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17课《长城》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长城》教学设计 茅阳第一小学四(3)班刘丽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长城起始地图、长城的图片、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气氛渲染:播放“长城——谭晶”) 一、检查预习 1、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怎样的? 2、每年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与长城有关的资料。(出示中外游客爬长城等图片资料) 3、出示国外领导人游览长城后,对长城的赞美之词: (1)、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2)、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4)、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 4、听了这些赞美之词后,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一起来学习第17课长城,请听课文范读。 2、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长城之旅第一站——“远看长城”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 (3)、理解长龙的比喻。 (4)、出示长城的起始地图: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5)、齐读第一自然段,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长城之旅第二站——“近看长城” (1)、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练习题附答案

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读拼音写汉字,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é jiǎo shuǐ chénɡ shí zhōnɡ rǔ ()()() shí sǔn ɡōnɡ shì shànɡ yuán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时宽时窄(ABAC): 2.时宽时窄(一对反义词): 三、说说下列句子运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2.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广大会堂。() 3.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再没法容第三个人的这样小的小船。() 4、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四、课文内容梳理: 本文的作者是。作者游览的地点是,时间是。游览的顺序依次是、、、,最后。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暑假和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过青衣江、泯(mǐn)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古人曾赞道:“何处飞来缥(piāo)渺(miǎ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插天绿。”

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不知不觉悟我们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楣(méi)门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经弥陀(to)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入门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雕塑,一个凶猛,一个严肃,一个威武,一个神气。天王手拿擒妖宝物,个人魁梧高大,形态庄重。寺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陵云”的美誉。险峻的竣云栈(zhàn)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乐山大佛是世界上的石刻勒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ā shā),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其雕刻的精细,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实在令人惊叹。 夕阳红着脸儿,慢慢地西沉了,天空中的浮云化作片片美丽的晚霞。此刻,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解释下列成语。 络绎不绝: 巧夺天工: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A、时间变化 B、地点变化 C、事情的发展 3.填出下列地点变化的缺项。 乐山城()()()()

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第一课时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四稿11月6日) 番禺区西一小学刘欣然 教材简析: 《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面有限,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努力创造条件,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在头脑中建构形象直观的景象,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另外,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能够用已积累的规范汉字表达自己的感受。本篇文章的主题是长城,我们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很多没有亲眼目睹长城的雄伟壮观,在文章教学中,需要使用图片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去感受长城的气势,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探求 教学目标: 1、认识“崇、峻”等8个汉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盘旋、凝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抓住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7课小英雄雨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7课小英雄雨来 17.《小英雄雨来》教案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 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内容,并加上小标题。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故事。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还有像你们年龄一样大小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

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小英雄雨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 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2.在阅读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初读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3.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再读课文,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全班交流讨论各部分的小标题,如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 ③掩护李大叔;④与鬼子作斗争;⑤河沿上的枪声;⑥雨来没有死。(也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如“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五、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掌握人物形象特点 为什么要把雨来叫做“小英雄”?你认为在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特征?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的事件和相关语句里分析理解。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一下,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 教师可以融入一个小组内,进行点拨指导。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同步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同步练习----------《长城》 1看拼音写词语。 chónɡshānjùnlǐnɡwānyán jiāyùɡuān ()()() bǎo lěi dǒu qiào ()() 2比一比,组词。 蜿()蜓()凝() 婉()蜒()疑() 3比一比,组词。 垒()峭() 磊()俏() 4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美好②赞许 无论能不能得到嘉奖 ..,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今天来到现场的嘉宾 ..都是来自大连的年轻朋友。() 5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聚集②村庄 今年,我们屯子 ..里有六个年轻人报名参军了。() 因为有关云长屯兵 ..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巢了。() 6填空。 (1)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和()。 (2)这篇文章作者按照从()到(),由()到()的观察顺序写的。7选词填空。 凝聚凝结 (1)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成的。 (2)农民的汗水()成一粒粒粮食。

