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心理学复习笔记

广告心理学复习笔记
广告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节学习广告心理学的必要性

一、从心理学对广告的意义看广告心理学

(一)受众的心理特点

1、大部分消费者对自己真正的需求并不清楚,大多数消费者是非理性的。

2,、有时候消费者即使知道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也不见得会据实相告,他们在不经意的瞬间,可能会做出与自己完全相反得答案

直接询问消费者最容易出错的原因

1、有时候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买一个产品

2、消费者不一定能够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

3、社会规范的原因对消费者的束缚

(二)、心理学对广告的重要意义

1、广告说服需要找对人,说准话

2、广告策划与创意必须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3、广告传播依赖心理学法则

4、准确把握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特征需要采用科学的心理研究方法

二、从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看广告心理学

1、吸引注意力

适应注意力抓住注意力

2、传播注意力

3、情感诉求

4、进行说服

两种相反得观点:1、“强势”作用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大的影响

2、“强势”作用提醒顾客某品牌的产生

5、指导购买

6、创造流行

第二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一)广告参与者

1、广告人

具有知识、技术、经验及洞察力、能为广告主建议最好使用广告完成他们的目的,并能有效的去执行,使广告达到这些目的的人。

2、广告受众

3、广告主

(二)广告传播中的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个体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个性性格)

3、心理状态觉醒非觉醒

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实践应用理论构架

第三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定义:研究者预先拟定好问卷、通过适当的手段,让受调查者表达他们对事物,观点的态度或意见

经常用于广告效果的研究

调查法的优缺点:优:1、内容客观便于分析方便高效

2、匿名性强回答真实

3、节省人力时间经费

缺:1、抽样不合理引起结论有问题

2、问卷编制比较复杂

3、不够灵活难于适应每一个被测者

二、实验法

主要用于探索心理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1、定义: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采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操控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试验中有研究者控制的因素称为自变量

研究者在改变不同实验条件下所观测到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称为因变量

2、实验法一般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优点:控制条件比较容易实现,允许人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

缺点:被测者有实验意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现场试验优点:结果比较符合实际

缺点:无法严格控制干扰

三、内容分析法

定义:一种对第二手资料或者案头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隐含的规律方法,经常被用于广告活动心理策略研究以及民族心理差异的研究

步骤:1、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定音,制定可以掌握,容易操作的内容分析标准和编码方法

2、对案头资料进行抽样

3、对编码员行训练

4、对编码员获得的数据进行抽样分析

四、投射法

定义:通过给被访者提供一种模糊的,非结构性的访谈情境,使其在一种没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条件下,自由,充分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探究其隐藏在表面下的真实心理——真实的情感,意图和动机的一种研究方法。

投射法在广告心理学中主要用于探究消费者的潜在动机和情感。

优点:真实性强,比较客观

缺点:分析比较困难

五、观察法

定义: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消费者的言语、行动华锐表情等行为,并把观察的结果按照时间的顺序系统的记录下来,进而分析其内在联系,把握消费者心理现象和规律的方法。

优点:1、可以得到现场最直接最真实的资料

2、观察者应用方便

3、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正常活动

缺点:1、不可控制未知因素

2、主观性较强

第四节、广告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一、广告心理学产生前期

1、心理学成为独立的标志威廉·冯特建立莱比锡实验室

2、心理学用于广告实践H·盖尔

3、广告心理学诞生标志:W·D·斯科特出版《广告理论》

4、H·和斯伯格在哈弗大学心理实验室进行广告心理的实验性研究

三、广告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1、实证性的研究越来越多

2、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3、研究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

第二章注意理论与如何提高广告的吸引力

第一节、广告受众的注意

一、广告成功的第一步

消费者接受广告心理活动遵循的顺序AIDA法则

二、广告受众的注意及种类

(一)定义:广告注意是广告受众心理或者意识活动及广告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也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它是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中的一种共同特征。

(二)种类:

1、有意注意一种自觉的有预期目的的,在必要时还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特征:目的性意识性

2、无意注意一种无目的不需要意识努力的注意形式

(1)受众的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第一种:专业的兴趣

第二种:一般的兴趣

(2)受众当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3、有以后注意

事先有预定的目的的不需要意识努力的注意

三、广告受众注意的特点

1、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某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的指向一定对象。而同时离开其他对象集中性:心理活动仅有选择的指向一定的对象而且相当长的坚持指向这个对象,抑制其他活动

2、二者的关系

(1)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和发展

(2)心理活动对象转移时指向性明显;心理活动深入时,集中性明显3、注意力集中的外部表现

一、适应性活动

二、无关运动的停止

三、呼吸运动的变化

第二节、广告引起受众注意的方法

一、适应水平理论海尔森

有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与个体适应水平有关

注意的发生时在一个对象的强度明显超出那个水品之上

二、广告引起广告受众注意的具体方法

(一)广告信息的特点

1、新异性(1)感知觉上(2)观念上(3)文案上(4)销售活动上(5)形式上

新异性的作用:1、捕捉消费者的注意力

2、维持注意力于广告信息的进一步加工

2、活动变化性(1)商业上(2)品面印刷上(3)听觉上(4)文案上

利用大尺寸的广告需要遵循刺激的强度法则——一定的刺激强度范围内使用强度刺激不使用弱刺激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无意刺激

大尺度户外广告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什么问题?

内容一定要简短,表达最主要的信息即可,如果信息含量过多,受众不宜选取,会失去对广告的兴趣

4、运用广告中的对比作用

(1)广告元素在相对强度上的对比

绝对强度相对强度

相对强度:每一刺激物在与其同类刺激物进行比较时,体现的强度上的差异

(2)使用颜色对比吸引受众注意(彩色指向性明确,集中时间长)

如何使用颜色对比吸引广告受众注意力?

1、多使用使人兴奋的色彩来刺激受众的注意(暖色明度高纯度高对比强)

2、通过颜色之间的搭配造成对比效果。(背景色和图案颜色对比)

明度对比强,色彩对比强烈的注意程度最高

明度对比强,色彩对比弱的注意程度较高

有色相对比无明度对比注意程度大大降低

无色相对比无明度对比失去注意

(3)使用大小对比吸引受众注意

(4)使用动静对比吸引受众(背景静,产品动)

其一、同一作品中信息的动静对比

二、不同作品之间的动与静之间的对比

(二)选择广告的位置

1、空间位置

(1)版面位置

(2)适当留白

一、能够与其他版面形成明显的对比

二、读者读起来轻松

2、时间位置

某个黄金时间得到观众未必全都是某产品的目标消费者。对一些市场特征比较明显的产品来说,如果某个时间段的观众特征与本产品的目标消费者特征比较吻合,它就是本产品的广告黄金时间

(三)增加广告的重复率

1、次数重复

2、主题重复

(四)营造广告的感染力

(五)增加广告的幽默元素

拼贴法对于广告设计表现的作用:拼贴法能够打破传统的表现形式,把不同事物拼贴在一起,从而产生新奇性、趣味性,引发受众的兴趣,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及受众后注意力,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有时候甚至可以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戏剧化效果和幽默的意趣.

