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争鸣ppt

合集下载

百家争鸣上课PPT课件

百家争鸣上课PPT课件

自主先学一(5分钟)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万物都有其运行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其自然。 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道德经》
2.请你写出孔子的主要思想、政治主张 及教育成就和文化成就。
思想: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 化知识教育. 文化成就: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思想被弟子整理成《论语》 一书。
学 代表 代表作 派 人物 或名言
主要思想
儒 家
孟子 荀子
《孟子》 《荀子》
仁政;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 之 礼治,明尊卑
道 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 自由,保贤能的人治理 国家,提倡节俭
法 家
韩非
《韩非子 治国要依靠法令、权术和威

势,中央集权等等。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思考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孔子学院 106个国家
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 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合作探究
孔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请你思考 一下,这对我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自主先学二(5分钟)
阅读《百家争鸣》子目,找到各派代表人物以及主张,考虑百家争鸣的 影响。
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完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的原因?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提高,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并且势力 不断壮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为他们解决社会大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 (2)一批士人四处游学、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促使他们不断进行独 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由于立场不同,形成了各种流派。 (3)各国国君为了实现称霸的目的,需要不断招揽人才。 (4)孔子创办私学,使私人办学盛行,为各学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兴于春秋
老子 孔子
铁农具和 牛耕
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 士阶层崛起
流派
百 家 争 鸣
影响
盛于战国
儒家—孟子、荀 子 墨家—墨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
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繁荣
中考演练
1.(2021·广西河池·2)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D 各陈其说。其中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 )A.“仁者爱人”
老子
简介 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主张 顺应自然;辩证法思想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著作 《老子》(《道德经》)
老子——思想小讲堂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德经》
顺应自然
老子——思想小讲堂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方技家 以医学为理论基础,但研究范围远宽于医学
百家争鸣的影响
(战国) 学术异常发达。中国数千年来,凡哲学、文学、
各种科学以及美术技艺等,除去自外国输入者外,大抵皆
发端于此时。
——王桐龄《中国史》
上述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你是否认同?结合材料及课本 P42说出你的理由。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 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
A 5.(2021·湖南湘西·1)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 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知,韩非主张(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实行仁政
C.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D.“兼爱”“非攻”
6.(2021·湖北随州·1)“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和“施仁政于民,省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ppt剖析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ppt剖析

孔子寻找“礼崩乐坏”、诸侯混战争霸、人民生 灵涂炭的原因,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心少了, 人情淡漠,只剩下名与利,于是提出“仁爱” 的思想。如何让人们去爱他人并遵守社会规 范——外在的礼制呢?孔子首先从如何培养家 庭亲情和建立家庭秩序开始下手,如果家庭里 人际之间有亲情和秩序,那么就可以推广到社 会。“仁者爱人”,由爱家人到其他人。推己 及人。 仁的含义:(1)孝悌为仁之本。由于家国同构, 就可以移孝为忠。(中国人更重血缘,所以重 视孝、仁——双向性、义-为朋友等私人性等情 感性,日本更强调“忠”,下级对上级的服从、 报恩等组织纪律性)
法家主张富国强兵,争于气力,是最适合 春秋战国争斗局面的现实主张,因此成 为最受欢迎的学说,成了秦国称霸和一 统天下的思想基础。但法家思想中的道 德无用论,过于倚重残酷的法律和强权 的高压,使它很难作为一种长期的治国 策略而存在,所以,汉代以后统治者儒 法并用,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或德主刑 辅。名家即古代的逻辑学家,因为中国 人的务实性思维,把他们的行为视为玩 弄概念游戏,故被排斥。阴阳家的阴阳 五行思想主要影响了中医理论。
墨子则对工艺制造和工程技术感兴趣,而且手艺 精湛,多有发明。他的生活作风和思想感情, 比较接近劳动人民,粗茶淡饭,布衣草鞋,过 苦日子。所以,孔子和墨子同样博学,却多有 不同。孔子精通的是六艺,墨子精通工艺;孔 子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墨子对物理有很深的 研究;孔子同时是艺术家,墨子同时是工程师。 孔子代表士人,墨子代表庶民(精英与民粹)。 3、代表士人的不同阶层 儒家代表士人的上层, 有贵族气,主要是文士,参与政治,充当智囊 文秘。墨家代表士人下层,有平民味,主要是 侠客,参与军事 儒与侠都需要导师领袖。孔子为儒指引的出路是
第三、作为贵族,士一般都接受比较良好的教育。 士的教育条件不一定最好,学习的积极性可能 最高。因为他们是最低的贵族,有身份无地位, 有义务无职务,有事业无产业。这就要有本事, 而且非有本事不可。是特别重视教育的人,靠 本事养家糊口。修、齐、治、平,都是士的任 务,也是士的使命。为什么? 社会出了问题礼崩乐坏,谁最着急?天子、诸 侯、大夫,因为他们的地位随时都被颠覆的可 能。谁最不着急?士。因为他们原本就是最低 一级贵族。所以说,社会剧变,士不着急。 社会剧变,谁最兴奋?谁最有用?社会剧变,谁 最受益?士也。(朝为布衣,夕为卿相,如出 身贫寒的百里奚、张仪被秦拜为相)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

