2疗效标准: 治愈 : 肛门疼痛消失 , 坠胀感 无 显效 : 肛门轻度疼 痛, 轻度坠胀; 好转 : 肛门中度疼痛 , 中度坠胀; 无效 : 肛门重度疼痛 , 重 度 坠胀。
3 2 治 疗结 果 .
2 0 (5 . 0 80 )
【】 刘冬梅 , 4 姜红 茹, 张海. 中药坐浴外敷治疗 炎性外痔8 例【】 中医 0 J.
外 治 杂 志 . o 9o ) 2 o (2 . 【】 康永 忠. 5 祛风燥湿 洗剂坐浴 治疗 肛周湿疹l o J. 1 例【】 中医外 治杂 志 . 0 10 ) 2 l(2 .
的作 用 , 改 善 肛 门 坠 胀 有 一 定 的功 效 。 对
两种病状具有 良好 的治疗效果 , 对临床治疗 有重要 的指导意 义。
参 考 文献
【】 曹亮. 1 中药熏洗治疗肛肠病术后并发症疗效观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J 实用 中医药 】
杂 志 . 0 (6 . 2 1 0) 0
【】 富羽翔 . 2 刘跃江, 杨硕 . 中药坐浴配合微波理疗 治疗肛周瘙痒症4 0 例【】 中国中医药科技 .0 90 ) J. 2 0 (3 【】 钟瑾 , 3 郭光丽. 中药坐浴温度对痔术后水肿的影响【】环球 中医药. J.

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

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

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本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培本固元、健脾益。

肾、益气养血为主的针刺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36例均为我科门诊或住院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

主要表现为晨僵,骶髂关节疼痛,继而发展至颈椎、腰骶部及整个脊柱,后背僵硬、疼痛常常放射到臀部、大腿,挺胸伸腰活动受限,不能仰卧,但无神经系统体征。

实验室检查患者血清中HLA-B27阳性,疾病活动期血沉增快,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X线及CT表现为骶髂关节有骨侵蚀或硬化,重者腰椎出现竹节样改变。

2治疗方法取穴:脾俞、肾俞、膈俞、京门、章门、三阴交、大椎、气海、水沟、委中。

脾俞、肾俞、膈俞、京门、章门、三阴交、大椎、气海进针得气后均用补法,水沟、委中进针得气后均用平补平泻法,各穴留针15分钟。

每日1次取4穴,交替选用,10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7天,治疗期间嘱病人进行适度腰椎功能锻炼。

3治疗效果痊愈:晨僵消失,腰骶痛症状完全消失,腰椎屈伸活动正常,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4例,占11.1%;好转:晨僵消失,腰骶痛症状基本消失,腰椎屈曲活动仍有轻度疼痛,血沉、c反应蛋白降低30例,占83.3%;无效:腰骶痛症状仍存在,腰椎屈伸活动受限,血沉、C反应蛋白降低不明显2例,占5.6%。

有效率94.4%。

最短治疗2个疗程,最多治疗5个疗程。

4典型病例王某,男,20岁,学生,于1998年来我院就诊。

病史:3个月前突觉脊背疼痛,疲倦乏力,继则胸背渐渐趋于前倾姿态,弯背舒服,站直则脊背疼痛加剧,不能仰卧位平躺,症状日益加重,晨僵明显,腰骶部疼痛,活动受限,影响睡眠,曾就诊于西医,x线片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HLA-B27(+),血沉42mm/1h、C 反应蛋白38mg/L,各项化验检查增高,经过治疗疗效欠佳。

查体:脊背疼痛,脊柱腰段僵硬板状并棘突有强烈的压痛,四肢活动良好,说明为疾病活动期。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新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4例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新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4例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新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4例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中轴骨髂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附属组织,其发病率较高,晚期导致脊柱僵硬、驼背,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型强直、疼痛,造成残疾。

AS目前临床上治疗手段疗效差,还未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笔者采用“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新技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94例。

门诊64例、住院部30例,其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3岁,平均25.5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2岁。

