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期ESI的全球高被引论文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6个ESI学科领域前50名高引用期刊

11,521
1.849
21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0003-021X
10,783
1.541
22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023-6438
10,513
2.416
23
AGRONOMY JOURNAL
1471-2148
10,569
3.368
45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0066-4170
10,553
13.731
46
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
0008-4301
10,460
1.303
47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1359-7345
160,408
2.82
42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1526-498X
6,246
2.694
43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1040-8398
5,935
5.176
44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0378-1135
13,232
2.511
32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0272-7714
12,856
2.057
33
FRESHWATER BIOLOGY
基于ESI与InCites的高校学科发展分析研究

基于ESI与InCites的高校学科发展分析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学科发展一直是教育界和科研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实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基于ESI与InCites的高校学科发展分析研究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
ESI是一种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的评估工具,可以对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名。
而InCites则是一种基于ESI数据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这两种工具,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在各个学科领域的表现,帮助学校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和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ESI与InCites在高校学科发展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科发展趋势分析来揭示高校学科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通过这项研究,可以为高校提供更科学的决策参考,促进高校学科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研究背景】至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ESI与InCites在高校学科发展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评估学科影响力、发展方向和趋势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高校学科发展策略,提升学科竞争力。
通过分析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揭示ESI与InCites在高校学科发展分析中的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为高校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科发展趋势分析,总结高校学科发展的经验教训,为其他高校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提出,旨在为高校提供更为科学的学科发展指导,促进高校学科的跨学科合作、学科交叉和学科创新,为高校提升学科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打下良好基础。
1.3 研究意义高校学科的发展是整个学术领域的核心,对于提升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ESI与InCites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重要工具,其在高校学科发展分析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ESI与InCites在高校学科发展分析中的作用,以期为高校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术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的文献评价策略及实证研究

第 4 期( 总 282 期)No. 4( Serial No. 282)2021 年 4 月Apr. 2021情报探索Information Research 基于ESI 高被引论文的文献评价策略及实证研究*收稿日期:2021-02-01*本文系2019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ESI 学科建设的内容与策略——基于文 献计量的学科竞争力分析及评估”(项目编号:19JK012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曦(1988—),女,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计量与学科服务,已发表论文4篇;赵冰( 1983—),女,硕士,副研究 馆员,研究方向为学科服务与科学评价;马璇(1988—),女,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为高校信息服务与学科服务。
李曦赵冰马璇(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陕西西安710021)摘要:[目的/意义]旨在构建高被引论文阈值比模型,评价高被引论文的质量,为图书馆知识文献服务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过程]以ESI 高被引论文阈值为研究角度,以ESI 高被引论文为数据来源,提岀“阈值比”计算公式和阈值比研究模型,对单篇高被引论文逐一分析评价。
[结果/结论]选择5所高校单期高被引论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根据阈值比数据挖掘高被 引论文中的高质量论文,以此为依据观察各高校优势学科和优势主题。
关键词:学科知识服务;ESI ;高被引论文;文献评价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issn. 1005-8095.2021.04.009The Strateg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Literatures Based on ESI Highly Cited PapersLi Xi Zhao Bing Ma Xuan(Library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 ' an Shaanxi 710021)Abstract : [ Purpose/significance ] The paper aims to build a threshold ratio model of highly cited papers, evaluate the quality ofhighly cited papers,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library knowledge literature services. [ Method/process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threshold of highly cited papers in ESI,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u threshold ratio ” calculation formula and research model, and analy zes and evaluates each highly cited paper one by one. [ Result,/conclusion ] The paper selects the data of single issue highly cited papersfrom five universities for empirical analysis, and mines the high-quality papers in the highly cited papers according to the threshold rati o, so as to observe the dominant disciplines and topics of each university.Keywords :subject knowledge service ; ESI ; highly cited papers ; papers evaluation0引言“双一流”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水平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优化高等教育战略布局、以学科为基础对 高校科研学术水平予以推动的重要举措。
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对我国科研论文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的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
3、机构差异:我国不同机构的科研论文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存在显著差异。 高校是我国科研论文的主要产出机构,但其学术影响力相对较低。而中国科学院 等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则较高。
四、研究结果
4、作者合作:我国科研论文的合作程度较高,但作者之间的合作不够均衡。 多作者合作论文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合作论文的被引次数和影响因子普遍较低。
六、结论
六、结论
本次演示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对我国科研论文的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 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研论文的数量增长迅速,但在高端论文数量、 被引次数和影响因子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不同领域和机构之间的科研绩效和 影响力也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提高我国科研发展水平,需要优化学科布局、加 强学术质量提升、促进机构均衡发展以及完善作者合作机制等措施。
五、讨论
1、学科结构不合理:我国在一些领域的科研论文数量较多,但在一些世界公 认的重要领域如生物学、经济学等相对较弱。
五、讨论
2、学术质量不高:尽管我国科研论文的数量增长迅速,但学术质量普遍不高, 高端论文数量和被引次数相对较少。
五、讨论
3、机构发展不均衡:我国不同机构之间的科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一些重点 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学术影响力相对较高,但其他机构则需要加强。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东华大学作为中国的一所知名高校,其学科发展受到广泛。本次演示基于ESI和 InCites数据库,对东华大学学科发展进行预测和分析,旨在为学科建设和学术 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
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InCites数据库是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建立的,包括了全球约3300 种顶级期刊的文献信息。除了论文的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等指标外, InCites还提供了h指数、论文合作网络等分析工具。在学科集群判断中, InCites可帮助识别出具有合作关系的学科集群。
基于esi数据库的高校高被引论文产出及影响力研究

