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及临床血液学检测XXXX.pptx
合集下载
临床血液学检查PPT课件

7
2.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前网红轻度 增高,给予铁剂或叶酸治疗后,网织红细胞的 升高先于红细胞恢复。 3-5天开始上升, 7 ~ 10 天达高峰,增至 6 ~ 8 %或达 10 %以上。 2 周左 右网红渐下降,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才逐渐增 高。这一现象称为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作为贫 血治疗时早期判断疗效的指标。 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 胞贫血诊断的治疗性试验,给予铁剂或叶酸, 如出现网织红细胞反应,可帮助确定为某种贫 血的诊断,或作出鉴别诊断。
12
原理
影响红细胞聚集的因素: 蛋白质:不对称的大分子蛋白质如纤维 蛋白原、 γ球蛋白、 α 、 β球蛋白、免疫 复合物等,因带正电荷可中和红细胞表 面的负电荷,促使红细胞聚集,致血沉 加速。清蛋白带正荷,具有抑制红细胞 缗钱状聚集的作用,血沉减慢。
13
原理
影响红细胞聚集的因素: 脂类物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促进作用,可 使血沉加快;卵磷脂有抑制作用使血沉减慢。 红细胞的数量、形状或大小等自身变化:红细 胞数量越多,受到的阻力越大,血沉越慢;反 之则血沉加速。红细胞形态异常不利于缗钱状 形成,因此血沉加快不多;大红细胞因表面积 相对减少,受到血浆的阻遏力相应减少,下沉 较小细胞为快。
10
原理
红细胞沉降的速率受两种相反方向力量 的相互作用,即红细胞的下沉力与血浆 的阻遏力。 由于红细胞的重力而产生自然的下沉力。 正常情况下,因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 带有负电荷,红细胞互相排斥使细胞间 彼此分散悬浮于血浆中,下沉受到的阻 力较大,故沉降较慢。
11
原理
红细胞聚集是促使红细胞沉降的主要原 因。 如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减少而互相聚集 呈缗钱状形成,因重量增加,与血浆接 触的总表面积减少,下沉时受到血浆的 阻遏力减弱,故使红细胞沉降增快。
2.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前网红轻度 增高,给予铁剂或叶酸治疗后,网织红细胞的 升高先于红细胞恢复。 3-5天开始上升, 7 ~ 10 天达高峰,增至 6 ~ 8 %或达 10 %以上。 2 周左 右网红渐下降,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才逐渐增 高。这一现象称为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作为贫 血治疗时早期判断疗效的指标。 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 胞贫血诊断的治疗性试验,给予铁剂或叶酸, 如出现网织红细胞反应,可帮助确定为某种贫 血的诊断,或作出鉴别诊断。
12
原理
影响红细胞聚集的因素: 蛋白质:不对称的大分子蛋白质如纤维 蛋白原、 γ球蛋白、 α 、 β球蛋白、免疫 复合物等,因带正电荷可中和红细胞表 面的负电荷,促使红细胞聚集,致血沉 加速。清蛋白带正荷,具有抑制红细胞 缗钱状聚集的作用,血沉减慢。
13
原理
影响红细胞聚集的因素: 脂类物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促进作用,可 使血沉加快;卵磷脂有抑制作用使血沉减慢。 红细胞的数量、形状或大小等自身变化:红细 胞数量越多,受到的阻力越大,血沉越慢;反 之则血沉加速。红细胞形态异常不利于缗钱状 形成,因此血沉加快不多;大红细胞因表面积 相对减少,受到血浆的阻遏力相应减少,下沉 较小细胞为快。
10
原理
红细胞沉降的速率受两种相反方向力量 的相互作用,即红细胞的下沉力与血浆 的阻遏力。 由于红细胞的重力而产生自然的下沉力。 正常情况下,因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 带有负电荷,红细胞互相排斥使细胞间 彼此分散悬浮于血浆中,下沉受到的阻 力较大,故沉降较慢。
11
原理
红细胞聚集是促使红细胞沉降的主要原 因。 如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减少而互相聚集 呈缗钱状形成,因重量增加,与血浆接 触的总表面积减少,下沉时受到血浆的 阻遏力减弱,故使红细胞沉降增快。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

5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tics)的任务是 将检验的结果,结合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以及影象检查/病理检查等,对病人作出正确的 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检验 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诊断/鉴别诊断
影象诊断/病理诊断
6
绪论
二、发展简史 1673年,Leeuwenhook发明显微镜,此后使血液 形态学有了革命性发展。 1855年,血细胞计数测定 1878~1895年,血红蛋白测定 1877~1912年,细胞分类技术 1953年,Coulter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上世纪80年代后,自动化仪器发展迅速
24
实验的系统评价(举例DIC)
诊断DIC的效能 Sen% Spe% Acc% Ppv% Npv% 95%CI
PLT 82.7 PT 75.6 APTT 68.5 Fg 38.0 3P 37.2 D-D 80.0 43.9 58.3 65.8 77.0 85.7 70.6 59.5 65.0 66.9 60.19 65.9 75.1 49.7 53.4 58.4 55.6 64.3 69.7 79.1 79.1 74.9 62.1 66.4 81.8 2.36,8.18 4.66,13.38 1.95,11.16 0.75,6.96 1.53,14.56 7.11,34.07
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 无出血症状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高 分子量激肽原缺乏 (遗传性、获得性)
因子X、V、II、I 缺陷症
26
(遗传性、获得性)
近年,上海瑞金医院用这2项筛选试验的优化组合;再 结合凝血因子促凝活性和抗原含量测定作表型诊断;然 后用RFLP/AS-PCR验证突变作基因诊断;再用真核细 胞培养,检测相关因子的抗原和活性、Western印迹、 免疫荧光染色、生物代谢标记及PCR等方法判断突变基 因异常蛋白的合成和功能。用这一优化组合的技术平台 对11种遗传性出血病,143个家系,155例患者和543名 家族成员作检验诊断,准确率达100%,无漏诊和误诊 现象。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骨髓活检
在MDS已广泛应用,不仅提供诊断依据,还有助 于预测预后。
骨髓病理切片中各系病态造血更加明显,特别是 粒系。若发现3~5个以上原粒及早幼粒细胞聚集 成簇,位于小梁间区或小梁旁区,即所谓“幼稚 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是MDS骨髓 组织的病理学特征。
