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要矛盾变迁意味着什么

合集下载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摘要】本文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讨了矛盾认识、特点、演变过程、根本原因以及解决方向。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物质供求矛盾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矛盾转变。

文章结合唯物辩证法指导下的观点,论述了如何有效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探讨了未来矛盾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的启示。

通过对矛盾的深刻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特点、演变过程、根本原因、解决方向、指导、发展趋势、启示。

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义在新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节奏,也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

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义,对于把握中国发展的脉搏、指导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中国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多元,旧有的矛盾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只有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才能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推动中国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吸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不断探索和创新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复兴目标。

2. 正文2.1 唯物辩证法对矛盾的认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对客观世界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和阐发。

它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矛盾的存在推动事物发展变化。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意义研究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意义研究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意义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社会结构和矛盾的本质性质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研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从“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也提示着我们需要适应新时代要求,不断推进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研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于加快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变化,从过去的阶级矛盾到当前的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需求等多元化的主要矛盾。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着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还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义重大,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从矛盾的变化中探讨中国发展的新挑战和机遇,对于把握时代脉搏、指引发展方向、提高治理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入研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义,有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 正文2.1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取代“物质匮乏”成为主要矛盾这一转变来看,说明中国社会经济已经从追求温饱转向了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

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是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这意味着社会的发展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上。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1. 引言1.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集中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与生产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更加关注生态环境、民生福祉、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问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而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凸显,导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含了经济领域的矛盾,还涉及了社会、环境、政治等多个方面的矛盾。

这种变化,对我们认识社会、研究社会、解决社会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变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变迁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多次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阶段性。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也暴露了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一轮的变化。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更强调了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民生保障等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也将对未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

2. 正文2.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原因2000字对于一个文字助手来说太多了,我可以给你一个简短的摘要,你可以根据需要再进行详细展开。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意味着什么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意味着什么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意味着什么作者:颜晓峰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03期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是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问题。

主要矛盾转化,标志着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出现根本性转折,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社会主要矛盾以一种集中、凝练、典型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核心要素、关键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意义非同寻常。

它表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当代中国,表现为新的性质、新的内容、新的水准,实现了人民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跃升。

它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出现了一次根本性转折,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在富起来的过程中让中国全面强起来、真正强起来、持久强起来,显示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主要矛盾转化,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处于质量水平提高期、实现现代化的酝酿过渡期。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一个尺度,主要矛盾的概括和定位,实质上是社会发展的“地标”。

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处于初级阶段与现代化的衔接过渡期,走出初级阶段的酝酿加速期,以及初级阶段的质量水平提高期,进入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跃升期。

主要矛盾转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

社会主要矛盾是时代的基本依据,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主导的、支配的、决定的作用,贯通于时代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阶段。

新时代是新的主要矛盾的总体性概括和历史性表述,新的主要矛盾则是新时代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首先就要认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是什么,据此进一步回答一系列基本问题。

为什么说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为什么说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为什么说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答:社会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起着主导作用。

科学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历来是我们党认识社会发展阶段和制定大政方针、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一变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基本依据,也是我国迈进新发展阶段的内在根据。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

它意味着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成为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

立足当下,只有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

一是要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是要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党和国家工作。

三是要把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没有变。

我们既要科学把握“两个没有变”,同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也要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既不能落后于时代,也不能脱离实际、超越
阶段,从当前实际出发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中国现代的主要矛盾 转变和意义

中国现代的主要矛盾 转变和意义

中国现代的主要矛盾转变和意义摘要:一、引言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1.矛盾特殊性原理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3.主要矛盾转变的实践意义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1.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四、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策略1.优化经济发展模式2.提升人民素质和道德水平3.加强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的适应性五、结论正文:一、引言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就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论断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解决社会矛盾指明了方向。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1.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特殊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认为,事物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矛盾各不相同;矛盾着的双方每个侧面也各有不同。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温饱不足到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主要矛盾转变的实践意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我们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式、发展的动力等方面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一转变对于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1.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需求更加多样化。

这包括对高品质生活用品、健康、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2.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另一方面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民生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民生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民生近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民生”的转变。

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彰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变化,并分析其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首先,回顾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曾经集中在“有没有”这个问题上。

在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迫切,基本生活需求成为当时社会稳定的关键。

此时,社会主要矛盾集中在贫富差距、城乡差异等方面,许多人生活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社会不平等现象。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逐渐转移到“好不好民生”的问题上。

这一转变表面上意味着人民对物质需求的逐渐满足,但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民对社会发展的全面要求。

人民希望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医疗、环境等公共服务,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一方面,在教育领域,人民对教育质量的关注不断上升。

多年来,我国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关注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提升了教育质量,并积极推动教育公平,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在医疗领域,人民对医疗条件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过去,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困扰着社会。

然而,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改革医疗体制,加强了基层医疗服务,提高了医疗质量。

如今,大部分人群能够享受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外,人民还更加关注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对环境改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加强了环境保护力度,改善了人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这一系列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民生”的变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体现。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具有深刻哲学意义的命题,需要我们通过哲学思考来深入理解和解释。

我们需要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什么,然后通过哲学思考来解释这一变化对我们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而在新时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精神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这表明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深刻变革期,从需要供给侧,人民对生活需求从单一的物质需求转化为精神文化的多元化需求,这使得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进一步凸显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伟大目标。