(六)注重广告的表现形式

表现广告的艺术性注意两点:一、使广告对象看懂

二、使广告对象喜欢

(七)利用悬念吸引注意

悬念广告和新奇广告的关系

联系:二者都是吸引受众的一种手段,都能吸引受众的无意注意

区别:新奇广告试图通过一次性的刺激吸引受众注意,达到广告效果。悬念广告将信息分层次展现给受众,不断刺激受众的猜测和想象。

第三节、注意广告信息的一般动机

一、注意的过滤器说

二、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

(1)有效性信息

(2)支持性信息

(3)刺激性信息

(4)有兴趣的信息

第三章理解广告信息的知觉基础

第一节广告受众对信息的观察

一、广告受众的感觉

(一)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2、内部感觉

(三)感觉的特点

1、反应直接接触的事物

2、反应事物的个别属性

3、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二、广告受众的感觉性和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的强弱是以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二)感觉阈限

1、概念

测量感受大小的指标是指能持续地引起感觉器官反应的最小刺激量

感觉阈限越低器官的敏感度越高

2、绝对感觉阈限

(1)分类

下绝对阈限

可悲感觉器官觉察到得的最小刺激强度

上绝对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产生的刺激量称为感觉的上绝对阈限,是可被感觉器官感知的最大刺激值

不同条件下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会发生变化

3、差别阈限

定义: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

相对于差别阈限的事差别感受性,差别阈限阈差与感受性也成反比(2)韦伯率

(3)差别阈限的显示意义

(三)阈下知觉与广告

1、阈下广告

利用阈下知觉,当本身没有意识到“看见”或者“听见”的情况下,不知不觉接受广告发出的信息

2、类型

(1)快速切换

(2)北京反转

(3)植入

(4)使用经过声光学处理或隐含不被感知的背景信息的强光或低音

三、感觉原理在广告中的运用

(一)不断增加刺激值或更换广告的表现形式

(二)广告中各种刺激物的强度最好在绝对阈限之内

(三)巧妙利用差别阈限

1、让消费者觉察到产品质量的任何一点改善

2、提高价格或者减少单位产品数量时,最好不要被消费者觉察到

3、降价促销或者增加产品数量时,一定要让消费者感觉到

(四)运用联觉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个感觉的现象

(1)视听联觉德芙巧克力

(2)颜色联觉

(3)色听联觉

广告要使受众产生联觉应考虑的两个因素

1、广告受众的感觉经验

2、联觉产生的神经联觉特点

第二节广告受众对广告现象的知觉

一、知觉

1、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2、知觉的重要性体现在知觉是把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对事物或者事件的经验和认识的过程

3、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区别:一、感觉是介于生理和心理之间的活动,知觉是更纯粹的心理活动

二、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综合反映

三、感觉是单一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各种器官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二、知觉的主动性

(一)知觉的主动性

个体对一些对象或对象的某个(某些)属性产生知觉,而不对另一些对象及其部分属性产生知觉,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2、决定知觉选择性的机制

(1)知觉的超负荷

外来刺激超出个体在正常情况下所能接受的能力时,一部分刺激就会受到心理上的排斥

(2)选择的感受性

个体对自己认为价值或者感兴趣的对象表现出高的感受性

(3)知觉防御

个体表现出对恐惧或者感到威胁的刺激倾向于回避,阻滞或者反映缓慢(二)知觉的组织

人在面对知觉对象时首先对获得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然后把选择的这些离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觉形象

1、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是把它们感知成许多彼此无关的部分或属性,而总是把它知觉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1)完形

刺激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主要成分对其他成分的作用,可能影响知觉成什么样的整体。

(2)境联效应

上下联对知觉的影响

2、知觉的组织原则

(1)接近原则

(2)相似原则

彼此类似的元素,如在形状,颜色,方位或者类似的刺激,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原则

视觉对象在空间上有内在连续性时很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

(三)知觉过程中的解释

1、经验因素

对于同一客观对象由于不同知觉者的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也不相同

2,、需要与动机理论

需要时维持有机体生存所必须的,因为某种因素的缺乏所引起的内部不平衡状态是对客观现实需求的主观反映

动机是为了满足推动有机体发动某种行为,并使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3、情绪因素

情绪直接影响人们对环境的认识,面对同样的环境或者事物,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知觉的效果会截然不同

4、态度因素

态度在知觉过程中扮演者过滤器的角色,会使人产生所谓选择性知觉,它首先回避与自己态度不一致的信息,使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其次,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歪曲,做出符合自己态度的解释。

5、价值因素

知觉对象有无价值或价值的大小,对人的知觉过程有相当的影响(四)知觉的恒常性

由于知识经验的因素的影响,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的时候,我们队物体的知觉仍然保持不变的趋势。知觉的这种的不变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1、恒常性的表现

(1)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指对于事物大小的知觉并不完全随着映像的改变而改变而是趋于按照物体的实际大小来理解。

(2)明度和颜色的恒常性

指客观事物的固有的明度和颜色的知觉不完全随着感觉映像的变化而变化。而是倾向于保持不变这样一种知觉特征

(3)形状恒产性

指因视角或位置的变化而导致客观事物的视觉形状变化时,人们对客观物体的知觉形状保持不变的特征

2、知觉恒产性的积极意义

(1)对于广告设计有积极的意义

反时空——将不可能同时同地存在或发生的事物,情境以某种方式同时同地呈现出来

反物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完全不同的事物巧妙的组合成一种,与众不同的事物。

反比例——改变物与物之间的正常比例关系使之扩大或者缩小

(2)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保持相对稳定

三、错觉在广告中的作用

1、定义:在客观事物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1)重量错觉(2)视觉错觉(3)颜色错觉(4)感觉错觉

四、知觉偏差

在对广告的知觉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带有规律的一些知觉偏差,从而造成歪曲甚至是错误的知觉,而这种带有规律的知觉偏差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避免的。

(一)首因效应

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形成先入之见

一方面:广告策划师和制作人员所设计出来的广告,要避免第一印象的影响而对广告的内容产生错误的理解和看法。

另一方面:要利用第一印象所产生的效应,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对商品和企业的良好印象。

(二)近因效应

最近所获得的信息在印象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很大,它可以冲淡以前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

在对陌生的对象进行知觉时首因效应所引起的作用大,在对熟悉的对象进行知觉时近因作用所起的作用更大、在广告创意中开始和结束最好都要体现主题,以便消费者感知。

(三)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要叫做光环效应,是知觉的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现象。

在广告宣传中,可以利用晕轮效应提高广告的效果,以已经树立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影响企业新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四)刻板印象

对社会上某一类人或者事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广告的任务就是尽量不让消费者产生负面的刻板印象,并尽量去除已经形成的刻板印象。

(五)移情作用

人们有一种习惯,会将一定对象的情感移到与其相似的人或物上去。

第三节理解及其在广告中的作用

一、理解的含义

个人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其本质规律的思维活动。

二、增强广告理解的方法

1、将问题视觉化,提高广告信息形象生动性

2、与受众建立熟悉感

3、运用高频词

(1)受众更容易理解广告自信息

(2)适度的变形能使广告产生新意

4、句子的形式有利于理解

简单句多用主动句多用短句

5、避免歧义句和语句模糊

6、广告信息应该与受众的知识、经验相符

第四章广告受众对广告的记忆模式

第一节、学习理论及其在广告中的运用

一、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1、学习是以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改变为依据

2、行为的改变是由练习或者经验引起

3、学习引起的行为改变是相对持久的

二、学习理论

(一)联结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这种联系是借助于两种条件反射即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的。

1、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应的规律

第一、习得性

第二、消退性

第三、泛化律和分化率

泛化是指在条件反应形成后的初期,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分化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

分化率提醒广告主设法通过广告宣传或者其他促销手段,把自己的产品从同类产品中区分开来。防止同类产品与自己的品牌产品混淆

2、操作性条件反射

行为——结果(奖励或惩罚)——反应(增加或减少行为)

二者的比较

(二)认知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由有机体积极主动的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

(三)社会学习理论

1、个体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可以通过观察或者听取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进行学习

2、是否产生观察学习需要的条件

一、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具有明确的后果

二、学习者对榜样的形象持有正面态度

三、榜样与学习者之间在人格特质上有相似之处

四、所欲观察模仿的行为能够明确认定

第二节广告受众的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和回忆)