①“道”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总规律,人们要顺其自然。 ②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③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思考:(1)我们学过的哪一历史事件能体现出人类在生活中是依“道”
而行的呢?
大禹治水
(2)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什么都不做么?
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不过多干预、让万物按自然规律发展。
2、思想主张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同桌合作,归纳孔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核材料心一思:想“是仁“者仁爱人”,,泛提爱出众“,仁而者亲人爱”人。”…;…将子“曰:仁“”出作门为如处见理大宾人,与使人民
关如承系大的祭最。高己行所为不欲准,则勿和施道于德人规,范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夫仁者,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 父母、爱兄长、爱君上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孔子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仁”
C.“兼爱”
D.“礼治”
3.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下列各学派的思想中蕴含和平
C 理念的是( )
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 D.提倡“法治”
随堂练习
4.为纪念孔子诞辰2575年,2024年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甲辰年公祭孔子大典
2、原因
1、经济:
铁犁牛耕使用,促使井田制崩溃,和生 产力大发展(物质基础)
根 本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 2、政治: 争霸(环境自由)
因 :

3、阶春秋级战:国时“期铁士犁”牛阶耕的层出活现 跃和受重用
会 大
4、文化:
私学兴起(造就大批文士)
变 革
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春间秋”争霸形势图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57页PPT课件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57页PPT课件

史倒退,回归到原始社会状态。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26 13 8
主題思想

老子的思想主张:
題 介
四,“贵柔”,权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君王无为,紹
驭人之术,藏于暗处,群臣看不透君王,时时战栗,垂
拱而治。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27 13 8
老子名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主題思想

法家

主 題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二柄
6 13 8
儒家思想详解
媒介计划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亲亲之爱,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正义自强,中庸之道。 强调以德治国,仁爱思想, 通过圣王思想来教化百姓,维护礼乐制度,按照等级, 亲疏来维护秩序。尊王举贤,由道德高尚的人来治理国 家。强调个人修养,推己及人,来推行仁爱的思想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媒介计划 13 24
孟子名言
《孟子·告子下》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言非礼勿动。礼可以理解为道德的准则,日常交际的礼节
三:等级制度,三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亲亲之爱,
有等级的爱。
四:以德治国,道德教化,举贤尊王。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ppt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ppt
和作为? 2021/6/18
•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哀叹“世风不古 ,人心日下”,主张维护西周的旧制度 ——那种名分固定又温馨和睦的礼乐制 度,但旧制度崩溃是大势所趋,并不因 为儒家维护而停止。所以,先秦儒家的 政治主张带有保守性和不合适宜性,必 然不受欢迎,但其中温和的统治思想却 很适合社会稳定时期,故到汉代被统治 者采纳。
怕也只有古希腊的群哲、西方文艺复兴 时期人才辈出可与比肩。所谓“乱世出 英雄”。社会秩序混乱动荡,但思想文 化繁荣,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 代。给士人提供了展露才华的机会,士 人自信自傲。 2021/6/18
参见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225227页。孟尝君与门人冯欢的故事。
先秦士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孟子:民贵君 轻社稷次之 (也有朝秦暮楚不讲操守者,如张 仪之流,屈原的《橘颂》独立不迁;不人道者 ,如吴起杀妻),傲气傲骨,在大一统社会建 立后失去,屈服卑躬,甚至是“妾妇”心理, 在唯一的王权面前被选择,被动,人格很难独 立“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没有现在的 社会分工,知识分子专业化)“皮之不存,毛 将附焉?”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不畏权势、不媚世俗 ,服膺真理。知识分子如何保持人格独立?
2021/6/18
西周时期,社会实行的是贵族政治,权力 、财富、文化都被贵族(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尤其是上层贵族掌握而且 世袭,庶人不得参政议政。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有些出身下层的人——主要 是卿大夫阶层,不满足于这种生来的不 平等,要求重新分配权力及其他社会资 源。于是出现了许多以下犯上、破坏等 级秩序的“篡权”行为,周天子的威望 大大下降,诸侯国之间展开了争夺霸主 的残酷斗争,人民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面对这种社会大动荡,士人如何评价
2021/6/18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4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4张PPT)

