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图像习题
V-T图像(运动图像)

习题课: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一. 运动图象:主要有x – t 图象和v – t 图象,运用其解题总结为“六看”,即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截距”、六看“特殊点”。
1、“轴”:先要看清坐标系中横轴、纵轴所代表什么物理量?同时还要注意单位和标度。
2、“线”:“线”上的一个点一般反映什么?“线”上的一段(尤其是与坐标轴平行的和一些特殊的曲线)一般反映什么性质?3、“斜率”:运动图象的斜率表示什么物理量?4、“面积”:图线和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什么?有无实际意义?这可以通过物理公式来分析,也可以从单位的角度分析。
5、“截距”:表示横、纵坐标轴上两物理量在“初始”(或“边界”)条件下的物理量的大小。
6、“特殊点”:如截点、交点、拐点(转折点)表示什么意义?二. 追及问题:1、八种类型--加追加,加追匀,加追减,减追加,减追匀,减追减,匀追加,匀追减(注:“加”指匀加速直线运动,“减”指匀减速直线运动,“匀”指匀速直线运动);2、速度相等是追上与追不上的条件,出现最值,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3、分“同一起点”与“相隔一段距离”;4、注意用好题设,画好简图,用好关系式。
三.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四、图像的认识(1)x-t 图像1.如图所示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线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x =﹣5t2+40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大位移是80mB .质点的初速度是20m/s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5m/s2D .t =4s 时,质点的速度最大2.如图为甲、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x ﹣t 图象,由图象可判断()甲乙x x 0A .甲和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甲和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x0C .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D .乙比甲早出发t1的时间 (2)v ﹣t 图单物体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下图,则物体做( ) A .往复运动B .匀变速直线运动C .朝某一方向直线运动D .不能确定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0~2s 内质点做_________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3~4s 内质点做_________运动,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
xt图像vt图像练习题全归纳

x-y图像、x-t图像、v-t图像练习1..右图所示为A和B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t=0时,A、B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B. 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运动得比B快.C. 当t=t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D. 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2.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 s.B.当t = t2 s时,两物体相遇C.当t = t2 s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 当t = t3 s时,两物体相距s1 m3.如图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加速运动的v-t图线。
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物体的出发点的关系是:()A.从同一地点出发B.A在B前3m处C.B在A前3m处D.B在A前5m处4.如上边右图所示是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以向南为正方向。
由图可知,物体在前40s的位移为在0~1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方向是;在10-40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在40-6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方向5.已知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它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求出下列各段时间内汽车的路程和位移大小①第l h内②前6 h内③前7 h内④前8 h内6.下列各图中,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7.下列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8.如图所示的v一t图象中,表示物体作匀减速运动的是( )A BtS ABt19.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升空,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A .在t 2时刻火箭到达最大高度B .在t 4时刻火箭落回地面C .在t 1至t 2时间内火箭加速度最大D .在t 2至 t 3时间内火箭静止在最大高度处10. 两个物体a 、b 同时开始沿同一条直线运动。
从开始运动起计时,它们的位移图象如右图所示。
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始时a 的速度较大,加速度较小B.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C.a 、b 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是2∶3D.在t =3s 时刻a 、b 速度相等,恰好相遇11.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1s 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专项复习附答案

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专项复习附答案一、题方法:图像法1.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1<s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B.若s0<s1,两车相遇2次C.若s0=s1,两车相遇1次D.若s0=s2,两车相遇1次【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线可知:在T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2,乙车前进了s1+s2;在t=T时,两车速度相同,若s0=s1+s2,则s0>s1,两车不会相遇,故A正确;若s0+s2<s1+s2,即s0<s1,在T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B正确;若s0=s1,则s0+s2=s1+s2,即两车只能相遇一次,故C正确.若s0=s2,由于s1<s2,则s1<s0,两车不会相遇,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2.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甲、乙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设0时刻出发,t1时刻二者速度相等,t2时刻二者相遇且速度相等。
下列关于甲、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0〜t2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B.t1〜t2在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t1〜t2在时间内乙在甲的前面D.在t1时刻甲和乙的加速度相等【答案】A【解析】【详解】A.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0时刻出发,t2时刻二者相遇,则0〜t2时间内二者的位移相同,0〜t2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故A项正确;B.v-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面积表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则t1〜t2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t1〜t2时间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
