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柱算量复习

合集下载

【建筑算量】钢筋工程量计算-梁板柱计算

【建筑算量】钢筋工程量计算-梁板柱计算

➢ laE的确定
➢ 柱根的确定
底层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顶面或无地下室情 况的基础顶面.
底层柱
≥Hn/3
基础梁
底层柱
1层
首层地面
柱根
≥Hn/3
底层柱
≥Hn/3
1层
首层地面 柱根
≥Hn/3
底层柱
1层 柱根
-1层
-2层 柱根
无地下室且有基础梁的柱根示意图 无地下室且无基础梁的柱根示意图 有地下室的柱根示意图
梁钢筋
纵向受力筋 架立筋及侧向构造钢筋
箍筋及拉筋 附加钢筋
梁钢筋种类
1
1
7800
• 上:上部通长筋 • 中:侧面纵向钢筋-构造或抗扭 • 下:下部钢筋(通长筋或不通长) • 左:左支座钢筋 •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 右:右支座钢筋 • 箍筋 • 附加钢筋:吊筋、次梁加筋、加腋钢筋
4、中间层柱纵筋计算
≥Hn/6 ≥500
≥hc
N+1层
≥Hn/6 ≥500 ≥hc
N层
层 ≥500 高
≥35d
N层纵筋长度=N层层高-(N-1)层非连接区Hn/6+(N+1)层非连接区max(Hn/6,h
c,500)
5、顶层柱纵筋计算
➢中柱
12d
屋面层
12d
≥Hn/6 ≥500 ≥hc
N层
(当锚固长度﹤LaE,且顶层为现浇混凝土板,
5、梁高-保护层
h
6、箍筋长度计算
2号筋
d 1号筋
b
1号筋长度=(b+h)×2-保护层×8+8d+1.9d×2+ max(10d,75mm)*2 2号筋长度 =[(b-保护层*2)/3]*2+(h-保护层*2)*2+8d+1.9d*2+max(10d,75mm)

梁板柱钢筋计算详

梁板柱钢筋计算详

梁板柱钢筋计算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1)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2)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3)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图一4、腰筋(1)当为梁侧面构造钢筋时,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2)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Ll或LlE(抗震);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下部纵筋。

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梁板柱钢筋计算教学ppt

梁板柱钢筋计算教学ppt

6、梁侧面钢筋(87)
6000
纵向构造筋:
Ln 15d 2
7、箍筋(54、56)
(b 2c) 2 1.9d 2 Max(10d ,75) * 2(不抗震5d 2) (h 2c)
7、箍筋根数计算
梁箍筋加密范围
箍筋加密区范围: (注:Hb表梁高)
一级抗震:
C=20,Lae=30d,d=25 柱子600*600
C 20,Lae 35d
6000
直锚: Max( Lae,0.5Hc 5d ) 2 Ln
弯锚: Max(0.4Lae 15d , Hc - c 15d ) 2 Ln
2、端支座负筋(79)
端支座:第一排: Max(0.4Lae 15d , Hc - c 15d ) Ln / 3 第二排: Max(0.4Lae 15d , Hc - c 15d ) Ln / 4
底部贯通纵筋
Ln Hc L(外伸端净长) 12d Hc - c 15d
端部非贯通筋
L(外伸端净长) Hc Max( Ln / 3, L(外伸端净长 ))
柱下区域底部非贯通筋(3、71)
柱下区域底部非贯通筋
Hc+(Ln/3)*`2
条形基础底板钢筋分布(3、69)
Max(2Hb,500)
) 二级~四级抗震:Max(1.5Hb,500
②梁箍筋加密根数计算:(85)
1 加密区: ( Ln - 50) 加密间距
) 非加密间距 -1 非加密: ( Ln - 2 加密区长度