I数据 库 是 对 全 球 所 有 高 校 及 科 研 机 构 的
SC
I
E、
SSC
I库 中 近 1
1 年 的 论 文 数 据 进 行 统 计,每
两个月更 新 一 次. 本 文 的 数 据 来 源 于 ES
I数 据 库
2
0
1
9 年 3 月更 新 的 数 据,检 索 时 间 为 2
0
1
9年4月
2
9 日,以 浙 江 省 1
I高被引论 文 是 体 现 ES
I学 科 建 设
水平的高水平论文,指 发 表 于 十 年 内 某 学 科 领 域 中
余高校均远远落后于浙江大学.目前浙江省各高校
高被 引 论 文 数 量 占 本 校 总 发 文 量 的 比 重 均 不 足
说明浙江省各 高 校 的 论 文 质 量 有 待 改 善,论 文
5 所 高 校 中,只 有 浙 江 大 学 的
2
2 年度分布情况
从图 1 可以看 出,浙 江 省 高 校 高 被 引 论 文 数 量
被引论文量均 不 足 1
0
0 篇. 由 此 可 见,各 高 校 高 被
的趋势.其中 2
发文
0
1
8 年高被引论文发文量最多,
高被引论文数量超 过 了 全 省 平 均 水 平,其 余 高 校 高
2020 年 1 月
第 2 期 总第 444 期
J
anua
r
y2020
No.
2To
t
a
lNo.
444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ne
rMongo
l
i
aSc
i
ESI高被引论文及热点论文多角度可视化分析——以数学研究领域为例

ESI高被引论文及热点论文多角度可视化分析——以数学研究
领域为例
吕天宇
【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
【年(卷),期】2022(39)12
【摘要】ESI高被引论文及热点论文往往代表一个领域的权威科研成果,而对这些论文的特征进行可视化地分析能够帮助该领域研究人员及时掌握主流的研究趋势并选定合适的研究方向。
文章将ESI数学研究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及热点论文作为数据来源,用WoS数据库进行必要扩展,再选取InCites和VOSviewer作为研究工具,从多个角度进行可视化分析。
从最终生成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在数学研究领域表现较为突出,我国也在发文数量、被引频次等指标上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数学领域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是应用数学,相关方向论文占比达到50%;数学建模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世界范围内数学领域研究的合作非常紧密。
【总页数】6页(P20-25)
【作者】吕天宇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
【相关文献】
1.基于ESI的国际药理毒理学研究领域热点论文产出状况的分析
2.基于ESI高被引论文的领域研究主体特征分析
——以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为例3.区域间科研合作网络特征及演化研究——以ESI高被引区域合作论文为例4.国内在线评论领域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以中国知网364篇中文论文为例5.区域间科研合作网络特征及演化研究——以ESI高被引区域合作论文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文检测之高被引论文识别研究

