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A卷答案
文学人类学概说考试答案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儒家的风化是比喻的,神话的风化是本真的。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王国维是二重证据法的一个代表人物。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在上古文字中,“熊”和“嬴”具有通假的关系。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6
由于中国自古没有宗教体系,所以古代的君王不具备宗教功能。
C、
追随太阳的脚步
D、
将两种文明融合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25
以下作品不属于川端康成的是?
1.0分
A、
《雪国》
B、
《千只鹤》
C、
《古都》
D、
《细雪》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26
对于目前的学术研究而言,我们要对某一文学意象就行考察,往往要从哪一种证据法开始做起?
1.0分
A、
四重证据
B、
三重证据
C、
二重证据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7
作家进行“自我治疗”的过程未必完全是自觉的。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8
文学人类学的反思性直接来自于人类学自身。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9
在世界各神话体系中,只有中国的风神是和水神联系在一起,的是“朋友”。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0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类。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10
《吉尔伽美什》中经历过千辛万苦才得到的永生之草为何会失去?
1.0分
A、
被妖怪抢走
人类文化学考试题目及解答

1.写一篇阅读一部人类学着作的读后感答:观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感《菊与刀》是本讲文化、讲民族性的人文类着作。
这本书的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着名文化人类学家。
二战期间,她受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利用一个文化人类学家所能利用的技巧来从事日本民族性的研究。
看到这篇文章令我感慨的不仅是她深入、透彻的分析,更是她在对待不同文化,民族的公正立场,尤其是在当时日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的情况下。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菊与刀》揭示了日本人的本质性格,也就是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比如说“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服”等等。
这种异常矛盾的民族特性,贯穿了日本的整个文化,成为了日本独特的文化气质。
菊花和刀就是那日本文化精神中矛盾的两极,恬静淡然却又刚烈残忍。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在日本民族有关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国家关系的整个观念中,他们对等级制度的信赖是这个民族和谐的核心所在。
在日本人生活中最固定不变之处就是,不平等一直是在他们社会生活的原理。
日本等级制度的另一个集中体现就是日本人民对天皇的态度。
在封建时期,天皇在日本作为神的化身,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种对天皇的信仰,不仅是长期的等级制度文化的一种体现,也使等级制度更为明确化。
日本文化是一种以耻为基调的耻感文化。
耻感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就像任何具有深刻耻感的部族或国家一样,意味着每个人都非常注重群众对其行为的评判。
日本人认为不遵守明确规定的各种善行标志,不能平衡各种义务或者不能预见到偶然性的失误,都是耻辱。
这个就是本尼迪克特所说的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
“耻感文化”带给日本人一项性格特征,那就是过分关注别人的评价更甚于自我评价。
这种特征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会使人为了名誉的行为经常“不想为而不得不为”,这也形成了这个民族自重,认真,严谨的特点。
我想这也是日本会产生浓厚的集体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2.谈谈你对于学习文化人类学意义的认识答:我认为学习人类学的主要意义有三点:1.认识人类自身;2.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自身理解,克服民族,种族以及文化上的偏见;3.客观评价人类的成就以及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安徽大学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试卷及答案

安徽大学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试卷及答案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I课程类别:必修考试方式:闭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40分)1.社会事实2.通过礼仪3.《原始文化》4.残存法二、简述题(60分)1.本尼迪克特的国民性研究2.ETHNOGRAPHY3.进化论学派对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和理论缺陷4.格尔茨的经验接近和经验远离三、论述题(共3题,任选2题,共50分)1.英国功能主义学派对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的影响。
2.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主义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3.结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史,阐述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困境及发展趋势。