8选词填空。 气势气魄 (1)这样()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这座山很有()。 9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公里,所以又称 _______________. 10 作者远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近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_____。 11课文第4自然段起__________的作用。 A总结全文 B联想升华 12按要求改写句子。 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写成比喻句) 13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阅读天地 八月的燕山,青翠欲滴,长城蜿蜒起伏在山背之上,时隐时现,像一条伏卧在崇山峻岭上的苍龙,翘首欲飞。真是未登上长城,就被它的宏伟的雄姿吸引了。 我随着人流登上长城。站在城楼上,观八达岭群山,只见山峦重叠,巍峨险峻。在这万山丛中,只有这一道关隘可通塞外,过去听过:“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今日亲临目睹,那里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我终于登上了长城的最高点,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长城在叠翠而险峻的山上,迤逦远去,一直伸向远方,与碧空相接,更加显得气势磅礴。现在我看它,不再是翘首欲飞了,而是一条有生命的、探首天际的巨龙,正在翻山越岭向前飞腾! 14短文中有不少字词不会读,不理解,我得请工具书帮忙。 读音解释 关隘():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一、我会写组词 哩:li(还早哩、吃饭哩、上面哩) 级:jí(石级、高级、初级) 链:liàn(铁链、表链、锁链) 颤:chàn(发颤、颤动、颤抖) 攀:pān(攀登、攀岩、攀爬) 猴:hóu(猴子、耍猴、猴急) 鲫:jì(鲫鱼、石鲫、花鲫鱼) 念:niàn(纪念、惦念、想念) 辫:biàn(辫子、小辫儿、草帽辫儿) 呵:hē(呵护、呵气、呵斥) 二、我会认组词 相:xiàng(相片、相机、相貌) 三、多音字 都:dū(首都)dōu(都是) 发:fà(白发)fā(发现) 相:xiàng(照相)xiāng(互相) 四、近义词 五、反义词 六、理解词语 似乎一一好像发颤一一发抖鼓舞一一鼓励 居然一一竟然汲取一一吸取 仰一一俯笔陡一一平坦鼓舞一一打击

奋力——松懈抬头——低头 笔陡:笔直陡峭。 白发苍苍:头发灰白,形容人苍老。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造句:没想到我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名。 汲取:吸取。造句:我们互相汲取力量,最终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七、句子解析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一个“挂”字形象、生动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天都峰,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害怕,更别说攀登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表明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爬上了天都峰顶,体现了我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4.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懂得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我”和爸爸在假日里去爬天都峰时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2.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7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文反思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3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本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来把握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另外,还大胆尝试了各种教学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触: 成功之处: 一、对于这篇文章的讲解,大胆尝试、创新。在没有预习本课之前,我先给学生放了《记金华的双龙洞》音频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段音频。然后让学生谈谈听到了哪些内容。在听完第一遍的时候,有十几位学生谈了感受。然后我又放了一遍,又有二十几位同学要谈感受。此时,学生基本上把本课的重点都说出来了。我很高兴,因为达到了我理想的效果。我发现这种尝试还是不错的。先让学生听文章,再讲,这样比直接讲学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 二、这是一篇游记,讲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这也为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做准备。因此,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者的游览路线是什么?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学生们先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作者的游览路线。紧接着,我又设计一道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游览图,注意内洞、外洞、孔隙的画法”。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课。另外,学生更容易掌握每个洞的特点。 不足之处: 从本课的学习来看,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时间还是有点紧。学生读的时间还是有点少,像孔隙、内洞两个自然段应该反复读,细细品味他们的特点。这节课,也使我领悟到: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让孩子们在语言里感受想象的美丽,在文字里享受体验的乐趣,是非常有意思的快乐学习!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长城

长城 清丰县固城乡和潘生小学:李雪莉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长城的图片。 2、学生欣赏图片,师导入新课: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长城,华夏儿女为之骄傲的长城。从秦代到明代,从明代到现在,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长城依旧巍然屹立在中国的领土上。 今天我们从图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请你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句子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

3、学生说感受。(美、长、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等) 师过渡:长城就是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 4、板书课题。 师:作者眼中的长城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82页。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这就是批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名分段读课文(4个人),正音。 师: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 师:看来预习很成功,4个同学都读得很流利。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找到了吗? 3、指名学生交流。 师出示最后一段话: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新语(描红:气魄雄伟、奇迹),指名学生读准确。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课文原文、知识点 及练习题 原文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凤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知识点 **【字词学习】**

字:跑、嗅、拍、嫩、愣、唤 词:打猎、摇撼、摇撼、绒毛、锋利、身躯、拯救、搏斗、勇气**【重点句子】** 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3.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哇!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4.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主要内容】** 《麻雀》主要说明了老麻雀的母爱。老麻雀不管自己危险不危险,还是有一种力量让它勇敢地落在小麻雀面前保护它。作者的心被老麻雀的母爱感动了,猎狗也是一样,它也被麻雀的母爱震撼而退却了。 练习题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课练(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课练 第一课时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dù juān hé shì jiān bèi yí dònɡ shāo wēi ()()()()() 2.在正确的读音上面打“√”。 系(jì xì)绳子 稍(shāo sāo)微 蜿(wān wǎn)蜒 漆(qī xī)黑 上源(yuán yán) 盘曲(qū qǎ)而上 浙(zhè zè)江 仿佛(fú fó) 呈(chéng céng)粉红色 3.给下列句子中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项目方面 ④事情的开头⑤仔细地看 ⑥用手平正地拿着 (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3)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 异:①不同的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④特别的⑤奇怪 (4)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 (5)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 (6)这是一道奇异的亮光。()  【答案】