早期40例,中期35例,晚期19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198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的AS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变疼痛部位及X线片所显示的病变部位,选取颈部:崇骨、肩井、肩外俞;背部:大椎、身柱、神道、至阳、脊中、命门、阳关、腰俞、长强;臀部:环跳、臀中;膝关节:膝眼、犊鼻、委中、血海。

胸椎:天突、华盖、玉堂、中庭;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以上穴位常规消毒,用梅花针扣后,用毫针刺入以上诸穴。

以上穴位选择交叉使用(可先治胸部,治疗完后再治背部。

也可或者先治背部,治疗完后再治胸部);第一个疗程选择的穴位治疗完后(治疗到最后第三次不出病邪——水湿、痰饮、瘀血、沫),在选第二个疗程的穴位。

根据不同年龄、病程长短、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法(补法、泻法、平补平泻法)进行调针。

以上穴位除合谷、内关外,其他穴位上的针拔入罐内,留针留罐1个小时或者1.5小时以上。

医生在治疗前告诉病人留针留罐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水泡出的越多,效果越好。

没有病的穴位留针留罐2、3小时都不会出水泡。

取下罐和针用针刺破水泡,用食菜油涂抹在刺破水泡上面,(用棉花或者用纱布盖在上面,用胶布固定上,防止衣服、裤子摩擦刺破水泡处)使盖在刺破水泡上面棉花或者纱布不粘连,第一次治疗完备。

第二次治疗,揭开盖在刺破水泡上面棉花或者纱布,常规消毒,毫针刺入诸穴,手法和其他操作与第一次治疗相同,火罐选比第一次大一个号。

如何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椎炎

如何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椎炎

如何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椎炎*导读:强直性脊椎炎也可通过中医的针刺得到一定的治疗。

……强直性脊椎炎的针刺疗法疗法11、取穴:大椎、身柱、脊中、命门、肾俞、阳关等穴。

合并坐骨神经疼痛者,选用环跳、委中、承山等穴。

2、手法:用捻转法进针。

风湿寒邪偏盛者,用泻法;肝肾亏虚者用补法。

每次选4~5个穴位,每日1次。

疗法21、取穴:人中穴。

2、手法:以手针或电子捻针器捻针,使其自上而下,从内向外发热以驱除风寒。

疗法31、取穴:华佗夹脊穴。

2、手法:针刺前先从华佗夹脊穴的起点(即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半寸),用拇指向下按压滑动,找出敏感点(压痛甚或有酸、麻、胀感处),然后用1.5~2寸毫针向脊椎方向斜刺,待针下出现电击样或胀麻感传导时,则停止进针,施以相应手法加强针感。

按上法在脊柱对侧也刺一针,然后将两针柄分别拔罐留针20分钟。

疗法41、取穴:天柱、风池、大椎、大杼、风门、身柱、心俞、至阳、膈俞、肝俞、脊中、命门、肾俞、关元俞、腰阳关、膀胱俞、八?FDA2?、腰俞、秩边、环跳。

2、手法:以上穴位用补法,不留针,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强直性脊椎炎的灸治疗法1、温筒灸(1)取穴:阿是穴。

(2)方法:将荆芥、防风、乳香、没药、白胡椒各60g,共为细末,艾绒500g与药拌匀,分20 份。

将一份药料制成药柱,置筒中在患部施灸。

每晚睡前灸40~50分钟,20次为1疗程。

2、麝火灸(1)取穴:阿是穴。

(2)方法:取麝火药块(由麝香12g,明雄、朱砂各8g,硫黄210g加工而成)如黄豆大,用镊子夹住,点燃后迅速放在阿是穴上,使之继续燃烧,并用手轻轻按揉灸部周围,减轻疼痛。

灸后敷贴用麻油、黄丹熬制的膏药,并同时进发性食物(如雄鸡、鲤鱼、黄花菜、猪蹄等)。

一般每次灸10处左右,灸后第二天,可见灸部起疮,皮肤脱落。

在灸处贴敷一张膏药,以后每天换药1~2次,直至伤口痊愈(约40天)。

灸后忌生冷、避风寒、禁房事,伤口不宜用水浸泡,防止外伤。

针刺加拔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

针刺加拔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

针刺加拔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资料与方法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4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7例,女5例,年龄16~37岁,病程7个月~7年。

