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

合集下载

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

1+ 被动活动患肢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有较小阻力
2
被动活动患肢在关节活动大部分范围有较大阻力
3
肌张力明显增高,被动活动患肢较困难
4
肌张力极度增加,患肢不能被动活动,肢体僵硬
康复功能评估
3. 关节活动度评估
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或 转动的角度。分为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度。
康复功能评估--关节活动度
2.均等的机会
• 使残疾人能享受均等的机会,主要是指平等地享受入学和就业的机会。 学龄残疾儿童能够上学,青壮年残疾人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能够就
3.全社会平等的一员
• 使残疾人能成为全社会平等的一员,融入社会,不受歧视,不受孤立 和隔离,不与社会分开,残疾人能得到必要的方便条件和支持以参加 社会生活。
社区康复的依靠力量
本节课应该熟悉:
社区康复、康复概念 康复三级预防 常用的康复评定 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复习题
功能障碍包括以下哪几项?
A听力障碍 B精神的功能障碍 C职业的功能障碍 D社会的 参与能力的障碍
肌张力总共分为几级?
A4 B5 C6 D7
简答:什么是三级预防?
课后思考题
全科医生在社区康复中可发挥什么作用? 可以通过社区康复使患者达到什么目标?
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出 现上述症状
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出现心衰
2. 肺功能评定:肺容积与通气功能
社区常见的康复方法
社区物理治疗 社区运动疗法 社区言语治疗
社区作业
社区常见的康复方法
社区传统康复 社区心理康复 社区康复工程 社区康复护理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 身力量,运动疗法通过某些运动方式 (主动或被动运动等),使患者获得全 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 练方法。

《社区康复》课件

《社区康复》课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康复医师
负责制定康复计划、评估 康复效果、指导康复训练 等。
社会工作者
负责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 支持、协调社会资源等。
志愿者
参与康复服务的组织和实 施,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 和支持。
03
社区康复的实践与案例
社区康复实践模式
家庭康复模式
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家庭成员的参与,为 社区内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政策支持
随着社会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 关注度提高,政府将加大对社区康复 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其发展。
社区康复的未来展望
服务普及化
技术现代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社 区康复将逐渐普及化,成为一种基础性的 健康服务。
未来社区康复将更加依赖现代技术手段, 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服务质量和 效率。
《社区康复》ppt课件
CONTENTS
• 社区康复概述 • 社区康复的核心内容 • 社区康复的实践与案例 • 社区康复的挑战与展望 • 总结与思考
01
社区康复概述
社区康复的定义与特点
社区康复的定义
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环境中,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方面的 全面康复服务,以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融入社会。
社区康复的发展
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进社区康复工作,制 定相关政策、建立服务体系、培训专业人才等。同时,随着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区康复的服务模式和手段也在 不断创新和完善。
02
社区康复的核心内容
社区康复服务对象
残疾人
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身 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服务体系不完善
社区康复服务需要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来支持,包括转介 机制、康复流程、服务质量监控等,目前这些方面还存在 很多不足。

社区康复护理名词解释

社区康复护理名词解释

社区康复护理名词解释社区康复护理是指在社区居民自己家庭住所生活环境中,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的以康复为目的的综合性护理服务。

它通过提供康复和护理技术,帮助患者在社区中维持和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社区康复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康复评估:康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身体功能、病史、家庭环境等方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和问题,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2.康复护理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康复评估结果,制定符合患者个体差异和康复需求的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包括目标的设定、康复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康复护理的时间安排等。

3.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康复需求,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包括运动训练、功能训练、认知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

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提高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

4.心理支持:社区康复护理不仅关注患者身体的康复,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护理人员通过情绪疏导、心理咨询等方式,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5.医疗指导:社区康复护理中的护理人员与医生密切合作,负责将康复护理的执行情况反馈给医生,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护理方案的调整。

护理人员还负责向患者、家属等提供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预防病情恶化。

6.家属教育:社区康复护理不仅关注患者自身,还关注患者的家庭成员。

护理人员会向患者的家属提供相关的护理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

社区康复护理提供了便利、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满足患者在家庭住所中的康复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社区康复护理,患者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康复护理,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促进康复速度。