识记是人们对反复感知过的客观事物形成比较稳定的联系

保持是进一步巩固已形成的联系

再认是已经感知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人们能够将其辨认出来

回忆是把以前经历过的,现在却不在眼前的信息在头脑中回想起来

二、记忆的加工过程

1、瞬时记忆

当外界信息作用在感官时,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持下来

2、短时记忆

(1)定义:信息一次呈现,经瞬时记忆后。保持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形式(2)短时记忆包括两个成分:直接记忆成分工作记忆

(3)短时记忆的容量是通过组块来衡量的编码过程中,将几种几个水平的代码归并为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3、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持续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甚至是终身的

三、受众对广告的遗忘

1、遗忘的含义: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都发生错误。分为完全遗忘不完全遗忘

2、遗忘的几种理论

干扰说消退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

四、提高广告记忆的策略

(一)广告信息的记忆策略

1、

2、广告符合记忆规律

(1)广告信息简洁

第一、广告标题或者广告宣传主句字数不能太多

第二、广告文案内容不能过多,信息点不能过多

第三、广告画面内容单一

(2)广告信息组织化

广告语用词尽量使用人们熟悉的成语、俗语、顺口溜

广告信息尽可能分类聚合

3、广告语言生动有规律

4、减少广告信息变异

(1)广告要避免与同类广告雷同

(2)广告内容要突出重点

(3)广告语简洁明了

(二)广告投放的记忆策略

1、重复

(1)将同一广告中的主题不断重复

(2)在同一媒介上反复做系列广告

(3)在不同媒介上传播同一品牌的广告信息

2、广告编排的位置

3、广告的发布

(三)广告受众的记忆策略

1、运用受众的涉入度

个人因素、产品因素、情感因素

2、多种感官协同作用

第五章态度变化与说服心理

第一节广告受众的态度

一、广告受众态度的内涵

广告受众依据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对一定对象所产生的一种评价性,持续性的反应现象。

二、广告受众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

2、态度的情感成分

3、行为倾向

4.三者的关系:认知成分是态度的基础;情感因素最容易影响态度的改变;行为倾向是认知和情感的结果

三、广告受众态度的特点

1、习得性

2、对象性

3、方向性

4、强弱性

5、稳定性

6、内在性

四、广告受众态度的变化

1、广告受众态度的形成

环境因素个体因素

2、广告受众态度的改变

(1)第一阶段:依从

为了达到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满足而产生的从中行为;为了避免惩罚,受到所在群体压力不得不依从;第三者效应

(2)第二阶段:认同

(3)第三阶段:内化

五、受众态度的基本功能

1、调整消费行为

2、自我保护功能

3、价值表现功能

4、丰富认知经验

六、态度变化是心理的综合体现

1、态度与注意

(1)态度在注意基础上产生

(2)受众已有的态度会影响注意的方向和强度

2、态度与注意

七、态度变化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影响人的消费行为的途径

(1)影响其内心变化

(2)控制其外在消费情境

第二节、影响广告受众态度变化的因素

一、影响广告受众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

(1)直接消费经验

(2)间接消费经验

(3)满足个体需求

(4)受众的认知风格

1、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受众倾向通过自我判断主动形成态度

场依存性---受众态度变化更容易受所在团体和媒体的影响

(5)群体影响

1、家庭

2、伙伴

3、团体——同辈效应

二、影响广告受众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

(一)从广告新信息来源俩看

1、权威的信息源

2、中立的信息源

3、有吸引力的信息源

1、外表

2、相似

3、熟悉

4、名人

名人的选择:1、地方差异性

2、年龄差异性

3、明星代言产品的辨识程度

4、明星形象与产品的协调

5、避免明星带来的负面影响

6、不要让明星的光芒掩盖产品

(二)从广告诉求信息来看

1、广告信息内容的差异

(1)质的差异

当广告信息差异与已有图示没有“质”的区别时,个体同化新信息;当有差异,但差异程度适中时,个体改变原来图示,顺应新信息;当差异过大时,个体往往首先采取直接拒绝信息的方式用以维持内心的平衡。

(2)量的差异

2、广告信息呈现方式的差异

(1)广告信息的难易度

(2)广告信息的呈现次序

(3)广告信息的论证

一、广告信息论证的方式

a、受众的态度与广告信息传递的态度在方向上的一致,单面说更有效;不一致时,受众对于两面说的论证方式更信服。

b、正反论点呈现时先反后正更有说服力

二、广告信息对结论的处理

呈现结论使用的情况:

a、复杂,专业化的产品

b、产品拥有单一而明确的用途

c、受教育水平低缺乏商品知识的消费者

d、不会导致高卷入的广告或产品

(三)从受众因素来看

1、人格特征影响态度改变

2、个体需要影响态度改变

(四)从广告情境因素来看

第三节广告说服的心理策略

一、广告内容方面

(一)强化可靠来源

1、权威与专家的推荐

(1)广告传达着的权威推荐

(2)权威性媒介的推荐

2、实事求是的表现

(1)避免使用过度夸张的词语

(2)杜绝虚假广告

3、转化视角的展现

4、直视问题的展现

(二)增加积极情感

1、引发喜爱感

(1)营造熟悉的氛围和情节

(2)满足心理需求

(3)利用光环效应

二、把握广告方式灵活度的策略

(一)遵守适度原则

1、利用恐惧情绪要适度

在广告中展示一个可怕的情境,用于唤起受众的焦虑与不安,引起恐惧情绪体验和心理失衡,告诉受众采用广告中的产品或者方法可以解除恐惧,从而改变态度,达到说服的目的。

(1)采用恐惧化的手段常常能够引发恐惧情绪

(2)与正面的广告信息相比,负面的广告信息能够使受众知觉到相应的积极行为的社会认同,来源于社会的压力能够增强广告的说服力。

(3)对于“恐惧”情绪的利用要适度,广告中对恐惧情绪的利用如果把握不当,易使受众产生反感与回避。

(4)在恐惧广告中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促使广告的说服效果

2、利用重复方式要适度

三、营造恰当情境

1、避免预警情境

2、把握信息繁多的情境

四、媒体策略

1、注重媒体到达的有效人数

2、合理搭配各种媒体

第六章想象与暗示理论在广告中的应用

第一节想象与广告

一、广告中的想象

(一)什么事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组织加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广告活动的一个特色就是在创意加工过程中通过设计某些新颖而又有联系的刺激来激活人脑中的暂时神经联系,使人在事物之间产生想象、

(二)、想象的类型

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没有特殊的目的不由自主的想象

有:根据自己的意向,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想象

2.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

创:在刺激的作用下,人脑构成新表象的过程

再:依照词语描述或者图标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想象的过程

二、创造性想象在广告中的作用

原型启发联合粘合突出留白艺术合成艺术

三、广告中联想的作用

联想是指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起过去或者未来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起另一事物的经验的心理过程

(一)联想的分类

1、接近律: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

2、对比律:性质或者特点上相反得事物容易发生联想

3、类似律:在形貌与内涵上类似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

4、关联律:在逻辑上有因果关联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

四、广告中运用联想律的制约因素

强度上定向兴趣

第二节暗示与广告

一、什么是暗示

定义: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迅速产生影响的过程。

原理:当带有暗示性的刺激作用于人脑时便产生兴奋灶,其兴奋灶再沿着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直接调整人的生理、行为、情绪与思维等