病例选择标准:符合2001年9月全国强直性脊柱炎研讨会提出的AS诊断方案的病人为入选病例。

疾病活动期患者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沉增快,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

治疗方法:①针刺:取穴:风池、大椎、华佗夹脊穴、天宗、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委中、昆仑、血海、足三里、阴陵泉、太冲、太溪。

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前后依次针刺,大椎、天宗、肾俞、大肠俞、委中、血海、足三里、阴陵泉用1.5寸毫针,风池、华佗夹脊、膈俞、脾俞、胃俞、昆仑、太冲、太溪用1寸毫针,得气后采用捻转补泻法,平补平泻,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1次。

华佗夹脊穴共34穴,并非每次每穴均选,每次酌情选用胸、腰段5~7穴,交替使用。

②拔罐:针剌后沿腰、背部督脉及膀胱经拔罐,拔罐时间以皮肤潮红为度。

嘱患者坚持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

治疗1个月为1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半月,继续下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疗效标准:①痊愈:晨僵消失,腰骶痛症状完全消失,腰椎屈伸活动自如,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②显效:晨僵消失,腰骶痛症状基本消失,腰椎屈曲活动仍有轻度疼痛,血沉、C反应蛋白降低;③好转:腰骶部疼痛减轻,关节功能改善,病情稳定,可坚持轻体力劳动;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沉、C反应蛋白降低不明显或增高。

结果42例病人中,痊愈12例(28.6%),显效20例(47.6%),好转8例(19.0%),无效2例(4.8%),总有效率95.2%。

讨论强直性脊柱炎在祖国医学中属痹证之“骨痹”、“肾痹”、“妊痹”范畴,近代著名医家焦树德称之为“大偻”。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为痹证总的外因。

“邪气所奏,其气必虚”。

内因禀赋不足,肾、督阳虚;外感寒湿或湿热之邪,身体虚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阳气不化,寒邪内蕴,着于筋骨,直中伏脊之脉,气血凝滞,影响筋骨的营养淖泽,闭阻经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

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探讨

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探讨

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探讨【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诊治的4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未开展针刺配合拔罐治疗)与实验组(21例:开展针刺配合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7天后数字模拟VAS量表得分以及36项简易生活质量(SF-36)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此外,随访6个月,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刺;拔罐;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强直性脊柱炎主要通过药物治疗以调节免疫、控制局部炎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避免远期脊柱畸形。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强直性脊柱炎可归属于中医“痹症”范畴,本病是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同时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风邪、寒邪、湿邪由表入里,着于筋骨,影响经脉气血运行,故而致使知识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针灸与拔罐为治“痹症”中医特色疗法,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针刺配合拔罐治疗以提升临床效果[1]。

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42例未开展针刺配合拔罐治疗以及开展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21例开展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男(n=17)、女(n=4),年龄区间为:21岁~35岁、平均(25.26±1.52)岁,病程/平均病程为:1年~8年,(4.02±0.11)年。

对照组21例未开展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男(n=16)、女(n=5),年龄区间为:23岁~33岁、平均(25.22±1.54)岁,病程/平均病程为:1年~8年,(4.04±0.12)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新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4例
发表时间:2018-08-07T10:18:43.6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7期作者:刘一儒
[导读]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中轴骨髂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附属组织。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医院中医、针灸科四川乐山614202)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中轴骨髂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附属组织,其发病率较高,晚期导致脊柱僵硬、驼背,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型强直、疼痛,造成残疾。

AS目前临床上治疗手段疗效差,还未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笔者采用“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新技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4例。

门诊64例、住院部30例,其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3岁,平均25.5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2岁。

早期40例,中期35例,晚期19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198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的AS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变疼痛部位及X线片所显示的病变部位,选取颈部:崇骨、肩井、肩外俞;背部:大椎、身柱、神道、至阳、脊中、命门、阳关、腰俞、长强;臀部:环跳、臀中;膝关节:膝眼、犊鼻、委中、血海。