故B项错误;C.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0时刻出发,0〜t1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t1时刻甲在乙的前面;t2时刻二者相遇,则在t1〜t2时间内甲在乙的前面,两者间距逐渐变小。
vt图像练习题

vt图像练习题VT图像(Vapnik–Chervonenkis图像)是一种在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领域中常用的统计工具。
它可以用来描述和分析模型的泛化能力,即模型对未知数据的适应能力。
为了加深对VT图像的理解,下面将介绍一些VT图像的基本概念,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读者练习。
第一部分:VT图像基础知识1. VT图像是什么?VT图像是一种图形化工具,用于描述机器学习模型的泛化能力。
通常,我们训练模型时使用的是有限数据集,而我们所关心的是模型对未知数据的预测能力。
VT图像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误差。
2. VT图像的构建构建VT图像需要两个关键因素:数据集大小和模型复杂度。
数据集大小代表了我们用于训练模型的样本数量,而模型复杂度代表了模型的表达能力。
模型的表达能力越高,越容易出现过拟合的情况;而样本数量越多,我们对模型泛化能力的估计越准确。
3. VT图像的解读VT图像呈现了模型的泛化能力与预测误差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我们希望模型的泛化能力越好越好,预测误差越小越好。
在VT图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随着数据集大小的增加,模型预测误差逐渐减小,并且当数据集非常大时,预测误差几乎趋于稳定。
第二部分:1. 通过练习题1来理解VT图像的构建方法假设我们有一个二分类的问题,使用一个线性模型进行拟合。
我们分别使用100、1000和10000个样本进行训练,并记录模型在验证集上的预测误差。
请绘制VT图像,并解读结果。
2. 通过练习题2来理解VT图像的解读方法假设我们有一个回归问题,使用一个多项式模型进行拟合。
我们分别使用阶数为1、2和5的多项式进行拟合,并计算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均方误差。
请绘制VT图像,并解读结果。
3. 通过练习题3来理解模型复杂度对VT图像的影响假设我们有一个回归问题,使用一个多项式模型进行拟合。
我们固定数据集的大小为1000个样本,并分别使用阶数为1、2、5和10的多项式进行拟合,并计算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均方误差。
高一物理v-t图像习题集解析

v -t 图像专题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如图所示,则:A .4秒时物体的位移为零B .加速度大小不变C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 .沿直线作往复运动,在2秒时速度的方向改变2.如图一物体沿一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物体运动到t =3s 时,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最远B .在t =3s 时物体改变运动方向C .0到2s 和5到6s 两段时间内物体加速度相同D .运动到t =6s 时,物体位移为3m ,通过的路程为9m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t 1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反B .在0~t 1时间内,甲、乙加速度方向相同C .在0~t 2时间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同D .在0~t 2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同 4.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由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为2 s 末和6 s 末C.乙在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速度D.2 s 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5.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1s 内和第6s 内速度方向相反B .第1s 内和第6s 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第2s 内的加速度为零D .第6s 末物体回到原出发点6.如图为某物体在10 s 内运动的v —t 图象。
关于物体在10s 内的位移,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v t 甲 t 1t 2 0 乙A.60m B.40mC.48m D.54m7.如下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8.某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所示,则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是( )A.朝某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 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做曲线运动 D.做来回往复的运动9.如图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此可知A.2s末物体返回出发点B.4s末物体运动方向改变C.0-4s和4s-8s物体的加速度相同D.3s末与5s末的速度相同10.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t a t b t cA.0 ~ t 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a ~ t b段火箭的加速度B.在0 ~ t b段火箭是上升的,在t b ~ t c段火箭是下落的C.t b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t c时刻火箭回到地面11.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在3s 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A.甲在乙之前2mB.乙在甲之前2mC.乙在甲之前4mD.甲在乙之前4m12.a 、b 、c 三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x-t图像、v-t图像练习题全归纳

x-t 图像、v-t 图像练习1.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 t 1 s . B.当 t = t 2 s 时,两物体相遇C.当t = t 2 s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 当t = t 3 s 时,两物体相距s 1 m2.如图为两个物体A 和B 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加速运动的v-t 图线。
已知在第3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物体的出发点的关系是:( )A .从同一地点出发B .A 在B 前3m 处C .B 在A 前3m 处D .B 在A 前5m 处3. 两个物体a 、b 同时开始沿同一条直线运动。
从开始运动起计时,它们的位移图象如右图所示。