二、暗示的种类

1、直接暗示

直接暗示往往只提出事实,不做结论。而由受众自己选择,暗示者提供的某些信息而作为行为的倾向。

2、间接暗示

暗示者凭借其他事物或中介,将某一事物的意义间接地提供给受暗示者,使其无意而迅速的接受

3、反暗示

利用受暗示者的逆反心理特征,含蓄而委婉的表达与显露动机相反得暗示。

三、暗示的功能

1、引起人的心理及生理反应

2、是对象无压力的接受影响

3、是人际影响的主要形式

4、用途广泛

四、广告中如何应用暗示

(一)利用暗示的不同类型对消费进行说服

(二)激发个体的潜意识

1、外来的多种刺激

2、潜意识活动不是无动机的活动

(三)、利用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对于外界引导的态度所持的与常规反应相悖的种种逆向反应。

1、超限逆反

2、情绪逆反

3、平衡逆反

4、自主逆反

5、禁果逆反

(四)传播真实的情境打动受众,暗示产品的优点。

(五)设置需要的困境刺激受众,暗示产品的功能

第七章情感理论在广告中的应用

第一节情感理论

一、什么是情感

内涵—情感是人类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与主观需求之间关系的反映。

二、情感的两极性

1、态度——积极性和消极性

2、时间——持久性和暂时性

3、强度——强和弱

4、形式——外显性和内隐性

5、真假程度——真实性和虚假性

二、广告中常见的情感反应

(一)美感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包括人在内进行欣赏,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二)幽默感

1、幽默广告的目的:通过广告含蓄的表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

2、幽默广告最基本的特征:一是会心,有所顿悟,二是有趣,叫人发笑

3、幽默广告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幽默广告有可以叫人发笑,但有时候说服力不够

二、一些应该严肃对待的事情不适合幽默广告

(三)亲热感

(四)恐惧感

通过特定的广告引起消费者害怕以及有关的情感反应,如惊慌,厌恶和不适等。

三、移情效应

(一)什么是移情效应

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者事物上来的现象(二)移情效应的表现

1、人情效应

2、物情效应

第二节广告的情感诉求策略

一、宣扬永恒的人性,激发与满足情感

1、自我情感

消费者对自我关注而产生的情绪和情感,是人类关照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2、关系情感

由于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产生的情绪和情感

3、区域情感

消费者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而具有的区域或者民族性的情感差别

二、设计品牌故事,创造独特形象

三、利用沟通增强感染力度

四、加强艺术表现,提供强烈情感

广告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节学习广告心理学的必要性 一、从心理学对广告的意义看广告心理学 (一)受众的心理特点 1、大部分消费者对自己真正的需求并不清楚,大多数消费者是非理性的。 2,、有时候消费者即使知道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也不见得会据实相告,他们在不经意的瞬间,可能会做出与自己完全相反得答案 直接询问消费者最容易出错的原因 1、有时候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买一个产品 2、消费者不一定能够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 3、社会规范的原因对消费者的束缚 (二)、心理学对广告的重要意义 1、广告说服需要找对人,说准话 2、广告策划与创意必须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3、广告传播依赖心理学法则 4、准确把握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特征需要采用科学的心理研究方法 二、从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看广告心理学 1、吸引注意力 适应注意力抓住注意力 2、传播注意力 3、情感诉求 4、进行说服 两种相反得观点:1、“强势”作用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大的影响 2、“强势”作用提醒顾客某品牌的产生 5、指导购买 6、创造流行 第二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一)广告参与者 1、广告人 具有知识、技术、经验及洞察力、能为广告主建议最好使用广告完成他们的目的,并能有效的去执行,使广告达到这些目的的人。 2、广告受众 3、广告主 (二)广告传播中的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个体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个性性格) 3、心理状态觉醒非觉醒 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实践应用理论构架 第三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定义:研究者预先拟定好问卷、通过适当的手段,让受调查者表达他们对事物,观点的态度或意见 经常用于广告效果的研究 调查法的优缺点:优:1、内容客观便于分析方便高效 2、匿名性强回答真实 3、节省人力时间经费 缺:1、抽样不合理引起结论有问题 2、问卷编制比较复杂 3、不够灵活难于适应每一个被测者 二、实验法 主要用于探索心理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1、定义: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采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操控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试验中有研究者控制的因素称为自变量 研究者在改变不同实验条件下所观测到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称为因变量 2、实验法一般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优点:控制条件比较容易实现,允许人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 缺点:被测者有实验意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现场试验优点:结果比较符合实际 缺点:无法严格控制干扰 三、内容分析法 定义:一种对第二手资料或者案头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隐含的规律方法,经常被用于广告活动心理策略研究以及民族心理差异的研究 步骤:1、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定音,制定可以掌握,容易操作的内容分析标准和编码方法 2、对案头资料进行抽样 3、对编码员行训练 4、对编码员获得的数据进行抽样分析 四、投射法 定义:通过给被访者提供一种模糊的,非结构性的访谈情境,使其在一种没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条件下,自由,充分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探究其隐藏在表面下的真实心理——真实的情感,意图和动机的一种研究方法。 投射法在广告心理学中主要用于探究消费者的潜在动机和情感。 优点:真实性强,比较客观

广告心理学复习笔记

广告心理学 第七章广告效果测评理论及方法 第一节广告效果测评的理论 一、广告效果及其测评 * 广告对受众的作用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主要分成:到达——认知——态度——行动——反馈。 * 由于受众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还会受到诸如社会文化、家庭、人际传播等因素的影响。 广告作用过程 1、广告效果:包括(1)广告心理效果;(2)广告的经济效果;(3)广告的社会效果; 广告效果的特征:(1)复合性,是心理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2)累积性,对于消费者来说,从接触媒体到完成购买、使用、评价、反馈,是一个心理积淀的过程。 2、广告效果测评:(1)检验决策;(2)改进设计制作;(3)鼓舞信心 二、有效广告的AIDA学说 AIDA是取英文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Action(行动)的首字母而得名 揭示了广告作用于消费者要经历以下的心理过程:首先,引起消费者注意,使用其心理活动在周围众多事物中指向和集中于该广告;其次,在对广告内容作一系列的信息加工后,对广告发生兴趣;再次,产生购买商品的欲望和动机;最后,动机驱使消费者实施购买商品的行动。 广告效果的累积性,特别是迟效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对广告的记忆是是心理基础)Memory(记忆)因素。 广告的心理历程就成了AIDMA:注意——兴趣——记忆——行动。 公式: 三、DAGMAR模型 1961年美国的Colley发表了一篇题为(DAGMAR)的论文,文中将广告心理历程分为:从未觉察某商标或企业到觉察—了解(如理解商品的用途、价值等)—信念(引起购买商品的意向或愿望)——行动(即购习行为)。 E.Rodger作了更详细描述:从示觉察到觉察—引起兴趣—作出评价—接受刺激—尝试购买—重复购买——忠诚度。 传播谱: 传播效果与最初设定的广告目标相比较,借以判定实现广告目标的程度如何,以上过程可扼要表示为: 1)根据传播谱设定广告目标; 2)在不同时期实施消费者调查; 3)根据结果,判断广告目标达成程度。 区别AIDMA把广告=作用者,消费者=广告作用对象消费者受广告影响,被动产生一系列心理过程。 DAGMAR把消费者=作用者广告=作用对象消费者主动地对广告作一系列的信息加工。 AIDMA持以“卖方为中心”的观点,而DAGMAR模型则是“以买方为中心”的市场观, DAGMAR > AIDMA (比A更符合当今的市场实际) 另外:市场仍存在很多冲动、非理性的购买行为,如受众心理影响,不考虑买了有什么用。D难以解释此感性行为。 四、广告作用六阶梯说 Lavidge Steiner借鉴了态度理论的三相模型提出了广告作用六阶梯模型:

广告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路易斯的法则的ADS法则:注意——兴趣——欲望——行为法则。标志 1901年12月 广告与市场营销: 1.广告是市场营销的四大策略之一——销售推广策略中的一个传播信息的工具。 交换 企业消费者;G W G 货币 P产品 4PS P价格 P销售推广它与某一商品销售之间的联系时相当薄弱和片面的。 P地点 2.销售推广是指所有用来与消费者沟通、告诉或说服消费者有关某种商品的好处及价值的活动。 3.通过4种方式实现:个人销售、广告、公众宣传、促销 A市场营销的要素:传统的市场营销有——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销售promotion B广告在营销中的地位:广告是四大策略之一。 C广告在营销中的作用:广告与销售推广的关系是比较直接的。广告做的好坏在于它有没有达到销售推广的最终目的,亦即是否有效地传达了商品的信息。 销售推广具体目标则因商品、因时、因地而异。 D广告的功能:确认及识别商品,传达有关产品的信息,引起新使用者对新产品的尝试,并借由目前使用者的建议促使购买,刺激某一产品的分配,增加对产品的使用,增加对品牌的偏好及忠诚度,广告除了有助于行销外,还提供可传播的功能,教育的功能、经济的功能以及促进社会的功能。 E为什么要学习广告心理学? 1.广告说服需要把握消费者心理行为特征。a、买点的确定与目标消费者的价值取向紧密相关。b、消费者与厂家在商品关注特性上的差异。 2.广告传播依赖心理学法则。 3.准确地了解心理法则需要用科学方法。 4.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理活动经验。这有利于理解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但是要准确地了解和把握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否则就容易错位。F广告对消费行为的作用: 1、在诸多市场要素组成的复杂关系之中,消费者成为中心,理由是:第一,商品生产以满 足消费者需要为宗旨;第二,一切市场策略只有符合消费者的行为特点,才可能奏效。 2、个体消费行为指的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设施所 表现出的一切脑体活动。它可由如下一般过程表征: 形成需要或激发动机(直接体验/诱因)→获取信息(回忆经验、知识/广告提供)→选择商品→购买行为→评价所购物品→下次购买 G广告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影响: 1、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型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外部的和内部的两大因素的影响。前者包括文化的,诸如信仰和价值、生活方式等;社会学的,如社会阶层结构、家庭与参照群体,生命周期、舆论指导等;经济学的,如价格、送货、支付期限和销售服务等。后者涉及个体的认知结构、学习加工、态度、动机和人格特点等。如果说外部因素的影响是间接的,那么,自身的内部因素则产生

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考试题型:论述题,共7题,学生可选择其中的5题作答。每题20分,共100分。 1、你如何理解广告心理学是广告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该题答案在绪论部分) 广告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广告学的交叉学科,是探索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与心理学、广告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活动,一方面是从理论上探讨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是在各种实践领域中应用、探讨这些规律。 广告心理学把心理学的普遍规律应用于广告活动中,并探讨构成广告活动主体的人的心理现象和他们在广告传播活动中有哪些特殊的心理规律。虽然广告心理学与基础心理学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但心理学研究的是一般情况下的人,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是处于广告活动情境中的人。广告心理学以基础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但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心理学的学科知识,所以,广告心理学可以说是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一个小分支。 广告学是探讨广告活动现象及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广告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相应广告理论的揭示。广告的目的是要对广告对象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 广告心理学正是在广告学所描绘的广告活动框架之下,探讨人在广告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为广告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广告学研究的广告活动过程是宏观的,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活动中人的心理是微观的。广告学强调艺术性和科学性,广告心理学更加强调用科学的角度审视广告。换句话来说,广告心理学是适应广告的科学性要求逐步发展起来的,为广告活动中的各种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实证依据。 2、简述20世纪广告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该题答案在绪论部分) (一)20世纪早期,受到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卖方市场的限制,局限在表层的心理活动。研究的目的是用于卖方市场,为生产者服务。营销传播观念是“请消费者注意”。 (1)1900年H·盖尔出版《广告心理学》,开始谈到广告活动中消费者的注意、兴趣等心理现象。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W·D·斯科特出版《广告理论》,提出心理学对广告工作大有帮助的见解,并做了相应的研究。现在通常把此书的问世作为广告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3)1908年,斯科特出版了《广告心理学》,将学科的理论更加系统化。与此同时,由H·闵斯特伯格所做的实证性研究在哈佛大学心理实验室展开。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广告也有了很大发展,广告心理学在有关消费者广告的记忆上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对如何使广告更加引人注意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精品】消费者行为学调查分析师笔记

消费者行为学(陆跃祥主编) ——调查分析师证书考试指定教材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消费者的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消费者的学习和记忆 第五章消费者的需求与动机 第六章消费者的态度 第七章消费者个性 第八章消费者决策 第九章社会文化与消费者行为 第十章社会阶层与消费者行为 第十一章社会群体与消费者行为

第十二章家庭与消费者行为 第十三章价格与消费者行为 第十四章产品与消费者行为 第一章绪论 本章内容首先介绍消费者行为的定义、特点及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其次介绍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一般内容和学科特点;最后论述了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消费者行为研究在我国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一)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指在产品的购买决策、实际购买和使用视为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参与这一过程的所有人。消费者可以分为个人消费者和组织消费者,本书只限于对个人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个人消费者是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组织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组织或团体.消费者行为就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反馈用以满足需求的商品和服务所表现出的一切脑体活动。消费者行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过程,不仅包括消费者如何获取产品与服务的,而且包括消费者是如何使用和反馈所获取的商品与服务。 消费者行为实际上是一种选择性的行为. 具有以下特点:

(1)(1)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满足自身需要或欲望的手段性行为。消费者行为与自身需要或欲望按手段—目的的关系可以分为功能性和自我表达性两类。 (2)(2) 消费者行为是心理活动过程的产物,这种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消费者的选择过程实际就是对商品和服务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综合过程. (3)(3)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消费者行为不是单指购买者行为,还强调在购买时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互相影响,是一种持续的消费过程,包括在购买前、购买时、购买后影响消费者的所有问题。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决策事情数量多、决策具有风险性,另外消费者行为还受消费者决策过程、外部环境变量、个体要素等变量影响。 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包括问题识别、信息搜索与评价、购买和购后反应四个阶段。问题的识别是指消费者对现存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间差异的觉察,该觉察使潜在的需要变成意识到的需要.信息的搜寻指消费者自身经验的回忆和求助于外界信息的搜寻。购买是消费者根据相关信息挑选的结果,既有购买的决策,又有实际的购买活动。购后反应指消费者在使用或消费阶段将该产品的工作特性跟选择标准作比较,并将结果反馈到记忆中,从而影响下次购买。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主要有: (1)(1)产品特性,既产品使用性能、耐用程度、安全性能、舒适程度等综合效用; (2)(2)产品价格,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形成了一定的价格意识和价格心理,因

自学测验考试《广告心理学》重难点归纳

自学测验考试《广告心理学》重难点归纳

————————————————————————————————作者:————————————————————————————————日期:

2010年高自考《广告心理学》重难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现今在营销界和广告界流传着一个时髦概念:“卖点”(消费者有利益点)它源于R.Reeves提出的独特销售主张或销售点,简称USP. 心理现像的实: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地,能动地进反映的过程。研究这种反映过程的规律性及由此发展起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正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都是心理过程。注意则是这些心理过程所共有的心理特性。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种活动时潜在可能性的特征。 气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上的差异,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称之为气质。 性格特点:对现实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差异,被称为性格特点。 广告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情形细分5个水平: 觉察——知觉——评价——探求——购买决策。 广告心理的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问卷法