1.杜鹃合适肩背移动稍微 2. (jì√) (shāo√) (wān√) (qī√) (yuán√) 盘曲(qū√) (zhè√) (fú√) (chéng√)  3.(1)③(2)⑤(3)⑥(4)①(5)④(6)⑤ 第二课时课堂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沙土 ()的映山红 ()的公路 ()地移动 ()地流着 ()地举起 2.仿照例句写句子。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无论…都… 3.读课文,完成填空。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表现在: 。

四年级语文上册17课《》长城》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刘连英 2017年5月6日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长、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想象。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2、图文结合,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读课题,全班读。 2.出示长城彩图,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3.复习生字词,解释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语。 二、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现在我们就先站得远一点,高一点,看看长城是什么样子的?再看第一幅图。 1.观察图画,先用自己的话讲。再指名读课文的相关句子。(像一条长龙) 2.出示文字: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3.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用手势表示出来。 4.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长、大、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5.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二)近看长城 出示: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近看长城) 你从哪儿知道的?(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高大坚固)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给我们介绍一下。(瞭望口、射口、齿形墙总称“垛口”。) 4.我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近景图边给大家介绍。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 小结: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你觉得设计和建造长城的这些古代劳动人民怎么样?(聪明、聪慧等) 5.指导朗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精品教案

四下第五单元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洞的事,是按照游览顺序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来到双龙洞,按照空间顺序先后介绍了外洞、孔隙和内洞,以表达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 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二课,既可作精读课文品读,也可当习作例文学习写作。本课条理清晰,按照游览顺序把作者游双龙洞的经过写得清楚明了,且景物之间过渡自然贴切,是引导学生学习按照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好载体。课文对于“孔隙”的特点描写,匠心独具,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窄小有了清晰的认识;写自己的感受,让人对孔隙的危险有了身临其境般的切身体会。而“内洞”的描写,突出了“大”和“奇”,既点明了“双龙洞”得名的由来,又展现了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奇景,却又言犹未尽,适合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实施语言实践。 二、教学要点 1.生字识写。 课文22个生字,7个要求会读、15个要求会写,其中,“浙、臀”两字,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 2.品味语言。 课文是一篇游记,是学习游览顺序行文的典范文本。教学时可让学生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同时关注景物之间的自然过渡。抓住重点语段,探究作者通过多种手段将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重点品味“孔隙”的“小”与“险”、“内洞”的“奇”与“大”。 3.习作策略。 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是这个习作主题单元教学重点。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学习按游览顺序习作的范文,围绕习作主题,需要开展三个层次的习作学习:(1)“游览路线图”,理清游览顺序;(2)“交流平台”,梳理归纳习作方法与策略;(3)“初试身手”,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景物,并尝试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特点写出来。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学习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3.聚焦重点语段,品味“孔隙”的“小”与“险”和“内洞”的“奇”与“大”,学习把景物特点写出来的方法。 4.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学习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课《长城》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课《长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长城的认识。;及本课的字词, 教学用具;课文图片及资料课件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4.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找出相对应的插图。 1.第1自然段:远看长城蜿蜒盘旋,如同长龙。(第一幅图) 2.第2自然段:近看长城高大坚固。(第二幅图) 3.第3自然段:由长城联想到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 4.第4自然段: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 2.学习会认的字。 3.学习会写的字。 4.学生书写。(重点点拨:隔、砖、旋等字) 四、出示图画,边看边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在在全班内交流 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五、小组学习,思考 1.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2.老师画出图画,让学生指出相应的地方。 城台: 垛子: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来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回顾拓展 六、课堂小练习。生谈对长城的感想 课堂板书 作业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导学案 井边学刘子瑞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changcheng)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宏伟建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它以雄伟的气魄、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长城旅游呢?今天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课文《长城》,让我们共同领略长城的雄伟。板书:17长城。 2、读题。初步了解学生对长城的认识程度。 3.引导看图,谈谈看后的感受。 4.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标自然段、画出课文里带拼音的生字。 2、检查文本中带拼音的生字:齐读、指生读。 3、请同学提出自己读不准或不理解的其他生字、词。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指读第一自然段。 ①说说作者是在哪里观察长城的?(远处看) ②长城的特点是什么?(长) 2、又读第一自然段。 ①说说书中是用哪些词语来描写的长城的?(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②理解词语 崇山峻岭:山高而陡。形容长城所处的地理环境险要。 蜿蜒盘旋:本课中指长城犹如长龙在崇山峻岭中曲折行走。 3、再读第一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长。(万里长城万里长)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段, ①说说作者是在哪里观察长城的?长城脚下(近处) ②长城的特点是什么?(高大坚固) 2、指生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垛子、了望口、射口 垛子:城墙顶上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了望口: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长和高大) ⑷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它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 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 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