社区康复护理充分发挥了社区资源,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康复护理体验。

社区康复概论

社区康复概论

服务效果持久
社区康复服务贴近患者生活,更有 利于患者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且效果更为持久。
社区康复的理念
人道主义精神
全面康复
社区康复强调关爱和尊重患者,充分发扬人 道主义精神,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社区康复注重患者的全面康复,包括身体、 心理、职业和社会等方面。
公平可及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
社区康复强调为所有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公平 、可及的康复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区 康复也将不断引入新技术手段, 如远程康复、智能康复等,为康 复对象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 服务。
04
社会参与度提高
社区康复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需 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未来,预 计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企业 和个人加入到社区康复事业中来, 为推动康复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组建由医生、护士、社工、心理 学家、物理治疗师和职业治疗师 等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共同为患 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远程医疗 、智能设备和康复软件等,提高 康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社区康复的合作伙伴
政府部门
与政府部门合作,参与制定和实施有关社区康复的政策和 规划,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社区康复概论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社区康复概述 • 社区康复的历史与发展 • 社区康复的工作内容与模式 • 社区康复的成效与挑战 • 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社区康复概述
社区康复的定义
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环境中,为各类残疾人、慢性病患者、 老年患者等提供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 会适应能力。
社区康复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人人享有康复 服务”的重要实现途径。

社区康复服务的内容

社区康复服务的内容

社区康复服务的内容社区康复服务是指为残疾人、康复需求人群以及需要康复辅助的个体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康复和支持服务的体系。

它基于社区的资源和专业团队,旨在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服务,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社会参与和自主发展。

社区康复服务的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康复评估、康复训练、辅助器具提供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一、康复评估社区康复服务的第一步是进行康复评估,以了解个体的康复需求、功能状态和康复目标。

这一评估过程通常由医疗专业人员、康复师、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完成。

他们会通过面谈、观察和使用各种评估工具,对个体的身体功能、认知能力、社交交往、精神状态等进行全面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社区康复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个体的康复评估结果,专业康复师会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康复训练:针对个体的运动功能障碍,通过物理疗法和运动训练来恢复和改善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例如,针对肢体残疾的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步态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 言语康复训练:针对患有言语障碍的个体,通过言语训练和语言矫正来改善他们的言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这包括言语发音、语音流畅性、语言理解和表达等方面的训练。

3. 职业康复训练:对失能个体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并参与到职业工作中。

这种训练可以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适应能力训练和职业心理辅导等。

4. 认知康复训练:针对患有认知障碍的个体,通过认知训练来改善他们的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训练可以通过认知游戏、认知刺激和认知策略训练等方式进行。

三、辅助器具提供社区康复服务还包括为康复需求人群提供辅助器具的服务。

辅助器具是一类能够帮助个体改善功能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设备,如轮椅、助行器、助听器等。

社区康复服务机构通常与医疗器械供应商合作,提供适合个体需求的辅助器具,并为其进行适配和使用培训,以确保个体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辅助器具。

社区康复知识点

社区康复知识点

社区康复知识点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环境中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帮助个体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最大程度地融入社区生活。

社区康复可以有效地提供终身支持和服务,促进个体康复并实现社会参与。

下面是社区康复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康复评估:康复评估是社区康复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了解个体的康复需求和现状。

评估内容包括个体的身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社交参与等方面。

通过综合评估结果,制定个体的康复计划,以满足其特定的康复需求。

2.康复目标设定:根据康复评估结果,制定个体的康复目标。

康复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并与个体的实际情况相符。

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个体,康复目标可以是能够独立行走一定距离;对于语言障碍的个体,康复目标可以是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3.康复干预:康复干预是社区康复的核心环节。

根据个体的康复目标,制定相应的康复干预方案。

康复干预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种形式。

通过系统的康复干预,可以帮助个体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增强社交参与。

4.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康复需要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以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社会组织等。

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可以提供专业的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提高康复效果。

5.康复监测和追踪:康复监测和追踪是社区康复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的康复评估和监测,可以了解个体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干预方案。