(自由发挥题)第二部分一、名词解释(40分)1.杜尔干2.玛丽•道格拉斯3.能指、所指4.动态平衡二、简述题(60分)1.简述新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
2.简述埃文斯-普里查德的人类学观。
3.简述特纳对象征的本质属性的论述。
4.不同的文化是否存在不同的分类体系?举例说明三、论述题(任选两题,50分)1.列维-斯特劳斯是怎样努力在结构人类学里竖起人类社会中的二元对立,即自然与文化的对立?2.举例说明民族志对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3.谈谈你对中国人类学的研究现状、未来和发展的设想。
(自由发挥题)第三部分一、名词解释(40分)1.象征符号2.继嗣制度3.巫术4.影视人类学二、简述题(40分)1.简述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2.请谈谈婚姻的作用。
三、论述题(70分)1.请举例分析在当今社会开展人类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2.试论述文化人类学开展田野调查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
第四部分一、概念解释(30分)1.进化2.《货币哲学》3.图腾5.杜尔干二、简答题(60分)1.简述文化相对论。
2.简述莫斯的互惠基本原则。
3.简述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职能。
4.简述解释人类学的理论特色。
5.简述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
二、论述题(任选2题,60分)1.试比较结构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异同。
文化人类学概论题库

二、名词解释(因为分值比较高,所以最好对名词作一些解释。
)1、继嗣:是指两代以上的亲属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为社会所认可。
有:“世系”“血统”的含义,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术语它常常是与亲属关系联系在一起。
在许多社会中,继嗣制度是一个群体赖以延续的基础,通过继嗣,一个人的亲属关系由父母兄弟的狭小范围扩展开来。
P932、族群: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认同而自觉为我的一种社会实体。
这个概念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的认同,二是要对他“自觉为我”,三是一个社会实体。
族群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于与其他族群的互动关系中。
P983、仪式:是指手段与目的并非直接相关的一套标准化的行为,它表达的是象征的而非实用的意义。
仪式不仅是强化群体纽带和缓解紧张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庆祝许多重要事件的方式,此外,仪式还可以减少许多危机对社会的分裂作业,使这对个人来说更易于接受。
P1134、濡化:表示在特定文化中个体或群体继承、适应和延续传统的过程。
也有学者强调其中的个体了解、内化和呈现适合其身份与角色的行为过程。
濡化是把人类和其他生物加以区别的学习经验,能使一个人在生命的开始和延续中,借此种经验以获得在该文化中生存的能力。
P1255、涵化:又称文化潜移或文化移入,它是指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持续的接触一段时间后,因相互传播、采借、适应和影响,而使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体系发生大规模的变异。
P1306、范式理论:是指一个重大理论,有时也称为一个理论框架或者看世界的主要途径。
是围绕人类学诸多问题或一个问题形成的不同理论或理论观点。
P140三、简答题1、简述对文化人类学认识的观点。
P9答:(1)、普同论或普同性。
是指人类文化拥有的共同性特征。
它包含两个基本的构想,一是指世界上现存的人类都属于同一种属,任何一个人群都不比其他人群更为先进。
二是指人类文化在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也拥有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
(2)、整体论。
是指从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和生物的、生物的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既关注现实问题,也关照历史的因素。
人类文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人类文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类文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人类基因B. 人类语言C. 人类行为D. 人类文化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人类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A. 田野调查B. 文献研究C. 实验室分析D. 历史比较法答案:C3. 人类文化学中,文化的定义是()。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B. 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C. 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D. 人类创造的非物质财富答案:C4. 人类文化学认为,文化是()。
A. 静态的B. 动态的C. 一成不变的D. 无法定义的答案:B5.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人类文化学中的核心概念?()。
A. 文化适应B. 文化冲突C. 文化融合D. 基因突变答案:D6. 人类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
A. 社会结构B. 宗教信仰C. 经济发展D. 生物进化答案:D7. 人类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 个体B. 群体C. 国家D. 地球答案:B8. 人类文化学的研究目的在于()。
A. 了解人类文化的起源B. 理解人类文化的差异C. 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人类文化学中,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是()。
A. 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B. 所有文化都是相同的C. 所有文化都是不同的D. 所有文化都是优越的答案:A10. 人类文化学的研究不涉及()。