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始时a 的速度较大,加速度较小 B.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C.a 、b 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是2∶3D.在t =3s 时刻a 、b 速度相等,恰好相遇4.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1s 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 .第2s 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C .第4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 .第3s 末和第5s 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5.图为P 、Q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x-t 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t 1前,P 在Q 的前面B.0~t 1,Q 的路程比P 的大C.0~t 1,P 、Q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 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6. 如图所示,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x —t 图象,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mB .在0~10s 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C .在10~20s 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 .两物体在10s 时相距最远,在20s 时相遇 7.如图1所示为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 t ,在时间t 内,下列关于物体的平均速度v 和加速度a 说法正确的是 ( )x /mt /sb 54321o3at/sV/ms -10 1 -11 2 3 4 510 ●20 ●30 ● ● 40 ●● ● ● 15 S/mt/s 0 甲乙tv v 0 tOv t 图1A .v >20tv v +,a 随时间减小 B .v >20tv v +,a 随时间增大 C .v <20tv v +,a 随时间减小 D . v =2tv v +,a 随时间减小8.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 A 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3:1B 位移大小比之为 1:3C 平均速度之比为 2:1D 平均速度之比为 1:19. 本校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有甲、乙两人从如图所示的同一地点O 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地点A 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 A.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 D.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10.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物体同时同时沿同一方向做 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则由图象可知( )A. 40s 末乙在甲之前B. 20s 末乙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 60s 内甲乙两物体相遇两次D. 60s 末乙物体回到出发点vt 03t 0乙甲402060t(s)v(m/s)。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练习题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练习题一、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1.甲、乙两个物体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s时,甲在乙前方B.t=2s时,甲、乙相遇C.t=4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开始改变D.0-6s内,甲、乙平均速度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者相遇,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1s时,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说明乙在甲的前方,故A错误;B.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2s时,乙的位移等于甲的位移,说明两者相遇,故B正确;C.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数学知识得知,在t=2s~t=6s内,乙的加速度方向一直沿负方向,没有改变,故C错误.D.由图可知,0~6s内,甲的位移一定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相等,因此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问题,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即可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2.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3所示.两图象在t =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的是 ()A .t ′=t 1,d =SB .t ′=12t 1,d =14SC .t ′=12t 1,d =12S D .t ′=12t 1,d =34S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在t 1时刻如果甲车没有追上乙车,以后就不可能追上了,故t ′<t 1,故A 错误;从图象中甲、乙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即对应的位移看,甲在t 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比乙的多S ,当t ′=0.5t 1时,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多出34S ,即相距d =34S ,故D 正确,BC 错误.3.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0~t 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Ⅰ、Ⅱ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B .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C .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D .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122v v 【答案】A【解析】【详解】AB .速度-时间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故物体Ⅰ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物体Ⅱ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减速运动,故A 正确,B 错误; C .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Ⅰ、Ⅱ的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城的面积不断变大,故位移不断变大,故C 错误; D .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如果物体的速度从2v 均匀减小到1v ,或从1v 均匀增加到2v ,物体的位移就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平均速度就等于12 2v v +,故Ⅰ的平均速度大于12 2v v +,Ⅱ的平均速度小于12 2v v +,故D 错误;【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分析处理.4.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放着长木板B ,质量m =2kg 的木块A 以速度v 0=2m/s 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B 的上表面,由于A 、B 之间存在有摩擦,之后,A 、B 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 =10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之间动摩擦因数为0.1B .长木板的质量为1 kgC .长木板长度至少为2mD .A 、B 组成系统损失机械能为4J【答案】A【解析】【分析】A 在B 的表面上滑行时,根据v -t 图像的斜率可得到A 的加速度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动摩擦因数。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解析一、题方法:图像法1.