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鸦片战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对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把握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知识,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网络资源,如相关历史论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呈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在此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如清朝的衰落、英国的殖民扩张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八年级上册 历史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 历史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背景、经过和结果。

2. 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掌握《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4. 能够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提高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

2. 在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引导学生阅读历史地图,提高学生解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 通过小组讨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认识到鸦片贸易的罪恶,深刻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民族利益的英勇壮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了解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从国际背景来看,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成为英国侵略的目标。

例如,英国的棉纺织业发展迅速,生产出大量的棉布,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农民自己生产棉布,英国的棉布在中国很难销售。

这就促使英国寻找其他方式打开中国市场。

从国内情况分析,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对外界变化一无所知。

如清政府官员贪污成风,军队装备陈旧,士兵缺乏训练等,这些内部因素使中国在面对英国侵略时处于劣势。

同时,鸦片走私成为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而中国的禁烟运动则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内容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等。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第1课鸦片战争【学习目标】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主要史实。

2.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浏览教材P2~5,,在下面时间轴上相应时间点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写在时间轴的下方。

1839年6月3日1840年6月1841年初1842年8月活动二:阅读教材,感受英国侵略者的野心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1)浏览教材P3~4,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阅读教材P4,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活动三:了解英国侵略目的,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843年起,鸦片贸易实际上完全不受法律制裁,已经变成一种公开的、畅通无阻的贸易。

……据估计,这时期有100多艘专门从事鸦片走私的船只。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英国资本家做了这样的估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现象源于哪一历史事件?19世纪时,中国对鸦片走私最为严厉的打击是什么?(2)材料二中,资本家的乐观估计反映了英国侵略中国的什么目的?(3)结合材料三的知识树,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检测反馈】()1.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

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摆脱毒品之害。

19世纪时,为扭转对外贸易中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局面而向中国输入鸦片的资本主义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俄国()2.2010年9月29日,禁毒教育片《大爱化春风——“千人戒毒帮教工程”大扫描》和禁毒教育读本《灵与肉的救赎——广东成功戒毒100例》首映首发式在广州举行。

170多年前,清政府在广东进行的禁毒活动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虎门销烟D.道光帝亲临广东指挥禁毒()3.小明打算实地拍摄反映鸦片战争中英军侵略中国路线的一个专题片,他拍摄的第一站和最后一站应该是A.广东、南京B.广州、北京C.南京、虎门D.广州、虎门()4.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有人认为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导致了这一后果。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材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鸦片战争为主线,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中国封闭的市场成为了英国侵略的目标。

2.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英国走私鸦片进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毒品问题,清政府采取禁烟运动,引发英国的侵略战争。

3.鸦片战争的过程: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经过一系列战役,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八年级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对于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鸦片战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反对侵略,勇于斗争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走私(1)背景: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经过: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运来呢绒、布匹,但遭到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排斥,严重滞销。

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等,销路旺盛。

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虎门销烟(1)原因: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经过:1838年底, 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把收缴的英、美等国商贩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2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3.原因(1)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的市场。

(2)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4.经过(1)第一阶段: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朝政府。

道光帝派琦善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

在双方谈判过程中,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

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

接着,英军又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

(2)第二阶段:1841年秋,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

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力竭牺牲。

英军溯江而上,攻占镇江。

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5.结果: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知识点3 《南京条约》的签订6.《南京条约》(1)签订: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2)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第1课鸦片战争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1.1 鸦片战争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学会归纳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课前预习任务】【温故知新】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何危害?【感悟新知】根据预习,完成下面问题。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鸦片战争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 签订《》【课上学习任务】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2.结合课本第五页的内容,阐述一下鸦片战争的过程。

3.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失败?二、《南京条约》1.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一下其影响。

2.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以史为鉴】1840年鸦片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鸦片战争的失败有多个方面,它的失败带给我们怎样的教训?我们应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巩固训练】1.“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赞颂的是右图中的英雄人物,他是()A.林则徐B.郑成功C.郑和D.戚继光2.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时间,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1839年B.1840年 C.1841年D.1842年3.道光皇帝的墓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有人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

”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广州B.宁波C.台湾D.香港岛4.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

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A.清政府武器落后B.战备不足C.政府妥协退让D.封建制度腐朽5.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6.鸦片战争后,美国和法国相继得到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除割地赔款外的其它特权,其依据是()A.领事裁判权 B.国际外交惯例C.片面最惠国待遇D.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7.材料分析题材料:“这场战争,中国文明……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封建文化,开始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形成全面的认识。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史料分析问题,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运用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真实情况。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2.史料资料:关于鸦片战争的文献、图片等资料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鸦片战争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史料了解战争的经过。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鸦片战争》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近代史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部分学生可能仅仅停留在知道“鸦片战争”这个名词的层面,对于其具体内容和影响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鸦片战争相关图片、视频等。

3.资料:鸦片战争相关历史资料。

4.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

提问:“你们对鸦片战争有什么了解?”2.呈现(15分钟)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课件和资料,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对鸦片战争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例如:“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是本册的开篇,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近代史的认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鸦片战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可能较为表面,需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故事等形式,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教学器材。

3.历史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鸦片战争?为什么要学习鸦片战争?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过程,总结出关键事件。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鸦片战争过程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看待鸦片战争?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鸦片战争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鸦片战争
每空5分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2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3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4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5 内容是①



6.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从中获得,和的权利. 71844年,美国和法国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和. 8列举鸦片战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
9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是.(10分)
10鸦片战争的影响(10分) 第一课鸦片战争
每空5分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2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3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4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5 内容是①



6.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从中获得,和的权利. 71844年,美国和法国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和. 8列举鸦片战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
9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是.(10分)
10鸦片战争的影响(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