1、论文检测之高被引论文识别研究-引言高被引论文指在某个统计时间段内,被引用次数排在学科前列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科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汤森路透集团[1]文献评价分析工具ESI 中将论文检测之高被引论文(Most Cited Papers)定义为过去十年被引用次数排在各学科前1%的论文。
一方面,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及其改进指标如影响因子[2]、h指数[3]等,作为重要的计量学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水平测度、科研绩效评价、学术期刊评价等方面[4-5];另一方面,基于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引文分析及共引分析、耦合分析等作为重要的情报研究方法,也广泛应用于学科结构研究、领域研究前沿和热点探测等领域[6-7]。
科技论文的引用行为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如Garfield[8]在1964年提出15种引用原因,且被引用次数无法揭示出作者的引用动机。
以被引用次数为基础的传统引文分析将所有的引文同等看待,施引文献和被引文献之间的关联性也通常不加以区分。
随着全文本文献可获取性的不断提高和文本挖掘技术的持续发展,引文类型识别将引用动机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9]。
引文类型识别是通过对施引文献引用被引文献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来对引文进行分类,如Pham[10]将引文分为基础、支持、局限和比较,Le[11]将引文分为基于被引文献、被引文献一部分、支持施引文献、指出被引文献的问题或差距、比较当前工作和其他类型。
引文类型识别主要从引用功能和观点倾向两种角度来对引文进行分类。
为了进一步揭示论文检测:/news/info/2/255.html之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内容,通常利用其关键词、主题词(标题、摘要或全文抽取所得)来表征论文检测之高被引论文的研究主题,如侯跃芳等[12]将引文共引聚类与内容词分析法相结合揭示专题发展,通过引文共引聚类描述妊娠糖尿病专题研究的发展历史,通过高频引文的重要来源文献的内容词分析描述该专题研究现状。
esi高引阈值

