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养生: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学习理解:关闭气门,避免邪气侵害

《黄帝内经》学习理解:关闭气门,避免邪气侵害

《黄帝内经》学习理解:关闭气门,避免邪气侵害【原文】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

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学习理解】阳气者,一日而主外:一日,指整个白天,不包括夜晚。

一整天,人们常说的是“一日一夜”。

阳气在白天主宰人体的外部环境,也就是抗拒外界的邪气侵犯的意思。

外界的环境每时每刻都有邪气试图侵犯人体,需要阳气每时每刻抗拒邪气。

但是,到了夜晚则人体阳气会衰减,而邪气并不会随之衰弱。

那么,夜晚避免受邪气侵害就成了一个问题。

原文说的是这个意思。

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平旦,指太阳刚出土的时刻。

人气,这里指人体的阳气。

人体在一日之中,平旦阳气开始增强,午时太阳当顶的时刻阳气达到顶峰,然后开始减弱。

阳气减弱的时候人体的气门不断关闭,阳气增强的时候气门开大。

所以,午后气门是越关越小的,这样就可以防止邪气侵害人体。

就是说,人体阳气减弱的时候,抵抗邪气的能力降低,气门必须关闭,否则就要受到邪气侵害。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所以,夜晚气门必须关闭,不让邪气侵害人体的筋骨;也不要把人体暴露于雾和露之中,因为就算关闭气门也不能保证不受雾露侵害,必须躲避雾露。

什么是气门呢,气门主要指人体的皮毛和呼吸道粘膜,它们时时刻刻与外界直接接触。

关闭气门,指把它收紧,譬如不要令出汗。

如果在夜晚不关闭气门,也不避开雾露,最容易让筋骨遭受邪气侵害,导致出现各种筋骨疾病,譬如风寒湿邪引起的痹症。

所以,要保证自己不得痹症,必须要在傍晚和晚上关闭气门,避免接触雾露。

《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译文赏析

《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译文赏析

《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译文|赏析《素问·生气通天论》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

阐述养生理论,对《上古天真论》指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法则,用本篇论文作出了进一步的解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作者:佚名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

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

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

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对照表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对照表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对照表十二经络的子午流注时辰人在一天不同的时间段中应该如何保健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子时: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

“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四趾。

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

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

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

春天把生发之机养住了,一年都好;少年时把生机养好了,对一生至关重要;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丑时:肝经当令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

如果要是养肝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如果一夜一夜地打牌,是养不起肝的。

在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是你要有所收敛,你不能让它一下子就生发上去,所以一定要让它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

所谓升中有降,用一个比方来说:大家都看过九龙壁,看龙图就会发现,升龙的头都是降下来的,降龙的头是升上去的,就是所谓升的东西你一定要有降才可以,生发的东西一定要有收敛,而收敛之中也一定要有生发,这就是中国学问,非常灵活,不能只有生发没有收敛,只有收藏而没有生长,都是不可以的。

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肺经当令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

中医的经脉也是从肺经开始的,现在所谓的正月也是从寅时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天真正的开始是从寅时开始的。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 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 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养生养生保健方面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十二时辰养生法对于我国传统医学和养生保健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黄帝内经》中的十二时辰养生法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原文及译文进行深入探讨。

一、时辰的概念及重要性1. 时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2. 时辰对人体生理和行为的影响3. 时辰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和意义二、《黄帝内经》中的十二时辰养生法1. 对《黄帝内经》中有关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原文进行解读2. 对《黄帝内经》中十二时辰养生法的翻译版本进行比较及分析3. 结合原文和翻译版本,深入探讨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具体内容和要点三、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实践方法及意义1. 如何根据十二时辰养生法进行日常生活和养生保健的安排2. 十二时辰养生法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具体实践方法3. 十二时辰养生法对于调整身体状态和预防疾病的意义和作用四、个人观点和理解1. 对于十二时辰养生法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2. 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实践体会和效果3. 对于传承和发展十二时辰养生法的建议和展望结语通过对《黄帝内经》中的十二时辰养生法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传统养生保健方法的内涵和精髓。

结合个人的实践体会和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将十二时辰养生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动力。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期待与您的深入交流和探讨。

(注:以上内容为文章提纲,具体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每个部分的字数和篇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时辰的概念及重要性时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天文观测和太阳运行的规律。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约为两个小时,这种时间划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实际应用,也在医学、养生保健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时辰对人体生理和行为的影响也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生理状态、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在不同的时辰会有所不同。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十二时辰养生法养生学家根据古代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