儿童MDS (cMDS) 儿童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C)
MDS不能分型 (MDS-U)
MDS不能分型 (MDS-U)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WHO 2008)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WHO 2001)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二、骨髓象
大多数患者骨髓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少数增生减低。
细胞形态异常反映了MDS的病态造血。
(1)红系:大多增生明显,比值增高,少数病例比值减 低。各阶段幼稚细胞常伴类巨幼样变,核浆成熟失衡,红
细胞体积大或呈卵园形,有嗜碱点彩、核碎裂和HowellJolly小体。RARS能检出环形铁粒幼细胞。
部分患者在经历一定时期的MDS后转化成为急性 白血病;部分因感染、出血或其他原因死亡,病 程中始终不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隐袭,以男性中老年多见,约70%病例50岁以上。儿童少 见,但近年青少年发病亦有增加。
MDS的初发症状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大多数 患者有头昏、乏力、上腹不适和骨关节痛。
难治性贫血伴有多系发育异常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3) 红细胞丢失过多: 急性:外伤,宫外孕,消化道大出血; 慢性:各种原因导致的:如子宫肌瘤,宫血,消化性溃疡等等。
第一章 临 床 血 液 学 检 测
二·白细胞的检测
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个月~2岁 (11~12)×109/L
【临床意义】
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 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erythrocytosis),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 1)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引起。红细胞增多的程度 与缺氧程度成正比。 ①生理性: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 ②病理性: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120~160 110~150 170~200
※【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成年男性红细胞>6.0×1012/L 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12/L
血红蛋白>170g/L; 血红蛋白>160g/L时即认为增多。
第一章 临 床 血 液 学 检 测
1.相对性增多 是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
第一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章 临 床 血 液 学 检 测
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测
一· 红细胞的检测和血红蛋白的的测定
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
红细胞计数 [ RBC ](×1012/L)
血红蛋白 [ HGB ](g/L)
第一章 临 床 血 液 学 检 测
二·白细胞的检测
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个月~2岁 (11~12)×109/L
【临床意义】
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 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erythrocytosis),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 1)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引起。红细胞增多的程度 与缺氧程度成正比。 ①生理性: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 ②病理性: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120~160 110~150 170~200
※【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成年男性红细胞>6.0×1012/L 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12/L
血红蛋白>170g/L; 血红蛋白>160g/L时即认为增多。
第一章 临 床 血 液 学 检 测
1.相对性增多 是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
第一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章 临 床 血 液 学 检 测
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测
一· 红细胞的检测和血红蛋白的的测定
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
红细胞计数 [ RBC ](×1012/L)
血红蛋白 [ HGB ](g/L)
实验诊断学PPT诊断血液学课件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②红细胞破坏过多。③急、慢 性失血。
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
1.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MDS等。 2.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包括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巨幼红 细胞贫血。 3.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如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癌转移、骨髓纤 维化等引起的贫血为骨髓病性贫血)。 4.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继发性贫血(肾病、肝病、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 等,这些疾病均可抑制骨髓增殖,尤其对红系抑制等)。
>170g/L >160g/L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增多因素
1.RBC/Hb相对性增多: 由于RBC增高和Plasma↓
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 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等。