esi高引阈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研究论文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筛选研究成果,学术界引入了一种指标——ESI高引阈值。
本文将探讨ESI高引阈值的背景、定义、应用和影响。
一、ESI高引阈值的背景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是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一种指标体系,是追踪全球科学研究发展和引用情况的重要工具。
ESI收录了全球范围内的高被引论文,通过对文献引用频次和影响因子的统计分析,将高引用论文标注为ESI高引论文。
而ESI高引阈值便是在ESI基础上,设定一个引用次数的上限,以过滤出具有更高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二、ESI高引阈值的定义ESI高引阈值的具体数值因学科和领域而异,一般可分为两个阈值:ESI常用引阈(例如1000次引用)和ESI高引阈(例如2000次引用)。
论文如果超过了ESI高引阈值,表示它在学术界具备较高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三、ESI高引阈值的应用1. 学术评估:ESI高引阈值是衡量研究成果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学术评估过程中,高引论文、高被引研究者和高被引机构往往会获得更高的学术声誉和研究经费支持。
2. 期刊选择: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作者选择期刊的一个参考指标。
而ESI高引阈值的论文被引次数较多,也会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和知名度,吸引更多高质量论文投稿。
3. 学术交流与合作:ESI高引论文是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之一,其作者也常常成为学术大牛。
通过与这些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能够促进学术进步和提高研究质量。
四、ESI高引阈值的影响1. 学术压力:为了达到或超过ESI高引阈值,学者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学术压力。
投稿、发表和引用数量成为评估学者研究质量的重要指标,学者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论文质量和影响力。
2. 学术公正性:个别学者为了达到ESI高引阈值设定的目标,可能会采用一些不正当手段,如人为增加引用次数,损害学术公正性和研究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2月FEB. 2019情报探索Information Research第2期(256 )No. 2(Serial No. 256)基于多期E S I的全球高被引论文动态变化特征研究$马倩李文兰田爱苹!(1.天津大学图书馆天津300350)(2.天津大学情报研究所天津300350)摘要:[目的/意义]旨在为相关机构及部门制定高被引论文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基于2017年6期ESI 数据,分别从论文年份、学科和引文阈值的角度,分析全球高被引论文的整体动态、新增论文论文的,剖析全球高被引论文的动态变化现象和特征。
[结果/结论]全球高被引论文整体稳步发展,论文总量随E S I更新,各期论文净增长率、新增率及剔除率均比较稳定。
时间是检验论文的重要标准,发表年新,论文的变动性越大,发表越早的论文稳定性*与学科论文量,数学、会科学缓慢。
学科分析明,工程学、农科学、计算机科学学科的论文,物理学、免疫学、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的论文*文分析明,现今综合交叉学科、材料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计算科学等学科的科学研究为活跃,新科学新技术能地传播、改或用。
关键词:ESI;高被引论文;动态变化;年份分布;学科布局;引文阈值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A doi: 10.3969/j.issn.1005-8095.2019.02.008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Highly Cited Papers Based on Multi-period ESI DataM a Qian1,2Li Wenlan12Tian Aiping1(1. Tianjin University Library, Tianjin 300350) (2. Information Science Institute of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 The paper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levant institutions and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development plans and policies of the highly cited papers. [Method/process] Based on the ESI data from the sixth period of 2017,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global overall dynamic,new added highly cited papers and removed highly cited pape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year distributions, subject disciplines and highly cited thresholds. [Result/conclusion ] With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global highly cited papers, the total number of papers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ESI updates. The net growth rate, added rate and removed rate are relatively stable. Time is an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testing papers. The newer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is, the greater variability highly cited papers have. The earlier papers have the better stability. The papers of economic & business have the fastest increase rate,while the papers of mathematics and social sciences increase slowly. The subject dynam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apers of engineering,agricultural science,and computer science are more changeable,and the papers of physics,immunology,chemistry,and 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 are relatively stable. The analysis on highly cited thresholds indicates that scientific research of multidisciplinary,materials science,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and computer science are relatively active. New scientific disciplines and technologies can spread,improve and be applied quickly.Keywords: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 (ESI); highly cited papers; dynamic characteristic; year distribution; discipline structure; highly cited thresholdso引言基本科学指i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Clarivate Analytics 的前身)于2001年基于W e b of Science数据库而建 立的分析工具,目前已成为国际评价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 的标杆数据库[1-2-。
E S I数据库盖22个学科领域,各学科 名前1H的论文即为E S I高被引论文,是衡量学科发展水-,评估 国家或机构科研 竞争力的重要指&E S I数据库每2 新一次,一年 新6次。
其论文统计来源为近10年SCI SSCI收录的论文数据,的统计来源为SCI、SSCI 7A H C I。
E S I根据统计时间段内全球S C I和SSCI论文 的数量 论文数据收稿日期:2018-10-10(本文系科技部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项目“重点领域前沿热点论文专利分析”(项目编号:ZLY2015147)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马倩(1994一),女,博士,馆员,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为科学计量学、数据挖掘;李文兰(1964—),女,博士,研究馆员,研 究方向为计量分析与竞争情报;田爱苹(1984—),女,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为计量分析与竞争情报。
442019年2月马倩等:基于多期ESI的全球高被引论文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第2期(总256期)新。
换句话说,会有被引频次较高的新论文进人,也 有原高被引论文被剔除,同时全球高被引论文总量、年份分布、学科布局及被引频次也随之呈动态变化。
以往利用高被引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学科、期刊及人才评估等方 面的学术评价[3^,仅有少量基于多期E S I数据的科 学发展趋势研究,例如郑燕和 %5&利用2006—2012年5期E S I数据分析了中国高校人围E S I全球 前1%学科的 及发展态势;等%6&利用;9期E S I数据从高校、学科及地区分布等 研究 了 2013—2014年中国陆高校E S I学科结构及其 发展态势,但目仍未有人到高被引论文动态变化的研究。
文在 2017年 6期E S I数据 基 ,论文年份、学科和引文 的,分析全球高被引论文的 变化、新增及剔除论文的动态变化 ,全球高被引论文的动态变化和。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文的数据 于E S I数据库更新的2017年 6期全球高被引论文数据,数据统 时间2007年1月,截至时间 2017年2月逐渐增至 2017年12月(1)。
分 6期全球高被引论文、新增论文及剔除论文的年份分布、学科布局 和引文 变化特征,量分 全球高被引论文的动态变化 和。
2结果与分析2.1全球高被引论文量的动态分析对2017年各期全球高被引论文的论文总量、新 增论文量和剔除论文量进统,结如图1和表12017年6期ESI高被引论文数据详情期数数据统计时间段发布时间12007年1月一2017年2月2017年5月11日22007年1月一2017年4月2017年7月13日32007年1月一2017年6月2017年9月14日42007年1月一2017年8月2017年11月9日52007年1月一2017年10月2018年1月15日62007年1月一2017年12月2018年3月15日2所示。
全球高被引论文总量随E S I数据库的6次 更新呈 趋势,数 1'平每期净增论文3114篇, 2.30,新论文9380篇,平均新增率6.80,剔除论文6265篇,平均 剔除 4.50。
结 ,全球高被引论文 呈发展,每期论文数量 、新 及剔除率较 ,呈 在其 动的动态变化。
,鉴于高被引论文全球10年S C I和SSCI论文中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论文,这也表明 全球论文量 呈 发展,2017年全球近10年S C I和SSCI论文量的年 11.70。
净增a••新增论文-剔除论文一>论文总量(千)(力〕10 lfi212 3 4 5期数81全球高被引论文量的动态变化表2各期高被引论文量的动态变化统计期数论文数量/量/0新论文量/新 /%剔除论文量/剔除/% 1132 654一一一一一一2135 5092855 2.298097.46954 5.2 3138 8943385 2.5941976034 4.5 414 20433149 2.39298 6.76149 4.4 5145 0823039 2.19007 6.35968 4.2 6148 2253143 2.29365 6.56222 4.3平均值140 4013114 2.39380 6.86265 4.5注:净增长率;净增量/上期论文量;新增率;新增论文量/上期论文量;剔除率;剔除论文量/上期论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