变革的意义深刻,这将引领我们全面提升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然后,我们需要进行哲学思考,解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远意义。

我们需要看到这一变化引发的社会发展新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面临的不仅是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挑战,更多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提高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些都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深刻问题。

这一变化也引发了社会治理和政治决策的变革。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治理和政治决策也需要相应地变革。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发展的整体效益,更加注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政治决策和社会治理上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

这对我们社会治理和政治决策提出了深刻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哲学思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意义还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要矛盾变迁意味着什么
作者:万喆何鼎鼎
来源:《党员文摘》2018年第03期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如何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变化?其中又意味着什么?
为何“油腻”成了热门话题
一段时间以来,“油腻”成为热门话题。

从《油腻的中年大叔》之抨击篇开始,到《如何不做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叔》反省篇,到《油腻的中年大妈》之反击篇,朋友圈充斥着驱之不去的油腻味道。

说不清,是那些“被油腻”的大叔大妈更油腻,还是那些不停批判别人油腻的大叔大妈更油腻。

试想,什么人会没完没了认真讨论是否“油腻”?不可能是那种食不果腹之人,不可能是饥肠辘辘之人。

这个现象,折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么说决不附会,也并非玩笑。

试想,为何“油腻”讨论在此时发生,而非30年前?因为,30年前的中年男子,恐怕都不能用“清淡”之类的词语形容了,用“清苦”或更为恰当。

他们无法油腻,生活水平普遍在起点上挣扎,人到中年,勉力维持生活。

油水都没有,哪来什么油腻!
仓廪殷实而知礼仪,生活小康才论油腻。

为什么要转换
1982年10月20日,一条简讯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南京市一座容量为2000吨的蔬菜冷库,最近建成并投入使用。

”物质匮乏、物流落后,如何吃上反季节蔬菜,举国关注。

而此前一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判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样的判断,再往前25年也曾有过:1956年党的八大上,“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被视为当时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今天,人们不再冬储大白菜,中国也已换了模样,“温饱”进入历史词典,“中国制造”悄然升级,“走出去”步履不停……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1981年,我国的GDP是2907亿美元,美国GDP是32100亿美元,是我国的11倍。

这一年,我国人均GDP291美元,美国人均GDP13970美元,是我国的48倍。

到2016年,我国的GDP是112300亿美元,美国GDP为186200亿美元,是我国的1.66倍。

同時,我国人均GDP8120美元,美国人均GDP57610美元,是我国的7倍。

从这个数据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中美整体经济差距大幅缩小。

而从我国本身来看,GDP 总量与人均GDP增长均有几十倍。

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36年前的巨大差距,正在不断弥合,36年前的主要矛盾,已经逐渐被消解。

现在的矛盾是怎么回事
总体而言,大家的生活都变好了。

物资更丰富了,收入更高了,选择更多了。

但是主要矛盾是个如影随形的东西。

不因为解决了一个阶段的矛盾,矛盾就就地消亡,而是会不断因新的时期、新的阶段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

可以从物价上看,有些东西的价格涨了很多。

茅台酒1981年价格为11.8元,现在是过去的100多倍。

商品房价格则一飞冲天,服务业价格也涨得厉害。

1986年理发,特级全活男部1.5元,女部1.4元。

现在的“特级”“大师”们,价格怎么也是过去的百倍以上了。

这三样,差不多也是当前经济矛盾的代表。

茅台价格高企,甚至被炒作出数万元、几十万元的极品价格,那么,它们都被谁喝了?这是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

房地产价格扶摇直上,远远超过租房带来的资产收益性价比,远远超过国民收入增长,远远超过国家经济发展速度,那么,它们都被谁买了?这是区域发展、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

看服务业的价格,真的不低,可是消费对经济的拉动,真的足够吗?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分配中,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居民收入占比仍较低。

这是要素投入、产业结构等不平衡问题。

所以,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得很明显。

老百姓能够深切感受得到,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也能够深切感受到,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已经严重阻碍了老百姓继续追求美好生活,也不利于国家进一步发展转型。

这些问题都是怎么产生的
同36年前的矛盾相比,那时的矛盾具有单向性,而当前的矛盾具有多向性。

也就是说,那时候的问题,只是供给不够,加大供给就可以了。

然而到了今天,供给相当丰盛,需求也相当热烈,事实上,需求的满足程度也相当的高。

但是,人啊,总是欲求不满的,就像是中年男人们从清苦变得丰裕,却又开始嫌弃“油腻”,想要清淡。

当下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需求的广度、深度和跨度都在不断加大,而供给系统对需求的变化,有些跟不上趟了。

有的是一些旧观念造成的。

比如前些年GDP竞赛带来的地方政府过分、单一追求GDP增速,忽视地方经济、当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加重要素投入、产业结构等不平衡。

也有一些是旧手段造成的。

比如过分依靠货币政策的单一效果和短期效应,无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加重收入分配不平衡。

还有一些是旧机制造成的。

比如财政分权加上刚性兑付,使不少地方政府和许多国企,都隐含着各种信用危机、效率危机、预期危机,加重区域发展、经济结构不平衡。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对市场的理解远远落后于市场飞速发展,造成了结构性扭曲的结果。

因此,接下来,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是面对新时期新矛盾的良药。

(摘自《华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