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全)
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

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2024 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说起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点,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从地球的自转公转,到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再到复杂的地形地貌,每一个都让人又爱又恨。
就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来说吧,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
地球自个儿绕着轴不停地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这一转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你想想,要是地球突然不转了,那可就乱套啦!一半永远是白天,另一半永远是黑夜,估计大家都得疯掉。
而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呢,这一转就是一年,四季的变化就这么来的。
夏天热得要死,冬天冷得要命,全是因为地球公转时和太阳的距离在不断变化。
气候类型也是个让人头疼又有趣的部分。
热带雨林气候,那地方常年高温多雨,树木长得密密麻麻,像个巨大的绿色迷宫。
走进去,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感觉空气都能拧出水来。
还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住在那里的人估计都不怎么需要担心干旱的问题,雨伞估计是出门必备品。
再说说地形地貌。
山脉那可是大地的脊梁,雄伟壮观。
像喜马拉雅山,高耸入云,山顶上白雪皑皑,仿佛戴着一顶巨大的白色帽子。
山脚下呢,可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再往下也许就是奔腾的河流。
而平原就像是大地的肚皮,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种植。
想象一下一大片金黄的麦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场面多壮观啊!我记得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实地考察。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小山丘。
老师指着山丘的岩层说:“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典型的沉积岩。
”我们凑近了仔细瞧,那一层层的岩石就像一本厚厚的史书,记录着地球的过往。
老师接着说:“这些岩层的倾斜方向和角度,可以告诉我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地质运动。
”我当时就在想,这小小的山丘居然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我们沿着小路往上爬,路边的野花野草随风摇曳,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
老师又停下来,指着一棵歪脖子树说:“这棵树的生长方向受到了风向的影响,你们看它往一边倾斜,说明这边经常刮大风。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地理知识点总汇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地理知识点总汇高中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括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地球的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和地球资源的利用等内容。
在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中,学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掌握和运用。
下面是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的地理知识点总汇。
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它由赤道和两极构成。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组成。
2.陆地和海洋-陆地分布:陆地主要分布在各个大洲上,其中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
-海洋分布: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
3.自然环境特征-气候:气候是指地球表面的长期平均天气条件。
-水文系统:水文系统由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组成。
-生物系统:生物系统由陆地和海洋上的各种生物组成。
4.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地质现象:地震、火山喷发、地壳运动等地质现象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水文现象:洪水、旱灾、地下水运动等水文现象是水文系统的一部分。
-生物现象:森林火灾、物种灭绝等生物现象是生物系统的特征。
5.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的关系-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和水源进行粮食、蔬菜和养殖业生产的活动。
-工业:工业活动包括制造业、采矿业等,会对地球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会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
6.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以再生或通过人工手段得到,非可再生资源是一次性消耗的资源。
-资源保护:资源保护指的是对地球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7.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利用卫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工具和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卫星和接收器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的技术。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总复习(知识点)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总复习第一讲地球、太阳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下面的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体系及主要考点】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类别: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2•天体系统: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弓|、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是由层次和级别的,如下图所示:——►(熟练掌握课本太阳系示意图,太阳系有八大行星,这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运动特征)J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2 i其他行星系统总星系’_其他恒星体统I河外星系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的星球在太阳系中,地球和其他行星相比,尤其和泪地行星相比无论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还是自转周期还是公转周期等方面,都没有特别之处,所以称它为普通的星球2•特殊的星球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
3 .为什么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太阳源源不断地供给地球光照和热量/稳定安全的J宇宙环境[八行星各行道,互不干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严地距离适中一►地球温度适中'优越的自身条X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适量大气演化形成富含氧气的大气圈-存在液态的水—*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体系及主要考点】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 太阳辐射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组成J 紫外光“可见光 波长范围0.4到0.76微米,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 红外线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源源不断为地球提供能量,影响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黑子分布在这层,周期为 11年 耀斑和日珥分布在色球层,周期为 11年 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对电离层的影响: 耀斑爆发时产生的射电和高能粒子到达地球, 引起大气中电离层强烈电磁扰动,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2)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从而产生"磁暴” ,使 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 产生极光的影响:太阳大气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进入两极地区高空 大气,与大气碰撞出现极光(4) 自然灾害:地震和水旱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1、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 、地幔、地壳。