2. RBC/Hb绝对性增多:
根据有无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单纯 红细胞增多症。前者为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所致 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后者为单独红系增生。
ESR↑ ③组织损随晚期肿瘤出现 ,明显增快提示肿瘤转移。
⑤高球蛋白血症: ESR↑可>100/h,见于 MM和巨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时清蛋白 丢失,球蛋白相对增高。
⑥其他 :贫血,<90g/L时, ESR↑伴有胆固 醇↑疾病, ESR↑
MCH = Hb / RB参考值:成人 26~33 pg ,儿童35~42 pg
2.红细胞平均参数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ell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指单位容积
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以g/L为单位
MCHC = Hb / HCT 参考值:成人320~360g/L,儿童320~360g/L
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
1.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MDS等。 2.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包括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巨幼红 细胞贫血。 3.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如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癌转移、骨髓纤 维化等引起的贫血为骨髓病性贫血)。 4.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继发性贫血(肾病、肝病、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 等,这些疾病均可抑制骨髓增殖,尤其对红系抑制等)。
>170g/L >160g/L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增多因素
1.RBC/Hb相对性增多: 由于RBC增高和Plasma↓
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 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等。
2. RBC/Hb绝对性增多:
根据有无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单纯 红细胞增多症。前者为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所致 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后者为单独红系增生。
ESR↑ ③组织损随晚期肿瘤出现 ,明显增快提示肿瘤转移。
⑤高球蛋白血症: ESR↑可>100/h,见于 MM和巨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时清蛋白 丢失,球蛋白相对增高。
⑥其他 :贫血,<90g/L时, ESR↑伴有胆固 醇↑疾病, ESR↑
MCH = Hb / RB参考值:成人 26~33 pg ,儿童35~42 pg
2.红细胞平均参数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ell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指单位容积
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以g/L为单位
MCHC = Hb / HCT 参考值:成人320~360g/L,儿童320~360g/L
血液检验ppt课件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感染、炎症等的重要指标。正常值范围为 4.0-10.0x10^9/L。
白细胞分类
通过显微镜检查白细胞形态,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 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有助于鉴别感染类型和疾病进程。
血小板计数
•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出血风险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指 标。正常值范围为100-300x10^9/L。
血液检验ppt课 件
目录
• 血液检验概述 • 血液检验的指标 • 血液检验的临床应用 • 血液检验的注意事项
01
CATALOGUE
血液检验概述
血液检验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血液检验是通过采集人体血液样本, 利用实验室技术和设备进行检测和分 析,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的过程。
目的
血液检验主要用于诊断、监测和治疗 各种疾病,如贫血、感染、糖尿病、 肝病、肾病等,同时也可以评估人体 的营养状况和生理功能。
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02
CATALOGUE
血液检验的指标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是评估贫血、红细胞 增多症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指 标。正常值范围为男性4.05.5x10^12/L,女性3.54.5x10^12/L。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负责运输氧气。正常值范围为 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检测尿素氮、肌酐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 异常结果提示肝、肾疾病可能。
肝、肾疾病的监测
定期检测相关指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第三篇ppt课件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慢性失血者可有血小 板增多,贫血较重的儿童患者可有血小板减少。钩虫病 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
第27页,幻灯片共134页
IDA的外周血涂片
引自Sandoz Atlas Clinical Haematology (Second Edition)
第28页,幻灯片共134页
头晕,目眩,耳鸣,头痛,畏寒,嗜睡,精 神萎靡不振等
食欲减退,恶心,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和 便秘等
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可有多尿,蛋白尿等轻 微的肾功能异常
溶血性贫血常见黄疸、脾肿大等
应特别注意原发病的表现!