以德治国
反对苛政
材料五可以体现出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德治”),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位置)而众 星共之(环绕)。道(治理百姓)之以政(政令),齐(约束) 之以刑(刑法),民免而无耻(没有廉耻之心);道之以德 (道德准则),齐之以礼(礼法),有耻且格(自省改过)。
——《论语·为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课标要求) 4.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价值,自觉继 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自主学习
自主 学习
老子和孔子的生活年代:春秋后期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 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仁” 百家争鸣出现的时期: 战国时期
影响较大的学派有: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探究学习
一.社会背景(百家争鸣的原因)
诸侯争霸,士人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不断瓦解,新制度逐渐建立, 经济发展,诸侯战争不断。随着政治经济不断发生变化, 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阶层开始关注和担忧社会发 展方向,并且思考解决的办法,提出一系列主张并对后 世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孔子 没落的贵族 墨子 卑微的工匠 韩非 高贵的王族
二、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多,主要 分为:儒、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 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
➢所谓“争鸣”,辩论。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孔子的生平,掌握其主要思想和 成就。(课标要求) 2.识记百家争鸣中道家、儒家、墨家、法家代 表人物和思想主张。(课标要求) 3.知道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原因及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5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51张PPT)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孙子兵法》是孙武的著作
首先,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聚会、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 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 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 荣。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 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崔进了文 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总之,百家争 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 高潮。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主张“礼 治”,明确尊卑等级。 (3)庄子:道家。清静无为。 (4)韩非子: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 和威势。 (5)孙武:兵家。《孙子兵法》吴起、孙膑。
学派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道家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春秋晚期 战国时期
春秋末期 战国时期
《论语 》
4、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主要争鸣的是 哪几家?主要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思想是什 么?百家争鸣的影响是什么?
励志发言稿范文:尽心就是优秀 励志演讲稿范文:尽心就是优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踏上这 讲台。 世界上 成功者 的队伍 里,很多 人并不 见 得很聪明,但是在失败者的队伍里,很多 人也不 见得愚 笨。其 实,有 一样东 西比聪 明 的脑袋更重要,那就是人的心灵和意志, 一个人 的贫穷 很大的 程度是 心灵的 贫穷, 而
(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 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 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面对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 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延揽 人才。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士人不但想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我问题,而 且能。原因有三:特殊身份、历史使命、精英 意识。 