地理高中水平考知识点汇总

地理高中水平考知识点汇总地理高中水平考的知识点汇总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广泛涉及的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有密切关系。
地理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天文地理、气候地理、地形地貌、水文地理、地质地理、环境地理、人文地理等等。
因此,在地理高中水平考试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相当丰富。
以下是地理高中水平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地理1. 天文地理:太阳系、日地运动、恒星等天体的性质与运动、地球的恒星时、太阳时、平太阳时、格林尼治平时等时间概念。
2.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的形状是椭球形、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的大小、形状因素的影响及其测量方法。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影响地球的因素以及日照的变化规律等。
4. 地球的重力场:重力场的意义、重力加速度的概念、重力场的分布和强度的变化规律等。
5. 大气圈的构成和性质:大气圈层次结构、各层次的温度、压强、密度、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等重要指标。
6. 地球的气候:气候的定义、气候类型、气候因素与影响因素、气候变化等。
7. 地球的水文:河流水系的特点、湖泊的形成和演化、地下水的分布和利用、海洋水文等。
8. 地地关系:山地、高原、平原、岛屿等地形的形成和特点、地震、火山以及地貌演变的规律等。
9. 自然资源的利用:水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养分资源等的分布、开发和利用状况。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地理:人口增长与变化、人口的结构、人口流动等。
2. 交通地理: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等。
3. 城市地理:城市的特征、城市的等级体系、城市发展的阶段和规律、城市化过程的影响等。
4. 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环境污染与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5. 人文景观:地理文化现象、景观分析、传统与现代景观等。
6. 经济地理:经济发展过程、主要经济活动的区域分布等。
7. 区域分析:分析人文、自然、经济因素对某地区发展与状况的影响。
以上就是地理高中水平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知识点:1. 地球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等。
2. 自然地理:包括天气与气候、地表水资源、土地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
3.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与城市、交通与通讯、工业与经济地理、农业与农村、文化与发展等。
4. 区域地理:包括国际关系、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地理教材插图解读等。
5.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资源利用与保护等。
具体的知识点如下:1. 地球基本知识:-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其直径约为12742公里。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公转轨道为椭圆形。
-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 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地球的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网格系统,用于定位地球上的位置。
2. 自然地理:- 天气与气候: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状态的变化,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地区的天气情况。
- 地表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
- 土地利用:包括城市建设、农田、森林、草原等。
- 自然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防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环境污染。
3.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变化和城市化等。
- 交通与通讯:包括陆路交通、航空、水路交通和通讯网络等。
- 工业与经济地理:包括工业发展和产业布局。
- 农业与农村:包括农业发展、农田水利和农村经济等。
- 文化与发展:包括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自信等。
4. 区域地理:- 国际关系:包括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和国际合作等。
- 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包括地理区划、地势地貌、气候特点、人口分布等。
-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包括各国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和主要城市等。
- 地理教材插图解读:对地图、图表和示意图等进行解读和分析。
5.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地理知识点总汇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地理知识点总汇必修I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宇宙的组成物质----天体类型多样,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天体。
二、天体系统的层次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级别:总星系1. 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2. 普通性的表现(1) 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① 方向一致(同向性)②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③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 (2)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3.特殊性(1)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A.宇宙环境 ①安全的行星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稳定的恒星环境:太阳光照的稳定B.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大气,液态水) ①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地表水多以液态存在。
②体积和质量适中,引力能使大量气体聚集形成地球大气层,经漫长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根据波长范围,分为红外光区、可见光区、紫外光区。
3.对地球的影响A.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B.太阳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一种新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分层与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周期约为11年,具体下图所示: 2.太阳活动的影响 (1)影响气候;(2)影响电离层,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 (3)影响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4)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基本规律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2.周期: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3.速度(1)角速度:每小时15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二、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晨昏线分地球为昼半球和夜半球)②地球自转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高中地理合格性性考试知识点(地理)

高中地理合格性性考试知识点考点1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的两个条件: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二者缺一不可。
(注: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到地面就不是天体了。