二、提问方式与方法(封闭式和开放式) 1、封闭式:让回答者从所列答案中进行选择。 方法:是非题、选择题、区配题、评定量表。 2、开方式:让回答者任意填写答案,不作限制。 方法:自由回答法、投射测验法、造句法。 三、实验法 第二章广告的吸引力与注意策略 注意的过滤器说: 一种称为过滤器的注意理论认为,有机体有着许多彼此分离着的神经通道。它们对于外界来的各种各样的刺激进行着筛选,即把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或堵塞住),以免大脑负担过重。因为大脑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这种理论的要点,就是把注意看成一种信息的过滤器。 吸引力是广告成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 1、有用(实用价值)性的信息 2、支持性的信息(人们往往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产生偏好)。 3、刺激性的信息(有变化才会有信息,而变化的本质是追求新颖性,意外性)。 4、趣味性(娱乐性)的信息。

(广告传媒)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

广告心理学: 动机性遗忘理论: 为避免不愉快的情绪或内心冲突而遗忘某些事件或人物的现象。这种遗忘常由一定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动机所致,是个体心理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被遗忘的事物往往与社会道德观念相冲突,或是以唤起个体的创伤性体验。但动机性遗忘并不意味着有关的经验已从记忆贮存中消失。 感觉阈限: 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物理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 感觉阈限和感受性的关系: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所发生的作用叫刺激。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其他的刺激对这种感觉器官来说是非适宜刺激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形象记忆: 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称"表象记忆"。它是直接对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颜色、声音、气味、滋味、软硬、温冷等具体形象和外貌的记忆,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的特点。形象记忆按照主导分析器的不同,可分为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味觉的和嗅觉的等等。 联觉: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差别阈限: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差异的最小刺激变化强度被叫做差别阈限。阈限是指人刚刚能够感觉到的刺激强度水平。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被叫做绝对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产生感觉体验需要的最小物理刺激量,当刺激量的变化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人们才能感觉出有差别。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 逻辑记忆: 以词语为中介、以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就是逻辑记忆。概念、定理、公式、观点等都是以事物的意义和特点、事物的内在规律和事物之间关系为内容,通过思维活动和借助于词语的作用,才能产生高度的概括和抽象,并在脑中留下印象。逻辑记忆是人类所特有的。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品牌认知: 一个成功的品牌,首先应该具备比较高的知名度,然后是受众对该品牌的内涵、个性等等有较充分的了解,并且这种了解带来的情感共鸣是积极的、正面的,最后,在使用了产品、认可了产品价值后,还会再次重复购买,成为忠诚的消费者。 品牌认知的基础元素:

广告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归纳

广告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5个,2分/个,共10分) 1、光环效应: 人们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比较深刻、突出,这种强烈的知觉,就像月晕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认识。①梦露的鞋子②环效应是把双刃剑 2、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是一种“反动的”哲学。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就是不断为这个世界增添新的内容,而“奥卡姆剃刀”却不断向我们的文明成果发出挑战,指出许多东西实际上是有害无益的,而我们正在被这些自己制造的麻烦压垮。 ①把烦琐累赘一刀砍掉②享受简单的生活③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3、皮革马利翁效应: 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①“雕像”变成“美少女”的故事②不应吝啬对孩子的赞美③学会赞赏别人 4、广告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5、AID(M)A:注意—兴趣—欲望—(记忆)—行动 AIDAS:引起注意—诱发兴趣—刺激欲望—促进购买—买后满足 6、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测,考2个) ①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起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 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关系。 ②投射法:投射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用来探讨消费者潜在的动机和情感,消费者首先接受一个可用 多种方法解释的模糊刺激,在其作出反应时,通常会把自己隐藏起来的需要、愿望、情绪投射到对这一刺激的解释上,通过对这些反应的间接推测,我们可以了解其内心的深层想法。 ③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蕴含规律的方法。 7、理性广告的说服过程:(四选一) ①功能一致性理论:消费者接受到广告刺激时,会把从广告中获得的产品性能方面的特点与自己心目中所期望的或理想的产品应具有的性能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广告中的产品是否与自己的期望是否相符,这一过程称为功能一致性过程。 ②认知反应理论:消费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广告刺激,而是主动地评价广告信息,消费者接受和加工广告时所产生的思想,会对说服效果产生中介作用。 ③认知失谐理论:人们对一个对象形成新的态度时,会出现以下倾向:使新态度与原有的态度、价值观和个性相一致。如果感知到的新信息与原有的信念或态度不一致,那么就会体验到失谐并由此产生态度的改变。 ④启发式加工理论:消费者对广告中所传播的产品性能方面的信息并不进行仔细的思考,而是根据广告中的一些线索,如广告论据的多少,专家评价,广告中所使用的名人的声望等直接形成一定的品牌态度。 二、简答题(4个,5分/个,共20分) (一)影响注意的因素: 1、客观刺激特征 2、个人的主观性因素(需要、态度、兴趣、经验) 3、情境因素 (二)、如何利用注意规律进行广告创作 1、利用刺激的特点增强广告的吸引力 2、适当增加广告的重复率 3、增强广告的艺术性 4、利用悬念 (三)、知觉的影响因素 A、知觉对象的特征:刺激的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P44)

广告心理学复习题集供参考

广告心理学习题集 一、选择题题库(从每道题目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或最合理的答案,填在答卷纸相应的位置) 1.下列哪种广告不宜太多重复 A 幽默广告 B 为不太引人注意的产品作的广告 C 内容抽象、复杂的广告 D 存在大量竞争的产品广告 2.下列哪些不属于边缘线索 A 明星代言人 B 精美的包装 C 悦耳的音乐 D 高品质的陈述 3.下列关于电视广告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确保关键画面至少保持2秒钟,关键画面一定要显示商标 B 与关键画面有关的声音应该跟在关键画面之后,置于次要画面之中 C 在词的运用上,肯定句中应运用低意象词,否定句中则用高意象词 D 不同的广告围绕同一主题改变画面,减少各种形式的疲劳 4.根据罗斯特和佩斯在《广告和营销管理》一书的观点,对电视广告来说,应确保关 键画面保持至少几秒钟 A 1秒 B 2秒 C 3秒 D 4秒 5.我国大陆第一则“名人广告”为 A 葛优—双汇火腿 B 李宁—健立宝 C 李默然—三九胃泰 D 蔡国庆—华意 空调 6.广告中语言的首要作用是 7. A 传递商品信息 B 实现“二级传播”的基础 8. C 维持广告传播近期效果 D 维持广告传播的远期效果 9.在现代市场中,要拥有高的品牌知名度,首先的先决条件是 A 科学的品牌命名 B 过硬而稳定的产品质量 C 良好的信誉及服务 D 大量的广告投入 10.一个真正好的品牌标志,其关键是 A 让消费者接受、喜欢,赏心悦目 B 与品牌、产品密切联系 C 遵循标志设计原则设计出来 D 必须经过市场研究的评判

11.下列哪种媒介的受众接触度最高 A 电视 B 报纸 C 广播 D 杂志 12.根据罗明等研究,收视时间最长的年龄段是 A 13-18岁 B 19-34岁 C 41-60岁 D 61以上 13.什么是广告影响消费者的基本前提 A 消费者与媒体的接触 B 消费者与广告人的接触 C 广告人与媒体的接触 D 广告主与媒体的接触 14.根据北方经济咨询公司1999年的调查,女性比男性更关心以下哪一种题材的节目 A 生活爱情 B 武打片 C 革命战争 D 各朝代历史 15.高收入者在商品消费的特点是 A 关心产品用途 B 喜欢攀比 C 讲究节约 D 怕冒风险 16.消费者要求每个属性都达到最低标准的品牌选择模式 A 优势模式 B 连续性模式 C 不连续模式 D 期望值模式 17.下列哪个因素是影响青年女性消费者消费的最主要内在因素 A 美的追求 B 爱潇洒 C 爱自尊 D 节约 18.男性比女性更感兴趣的电视剧题材是 A 武打片 B 爱情片 C 生活片 D 现代农村 19.高收入者在品牌选择时更加看重品牌的什么属性 A 质量 B 价格 C 知名度 D 包装 20.下面哪种品牌选择模式运用的最广泛: A 连续性模式 B 编撰模式 C 不连续性模式 D 优势模式 21.下列广告媒体中,信息可靠性最低的是 A 报纸 B 杂志 C 电视 D 互联网 22.影响诱惑性购买行为最重要的因素是 A 产品的货架摆设 B 产品的包装 C 货架位置的高低 D 专柜展销, POP 23.常被看作是城镇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广告类别是 A 路牌 B 电视 C 霓虹灯 D 广播 24.由他人和周围情景因素影响的购买行为是