康复追踪可以持续跟踪个体的康复效果,评估康复干预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

6.康复教育:康复教育是社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康复教育,可以增加个体和家庭对康复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康复的参与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康复教育内容可以包括康复知识、康复技能的培训等。

总结起来,社区康复是一项复杂而多样化的工作。

通过评估、目标设定、干预、资源整合、监测、追踪和教育等步骤,可以为个体提供全面的康复支持和服务,帮助其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最大程度地融入社区生活。

社区康复措施

社区康复措施
供便捷的康复服务。
组织康复活动
组织开展各类康复活动,如康复 讲座、康复训练、康复义诊等, 提高居民对康复的认识和参与度

培训康复人才
通过培训康复人才,提高社区康 复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对康复服
务的需求。
家庭参与
家庭成员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康复过程,为患者提供情 感支持和日常照顾,促进患者康复。
家庭环境改造
社区康复强调的是在家庭和社 区中进行的康复活动,而不是 在医院或康复中心进行的。
社区康复的目标是使残疾人能 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他们 的独立生活能力。
社区康复的重要性
社区康复能够满足残疾人对康复 服务的需求,使他们能够在熟悉 的环境中得到康复治疗和训练。
社区康复能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 负担,因为家庭和社区可以提供
根据患者需求,对家庭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如增 设扶手、防滑设施等,提高居家生活的安全性。
家庭康复训练
指导家庭成员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在家中继 续进行康复训练,巩固康复效果。
社会支持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为社区康复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志愿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为社区康复提供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 。
解决方案
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同时,建立统一的人员认证标准,保证服务人员的专业性 和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问题
01
服务质量不稳定
由于社区康复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的差异,导致服务质量不稳定
,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效果。
02
服务内容单一
社区康复服务的内容较为单一,缺乏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不能满足患者
解决方案
政府加大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确保社区康复服务的正常运转;同时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社区康复概论

社区康复概论
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康复人员的角色与职责
医生
物理治疗师
职业治疗师
护士
社会工作者
负责评估患者病情,制 定康复计划,监督康复 进程,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康复计划,进行身 体功能训练和运动疗法 ,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 和能力水平。
根据康复计划,进行认 知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 训练,提高患者的独立 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度 。
日本模式
以社区康复中心为平台, 注重康复服务的普及和专 业化,政府、企业和社会 组织共同参与。
比较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国内与国外社区康复模式的比较分析:相同点与不同点, 各自优劣势的比较。
实践经验分享:成功的经验与不足之处,对未来发展的建 议和展望。
04
社区康复的挑战与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
康复服务能力不足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社区康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虚拟现实康复训 练,提高康复效果。
智能康复技术的应用
智能康复技术在社区康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智能康复训练, 提高康复效果。
服务模式创新
个性化康复服务
社区康复服务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康复服务,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康复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包括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康复技术、远程康复技术等。
发展模式创新
康复服务模式创新
社区康复服务模式从单一的医疗机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包括政府购买服务 、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康复服务外包等。
康复技术不断创新
社区康复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包括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康复技术、远程康复 技术等。
技术应用创新
政策法规不健全
有关社区康复的政策法规尚不健全,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监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康复一社区康复概述1 社区基本要素:地域区位,人口,社区文化,社会活动2社区康复:在社区层次上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措施,利用和依靠社区自身资源,使残疾人得到及时,合理。

3 社区康复的特点:战略以人人享有康复为基本策略;以多个部门参与,协调合作的社会化的管理方式;服务层面为城乡基层社区;以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人为服务对象;以病伤残者主动参与;采用全面的技术支持;投资少,覆盖广,效益高;康复训练就地,就便,方法简单。

41981年确定的国际残疾日:12月3日5 中国残疾日:5月第三个星期天6 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新的,有效地,经济的康复途径,社区康复。

7 我国社区康复的发展:(1986-1990)初步阶段;(1991-1995)试点阶段;(1996-2000)推广阶段。

8 “老三康”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正手术,聋儿听力语言训练。

9 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10社区康复的基本原则:社会化;以社区为本;低成本,广覆盖;因地制宜;技术实用;康复对象主动参与。

