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初三物理教学案(73)总复习压轴题1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初三物理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加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强化物理实验的学习和应用。
3.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复习所需的教材、课件和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纸笔、教材和复习笔记。
教学过程:一、复习物理基本概念和公式(约3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复习物理基本概念,如力、功、能量等。
2. 教师提供一些典型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二、强化物理实验的学习和应用(约40分钟)1. 教师回顾一些常见的物理实验,如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光的折射角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4.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约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如力的合成、电路的分析等。
2.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决。
3. 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和反思(约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困惑。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主进行更多的物理实验,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 学生可通过解析物理题目和参加物理竞赛等方式,拓展物理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过程,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检验自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
教案:
目标:复习初三物理知识,做好期末考试的准备。
一、知识点回顾:
1. 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力的计算公式。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不会改变。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5. 动能和势能:动能的计算公式、势能的计算公式、机械能守恒定律。
6. 重力:地球引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公式。
二、习题练习:
1. 在水平方向上,一个物体受到10N的斜向拉力,水平方向
上的摩擦力为5N,则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少?
2. 已知一物体的质量为2kg,受到的合力是10N,求物体的加
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为“作用与反作用”,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4. 一个重物体与一个轻物体分别放在水平面上,施加相等的力,哪个物体的加速度更大?请解释原因。
5. 一个物体自由下落,从高空下落到地面,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吗?请解释原因。
三、实践应用:
1. 设计一个物理实验,说明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2. 选取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 解释为什么在跳水运动员出水时,需要屈腿并伸直腰背?
四、拓展思考:
1. 介绍一个物理学家及其对物理学的贡献。
2. 你认为物理学的学习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3. 讨论对于环保的角度,如何利用物理学的知识来减少能源的消耗。
四、小结复习: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物理知识,整理笔记,准备期末考试。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第一章:力学一、教学目标1. 回顾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质量、重力、摩擦力等。
2. 掌握力学中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如牛顿第二定律、功和能的计算等。
3. 分析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回顾。
2. 力学基本公式的复习和应用。
3. 力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记忆和理解。
2. 力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混淆和误解。
2. 力学基本公式的混淆和错误应用。
3. 力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缺乏。
五、教学方法1. 讲解和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回顾和理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练习和解答:通过练习和解答,让学生掌握力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培养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热学一、教学目标1. 回顾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温度、热量、比热容等。
2. 掌握热学中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如热量传递的计算、热能的转换等。
3. 分析热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回顾。
2. 热学基本公式的复习和应用。
3. 热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记忆和理解。
2. 热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热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混淆和误解。
2. 热学基本公式的混淆和错误应用。
3. 热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缺乏。
五、教学方法1. 讲解和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回顾和理解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练习和解答:通过练习和解答,让学生掌握热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3. 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培养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章:电学一、教学目标1. 回顾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2024年初三物理全套总复习教案精华

2024年初三物理全套总复习教案精华一、教学内容1. 力学部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力的作用》、第三章《压强与浮力》、第四章《简单机械》。
2. 热学部分:第五章《热现象》、第六章《物态变化》。
3. 电学部分:第七章《电路》、第八章《电流与电压》、第九章《电阻与电功率》、第十章《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力学、热学、电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学部分的重点难点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热学部分难点在于物态变化的判断及热力学定律的应用;电学部分难点在于电路图的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力学部分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热学部分的物态变化、热力学定律;电学部分的电路图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天平、电压表、电流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
2. 复习内容:(1)力学部分: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2)热学部分:讲解物态变化、热力学定律,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阐述。
(3)电学部分:讲解电路图的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结合实验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针对复习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讲台解答问题,或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力学部分: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2. 热学部分:物态变化、热力学定律。
3. 电学部分:电路图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能量转换、电磁现象。
教学重点: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滑轮组、温度计、音叉、凸透镜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复习基础知识:(1)回顾第一章至第六章的主要知识点。
(2)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结合例题进行解析。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展示能量转换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1)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1)布置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及时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2)强调易错点,提醒学生注意。
7.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结构图: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2. 例题解析:板书典型例题及解题过程。
3. 重点、难点提示:列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向右,另一个力向左,小车最终会向哪个方向运动?b. 一个人提着一桶水,当他的速度加快时,他对桶的提力会变大吗?a. 电风扇工作时,电能是如何转换成风能的?b. 热水器为什么能将冷水加热?2. 答案:(1)a. 小车最终会向右运动。
b. 不会,提力与速度无关。
(2)a. 电风扇工作时,电能转换成风能。
b. 热水器通过电能加热,将冷水加热。
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优秀教案