广告心理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1、广告对受众心理活动的影响 2、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A、观察法的定义:观察法是在被观察者不被觉察的自然状态下,有规律地观察并记录其外部行为表现,如:表情、动作、谈话等,以此来分析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B、观察法的特点 ①有目的性,有计划性②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②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 2、询问调查法 A、询问调查法的定义:询问调查法又被称作访谈法,是通过与调查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与行为的资料。 B、询问调查法的优劣 优点:可以进行深入、有针对性的调查;收集的资料有较高

的可靠性;适用范围(即被调查者)广泛,只要能够进行口头表达即可,有较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缺点:要求调查员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些问题不宜做面访,如涉及个人财产、经济状况及隐私方面的问题;这种方法较为费时、费力、费财;此法获得的资料不易量化;这种方法受到访谈环境及访谈双方情绪的影响较大 3、投射法 投射法是心理学中一种内心研究方法。用来探讨消费者潜在的动机和情感。 4、问卷量表法 消费者对××牌啤酒的感受与看法 5、实验法 6、内容分析法 3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有哪些 (1)一般购买动机。生理性购买动机和心理性购买动机两大类。(2)具体购买动机。 求实、求新、求美、求便、求廉、求名、好胜、嗜好、安全 4、引起注意的因素(8种以上) 1、有用的信息 2、相关性、支持性的信息 3、趣味的幽默性的信息

4、刺激物的强度(脑白金2) 5、刺激物的变化运动,变化分为不断变化和突然变化 6、刺激物的颜色 7、版位的影响 8、形状的影响 9、刺激物间的对比(没有对比的广告,无法吸引人的注意。对比性可以提高广告的注视率) 10、新奇 11、重复(脑白金)(反复可以提高广告效果,因而一般的广告活动都是以某期间推出定期的广告。) 12、悬念(所谓悬念,系指在广告真传中不要一语道破主题,而是藏而不露,让人猜测、思索,这是广告大师巧布疑阵,一反常态的策略。例:肯德基摇篮) 13、模特效应 14、注意力的转接 5、广告说服的实质 说服是通过给予接受者一定的诉求,引导其态度和行为趋向于说服者预定的方向。 广告的说服:是促进消费者对特定商品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购买行为。 态度和行为朝着预定方向变化,是说服的心理实质。(小孩踢球、安利的传销)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笔记及习题(勒温的拓扑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12章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12.1 复习笔记 一、勒温的生平与思想渊源 (一)人物简介 勒温(K. Lewin,1890~1947)是德国心理学家,完形学派的一员。由于其独树一帜的团体动力学研究,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的心理学研究活动可分为三个时期: 1.柏林时期(1921~1932) 着重研究和分析学习和知觉的认知历程、个体动机和情绪的动力学等。 2.爱荷华大学时期(1935~1944) 此时他的理论兴趣和研究重点集中在奖惩、冲突和社会影响等人际交往的过程,并对一些团体现象进行研究,如领导、社会气氛、团体标准和价值观念等。 3.麻省理工学院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时期(1945~1947) 主要考察技术、经济、法律和政治对团体的社会约束,研究工业组织中的冲突和团体间的偏见与敌对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二)思想渊源 1.意动心理学 1874年,布伦塔诺提出“意向性”概念,认为任何心理动作都指向对象,对象(内容)和动作不可分开,都要研究,但心理学主要研究意动。 2.现象学思想 勒温思想的另一来源是康德哲学中的现象学思想。他和冯特都认为心理科学研究的是直接经验,其老师斯顿夫将直接经验分为四类,其中知觉、理解、欲望和意志等心理机能属于心理学。胡塞尔提出现象学哲学,支持了意动心理学,这种出自哲学的意动心理学和现象学得到广泛传播,对勒温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拓扑学、向量学和操作主义 在科学方法中,勒温受到了拓扑学、向量学以及操作主义的影响,形成了拓扑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勒温是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人格理论与学习论中场论的创始人。勒温提出了心理动力场的概念,由此构建了其理论的核心部分。 二、拓扑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一)勒温的心理动力场理论

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广告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是研究广告活动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科学的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心理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四、人的心理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地产生人的心理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机制 2、广告诉求的心理依据 3、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4、广告媒体接触心理 5、广告构成要素与广告效果的关系 6、广告效果及其测量方法 7、消费者的心理差异 8、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 9、品牌心理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法 1、访谈包括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 2、问卷调查包括(1)结构:说明、指导语、问题(2)类别:开放式、封闭式(3)注意事项:为被调查者着想二、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 2、自然实验三、作品内容分析法 1、确定问题 2、选择资料 3、培训人员 4、评分编码 5、统计分析实验法: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发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联系 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和受访者的交谈,了解受访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态度等的方法。 结构式访谈与无结构式访谈的优缺点对比:结构式访谈优点1谈话易控制2简练,省时3内容可量化。缺点:1受访者处于被动2不易深入非结构式优点:1气氛轻松2受访者易吐出心中真言。缺点:1费时费事2难以量化 广告心理学的效应模式AIDA:AIDA理论是广告理论中较为经典的观点。既可以认为是广告创作原则,也可以认为是消费者接受广告的心理过程。 AIDA就是英文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 Desire(欲望)、 Action(行为)的头一个字母组成。意思是广告作用于视听者的心理历程是:首先引人注意,即从周围对象中指向和集中于特定广告,接着对引起注意的广告发生兴趣,而后产生占有广告产品的愿望,最后导致消费者产生购买该广告产品所诉求的行为。 第一本《广告心理学》的x H.盖尔1900年出版《广告心理学》 2.感觉现象包括:1、感觉适应-感觉器官受到刺激的持续作用,刺激强度不变,但人的感受却越来越弱的现象。 2、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得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联觉-某种感觉发生导致另一种感觉和其表象出现的现象。 消费者知觉的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 4)恒常性 整体性: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当客观事物作为刺激物对人发生作用的时候,通过感觉器官,大量离散的感觉信息传送至大脑,然后大脑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他们组成某个整体或完形。这种把事物各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完形。 1)完型2)境联效应.研究表明,尽管知觉对象由许多个别属性组成,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若干个相互独立