明代石室道人称为“二六功课”,清代养生学家称为“十二时无病法”。

所以,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中国传统延寿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1、卯时(上午5~7点):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6、7遍;揉搓两耳5、6遍;再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放中指上,以中指叩击头枕部各24次,这叫“鸣天鼓”。

然后去室外导引。

2、辰时(上午7~9点):导引结束后饮白开水或茶一杯;用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防止脱发;然后洗脸、漱口、刷牙;入厕排便。

早餐宜吃饱吃好。

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按摩腹部,以助脾健运。

3、巳时(上午9~11点):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或养花。

疲倦时即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唾液)。

老年人气弱,不宜高声与人长谈。

因说话耗气,宜“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1点):午餐,只宜吃六七分饱。

食后用茶叶水漱口,可去油腻,但刚饭后不宜饮茶。

静坐或午休。

5、未时(午后1~3点):或午睡,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

6、申时(午后3~5点):或读书,或写作,或练字作画,或抚琴吟诗,或浏览报刊,或去田间小劳。

7、酉时(午后5~7点):练一段导引;晚餐宜清淡、宜少吃,可饮酒一小杯。

晚饭后可在庭院散步、观落霞、听鸟鸣。

8、戌时(晚7~9点):睡前漱口刷牙;用热水洗脚,以引血下行,防止老人上实下虚,上重下轻,坐床上练静功,然后安眠。

尚先早课平旦人气生

尚先早课平旦人气生

尚先早课平旦人气生
昼夜分阴阳,则昼为阳、夜为阴。

《灵枢·营卫生会》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平旦为清晨,昼夜分界之际。

平旦为阴阳交接之时,是诊脉的最佳时机。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昼夜不仅分阴阳,而且各有盛衰变化。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


点此查看视频▼
刘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

《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

《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古人把一整天分为12个时辰,由于“天人相应”整体观的关系,其与我们人的五脏六腑及其经络密切相关。

在自然界每个时辰当中,人体都有一条经络、一个脏腑当值,因此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时辰来保养其所对应的脏腑,就可以收到强健身体、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子时:万籁俱静正好眠指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1点。

子时胆经当值,属“阴中之阴”,是一天之中最黑暗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初生的时段,胆气在此时开始升发。

《内经》认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意思是说胆气若能顺利地升发,人体各个脏腑就会正常运行,人的身体状态就会很好。

由于“阴静阳躁”的缘故,子时万籁俱静,人体阳气微弱,此时安眠,可以让阳气得到补养,使胆气决断功能强健,因此人们在一天之中精力充沛。

现代研究,子时体内以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体温下降,呼吸、心率及脉搏减慢,肾上腺素水平降低,外周血管扩张,内脏各器官功能下降,但大脑松果体内分泌的褪黑激素含量却开始增高,从而诱导人体进人睡眠放松状态。

也就是说此时人体较为虚弱,最宜休息,同时睡眠质量较高,最能够解乏。

丑时:肝脏藏血不熬夜指凌晨1点到3点。

丑时肝经当值,此时阳气比胆经当值之时要强盛一些。

《内经》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也就是说,肝主疏泄,能够调节、分配一身的血量,以此供应脏腑、肢体乃至精神情志的需要。

而“人卧则血归于肝”,我们通过睡眠,可让肝血得到修养,使肝脏主疏泄、主藏血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现代研究,睡眠期间包括肝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开始自我修复,可增加肝脏40%的血流量,使肝脏得到更多的血液、氧气及营养的供给。

现代生活之中,经常熬夜,缺少睡眠,一是气血得不到恢复,不能补充体力;二是大脑疲劳、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记忆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三是皮肤营养缺乏、内分泌紊乱、代谢产物刺激,出现皮肤粗糙、脸色偏黄、长黑斑和青春痘等问题。

寅时:肺脏主气好歇息指凌晨3点到5点。

为什么少吃申后饭?

为什么少吃申后饭?

为什么少吃申后饭?少吃申后饭就是申时(下午5点)之后少吃的意思,为什么呢?《内经》生气通天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平旦为寅时(3--5)点,日中为午时(11--13)点,日西为酉时(17--19)点,这里的平旦人气生,是指阳气生发之意。

我研究易经术数,根据五行十二宫运程,丙火生于寅时,帝旺于午时,衰于未时,病于申时,死于酉时,入墓于戌时。

这个易经术数理论比生气通天论阐述还详细。

丙为阳火,相当于人体的阳气,人体的阳气也有五行十二时辰运程,寅时体内阳气生发,午时最旺,未申同处坤卦之宫,体内阳气在未申之时已经衰病,酉戌之时是体内阳气死墓之时,此时体内阳气已经很弱犹如要死的病人,没有多少阳气帮助脾胃运化受纳,因为人体胃的受纳脾的运化也需要阳气作为动力,所以申时(下午5点)之后就要少吃。