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初中阶段物理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为高中阶段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力学部分:牛顿运动定律、简单机械、能量守恒与转化2.热学部分:热现象、热力学定律、热量计算3.电磁学部分:电磁现象、电磁定律、电磁感应4.光学部分: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成像5.原子物理部分:原子结构、原子核物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电磁感应、光的成像2.教学难点:电磁感应、光的成像、热量计算四、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素养。
3.结合实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4.注重练习,巩固知识点,提高应试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力学部分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力有关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复习牛顿运动定律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引导学生回顾相关概念和公式。
3.简单机械讲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4.能量守恒与转化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过程。
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答案。
第二课时:热学部分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热有关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热现象讲解热膨胀、热传导等热现象。
3.热力学定律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4.热量计算讲解热量计算的方法和公式。
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答案。
第三课时:电磁学部分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电磁有关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电磁现象讲解电磁感应、电磁波等电磁现象。
3.电磁定律讲解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波传播规律等。
4.电磁感应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感应定律。
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答案。
初三物理全套总复习优质教案精华

初三物理全套总复习优质教案精华一、教学内容1. 力学部分:第一章至第六章,主要包括力的概念、运动与力、能量、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内容;2. 热学部分:第七章至第十章,主要包括温度、热量、热力学定律、物态变化等内容;3. 光学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学仪器等内容;4. 电学部分:第十五章至第十八章,主要包括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电路等内容;5. 现代物理部分: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二章,主要包括原子核、电子技术、电磁波、现代物理技术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系统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学中的压强计算、光学中的透镜成像规律、电学中的串并联电路分析等;2. 教学重点: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热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光学中的光的传播规律、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滑轮、杠杆、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2. 学具:物理实验器材、计算器、笔记本、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结合教材例题,进行详细讲解;3. 随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4.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初三物理全套总复习;2. 内容:按照教学章节,分板块展示重点、难点知识;3. 形式:采用图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直观展示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2)热学: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3)光学: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4)电学: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5)现代物理:选择题、填空题。
2024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案例

2024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基础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1.力学部分: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压强、浮力等。
2.热学部分:温度、热量、比热容、热效率等。
3.电磁学部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磁现象等。
4.光学部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的基础知识及运用。
2.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电磁感应现象、光的折射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力学部分1.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拔河比赛、抛物线运动等,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
2.知识点讲解(1)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牛顿运动定律:回顾牛顿运动定律,强调惯性、加速度等概念。
(3)摩擦力: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种类及计算方法。
(4)压强: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液体压强的特点。
(5)浮力:讲解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浮力原理。
3.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分析解题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
(2)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热学部分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散热器等,引导学生回顾热学基础知识。
2.知识点讲解(1)温度:讲解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热量:讲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及计算方法。
(3)比热容:讲解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4)热效率:讲解热效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提高热效率的方法。
3.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分析解题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
(2)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电磁学部分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充电、电磁炉等,引导学生回顾电磁学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教学案(73)
课题总复习压轴题 1主备张继维审定时间
(12年通州一模)
1、如图21所示,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不变。
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接入电
路中的电阻为R 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阻R A的电功率P A为2.4W;
当开关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B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阻R B的电功率P B为2.7W;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B时,电压表的示数U3为4V。
已知:R A∶R B=1∶2,U1∶U2=2∶1。
求:(1)电流I1与I2的比值;(2)电源两端的电压U。
2、如图22甲所示,渗水井的排水管的管口,恰好被一块底面积S为0.2m2,厚度d为0.2m
的圆柱形石块A盖严,渗水井中有深度h为0.5m的水不能排放,小明站在地面上准备通过滑轮组将石块取出。
当石块刚刚被水平提起,且水未排出时,小明对绳子的拉力为F1,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1;水被全部排出,当石块匀速上升时,小明对绳子的拉力为F2,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80%,小明拉绳的功率为P,石块上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2乙所示。
已知:小明所受重力G为800N,
N1∶N2=1∶3,g取10N/kg,不计绳的质量,不计滑轮与轴的摩擦。
求:(1)水未排出时,水对石块顶部的压力F;(2)石块A的密度ρA;(3)小明拉绳的功率P。
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