胸椎:天突、华盖、玉堂、中庭;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以上穴位常规消毒,用梅花针扣后,用毫针刺入以上诸穴。

以上穴位选择交叉使用(可先治胸部,治疗完后再治背部。

也可或者先治背部,治疗完后再治胸部);第一个疗程选择的穴位治疗完后(治疗到最后第三次不出病邪——水湿、痰饮、瘀血、沫),在选第二个疗程的穴位。

根据不同年龄、病程长短、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法(补法、泻法、平补平泻法)进行调针。

以上穴位除合谷、内关外,其他穴位上的针拔入罐内,留针留罐1个小时或者1.5小时以上。

医生在治疗前告诉病人留针留罐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水泡出的越多,效果越好。

没有病的穴位留针留罐2、3小时都不会出水泡。

取下罐和针用针刺破水泡,用食菜油涂抹在刺破水泡上面,(用棉花或者用纱布盖在上面,用胶布固定上,防止衣服、裤子摩擦刺破水泡处)使盖在刺破水泡上面棉花或者纱布不粘连,第一次治疗完备。

第二次治疗,揭开盖在刺破水泡上面棉花或者纱布,常规消毒,毫针刺入诸穴,手法和其他操作与第一次治疗相同,火罐选比第一次大一个号。

对中期和晚期的病人,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能够配合者,一日可实施两次治疗。

以治疗到最后第三次不出病邪——水湿、痰饮、瘀血、沫,为痊愈标准。

治疗疼痛立竿见影!
3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为临床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能参加正常工作,计51例,占54.26%;显效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计29例,占30.85%;有效为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计14例,占14.89%;总有效率为100%。

10天为一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有病处和疼痛部位X线片所显示明显发生改变。

4体会
AS是人体内正常体液(水、蛋白质、红细胞、血浆)在运行时受阻,停止在软组织及关节内产生的慢性炎症——水湿、痰饮、瘀血、沫,导致粘连、挛缩、瘢痕,慢性炎症使关节内产生高应力而导致关节内力学平衡失调,关节软骨的破坏及在张力的刺激下纤维变性,最终产生骨性融合。

正常的体液(水、蛋白质、红细胞、血浆)就形成了致病的病理产物——水湿、痰饮、瘀血、沫。

中医称:病邪,或者病毒。

拔出的病毒经检测:无菌。

完成符合《黄帝内金》古老的理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怪病责于痰,久病必有瘀”和“水湿、痰饮、瘀血、沫”是致病的病邪。

中医前辈们认为,导致各种痹病发生的病因,多是水湿引起。

正如《杂病广要》许叔重曰:“痹,湿病也。

”湿(水)是导致痹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现代学理论称:无菌性炎症,病理产物,体液,病源体,病灶,体内垃圾。

用“针刺拔罐发泡疗法”将停留在关节内的病毒(慢性炎症)——水湿、痰饮、瘀血、沫,彻底排除,消除粘连、挛缩、瘢痕,解决软组织压力和张力,重新恢复关节力平衡状态。

疏通了经络,改善了血液循环,使组织不易造成再次粘连、挛缩、瘢痕,使局部血流加速,骨骼血液供应增加,骨骼缺状态得到改善,同时也可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及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使抗体和补体增加,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是治疗AS最佳治疗法。

参考文献
[1]刘一儒.针刺拔罐发泡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同年12月再版;2007年9月,第3次再版;2009年1月,第2版第4次出版。

2017年3月,第2版第7次出版。

[2]Liu Yiru.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vesiculating cupping for110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s,2015;25(4):38-42页。

[3] 刘一儒.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90例骨痹(骨质增生)临床疗效的总结.北京中医杂志,1997,16(2):46
[4]刘一儒.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膝关节炎42例临床疗效的总结.中国针灸杂志,2005,25(1):39
[5]刘一儒.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6,34(341),44
[6]刘一儒.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痛风症56例临床观察.中华特色医药论坛杂志,2003,2(2):85
[7]刘一儒.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偏瘫480例临床疗效总结.中国实用现代临床医学,1997,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