特殊身份——贵族中一员 历史使命“士不可以不弘道,任重而道远”“无 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 世之太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精英意识——孟子“天生此民”是为了“使先知 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 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孔子36岁时,齐景公问政于孔子,他对曰“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要每个社会成员都 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不为物欲所诱惑,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孔子对僵硬的等级礼 制作了调节,提出“礼之用,和为贵”,中庸 思想,无过无不及,“执其两端,用其中于 民”。(传说尧将死时把帝位传给舜,并传给 他治理老百姓的秘诀“允执其中”,以后代代 相传,到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均以 “允执其中”作为执政的准则和做人的规范) 调和上下级别的关系,“君子和而不同,小人 同而不和”。
法家主张富国强兵,争于气力,是最适合 春秋战国争斗局面的现实主张,因此成 为最受欢迎的学说,成了秦国称霸和一 统天下的思想基础。但法家思想中的道 德无用论,过于倚重残酷的法律和强权 的高压,使它很难作为一种长期的治国 策略而存在,所以,汉代以后统治者儒 法并用,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或德主刑 辅。名家即古代的逻辑学家,因为中国 人的务实性思维,把他们的行为视为玩 弄概念游戏,故被排斥。阴阳家的阴阳 五行思想主要影响了中医理论。
(2)从修养主体来看,能实行恭、宽、信、 敏、惠五种品德,就实现了仁。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焉,敏 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意思是说为人 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待人宽厚,就 会受到大家拥护;做人诚实,就会得到 任用;办事敏捷,就会收到良好效益; 待人慈惠,给人好处,就能够使唤人。 要求人们做一个温良敦厚的君子。
韩非子“五蠹”
法家认为社会中最有用的人是战士和农民。 其他五种人是无用的社会蛀虫:学者 (包括儒者、墨者)、言谈者(纵横 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兵 役者)、商工之民。
儒家 孔子的思想观点 礼与仁 中庸和谐 礼是宗法制度下的行为规范。其实质是“尊尊 亲亲”。主要指周礼,在周礼中,严格的上下 等级、尊卑长幼的秩序规定与原始的民主性和 人民性结合在一起。当时“礼崩乐坏”,人们 都不照周礼行事,出现“犯上作乱”僭越礼制 的情况。孔子十分推崇周礼,要求用周礼约束 人们的行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按照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 能有用八佾的乐舞,诸侯应是六佾,大夫为四 佾,士为二佾。然而,鲁国的季氏身份是大夫, 按周礼,他只能用四佾,他却竟然用了八佾, 孔子对此,痛心疾首,愤然地说:“是可忍, 孰不可忍?”。
社会剧变,士不着急、士最有用、士最受益,加 起来就是士最牛。为什么牛?因为不论是原来 既得利益者还是新出现的野心家都靠士出谋划 策。所以,从春秋开始诸侯大夫都养士成风。 各国的国王和和卿相,皆卑躬屈节、礼贤下士。 从高谈阔论之子,到鸡鸣狗盗之徒,都在网罗 之列。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贾谊《过秦论》)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 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 陵君魏无忌,他们都养士都在三千人以上。 士为何牛?有本事,无负担(无产者无畏),任 自由。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互利,用无差等
的爱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批判强凌 弱,众暴寡,贵傲贱,智欺愚的现实, 虽带有人道色彩,但也不适应春秋争霸 的局面,而且由于其主张爱无差等,也 很难在和平时期适应中国的家族宗法社 会,所以,不能与儒家比肩,后衰落。
道家以“道”的自然无为为出发点,主
张人性返朴归真,无欲不争,反映了对 春秋争斗现实的无奈,所以不可能成为 那时的主流,但其逍遥自由的人生观, 却可以形成与儒家刚强进取的人生观互 补的格局,带有永恒的价值。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哀叹“世风不古,
人心日下”,主张维护西周的旧制度— —那种名分固定又温馨和睦的礼乐制度, 但旧制度崩溃是大势所趋,并不因为儒 家维护而停止。所以,先秦儒家的政治 主张带有保守性和不合适宜性,必然不 受欢迎,但其中温和的统治思想却很适 合社会稳定时期,故到汉代被统治者采 纳。
春秋战国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 巨人的时代。士人群体应时而生,才俊 辈出。老聃、孔丘、墨翟、孟轲、庄周、 荀况、韩非、管仲、商鞅、孙武、左丘 明、屈原 …… ,群星灿烂,彪炳于中国 文化史册。就学术文化人才出现的密集 度和影响 而论,在世界文化史上,恐怕 也只有古希腊的群哲、西方文艺复兴时 期人才辈出可与比肩。所谓“乱世出英 雄”。社会秩序混乱动荡,但思想文化 繁荣,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给士人提供了展露才华的机会,士人自 信自傲。
西周时期,社会实行的是贵族政治,权力、 财富、文化都被贵族(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尤其是上层贵族掌握而且世 袭,庶人不得参政议政。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有些出身下层的人——主要是 卿大夫阶层,不满足于这种生来的不平 等,要求重新分配权力及其他社会资源。 于是出现了许多以下犯上、破坏等级秩 序的“篡权”行为,周天子的威望大大 下降,诸侯国之间展开了争夺霸主的残 酷斗争,人民生灵涂炭,血流成河,面 对这种社会大动荡,士人如何评价和作 为?