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s 1<s 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 0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若s 0=s 1+s 2,两车不会相遇B .若s 0<s 1,两车相遇2次C .若s 0=s 1,两车相遇1次D .若s 0=s 2,两车相遇1次【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由图线可知:在T 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 2,乙车前进了s 1+s 2;在t =T 时,两车速度相同,若s 0=s 1+s 2,则s 0>s 1,两车不会相遇,故A 正确;若s 0+s 2<s 1+s 2,即s 0<s 1,在T 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B 正确;若s 0=s 1,则s 0+s 2=s 1+s 2,即两车只能相遇一次,故C 正确.若s 0=s 2,由于s 1<s 2,则s 1<s 0,两车不会相遇,故D 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2.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0~t 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Ⅰ、Ⅱ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B .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C .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D .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122v v 【答案】A 【解析】 【详解】AB .速度-时间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故物体Ⅰ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物体Ⅱ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减速运动,故A 正确,B 错误; C .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Ⅰ、Ⅱ的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城的面积不断变大,故位移不断变大,故C 错误; D .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如果物体的速度从2v 均匀减小到1v ,或从1v 均匀增加到2v ,物体的位移就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平均速度就等于12 2v v +,故Ⅰ的平均速度大于12 2v v +,Ⅱ的平均速度小于12 2v v +,故D 错误;【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分析处理.3.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放着长木板B ,质量m =2kg 的木块A 以速度v 0=2m/s 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B 的上表面,由于A 、B 之间存在有摩擦,之后,A 、B 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 =10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之间动摩擦因数为0.1 B .长木板的质量为1 kgC .长木板长度至少为2mD .A 、B 组成系统损失机械能为4J 【答案】A 【解析】 【分析】A 在B 的表面上滑行时,根据v -t 图像的斜率可得到A 的加速度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动摩擦因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t图像问题
1.一辆公共汽车刚起步一小段时间后,发现一乘客未上车,司机立即采取制动
措施.若此过程中汽车的运动在一条直线上,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
么,对于0﹣2t和2t﹣3t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C.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3
2.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第2s内和第3s内速度方向相反
B.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3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D.第5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s内的加速度为1m/s2
B.0﹣5s内的位移为l0m
C.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方向相反
D.第1s与第5s加速度方向相同
4.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出发,如图是甲、乙两车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
A.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B.t1时刻甲、乙两车的加速度相同
C.t1时刻甲、乙两车相遇
D.t1时刻甲、乙两车速度相等
5.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物体()
A.初速度为0 m/s
B.2s末的速度大小为3m/s
C.5s内的位移为0m
D.加速度大小为1.5m/s
6.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ab段与bc段的速度方向相反
B.bc段与cd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ab段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D.bc段质点通过的位移为2m
7.一汽车沿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该汽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4s末,汽车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6~10s内,汽车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C.汽车在0~4s内的位移大小为24m
D.第12s末,汽车的加速度为﹣1m/s2
8.甲、乙两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乙始终比甲运动得快
B.乙在2s末追上甲
C.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
D.4s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9.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
A.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3:1
C.位移大小之比为1:2
D.加速度大小比为3:1
10、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象如图甲所示;物
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A和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速度比B的大
B.在0~3s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m
C.t=3s时,物体C追上物体D
D.t=3s时,物体C与D间距离最大
11.物体在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试
求
(1)第5秒末物体的加速度;
(2)0~6s内物体发生的位移;
(3)0~4s秒物体的平均速度.
12、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像如图
所示,求:
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v。
13、小韩住在高层楼房,现乘电梯从家里到一楼地面,如图记录的是电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请问:
(1)由图可知,电梯下楼过程中各时间段分别做什么运动?
(2)电梯启动与停下的过程中加速度各是多大?方向如何?
(3)小韩所住的楼层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