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结论
树皮图案可以通过拓印方法获得。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
实验小组组长签名:
班级三(2)班姓名组别实验时间2014年9月3日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
实验课题
拓印树皮
指导教师
常开贤
实验目标
让学生掌握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
实验器材
或药品
树干、白纸、蜡笔
实验设想
树皮图案是否可以拓印在白纸上。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观察
1.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
2.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3.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是凸起部分染上颜色。
树皮图案被拓印在白纸上。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01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02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03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04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05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06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07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实验报告08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实验报告
09
10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11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12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13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14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15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16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17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18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19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20。

2022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城厢小学

2022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城厢小学

科学实验报告单城厢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城厢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城厢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城厢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城厢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城厢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城厢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座号日期年月日班级学生姓名座号日期年月日同窗们都懂得,春暖花开旳季节,许多植物不久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成果。

秋天里,我们周边旳植物正悄悄旳发生着变化,你注意到了吗?我们从这些现象懂得了什么班级学生姓名座号日期年月日活动名称:植物旳叶我旳观测记录:秋天是落叶旳季节,整顿我们捡来旳多种各样旳落叶,我发现:我捡了片落叶,共种树叶;我们组捡了片落叶,其中树叶最多。

这是一片完整旳叶旳构造:请在下面树干上补上合适旳树叶。

班级学生姓名座号日期年月日寻访小动物本来,只要仔细观测,我们旳身边到处均有小动物旳存在:我旳调查记录我观测到旳小动物共有种。

其中有种,我不懂得它们旳名字。

◎这是我发现旳不出名旳小动物,我把它们画下来了:班级学生姓名座号日期年月日蜗牛(一)看这是我画旳蜗牛:这是我话旳蜗牛:我还观测到,蜗牛用爬行;我还观测到它能在等地方爬行。

班级学生姓名座号日期年月日蜗牛(二)◎蜗牛“睡觉”了,我旳蜗牛“睡觉”了,怎么让它醒过来呢?我旳设想:蜗牛旳反映:◎蜗牛“吃饭”了。

蜗牛旳食谱:我还懂得它最爱吃旳是:◎蜗牛便便了。

这是我旳画和话:班级学生姓名座号日期年月日蚯蚓把你观测旳蚯蚓画下来,并用简朴旳话来描述蚯蚓旳外形特性。

我画旳蚯蚓我话旳蚯蚓放入水中旳蚯蚓有()条,爬出水盆旳有()条,这些蚯蚓在水中最长待了()分钟。

蜗牛和蚯蚓身体旳比较(中间部分是用来记录相似点旳哦!):蜗 牛 蚯 蚓班级 学生姓名 座号 日期 年 月 日金鱼旳观测金鱼旳身体是如何旳?身上长着什么?请你把它画下来。

我 旳 漂 亮 金鱼金鱼是在不断旳喝水吗?是()不是()小实验:用吸管吸某些用食用色素调制旳水,在金鱼嘴前喷出红水,我们看到了什么?能阐明什么?班级学生姓名座号日期年月日观测我们周边旳材料请你观测我们身边旳物品,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旳。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小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三(2) 实验者
时间
2014.9.2
实验名称
观察一棵大树
实验目的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并描述出来。
实验器材
一支蜡笔、一个放大镜、一把尺子
我的猜测:树的外形差不多,树皮都是粗糙的,树冠大小都相同
实 我的实验步骤: 。
1、我们观察了雪松
2、从远处看,一棵大树的形状。 3、从近处看。

观察到的现象:1、我们观察了 雪松。

2、树冠圆锥形。

3、树干是直的,用手摸感觉很粗糙。
4、树皮灰褐色,裂成鳞片
实 验 树都生长在泥土里,都需要水 、 阳光 ,都有 树干 、 树冠和树根。但树冠小, 结 树干粗细 ,树皮摸起来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论
疑 问
树的形状为什么各不相同
疑 问
指导教师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材料有关吗
评定等级(含日 期)
2012.12.1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小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实验者
时间
201.12.10
实验名称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实验目的
比较水与食用油的异同,了解液体的共同特点
实验器材
水、食用油、塑料杯、滴管、玻璃、蜡光纸、木条


程 观察到的现象:蜗牛的身体柔软,身体的外面有贝壳。
实 验 结 论
疑 问
指导教师
蜗牛是软体动物,有壳、触角、腹、头、
为什么有的蜗牛没有壳 评定等级(含日期)
2014.9.16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18个)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18个)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18个)实验名称:1.2水沸腾了实验器材:温度计、水、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蜡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石膏上2、点燃酒精灯,把酒精灯移的外焰燃烧石棉网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谷种现象。

4、沸水的烧杯上套袋子,观察袋子的变化实验记录: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化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沸水烧杯上套的袋子鼓涨起来。

实验结论:我认为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加热。

实验名称:1.3水结冰了实验器材:碎冰、试管、温度计、烧杯、记号笔、食盐实验步骤:1、在试管里加入41的水,记号笔在水面好标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烧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子里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5、观察水结冰后的高度。