广告心理学考试重点

广告心理学 1.什么是广告心理? 主要研究说服大众购买商品的心理过程,即研究广告传播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心理现象、本质、规律及方法的一门学问。 2.什么是AIDMA? 广告五字经打动公众的广告应具有的5个心理条件 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Memory Action 引起注意产生兴趣欲望激发强化记忆促使行动 3.什么是USP?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独特的销售建议(罗瑟瑞夫斯) ①每一条广告都必须给消费者提出一条建议。 ②提出的建议必须是竞争对手没有或无法提出的。 ③提出的建议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撼动消费者。 4.什么是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是指能被感觉渠道察觉的刺激的最小量。 5.什么是知觉偏见? 知觉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型作用) 6.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p17 马斯洛认为人有许多基本需要,并将这些需要排成一个有高低层次的系统。并且优势需要决定人的行为。 ①生理需要:吃、喝、拉、睡、性。 ②安全需要:身体、财物、住所、就业、投资、生活。 ③社交需要:需要有人关注我们,关心我们,与人相处,认同家庭,寻根寻祖,结交朋友,受人赞扬…… ④尊重需要:声望、尊严、地位、胜任感、力量、成就、他人的尊敬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风度。 7.图地关系 “图”是主要的知觉对象,“地”是次要的知觉对象,其作用是作为主要对象的陪衬。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图地关系反转,将分别出现不同意义的画面,便产生了双重意象。 8.联觉 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贺曼·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发现:输入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了的东西就会被遗忘,而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时间。 10.低介入学习模式——潜移默化 低介入广告——知觉结构变化——态度改变——行为变化 低介入状态下的学习是消费者没有多少驱动力去主动处理和学习信息。 11.归类评价模式 人们常把物体分门别类,在评价一种新物体时,总是先把物体归入所属类别。再从记忆中提取对该类别的态度,并强加给新物体。 12.广告创意的方法 ①李奥贝纳——固有刺激法 他认为,成功的创意广告的秘诀就在于找出产品本身的固有刺激。固有刺激也被称为“产品与生俱来的戏剧性”。 ②罗瑟瑞夫斯的独特销售建议(USP)法 ③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法 他认为,任何产品的品牌形象都可以依靠广告建立起来。每则广告都应该对品牌形象这个复合特征有所贡献。 ④威廉伯恩巴克——实施重心法 他认为,实施广告信息战略“如何表达”部分,完全可以独立成为自己的内容,广告的技巧不是在于“说什么”,

自考《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

自考《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1 第一章广告传播对象是大众 1、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 2、广告的概念:广告是有计划的通过媒体传递信息,影响公众行为的信息传播活动。 3、广义的广告指一切广告活动,包括商业和非商业广告。侠义广告指商业广告。 4、广告心理学内容包括三部分:A、广告客体:消费者心理;B、广告心理功效:心理学原理运用;C、广告心的理效应测定:广告效用程度,遵守有效应原则,可靠性,相关性原则。 5、广告的要素:广告主(三个层次:生产企业、中间批发商企业、零售商)、广告信息、广告媒介、广告费。 6、广告的内涵:是付费的信息传播,广告活动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信息发布应该有计划,广告的手段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 7、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科学,把心理学的原理运用于广告,就是广告心理学。心理学之父为冯特。 8、广告心理学是说服大众购买商品和劳务,为促使其采用购买行为而研究其心理与行动的一门科学,它是为促使大众购买而将所研究的心理与行动的结论付诸实施的技术,所以广告心理所研究的是说服的原理及过程。 9、工商企业用户:新任务型、常规型、更新型生活消费者:经常性、选择、考察性。 10、广告对消费者的作用:广告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广告将新知识传递给消费者指导消费者合理使用消费资金。 11、广告的原则:真实性,信息性原则,受众原则,艺术性原则。 12、广告的心理功能:传播信息加强认识,指导消费,利于竞争,塑造形象。 广告心理的基本作用:心理学可以节约广告的费用、使广告活动以提高效率、提高有效的广告目的。 13、心理现象的实质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商标意象说是由欧集尔云提出来的。 15、1903年,思科特汇编成《广告理论》一书,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16、消费行为是从形成需要开始的。

广告心理学的重点

广告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研究对象 A广告心理学史探索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 B其研究对象使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广告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包括广告受众(即消费者)在广告活动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各类广告形式、手段的心理效果的测定,以及广告人在广告活动(如创意等)中的心理活动。它更多的是强调心理学的原理在广告实践中的应用。 C功能: 第一,传递沟通功能,是连接商品和消费者的一座桥梁。 第二,诱发或满足需要的功能: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第三,影响态度功能。 3)研究任务 2,广告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3,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2)询问调查法 3)投射法 4)问卷量表法 5)实验法 6)内容分析法 4,学习广告心理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习广告心理学的原则:系统性原则、特定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第二章广告成功的心理基础 1,广告受众的注意 1)发挥广告心理功效的原则:“AIDMA”(attention引起注意, interest引发兴趣, desire激起欲望, memory强化记忆, action促成行动) 2)广告受众的注意及种类 A内涵: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为心理过程提供一种背景状态。其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B种类:第一,有意注意,第二,无意注意,第三,有意后注意, 3)广告受众注意的功效 C广告受众对广告的注意有以下作用:选择作用、维持作用、调节监督作用。 2,广告引起广告受众注意的方法 1)广告信息的特点 A受众对广告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多,无意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定向反射式由客观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的有机体的一种应答性反应。因此,广告作为对广告受众的刺激物,其本身的特点会影响广告受众对他的注意。 a新异性 b活动变化性 c对比性 d广告信息的相对强度 e信息呈现的方式、信息量和速度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心理学笔记

广告心理学复试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研究对象 A广告心理学史探索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 B其研究对象使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广告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包括广告受众(即消费者)在广告活动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各类广告形式、手段的心理效果的测定,以及广告人在广告活动(如创意等)中的心理活动。它更多的是强调心理学的原理在广告实践中的应用。 2)广告心理功能 A图1—2 B图1—3 C功能: 第一,传递沟通功能,是连接商品和消费者的一座桥梁。 第二,诱发或满足需要的功能: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第三,影响态度功能。 3)研究任务 2,广告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3,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A观察法是在被观察者不被察觉的自然状态下,有规律地观察并记录其外部行为表现(如表情、动作、谈话等),以此来分析其心理活动的方法。此是居于行为主义理论流派的理论。 B特点: 第一,有目的性 第二,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 第三,观察可借助一定的工具(除各种感觉器官外,还可借助各种器具) C步骤: 第一步是设计,即确定观察目的和具体观察内容,选择观察方法和制定观察记录表。 第二步是计划实施,并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一定的结果。 D评价: 第一,优点:在得到现场的真实的材料,在研究对象不配合的情况下,可用此法;还有就是不受被观察者文化、理解能力的限制;另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 第二,缺点:观察质量受到观察者本身经验和能力的影响;观察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预知因素影响,无法控制;需要训练观察员和增加各种仪器,时间较长;观察涉及要求高;观察所得的结果在信度、效度上难以保证。 2)询问调查法 A此法是广告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又被称为访谈法,是通过与调查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和行为的资料。常与观察法结合在一起使用、互为补充。 B询问的技巧: 可按统一的涉及要求或有一定的调查问卷来进行比较正式的访谈,提问的内容、顺序、方式、记录都有统一的要求;也可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广告心理学定义: 就是探索广告活动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学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研究内容: 1传播心理: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机制、媒体接触心理 2.说服心理:广告诉求的心理依据、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 3.相关环境影响因素:消费者的心理差异、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 4.广告心理效果测定:广告构成要素与广告效果的关系、广告效果及其测量方法 5.品牌心理:商品的消费心理、品牌资产 6广告人创作心理:广告创作的心理活动、广告主的心理 三、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主要用于探索心理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 2.是探讨广告传播心理机制、揭示广告活动心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3.调杳法:调杳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4.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隐含的规律的方法。 四、广告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广告心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与心理学、广告学、消费心理学 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2.它在吸收、引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 五、广告心理学发展简史: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 2.1895年,美国盖尔率采用问卷调杳法 3.1901年,斯科特提出把广告的工作实践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和心理学 4.1903年,斯科特出版《广告原理》,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六、20世纪60年代以后广告心理学取得巨大发展的体现 1.研究成果越来越丰硕 2.研究机构越来越多 3.研究队伍越来越庞大 4.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5.研究方法越来越多样 七、年龄差异的心理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