为什么佛家大德高僧过午不食?因为很多高僧出家前都是精通易经术数的,所以很多大德高僧长寿,中国风水僧占多也是此理,只是他们看破红尘不说而已。

我本不想把这些写出来,但前天有位匿名前辈在《我与师妹谈中医现状》博文中评论,“愿你努力,不要易经八卦”请问这位前辈,不用易经术数您怎么解释《内经》上古天真论这段话?我师何绍奇恩师之心,用其法,但不泥其法,更不泥其方药,这也是恩师生前对我的教导,我想恩师在九泉之下看见我今天的进步一定会很高兴的。

难道唐代药王孙思邈您也敢反吗?孙思貌在《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一·序例》首列“大医习业第一”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

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

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医道者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辰养生: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第35期
中医认为,生命和大自然合一,阳气推动人体所有生命活动的运转。

人体运行应该与自然界阳气的昼夜变化相一致,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则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人体只有正常作息,才可以保证身体健康。

在这一天的时间里,养生究竟有哪些学问和注意事项?火箭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郭志红认为:
平旦人气生——晨练悠着点,早晨少吃点
“平旦人气生”,人的阳气在五更天开始生长,我们可以在早晨5点以后起床,开始一天的新生活。

很多人在这个时刻觉得没睡醒,不愿意起床,他们大都是因为阳气不足,所以精神不佳。

有些老年人习惯早起晨练,这其实很不安全,因为我们经过一夜的睡眠,气血流动速度很慢,起床后气血还不那么充足,心脏跳动的力量也没那么强。

因此,晨练对于年纪大的人还是尽量悠着点,打打太极,做做操或一些轻松点的运动比较妥当。

郭志红介绍,比起清晨,最佳的锻炼时间是上午。

此刻太阳高升,人体的阳气最旺盛,锻炼时可以由慢到快。

老年人不适合做剧烈运动,年轻人做剧烈运动前要先做热身,因为此刻人体都没完全舒展,全身的气血和它所带动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没有完全运行起来,热身可以避免身体各部位的应激损伤。

此外,早上的饮食也要格外注意,不要吃太多油腻的东西。

日中而阳气隆——吃顿好午餐,睡个短午觉
“日中而阳气隆”。

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午时分阳气最旺盛。

人体的气跟自然界之气协调统一,在这个人体气血最旺盛的时候,午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可以吃得相对丰盛一些,当然也不能吃太饱,以吃好为宜,千万不能凑合,要给肠胃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这样气血也会运行得比较好。

午饭后要稍事歇息,最好能睡个午觉,但午睡时间不可过长,一般在30至40分钟比较合适。

在下午,人们的精力会非常旺盛,这个时间段适合工作、参加活动和进行锻炼。

但是注意不可在强烈阳光下活动,一则可引起皮肤晒伤,二则对气血也不利。

日西而阳气已虚——晚上别运动,五更有规律
《黄帝内经》载:“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太阳下山,气门关闭,这时时辰叫日入。

日入指的是酉时,又叫日落、日沉、傍晚。

郭志红指出,很多人在晚上做运动是为了消化晚餐,晚上的运动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阳气都闭住了,既要气血去消化食物,运动还要消耗气血,这实际上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晚上是安静休息的时间,古人将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也就是五更,一更等于两个小时。

一更天指的是晚上7到9点的戌时,又叫日夕、日暮、日晚。

此时太阳落山,天将黑未黑,万物都已入靜,这个时候不宜做运动,可以在家里休息一下,做些轻松的活动。

二更天指的是晚上9到11点的亥时,叫人定,又叫定昏。

此时夜色已深,人们都已停止活动,进入安静睡眠。

老年人和身体弱的人在晚上9点钟就应该准备上床睡觉了。

三更天指的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的子时,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

这个时候万籁俱寂,如果11点还不睡或者11点才睡,对身体的损伤会很大,因为子时是最养气血的时辰,子时的睡眠对全身气血的修复十分关键。

天长日久晚睡的话,会发现身体老得快,头发白得早,掉得多,甚至牙齿不坚固、耳鸣头晕等,这些都是气血亏损所致。

四更天指的是凌晨1到3点的丑时,也叫鸡鸣、荒鸡。

子时和丑时都应该进入深睡眠,把这两个时辰的觉睡足了,比吃任何食物,用任何保健品都管用。

五更天指的是凌晨3到5点的寅时,也称平旦。

平旦就是黎明、早晨,也叫日旦。

它是夜与日的交替时辰,鸡开始打鸣,人们也逐渐从梦中清醒迎接新的一天,所以说“平旦人气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