11残疾人: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心理和精神状态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以正常的方式从事正常范围的活动能力,使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处于不利发挥正常作用的人。

具体包括: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合其他残疾。

12 社区康复的内容:残疾预防;残疾普查;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二偏瘫的社区康复1偏瘫:同侧上下肢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2偏瘫分期软瘫期:发病的头几天,预防继发性损害发生;痉挛期:发病数日到一周内;硬瘫期:发病后3周-3个月左右;恢复期(相对恢复期):发病4个月左右;后遗症期。

3 功能障碍感觉和运动功能;言语和交流功能;感知和认知功能;情感和心理障碍;吞咽障碍;二便障碍;交感和副交感及性功能障碍。

4社区康复目标:采取综合措施;训练患者适应周围环境;调整周围环境;强调患者活动能力;参与社会能力;最大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

5 偏瘫康复时期脑梗死病后2-3天脑出血一周肢体功能恢复在发病后3个月内最佳康复在6个月以内。

三脑瘫社区康复1 脑瘫:小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种障碍。

2 脑瘫特点3岁以内发生;呈非进行性;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3 病因:出生前,妊娠期;出生时,分娩期;出生后。

4运动障碍性质分类:痉挛型,锥体系损伤80%左右;手足徐动型,锥体外系损伤20%左右;供济失调型,小脑受损;迟缓型。

5 瘫痪部位分:四肢瘫;双重性瘫;双瘫;三肢瘫;偏瘫;单瘫;截瘫。

6 社区康复目标:使患儿最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尽可能实现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为接受学校教育及步入社会作准备。

7 发育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又不稳定到稳定直至随意活动。

8 基本特点:综合康复;早发现,早康复;家长参与训练。

9 训练原则: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方法正确;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计划;按正常的运动发育顺序训练;基本生存原则;取得家长积极配合原则康复训练与教育,游戏,玩耍相结合原则;综合治疗,持之以恒。

10 手术注意:时机最好在婴儿期0-4岁,年龄一般大于4岁的患儿,智力相对接近正常,能够在术前,术后配合训练。

四脊髓损伤1 定义:脊髓横断性损害造成的两侧损害平面以下神经功能丧失所致的综合症。

2 功能障碍:脊髓休克;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控制障碍;痉挛;反射障碍;大小便功能异常。

3 脊髓功能分级A完全性损害:骶段无感觉或运动功能;B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有感觉及运动功能C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力<3级D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力>=3级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但肌张力增高4 神经根逃逸现象: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如果脊髓损伤至某节段并涉及上一节段的神经根,该神经的功能丧失表现为周围神经损伤的特点,同时有可能得到逐步恢复。

五其他常见病1 截肢:肢体全部或部分切除,通过关节者称为关节离段。

2截肢的残肢端是圆柱形而不是与圆锥形;截肢的康复在三级预防的基础上制定康复计划。

3 截肢的并发症:幻肢痛,残肢痛,残肢萎缩,残肢肿胀。

4 截肢出院注意:正确姿势摆放,继续使用弹力绷带包扎,远紧近松。

残肢端卫生用湿毛巾擦洗;超过24小时应绑弹性绷带;避免体重过重5 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引起的后遗症,多见于小儿并发其肢体迟缓性瘫痪的病症。

6 儿麻常见足部畸形:马蹄足,内翻足,外翻足,高弓足,锤状趾,跟行足;髋膝畸形: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膝关节反张,膝外翻;脊柱侧弯;上肢畸形:肩关节半脱位,肘挛缩,腕下垂,猿手。

7 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慢性关节疾患,以腕,指最为常见。

8 类风关训练目标:缓解炎症;保持肌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树立信心。

9类风关保护关节尽量以大关节做支托,物体重量分散到关节上;避免做加速变形的动作避免关节长时间维持在一个位置上日常活动尽量省力使用矫形器10 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从,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外力作用而发生的损伤。

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感觉,反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并发症:浮肿,挛缩,继发性损伤。