A. 文化传承B. 文化变迁C. 文化冲突D. 个人情感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人类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田野调查B. 文献研究C. 实验研究D. 历史比较法答案:A, B, D2. 人类文化学中,文化的功能包括()。
A. 社会整合B. 社会控制C. 社会适应D. 社会冲突答案:A, B, C3. 人类文化学的研究领域包括()。
A. 社会文化B. 物质文化C. 精神文化D. 非物质文化答案:A, B, C, D4. 人类文化学中,文化变迁的原因可能包括()。
2006,2009年上海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人类学试题

5、族群
6、《努尔人》
二、简答题(15*4=60)
1、简述库拉圈交换制度
2、简述巫术指控及其功能
06上海大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万物有灵论
2、《金枝》
3、集体表象
4、莫斯
5、本尼迪克特
6、文化相对论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古代社会》一书的主要观点
3、简述都市人类学中有关都市社区的早期研究工作
4、简述应用人类学中的福克斯计划
三、论述题(60分,仍选2题)
1、试论述文化人类学理论史上的进化学派
2、试论述政治人类学形成与发展
3、结合个人学习经历谈谈学习文化人类学的体会
06上海大学人类学概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露西
2、参与观察
3、外婚制
1、试论述千禧年运动
2、试论述你对“全球化”的5年上海大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1、民族
2、父系继嗣
3、主位与客位
4、《萨摩亚人成年的到来》
5、夸富宴
6、马林诺斯基
二、简答题(60分)
1、简述列维·施特劳斯的联姻理论
2、简述凡·杰内普(Arnold Van Genep)仪式理论
评分标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内涵(5分),原因(5分)举例(5分),都市玉男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10分)。
05年上海大学人类学概论硕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1、文化相对论
2、族群
3、参与观察
4、《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5、维柯斯计划
6、莫斯
二、简答题(60分)
1、简述波兰尼经济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人类学(2)》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类学(2)》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人类学(2) 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题1. 什么是文化人类学?2. 解释人类学中的实地调查方法。
3. 描述文化相对主义的概念。
4. 讨论人类学家在研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5. 解释文化人类学家如何应用视觉材料进行研究。
6. 什么是语言人类学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7. 研究性人类学是什么?请提供一个研究性人类学项目的例子。
8. 描述人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关系。
9. 解释折衷主义的概念,并讨论其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10. 分析全球化对人类学的影响。
答案1. 文化人类学是一个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
它探索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价值观、、行为方式、艺术形式等,以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2. 实地调查是人类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涉及到研究者亲身前往研究对象所在的社区或场所进行观察、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活动,从而获取详细的文化信息和了解。
3.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是相对于特定社会和历史背景的,不同文化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价值观。
这意味着没有一个文化可以被视为优越或普遍的标准,人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4. 人类学家在研究中常常面临伦理问题,例如如何处理研究对象的隐私和保密性,如何尊重其文化传统和,以及如何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5. 文化人类学家可以使用各种视觉材料,如照片、电影、艺术作品等,来帮助记录、展示和解释文化现象。
这些视觉材料可以为观众提供直观的了解和感受,丰富人们对文化的理解。
6. 语言人类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
它探索了语言的结构、演化和使用,并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研究不同社会的语言使用方式,可以了解其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7. 研究性人类学是一种将人类学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
例如,在社会发展项目中,人类学家可以通过了解当地文化和社区需求来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项目。
8. 人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有许多联系。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第一章人文研究一、填表题请填写以下人类学体系表格空白部分二、填空题1.人类学者在田野工作后,最终调整知识和思路,进而完成的文化撰写的文本形式就是。
2.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和。
它的作用在这里主要是加深人文学者对于文化的生物学基础的理解。
3.1958年,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
从而直接影响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产生。