2.天体系统级别:一共分为4级,(由低到高)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可观测宇宙四目前人类可知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3.八大行星分类4.太阳系八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②适宜的温度;③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④液态水5.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①太阳处于壮年,状态稳定;②地球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考点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能为地球提供光和热;②太阳能为大气和水的运动提供能量;③太阳能转化成化石燃料;④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2.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3.太阳活动影响地球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当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②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影响。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5.太阳辐射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源泉,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考点3地球的历史1.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前寒武纪时期:①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陆地被称为联合古陆;②冥古宙出现有机质,无生命;③太古宙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④元古宙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⑤是重要的成矿期。
3.古生代:(1)晚古生代:①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②早期,鱼类大量繁衍;③中期,部分鱼类进化成两栖类;④晚期,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
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
高中地理水平考详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水平考详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是一门有关地球和人类生存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水平考试是经常出现的一种考试形式,因此了解高中地理水平考的详细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高中地理水平考详细知识点总结的一些内容。
一、自然地理部分1. 地球的构造和形态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2 地球的内部结构1.3 地球的运动和日照1.4 地球的地震和火山2. 大气环境2.1 大气成分及其组成2.2 大气循环和气候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3. 水文地理3.1 地球水循环和地球表层水资源3.2 水文地形、地下水和水土流失3.3 湿地和水产资源4. 生物地理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4.2 人为干扰和生态环境保护4.3 农业和生态农业二、人文地理部分1. 国土资源和环境1.1 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1.2 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1.3 森林资源和水资源1.4 国土环境和国土规划2. 人口、城市和区域发展2.1 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2.2 城市化和城市体系2.3 区域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3. 文化地理和地理信息系统3.1 人文地理和人文景观3.2 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3.3 地理视野和地理思维以上是高中地理水平考的详细知识点总结。
学生在准备考试时,应该先建立起一套基础知识体系,并且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科知识。
同时,针对各个知识点的考试形式,例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考生也需要对应的练习方法和策略。
在考试中,不仅要准确回答问题,还要注重表达和展现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这样才能获得一定的分数和高分数的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地理1》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1.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⑴ 宇宙环境:①公转轨道固定→互不干扰,安全;②太阳光照条件相对稳定。
⑵ 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温度条件适中→液态水;②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生存及昼夜温差不大的大气层;③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表面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产生水能、风能和洋流能。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①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能干燥器等。
②另一部分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4.太阳的大气分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5.太阳活动的形式:黑子(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日珥和耀斑、太阳风太阳活动周期性:11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①影响气候(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两极地区产生极光次数增多。
6.地球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②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③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的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除两极点外,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反之,线速度越小。
7.地球公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②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③速度:1月初,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8月初,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8.昼夜交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
9.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地方的地方时间。
10.区时计算:⑴地方时:东早西迟。
⑵区时划分: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东西十二区。
⑶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⑷相邻时区间的时差为1小时,东加西减。
⑸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与180度经线重合,实际上并不重合。
当由西向东跨越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将日期减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日期变更线时,就必须加一天。
*补充:①地方时换算原理:地球自转速度15°/小时、4分钟/度。
②计算经度差的方法:同减异加。
③时区的计算方法:所在时区序号=该地经度÷15=商+余教。
若余数小于7.5°,则商数即为所求时区的序号;若余数大于7.5°,则所求时区序号为商数加1。
④某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号*15°。
⑤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11.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
例如:在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在南半球,河流左岸冲刷显著。
洋流的流向也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
大气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比较明显,如风带风向;气旋、反气旋的流向等。
12.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先从赤道向北回归线、再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再向下移至南回归线、再回到赤道。
13.昼长夜短的变化: ①夏半年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②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③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④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14.四季更替原因:黄赤交角存在。