11 颈椎病: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颈椎骨质增生或间盘破裂脱出等刺激压迫邻近神经或血管等组织引起的相应症状或体征。

分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

12 慢性腰背痛六智力残疾1 智力残疾: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显著低于正常人的平均智力水平,同时伴有日常生活活动障碍,患病在发育年龄阶段(18周岁以前)。

三条标准:智力发展显著低于正常人的平均智力水平;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社会化技能,概念化技能,实践技能);患病在发育年龄阶段(18周岁以前)。

2智力:一般的心智能力,包括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综合抽象能力,以及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3 智力残疾按障碍程度分类:轻度智力残疾70-55分;中度智力残疾55-40分;重度智力残疾40-25分;极重度智力残疾25以下。

4 智力残疾按支持程度分类:间歇支持,有限支持,广泛支持,全面支持。

5智力残疾儿童测评及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生活自理,社会适应。

6 训练原则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坚持因人实施原则坚持强化性原则游戏趣味性原则7 家庭康复的特点家长是康复训练的关键角色训练不仅要适合儿童的个别差异,也要适合儿童生活的实际环境要适合家庭训练的基本条件。

七精神残疾1 精神病:精神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表现为精神活动明显异常或紊乱,精神活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遭到破坏。

2 精神残疾:精神病所致的一种不良状态,一般指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愈,影响社会功能,阻碍其在家庭中与社会上形式应尽的职责。

3 精神病防治的康复原则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原则综合防治的原则全面康复的原则4 精神残疾分类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情感性,反应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中毒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其他精神障碍致残5 社会功能筛查一级精神残疾,极重度:3或3个以上问题被评为2分二级精神残疾,重度:2个问题被评为2分三级精神残疾,中度:一个问题被评为2分四级精神残疾,轻度:2或2个以上问题被评为1分6社区康复计划:医疗康复,心理康复,社会技能训练与职业康复7 我国精神病防治康复模式: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

八听力言语残疾1 听力残疾:由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或听不到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

2 言语残疾: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能说话或言语障碍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能力。

3 影响听力健康的因素:遗传;药物;噪音;感染与疾病;外伤;精神及情绪。

4 言语过程:语言学;生理学;声学。

5 残疾类型听觉受损所致的语言障碍儿童言语发育迟缓失语症运动障碍性构音障碍器质性构音障碍机能性构音障碍发声障碍口吃6 失语症的训练法:刺激法:对损害的语言符号系统应用强的,控制下的听觉刺激为基础,最大程度地促进失语症患者的言语能力再建和恢复。

7 聋儿听觉言语训练原则:先理解后表达;在活动中学习;表达从简到难;充分利用创造语言环境。

8 3岁前是学习言语的关键阶段,7岁以内是最佳时期,早期干预。

9 听觉能力评估:大于90dB为一级聋;71-90dB为二级聋;56-70位一级重听;41-55位二级重听。

九视力残疾1 视力残疾: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艰难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

2 视力标准:双眼中好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5位盲;好眼最佳矫正视力优于0.05,低于0.03位低视力;若好眼最佳矫正视力优于0.05,但视野<10度者也称为盲。

十残疾儿童1 定义:出生后多种生物学与周围环境因素均可导致发育障碍引发儿童残疾。

2 残疾类型及原因:智力残疾>肢体>听力>视力>精神残疾。

3 婴幼儿发育筛查内容:个人-社会,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大运动4项。

4 残疾儿童的康复原则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患儿为中心的训练;家庭为中心的训练;康复与教育相结合。

十一老年人的社区康复1 衰老:生物体在其生命过程中,当生长和发育达到成熟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的一系列不利于自身的退行性变化。

2老年人常见的功能障碍神经,精神和心理障碍;内障功能障碍;骨关节肌肉运动功能障碍;活动能力障碍与社会参与能力局限。

3老年人残疾的特点:稍有不适即卧床;易二便障碍;性情改变;跌倒。

4康复原则根据健康需求实施全面康复;康复医疗应在疾病早期进行;重视预防性康复;科学进行康复功能评定;按一定的阶段和程序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