孝是子女孝敬父母,我们前面已经说过,悌是弟对兄的 敬重和顺从。“孝悌”的要求非常符合人道。父母含 辛茹苦,生你养你,兄长处处呵护你,幼时也帮助父 母抚育你,从有恩须报的要求说,你也应该尊敬父母, 敬重兄长,生养死葬。处处听他们的话,按照他们的 心愿去做。做子孙者没有人觉得这样的要求不合理。 而做父兄者,更是拥护这一道德要求,从生活与心理 的需要,他们也会认为这一道德要求合情合理。于是, 这一伦理要求便有了深厚的社会基础。然而孔子的目 的并不仅在于此,他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们忠于君主。 由于中国家国同构即家庭组织与国家行政组织一致, 通过长期的培养与驯育,孝悌观念扎根于灵魂中的人, 必然是敬重君主者,所以,孔子说:“其为人也孝悌, 而好犯上者,鲜矣。”又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孝的具体含义,父母 死要守丧三年,也叫丁忧在身。墨子反对儒家的厚葬
第三、作为贵族,士一般都接受比较良好的教育。 士的教育条件不一定最好,学习的积极性可能 最高。因为他们是最低的贵族,有身份无地位, 有义务无职务,有事业无产业。这就要有本事, 而且非有本事不可。是特别重视教育的人,靠 本事养家糊口。修、齐、治、平,都是士的任 务,也是士的使命。为什么? 社会出了问题礼崩乐坏,谁最着急?天子、诸 侯、大夫,因为他们的地位随时都被颠覆的可 能。谁最不着急?士。因为他们原本就是最低 一级贵族。所以说,社会剧变,士不着急。 社会剧变,谁最兴奋?谁最有用?社会剧变,谁 最受益?士也。(朝为布衣,夕为卿相,如出 身贫寒的百里奚、张仪被秦拜为相)
墨子则对工艺制造和工程技术感兴趣,而且手艺 精湛,多有发明。他的生活作风和思想感情, 比较接近劳动人民,粗茶淡饭,布衣草鞋,过 苦日子。所以,孔子和墨子同样博学,却多有 不同。孔子精通的是六艺,墨子精通工艺;孔 子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墨子对物理有很深的 研究;孔子同时是艺术家,墨子同时是工程师。 孔子代表士人,墨子代表庶民(精英与民粹)。 3、代表士人的不同阶层 儒家代表士人的上层, 有贵族气,主要是文士,参与政治,充当智囊 文秘。墨家代表士人下层,有平民味,主要是 侠客,参与军事 儒与侠都需要导师领袖。孔子为儒指引的出路是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 法)及普遍价值
百家争鸣兴起的原因、条件 (一)礼崩乐坏 (二) 士人崛起 二、儒墨之争(仁爱、差爱与兼爱) 三、儒道之争(有为与无为) 四、儒法之争(德治与法治) 五、四家的普遍价值 一、
一、先秦诸子百家兴起
(一)春秋战国 “礼崩乐坏” 社会转型 西周时代,周天子是天下宗主,礼仪文化的重 心所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周公制“礼 乐制度”,其核心是等级制度。诸侯如众星拱 月般拱卫周天子。文化完全由官府控制,“学 在王官”。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历史进 入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王室日渐式微, 宗法礼仪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王纲解纽,诸侯 争斗,“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政出大夫, 陪臣执国命 。以下犯上僭越礼制的现象很多
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不仅有上下级关 系,同时又互相和睦。“君使臣以礼, 臣侍君以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 兄良弟恭,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是 一种双向关系,而不是后来的三纲, “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 得亡”那种单向关系。孔子的这种注重 人际和谐的思想仍有价值,在韩国和日 本的企业管理里就采用了其和谐的思想。
孔子寻找“礼崩乐坏”、诸侯混战争霸、人民生 灵涂炭的原因,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心少了, 人情淡漠,只剩下名与利,于是提出“仁爱” 的思想。如何让人们去爱他人并遵守社会规 范——外在的礼制呢?孔子首先从如何培养家 庭亲情和建立家庭秩序开始下手,如果家庭里 人际之间有亲情和秩序,那么就可以推广到社 会。“仁者爱人”,由爱家人到其他人。推己 及人。 仁的含义:(1)孝悌为仁之本。由于家国同构, 就可以移孝为忠。(中国人更重血缘,所以重 视孝、仁——双向性、义-为朋友等私人性等情 感性,日本更强调“忠”,下级对上级的服从、 报恩等组织纪律性)
(二)士人崛起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一个转型期,中国向 何处 去?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士人。儒家代表文士、 墨家代表武士、道家代表隐士、法家代表谋士。 什么是士?士的特点
第一,士在先秦是最低一级贵族。当时阶级分: 贵族、平民、奴隶。贵族又分:天子、诸侯、 大夫、士。四个等级的形式是封建所致、宗法 使然。 第二、同为贵族,士与天子、诸侯、大夫的区别 在于士没有不动产(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士也) 第三、士有参政权、参军权、祭祀权,但没有统 治权。
参见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225227页。孟尝君与门人冯欢的故事。
先秦士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孟子:民贵君 轻社稷次之 (也有朝秦暮楚不讲操守者,如张 仪之流,屈原的《橘颂》独立不迁;不人道者, 如吴起杀妻),傲气傲骨,在大一统社会建立 后失去,屈服卑躬,甚至是“妾妇”心理,在 唯一的王权面前被选择,被动,人格很难独立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没有现在的社 会分工,知识分子专业化)“皮之不存,毛将 附焉?”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不畏权势、不媚世俗, 服膺真理。知识分子如何保持人格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