实验记录:1、管插入碎冰里,水温开始下降,当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

2、水结冰后变高了,说明体积变大了。

实验结论:水当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

实验名称:1.4水融化了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温度计、冰块、观察皿、吸管实验步骤:1、取冰块放在观察皿上,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

2、试管装水结冰,在冰面处做标记,把试管浸入烧杯的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等冰完全融化后,观察水面与记录的冰面距离。

实验记录:1、冰块在融化。

吹气的地方融化快。

2、试管里的冰慢慢在融化,完全融化后,水面比冰面低。

实验结论: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实验名称: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实验器材: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实验步骤:1、我们再把它放到上节课的天平里去称一下。

教科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全册)最

教科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全册)最


的现象
实 验
金属材料的传热性好,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能导电 结 论
指导教师
10 / 20
时间
实验名称
比较材料的韧性
实验目的
认识不同材料的韧性
实验器材
塑料条、铁片、卡纸条、钩码、纸条、记录表
实 1、在相同厚度的塑料条、铁片、卡纸条、木条一端上分别标出刻度
验 2、在塑料条、铁片、卡纸条、木条的另一端挂上一个相同的重物
指导教师
8 / 20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 验 步 骤
实验名称
比较硬度
比较常见材料的硬度
橡皮、海绵、卡纸、铁钉、塑料尺、木条
1、观察描述橡皮、海绵的硬度
2、观察比较卡纸、铁钉、塑料尺的软硬
3、用刻划的方法比较材料的硬度
2、 较软的材料有: 橡皮、海绵、砂纸、空饮料罐
实 验 结 论
指导教师
较硬的材料有:铁钉、塑料尺、木条和卡纸 较软的材料有:橡皮、海绵、砂纸、空饮料罐
结 不一样。

教师签阅
实验效果
及问题
1 / 20
实验时 间
年级第 册
实验名称
观察一棵大树
实验目的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并描述出来。
实验器材
一支蜡笔、一个放大镜、一把尺子
1、我们观察了雪松
实 。2、从远处看,一棵大树的形状。3、从近处看。



实 树都生长在泥土里,都需要水 、 阳光 ,都有 树干 、 树冠和树根。但树
步 3、把塑料条、铁片、卡纸条、木条的一端用重物压住,挂重物的一端伸出

桌面 5 厘 M、10 厘 M、15 厘 M。观察它们弯下去了多少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6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6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6篇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6篇一、学生分析今年我任教三年级两个班科学的教学,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

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该年级男生居多,学生思维活跃,热爱科学,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并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

学生从小对科学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些接触和了解。

如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等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学习是有基础的。

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有学习的强烈愿望。

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好,但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培养提高。

二、实验分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是《科学》课开始的第二个学期,因此本册教材浅显易懂,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还考虑到为今后的学习提高打好基础。

在这个阶段一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展开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目的与要求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实验措施1、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转眼间,我在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

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我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本年度教学工作情景总结如下: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全2.观察不同温度下水中溶解物质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水、食盐、小苏打实验步骤:1、将两个烧杯分别加入相同的水,分别加入适量的食盐和小苏打,搅拌均匀。

2、记录每个烧杯中加入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3、将一个烧杯放在常温下,将另一个烧杯放在热水中加热。

4、观察每个烧杯中的溶解情况,记录温度和溶解的数量。

观察到的现象:1、在常温下,食盐比小苏打溶解得更多。

2、在加热后,食盐和小苏打都溶解得更多。

3、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的数量也增加。

实验结论:水能溶解的物质数量受温度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的数量也增加。

在常温下,食盐比小苏打溶解得更多。

4、观察蒸发皿中的变化,直到水分蒸发完毕,留下的是食盐晶体。

5、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将火焰放到蒸发皿下方,观察火焰的颜色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1、食盐在水中充分溶解,沙子被滤掉。

2、随着加热,水分逐渐蒸发,最终留下食盐晶体。

3、火焰颜色变为黄色,说明食盐中存在钠元素。

实验结论: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可逆的。

通过蒸发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

食盐中含有钠元素,可以通过火焰测试进行检测。

2、了解气压和气温对风的影响。

实验器材:酒精温度计、气压计、风力计、水、火源、塑料袋。

实验步骤:1、将酒精温度计放在火源旁边,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2、用气压计测量不同地点的气压,并比较差异。

3、用风力计测量不同风速下的风力,并比较差异。

4、将塑料袋充满水,扎紧口,用手压住一端,将另一端放在高处,松开手,观察水流的方向和速度。

实验结论: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气压和气温对风的影响很大。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温度升高会导致气压下降,从而形成风。

同时,风速也会受到气压和气温的影响。

实验中的塑料袋实验也证明了风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受到气压和气温的影响。

通过测量降水量,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降水量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雨量计、计时器实验步骤:1、在降雨时,将雨量计放在室外合适的位置,开始计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坪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高坪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高坪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高坪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高坪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高坪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高坪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高坪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坪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高坪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高坪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高坪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高坪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 高坪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