进化论代表人物泰勒著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了泛灵论,也叫做。
4.1870年,在经典民族志作品《易洛魁联盟》的基础上,出版了名著,系统地提出了家庭进化的理论,后来,他又在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全面的发展了社会进化的思想,并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大致分了、、三个时代,并将作为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志。
三、选择题1.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这是理论的观点。
A.文化相对论B.文化中心论C.种族主义D.文化普同论2.恩格斯曾经指出:是“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梁”。
A.人类学B.社会学C.民族学D.考古学3.体质人类学包括(多选)A.人体形态学社会生物学B.生物进化论古人类学C.考古人类学四、名词解释1.文化2.进化学派3.传播论4.文化圈、文化层、文化亲缘关系的两个标准5.社会决定论6.历史特殊论7.濡化8.文化模式、国民性9.功能论& 新功能论10.社会冲突论11.普同论、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跨文化比较五、简答与问答1.人类学学科在广义和狭义上有哪些分支。
2.如何理解人类学的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关系?3.简述摩尔根将原始社会划分的几大阶段。
4.新功能论“新”在何处?5.文化功能论与结构功能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叙述文化人类文学理论发展的脉络7.费孝通、林耀华等人类学前辈如何借鉴西方功能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社会?8.试从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发展说明中国人类学的本土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人类学A卷答案
一、选择题
BACBC
二、名词解释
1、涂尔干:
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主要致力于研究古代宗教和人类学的问题,他认为宗教不是要给人们一种对于物质世界的描述,而是服务于社会。
图腾是民族的标志、旗帜,图腾原则就是民族本身。
人们崇拜图腾实际上是崇拜他们所属的那个团体,图腾是团体的象征,犹如国旗之于近代国家。
2、图腾:
图腾(totem)一词最早见于1791年在伦敦出版的英国商人、人类学家龙格所著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一书中,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3、文化圈:
文化圈是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描述文化分布的概念之一。
它涉及的地域范围比文化区和文化区域更为广泛。
文化圈概念最早由弗罗贝纽斯提出,但是对其做系统理论与论述的是德国民族学家格雷布纳尔。
他在1911年出版的《民族学方法论》一书中使用文化圈概念作为研究民族学的方法论。
他认为,文化圈是一个空间范围,在这个空间内分布着一些彼此相关的文化丛或文化群。
从地理空间角度看,文化丛就是文化圈。
4、部落:
部落一般指原始社会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
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它分为血缘部落和地缘部落两个阶段。
四、简答题
1、田野工作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本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概括起来如下:
一、社会性和多元性;
二、文化性和生活性;
三、历史性和现实性;
四、实践性和探索性;
五、艰苦性和变化性。
2、文化传播理论与进化论的观点是对立的,他们发对进化论,强调文化传播在文化发展
史上的重要意义,主张从空间上研究文化,可以根据若干共同的文化特质或因素来划分文化圈。
其理论要点是:文化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变迁过程就是传播过程,文化借鉴多于发明,不同文化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相交的结果,因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越多,发展过历史关联的机会越多。
五、论述题
1、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这一类型在我国分布得也最广。
该类型内各个类型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农耕生计开辟了把劳动直接注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人类可以通过强化劳动和改进技术来放大或增加生态系统的输出功能。
根据目前的认识水平,我们在农耕经济中分出下列六个经济文化类型:
一、山林刀耕火种型;这一类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结合部的横断山脉南段,这是农耕经济文化类型中生计方式较为原始的一种类型。
二、山地耕牧型;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南斜坡、雅鲁藏布江谷地和云贵高原中西部山区,种植作物多为旱作,如小麦、青稞、荞麦、玉米等,同时拥有牛羊等牲畜,躲在村舍附近的山坡上放牧,宗教信仰纷繁复杂。
三、山地耕猎型;这一类型分布在云贵高原中部以东的山区和华南的丘陵山地,这一类型大多是讲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语言的苗瑶等民族,多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小麦等,住房依山而建,为不发达的干栏式,祖先崇拜色彩浓厚。
四、丘陵稻作型;分布在以云南中部经贵州、广西、海南岛、台湾到东北延边,构成一个不连贯的大新月形地带,这一类型的民族为傣、壮、侗等,种植水稻,席地而坐,水稻种植和干栏式建筑的结合是丘陵稻作型的基本文化从结。
五、绿洲耕牧型;分布在塔里木、准格尔两大盆地边缘,经河西走廊到宁夏的地带上以及青藏高原东北斜坡的河湟地区。
种植小麦、水稻、马铃薯、棉花等作物,品质优良的瓜果是这一地区的特产,此类型中普遍杂有浓厚的畜牧因素。
住房多为土木或砖木结构。
六、平原集约农耕型;这一类型分布在中国东部各大平原和关中、四川两个盆地及其周边地区。
其特点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密集地投入劳动力和技术,以此增加产品质量。
分为南北两个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