第10页,幻灯片共134页
(四)贫血的诊断
1.确定有无贫血: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查
2.贫血的程度:轻、中、重、极重
(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及红细胞比容(Hct)低于本地区
、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
要运用诊断学思维来理解和判断 注意:血容量;年龄;居住地
海拔;个体差异;种族 2.发病情况
3.与其它疾病的关系 贫血是多种疾病的表现
第5页,幻灯片共134页
(二)贫血的分类
1、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正细胞性(MCV、MCHC在正常范围) 大细胞性(MCV↑ MCH↑ ) 小细胞低色素(MCV↓、MCH↓ MCHC↓) 单纯小细胞性(MCV↓、MCH↓ )
■ 可致生长发育迟缓
第23页,幻灯片共134页
IDA患者的皮肤、睑结膜苍白
引自Sandoz Atlas Clinical Haematology (Second Edition)
第24页,幻灯片共134页
IDA患者的指甲
引自Sandoz Atlas Clinical Haematology (Second Edition)
第27页,幻灯片共134页
IDA的外周血涂片
引自Sandoz Atlas Clinical Haematology (Second Edition)
第28页,幻灯片共134页
头晕,目眩,耳鸣,头痛,畏寒,嗜睡,精 神萎靡不振等
食欲减退,恶心,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和 便秘等
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可有多尿,蛋白尿等轻 微的肾功能异常
溶血性贫血常见黄疸、脾肿大等
应特别注意原发病的表现!
第10页,幻灯片共134页
(四)贫血的诊断
1.确定有无贫血: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查
2.贫血的程度:轻、中、重、极重
(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及红细胞比容(Hct)低于本地区
、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
要运用诊断学思维来理解和判断 注意:血容量;年龄;居住地
海拔;个体差异;种族 2.发病情况
3.与其它疾病的关系 贫血是多种疾病的表现
第5页,幻灯片共134页
(二)贫血的分类
1、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正细胞性(MCV、MCHC在正常范围) 大细胞性(MCV↑ MCH↑ ) 小细胞低色素(MCV↓、MCH↓ MCHC↓) 单纯小细胞性(MCV↓、MCH↓ )
■ 可致生长发育迟缓
第23页,幻灯片共134页
IDA患者的皮肤、睑结膜苍白
引自Sandoz Atlas Clinical Haematology (Second Edition)
第24页,幻灯片共134页
IDA患者的指甲
引自Sandoz Atlas Clinical Haematology (Second Edition)
实验诊断(血液学)PPT课件

概念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是
指在认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的基础上,从病人 的实际出发,合理选用检验项目;临床实验室运 用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细胞学、病 理学及其他检验学技术,对病人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及组织细胞等进行检验,以获得 病原体、病理变化及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医生 通过对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与临床医学 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协助 临床进行诊断、观察病情、制定防治措施和判断 预后的方法。
1
内容
➢ 血液学检验 ➢ 体液与排泄物检验 ➢ 生化学检验 ➢ 免疫学检验 ➢ 病原学检验
2
应用
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为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为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提供资料 为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提供手段 为健康普查和健康咨询提供服务
3
现状
仪器的自动化 试剂的多样化 方法学的标准化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崛起 实验的质量控制和系统评估 高层次实验技术人才的培养 循证实验医学的问世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大细胞正/高色素性 单纯小细胞性
常见疾病
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等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14
(2)绝对性红细胞增多: ①继发性 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EPO) 生理性增多 见于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的 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及情绪激动等,因缺氧红细胞生成素 代偿性增加所致。 病理性增多 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 肿、肺心病、某些发疳性先心,由于长期缺氧,其RBC可 在7.5 ~8.5×1012/L,HGB在180 ~240g/L;亦见于某些 肿瘤如肝细胞癌、卵巢癌、肾癌、肾胚胎瘤等。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是
指在认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的基础上,从病人 的实际出发,合理选用检验项目;临床实验室运 用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细胞学、病 理学及其他检验学技术,对病人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及组织细胞等进行检验,以获得 病原体、病理变化及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医生 通过对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与临床医学 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协助 临床进行诊断、观察病情、制定防治措施和判断 预后的方法。
1
内容
➢ 血液学检验 ➢ 体液与排泄物检验 ➢ 生化学检验 ➢ 免疫学检验 ➢ 病原学检验
2
应用
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为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为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提供资料 为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提供手段 为健康普查和健康咨询提供服务
3
现状
仪器的自动化 试剂的多样化 方法学的标准化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崛起 实验的质量控制和系统评估 高层次实验技术人才的培养 循证实验医学的问世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大细胞正/高色素性 单纯小细胞性
常见疾病
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等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14
(2)绝对性红细胞增多: ①继发性 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EPO) 生理性增多 见于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的 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及情绪激动等,因缺氧红细胞生成素 代偿性增加所致。 病理性增多 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 肿、肺心病、某些发疳性先心,由于长期缺氧,其RBC可 在7.5 ~8.5×1012/L,HGB在180 ~240g/L;亦见于某些 肿瘤如肝细胞癌、卵巢癌、肾癌、肾胚胎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分类及功能
(二)中性粒细胞 N