(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⑴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⑵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⑴ 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⑵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⑶ 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 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⑴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 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⑵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五、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

四年级上册17课长城

课长城17四年级上册 17、长城 叙永县马岭镇中心校魏巧 教材分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

为 引导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的理解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学生互助的形式解决。 2、经过四年的培训,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

下,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 3、班上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而且班上有将近一半的留守儿童,让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去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完成任务的情况不可能乐观,还需要教师多加辅导。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 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视频《长城长》,结合所收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说说长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7 《长城》课堂实录【新版】

17 《长城》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我们为自己是华夏的儿女而感到骄傲,从本单元开始,柴老师就要带大家去领略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他们的风采,请大家把书翻到81页,我们一起来读本单元的单元提示。 师:“为了保护人类”预备起, 生:读 师:同学们,我们是华夏儿女,我们常常把自己比作一个龙的传人,今天,柴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世界遗产的另一扇窗户。(板书:长城) 师:那,你了解长城吗?在你脑海中长城是怎样的? 生1:长城是有13000公里长 生2:在我的脑海中,长城像一条巨龙。 师:横跨在崇山峻岭。 生3:在我的脑海中,长城是建立在崇山峻岭之上的。 生4:长城是一座非常雄伟的建筑。 生5:在我脑海中长城不像其他建筑物那么短,它有13000公里长。 师::非常的长。是的,长城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各诸侯国之间为了防止其他国家的侵略,在自己国家非常险峻的山头修筑长城,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就把各个国家之间的长城连接了起来,成了现在的万里长城。它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华夏儿

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作者怎么介绍长城的,同学们自己朗读本篇课文,要求是遇见生字,用你自己的学习方法把它记住,遇到长句子或者难读的句子自己多读几遍,同时把课文读通顺。 点评:当学生所汇报的的信息都来源于文本内容时,教师不妨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可调整为 师:你所说的这些都是从哪儿获悉的? 生:我都是从课文中读到的。 师:好,那么我们打开课文,一起从课文中去感受一下长城的雄姿吧!这样可能更省时、高效。 生:读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师:好停一下。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很棒。刚才呢,老师说要用自己的方法,把不懂的生字把它学会,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在学这些生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出示小黑板)师:这个生字谁来说(生字“崇”)。 生1:“崇”不要把它读成“cong”。 师:你提醒大家这是一个翘舌音,是吗?大家把这个生字读一遍,再读一遍。关于这生字你还知道什么? 生:说记字方法。 记生字“峻、嘉、峪、瞭、垒、魄”(师分别从字音、字型、意思、组词等方面进行点拨)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17课《长城》教案 会理二小黄明媚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4、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

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⑴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长和高大) ⑷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它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 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2、生讨论: 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 (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长城》教学设计 岗上小学李庆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设计本课时,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教材分析: 《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师:课件。 生:让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故事。 学情分析: 1、一般特征: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对于学习《长城》兴趣极浓。 2、学生的入门能力: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能通过朗读课文,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目标实施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PPT)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本课是一篇游记,在写作顺序及语言的运用上是一大特色,也是学生学习的好范本。教学本课时,抓住“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语文要素,帮助学生感悟游记的特点,掌握写作的方法。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能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所以,教学时采用“以读促学,读写结合”的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溶洞的景观图片,金华双龙洞的图片。 2.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溶洞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景色优美,你们瞧! 2.课件出示祖国的山川图片。(例如:西湖、庐山瀑布、黄山、洞庭湖等。) 3.看图交流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祖国山川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情境导入,质疑激趣 1.导语: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雕塑大师,它鬼斧神工,不仅在地面上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而且在地下也展示出奇妙的景观。 课件出示溶洞景观的图片,相机介绍关于溶洞、石钟乳、石笋等知识。 今天,让我们随同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让人叹为观止的迷人世界吧。齐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读题质疑。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这篇课文是游记。游记就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读了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双龙洞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去的?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双龙洞都有哪些景观?有什么特点?关于双龙洞有哪些美丽的传说?) 3.教师归纳问题,同时板书:游览的顺序、景观特点。就让我们快速跟随叶老的文字一起去游览一番。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语言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深入学文奠定基础。每个人都是在问题的驱使下学习的,让学生读题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典型问题就会理清学习的重点,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读文。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