8、拉筋
(1):判断拉筋直径:6、8 (2):根数
(Ln - 50 2) 非加密间距 2 1

砼、模板、脚手架复习题

砼、模板、脚手架复习题

即:梁、墙净长度×(高度-上层板厚)
梁墙脚手架工程量=梁墙净长度×设计室外地坪(或板顶)至 板底高度 三、板不计算脚手架
例题:某单层现浇框架结构屋面配筋图如图所示。KZ1:
400*400mm,基顶标高-1.5m,室外地坪标高0.45m,屋面板厚120mm,采用木模板钢支撑,试列 项并计算屋面有梁板的梁、板柱的砼、模板及脚手架工程 量。
脚手架:44.88㎡:
WKL5
A、C轴 砼:0.25*(0.45-0.12)*(4.5+3-0.28*2-0.4) *2=1.08m³ 模板: (0.25+0.45*2-0.12)*( 4.5+3-0.28*2-0.4) *2=13.47㎡ 模板超高: (0.25+0.45*2-0.12)*( 4.5+3-0.28*2-0.4) *2=13.47㎡ 不需计算脚手架
二、现浇混凝土梁(包括基础梁)模板,按梁三面展开宽度乘 以梁长,以平方米计算。 现浇混凝土梁模板工程量 =(梁底宽+梁侧高× 2)×梁长 (1)单梁,支座处的模扳不扣除,端头处的模板不增加。 (2)梁与梁相交时,不扣除次梁梁头所占主梁模板面积。 (3)梁与板连接时,梁侧壁模板算至板下坪。
三、现浇混凝土板的模板,按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面积, 以平方米计算。 (1)伸入梁、墙内的板头,不计算模板面积。 (2)周边带翻檐的板(如卫生间混凝土防水带等),底板 的板厚部分不计算模板面积;翻檐两侧的模板,按翻檐净高 度,并入板的模板工程量内计算。 (3)板与柱相交时,不扣除柱所占板的模板面积。但柱 与墙相连时,柱与墙等厚部分(柱的墙内部分)的模板面积, 应予扣除。
板 梁 梁长度 圈梁 梁

图4-7(a)
2、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伸入 墙体内的梁头、梁垫体积并入梁体积内计算。如图4-7 (b)所示。

精选梁板柱钢筋工程量手算讲义(ppt)

精选梁板柱钢筋工程量手算讲义(ppt)

⑤梁顶高差的标柱规则
梁顶高差是指梁顶与相应的结构层的高 度差值,当梁顶与相应的结构层标高一致时, 则不标此项,若梁顶与结构层存在高差时, 者将高差值标入括号内。例如(-0.05)表 示梁顶低于结构层0.05m;若为(0.05)表 示梁顶高于结构层0.05m。
————————————
KL-1(3)300×600 — 梁编号(跨数)截面宽×高。
④梁侧钢筋的标注规则。 梁侧钢筋分为构造配筋和受扭纵筋。当梁的腹 板高度≥450mm时,就需要配置构造梁侧钢筋,构 造钢筋用大写字母G打头,接着标注梁两侧的总配 筋量,且对称配置。例如G4φ12,表示在梁的每 侧各配2φ12构造钢筋。 受扭纵筋用N打头。例如N6φ18,表示梁的每 侧配置3φ18的纵向受扭钢筋。
③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
在梁上部既有通长钢筋又有架立筋时,用“+” 号相联标柱,并将通长筋写在“+”号前面,架立筋 写在“+”号后面并加括号。例如,当梁配置四肢箍 时, 用2φ22+(2φ12)表示,其中2φ22为通长筋, (2φ12)为架立钢筋。
若梁上部仅有架立筋无通长钢筋,则全部写入括 号内。当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和下部纵向钢筋均为通长 筋,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此时可将标准写在梁的下侧, 并用分号“;”隔开。
当集中标注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 将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施工时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1)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的形式:
①梁截面标准规则。当梁为等截面时,用b×h 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h Yc1×c2表示,其中 c1为腋长,c2为腋高(图)。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
端部不同时,用斜线分割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
即b×h1/h2。
加腋梁 悬挑梁

混凝土柱梁板工程量计算

混凝土柱梁板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内计算。 平板工程量,按板的体积以“m3”计算。 筒壳、双曲薄壳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
寸以“m3”计算。 预制板间补现浇板缝工程量,按设计板 缝宽度乘以长度乘以预制板厚以“m3”计
算。
现浇混凝土栏板4-40
工程量:栏板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 算,包括伸入墙内部分。楼梯栏板的长 度,按设计图示长度。定额227页
有梁板:是指梁(包括主、次梁)与板整浇 构成一体并至少有三边是以承重梁支承的板。
无梁板:是指不带梁而直接用柱头支承的
板。 平板:是指无柱、梁支撑,而直接由墙(包 括钢筋混凝土墙)支撑的板。筒壳:是指筒状
薄壳屋盖。 双曲薄壳:是指筒壳以外的曲线形薄壳屋盖。 预制板间补现浇板缝:是指设计图纸中,空 心板之间板缝宽度(指下口宽度)在2cm以上、
2、与钢筋混凝土墙相连的框架柱,执行钢 筋混凝土柱相应综合单价。
柱工程量的计算 柱工程量,按体积以“m3”计算。其体积, 按设计柱断面积乘以柱高计算。依附柱上 的牛腿的体积并入柱身体积计算。
计算公式: 柱工程量=设计断面积×柱高
1、柱高的确定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或楼板)表面 算至上层楼板表面。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或楼板)表面 算至柱帽下表面。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定额子目划分(4-47、4-48) 定额中设置了直行整体楼梯、弧形楼梯两个
子目。
Hale Waihona Puke 现浇楼梯工程量计算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伸入墙 内部分不计算。整体楼梯(包括直形楼梯、 弧形、螺旋楼梯)水平投影面积包括休息平 台、平台梁、斜梁和楼梯的连接梁。当整体 楼梯与现浇楼板无梯梁连接时,以楼梯的最 后一个踏步边缘加300mm为界。