参考值 杆状核 0%-5% 分叶核 50%-70%
绝对值 0.04-0.05×109/L 2-7×109/L
1、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
二、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 (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 (3)急性大出血 (4)急性中毒 (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绪 论
一、实验诊断及其发展
(一)基本概念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 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 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 的医学临床活动。
(二)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
实验诊断学 临床应用 运用实验结果
检验医学 研究和改进方法 提供正确检验结果
2、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白细胞减少: <4×109/L 粒细胞减少症:<1.5×109/L 粒细胞缺乏症:<0.5×109/L
中性粒细胞减少病因
(1)感染 (2)血液系统疾病 (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3)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 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
男性:>6.0×1012 /L 血红蛋白>170g/L 女性:>5.5×1012/L 血红蛋白>160g/L
红细胞增多临床意义
1、相对性增多 2、绝对性增多 (1)继发性
代偿性增加 非代偿性增加 (2)原发性
1、相对性增多:
(三)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使用离体标本 2、应用多学科理论 3、采用多种方法学 4、临床多环节应用
(四)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临床血液学 2、 临床酶学 3、临床生化学 4、临床内分泌学 5、临床免疫学 6、临床病原体 7、体液与排泄物检查 8、临床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
(六)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参考值: 32%-36%
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正常细胞性贫血
MCV (fl)
82- 95
MCH (pg)
27- 34
MCHC (%)
病因
32-36 急性失血、再障 溶血、白血病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4 32-36 巨幼细胞性贫血 恶性贫血
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 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 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绝对性增多: 红细胞增多症,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
(1)继发性: 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多所致
1) EPO代偿性增加
病理性EPO代偿增加
血氧饱和度减低----组织缺氧----EPO代偿性增加--红细胞增多。可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 贫血分为三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 红细胞破坏过多 失血
(三)红细胞形态改变
病理情况下外周血中常见红细胞形态异常
简称点彩红细胞,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 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的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 色点状物,即核糖核酸(RNA), 多见于重金属中毒,常作为铅中毒诊断筛选指标。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3、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值
和血小板形态检测
红细胞的生成
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测
人群 成年男性
血红蛋白 120~160g/L
参考值 红细胞数
(4.0~5.5)×1012/L
成年女性
110~150g/L
(3.5~5.0) ×1012/L
新生儿
170~200g/L
(6.0~7.0) ×1012/L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贫血( Anemia )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
白量及红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
以血红蛋白为标准。
男性:血红蛋白<120g/L 女性:血红蛋白<110g/L
•轻度:血红蛋白<参考值低限- 90g/L •中度:90-60g/L •重度:60-30g/L •极重度:<30g/L
红细胞比积增高:
相对性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比积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 参考值: 80-100fl(飞升)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参考值: 27-34pg(皮克)
2)EPO非代偿性增加; 如肾癌、肝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等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
骨髓增殖性疾病。红细胞持续显著增多,全 血总容量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
(二)红细胞及血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见于婴儿出生3个月 至15岁前的儿童、妊娠 中后期孕妇及 老年人等。
百分数(%) 绝对值(×109/L)
中性粒细胞(N)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st)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sg)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0-5 50-70 0.5-5
0-1 20-40
3-8
0.04-0.5 2-7
0.05-0.5 0-0.1 0.8-4
0.12-0.8
有核RBC只存在于正常成人骨髓中, 见于外周血涂片上即为病理现象。 多见于溶贫、急、慢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骨纤。
(四)、红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 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用抗凝血在 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即可测得。
男性:0.40-0.50L/L(40-50容积%)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
掌握: 概念性、普遍性、实用性 各项检验的影响因素 各项常用检验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运用结果综合分析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
血液细胞成分检测 即血常规检测 网织红细胞检测 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血液常规检测(blood routine Test)
1、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 平均值和红细胞形态检测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27 <32 缺铁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27
32- 慢性感染、肝病 36 尿毒症、肿瘤
(一)白细胞计数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
细胞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