15.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①横向上,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
纵向上,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硅铝层在大洋中很薄甚至缺失。
②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③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16.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专题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地质作用: 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能量来自地球内能。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能量来自太阳能。
②5.六大板块:①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海洋);②印度洋板块;③亚欧板块;④美洲板块;⑤非洲板块;⑥南极洲板块。
6.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特别注意: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
人类活动也是属于外力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7.大气的受热过程:①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反射:(云和固体尘埃)无选择性。
散射:(空气质点和固体杂质)具有选择性,如:可见光中蓝、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8.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①形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在近地面上受热处形成低气压、冷却处形成高气压;在高空上受热处形成了高气压、冷却处形成了低气压),进而使得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产生了水平运动(方向是从高压向低压),从而形成了环流。
②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从郊区吹向城市)。
9. 三圈环流:(1)名称与成因:①低纬环流(0°~30°,热力环流)②中纬环流(30°~60°,动力环流)③高纬环流(60°~90°,热力环流)(2)方向:低纬环流与高纬环流的方向相同,与中纬环流的方向相反;(3)上升和下沉气流的成因:①赤道的上升气流和两极的下沉气流——热力原因形成;②30°的下沉气流和60°的上升气流——动力力原因形成;(4)地表与高空的气压、风向相反。
(5)表现:在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6)意义:①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水热平衡。
②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础。
10.气压带与风带:气压带的成因:一是由于冷热不均的热力原因引起的,如: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一是由于气流被迫上升或堆积下沉的动力原因引起的,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一致的,移动5~10个纬度,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向北移动;6月22日至12月22日,向南移动。
但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要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1.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12. 季风的形成原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重要原因):例如:东亚季风(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原因是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
)东亚的冬季风是因为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形成的西北季风,夏季风是因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和夏威夷高压之间形成的东南季风。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例如:南亚季风的夏季风——西南季风(注意:南亚的季风形成原因包括上述季风形成的两个原因。
)南亚的冬季风是东北季风,夏季风是西南季风,它是因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改为向右偏转而成的。
一般而言,冬季风是从高纬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寒冷(温暖)干燥的;而夏季风则是从低纬海洋吹向陆地,性质是高温(温暖)湿润的。
13. 主要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I.冷锋与天气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
天气:过境时,暖气团被迫上升,会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典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以及冬季的寒潮,属冷锋天气。
II.暖锋与天气概念: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
天气:当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典例: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III.静止锋与天气概念: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天气: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典例: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气压状况分为:低气压和高气压。
气流状况分为:气旋和反气旋。
⑴气旋:是低气压,气流运动方向是呈逆时针辐合上升(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上升)。
天气:由于其中心气流是上升的,所以出现阴雨天气。
实例:台风。
⑵反气旋:是高气压,气流运动方向是呈顺时针辐散下沉(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下沉)。
天气:因为中心气流下沉,所以天气晴朗。
实例: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和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14.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环节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和陆地之间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1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维持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②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③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16.不同性质的洋流洋流流向水温海水等温线表达图及寒暖流分布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举例暖流一般从低纬流向高纬比流经的海区水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寒流 一般从高纬流向低纬比流经的海区水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降温减湿秘鲁寒流对南美洲西海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产生影响17.世界洋流洋流及其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北半球是顺时针,南半球是逆时针;②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北半球是逆时针,南半球形成了环球性西风漂流; ③ 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冬季形成逆时针洋流,夏季形成顺时针洋流。
18.洋流的地理意义: 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实例: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也是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秘鲁沿岸的荒漠带是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非洲西南沿岸的的荒漠受到本格拉寒流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受到了西澳大利亚寒流的作用。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四大渔场的形成: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引起上下翻腾,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秘鲁渔场(秘鲁上升流把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了原污染海域的净化,但是扩大了污染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