混凝土柱梁板工程量计算

混凝土柱梁板工程量计算

注意事项 1、短肢剪力墙:墙定额子目人工乘1.025。 2、墙垛及突出钢筋混凝土墙面的其他部分并 入墙中墙,但框架柱要按柱的项目执行。 3、墙、间壁墙、电梯井墙、挡土土墙综合基价。 4、其他规定同前述。
工程量的计算 各种墙体工程量,均按体积以“m3”计算。 应扣除门窗洞口面积及0.3m2以上的孔洞 面积所占的体积。与墙体相连的框架柱单 列。墙垛及墙中的圈梁、过梁及外墙八字 角处应并入墙体积内计算。
无梁板:是指不带梁而直接用柱头支承的 板。 平板:是指无柱、梁支撑,而直接由墙(包 括钢筋混凝土墙)支撑的板。筒壳:是指筒状 薄壳屋盖。 双曲薄壳:是指筒壳以外的曲线形薄壳屋盖。 预制板间补现浇板缝:是指设计图纸中,空 心板之间板缝宽度(指下口宽度)在2cm以上、 15cm以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带。 以上内容见:定227页第5条
柱工程量的计算 柱工程量,按体积以“m3”计算。其体积, 按设计柱断面积乘以柱高计算。依附柱上 的牛腿的体积并入柱身体积计算。 计算公式: 柱工程量=设计断面积×柱高 1、柱高的确定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或楼板)表面 算至上层楼板表面。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或楼板)表面 算至柱帽下表面。
4、挑出墙面长度1.5m以上的现浇梁板 式阳台,执行有梁板综合基价。 5、有柱支撑的现浇梁板阳台,不论挑出 长度多少,均执行有梁板综合基价。
雨蓬分类总结: 悬挑板式—水平投影S—套用4-42、43 挑出长度≤1.5m同悬挑板式 悬挑有梁板 挑出长度>1.5m执行有梁板
按相应项目套用,柱单独计算
有梁板 柱支撑 无梁板
定额子目划分 挑檐天沟4-41,雨篷4-42、顶层阳台上现浇 雨篷4-43、阳台板4-44。 注意事项 1、现浇挑梁上铺预制空心板的阳台、雨篷, 不能套用阳台、雨篷综合基价,应按挑梁和 空心板分别列项计算,执行相应综合基价。 2、挑出墙面长度1.5m以上的现浇带梁大雨 棚,执行有梁板综合基价。 3、柱头支承的无梁大雨篷,执行无梁板综合 基价。

平法规则精华:墙梁板柱应如何计算?

平法规则精华:墙梁板柱应如何计算?

平法规则精华:墙梁板柱应如何计算?
框架结构中的柱、板、梁、墙构件的配筋在平法规则中的内容,哪些您还不知道?

≥LaE(LaE,35d)
;端

端支座钢筋Max(LaE,hc-保护层+15d),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上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长度的标准。

第一排都是通长筋时,下排支座负筋为第二排从1/3,第三排为1/4,依次类推。

侧部钢筋:侧部受扭钢筋与梁下部钢筋锚固相同;侧部构造钢筋锚固15d。

下部钢筋:能通则通,图集上为支座处两端均锚固。

箍筋长度:周长(中心线)+11.9d×2。

屋面框架梁梁带悬挑:当屋面框架梁延伸出来时,其配筋构造由设计者补充。


墙身水平筋:内侧钢筋伸至对边弯折15d。

遇暗柱时,无论暗柱多长,均需伸到对边
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选1
三层(顶层)
3选1 3选1 二层(中间层)
中间层层高-3选1
3选 1 首层层高-Hn/3
3选1 3选1 一层(首层) Hn/3
嵌固部位
柱纵筋长度的计算
(梁高+3选1)/加+1
三层(顶层)
(3选1)/加
(梁高+3选1)/加+1
二层(中间层)
(3选1)/加 (梁高+3选1)/加+1
一层(首层)
(Hn/3-50)/加+1
受力筋
角部通长筋 非通长筋
上部纵筋 纵筋 下部纵筋
(支座负筋)
构造筋-架力筋 按 跨 布 置

箍筋
侧面纵筋
构造筋(G) 受扭筋(N)
1633 1225
1633 1225
1633 1225
梁上下纵筋端弯中直

1
1
1-1
板低钢筋
1
1
板纵筋上弯下直
1-1
板顶钢筋
1
1
1-1
扣筋分布筋


直锚长度=梁 高-保护层 顶层净高-3选1 3选 1
嵌固部位
箍筋根数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